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李承乾就是太子,于情于理,长孙皇后也不能够舍弃李承乾来保全李泰吧。
原本长孙皇后已经和李佑达成了协议,安排李泰离开长安,不再对李承乾构成威胁,李佑保证让李泰过上富家翁的日子,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而且李泰的子女也都会得到妥善的安排的,这样的结局是长孙皇后愿意看到的。
可惜的是,李泰再次破坏了协定。他借着为长孙皇后祈福的名义,打动了李世民,再次留在了长安。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令长孙皇后担忧了。
首先就是魏征,他因为对李世民违背法律规定,强行赦免李泰提出质疑,被李世民贬斥了。
接着,房玄龄因为替魏征说话,受到李世民的训斥,如今称病在家。
长孙无忌等人替魏征说话,也被李世民不点名批评,如今大臣们见到李世民,都不敢随便说话了。
李泰的一个大舅子付羣从瑜洲刺史调任监察御史,接替了魏征的职务后,首先就找借口查处了城建部长马周,这可是李佑推荐给李承乾的。
这还不算,付羣还把矛头对准了李佑的岳父萧东昌,要调查他贪污的事情。
李泰要趁着李佑不在长安,打掉李佑的羽翼。这就明白着是要跟李承乾和李佑死磕到底了。
他这是在作死,长孙皇后知道,李佑能够保住李泰,也能够要李泰的命。他只要下了决心要置李泰于死地,就是李世民也救不了他。
长孙皇后已经看出来了,这件事不仅仅是李泰的问题了,而是李世民要借着李泰的事情,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李世民原本在朝堂上有着极高的威望,大多数大臣都衷心拥戴他。可是他在李泰的事情上,一次次地偏袒李泰,引起了众人极大的不满,威信开始渐渐的降低。
按说李世民如果能够公正地处理李泰的事件,大臣们也会像以前一样,尊敬爱戴李世民,他的威望甚至会进一步提高。
可是,李世民当皇帝太久了,已经有些开始脱离群众了。当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开始降低的时候,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要借助李泰的事件,让大臣们感到敬畏,让大家都明白这个江山是他李世民的,他可以为所欲为。
朝堂上人人自危,大臣们对李世民的衷心爱戴,已经开始变成了恐惧。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长孙皇后深深地感到担忧。
作为一个妻子,她要维护自己的丈夫,希望他不要犯错误;作为一个母亲,她要爱护自己的儿女,不希望他们自相残杀;作为一个皇后,她有义务帮助李世民,维护一个公正清明的朝堂。
李世民是个霸道的人,长孙皇后劝解不了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自己,来警醒李世民。
于是,她就停止了治疗。今天跟李世民谈话以后,她决定不仅放弃孙思邈的针灸治疗,就连药也不吃了。
长孙皇后要跟李世民赌一把,她的赌注就是跟李世民20多年相濡以沫的感情。
李世民是个强横之人,他从来不惧怕威胁,于是,他从此不再去立政殿了。
这天,王德慌慌张张地说道:“陛下,不好了,皇后娘娘昏过去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五百零六章 情义无价
立政殿。m。
孙思邈被紧急请到了立政殿,他朝着寝殿里面走去。
“母后,您醒醒啊。”寝殿里,李承乾、李泰、李治和李乐菱等人哭喊着。
李世民的其他嫔妃们都守在外面的中殿里,焦急地等候着里面的消息。
等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还没有过来,就朝着两仪殿快步走去。
太医院院正刘全忠等人正围着长孙皇后,看到孙思邈来了,急忙让开地方,让孙思邈到跟前救治。
孙思邈忙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长孙皇后才悠悠的转醒过来。
长孙皇后没有看到李世民的身影,心中一阵失望,她吃力地伸出手来,将侍女海安递过来的药碗打翻了,说道:“你们都退下吧。”然后闭上了眼睛。
“母后。”
“母后。”
“母后,您这是为什么呀?”李承乾跪在她的床前哭喊着,李泰等人也跪在后面呜呜地哭着。
孙思邈摇摇头叹道:“太子殿下,赶紧把陛下请来吧。”
李承乾抹了一把眼泪,急忙站起来就往外跑。
两仪殿,书房。
“陛下,请您去看看皇后娘娘吧。”长孙无忌热泪横流,跪在地上哀求道。
李世民说道:“辅机,你这是干什么,赶紧起来吧。”望着儿时的玩伴痛苦的表情,李世民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儿。
长孙无忌不肯起来,继续哀求着。看到李世民无动于衷,长孙无忌心中有些恼怒,跪在地上不再哭泣,目光呆滞默默地望着眼前的虚空。
良久之后,长孙无忌站起来,默默地向李世民行礼,转身退了出去。
这时,李承乾跑了进来,他哭着说道:“父皇,请您快去看看母后吧。”
李世民心中也很难受,他问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李承乾说道:“母后她被孙思邈救醒了,可是她不肯吃药,情况很危险啊。”
李世民忽然又有些怒气上升,认为长孙皇后这是在威胁他。于是他决定决不妥协,他咬着牙说道:“你去劝劝她吧。”说着,拿起了奏章假装阅读,却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
李承乾无奈地离开了。
李承乾走过后,李世民站了起来,烦躁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
王德想说些什么,可是他终于没有开口,只是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极其深厚,对她疼爱有加。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对长孙皇后采用这种手段来逼迫自己,心中有些恼怒。可是,长孙皇后的身体羸弱,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李世民心里十分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他无意中看到王德欲言又止的样子,问道:“王德,你想说什么?”
王德一下子跪在了地上,他说道:“陛下,请恕奴婢妄言,在您的心中,还有比皇后娘娘更加重要的人吗?”
王哲的话就像是一道闪电,擦亮了李世民的眼睛,随之而来的滚滚雷声,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
在这一刻,他的眼前出现了14岁就披着红盖头,嫁给自己的那个小女人;玄武门之变时冒着大雨,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去十六卫军营求救的小女人;出现了那个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坚定地陪伴着自己的,知情知性的那个女人,一副副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不停地闪过。
他不敢想像,要是他从此失去了这个女人,自己如何承受今后的日子。
李世民不再犹豫,朝着立政殿快步走去。
立政殿。
长孙皇后的意识再次开始模糊起来,李承乾等人一片哭声,受到长孙皇后关照的阴妃娘娘等嫔妃们也开始哭泣。太监和宫女们对长孙皇后都十分尊敬,他们也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太医院的院正刘全忠等人一个个唉声叹气,孙思邈也无计可施。
“陛下驾到,陛下驾到。”
王德跑在前面,大声地呼喊着。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欣慰地再次热泪横流。
“观音婢。”李世民大声喊着,快步来到了长孙皇后的床前。
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终于来了,她努力地微笑着说了声:“二郎”,随即又昏了过去。
李世民流着眼泪大声喊道:“快呀,快救救朕的皇后啊。”
……
不久以后,李泰离开了长安,前往封地赴任去了。李泰的大舅子付被免去监察御史的职务,降为了渝州长史。魏征被召回,重新担任了监察御史,并且被加封了御史大夫的职衔。马周也官复原职,品级升为正四品。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望着重新恢复了活跃气氛的朝堂,感到十分欣慰。
这天,李佑回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东门,春明门。
李佑很低调,他一惯如此,每次出征后回来是都是悄悄地。
在马车上,李佑、张宝贵、白虎正在玩牌,就听到薛仁贵喊道:“王爷,请您下来吧,太子殿下亲自来迎接您了。”
李佑下了马车,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只见李承乾、魏征、高静明、侯君集、尉迟恭、李道宗、李淳风和马周等人都在门口迎接他,朝廷大臣们也来了很多人,前来围观的百姓们更是人山人海。没有人组织,大家都是自发地前来迎接李佑等人的。
当明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没有经过锻炼,让他站在十个人面前演讲,腿肚子都会打哆嗦。明星要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
李佑这种场面已经见得多了,早就具备了明星的气质,他大大方方地向前来迎接他的人们挥手致意。他大方潇洒的举止,引起了观众们,尤其是女粉丝们狂热的尖叫喝彩。
“臣弟参加太子哥哥。”李佑行礼说道。
“五弟,快免礼。”李承乾兴奋的上前拥抱了他。
“殿下。”
“殿下。”
魏征等人都亲切地和李佑打着招呼。
齐王府长史田敏也在这里迎接李佑,他说道:“王爷,王妃们都想来迎接您,可惜她们来不了,就让臣替她们来迎接王爷。”
李承乾拍手笑道:“好消息啊,五弟,你赶紧回去吧。”
众人簇拥着李佑等人朝着城里走去。
………………………………
第五百零七章 赚钱门道
齐王府。
高志明按照李佑的安排,齐王府连续三天大摆宴席,把这次东征军经过地区的特色美食,全都做了一遍,让齐王府的人们也都品尝了到了王爷外出享受过的美食。
热闹过后,李佑又开始到研究院上班了。
齐王府的美食天下第一,包括皇宫御膳房在内的朝廷权贵们,经常派人来实习取经。随着人数的逐渐增多,就成了齐王府膳食处的一大负担了。
这天,齐王府膳食处直长王寮和主膳高志明等人来找李佑,将这件事汇报给他了,李佑也觉得有点儿麻烦。说道:“出食谱吧。”
王寮和高志明不愿意了,食谱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伙,齐王府的美食名声在外,他们这些齐王府的厨师地位很高,在厨师界可以抬着下巴走路。把食谱公布出去,他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看到他们不愿意,李佑笑道:“那可咋办,你们又嫌麻烦?”
王寮说道:“那就这样吧,奴婢就愿意麻烦了。”
其实,替别人培训厨师,是一种很有效的社交手段,很多权贵为了和齐王府搭上关系,请求为他们培训厨师,然后借此机会来感谢齐王李佑,一来二去的,就算是有了往来,再说其他的事情那就方便多了。
王寮和高志明李佑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让你们名利双收。”
高志明说道:“还请王爷指点。”
李佑说道:“厨师是一大行业,可是如何区分厨师水平的高低呢?你们研究研究,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我向朝廷建议,在全大唐实行,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大唐的厨师进行考核,然后按照他们的水平颁发资格证书。
厨师证很重要,它代表着厨师的身份与资历。厨师们有了这个证书,就有了相应的地位,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容易从事厨师这个行业,也能够促进厨师们追求厨艺的精益求精,以便上升到更高的等级。
成立了这个机构,你们两个人来担任这个机构的正副主官,咱们齐王府的其他厨师也可以担任评审官。有了这些身份,今后全大唐的厨师就都可以算作是你们的弟子了。
当然了,你们这些官员还会有相应的一份俸禄。你们觉得如何?”
“哎呀,这可是太好啦,奴婢们愿意。”王寮和高志明顿时兴奋了起来。
不久以后,在李佑的指导下,王寮和高志明拿出了一套厨师考核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等级制度。
作为大唐的职业资格证书,厨师证按等级划分,共分五个等级:
初级(大唐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大唐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大唐职业资格三级)
特级(大唐职业资格二级)
大师(大唐职业资格一级)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佑拿着这个方案前往东宫,和李承乾商量此事。
户部。
户部尚书高静明正在办公房召开会议,白虎来了,他说道:“高大人,我家王爷请您和他一起去东宫。”
高静明最喜欢听到齐王殿下的消息了,只要是齐王殿下一叫自己,那准是好事。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到了东宫。
听完了李佑的介绍,高静明立刻掏出算盘,噼里啪啦地算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李佑发明的新的珠算方法,很快就算出了结果。
高静明说道:“太子殿下,颁发厨师资格证书,一本证书成本500钱,颁发一贯钱半,一本证书就可以赚一贯钱。全国1795个县,393个州,平均一个地方300人,加起来就是656400贯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他是务实的人,计算时采用的是保守的数字,仅仅长安从事厨师职业的人就不下万人。
李承乾原本觉得不起眼,经过高静明这么一算,有些吃惊地说道:“这么多啊。”
一提到赚钱,高静明的思路就打开了,他说道:“太子殿下,臣建议,不仅厨师要考资格证,所有的工匠都可以进行考资格证,乖乖,那得多少钱啊?”
李承乾算是明白过来了,他高兴地说道:“真是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事情,就能为朝廷创造如此多的财富。五弟,真不知道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实在是太聪明了。”
李佑说道:“大哥,高大人,实行行业等级考核制度,可不是为了圈钱,而是能够实实在在的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大堂的科技水平,这个意义,可比赚这些钱要重要的得的多了。”
随后,李承乾、李佑和高静明一起求见了李世民,经过他的同意,成立了大唐业资格资格评定处,隶属于民生研究院。
研究院。
尉迟宝琪来见李佑,说道:“王爷,按照您的指点,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臣带来了一些成品,请您看看吧。”
李佑看看后说道:“走,抬上箱子,跟我进宫。”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和李佑求见,就让他们进来了。他看到后面的尉迟宝琪等人抬着大箱子,就知道研究院又搞出些新的东西来了,他说道:“这次是什么?”
尉迟宝琪和白虎打开箱子,拿出来书写纸牛皮纸、纸袋纸、白板纸、描图纸、绘图纸、地图海图纸、卫生纸、卫生巾、棉纸、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数十种。
尉迟宝琪主意介绍了各种纸张的用途。
李世民很高兴地拿起笔来,在几种纸上写字,还到底画了几笔。他问道:“成本如何?”
尉迟宝琪说道:“陛下,现在的造纸技术,已经可以用桑皮、藤皮竹、檀皮、麦杆、稻杆、松木、芦苇、甜菜渣等原料生产纸张,价格十分便宜。”
他拿起一张两开的白纸,说道:“陛下,您看这张纸,它的成本不到一文钱,臣可以负责任的说,今后全大唐的人再也不会买不起书了。”
李世民十分振奋,说道:“干得好,宝琪,你可是立了大功了,朕要重重地赏赐你。”
尉迟宝琪说道:“陛下,臣不敢居功。这全是太子殿下和齐王殿下的功劳。”
李世民说道:“你们几个都有功,朕要重重的奖赏你们。”
李世民很早就和李佑酝酿了一个大计划,这个计划是开始实施的时候了。
………………………………
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畅的问题
李世民和李佑的计划是针对门阀氏族的。
门阀氏族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们本身掌握了大量土地等生产资料,最关键的是他们手中有人才,大唐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出自门阀氏族的。
造纸和印刷技术是读书成本的重要部分,老百姓买不起书,学习文化就从谈起。现在印刷术早已经成熟了,加上造纸技术的成熟,百姓读书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提高全体民众文化水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大批的百姓提高了文化水平,从他们中间就会产生大量的人才,这就打破了门阀氏族对人才的垄断,他们的影响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李世民让李承乾和尉迟宝琪等人先离开了,留下李佑单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李世民问道:“李佑,针对门阀氏族你有什么想法?”
李佑问道:“父皇,您觉得他们的影响力和三年前相比如何?”
李世民说道:“已经减弱了不少。”
李佑笑道:“门阀世俗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他们拥有的大量的土地和对商业的垄断,第二个就是他们拥有的大量的人才。
如何削弱他们呢?
首先,自从粮食产量提高、工业规模扩大、商业地位提高以后,他们对生产资料、商业上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了。
从生活上来说,百姓们除了种地以外,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对门阀氏族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的降低了,门阀氏族在物质生活上的影响力也大大的降低了。
只要朝廷继续提高工商业地位,大力发展工商业,朝廷的税收对于土地的依赖,也会大大的降低。相应的,门阀氏族对朝廷的物质上的影响力也大大降低了。
其次,物质是文化的基础。朝廷有了充足的财力,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多更好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体系,扩大在校生的规模。
门阀氏族他们手中的人才和整个大唐众多学校产生的人才相比,就不足为虑了。
因此,最多再有十年的时间,门阀氏族的影响力,就会降低到很小的程度。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再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彻底打掉他们的物质基础,就可以让门阀氏族阶层彻底瓦解。
儿臣建议,不需要对门阀氏族进行直接的刻意的打压,从而激化矛盾。而是做好朝廷自己的事情,不断的扩大朝廷的影响力,让门阀氏族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消亡。”
李世民说道:“你说的是不错,这是个长久之计。不过,如何能够尽快的改变现有的官僚体系呢?”
除了军队以外,现在无论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府,门阀氏族的子弟所占的比重很大,他们的影响力也就很大。朝廷所作出的决策,受着他们的制约也很大。只要是不符合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政令推行起来就会遇到重重的阻碍。
李世民早就想换掉这些人,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对于李世民来说有些太漫长了,他急于改变这种现状。
李佑说道:“父皇,其实这件事不难,您看这样……”
李世民大喜过望,说道:“好主意,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观了官僚结构。十年时间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官僚体系。”
李世民和李佑整整谈论了一天,晚上共进晚膳,又一直谈到深夜。李佑离开帝寝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
不久以后,唐朝颁布了几项措施:
其一,在所有州、府,建立综合性的大学,所有毕业生,都可是担任朝廷从九品官员,优秀毕业生可以担任正九品下的官员。羁縻州建立大学或者高级中学,毕业生的待遇与以上相同。
开放对社会各阶层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大学考试,量才录用。
这项措施,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毕竟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产生的人才不过数十人,这就断绝了大部分学子踏上仕途之路。有了这项措施,就为天下的广大学子从政打开了大门。
仅此一条,每年将会为大唐产生大量的有文化的官员。
其二,在各州、县、乡,增加学校的数量,采用各地自建,官府进行补贴的办法,鼓励商人投资办学。
其三,进一步提高工商业的地位,工商业从业者的子弟入学、从政不再受到限制,住宅、车马、服饰可以享受从五品官以下官员的规格。
其四,朝廷由尚书省和吏部颁发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
……
在李佑给李世民的建议中,有一项最令他感到痛快,这是解决政令不通最有效的手段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
这项制度的核心就是把认真执行朝廷的政令,在考核官员政绩的内容中,占到八成。简单地来说,就是军管。
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中规定,只要是朝廷颁布的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