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道宗问道:“殿下,有什么想法?”
李佑就把自己考虑好的意见说了出来。
侯君集和李道宗频频点头,最后却同时站了起来,说道:“不可,殿下怎么能够亲身冒险,万万不可……”
李佑又跟他们说了一会儿,李道宗说道:“好,谢谢殿下了。臣这就去咸阳买地,老侯你去求见陛下吧。”
说完,他们分头行动。
不久,田敏、阴弘治、张宝贵和阴广浩被叫来了。
李佑简单地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交代阴弘治注意朝廷里的事情,田敏照看王府,张宝贵和阴广浩关照好自己的生意。张宝贵和阴广浩死活要去,最后决定张宝贵跟着去,阴广浩留下照看生意。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佑带着张宝贵、白虎和几名亲信侍卫,骑马直奔芳林门。
出了芳林门,就看到路边上站着不少人,各个彪悍威武。有侯君集的义子侯尘、李道宗的侄子李端和他们带着的家将,各个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另外的人就是哈米德派来的波斯人了。
众人汇合在一起,朝着陇右道奔去。
不久,众人来到了渭河边上,远远地看到横桥的桥头上站着一群人,看装束全是胡人。中间那位,正是哈米德。
李佑心中一热,眼睛也有些潮湿了。他跳下马去,和哈米德拥抱了一下,众人一起上马,朝着西北方向奔去。
夜幕降临了,芳林门的大门即将关闭,正在这时,两位年轻的军官带着几名士兵,快马来到门前,对着正在推动大门的监门卫的士兵们喊道:“等一下。”
守门的队正招呼道:“是程公子和尉迟公子啊,这么晚了,还要出城啊?”
“紧急公务。”程咬金的次子程处亮说道。
“打开大门,让程公子他们出城。”队正喊道。
大门“吱呀呀”地被推开了,程处亮和尉迟恭的次子尉迟宝琪等人快马通过,绝尘而去。
杨妃娘娘的怡翠殿。
杨妃娘娘陪着李世民用完了晚膳,亲手为他沏茶,陪着他聊天。
杨妃说道:“陛下,恪儿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听说那里穷山恶水、民风彪悍,恪儿会不会有危险啊?”
李世民靠在躺椅上,身子轻轻地摇动着,他说道:“不会,我大军刚刚征服了吐谷浑,军威赫赫,没有人敢捋朝廷虎须的。
再说了,慕容顺已经被册封为西平郡王,他也宣誓效忠大唐了,不会有什么反复的。恪儿只是去宣旨,很快就回来了。你就放心吧。”
杨妃说道:“陛下,前日臣妾去见阴妃妹妹,她说很羡慕臣妾的父亲,陛下以帝王之礼节为臣妾的父亲下葬,臣妾十分感激。她说现在李佑出息了,也希望陛下能够为她的父亲隆重下葬呢。”
631年,李世民为隋炀帝杨广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李世民很不高兴地说道:“这两件事不同,今后不要再提起了。”阴妃的父亲和李氏是死仇,阴妃是个明智的女人,从不提起此事。
因为权万纪和崔炳石的事情,杨妃对李佑十分不满,故意假借阴妃的名义提起此事,是在报复李佑呢。
果然,这件事引起了李世民对阴妃的不满。
正在此时,王德在外面说道:“陛下,侯君集求见,有紧急军情。”
………………………………
第七十章 叛乱
等李世民来到两仪殿,就看到侯君集已经在外面候着了。李世民朝着书房走去,边走边问道;“哪里来的紧急军情?”
侯君集说道:“是吐谷浑。”
李世民诧异地问道:“吐谷浑?吐谷浑能有什么事情?”
侯君集说道:“陛下,请容臣详细说明。”
不久,两人进了书房。
听完了侯君集的话,李世民怒道:“胡闹,齐王就根据一个胡商的话,就断定吐谷浑会发生叛乱,真是不知所谓。齐王呢?”
“陛下,齐王殿下说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他已经带人前往吐谷浑了。”侯君集说道。
“大胆,胡闹!”李世民刚刚因为阴妃娘娘的事情不高兴呢,李佑的举动激怒了他。
接着,他就开始数落侯君集了,他说道:“君集,他一个孩子胡闹,你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将,怎么也就没有判断力了呢?嗯?”
侯君集一声不响,等李世民发完了火,说道:“陛下,臣刚听闻此事的时候,也有些不信,可是,此事毕竟牵扯到了蜀王殿下。臣认为宁可信其有,也不可冒险的。”
李世民说道:“朕就不信了,一个小小的吐谷浑还能翻了天了。这样吧,你派人去把齐王追回来,顺便派人前往吐谷浑探听消息。”
也难怪李世民不相信李佑的话——在吐谷浑现在还驻扎着一万唐军骑兵呢!
侯君集说道:“臣,遵旨。”告辞退下了。
他心道:“齐王殿下说陛下不会相信此事,果然如此,所以他才急着出发了呢。假如蜀王殿下真的出事了,等到朝廷做出决定再采取对策,还真是来不及了。”
不久,李世民回到了怡翠殿。
杨妃娘娘毕竟是帝王之女,又经历了宫中的风风雨雨,十分敏锐地感到此事和李恪有关,毕竟,最近边境发生的事情和吐谷浑有关。
她焦急地问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和恪儿有关,吐谷浑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后宫不得干政,杨妃关心自己的儿子不算过分。
李世民轻松地笑道:“没什么事,是李佑听一个波斯商人说,吐谷浑政局不稳,有可能出事。”
杨妃娘娘放下心来,笑道:“佑儿这孩子,近来是表现不俗。可是,他毕竟是个孩子,看到恪儿要去建功立业了,心里难免不舒服。嘻嘻,少年心性,不足为怪的。”
李世民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爱妃,你最近可是更加丰腴了,我喜欢……”
烟波浩渺的青海湖,波光粼粼,草长莺飞,令人心旷神怡。
蜀王李恪站在湖边,意气风发,一股诗情涌上心头,很想赋诗一首,可惜的是,他没有急智,作诗需要反复修改。此刻是在行进途中,只好遗憾地放弃了。
他感慨地说道:“以前整天待在长安城里,那里能够见到如此的美景啊。”
吐谷浑新任可汗慕容顺笑道:“殿下,有时间我请殿下去登六盘山,山顶的风光才是惊艳绝俗呢。”
吐谷浑原可汗慕容伏允不久前,被唐朝大将薛万钧射杀。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这个慕容顺,还有一个儿子叫慕容尊。慕容顺投降了唐朝,被李世民册封为吐谷浑新任可汗,李恪这次就是护送他回来就任的。
李恪之所以愿意承担这次的宣旨任务,是因为他心里有底。吐谷浑投降后,唐朝大将薛万钧统帅一万铁骑就驻扎在伏俟城,等待着朝廷的颁旨钦差到达。安全不成问题,这完全就是一次镀金之旅。
游山玩水,还能建功立业,难怪他如此兴奋呢。
这时,跟随他前来的权万纪说道:“殿下,前面再走十几里,就是伏俟城了。”伏俟城在菜济河南,青海湖西岸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李佑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一行人快马加鞭继续西行。
李恪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到达伏俟城的前几天,吐谷浑第二大城市龙德城发生了大规模叛乱,原可汗慕容伏允的堂弟右将军慕容乾在龙德城发动了兵变,薛万钧派遣副将高勇率领骑兵主力前去平叛。目前在伏俟城唐军只有三千人。
他更不知道的是,慕容乾在龙德城发动叛乱,本身就是个阴谋,目地就是将在伏俟城的唐军调离。
等待李恪的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不久,李恪护送慕容顺来到了伏俟城外的唐军军营,薛万钧迎接了李恪一行。
薛万钧和弟弟薛万彻都是唐朝著名大将,现任左屯卫大将军,就是他射杀了原可汗慕容伏允的。他十分小心,为了安全起见,他阻止了李恪进城,让慕容尊率领伏俟城里的文武百官,出城到唐军军营里迎接蜀王李恪和慕容顺。
慕容尊今年33岁,方脸盘,鹰钩鼻,高大威猛,他性格坚毅果敢,和哥哥慕容顺懦弱的性格差异极大,在吐谷浑的威望极高,目前实际掌握着吐谷浑的实权。他一直不服气哥哥慕容顺的长子继承地位,早就想取而代之。
慕容尊率领文武百官前来拜见了蜀王李恪和慕容顺。表面上态度十分恭谨,表示臣服。
李恪很高兴,宣布了朝廷对吐谷浑的政策,约定第二天举行慕容顺的册封典礼。
再说薛万钧的副将高勇率领七千唐军和一万名吐谷浑军队,经过了5天的行军,终于来到了龙德城外,迎面就遇到了慕容乾率领的三万叛军。双方在龙德城东的草原上列阵对垒。
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可是高勇毫不畏惧。正如任何开国时期的铁血军队一样,此时的唐军极其悍勇,正是唐朝历史上军力最强盛的时期,将士们久经战阵,士气高昂,有着一股狠劲。
“即使只有一个唐军士兵,他也敢于向上百名敌军发起冲锋,并敢于取得胜利。”——著名诗人高适。
战斗开始了,高勇率领唐军率先发起进攻,他想依靠唐军骑兵的冲击力,迅速击溃敌军。
就在唐军刚刚发起冲锋的时候,左翼突然杀出来一支骑兵,这些骑兵穿着牦牛皮制作的衣帽,挥舞着弯刀,嘴里喊着呜哩哇啦的口号,冲了过来。
他们就是吐蕃骑兵,也是一支刚刚开国的铁血军队!
钢刀对钢刀,士气对士气,两支一样勇猛的军队狠狠地撞击在一起了。
敌人不断地倒下,鲜血淋漓。唐军也在不断地倒下,血流遍地。然而,没有人退缩,只有惨烈的厮杀。
对面的三万叛军上来了,唐军依旧死战不退。
这时,致命的一击到来了——跟随唐军前来的吐谷浑军队,临阵倒戈了!
此时的唐军已经不足三千人了,被十倍于己敌军包围,危在旦夕。
高勇知道朝廷的颁旨钦差就要到达伏俟城,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冲出重围向钦差报信。
高勇的身上,此时已经有了不下五处的伤口,浑身是血,他似乎没有觉得疼痛,挥舞着马槊一边砍杀,一边呼喊,指挥着唐军突围。
突然,一支狼牙箭射中了他的肩膀,他一手握住马槊,一手捂住箭杆,用力折断了箭杆,继续朝着东方突围。
慕容乾也是一名悍将,他看到高勇如此勇猛,取过弓箭,朝着高勇射去。
………………………………
第七十一章 人质
慕容乾一箭射出,箭似流星,直奔高勇飞去。
高勇正在和一员敌将交手,根本就无法闪避。
“将军小心!”高勇的亲兵的职责就是护卫他的安全,看到飞来的箭矢,一名亲兵舍身扑了上去。
“噗”的一声,这一箭力道极大,竟然射穿了他身上的乌锤铠,插进了他的腰间,将他射下马去。
慕容乾看到一箭未中,搭箭再射。几名唐军举起盾牌组成了人墙遮住了高勇。
高勇奋力击杀了拦路的敌将,率领唐军杀入了反水的吐谷浑军队中间,经过拼死厮杀,终于冲破了敌阵,杀了出去。
敌军紧追不舍,要将唐军全部留下,高勇等人边打边退,他奋起神勇,弯弓射箭,一连击杀了几名追在前面的敌将,终于摆脱了敌军的追击。
当高勇看不到追兵的时候,清点了人数,跟着他逃出来唐军仅仅只剩下了331骑,几乎人人带伤。
高勇吐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翻身落马。
良久,高勇苏醒过来,在亲兵的扶持下上马,他命令道:“传令官,你立刻带人直奔长安,向陛下禀报这里发生的情况。其余将士随我前往伏俟城。”
说完,双腿一夹马腹,扬手一鞭,策马直奔伏俟城。残存的唐军虽然衣衫褴褛、旌旗撕裂,然而军伍严整,彪悍依旧。
权万纪在和李佑比试之后,仍然回到蜀王府担任长史,这次他跟随李恪一起来到了伏俟城。
这天傍晚,李恪情绪高涨,和慕容顺探讨明日为其册封时的吐谷浑礼仪。
权万纪为人精明,他总觉得事情过于顺利了,等到慕容顺离开后,提醒李恪道:“殿下,臣以为,薛万钧将军的人马目前只剩下三千人,力量有些不足。为安全起见,明天的册封典礼,不如就在唐军的军营里举行。”
李恪不以为然地说道:“师傅,无妨,我看慕容尊等人态度诚恳,不会有什么问题。我是大唐的宣抚使,代表的是朝廷的体面。册封典礼如果草草地在城外举行,会让世人耻笑。
朝廷册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吐谷浑新可汗,目地就是为了安定吐谷浑的局势。我必须进入王城,堂堂正正地向吐谷浑的臣民宣旨,怎么能够因为担心安全,而出此下策呢?”
李佑的话有道理,作为一个大国的颁旨钦差,连对方的王城都不敢进,的确贻笑大方。
权万纪说道:“殿下言之有理,臣受教了。不过,还是要提醒薛万钧将军,做好应变的准备。”
第二天上午。
天高云淡,一片蔚蓝。
李恪和慕容顺等人在薛万钧和500名唐军骑兵的护卫下,进入了伏俟城里,朝着王宫走去。
王宫大门两侧,挤满了前来欢迎的人群,慕容顺的王弟慕容尊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唐朝宣抚使李恪和新任可汗慕容顺一行。
薛万钧警惕地护卫在一旁,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就随着李恪等人进入了王城。
突然,王宫大门附近的街巷里、屋顶和门窗里,出现了大批的吐谷浑武士,扑向了护卫的唐军队伍。王宫里面也涌出了大批的吐谷浑武士,朝着李恪等人杀来。
“不好,有埋伏!殿下快退出去!”薛万钧大声吼道。
李恪等人急忙朝着王宫大门方向退去。
可是,已经晚了。王宫大门被数百名吐谷浑武士死死地堵住了。
薛万钧带进来的卫队只有几十人,慕容顺的卫队也不到百人,四处涌来的吐谷浑武士不下千人!
薛万钧命令卫队护住李恪,自己带着几十名士兵冲向王宫大门。
“放箭!”吐谷浑的队伍里有人喊道。
李恪等人被围在大门口附近空旷的院子里,无处躲藏,他知道完了,闭目等死。
“啊,啊!”一阵惨叫声过后,李恪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和周围的随从们没事,不远处的慕容顺等人已经被全部射死了。
慕容尊的目标是慕容顺!
此时,李恪等人已经被团团围住了。慕容尊说道:“蜀王殿下,请你们放下武器,不要做无畏的抵抗,我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李恪听到外面的喊杀声渐渐平息了,看来那些护卫的唐军已经被歼灭了。他知道抵抗无益,带头扔下了手中的剑。
慕容尊说道:“很好,殿下,我会信守承诺的。”
他望着薛万钧这个杀父仇人,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可是他忍住了,说道:“薛将军,请你出城去约束军营里的唐军,只要是他们不出军营,就不会受到攻击的。”
薛万钧看看李恪,李恪点点头,薛万钧就跟着一名吐谷浑的将军出去了。
慕容尊果然没有伤害李恪等人,将他们关押在王宫的一间大殿里。
不久以后,慕容尊来到后宫,求见了母亲阚氏。
慕容尊说道:“母亲,我兄长他……已经死了。”
阚氏默默地流泪。她知道,自己的小儿子,为了汗位,绝不会留下自己那个懦弱的长子的。
良久以后,她说道:“你父汗被唐人杀害了,你兄长却投降了唐人。死了也好,我没有这样窝囊的儿子。”
慕容尊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沉默不语。
阚氏问道:“杀死你父汗的那个薛万钧在哪里?”
“被围在城外的唐军军营里,儿臣暂时留他一条性命,等到吐蕃的使者到了,谈妥了条件后,儿臣一定取他性命,为父汗报仇!”慕容尊咬着牙说道。
慕容尊之所以暂时留下李恪、薛万钧等人,是要等吐蕃的使者到来谈条件的,在和吐蕃的条件没有谈妥之前,他要留下和唐朝讲和的余地。
同时,李恪等人也是人质,令李世民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派兵征讨。
薛万钧出城后,进入了唐军的军营,外面随即被上万的吐谷浑军队包围,他想派人出去给朝廷报信都做不到。他想起了高勇,暗暗祈祷他的大军不要出事。
此刻,一队肤色黧黑的吐蕃人越过了吐蕃与吐谷浑的边境,朝着伏俟城进发。
与此同时,一支波斯商队也从唐朝的鄯州进入了吐谷浑的境内。这支商队与众不同,他们没有携带货物,只是拼命赶路。
在一处小河弯,这支商队停下来饮马休息,一个前方探路的吐谷浑装扮的汉子飞马过来,对着商队中最年轻的少年说道:“殿下,前面是格愣堡,距离伏俟城还有两天的路程。”
李佑说道;“好,程兄,辛苦你了,继续在前面打探吧。”
“是,殿下。”程处亮上马远去。
李佑问道:“老哈,烦巨城你去过吗?”
哈米德说道:“去过,那里距离伏俟城只有120里。你去那里干什么?”
李佑说道:“去见一个人,此人是解决危局的关键人物。”
………………………………
第七十二章 关键人物
两天后,伏俟城。
在一家波斯商人的家里,出现了两个吐谷浑装扮的青年,两人身材高挑,一个英俊,一个怎么说呢?叫豪迈吧。
程咬金长相粗犷,儿子们却个个英俊不凡。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夫人崔氏。崔氏出身世家大族,是出名的美女。程处亮的长相更多地随了母亲,身材颀长,面容英俊。
尉迟恭的两个夫人十分有名,皮肤一黑一白,个个貌美如花,他的儿子的长相却随了尉迟恭,可以说长相不如尉迟恭,或者说比他难看。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坐在地毯上,紧张地望着眼前正在看信的人。
在他们的对面的人,长着典型的波斯人面孔,他40岁左右,一脸的儒雅气质,他叫阿古泰,是哈米德的堂叔。
阿古泰看完了哈米德的来信,说道:“城里发生的事情,我听说了一些。慕容顺死了,蜀王等人被关押在王宫里,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十分吃惊,交换了一下眼色,心道:“齐王殿下真是神了,他怎么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当初从长安出发时,他们是奉程咬金和尉迟恭的命令来的,可是他们并不相信李佑的话。他们认为,李佑远在长安,如何会知道吐谷浑发生的事情呢?
自从战胜了权万纪以后,李佑成为了长安城的名人,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原本就有些佩服,现在更加信服了。
阿古泰说道:“你们先在这里住下,关于蜀王和唐军的事情,我马上就去调查。”
此时的李佑和哈米德等人,已经来到了烦巨城。
烦巨城是伏俟城东北面的一座县城,确切地说是一座军事堡垒。李佑等人来此,是寻找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慕容顺的独生子,慕容诺曷钵,汉文的名字叫慕容钵。
慕容顺虽然性格懦弱,却也不是废物,他在离开吐谷浑前往长安的时候,特地安排慕容钵来到烦巨城,以防不测。
烦巨城驻扎着一万五千名吐谷浑军队,主要将领都是慕容顺的亲信,慕容钵在这里躲过了一劫。
慕容钵今年18岁,身材矮小,小鼻子小眼,招风耳,其貌不扬。却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
贞观年间出了两个外族的少年英雄,一个是吐蕃的松赞干布,另一个就是这位慕容钵了。
历史上的慕容钵就是在父亲慕容顺被杀之后,从烦巨城起兵,硬是打败了叔叔慕容尊,夺取了伏俟城在内的吐谷浑东部地区,自立为王,和唐朝对抗了多年。唐朝无奈,承认了他的地位,册封其为西平郡王,号称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烦巨城将军府。
慕容钵刚刚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起兵进攻伏俟城,为父亲报仇。散会后,他回到寝室,正准备休息片刻,他的卫队长进来说道:“少主,阿古泰掌柜派人来了。”
在伏俟城时,哈米德的堂叔阿古泰就和慕容钵有过来往。
慕容钵正想打听一下伏俟城的情况,说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卫队长带着一个波斯商人和他的随从进来了。
这个波斯商人是阿古泰的手下,慕容钵见过。他问道:“你从伏俟城来吗,我问你城里的一些情况。”
波斯商人说道:“殿下,我不是从伏俟城来的,对那里的情况也不清楚。我是专门来给你介绍一位朋友的。”
说着,他指着身边的那个仆人打扮的汉人说道:“就是这位朋友,你们谈谈吧。”
慕容钵看到眼前这个仆人,年纪比自己还小,相貌英俊,虽然穿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