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咬金是唐朝公认的名将之一,如果程咬金能够当薛仁贵的副手,朝廷也会比较放心。而且,程咬金资格在这儿摆着,专治各种不服,薛仁贵管理部队也容易的多了。

    李佑特地为此事请示了李世民,得到了他的批准。

    不久以后,东征倭奴国的大军组建完毕,由李佑任东征军统帅,随军出征的将领有程咬金、刘仁轨、海军副都统王珏(原扬州水师副都统)、薛仁贵、张宝贵、程处亮、侯成、高通等人。

    编制为刘仁轨的外海军舰队主力,特战大队300人、海军陆战队2500人,步骑兵一万人(从登州、青州、隶州折冲府以及东牟守捉选调)。孙思邈师徒与高贺年率领军医学校200学员随军实习。

    六月上旬,李佑等人离开长安,前往登州。

    登州长岛。

    长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此刻被倭奴国海盗盘踞。

    清水镇海域海战之后,被称作少主的海盗头目率领残余的海盗船回到了长岛的基地。

    他们刚刚来到岸边,就看到岸边站着一群海盗来迎接他们,其中有一名白衣少女,站在穿着浅灰色衣服的海盗群中,如鹤立鸡群般格外醒目。8)


………………………………

第四百六十章 水师老将的感慨

    就在被刘仁轨击败的海盗逃回长岛的时候,海岛上的海盗们纷纷涌向海边,迎接凯旋归来的勇士。这也难怪,半年多来,海盗们历次出征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在歼灭了登州水师的主力以后,海盗们每次外出劫掠都是满载而归。

    不久前,海盗们在清水镇遭受了一次小小的挫折,死了十几名海盗,这次海盗头目亲自带领虎头将军等人前去大规模的报复,留守在长岛上的海盗们认为他们一定能够大获全胜的。

    在前来迎接的海盗们中间,有一位白衣少女,她身穿一袭飞鸟时代倭奴国贵族女子流行的白色掩襟束腰长裙,过肩长发分向两边,披散在脑后,露出了她白皙饱满的额头。

    这个女子大约十六七岁年纪,身材小巧,瓜子脸,一双杏仁眼,眼睛不是很大却十分精神,肌肤白皙细腻,鼻梁秀婷,小嘴尖下颌,是一位很漂亮的倭奴国贵族女子。这位看上去娇媚迷人的女子,手里却很不协调的拿着一把带鞘倭刀。看来,她不仅是一个倭奴国女子,还是一位女海盗。

    她叫高桥久美子,是九州贵族高桥一木的女儿,她是前来迎接她的哥哥,也就是那个海盗头目高桥太郎的。

    海盗船靠岸了,高桥太郎在虎头将军的陪同下,上了舢板来到了岸边。

    高桥久美子笑盈盈的上前迎接哥哥,她亲切地说道:“哥哥,你回来了。”

    高桥太郎没有像以前那样,神采飞扬地和她打招呼,而是拉着脸看上去一脸疲惫。

    高桥久美子关切地问道:“哥哥,出了什么事儿了?”这时,她注意到海面上停泊的船只,大约只有30艘左右。她问道:“哥哥,怎么就回来了这些战船,其它的战船呢?”

    虎头将军满脸沮丧地说道:“久美子小姐,今天遇上了唐军的水师,咱们打败了,其他的船都沉没了。”

    虎头将军的话音一落,前来迎接的海盗们顿时一片哗然。

    高桥久美子难以置信的问道:“唐军的水师不是已经被消灭了吗?”

    高桥太郎有气无力地说道:“九美子,我很累了,咱们回去再说吧。”

    虎头将军对前来迎接他们的一个黑瘦的海盗头目说道:“佐藤,你和川崎留在这里善后吧,先安置伤员。”跟在他们身后的那个高个子年轻将领叫川崎步,他和佐藤跟虎头将军一样,都是高桥家族的家臣。

    “是,将军。”川崎步应道。

    ……

    在刘仁轨的外海水师成立之前,唐朝的海军主要有两支舰队,一支是广州水师,一支是登州水师,各个编制各种船只175艘。不过,唐朝初年,朝廷主要应付草原和西北各地的战争,不太重视水师的建设,很多战船还是从隋朝接收过来的,新增的战船很少,两支舰队都严重缺编,在上次海战之前,登州水师包括正在维修的战船在内,全部船只加起来一共才103艘。海军的经费严重不足,士兵缺编也十分严重。

    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州水师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登州水师都督王国祥今年37岁,出身原隋朝水师,6岁就跟随父亲在军营里生活,12岁就加入了隋朝水师,有着近30年的水师生涯,可是说是水师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了。这么多年来,他跟海盗无数次打过交道,对海盗的打击十分严厉,海盗们见到他都十分害怕,只有躲避的份。

    可是今年以来,海盗异常猖獗,数量也大的惊人,一个多月前,他率领登州水师主力在长岛东北海域,跟海盗的主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当时,他接到的情报是大约有120艘左右的海盗船,要运送大批海盗侵占长岛,他就率领登州水师的主力前去剿灭海盗。

    可是当战斗开始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情报严重错误,海盗的战船不只是120艘,而是多达500余艘。这些战船,虽然都是打着海盗的旗号,可是他却看到了倭奴国和百济水师的影子。

    海盗的舰队预有准备,提前埋伏在上风的位置,在其他方向也埋伏了疑兵或者是用来拦截伏兵。这一场战斗下来,王国祥尽管指挥有力,将士们英勇善战,可是,他们的战船老旧,寡不敌众,最终他们还是战败了,王国祥带去了65艘战船,仅仅突围出来了6艘战船,他本人也受了轻伤。

    现在,官兵和海盗的位置倒过来了,海盗们耀武扬威,王国祥手里只剩下了11条能够用来作战的战船,只能龟缩在海港里不敢出战。

    这天早上,王国祥接到登州刺史府的通报,说有一股海盗进攻清水镇。清水镇盐场归太子殿下的盐政管辖,是重点保护对象之一,东牟守捉已经派兵前去增援,问他的登州水师是否也去增援。他盘算了自己手里的这点儿家底儿,只能是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他早就听说过,在扬州朝廷新编练了一支水师,叫什么外海舰队,他和登州刺史府,已经联名上报了朝廷,请求这支海军前来增援。在增援没有到来之前,他只能用棉花塞住耳朵,不听外面发生的事情。

    就在海盗们回到长岛的同一天,登州水师码头。

    这天傍晚,他和手下几名水师将领正在喝闷酒,突然哨兵来报,说南面开来了大批的战船,距离太远还看不清旗号。

    王国祥听到海盗们竟然打到自己的老巢来了,不由得大怒,他摔掉手中的酒杯。骂道:“这些该死的海盗,欺人太甚。”

    他手下的将领们也纷纷要求出战。王国祥立刻传令登船作战,随即他拿起唐刀就走了出去。

    王国祥来到了码头上,还没有登船,就听到哨兵喊道:“大人,那些舰船上升起了灯火信号,是咱们唐军的战船。”

    王国祥急忙上船,登上了船楼,拿着望远镜朝着战船驶来的方向观察。果然,那些战船的桅杆上挂着信号灯,是唐军的信号。王国祥认为可能是扬州那支外海舰队到了。不过他不敢轻易相信,于是派人乘坐游艇(大型舢板,六对船桨,做交通艇和侦察船使用)先去侦查,如果确认是唐军,就引领他们进入海港。

    不久以后,刘仁轨的“扬州号”率先开进了军港,接着大批的舰船进入了军港。

    望着高大威武的“扬州号”战舰,以及后面几乎同样大小的一艘艘战舰,登州水师的将领们都兴奋不已,王国祥更是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他对刘仁轨说道:“刘大人,我已经布置了接风酒宴,不过开席还有一段时间,能不能带我们先参观一下你的战舰?”

    刘仁轨理解他们的心情,他第一次见到风帆战列舰的时候,同样是激动不已。他笑道:“好啊,请跟我来吧。”

    王国祥等人上了“扬州号”,到处参观,从指挥室到下面的船舱都转了个遍儿。对于船上的那些武器,也曾亲自去摆弄了一一阵儿。

    他过够了瘾,这才问道:“刘大人,你们从南边过来,路过清水镇海域的时候,遇见了海盗没有?”

    刘仁轨说道:“就那些海盗啊,遇见啦,也打了一仗。”

    王国祥看到刘仁轨好好的站在自己面前,知道肯定是打赢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怎么样?战果如何?”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海军的坚强后盾

    本书纯属虚构,只为给书友增添一点乐趣。如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出入,看官勿怪。)

    大唐贞观十年(635年)2月18号。

    祁连山下,漫漫荒原上浓烟滚滚,直冲天际。

    由于吐谷浑人烧掉了牧草,实行了坚壁清野,征讨吐谷浑的唐朝大军的粮草供给遇到了困难,加上大批将士不同程度上患上了眼疾,十几万大军在吐谷浑荒原上进退维谷。

    对于下一步该实行什么战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大将军李靖主张暂缓进军,六月份牧草长成以后再出兵。兵部侍郎、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主张按照原计划,立即出兵。两人的意见各自得到了一批将领的支持。

    为了解决分歧,他们决定各自写出奏章,交给皇帝陛下裁决。

    就在同一天,长安城,宜阳王府。

    天刚蒙蒙亮,一个十三四岁的侍女打着哈欠,来到了宜阳王李佑的房间门口,她叫喜鹊,是李佑的贴身侍女。她长着一张包子脸,模样秀气讨喜。

    喜鹊是过来服侍李佑起床的,她先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听,里面没有动静,她就轻声叫道:“王爷,该起床了。”李佑通常要在这个时间起床晨练的。

    喜鹊叫了几声,没听到动静,就觉得有些奇怪,往常李佑睡觉都很轻,一叫便起,今天是怎么了?

    喜鹊推开房门,就听到李佑在说话,声音断断续续的:“油炸响尾蛇是怎么做的呢?什么味?放辣椒还是胡椒呢,还是放孜然……嗯…………”

    她走到了李佑的床边,掀开蚊帐,却发现李佑脸色发白,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

    喜鹊吓了一跳,李佑身体素质极好,喜鹊伺候他已经多年了,就没有见过他得过病。她急忙向外跑,边跑边喊:“快来人啊,王爷发癔症了!”

    唐朝的亲王府泱泱庞大,宜阳王府里面大小房间1288间,各种官员杂役多达上千人,首席官员王府长史是从四品官,里面有太监处和专门的御医处等机构。

    宜阳王府里的首席御医叫高贺年,34岁,祖传的医术,原本也在皇城御医局伺候,可是他长得黑了吧唧的,娘娘们都不愿意找他看病,就被发配到了李佑府上。

    高贺年见到李佑大汗淋漓,昏迷不醒,急忙给他把脉,这一号脉之下,心中骇然。李佑的身体里,此时刚刚接纳了后世来的李佑,正在相互融合,脉象极其纷乱,高贺年实在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对症下药。

    高贺年觉得此时应该先把李佑弄醒了,问问他的感受,再判断病情。于是,他伸出右手的拇指,使劲儿掐李佑的人中,人中都快掐破了,李佑仍然没有反应。

    高贺年看看不管用,急眼了,拿起一根粗大的银针,朝着李佑大脚趾上的大敦穴狠狠地扎下。

    这下管用了!李佑脚一抽,一下子就坐起来了,他瞪着眼睛吼道:“高贺年,你个死郎中,疼死老子了!”

    高贺年心中腹诽:“人家是大夫,还是御医,不是郎中。”唐代北方管医生叫医师或者大夫,乡下和当时不开化的南方等地叫郎中。

    他陪着笑脸说道:“王爷,您醒了就好。”

    李佑尽管操蛋,可是他对身边的人还是比较宽厚的,他看看自己脚上的红点,说道:“死郎中,老子就是睡个觉,你至于下死手吗?”

    喜鹊赶忙说道:“王爷,您病得厉害,高先生尽力了。”

    此时的李佑已经完成了身体内部的转换,恢复了正常,感觉良好,他说道:“扯淡,老子有个屁病。”

    高贺年看到李佑脸色红润,说道:“王爷,让小臣给您瞧瞧。”说着,摸了摸他的额头,果然正常。可是给他号脉之后,仍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李佑的脉动十分有力,节奏偏快,还是有点乱。他十分郁闷,搞不清楚李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佑说道:“行了,你们都散了吧。”他知道自己是穿越了,要好好地理理思路。

    李佑是一个现代吃货,在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Sweetwater地区,去吃油炸响尾蛇时,飞机失事,穿越到了唐朝的李佑身上。

    李佑是唐太宗第五个儿子,这货是贞观年间一大祸害,他脾气暴躁,整日不学无术,走狗飞鹰,打架斗殴。李世民曾经说过,李佑就是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贞观年间,李佑是唯一被贬往封地的亲王,643年在齐州造反,被李世民处死了。

    李佑是个心大的货色,刚开始的时候有点郁闷,不过他很快就想开了。心道:“原来的李佑就是个蠢蛋,好端端的,你造反干什么?你是王爷,是大唐顶级权贵,完全具备当一个合格吃货的条件。对,老子不争权,不造反,就在唐朝当一个顶级吃货。”

    一想到吃,他立刻有点郁闷,那个油炸响尾蛇到底是个什么味道?特色在那里?只知道主要食材是响尾蛇肉,调料都是些什么?

    一想到再也无法弄明白这个问题了,他遗憾地说道:“唉,该死的油炸响尾蛇,你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突然,李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视屏,上面显示:

    “油炸响尾蛇是美国德克萨斯州Sweetwater地区的特色美食,只有每年初春时才可以品尝到。每年Sweetwater地区都会举办捕响尾蛇节,当地的餐厅会限量供应这种名为”西部油炸响尾蛇“的点心。

    油炸响尾蛇从外观上几乎完全无法分辨,就像炸鸡块一样,表面包裹着辣椒酱,看着鲜美可口,外表焦脆,肉质细腻松软,吃起来有种独特的香味。尤其是蛇尾,异常酥脆,味道和烤蝉有些相似。最关键的是吃响尾蛇者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这也是这道菜的最大魅力所在。

    下面是油炸响尾蛇制作的详细资料……”

    李佑初始有些吃惊,不过很快明白这可能就是穿越者常带的系统了。他在上面的搜索框里输入:“你是个什么系统?”

    视屏里立刻显示出:“欢迎使用全能科技图书馆。本图书馆拥有人类创造的全部科技资料。”

    李佑马上输入:“饮食科技。”

    视屏中出现了:“世界饮食科技大观、神州饮食科技最新成果,神州四大菜系,回锅肉的38种做法、蚂蚁上树的最新版本……”有关饮食方面的资料应有尽有。

    李佑大喜。不过,他不傻,接着输入:“为什么会选择我,使用这个图书馆有什么条件?”这个必须弄清楚,要是让老子卖身,或者干一些和吃没有关系的事情,老子可不干。

    视屏显示:“恭喜你,如果你刚才搜索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饮食科技,本系统就和你无缘了。本系统的发明人是位顶级吃货,他一直在寻找超级吃货,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你正好符合了他的条件。

    再次恭喜你,希望你在唐朝吃出新境界,到达新高度。”

    “这个我喜欢!”李佑满意地笑了。他大声喊道:“开饭啦,本王饿了!!!”文学度


………………………………

第四百六十二章 聪明的海盗

    斥候军官和那名士兵爬上了岛,边走边小心翼翼地留心周围的情况。他们找了一阵没发现什么情况,就决定到山顶上去看看。海边的岩石十分光滑,浓重的露水更加增强了表面的光滑度。两人小心翼翼的攀上了岩石,上面就好多了,有了土壤和很多草丛和灌木。

    他们攀着草丛和灌木,继续向山顶攀登。

    突然,就在他们身边的灌木丛里“哗啦”地发出了响动,一个黑影窜了出来,又一下子消失在夜暗中。

    两人吓了一跳,本能地举起了手中的唐刀,随即发现黑影是一只兔子之类的小动物,他们的心这才定了下来,可是全身已经被冷汗湿透了。

    有了这个动静,两人担心惊动海盗,他们急忙趴在地上,仔细地倾听周围的动静。四周仍然是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两人继续攀登,到了海岛的顶部,他们躲在岩石后面,借着月光四下查看。“咦,邪了门了。”早上竟然空无一人。

    两人继续前行,又穿过了一片小树林,看到下面有一片幽黑的影子,是一片房屋,是原本岛上居民的住所。两人又仔细观察了半天,发现那里也没有动静,于是就朝着那里走去。

    到了近前,军官躲在灌木丛的后面,从地上捡起了一块石头,朝着民房那里扔去。石子落在房顶上,发错了“吧嗒”的响声,寂静的夜幕中,清晰可闻。

    仍然没有动静。

    军官示意那个士兵留在原地,他自己摸到了那几幢民房的跟前。

    房子里没有一个人,里面乱七八糟的,海盗连同居民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这名军官一直都在军中担任斥候,他感觉很不好,觉得海盗们恐怕是已经撤离了长岛了。

    接下来,他们回到了游艇上面,继续划向另外的一个岛屿,结果发现,海盗的营寨完好无损,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了,海边一条船也没有见到。

    海盗撤离了。

    黎明时分,斥候回到了军港,向值班的将领汇报了情况。

    第二天上午,刘仁轨等人在王国祥等人的陪同下,率领先遣队开往长岛,发现岛上空无一人,数千名海盗和上百只战船消失的无影无踪。

    众人都十分泄气,尤其是王国祥等人,他们被海盗欺负了很长时间,终于要出口恶气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王国祥等人不甘心,派出了大批地斥候,以长岛为中心四处搜索,两天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发现海盗的踪迹。

    原来,高桥太郎等人自从经历了那场遭遇战之后,发现自己的战船在唐军的新式战船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他们急于摸清新来的这支舰队的情况,于是就派人去侦察。

    登州城,新鸿酒肆。

    新鸿酒肆是距离登舟水师军港最近的一家酒肆,登州水师的官兵们经常在这里饮酒。

    就在刘仁轨等人到达登州水师军港的第二天中午,在新鸿酒肆一楼的大堂里,几名登州水师的士兵正在喝酒聊天儿,一个士兵说道:“人比人,气死人。看看人家扬州来的水师,那叫气派啊,那个’扬州号’,我跟着我们大人上去参观过。啧啧,太大了,里面老宽敞了,船上的人每人一张床。哪像咱们的船,睡觉都得轮着睡。我打听过,’扬州号’足又两千人多料(一料为10立方尺,扬州号排水量两千多吨)。”

    另一个士兵说道:“这算什么?那个补给船据说叫什么宝船,足足有四千料,装载人员马匹都不在话下,最有趣的是人家还在上面种菜呢,到了海上长途航行的时候,多少能吃到点新鲜蔬菜,嗨,就别说吃了,绿油油的看着都舒坦。”

    一名士兵说道:“听说了吗?人家先遣队的人的伙食每天中午和晚上,至少是两菜一汤,每隔一天都能吃到肉。看看咱们吃的是什么?那就是猪食。还有人家的月俸比咱们高出将近两倍,同样是大唐的水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说道:“告诉你们吧,我在扬州水师里面有熟人,是俺家二舅,他说了,咱们很快也就编成跟扬州水师一样的水师了,统一叫外海舰队,将来咱们的军舰也都会换成这样的。待遇也跟他们一样了。”

    “真的吗?太好了。”其他士兵们高兴地说道。

    小头目看到自己的消息令众人吃惊,于是越发得意地爆料道:“当然是真的,齐王殿下过一阵子就会来咱们登州,到时候就会宣布重新整编的命令。”

    “齐王殿下?是不是叫李佑,我家小妹有一本他的诗集,我不太懂诗,不过,听我妹妹念得很上口呢……”

    这些士兵们说的高兴,并没有注意到,就在离开他们一张桌子的距离那张桌子上,有两女一男三位客人,他们不声不响地低着头吃饭,耳朵却仔细地听着这边的动静。

    当天晚上,一艘小艇悄悄地离开了大陆,驶向了长岛方向。

    长岛海盗指挥所。

    “大哥,今天我在登州城里,打听到了唐军新来的那支舰队的消息了。”高桥九美子说道。

    高桥久美子咱们能够听懂汉语呢?当时的唐朝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影响力十分巨大。倭奴国崇尚汉唐文化,尤其是圣德太子之后,倭奴国大量引进汉唐文化,佛教也开始在岛上盛行,朝野之间形成了一股像唐朝学习的风尚。可以说,懂得汉语的倭奴国人,比懂得倭奴国语言的唐朝人多得多。

    接着,高桥九美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