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公平公正,长安城各界人士均可报名,以抽签形式随机选取代表,未来的监督委员会将从这些代表中再次抽签随机选取。

    这篇文章在长安城里引起了轰动。

    百姓们对太子殿下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给予了包容赞赏。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参加长安城建监督委员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东宫。

    张玄素最近有些看不懂李承乾了,他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李承乾爱学习了,不过他不是学习圣人经典,而是学习李佑的那本书。他读得十分入迷,还不时地找张玄素讨论,弄得张玄素也不得不仔细研究了李佑的著作。

    张玄素人老成精,这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看到李佑的这本书,不由得眼前一亮,以前困扰他的很多问题,按照书中的思想方法来思考,似乎更加简明了。结果,他也迷上了这本书。

    其次,李承乾不如以前听话了,或者说有主见了。他经常往外跑,微服私访去去查民情。

    不过,李承乾采取的做法,张玄素一时还不太认可,他认为李承乾公开道歉有损太子的声誉,还认为李承乾搞什么监督委员会是百姓干政。

    张玄素提出了反对意见,李承乾却没有听他的,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监督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没有报酬,他们的意见直接反馈给东宫。

    张玄素担心李承乾搞监督委员会的举措,会引起人们的非议,他不相信百姓们会参与这件事情。

    亲仁坊。

    12月18,是各个坊间选举长安城建民意代表的日子,张玄素特地请假暗中去观察,他随意来到了亲仁坊。

    下午两点,在坊间的小广场上,放着一张桌子。坊里的里正带着几名衙役在忙活着,周围还有几名负责维持秩序的武侯。

    此时,小广场上已经围上了很多的人,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周围还有不少人瞅着这里走来。

    里正看到人来了不少,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乡邻,长安城建的事情,关系到咱们长安城每一位居民。为了搞好长安城建,把咱们的长安城建设得更好,太子殿下希望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本月22日,要召开长安城建听证会,给了咱们坊里5个名额,有谁愿意参加的,举个手吧。”

    呼啦啦,围观的人群中有很多人举手。

    张玄素很好奇,问自己身边的一位举手的中年人道:“听说那个什么监督委员会没有酬劳,你为什么要参加啊?”

    张玄素穿着便服,那个人望了他一样,不满地说道:“你这是什么觉悟?我是老长安了,当然希望长安越建越好了,太子殿下征求咱们百姓的意见,那是看得起咱,咱提建议也是为了自己好,还要什么报酬?”

    “就是,你这个态度不对啊。”中年人身边的一位邻居附和着说道。

    他们的对话引起了周围的人的关注,有人对张玄素说道:“你不是这个坊里的人吧?怎么没见过你?”

    “你不是来捣乱的吧?”有人说道。

    张玄素很尴尬,勉强笑道:“我只是好奇,没有别的意思。你们继续。”

    这时,里正喊道:“人太多了,大家过来抓阄吧。”

    那些举手的人,纷纷朝着里正走去。

    张玄素离开了亲仁坊,还是有些不理解,这些百姓为什么会参与这件事情。

    其实,这几年来,长安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越来越繁荣了,百姓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长安城里修建了公园、还有医疗设施,新建了不少的学校,污染企业搬迁到了工业城,这些都给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百姓们对官府的好感度增强了很多。

    当然了,在长安城建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是百姓们不满意的,他们想给官府提出建议,可是却没有正规的途径。李承乾的做法,正好满足了百姓们参政议政的愿望。

    张玄素整天待在深宅大院里,脱离群众,自然不了解百姓们的真实想法。李承乾却深入民间调查研究,看得比张玄素要清楚的多。

    22号的听证会结束以后,《大唐日报》刊登了介绍听证会的文章,公布了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名单。

    几天后,《大唐日报》刊登了根据监督委员会讨论的意见,结合朝廷综合考虑的结果,公布了长安城建征地拆迁的标准。

    内容很详细,不仅标明了各个区域、地段拆迁补偿标准的详细数据,还注明了产生这些数据的依据,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认可。

    李承乾这种公开透明的出来方法,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他深入民间实地调查的做事态度,也得到了李世民和大多数大臣们的认可。

    东宫。

    张玄素拿着报纸,很高兴地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殿下,你最近真是进步了很多,现在朝野之间对您是一片赞誉之声啊。

    臣建议,您抓紧时机搞好长安城建的事情,提高自己的声望,齐王殿下正好不在长安城里,人们对他的关注越来越少了,正好消除他对您的不利影响。”

    李承乾一脸严肃地说道:“张师傅,以后诋毁五弟的话就不要再说了。请您记住,从今以后,我不想再听到任何对五弟攻击话语。”

    “嗯?”张玄素一时语塞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李承乾会是这个态度。

    在前往西域的路上,李佑接到了李承乾写来的道歉信,也接到了魏征和阴广浩对李承乾观察的结果,心里好受了很多。


………………………………

第五百九十七章 老李,我饿了

    葱岭。

    葱岭就是如今的帕米尔高原,是唐朝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登高远望,只见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

    冬季的葱岭,白雪皑皑。

    葱岭最高的山脉公格尔峰下,一片起伏缓和的山坡上,布满了一顶顶灰色的帐篷,在一片银白的大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在这片帐篷中间的位置,坐落着一顶阔大的帐篷,门前竖立着一面红色的大旗,四周站着很多顶盔贯甲的卫兵,这里就是西域宣抚使李佑的中军大帐。

    “咕嘟嘟”,一个圆形的炭炉上,架着一个大大的铜盆,里面热汤不停的翻滚着,发出了轻微的响声,蒸腾起团团的水汽。

    铜盆的旁边,坐着李佑、白虎、高通和一位30多岁的将军,王寮等人在一旁服侍着他们。

    这位将军是西域都护府毗沙都督府都督米淮,管辖着皮山城、固城城、吉良镇、胡弩镇、坎城镇、兰城镇。他饶有兴趣地望着眼前的一幕,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吃法。

    这时,王寮等人在铜盆边上摆放着一个木架子,上面有十几个盘子,里面有切得很薄的羊肉片、牛肚、百叶、各种蔬菜,甚至还有海鲜。

    接着,在众人面前摆上了一个盘子,一个装满了麻酱的小碗,上面还撒上了炒熟的碎花生。

    李佑亲手用筷子夹起羊肉,放进了铜盆里面,很快就夹出来,沾着小碗里面的调料吃了起来,他对米淮说道:“米将军,来尝尝。”

    看到王爷开吃了,早就已流口水的白虎和高通,也开始下手了,帐篷里面顿时响起了一阵咀嚼的声音。

    米淮学着他们的样子,吃了一口,却被羊肉烫得直哈气,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火锅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可是并不流行,最主要是因为冶炼技术不过关,煮饭都是用厚重的大鼎,吃火锅不方便。

    米淮是第一次吃火锅,闹出笑话不稀奇,他很快掌握了吃法,那种很爽的感觉,令他赞叹不已。他说道:“殿下,听说您是个美食家,今天臣算是见识到了。”

    李佑笑道:“米将军说得文雅,我好吃,就是个吃货。”

    看到王爷如此随和,米淮心中暗暗喜欢。

    白虎给他们倒上了酒,有些炫耀地说道:“跟着王爷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天天享受美食,天下没有比齐王府更好的美食了。”

    李佑端起酒杯,跟米淮喝了一杯,问道:“你们这里军中的伙食如何?”

    米淮说道:“这里的气候不好,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牛羊肉倒是能够吃上,蔬菜就难了。”

    李佑说道:“这个不难解决,我这次来,会指导你们搭建一些温室大棚,解决部队的过冬的蔬菜问题。”

    “这,感情好啊,谢谢殿下了。”米淮说道。

    李佑问道:“这里的经济发展如何?”

    这里的官僚体制与内地不同,作为都督,米淮是既管军又管民。他说道:“殿下,这里的环境不好,条件差,耕地面积少,粮食缺口很大,每年都需要从都护府调拨过来。”

    李佑说道:“发展经济,并不一定以种植粮食为主,应该因地制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可以发展好当地的经济的。”

    米淮挠头说道:“殿下,这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资源。”

    李佑说道:“其实不然,这里有野生药用植物,比如甘草、大芸、枸杞、锁阳、党参、紫菜、大黄、青兰、麻黄等,可以组织人大面积种植。至于销路,你们这里守着丝绸之路,难道还没有办法销售出去吗?”

    米淮摇摇头说道:“殿下,这件事恐怕不行,现在波斯人和大食人在打仗,即使是平时,过往的胡商中,大部分都是经营瓷器、丝绸等货物,几乎没有人经营药材。”

    李佑明白了,这个时代医学不发达,药材的市场也就相对较小。他说道:“我可以安排人前来收购。”

    米淮高兴地说道:“如果是这样,那感情好啊。臣也知道这里生产这些药材,可是没有销路,因此就没有动这个脑筋,您要是能帮助解决销路,臣肯定能组织百姓进行生产。”

    李佑说道:“你们这里不仅有药物资源,还有矿产资源,有煤、铁、云母、铅、黄金、锌、粘土、铜、石灰石、滩盐、石膏、其中煤的储量达到有几万万斤,可开采500年。”

    “这,这是真的吗?”米淮很激动,也有些疑惑。他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这些当地人都不知道的事情,齐王殿下是如何得知的呢?

    高通一直在努力地吃着,听到米淮怀疑王爷,顿时有些不高兴了。他嘴里塞着羊肉,含混不清的说道:“王爷说有,那就一定有。”

    李佑说道:“这件事我会派人帮助你们做的。”

    米淮端起酒杯,说道:“王爷,臣早就听说您是财神爷下凡,走到哪儿都能够为那里带来财富,臣替这里的百姓谢谢您了。臣敬您一杯。”

    众人继续喝酒聊天。

    外面又开始下雪了,守卫在营地边上的士兵,身上落满了雪花,他懒得去清理,透过雪幕向远方观望。

    忽然,远处出现一个黑点,黑点移动着,越来越大。不久,一匹快马从远方奔来,接着,一名斥候来到了营地跟前。守卫的士兵没有阻拦他,闪开了道路,让他继续前进。

    斥候来到中军大帐的前面,翻身下马,将手中的马缰递给门口的卫兵,对着里面拱手行礼说道:“启禀王爷,客人到了。”

    很快,白虎出来说道:“跟我进来吧。”

    李佑望着斥候问道:“人来了吗,到了哪里了?”

    斥候说道:“回王爷,客人已经到了前面的谷口,距离这里还有三里。”

    李佑高兴地说道:“走,跟我出去迎接。”

    李佑等人出了大帐,上马跟着斥候奔去。

    李佑等人走出了没有多远,就看到一队波斯骑士护卫着一个身穿棕红色铠甲,裹着高高的缠头的青年过来了。

    李佑挥手抽了一鞭,纵马上前,远远地就喊道:“老哈。”

    那个青年也快马奔来,喊道:“老李。”

    两骑马到了近前,两人一齐拉住马缰,跳下马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李佑和哈米德已经两年没见了,拥抱过后,彼此打量着对方。

    李佑现在已经是个成熟的男子汉了,他留起了唐朝人时兴的八字胡,看上去威严沉稳。

    哈米德留起了半尺长的大胡子,脸庞依旧英俊,却多了一些沧桑之感。

    两人彼此打量一番之后,带着满脸的惊喜,再次拥抱在一起。

    哈米德笑道:“老李,有什么好吃的没有,我饿了。”

    李佑笑道:“有,一看到你,我忽然又饿了。”

    两人一起大笑。

    两人上马并骑而行,两人这两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通讯联络,彼此没有什么陌生的感觉。

    哈米德说道:“老李,你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了,我可是很羡慕你啊。”他这些年来忙着征战,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事情。

    李佑问道:“还不止呢,晴儿已经又怀上了一个。”

    接风宴过后,哈米德不顾旅途劳累,马上向李佑介绍了波斯局势。

    哈米德带来的消息很不好。

    波斯帝国安戈特省与大食帝国之间,原本还有一个吐罗国,是一个拥兵12万人的强国。哈米德的谍报人员得到消息,说大食人与吐罗国发生了战争,哈米德就是担心吐罗国被大食人吞并,从而腹背受敌,这才下决心割让安戈特省给唐朝,作为自己东北部的屏障。

    唐朝调兵来接收安戈特省,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哈米德也不太担心,因为他认为吐罗国至少可以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可是,大食人实在是太厉害了,竟然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大败了吐罗国,就逼迫吐罗国投降了。

    大食人现在正在消化这个胜利成果,很快就会向安戈特省进军了。就在哈米德前来与李佑会晤的前夕,安戈特省首府喀布尔北面已经出现了大食人的游骑兵。

    哈米德的主力目前都在西南方,在安戈特省只有5000正规军和几万民兵,一旦大食人大举进犯,他是抵挡着不住的。

    唐军必须尽快接手安戈特省,否则一旦被大食人抢先进入,唐朝再想从大食人手中夺回这些地方,那就是两国之间真正的开战了。

    听完了哈米德介绍的情况,李佑有些傻眼了,他望着舆图,久久地发呆。


………………………………

第五百九十八章 请你吃舒尔包

    此刻,在李佑的大帐里,有哈米德和他手下的几员大将,还有高通、白虎和米淮,大家都在等着李佑的决定。

    哈米德看到李佑的神态,知道他遇到了难题。因此,尽管哈米德心中焦急,却忍住了没有催他。

    李佑沉吟了一阵,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去,老哈,我这就跟你去喀布尔。”

    在一旁的高通忍不住说道:“王爷,咱们现在手里没兵,怎么去啊?”

    哈米德大吃一惊,心道:“难道唐朝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李佑没有带着大军前来吗?”

    他担忧地问道:“老李,怎么回事儿?”

    白虎说道:“陛下,朝廷是给了王爷10万大军,可是现在还都在路上,王爷身边就只有这几百人马。”

    李佑是半路直接来到这里的,身边就只有200多人。

    哈米德身边的几员大将,听了通译的话,一个个也都有些紧张了起来。

    李佑对米淮说道:“你手里有多少兵马,能够抽调多少?”

    米淮说道:“臣手里只有不满编的一个军,1800人,要守卫6座臣,只能抽调1000人。不过……”

    李佑是直接来到这里的,朝廷对他的西域宣抚使的命令还没有传达到西域都护府,米淮也没有接到服从李佑的指挥的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李佑虽然是亲王,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李佑明白他的意思,他掏出御赐金牌,让米淮验看。

    米淮看到金牌,首先对着金牌行礼,然后接过来验看了金牌,还给了李佑后,拱手行礼说道:“请殿下吩咐。”

    李佑说道:“你立刻派出信使,传我将令,令西域都护府调集一万骑兵,火速开往安戈特省喀布尔城。你带上所部1000人,随我行动。”

    米淮说道:“臣,遵命。”马上出去执行命令了。

    李佑对白虎说道:“你派出信使,催促各路人马火速进军。”

    “是,王爷。”白虎也马上出去传令了。

    哈米德手下的大将们,看到李佑只带着一千人马,就要跟着他们去喀布尔城,都很感动,一齐向他单手抚胸躬身行礼。

    哈米德眼中有点潮湿,他笑道:“老李,到了喀布尔,我请你吃舒尔包。”

    “舒尔包”是阿富汗的一道名菜,用羊肉、蔬菜、葡萄、香菜等佐料放入砂锅熬制而成,味道纯正鲜美,可用软饼夹着食用。

    李佑笑道:“好,咱们这就出发。”

    哈米德等人也准备出去收拾行装,向外走去。

    “老哈,等一下。”李佑忽然想起了什么,叫住了哈米德。

    李佑对高通说道:“你去取一面军旗来。”

    很快,高通手捧着一面唐军军旗进来了。

    李佑说道:“老哈,你派人立刻先行快马回去,赶制300面军旗。”

    哈米德看过《三国演义》,顿时明白了,他笑道:“智慧的仓库里满储箴言。老李,你是要给大食人唱空城计啊。”他一挥手,他手下的一员大将伸出双手,庄重地从高通手中接过了唐军军旗。

    李佑笑道:“先吓唬吓唬大食人再说。”

    长安城。

    又是一年的元日了,长安城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齐王府的饭厅里,萧婉玉和慕容翎抱着孩子,一边聊天,一边给孩子喂饭,武珝坐在一边羡慕地望着她们,郁闷地说道:“王爷也真是的,一到元日就不在家,整个长安,就数他忙了。”

    萧婉玉了解她的心思,说道:“哈米德是佑哥的生死兄弟,他现在有难了,佑哥必须去帮助他的。”

    武珝说道:“我知道,可是咱们这个家,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总是不能团圆。”

    慕容翎说道:“是啊,自从认识老公以后,他就基本上没有在家过过元日,四妹的事情也该抓紧了。”

    武珝都快哭了,她说道:“你们都有孩子,三姐第二个孩子都快出生了,只有我被人家笑话。”

    昨天,武珝的母亲杨氏来看她,见到她都不敢提起孩子的事情,可是眼睛里分明充满了对孩子的渴望,武珝看到母亲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萧婉玉安慰她道:“佑哥今次从西域回来,我一定劝说他留在长安,一定给你要个宝宝,也许是双胞胎呢。”

    “真的吗?”武珝期待地说道。

    慕容翎说道:“四妹,我说啊,你不如去找老公去,他到了哪里,都要搞商业,也需要你帮着他呢。”

    武珝眼前一亮,说道:“就是啊,谢谢二姐的提醒了。”

    慕容翎说道:“等开春了,我陪着你去,我正好想回伏俟城去呢,我好多年都没有回去过了。”

    萧婉玉一听有点着急了,李佑不在家,她这个齐王府的当家人,可不能让齐王府出事。她说道:“二妹,你别瞎说,佑哥不在,谁也不能私自离开长安。”

    慕容翎不服气地说道:“大姐,我是为四妹好,也是为老公好啊。”

    武珝没有说话,眨巴着眼睛在那里盘算着,她现在脑子里全是如何长离开长安,前往西域的事情。

    萧婉玉看到她的样子,知道她动心了,她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琢磨如何劝说她打消这个念头。

    这时,侍女进来禀报道:“殿下,太子殿下来了。”

    萧婉玉等人连忙出去迎接。

    李承乾自从跟萧婉玉等人谈开了以后,为了弥补之前发生的不愉快,经常派人给齐王府送东西,问问她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

    今天是元日,李承乾首先去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拜年,然后就来看望李佑的王妃们了。李佑不在家,为了避免尴尬,他干脆带着自己的妃子们来了,再加上孩子、仆人,浩浩荡荡地足有几十号人。

    作为太子,过年期间,尤其是元日这一天,李承乾应该留在东宫,接受大臣们的拜年,他不在乎,只想着来齐王府走动。

    他问道:“几位弟妹,我们全家都来了,你们打算如何招待我们啊?”

    萧婉玉笑道:“齐王府其它的不敢说,美食还是拿得出手的,请太子殿下和全家一齐用膳吧。”

    太子妃苏氏老实憨厚,笑笑不说话。

    太子侧妃侯君集的女儿侯海棠可是个伶俐人,她笑道:“我们可就是冲着齐王府的美食来的。以前都是太子殿下一个人来享用,回去就不住地夸赞,让我们羡慕不已。

    今天,我们央求殿下带着全家一起来,也享受一下齐王府的特色美食啊。”

    武珝对高志明说道:“快,赶紧通知厨房,准备酒宴。”

    公格尔峰这座昆仑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649米,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银光闪闪的冰川,极为壮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