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征点头说道:“殿下,臣明白了。臣告辞了。”
望着魏征的背影,李佑苦笑着摇摇头。心道:“你还是不明白啊,我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李佑要救李泰,第一步就是拖延时间。现在众人都在火头上,朝野之间也都在关注此事,此时要是审判李泰的案件,李泰必死无疑,而且还是斩立决的判决才能够服众。
事缓则圆。对于这样的案件,第一个要诀就是拖。王宝强的离婚案的热度,曾经盖过了奥运会,现在还有谁再提起?在资讯不发达的唐朝,用不了很长时间,李泰的这件事情人们就会淡漠的。
等拖到今年冬天或者明年春天,按照李泰的罪行可以判处死缓,拖到明年秋天执行。只要是判了死缓,李世民手中有特赦权利,在这个时间段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就可以大赦天下,有针对性地赦免部分地区的罪犯,这样李泰就可以被赦免了。
就算是到时候死者的家属闹事儿,可是那些被释放的囚犯的家属人多势众,他们都感激李世民,两下比较,也问题不大了。
李泰可以被释放,他已经被贬为平民了,对朝堂上构不成什么影响力。包括李承乾和李恪在内的人,也懒得再理会他。到时候,将他安置在一个可靠的人的封地里,李世民或者李佑随便帮助他一下,稳稳的可以做一个富家翁,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
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给了李泰一个出路,也成全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爱子之心。
李佑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李世民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这个对于李佑来说也不难,比如说陆童等人前往新大陆,带回来关系国计民生的种子,或者建立一些其它的什么影响力大的功劳。
眼下,海盗们就很配合,他们闹得沸沸扬扬的,如果朝廷能够平定了海盗问题,李世民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大赦天下。
两仪殿,书房。
李佑来到书房的时候,李世民正在跟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商议事情,李佑进去后坐在一边,想等他们把事情说完。
不久以后,李世民他们的事情谈完了,长孙无忌等人正要告辞离开,李佑说道:“请等一下。”
然后他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件大事儿需要禀报,正好各位大人都在,是不是一起听一下?”
李世民点头说道:“好吧,辅机、玄龄,你们一起听听吧。”
长孙无忌等人一齐说道:“臣等遵旨。”随即重新坐下。
李世民对李佑说道:“什么事情,你说吧。”
李佑向李世民和各位大臣,汇报了他对这次大规模海盗泛滥原因的分析,并给他们分析了这种国际贩卖人口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于社会风气的巨大破坏作用,引起了李世民和大臣们的警觉。
房玄龄担忧地说道:“陛下,齐王殿下说的对呀。对这种贩卖人口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否则的话,在利益的驱使下,纲纪松弛,人心崩坏,人人自危,大唐社会之民心淳朴风气荡然无存。这可比单纯的闹海盗要危险得多。”
长孙无忌也认为必须立刻制止这个风气。
李世民知道,李佑既然前来汇报这件事情,一定是已经想好了对策。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8)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海盗必须从根源杜绝
李佑说道:“父皇,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在这些倭奴海盗的背后有一股很大的政治势力。这些人不是倭奴国现任政权,就是想与现任政权争夺政权的其他势力。”
李佑的话是有依据的。倭奴国现在执政的是皇极天皇,朝政把持在权臣苏我虾夷手中,皇极天皇的儿子中大兄皇子对此十分不满,他在645年发动政变,杀死了苏我虾夷的儿子苏我入鹿,开始把持朝政,后来即位成天智天皇。
李佑根据已知的情报分析,中大兄皇子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很有可能抓捕唐朝百姓为其服务,海盗的事情应该与此有关。
李佑首先给了李世民等人科普了倭奴国的基本知识,以及现在的朝局。
李世民有点疑惑地说道:“对这个倭奴国,我还是了解一些的。贞观二年他们派来遣唐使,要求学习我朝文化,并且进行友好交往。他们的态度还是很恭敬的。”
李佑摇摇头说道:“父皇,倭奴国人很特别,是一种狼性与狗性的混合体,他们崇尚强权,对于能够战胜他们的国家卑躬屈膝,极尽恭敬能是。对于弱小国家极其残忍,毫无怜悯同情之心。”
说到这里,李佑列举了一些倭奴国海盗在大唐沿海地区的暴行,以及在朝鲜半岛屠杀当地人的情形。使得李世民等人对倭奴国人的本性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李佑说道:“对倭奴国人来说,道德教育的手段是行不通的,只有铁血征服,才能够令他们安分下来。
儿臣的意见是派大军征讨倭奴国,不仅要救出我大唐被劫掠的百姓,还要彻底歼灭倭奴国的海军,捣毁他们的造船业的基础设施,打得他们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臣服,保证我大唐数百年间不遭受其侵扰。”
历史上就是如此,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白江口海战,刘仁轨一战基本上歼灭了倭奴国海军,使得倭奴国从此对中原王朝深怀敬意,整整千年不敢侵扰中原王朝。
李世民正在为登州海战大捷的消息所振奋,听到能够彻底杜绝来自倭奴国的海盗,立刻说道:“好,小小的倭奴国,竟敢向我大唐挑衅,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们。”
房玄龄说道:“海盗造成的危害确实很大,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臣赞成。”
长孙无忌也表示支持,不过他对于大规模渡海作战,感到有些担心。他说道:“打击海盗臣不反对,可是这件事需要好好筹划一下。”
李世民说道:“玄龄,这件事你先跟李靖、侯君集和张亮等人打个招呼,让他们提前思考一下。辅机,你通知高静明,看看户部钱粮如何调配。”
“是,陛下。”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告辞退下了。
当房间里只剩下李世民和李佑的时候,李世民问道:“李佑,这件事有那么严重吗?还是你为了李泰的事情考虑的?”
李世民跟李佑早已经商量过了,为了李泰,要干一件大事,好给大赦天下找一个借口。
李佑说道:“也是,也不是。倭奴国的危害真的很大,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插手新罗和百济的事务,对于将来大唐东征高句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总之,倭奴国必须要狠狠地敲打一下了。
父皇,海盗的事情,对于内地影响不大,在朝野之间的分量也不足。儿臣建议,要在朝堂上大力宣传海盗的危害,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由朝廷下发通报,让全国都知道大唐沿海地区海盗猖獗的情况。
还有,儿臣早就派人通知了登州长史,让他亲自带着遭受海盗侵害的百姓,来长安宣讲海盗的危害,让海盗残暴的形象深入人心,以便激起文武百官和长安百姓的愤慨,大家同仇敌忾,消灭海盗。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唐朝野之间的爱国热情,为朝廷出兵倭奴国造势宣传。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冲淡人们对李泰事件的关注。
有了这个铺垫,儿臣去收拾海盗,这才是一件震动大唐的大事件。取得大捷以后,也为您大赦天下提供一个很好的借口。”
“这倒是一个办法。好,很好,你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吧。”李世民欣慰地说道。
……
萧府。
萧乾自从专职担任教育部长以来,不为朝堂上纷繁复杂的事情烦恼,工作也得心应手。心中清净了许多,气色看上去要好了很多。
在萧婉玉的陪同下,李佑来到了萧府,跟他谈了宣传海盗暴行,动员民众支持战争的事情。他们商定,要动员长安城中的学子,撰写有关海盗暴行的文章,各个学校集体上书支持朝廷出兵倭奴国,这样学子们就可以参与到朝廷的事务当众,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风尚。
萧乾很高兴,他认为,学子们关心国家大事是一件好事儿,而且他们一定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
萧乾的动作很快,他马上就向长安各个学校布置了这项任务,果然引起了学子们浓厚的兴趣。
第二天早朝,登州长史带着几名被海盗残害的百姓,在朝堂上控诉了海盗的暴行,他们声泪俱下,要多凄惨就有多凄惨,引起了文武百官们的对海盗的极大愤慨。大家纷纷要求出兵剿灭海盗,对于为海盗提供支持的倭奴国,也要求派兵去征讨。
接着,长安的学子们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对海盗予以严惩,各个学校还组织了演讲活动,学子们纷纷上台控诉海盗的暴行。而且,各个学校,还都组织学生在学校门口的街道上,向过往的百姓进行宣讲。
长安城迅速掀起了声讨海盗的浪潮。
李世民发现李佑的招数很灵,不用自己去做工作,朝野之间自发的形成了支持出兵征讨倭奴国的声浪。
同时,李泰事件的关注度大大地减弱了,基本上没有人再提起了。
立政殿。
李世民感慨地说道:“李佑就是有办法啊,这孩子真是没的说。”
长孙皇后欣慰地说道:“佑儿这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妾都感到放心。为了青雀,他可是动了不少的心思,看起来他的办法完全行得通。青雀一定有救了。”
随即,长孙皇后有些担忧地说道:“二郎,青雀看来很不满意,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妾说话看来他是听不进去。这件事还要你亲自去做工作才行啊。”
李泰被关押以后,长孙皇后去探视了他几次,发现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对李承乾和李佑不满,言语之间充满了愤恨情绪。她不由得感到担忧。8)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战争债券
李世民理解李泰,知道他从一个堂堂的亲王,将要被贬为普通百姓,心里肯定难过。他说道:“这件事我去跟他说吧。”
齐王府。
高静明求见李佑,一见面就做痛苦状,他说道:“殿下,您这次要去打海盗,还要打到倭奴国去,这可是一场大战啊,户部这几年刚刚缓过劲儿来,您这一下子就又要把户部掏空了。”
李佑笑道:“高大人,你说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们户部?”
“啊?真的啊?”高静明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知道别人要是去打仗,那真的能把户部掏空了。唯独齐王殿下那是财神爷下凡,不仅不会花户部的钱,还能给户部开拓财源。这次齐王殿下要打倭奴国,看来是已经想好了经费的来源。
李佑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高静明马上拿出算盘进行计算。
李佑看到他采用的计算方法是筹算法,动作虽然熟练,可是却相对繁琐。他笑道:“高大人,行了,你就别算了。”他有心将明朝朱载堉发明的算盘十二平均律教给高静明,可是想想还是算了。一来他自己本身就不熟,二来高静明的年纪也不小了,接受新事物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佑接着说道:“高大人,我饿了,你是留下来跟我吃晚饭呢,还是先回去接着算?”
高景明一看,距离吃饭的时间,至少还有一个时辰,他心里惦记着李佑讲的事。笑道:“臣还是先回去吧。”
李佑还有一个家规,那就是晚饭全家必须回家吃饭,民以食为天,全家一起共进晚餐是一大享受。有些人家吃饭时,要求不让说话,认为这是一种修养。可是李佑家的饭桌上却可以畅所欲言,大家都有工作,也只有晚餐的时间能够凑到一起,这是一个情感交流的最好时机了,边吃边说,边说边吃,这才是吃货最高的境界。
狄仁杰自从来到了齐王府,每天吃饭都是跟李佑一家人在一起的,他的父母就是要求他食不语的,要有礼貌,可是他看到齐王爷一家吃饭的时候说说笑笑的,他就很喜欢这种气氛。
狄仁杰跟武珝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除了上学,就是黏在武珝的身边。李佑看到他正在跟武珝说笑,问道:“怀英,珠算你会不会呀?”
狄仁杰说道:“王爷,我学过,在我们学校里没人比得过我呢。”
李佑笑道:“我有个法子,可以让你算得更快,不多,也就快上个几倍吧。”
要是别人说这话,大家可能会不信,可是李佑的说话向来有准。狄仁杰说道:“请王爷教我。”
武珝是经商的,整天也离不开算盘。她急忙说道:“王爷,我也要学,我和怀英一起学吧。”
李佑大致把算盘的十二平均律给他们讲了一下,然后说道:“过几天我就要离开长安了,临走之前我会把具体的方法给你们写下来。”
慕容翎说道:“老公,这次我跟着你去吧。”
“我们也去。”其他三位王妃一起说道。
李佑摇摇头说道:“这次不同,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海上,你们就别跟着去受罪了。”
说实在,这四位王妃全都晕船,那种滋味真是不好受啊。不过,她们仍然坚定的说道:“我们不怕。”
李佑说道:“这次你们真的别去了。研究院离不开婉玉、珝儿好好的把咱们家的商业整合一下。晴儿去找王玄策,对薛延陀的情况要加紧了解,今天冬天如果草原上气候异常,就开始对薛延陀展开行动。翎儿去做你哥哥的工作,如果出兵的薛延陀话,让他派兵参加。”
王妃们尽管个个都不愿意,可是对于李佑交代的事情,还是认真的接受了。
第二天、两仪殿,书房。
李佑和李高静明去了两仪殿,向李世民汇报了他们商量筹措战争经费的办法——发行战争债券。
李世民听完了他们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他说道:“不就是去打一个倭奴国吗?户部难道这些钱都拿不出来吗?这样做会不会引起恐慌,让臣民们认为朝廷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的想法是,朝廷发布这个消息,把筹措经费的数额总数公布出来,这次仅仅筹措200万贯,这样的数额没有人会认为是朝廷缺钱。
朝廷可以公布这是在为臣民谋福利,是对支持朝廷决策的臣民的一种奖励。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其一、为这次出兵倭奴国提供经费支持,这次出兵的规模不是很大,这些钱再加上兵部掌握的军费就足够了。
其二、户部暂时就不需要支出这笔钱,这些钱可以为朝廷解决其它的问题。
其三、朝廷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要给臣民们参与的机会,只要到时候按时兑现,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朝廷的信誉度,将来朝廷万一真的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朝廷也可以发行债券,度过难关。
其四、对于臣民们购买这爱国债券,朝廷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是一种爱国之举,鼓励臣民们积极参与,激发臣民的爱国热情。可以张榜公布购买爱国债券的人的名字,在他们的户籍中写上曾经参与爱国行为的记录。
儿臣相信,臣民们一定会积极参与的。这种债券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发行,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臣民的爱国热情,将来朝廷无论做出任何重大的决定,事情就会好办不少。
李世民听着频频点头。
高静明说道:“陛下,臣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以前户部困难的时候,就是想向民间借钱,人家也不肯。现在趁着户部府库充盈,发行债券没有兑现不了的风险,千金买马骨,树立起朝廷的威信,将来户部真的需要钱财的时候,有了百姓们的信任,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实,高静明是个守财奴,他嘴上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是不想向想外拿钱。户部的官员们都知道,每次收税的时候,看着大笔钱财入库,尚书大人是满脸喜色,嘴角上翘。可是一旦向外支出的时候,尚书大人却是满面愁容,嘴角向下耷拉。8)
………………………………
第四百五十九章 程咬金请战
根据李佑的建议,朝廷能够向外界筹措两百万贯,高静明这个户部尚书手里的两百万贯就可以多捂着一会儿。至于将来要兑现,那也是将来的事情。而且李佑承诺这些钱不用户部来出,他要从倭奴国把这些钱抢回来。
李世民听完了二人的意见,觉得不错,他说道:“这个办法不错,让大唐的百姓们都参与到朝廷大事儿中来,好,是好办法。”
李佑说道:“父皇,为了把这次活动搞好。儿臣建议,您和母后以个人的名义,购买一点儿债券,起个带头作用。”
李世民笑道:“这个有意思,好,朕就以个人的名义参与一回。”
很快,户部在长城里张贴了布告。说齐王殿下要率军去攻打海盗,为了筹措经费,经过皇帝陛下批准,朝廷特地向臣民发行爱国债券,此债券面值分为10、100、1000和一万贯四类,一年期,年息9厘,总共筹集200万贯。户部进行担保。年息9厘对于民间借贷来说,不是很高,但是有朝廷担保,没有风险。而且,民间借贷还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不是每个百姓都有这种途径的。对于很多普通百姓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布告上特别注明,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每人以个人的名义,购买了一千贯。
这件事在民间引起了热议,与此相关的征讨倭奴国的事情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这几年来,大唐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区区两百万贯,不用说全国了,对于长安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户部很快就完成了筹措经费的任务。
李佑利用这次出兵倭奴国,调动了学子们积极参政议政,百姓们参与朝廷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大唐的百姓们的爱国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李佑的理想就是大唐朝堂稳定,内部团结,民众爱国,军力强大,经济繁荣,他正在一步步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朝廷出兵倭奴国的事情定下来了,并确定了由李佑挂帅。
齐王府。
这几天,齐王府门庭若市,大批的军方将领来访。他们有想自己去的,也有为自己的子侄来说项的。
不过,李佑对这件事一点都不犯难。他只问一句话:“晕船你受得了吗?”人们都知难而退了。
程咬金跟程处亮一起来了,他对李佑说道:“殿下,臣已经整整五年没有打过仗了,在家呆的骨头都松了,这次出兵倭奴国,带上臣一起去吧。”
李佑说道:“程叔,不是我不让你去,甚至在父皇那里我也可以替你去说。可是,这次出征大部分时间要在海上,你不懂水性,光这个晕船你就受不了。下次吧,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朝廷就会对草原上用兵,到时候我一定举荐你去。”
没想到,程咬金笑道:“殿下,你这可就问对人了。不瞒你说,我年轻的时候,去过登州,从登州往济南府和徐州贩私盐,在海上呆了一年多,要不是母亲身体不好,我就不会回东阿老家了。不吹牛,站在甲板上如履平地。”
“啊?还有这事儿?没听过说呀。”李佑感到很吃惊。
程处亮说道:“是真的,那时候父亲才13岁,快15岁的时候才回的东阿老家。”
程咬金得意的笑道:“臣当年跟着别人在登州清水镇盐场采购粗盐,运到青州加工,走的就是水路。然后再送到济南府和徐州,陆路也走水路也走,对登州一带的地形很熟悉。我还去过两次百济呢。
臣虽然不熟悉水战,可是征讨倭奴国,光靠水战不行吧,还得上岸作战啊。臣愿意替殿下统帅步军。”+
李佑真的有点儿为难了。他这次出兵,准备让薛仁贵统领步兵。程咬金要去,一个是正三品的久经战阵的名将大将军,一个是初出茅庐的从六品的无名小辈,位置不好摆放啊。
他想了想说道:“也好,既然你要去,我就去跟父皇提一下。不过,我有个条件,还请你答应。”
程咬金高兴地说道:“没问题,让我去当个先锋都行。”他今年40多岁,也算是正当年,在长安闲的他难受。
李佑说道:“这次步兵我准备让薛仁贵统帅,你当副职行吗?”
程咬金大喜,说道;“薛仁贵,我家处亮经常提起他,是个很厉害的年轻人,没问题,你放心吧。”
“殿下,臣和父亲一起去吧。”程处亮说道。
“这个不用说了,就一起去吧。”李佑同意了。
李佑这样安排有他的用意,他相信薛仁贵的能力,可是这次出兵要调集一万名唐军精锐,这么大规模的部队,通常朝廷是要派从三品以上的大将统帅的,薛仁贵只是一个小小的从六品校尉,让他担任统帅,会遭到朝野之间的质疑的。就是他手下的军官们也难免会不服气。
程咬金是唐朝公认的名将之一,如果程咬金能够当薛仁贵的副手,朝廷也会比较放心。而且,程咬金资格在这儿摆着,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