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项制度的核心就是把认真执行朝廷的政令,在考核官员政绩的内容中,占到八成。简单地来说,就是军管。

    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中规定,只要是朝廷颁布的政令,各级官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就像在军队中服从命令一样,只要是阻碍了朝廷政令的实行,无论各级官员,立即解除职务。

    这项措施听起来有些不合理,因为在执行朝廷的政令过程中,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强行推行朝廷政令可能会造成当地的很多麻烦,甚至造成暴乱都有可能。也会因此造成官员们微微诺诺,不顾当地实际,机械地执行朝廷的政令的情况。

    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比朝廷的政令不通,危害要小得多。

    朝廷颁布的政令,毕竟是经过深思熟虑,适合唐朝总的形势,适合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的。

    假如朝廷的政令,的确不符合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中规定,当地的官员可以将当地的实情向上级部门汇报,但是在没有得到批准之前,必须坚决执行朝廷的政令。

    如果有的官员,能够冒着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本着爱国爱民之心,确实根据当地的实情,违背了朝廷的政令,妥善的处理了当地的矛盾,为朝廷避免了重大损失。这样的官员就是特殊人才了,也为朝廷发现栋梁之才提供了依据。

    当然啦,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也更难能可贵。

    实行这样的考核标准,会得罪大批的官员,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负责执行。

    李世民早就有了人选侯君集。

    在担任吏部尚书的第一天,侯君集就表现出了他强悍的本质。

    那是在去年,侯君集接替了长孙无忌的吏部尚书后的事情。

    去年的一天,吏部。

    侯君集新官儿上任,兴冲冲地来到了吏部,这才发现除了一个吏部的郎中正在打扫卫生,其他的官员还都没有来上班,此时,已经出超过了正常上班时间的半柱香的时间了。

    侯君集强忍着怒火,站在大堂里,等着吏部官员们的到来。


………………………………

第五百零九章 危险逼近

    不久以后,吏部的官员们陆续来了,他们见到新来的尚书大人出现在这里,都有些吃惊,因为这个时候,侯君集应该正在上早朝。m。他们不知道,侯君集是特地请假来的,他是看看吏部往常到底是个什么工作作风。

    大家原本想上前跟尚书大人热络热络,可是看到侯君集一脸的怒气,手中的马鞭拍打着马靴“啪啪”作响,一个个不知该如何招呼。

    好在吏部的官员们,都是朝堂上的老油条,一个个拱手向侯君集行礼,可是侯君集没有还礼,嘴里只是“哼”了一声,算是表示看见别人了。

    大家都不知道这位尚书大人是个什么毛病,心里嘀咕着来到议事大厅里自己的位置坐好。

    等到距离正常上班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时候,侯君集回到了大厅中央自己的位置上,吏部侍郎带着其他主要官员,一起站了起来,行礼说道:“下官等见过尚书大人。”

    侯君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免礼。”拱手示意了一下,算是回礼了,然后又不吭气儿了。

    众人都很尴尬,只好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等着尚书大人发话。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吏部侍中窦逵才姗姗来迟。

    他来到议事大厅,看到侯君集也有些意外,再看看众人,感到气氛有些不对。不过,他也不太在乎,走进来向侯君集行了个礼,然后就走向了自己的位置。

    “你给我站住!”侯君集大喝一声。

    窦逵吓了一跳,不知道尚书大人要干什么。他转过身来,站在那里望着侯君集。

    侯君集怒道:“应该几点上班?”

    “八点上班。不过按照惯例,大家都是在八点半以前赶到。不仅咱们吏部如此,其他各部这也都是惯例。”窦逵说道。

    侯君集问道:“现在是几点?你知不知道,在军中点卯不到,轻者打30军棍,重者立即斩首。”

    窦逵说道:“尚书大人,今天下官的确是来得晚了一些,不过下官确实有点儿个人的事耽搁了,还请尚书大人原谅。”

    侯君集说道:“你说谎,我已经打听过了,你是经常迟到早退,不把吏部的规矩放在眼里。”

    窦逵也有点生气了,他毫无畏惧地说道:‘’尚书大人,不瞒您说,我迟到早退是有原因的,是公主殿下让我这样做的,她要我多陪伴着她。”说完,带着一丝嘲讽的意味望着侯君集。

    这位信都县男窦逵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李世民的生母太穆窦皇后的族孙、李世民第四个女儿遂安公主的驸马。他根本就不把侯君集放在眼里。以前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侯君集更加愤怒了,他说道:“既然如此,你干脆回家去陪着公主,不要来吏部上班了。”

    接着,他大声喊道:““去叫孙安仁。”孙安仁就是侯君集见到的那个打扫卫生的吏部郎中。

    很快,孙安仁来了。

    侯君集说道:“这个孙安仁是吏部第一个上班的,我来的时候就看见他在这里打扫卫生,准备上班的事情。同样是吏部的官员,他为什么能够做到?

    既然你窦逵做不到遵守吏部的规定,你干脆就回家吧,你的位置由孙安仁来接替。”

    老实巴交的孙安仁吓了一跳。他只是个六品的郎中,窦逵的侍中可是正五品,幸福来的有些太突然了。

    他看看侯君集,又看看窦逵,觉得这两位自己哪个也得罪不起,于是就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啪”的一声,侯君集将手中的马鞭在椅子扶手上敲了一下,说道:“孙安仁,难道你敢抗命吗?”

    孙安仁一看,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他朝着窦逵拱手说道:“窦驸马,下官得罪了。”说完,坐在了窦逵的椅子上。

    窦逵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拂袖而去。他回去向公主老婆去告状,

    遂安公主跑去向自己的母妃贤妃哭诉了一通,母子两人又去找李世民接着哭。

    可是,李世民对于整肃吏治十分重视,他不仅没有处置侯君集,反而干脆免去了窦逵的官职,就让他在家里当个闲散的驸马都尉。

    吏部的工作作风立马发生了重大改变,再也没有人敢迟到早退了,其他各部受到影响,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因此,关于实施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李世民首先就想起了侯君集。

    东宫。

    侯君集从两仪殿出来,十分兴奋,他要赶紧把喜讯告诉自己的女婿李承乾。

    侯君集说道:“太子殿下,今天陛下找臣谈话,让臣来主持实施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这件事原本是由尚书省和吏部负责,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臣来牵头。

    陛下在跟臣谈话的时候,特地跟臣谈了很多过去一起征战的往事,对臣很是亲热。接着,陛下跟臣谈起了房玄龄大人,说他年纪大了,有意告老还乡。

    虽然陛下没有明说,可是臣已经看出来了,陛下有意让臣来接替房玄龄大人的仆射职位。”

    “真的吗?这可太好了。”李承乾也兴奋地说道。

    张玄素也替侯君集高兴,侯君集要是能够担任仆射,李承乾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他说道:“恭喜侯大人了。”

    出将入相,一直是侯君集的梦想,他兴奋地说道:“太子殿下,臣要是当上仆射,定当尽心辅佐太子殿下。”

    李承乾也兴奋地说道:“好,去叫海棠来,我要陪着岳父大人喝上一杯。”

    他们只顾着高兴了,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地向侯君集逼近,而且会牵连到李承乾。

    提起吃喝,张玄素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起了齐王李佑。他说道:“殿下,侯大人,这件事要不要问问齐王殿下的意见?”

    说到齐王李佑,侯君集和李承乾顿时醒悟过来,他们也觉得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听听他的意见。

    李承乾说道:“李得志,你立刻去请齐王殿下过来,就说我请他喝酒。”


………………………………

第五百一十章 两仪殿的一出戏

    东宫。

    自从来到唐朝,又生于帝王之家,李佑对唐朝的重要人物,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关于房玄龄和侯君集的性格和人生轨迹他也十分清楚。

    李佑听完了侯君集的话,顿时吓了一跳,他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他说道:“陈国公,如果陛下让你接替房大人的职位,你千万不要答应。”

    李承乾说道:“为什么呀?”

    侯君集和张玄素也不解的望着李佑。

    李佑说道:“现在·我还不能说。假如陛下征求你的意见,陈国公,你一定要马上推辞,你就如此如此……”

    侯君集说道:“殿下,臣明白了。”

    不久以后,两仪殿,书房。

    侯君集奉召前来见驾,他行礼说道:“臣侯君集,参见陛下。”

    李世民见到侯君集,很高兴的说道:“君集啊,论打仗,你是我大唐数一数二的人才,论起处理朝政,你把吏部管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我大唐难得的人才。

    最近,玄龄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他已经提出了辞职。我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已经决定让他告老还乡了。仆射是朝廷最重要的位置之一,不能够空缺。我有意让你来接替他仆射的职位。”

    说完,他望着侯君集,等着侯君集前来谢恩。

    侯君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他以为侯君集要谢恩呢。

    侯君集说道:“陛下,您对臣的信任和器重,令臣十分感动。可是,您让臣接替房夫人的仆射职务,臣却万万不能答应的。”

    李世民问道:“为什么呀?”

    侯君集说道:“陛下,房玄龄大人不仅功勋卓著,他的才能胜过臣的百倍千倍,仆射乃是国家重臣之首,臣您是了解,就是一介武夫,根本就胜任不了这个职务,这样的职务必须要由房大人这样国家干城担当才行。

    再说了,房大人是臣的老长官,对臣又提携指导之恩,臣怎么能够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呢?

    陛下,还请您收回成命。如果您要是一定要让臣这样做,臣请求免除臣的吏部尚书职务,还回到军中去替您戍守边陲。”

    说完,侯君集将头在地上磕得“当当”响。

    “哈哈哈哈哈,我就说嘛,侯君集不可能会是想当仆射的。玄龄,你出来吧。”

    这时,房玄龄从书房的里间的休息室出来了。

    “我靠,幸亏听了齐王殿下的话,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侯君集身上冷汗直冒。

    李世民亲手扶起了侯君集,笑道:“玄龄,君集,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我需要你们,朝廷也需要你们,今后,你们不要有任何隔阂,戮力同心为唐朝效力。”

    房玄龄和侯君集一齐说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说道:“君集啊,从今天起,你就以吏部尚书衔到尚书省行走吧。”他的意思是,侯君集今后可以行使仆射的职权了,地位仅次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离开了两仪殿,小风一吹,侯君集身上的冷汗被吹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舒爽的感觉,出将入相的美梦就这样实现了。他的心情十分激动,走路险些顺拐,于是背着手迈开了八字步,这才显得稳重了起来。

    他先去了东宫,然后就要去见李佑表示感谢,李承乾急于知道李佑是如何知道这是一个陷阱的,又如何知道侯君集会因祸德福的。

    李承乾和侯君集带着满脑子的疑问,一起来到了齐王府。

    齐王府。

    李佑坐在沙发上正在看萧乾写的教育部关于新建学校的报告,武珝双手抓住他的胳膊使劲儿地晃着,李佑继续看报告,嘴里说道:“珝儿,别捣乱,我正忙着呢。”

    武珝把脸贴在他的胸脯,接着扬起下巴,在他的脸上亲吻了一下,李佑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报告,伸手搂住了她,在她的臀部上轻轻的拍打了一下,说道:“珝儿,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劲儿的捣乱?”

    武珝撒娇的说道:“王爷,三位姐姐都快要生了,奴婢也想要个小毛头。”武珝是真的很羡慕萧婉玉等人。

    李佑伸手在她鼻子上刮了一下,笑道:“也不知羞。”

    武珝说道:“奴婢已经16岁了,整天抛头露面的这位王爷赚钱,人家都笑话我了。”

    她在经商的过程中,经常要和客户们的女眷打交道,大家在一起谈论的无非就是女人们的那些事,核心的就是孩子了。齐王府的三个王妃都怀孕了,单独剩下她一个,难免会被别人议论,压力山大。

    李佑笑道:“你搭理她们干什么?你年纪还小,过早生育对你的身体不好,过两年再说吧。”

    武珝不满地说道:“王爷,您就会偏心,让人家喝那些苦药。”她对李佑让她喝避孕药十分不满。

    李佑不理她,问道:“你姐姐的事情怎么样了?”武珝的姐姐武顺婚后不久就死了丈夫,李佑托人给她说媒,嫁给了工部的一个员外郎。

    武珝说道:“你还说呢,我姐姐都怀孕了呢。”

    听到武珝把话题又绕回到了这上面,李佑只好再次把话题岔开,他问道:“汉城湖的别墅区开发的怎么样了?”上次李世民赏赐了他3000亩河滩荒地,武珝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

    说起这个,武珝高兴的说到说道:“王爷,您设计的那些别墅的样式,既实用又好看,刚刚动工就已经卖出去了一半儿了。”

    正在这时,白虎进来说道:“王爷,太子殿下和陈国公来了。”

    李佑急忙出去迎接,还没走出寝殿的大门,李承乾和侯君集已经走过来了。

    进了客房,武珝为他们沏好了茶,然后就出去了。

    侯君集激动地说道:“齐王殿下,多亏了您的提醒,您可是又救了臣一回啊。”说完他站起来,对着李佑深施一礼。上次李佑让他在背后告大将军李靖的黑状,解除了李世民对他和李靖二人的猜疑。

    李承乾问道:“五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第五百一十一章 朝堂上最好的时候

    房玄龄生于579年,今年已经60岁了,他的性格原本就老成稳重,到了这般年纪,就已经开始变得胆小了。

    因为李泰的事情,魏征受到了贬斥,房玄龄替魏征求情,遭到了李世民的斥责。他开始萌生了退意,于是就“病”了。

    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武德九年,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担任了中书令,后来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数十年了,李世民早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也了解他的个性,于是派人带着礼物,去他的府上看望他和安抚他。

    房玄龄谨小慎微,他虽然已经萌生了退意,写了辞呈,可是他一时还不敢上呈给李世民,担心李世民会认为他是闹情绪,想等过一阵子再说,于是一直称病在家。

    李泰离开长安后,李世民亲自去房玄龄的府上看望他,希望他继续留任。房玄龄看到李世民处置了李泰,又召回了魏征,这才又回到了尚书省上班。

    接着,又冒出了李世民重用侯君集的事情。对于侯君集,房玄龄十分了解,知道这家伙不安分,心里一直想当仆射,他又是李承乾的岳父,这件事又引起了房玄龄的猜疑。

    房玄龄人老成精,他已经看出来了,李泰虽然离开了长安,李承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希望侯君集能够更进一步,李世民又让侯君集负责新的朝廷官员考核制度,这就是一个信号,侯君集的地位要上升了。

    房玄龄考虑到自己因为李泰的事情,已经令李世民不满了,他不想再因为侯君集的事情再让李承乾不满。于是,他决定告老还乡,主动让位。

    房玄龄拿着辞呈求见了李世民,并且主动推举了侯君集来接班。

    其实,所有的人都没有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他作为千古一帝,可不是浪得虚名。对于房玄龄、李承乾,包括侯君集等人的心思,他都洞若观火。

    首先,房玄龄老成持重,为人公正,李世民并没有打算让他离开。其次,他想提拔侯君集,让他以自己强硬的作风,给朝堂上带来一个新的转变,但是又担心侯君集有野心,他要是当上了仆射,会鼓动李承乾做出一些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两仪殿,他特地安排了一出戏,假装提议侯君集来接替房玄龄的位置,要试试侯君集的权力欲望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假如侯君集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李世民绝不会再使用他,从此他就会被边缘化,远离大唐的政治中心,连带着李承乾也会被猜疑。

    不仅如此,侯君集还会彻底地得罪了房玄龄,也会影响到房玄龄对李承乾的看法。

    侯君集的表现,令李世民十分满意,因此,就让侯君集进入尚书省,处于第三的位置,由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钳制着他,又能够发挥侯君集的作用。

    不过这些事情,李佑是不会跟李承乾和侯君集明说的,他想要的不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而是一心一意的建设大唐。

    李佑郑重地对李承乾和侯君集说道:“你们就不要瞎猜了。人人都说天威难测,那是他们不了解陛下。

    作为一个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是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英明君主,堪称千古一帝。他不仅有着博大的胸怀,还能够明辨是非,有着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勇气。有这样的英明的皇帝陛下,是咱们作为臣子的福气。

    咱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为大唐着想,干好自己的事情,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了。”

    李承乾和侯君集看到李佑不肯详细说明,只好接受了他的说法。

    不过,大家仍然很高兴,侯君集受到重用,毕竟是一件好事儿。

    李佑吩咐白虎,让他通知王寮准备酒菜,庆贺一番。

    李佑的心情非常愉快。

    随着李泰的离开,朝廷里的内斗暂时就告一段落了。此时此刻的大唐,可是说是从武德元年大唐建国开始,一直到眼下的贞观13年,朝堂上最宁静祥和的时候了。

    也是一心一意搞好大唐建设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朝廷里的大事儿又跟李佑没关系了,他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每天继续到研究院上班。

    登州司马王怀仁被李佑推荐到刑部担任了侍中,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捕那些和海盗勾结的汉奸。

    这天,王怀仁来到了齐王府。

    “王爷,根据倭奴国人提供的名单,臣组织各地州府抓获了相关的人等一共2712人,包括各地以前抓捕的罪犯,合计4754人。现在分散在各地羁押,您看如何处置?”

    李佑说道:“你给我押解100人来长安,其余的在原地严加看管。”

    “是,殿下。”王怀仁告辞离开了。

    李佑说道:“白虎,你去把魏大人请来。”

    “臣魏征,见过齐王殿下。”魏征亲热地说道。

    “免礼,魏大人请坐。”李佑笑道。

    天气炎热,魏征出了一身的汗,他接过了武珝递过来的冰糕,边吃边问道:“殿下,您找臣来何事?”

    李佑说道:“勾结海盗的人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魏征气愤地说道:“这些家伙实在是该死,臣认为应该重重的处罚。”

    李佑问道:“你认为该如何量刑?”

    魏征说道:“首恶必办,胁从也要适当的加重刑罚。”他嫉恶如仇,对这些人贩子深恶痛绝。

    李佑微微地摇了摇头。

    魏征有些不高兴了,问道:“难道这些人不该从严处置吗?”

    李佑问道:“《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如何死的?张飞又是如何死的?都是那些叛徒卖国贼干的。对待叛徒该如何处置?”

    魏征一看,原来自己是误会了李佑的意思,他问道:“殿下,您认为该如何处置?”

    李佑说道:“叛徒该死,这些出卖自己同胞的汉奸的罪行,远远超过了那些叛徒,对他们的处置应该更加严厉才是!”

    魏征说道:“殿下,您的意思是按照叛国罪处置?”

    “不错,只要是参与了海盗行为,出卖国人的那些家伙,全部按照叛国罪处置,一个不留,还要株连其直系亲属。”李佑咬着牙说道。

    魏征有点犹豫地说道:“这可是4000多人啊,全部杀了吗?”

    “杀,留下他们有什么用?全部杀掉。通过这件事,警告那些为了利益出卖国家和同袍的恶人,我大唐绝没有汉奸生存的空间,如果有人当了汉奸,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将他们绳之以法,虽远必诛。

    魏大人,不仅这次的汉奸要杀,为了杜绝以后大唐再产生汉奸,你起草一份关于反汉奸罪的新的法规,凡是有汉奸行为者,一律死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