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
办案人员各个都有经验,他们都觉得里面有问题,可是当地人的口径一致,没有人出来举报崔氏,他们也无可奈何。
清河县衙。
魏征、侯君集和王怀仁有些头疼,在一起商议对策。
侯君集气愤的说道:“真他娘的见了鬼了,清河崔氏快成圣人了。”
王怀仁说道:“以我多年的办案经验,明摆着就有鬼,越是都说好,就越是有问题。”
魏征说道:“你们说的对。清河县城里面的人,要么是崔氏的亲属,要么是靠着他们吃饭的人,即使那些完全跟他们没有关系的人,也不敢得罪他们。咱们一时调查不出来也很正常。”
王怀仁问道:“魏大人,您说该怎么办?”
魏征说道:“不着急,咱们还有时间,你通知办案人员,加强宣传,重金奖励。凡是揭发有功的人员,一旦查实后,被查处的家产在5万贯以下的,他可以得到被查处的一半家产。超过5万贯的,揭发人员还可以再得到1万到5万贯的奖励。”
魏征跟李佑配合多年了,办事的魄力提高了很多。
“好,这样的话,我就不信没人动心。”王怀仁说道。
侯君集补充道:“凡是知情不报的,从重处罚,双管齐下,我就不信没有人站出来揭发他们。”
三人又恢复了信心,就等着看结果了。
办案人员再次走访了所有人员,就连几岁的孩童也都做了工作。然而,奇了怪了,仍然没有人站出来揭发崔氏,调查一时陷入了僵局。
这件事太严重了,朝廷动用了几万大军,上千名调查人员,调查不出结果来,就成了笑柄,朝廷的信誉会大大地受到损害。门阀氏族一定会利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后果不堪设想。
李佑这位始作俑者,信誉也会大大地受到质疑,一旦朝廷在门阀氏族的压力下让步,他甚至会成为替罪羊。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崔氏的反击
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给清河崔氏体系的官员办学习班,各地官员的调动,崔氏一族首先就警觉了起来。接着,清河崔氏在清河县城被围的消息也传开了。
各地的崔氏子弟、姻亲和门生故吏都慌乱了起来,他们急于了解情况,可是,崔氏的主要人物被围在清河县城里面,他们无法取得联系。
长安城。
除了贝州一带,清河崔氏势力最大的地方,就是长安城了。门下省侍中崔子轩等崔氏七品以上官员,已经全部被控制了起来后,崔氏子弟、殷勤和门生故吏现在同样是群龙无首,他们明白朝廷是要拿崔氏开刀了。他们不甘心等待灭亡,于是互相串联,积极地活动了起来。
自从李泰离开长安之后,阎立本就沉寂了下来,他不再参与政治,兢兢业业地主持刑部,表现得十分低调。
这天,他的府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都是清河崔氏体系的人,他们之所以来找阎立本,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同一个体系的阎立本的儿媳就是清河崔氏的人。
阎立本看到他们,就知道他们的来意,不过,他不想管这件事情。他对来人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去找萧大人和程咬金,他们的夫人不也是清河崔氏的人吗?”
来人说道:“我们去找过了,据说他们跟着齐王殿下离开了长安。”
阎立本一听,就知道清河崔氏的这件事情,又是跟李佑有关。他跟李佑斗了很长时间,就一次也没赢过。像李泰有李世民这么大的靠山,最终还是败在了李佑的手下,他可不想再跟李佑这样儿的妖孽继续斗下去了。
他说道:“萧大人和程咬金都管不了这样的事情,我就更无能为力了。”无论来人怎么劝说他,阎立本坚决不答应参与此事。
崔氏体系的人这时才发现,在长安除了崔子轩以外,还真是没有人能够担当领头羊来为崔氏出头。正在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清河崔氏二房的长老崔晃来到了长安。
崔晃来到长安以后,住进了崔氏在长安的商社里面,然后派人去联络在长安的崔氏族人。接着,他走访了程咬金和萧乾的夫人,也去见了阎立本,终于弄清楚了针对清河崔氏采取的行动,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
崔晃是清河崔氏中最有头脑的人物之一,他已经明白了,通过正常的手段,托人向李世民求情根本不可能了。要想阻止朝廷的行动,必须采取其它的手段才行。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条途径。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在长安城里四处活动,走访的却不是清河崔氏的人,而是七族五姓中的其他六家。
七族五姓对朝廷的这次行动都十分关注,尽管这次只是针对清河崔氏的,可是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清楚。清河崔氏这个领头羊倒下了,接下来朝廷开刀的对象,就是他们其他的六家了。
经过了紧急的磋商,他们达成了协议,共同抵制朝廷对门阀氏族的打击。他们计划发动大规模罢朝、罢课、罢市等活动,逼迫李世民停止对门阀氏族的迫害。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不是各个氏族在长安的人就能决定的,他们需要派人回去向族长和长老会议请示。
崔晃知道,仅仅依靠崔氏体系的人,力量还是有些单薄,阻止不了朝廷的行动。可是其他门阀世族的决定一时还下不来,崔晃心急如焚,却也只能够等待。
不过,等待是难熬的,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就向崔氏子弟打听长安城最近发生的事情,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利用。
一个崔氏子弟提起了不久前发生的雕版印刷的那件事,崔晃马上觉得这件事有文章可做。
他提出了利用这件事做文章后,那些崔氏子弟都觉得没有什么用处。崔晃却说道:“不是没有用处,而是你们没有把事情没有做到极致。”
接下来,他对崔氏子弟们布置了一番。
王合群是百骑司负责在印钞厂看管古等人的小头目,他每天早上去印钞厂,晚上都要回到长安城的家里。
印钞厂距离长安城有十几里路,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来回奔波,因为他的家中有病在床上的父母需要他去照顾。
这天晚上,他刚刚回到家里,就听到父母的屋子里有人说话。他进去一看,里面有两杯位客人,一位是自己的堂弟,一位不认识,看衣着打扮是一位富贵之人。
不久以后,三人来到了王合群的房间里,他们密谈了很长时间。
望着桌子上一捆崭新的一贯的纸币,足足有一万贯,每年俸禄收入仅仅40余贯的王合群动心了,他咬牙说道:“你说吧,让我干什么?”
来人说道:“你这样……”
王合群犹豫了起来。
来人干脆又拿出了一万贯,放在了桌子上。
王合群看了看自己陈设简陋显得破败的屋子,又想到卧病在床的父母双亲,终于点了点头。
两天后,两仪殿,书房。
马宣良羞愧地说道:“陛下,臣该死,印钞厂出事儿了。”
就在今天早上,印钞厂发生了中毒事件,参与雕版的四个人集体中毒,其中两人死亡,其中就包括古。负责看管的百骑司头目王合群失踪,马宣良派人到他家中,发现已经空无一人。
李世民没有责备马宣良,他想了想说道:“这件事不要声张,秘密搜捕王合群。”
“臣遵旨。”马宣良告辞离开了。
随后,李世民召集了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紧急商议此事。
李世民介绍了情况以后,众人都感到担忧。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件事是有预谋的,瞒是瞒不住的,他们一定会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的。”
长孙无忌也说道:“这件事一定和清河崔氏的人有关,他们就是要搅乱局面,来向朝廷施压。”
长孙无忌的话音未落,王德说道:“陛下,尉迟恭求见。”
李世民心道:“来的还真快啊。”他说道:“让他进来吧。”
果然,尉迟恭说道:“陛下,街头传言,说陛下您下旨毒杀了参与雕版的人,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的,臣也无法阻止。”
李世民问道:“你们有什么对策?”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负责的报纸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正好利用发行报纸,来进行辟谣。”说着,他就拿出了报样。
李承乾介绍了相关情况,报纸是4开的,尺寸是390mm(宽)x540mm(高),左右各为20mm,上下边空各为25mm,版心尺寸为350mm宽x490mm高。
栏目设置为政策导论,时政新闻,文化娱乐等十几个栏目。
等到李世民等人看完了以后,李承乾说道:“父皇,请您给报纸题写报头吧。”
李世民拿起纸笔,写下了飞白体的“大唐日报”四个大字。
接下来,他们讨论了应对流言的策略。
古若雨跟着尉迟宝琪学会了骑马,尉迟宝琪对她百般呵护,终于赢得了她的芳心。古若雨和尉迟宝琪的感情越来越好了,他们已经开始谈论起婚事,两人商定,先去印钞厂征求古的意见,然后去见尉迟宝琪的父母。
这天早上,古若雨穿上了男装,和尉迟宝琪一起上马,要去印钞厂看望古。
………………………………
第五百四十五章 紧急状态
古若雨和尉迟宝琪刚来到印钞厂大门口,门卫就就告诉他们里面出事儿了,两人急忙来到古他们居住的那个院子,就看到门口站着很多人。
看到尉迟宝琪和古若雨过来了,一个百骑司的看守迎了上来。
古若雨认识他,急切地问道:“这位大人,我父亲呢,他没事吧。”
那个看守小心翼翼的说道:“古小娘,请节哀,令尊大人……”
不等他说完,尉迟宝琪就急眼了,古若雨更是哭喊了一声“阿爹”,就冲了进去……
良久以后,一个百骑司的人拿着一封信对古若雨说道:“这是令尊留下来的。”
刚刚苏醒过来的古若雨泪眼朦胧,模模糊糊地看到信封上写着“齐王殿下亲启”。
齐王府。
古的灵堂设在了齐王府,萧婉玉等人帮助古若雨操办丧事。古没有亲属,前来吊唁的人都是齐王府的人。即使如此,古若雨依旧跪在古的棺椁旁边,守候着古。
古若雨已经知道了古是自己的舅舅,可是在她的心里,古就是自己的父亲,她执意以女儿的身份守候着古。
尉迟宝琪在一旁默默地陪着古若雨,这些天来,他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
这时,外面来了两位前来吊唁的人,他们就是尉迟恭和尉迟宝琪的母亲高氏,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上了古若雨,想借着吊唁,来见见未来的儿媳。
尉迟恭和高氏给古上了香,古若雨磕头答谢,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尉迟恭看清楚了她的脸孔,不由得微微一愣。
尉迟恭和高氏不久就离开了齐王府。在回家的路上,高氏高兴地说道;“老爷,咱家宝琪的眼光真好,那个古小娘长得真是太好看了,比我当年的样子还好看呢。”
尉迟恭一声不吭,默默地沉思着。
高氏看到尉迟恭不理自己,有些不高兴地推了他一把,说道:“老爷,我跟你说话呢。你说咱家宝琪的眼光是不是很好啊?”
“嗯,好。”尉迟恭嘟囔了一声,又陷入了沉思。
高氏看到他这个样子,嗔怪地说了声:“你发癔症了吧。”说完也懒得再跟他说话了。
尉迟恭继续沉思,他总觉得这个古若雨似乎有些面熟,可一时就是想不起来。
古等人出事了,不明真相的人们都认为是李世民对他们下的毒手,一时间李世民和朝廷的威望受到了重创。
崔晃焦急地等待着五大家族的回音,同时,指挥着崔氏的子弟、姻亲和门生故吏们一边散布谣言,一边抓紧时间四处串联。
这天,他终于等到了好消息,最先做出回应的是同宗的博陵崔氏,他们决定跟清河崔氏共同进退。随即,博陵崔氏的人也加入了串联之中。
不久以后,各大家族陆续回音了,他们都表示要跟清河崔氏共同进退,他们人数众多,四处串联,暗暗地积蓄着力量。
两仪殿,书房。
阴弘治带着阴广浩求见了李世民,他说道:“陛下,臣的儿子听到了一些不利于朝廷的风声,想向您汇报一下。”
李世民知道李佑有个情报网,就是由阴广浩负责的,他说道:“你说吧。”
阴广浩说道:“陛下,臣奉齐王殿下之命,监视清河崔氏以及相关的人员,发现他们正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把那些门阀氏族互相串联的事情汇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说道:“好,我知道了,你继续监视他们,有什么情况,可以通过监门卫,找王德直接向我禀报。”这条途径比起通过其他大臣通报,要便捷得多了。
“臣遵旨。”阴广浩行礼说道。
阴弘治父子走后,李世民叫来了马宣良,把阴广浩提供的情况,跟他掌握的情况对照了一下,然后让他退下,随后叫来了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和尉迟恭。
李世民通报了他掌握的门阀氏族在长安活动的情况。
长孙无忌有些担忧地说道:“陛下,臣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可是没想到情况竟然这么严重。”
房玄龄脑子转的快,他马上就说道:“陛下,几大家族的人数太多,实力太强。如果让他们抱成一团,一旦闹将起来,一般官员和百姓们不明真相,局面很难控制。
这些人联合的借口就是清河崔氏无端受到打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能够迅速突破清河崔氏,拿到他们违法的证据,迅速地处置了他们,就能够瓦解他们的联盟。”
李世民说道:“玄龄,你立刻派人去催促李佑和魏征他们,要尽快解决掉清河崔氏。”
房玄龄说道:“臣遵旨,这就从兵部派人去催促他们。”
李世民说道:“辅机,侯君集不在期间,你要掌握好吏部,监控长安以及外地官员在长安的活动情况。”
“臣遵旨。”长孙无忌说道。
“敬德,你秘密动员金吾卫备战,一定要做好长安城里的治安,不要让长安城失控。”李世民说道。
“臣遵旨。”尉迟恭说道。
“太子,你马上发行报纸,做好宣传工作。另外,你派人通知孔颖达,让他掌握教育部,对长安城里的所有学校进行疏导,不要让学生们卷入门阀氏族的事件当中。”
“而臣遵旨。”李承乾说道。
李世民说道:“你们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房玄龄等人行礼后离开了。
李世民叫来了马宣良,对他说道:“你派可靠之人,立刻前往洛阳,让高勇率领不少于一万五千人前往长安。”
长安周边的驻军虽多,可是门阀氏族的影响力太大了,这些驻军中有不少的将领跟门阀氏族关系密切。李世民这是在做最坏的打算。
清河县城。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魏征等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是仍然不尽人意,他们掌握的证据还是涉及不到清河崔氏的重要人物,单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搞垮清河崔氏。他的心情十分郁闷。
王怀仁也上火了,就没有见过这么齐心的百姓,无论威逼利诱,硬是没有人出来揭发举报清河崔氏。
侯君集已经急眼了,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就想杀人,可是没有人举报,他想出气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气得他时不时地用马鞭抽打桌子。他身边的人们一个个都躲着他,避免被他误伤。
就在这时,一名旗牌官进来说道:“大帅,魏大人,王大人,齐王殿下到了。”
………………………………
第五百四十六章 雷霆手段
李佑来了,同行的还有萧乾和程咬金。
魏征等人汇报了情况以后,李佑也感到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清河崔氏的影响力竟然有这么大。
李佑对萧乾和程咬金说道:“现在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请你们两位费费心,找你们关系密切的人去做做工作吧。”
萧乾和程咬金分别去找自己夫人那一支的亲属谈话去了。
晚饭时分,萧乾回来了,他面带羞愧地说道:“殿下,老臣无能,说服不了他们。”
其实,他去找人谈话,不仅说服不了人家,还被人家指责了一通,说他不顾念亲情,胳膊肘向外拐。他抹不开面子,觉得自己好像是做这件事情有点儿缺德,还有些负罪感。
萧乾的铩羽而归,令众人更加郁闷,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程咬金身上。
程咬金很晚才回来,他以为大家都休息了,没想到他一进县衙正堂,就看到众人一个个睁着大眼睛盯着他,恨不能能够从他嘴里听到好消息。
程咬金十分尴尬,他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他夫人的亲属们全都不愿意配合他,也都对他抱怨了半天,他也只好灰溜溜的回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李佑的身上。
正在这时,兵部来人了,他们没有向侯君集传达兵部的指示,却将一封信交给了李佑。
这封信是房玄龄起草的,信上介绍了长安城里的情况,传达了李世民的指示,要求他尽快突破清河崔氏,拿到他们违法的证据。
看到这种情况,众人更加担忧了起来,他们再次把目光集中到了李佑身上,希望他从嘴中说出那句大家都熟悉的口头禅“多大点事儿啊。”
可惜的是,李佑这次让他们失望了。
李佑看到满屋子的人大眼瞪小眼的互相望着,笑道:“多大点事儿啊。大家都回去睡觉吧,让我好好想想,明天早晨一定给大家一个解决的办法。”
众人各自离开了,李佑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他睡不着,就把魏征他们总结的材料又看了一遍,一时还是没有办法,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索性就不想了,不久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众人一齐吃早饭,大家一边等着开饭,一边望着李佑,希望能够从他脸上看出一朵花来。
这次,众人没有失望李佑一脸的笑模样,看来是有办法了。
侯君集迫不及待的问道:“殿下,您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李佑笑道:“民以食为天,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看到他卖关子,众人都有些急不可耐。魏征说道:“殿下,您赶紧说吧,您不说,臣等这饭也吃不下去啊。”
李佑笑道:“好吧,我就告诉你们吧。”
他问道:“你们觉得崔氏有问题吗?”
王怀仁肯定地说道:“他们的土地,十年内增加了五倍,他们要是没有问题,我这王字就倒着写。”
程咬金笑道:“你的王字倒着写,那不还是个王吗?”
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许多。
李佑说道:“清河县城里面的人中,有很多不是崔氏子弟,就是他们的姻亲,其他的人也都依靠着他们生活,这些人是不会出卖崔氏的人的。
那些跟崔氏有矛盾的人,甚至被他们迫害的人,为什么也不出来揭发他们呢?而且,即使给他们重金奖励,仍然没有人出来揭发崔氏,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怀仁说道:“一定是害怕崔氏报复。”
“不错,这就说到点子上了。假如我是这里的人,我就不会出卖清河崔氏,因为崔氏的势力太大了。朝廷是来了两万大军,可是,这两万大军能在这里待一辈子吗?大军走后,等待我的是什么?
还有,即使我拿到了很多钱,搬到外地去,可是清河崔氏的势力遍布全国,仍然没有我容身的地方。你们想想看,唐辉在长安,就在魏大人的府门口,都会被人杀掉,我又能躲到哪里去?
而且我敢肯定,王德宝家周围的邻居,在咱们到来之前,都拿了清河崔氏的好处,也受到了他们的威胁。事不关己的这些邻居们,有谁肯为了王德宝,搭上自己的性命呢?”
“是啊,殿下,就是这种情况。您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魏征说道。
李佑问道:“假如你们是这里的人,心里也痛恨清河崔氏的人,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在什么情况下,你们才能够出来揭发他们呢?”
程咬金说道:“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之后,他才敢展现出来揭发他们。”
李佑说道:“对,咱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侯君集一拍桌子,说道:“殿下,臣明白了。”
魏征还是有点儿不明白,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拘泥于理法,不擅长剑走偏锋。
李佑说道:“这件事,咱们这样做……”
侯君集激动得站起来说道:“就是这个办法,早该这样了。”
上午,全县的成年人,全部被集中到了市场上,人群的周围全都是顶盔掼甲,手持着明晃晃刀枪的士兵。
侯君集瞪着眼睛望着台下的人群,一言不发。
台下的人等着侯君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