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以后,东宫。
“五弟,你回来了。”见到李佑,李承乾十分高兴,苍白的脸上,也有了一丝血色。
李佑说道:“大哥,过几天孙思邈老先生就会来长安了,他是特地来给你看脚的。”
“啊,这可太好了。”李承乾情绪一下子好了很多。
一李佑一句劝说李承乾的话都没有,因为他现在需要的不是责备和空洞的劝慰,而是实实在在的关心。
李承乾担忧地说道:“五弟,李泰留在长安不走,朝堂上又会乌烟瘴气的。父皇依旧偏袒他,这可怎么办啊?
还有,李泰遇刺受伤了,长安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都说是我指使人干的,我跟谁解释去啊。”
他说道:“大哥,李泰的事情,你也不必放在心上。不是我小瞧他,他除了弄些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以外,还能干什么?”
李承乾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佑笑道:“既然他给脸不要脸,咱们也就不用再给他留什么余地了。”
李承乾兴奋地问道:“怎么,你已经有办法了吗?”
李佑笑道:“多大点儿事儿啊,大哥,我跟你说……”
“啊?真的吗?这李泰也太不要脸了。”李承乾惊讶地说道。
李佑笑道:“他也就这点儿出息了。行了,不说他了,中午我就不走了,有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吧。”
李承乾精神恢复了,他笑道:“你还别说,我这里厨子的水平,现在可是大有长进啊……”
第二天早朝,李承乾精神抖擞地出现了,尽管走路依旧一瘸一拐的,可是他就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大大方方地跟众人打着招呼。
李世民暗暗纳闷,不知道李佑跟他说了什么,一转眼,李承乾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立政殿。
长孙皇后好奇地问道:“哥哥,承乾的精神突然就好了,咱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也不管用,也不知道李佑是怎么做到的。”
长孙无忌感慨地说道:“妹妹,齐王殿下为了太子殿下,专门千里迢迢地从扬州赶了回来,别的不说,他对太子殿下这份儿情谊,就令人感动。”
长孙皇后说道:“李佑这孩子仁义啊。哥哥,叫承乾过来,咱们问问他……”
………………………………
第四百四十五章 让他无路可走
李承乾来到了立政殿,长孙皇后问道:“承乾,李佑去看你了,他跟你说了什么?”
李承乾说道;“也没说什么,他只是说人都会生病,身体生病了不算什么,只有心灵生病了,才是真的病了。”
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面面相觑,心道:“这类的话,我们跟你说了有几马车那么多,怎么就不管用呢?看来,还是李佑对你的影响大啊。”
其实,李佑在跟李承乾喝酒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哥,堂堂正正地上朝,别让李泰看咱们兄弟的笑话。”李承乾主要是心病,他听说可以对付李泰,病就好了大半。再加上,他从骨子里瞧不起李泰,自然不能让李泰看笑话。
晚上,李世民也跟长孙皇后谈起此事,长孙皇后苦笑着说道;“妾问过承乾了,李佑说的话,跟咱们说得没有什么两样儿。”
李世民纳闷地说道:“真是奇怪了。”
长孙皇后说道:“二郎,其实也不奇怪。在李佑的帮助下,承乾这几年的变化,您也看到了。妾以为,一是因为李佑除了诚心诚意地帮助承乾,二是他们都是同龄人,彼此容易沟通。”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有道理。李佑这孩子就是有办法。”
齐王府。
早朝散了不久,一名齐王府的侍卫就来请魏征,让他去齐王府一趟。
听说齐王殿下回来了,魏征十分高兴,很快就来到了齐王府。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扬州的情况,魏征感到很振奋。可是他想起朝廷里的情况,有些郁闷了起来。
他说道;“殿下,李泰留在长安了,据说过几天陛下准备让他上朝汇报《拓地志》的编撰情况。这不是又要让他参朝议政了吗?今后,朝堂上恐怕又会混乱起来了。”
“嘿,《拓地志》,又是《拓地志》。朝廷不断拓土开疆,《拓地志》就要不断地编撰下去。他李泰就凭着《拓地志》就能吃一辈子。”在一旁的阴弘治说道。
“妈的,《拓地志》,拓个屁啊。”李佑突然被爆出了一句粗口。
魏征和阴弘治正在诧异的时候,李佑来了一句个更加雷人的话,他说道:“不就是《拓地志》吗,5天之内,我就弄出一本《拓地志》来。”
《拓地志》在科技图书馆上有现成的,一共13万字,李佑照本宣科,让一群速记员记录,2天就可以记录完毕,3天就可以整理出来。而且,科技图书馆上的《拓地志》是现在李泰等人编撰的《拓地志》的修订后的版本,比起现在李泰等人手中掌握的资料更加完备。
李佑忽然想起了一句名言:“走别人的路,让他无路可走。”不由得笑了起来。
魏征和阴弘治本来就已经被雷到了,看到李佑在笑,更加觉得诡异了。阴弘治小心地问道:“殿下,您没事儿吧?”
魏征也认为他是气糊涂了,劝道:“李泰编撰《拓地志》是一件好事儿,就让他继续编撰吧。”
李佑笑道:“你们认为我在说胡话吗?你们想想看,我什么时候说过不靠谱的话?”
魏征和阴弘治对于李佑十分信任,李佑向来做事就没有让人失望过。两人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
魏征说道:“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这对于朝廷可是一大功绩,也就不用再在这上面靡费钱财了。”
李泰编撰《拓地志》,借口要派人到各地勘察,每年要支出大量的经费。李世民又大力支持,弄得户部极其不满。
李佑看到大家都为李泰这种垃圾头疼,也忽然生气了,他说道:“这种垃圾就该彻底地清扫了。”
魏征问道:“殿下叫臣过来,有什么事情?”
李佑说道:“魏大人,你还记得上次《拓地志》的贪腐案件吧,当时我不主张继续往下查了,看来是一个失误。这给了某些人侥幸的心理,认为大家都怕他了,也等于纵容他继续作恶了。
我现在可以肯定,这次李泰遇刺的案件,不是太子殿下所为,而是李泰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接着,他就介绍了一些他掌握的情况。
魏征愤怒地说道:“殿下,这次决不能放过他们了。”
接下来,他们商定,由御史台立案,秘密逮捕王克敏,拿下他的口供再说。
魏征说干就干,返回了御史台,跟左右都御史商议,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秘密立案,也不使用地方官府的人,授权委托薛仁贵的特战大队来执行秘密逮捕的任务。
上次那件事不让特战队参与,现在不同了,有了御史台的授权,这就是官府的合法的行为了。为了确保事情的成功,薛仁贵亲自带人去完成这次任务。
不久以后,渭南城。
这天,王克敏接到渭南司马的指令,让他去休宁县执行任务,大约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让他跟家里打声招呼,随后就出发。当天下午,王克敏就离开了渭南城。
第二天一早,李佑就接到了薛仁贵的报告,说王克敏已经招供了,所谓的李泰遇刺案件,就是李泰的卫队长朱桀委托他干的。审讯王克敏的时候,有御史台的一名御史在场,他也禀报了魏征。
魏征跟李佑商量后,决定抓捕朱桀,拿到进一步的口供。
魏王府。
朱桀接到了一封王克敏的亲笔信,请他去渭南城玩耍。
朱桀觉得哪里有问题,他明明已经叮嘱王克敏最近不要跟自己联系了,可是他怎么这么快就邀请自己去渭南呢?他心里不踏实,拿着王克敏的来信来见李泰。
李泰怒道:“朱桀,你的这个把兄弟是怎么回事儿?到底可靠不可靠?你亲自去一趟也好,如果他不可靠,就把他除掉,不留后患。”
朱桀吓了一跳,心道:“李泰真是个狠辣的家伙,专干过河拆桥的勾当,今后,对他可要加倍小心了。”他嘴上说道:“王克敏是臣多年的兄弟了,很可靠的。臣这就去叮嘱他,让他守口如瓶。”
朱桀走后,李泰不放心,叫来了一名机灵的侍卫,对他说道:“你暗中跟着朱桀,一旦他有事,赶紧回来禀报。”
那名侍卫赶紧跟了出去。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这还是贞观之治吗
几天后,李佑发狠了,他直接就找了十二名速记员,他让他们分别记录了《拓地志》的一部分,马上进行整理,众人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拓地志》编撰。
接着,李佑让排版,连夜印刷了500本。
早朝,太极殿。
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李泰又出现了,他依旧乘坐着那个四人抬着的滑竿,旁若无人,洋洋得意地来到大殿门口,跟那些死党和墙头草们打招呼。
大部分大臣们都躲开了他,冷冷地望着他的表演。
这时,李承乾在李佑的陪同下出现了。李承乾依旧拖着病脚,他一瘸一拐地走过来,脸上却还是一副自信的神态。
“太子殿下,齐王殿下。”大臣们纷纷围拢了上去,亲切地打着招呼。很多大臣都是刻意的,他们看不惯李泰的做派,特地表示跟李泰划清界限的。
这时,早朝开始了。
按照中书省、尚书省、朝廷六部的顺序汇报完了以后,李泰出来说道:“父皇,儿臣要向您汇报一下《拓地志》的进展情况。”
李世民和颜悦色地说道:“好,你说吧。”
“等一下。”正在这时,李佑出来说道。
李世民不解地问道:“李佑,你有什么话要说?”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几个问题要问李郡王。”他故意提醒李泰现在是郡王了。让他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李泰脸上现出了一股阴狠的怒气。
李世民也有点不高兴了,说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
李佑问道:“李泰,你编撰《拓地志》好几年了,你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编撰完毕?”
李泰很想说这件事关你屁事儿,可是在大殿上,他并不回答,他说道:“《拓地志》涉及全国558 个州府,1751个县,现在还要加上西域的部分,工程泱泱庞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编撰完毕的。”
李佑说道:“编撰《拓地志》,你一年需要多少费用?”
李泰说道:“我刚才说过了,《拓地志》编撰难度极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一个月只要朝廷4千贯钱,一年也不过5万贯钱,已经很节省了。”
李佑笑道:“大家都听到了,编一本书,一年就需要5万贯钱,简直是太可笑了。”
这件事大臣们大部分都不知道,听到这里,一个个都很震惊。“嗡嗡嗡”,大殿上一阵议论之声。
殿中省负责人说道:“这也太多了吧,我们殿中省的一所学校,一年的经费才两万贯钱,这,这……太离谱了。”
“是啊,是啊,不就是写一本书吗?这些钱都能够建立20所县级的学校了。”
“太过分了。”
……
李泰急眼了,他说道:“这是父皇批准的,关你什么事儿?”
这话一说,李世民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心道:“我照顾你,才批准你的请求的,这不是出卖我吗?”他“哼”了一声,脸色极其难看。
李泰话一出口,也觉得有点不对了。他急忙转向了李佑,问道:“你别在这儿说话大话,编撰《拓地志》这么大的事情,你干得了吗?让你干,你需要多少钱?”
李佑说道:“我说你就是个废物,这么简单的事情,让各州府按照编撰的要求,把情况报上来,找几个人编撰一下就完了,几天时间,花不了几贯钱。怨不得《拓地志》会涉嫌贪腐事件呢。”
李泰亦怒亦喜,怒的是李佑攻击自己。喜的是李佑终于被他抓住了毛病。他说道:“父皇,既然李佑说他用几天时间,花几贯钱就能够办成此事,儿臣请父皇将编撰《拓地志》的事情,交给李佑来办吧。”
这下,大臣们都为李佑感到惋惜,觉得他今天说话太失水准了。李泰固然是狮子大开口,可是李佑也太离谱了。
李世民对李佑也很不满意,认为他是在说胡话,他说道:“李佑。不可信口开河,《拓地志》与你无关,就不要瞎掺和了。”
李佑笑道:“父皇,儿臣有件礼物要送给您。”
李世民最喜欢李佑说这话了,这孩子总是刚给自己带来惊喜。他笑道:“什么礼物,呈上来吧。”
不一会儿,白虎带人抬进来一个箱子,李佑从中取出了一本书,说道:“这就是编撰完成的《拓地志》,请父皇御览。”
“什么,编撰完成的《拓地志》?这怎么可能?”
“嗡嗡嗡”,大殿上简直乱套了。
李泰蒙了,打死他都不信,他发疯一般地跑到箱子跟前,拿起了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馨香的书来,那上面分明写着《拓地志》三个大字!
“这,这、这……”李泰一下子彻底蒙圈了,他傻愣愣地站在那里,手中的书掉在地上也不知道了。
李世民接过王德呈上来的《拓地志》,也感到十分诡异。他打开目录,看了看以前李泰给他看过的部分,发现内容基本上一样,应该就是《拓地志》的内容。
李世民正在疑惑,李泰突然大叫一声:“不对,你这是抄袭,是剽窃。”
李佑笑道:“你不是说还要很多年才能编撰完毕吗?你都没写出来,我去抄袭谁的?你自己看看,是不是抄袭你的?”
李承乾不屑地说道:“你没本事就别再这里丢人现眼,人家齐王只花了9贯钱,就办成了这件事情,你恨不得把户部掏空了,再干十年也弄不成。还有脸在这里说。”
李世民翻了翻目录,也觉得这本书比起李泰汇报的内容丰富多了。应该不是抄袭的。可是,李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怎么就一下子写出来的呢?这太诡异了。
李世民问道:“李佑,这本书是你写的?”
李佑说道:“不是,是户部的一个官员写的,他看不惯李泰打着编撰《拓地志》的幌子,大肆挥霍朝廷的钱财,义愤填膺,因此借着他在户部工作对全国各州府的了解,就写出了《拓地志》。
他担心遭到报复,在儿臣答应替他保密的情况下,委托儿臣向父皇您献上了这本书。”
李佑早就想好了这个理由,否则李世民问起来这件事,真的不好交代。
两仪殿,书房。
散朝以后,李世民觉得此事十分诡异,于是把李佑叫到了书房里问话。
李世民说道:“李佑,《拓地志》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佑说道:“儿臣在朝堂上已经说过了,这件事是户部那个官员编撰的,儿臣只不过帮助他印刷了而已。”
李世民问道:“到底是谁?”
李佑说道:“儿臣答应替他保密了,请不要让儿臣做失信之人。”
李世民不满地说道:“连我都不能告诉吗?”
李佑反问道:“父皇,人家不花朝廷一文钱,替朝廷编撰出了《拓地志》,是不是有功?”
李世民说道:“有功。可是有功就要奖励,为什么不能说他的名字呢?难道他对朝廷这么不信任吗?”
李佑说道:“父皇,因为《拓地志》已经死了不少人了,还要再搭上几条性命吗?”
李世民觉得还是不对,他问道:“《拓地志》的事情,太子事先知道吗?”
李佑说道:“今早上朝前,儿臣刚刚告诉他的。”
李世民心情很乱,他说道:“好了,你先退下吧。”
李佑说道:“是,父皇,儿臣告退。不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问?”
李世民说道:“你问吧。”
李佑望着李世民的眼睛,说道:“父皇,是不是只有李泰编撰出来《拓地志》,您才会高兴呢?”
说完,他不等李世民回答,转身走了出去。
李世民望着李佑关上的房门,发呆了一阵儿,才闷闷不乐地拿起了散发着墨香的《拓地志》。他真的希望这本《拓地志》是李泰写的,这样,他就可以为李泰留在长安找一个借口了。
可是,编撰《拓地志》这么大的功劳,居然没人敢出来领赏,这还是贞观之治吗?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魏王府。
李泰虽然被贬为郡王了,可是李世民仍然没有收回他的魏王府。
李泰回到府中,满肚子的火气没处发泄,见到谁就骂谁,人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尽可能地避开他。那些在他身边伺候的人,实在是躲不开,只好个个小心翼翼的,大气都不敢出。
正在这时,那个负责跟踪朱桀的侍卫回来了,他惊慌地禀报道:“殿下,朱大人被抓走了。”
李泰怒道:“是什么人这么大胆?”
侍卫说道:“臣只是看到一群穿便衣的人抓了他,可是那些人出示了腰牌,应该是官府的人。臣离得远看不清,为了查明他们的身份,臣一直跟着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认识的人,他是御史台的御史。”
李泰颓然地缩到了椅子上,挥挥手让他先退下了。
李泰忽然感到了害怕,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考虑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他知道这是李佑和李承乾在报复自己,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反击了。
他站起来,喊道:“备车,我要进宫见驾。”
齐王府。
“佑哥,老公,殿下,王爷。”萧婉玉等人终于也回到了长安。
李佑笑道:“宝贝们,你们不在老公身边,日子真是太难熬了。为了补偿老公,今夜来个大被同眠如何?”
“陪、不干。”王妃们羞红了脸,一齐呸道。
接着,他出去和孙思邈等人见了面。
孙思邈说道:“殿下,老朽在路上一直琢磨太子殿下的脚疾,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孙思邈的敬业精神,真是令李佑感动。
他笑道;“好,我知道现在让您去休息,心里惦记着反而麻烦,咱们这就去东宫。”
孙思邈笑道:“还是殿下了解老朽啊。”
很快,李佑跟孙思邈就来到了东宫。
李承乾看到孙思邈千里迢迢地回到长安,一下马车,就来给自己诊病,心中十分感动。他赶紧去洗了脚。
孙思邈看了看他的脚,用手指按压了一阵,问了问他的感受,接着问了问他平时的感觉,然后就闭目沉思了起来。
李承乾和李佑都十分紧张,生怕听到什么坏消息。
………………………………
第四百四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汉
终于,孙思邈睁开了眼睛,他说道:“殿下,请让老朽试一试,看看判断是否准确。”
孙思邈当场取出针灸,为李承乾进行治疗。一开始用针的时候,李承乾没有感觉。当扎下了第七根针的时候,李承乾开始觉得脚部发麻,接着疼痛开始减轻了。
李承乾说道:“老神医,疼痛的确是减轻了。”
孙思邈说道:“殿下的这种脚疾,老朽以前也没有遇见过。不过,却和足部经脉疼痛相似,以针灸治疗为主,再辅以药物治疗,应该能够缓解。治愈老朽不敢说,可是让殿下正常行走,应该是有把握的,只是时间会久一些。”
李承乾和李佑大喜,一齐说道:“真是太好了。”
立政殿。
李泰来到宫城,首先去了两仪殿,可是李世民正在召开会议,没空儿见他。
李泰心急如焚,可是也无可奈何,他干脆去求见长孙皇后。
“母后,儿臣干自己的事情,大哥却伙同李佑跟儿臣过不去,先是利用《拓地志》里面的一些差错,来打击儿臣,要把儿臣赶出长安。
儿臣舍不得父皇和母后,想留在长安尽孝,可是,他们竟然早有预谋,提前找人剽窃了儿臣的《拓地志》,非要逼着儿臣离开父皇和母后。这也太歹毒了吧?请母后替儿臣做主啊,呜呜呜。”李泰对长孙皇后哭诉着。
长孙皇后太了解自己这个聪明得过头了的儿子了。她皱着眉头说道:“青雀,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你和你大哥都是我亲生的儿子,我也不希望你们不和。
你大哥是什么样人,李佑是什么样人,我也都清楚。我以前提醒过你,不要找李佑的麻烦。只要你不主动找人家的麻烦,人家恐怕也不会针对你的。前不久,外面传言,说你大哥暗中派人打伤了你,这不是逼着他要洗清自己吗?换上你恐怕也会这样做的吧?
你说,你让我怎么办?是帮助你去对付你大哥,还是帮助你大哥来对付你?”
长孙皇后心中十分悲痛,眼中含泪,说不下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