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打一座城池,少量的猛火油根本不起作用,只有像火烧安市城这样不留死角的进行火攻,才有可能起到摧毁城池的作用。可是那需要大量的物资,目前唐军暂时没有能力进行第二次如此规模的火攻了。
听到牛进达的问话,李佑再次摇头,说道:“咱们的猛火油剩下的不多了。猛火油的生产基地远在延安府,运送十分困难,暂时是无法进行一次火烧安市城那样的火攻了。”
牛进达看到李佑等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他一直听说李佑用兵如神,打了无数的胜仗。看来也是有些取巧来了,遇到这样坚固的城池,他也是毫无办法的。
张宝贵说道:“爬山是飞虎军的强项,我组织人马设法爬到两侧的山上去,在上面用弓箭压制高句丽沟人。”
………………………………
第七百二十七章 飞天怪物
牛进达直接说道:“你想到的这个办法,臣早也想到了。臣派军中善于爬山之人查看过多次,均毫无办法。飞虎军中能人多,但是能够爬上这样的高山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人少了上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张宝贵不服气地说道:“那不一定,只要能上去一个人,用绳子递下来就可以上去很多人。”
李佑说道:“牛将军,你派熟悉地形的人,带着飞虎军的人去试一试,不行的话咱们再想办法。”
两天后,派去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攀登两侧的山体,唯一可以攀援的地方中间有一段几丈高的距离,还是暴露在高句丽人的弓箭设程之下,强行通过没有把握。
李佑等人这两天也没有闲着,不仅自己在想办法,还在军中召开了诸葛亮会议,动员士兵们想办法。
此刻,听说爬上高山进行侧翼进攻的方法也行不通,众人都很泄气,于是都望着李佑,看看这位传奇的王爷能不能想出办法来。
李佑其实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正在等探路的人回来呢。
众人满怀希望的望着李佑,就等着听他说那句著名的振奋人心的名言:“多大点事儿啊。”
李佑从来都不会令人失望,众人看着他面带微笑,就知道他有了办法了。
张宝贵说道:“殿下,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办法,快说来听听?”
李佑原本想说,多大点儿事儿啊。被张某贵这么一问,再说这句话,就有点儿不合时宜了。
他只好憋住不说了,他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不过需要些时日。这些天暂时停止对平川城的进攻,保持警戒,防止高句丽人偷袭即可。”
众人看到他不说具体什么办法,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暂时需要保密。于是大家也都闭口不问了。不过,既然王爷说有办法了,众人的心也都安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佑带着一大批工匠,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这天,牛进达、张宝贵等接到李佑的通知,让他们到李佑所在的工地报到。众人赶到李佑指定的地点,他们的目光马上就被一个巨大的怪物吸引住了。
眼前的这个东西足足有五丈多高,直径也达到了三丈,说方不方说圆不圆,从外观看上来这东西像一间房子,不过没有窗户,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张宝贵看出来了,他说道:“这不就是一个孔明灯吗?哦!怎么能做得的这么大呢?这还能够飞起来吗?”
李佑笑道:“你们说的不错,这还就是一个孔明灯。”
李佑原本想造一个热气球,可是他没有那种厚度足够,又能够耐高温的制作热气球的材料,于是就想到了造一个大号孔明灯。
对工匠们来说,制作一个普通的八角形的木质框架,不是什么难事儿。然后在上蒙上普通的多层布料,就制成了一个大号的孔明灯外壳儿。
在底部制作了一个地板,在地板上安装了四个蜂窝煤炉子,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孔明灯。
这架孔明灯足够大,可以携带多人和很多物资。李佑准备利用这架孔明灯和猛火油,来攻击敌军平川城中的将军府,逼迫他们投降。
孔明灯的载重能力是不成问题的,最关键的是如何操控它。
孔明灯一旦升空,就会向空中一直飞去,控制高度的办法就是控制热孔明灯中的火力,这个可以通过调整四个蜂窝煤炉子提供的热量为实现。
需要升高,就加大火力。需要降落的时候,只要逐渐减弱火力,直至最后熄灭蜂窝煤中的炉火,就可以做到。
控制升降和高度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控制方向的问题了。李佑也想到了办法,他在孔明灯的四个方面,都安装了一个手摇的鼓风机,可以通过空气动力,来实现孔明灯的横向移动。
经过反复的测试,这个大号的孔明灯在无风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在空中的自由移动。
不过,这架孔明灯唯一的使用限制,就是不能有风。在有风的情况下,人力提供的微小的横向动力,是无法控制它的飞行方向的。
牛进达、张宝贵等人都很好奇,想亲自上去飞行一次。
李佑亲自带着一名熟悉操作程序的的工匠,陪着牛进达、张宝贵上了孔明灯。
牛进达看到那名工匠点燃了炉子中的蜂窝煤,渐渐地孔明灯开始晃动了起来。
接着,李佑亲自拿起一个陶罐,向蜂窝煤炉子中倒进了少量的猛火油,火势顿时加大了很多。随着热度的迅速提高,孔明灯腾空而起。
孔明灯越飞越高,很快就到了距离地面十几丈的高度。
张宝贵看到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兴奋地喊叫了起来。
牛进达却有恐高症,他看到下面的情景,腿肚子开始转筋,再也不敢往下看了。
这时,工匠提起一个水桶,浇灭了其中的一个蜂窝煤炉子中的炉火,孔明灯上升的速度就减慢了下来。
接着,工匠用一个铁钳,从另外一个蜂窝煤炉炉子中将燃烧的火炭夹出来,放到旁边的一个铁桶里用水浇灭。渐渐地,炉火提供的热量产生的升力和孔明灯自身的重力达到了平衡,就实现了在空中的悬停。
接着,他们四人每人站着一个鼓风机面前,由李佑指挥着进行摇动。孔明灯横向移动了起来,前进,后退,向左和向右,完成了一系列操作。
随后,工匠又熄灭了一个蜂窝煤炉子中的炉火,孔明灯开始缓慢的下降了起来。
到了地面,牛进达下了孔明灯双腿一软就坐到了地上,他脸色苍白,接着就呕吐了起来。
李佑关切的问道:“牛将军,你没事儿吧?”
牛进达不好意思的摆摆手说道:“没事儿,臣很惭愧,到了高处就不太适应。不过,殿下这是个好东西啊。有了这个东西,咱们就飞到了敌军的上空,想打他哪儿就打他哪儿。”
看得出来他还是很兴奋的。
接下来,大军就做好了攻城的准备,然后就等在一个无风的日子了。
………………………………
第七百二十八章 空袭
大军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众人都十分期待着孔明灯升空作战的那一刻。
接连几天,天公却不作美,山谷中总是刮着穿堂风。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冒险升空的,很有可能孔明灯会撞在悬崖峭壁上损毁的。
自从来到平川城执行作战任务,张宝贵心情好了不少。他已经跟李佑说好了,他要亲自去执行这次升空作战的任务,他十分期待着这一刻的尽快到来。心中的激动兴奋之情,彻底冲淡了先前心中的郁闷。
可是这些天来,却因为山谷中时常刮风,他无事可做,又开始烦闷了起来。李佑和牛进达等人也有些郁闷,于是他们就喝酒聊天儿,或者打牌打发时间。
由于他们可以携带的猛火油的数量有限,只能够对城中的敌军的将军府进行精确攻击,因此一定要准确地找到将军府的位置。
还有一点,为了让城中的高句丽人看到这一恐怖的景象,逼迫他们投降;此外,如果高句丽人还不投降,还可以利用孔明灯在城楼附近悬停,在空中用弓箭掩护唐军攻城。
因此这个作战任务还只能够白天完成。
说来也邪门了,这几天白天总是刮着风,偶尔的几次无风的时间,却总是在晚上。其实,这并不奇怪。风本身就是空气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白天由于阳光的原因,容易引起空气温度的变化。
众人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这天夜里,李佑睡得正香,却被张宝贵叫醒了。
他说道:“佑哥,此时外面无风,不行今晚就发起进攻吧。”
李佑说道:“外面乌漆嘛黑的,啥也看不见啊。”
张宝贵说道:“外面有月亮,差不多能看清楚。”
李佑望了望窗户,好像有些月光。他穿上衣服,出了门,来到院子里。
此时正值月半,明月当空,能见度还是不错的。李佑也不想再等下去了,于是派人叫醒了牛进达等人。
牛进达早等的不耐烦了,众人商量决定即刻发起攻城作战。
不久以后,众人都做好了准备。
张宝贵带着两名神箭手和一名熟悉操作的工匠上了孔明灯。
李佑叮嘱道:“一旦有起风的迹象,无论任务是否完成,都要赶紧回来。切记,切记。”
张宝贵说道:“你就放心吧。”说着他就开始吩咐点火。
此时孔明灯已经移动到了距离城头附近只有100步左右的地方。城头上的高句丽人忽然发现前面亮起了火光,他们感到奇怪的是,那些火光似乎是在一个透明的空间里,火光的周围还有人影在晃动。
接着,更加令他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团火光竟然渐渐腾空而起。
高句丽的哨兵大声的示警,士兵们乱哄哄的上了城头,众人的目光都盯着升空的那团火光。
火光持续的上升着,速度越来越慢,渐渐的在空中停了下来。接着,缓慢的朝着城头方向移动了过来。
高句丽人惊恐万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渐渐地孔明灯飞到了城头附近的上空,高句丽人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物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灯笼,里面还有人影在活动。
守城的高句丽人猜到了是唐朝人搞出的东西,虽然他们一时还不知道是唐朝人是如何做到的,可是他们也知道,这东西一旦飞到他们的上空,将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他们用弓箭朝着空中的孔明灯设击。
孔明灯的底部是厚达一尺多的木板,临起飞之前还用水全部浇湿过了。普通的弓箭对此毫无用处,即便是他们使用火箭,对孔明灯也造不成什么伤害。
高句丽人也有大型的床弩,可是床弩是固定在地面上的,临时向空中设击无法操作。
高句丽人看到弓箭对空中怪物不起作用,心中更加恐慌。当孔明灯飞到了他们的上方的时候,众人纷纷躲避起来。
谁知道,这个怪物并没有在他们的上空停留,一直朝着城中飞去。
张宝贵等人早已经通过对从城中逃出来的高句丽人的了解,知道了将军府的位置。并且记住了将军府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周围的其它地标。
可是等他们进入城中以后才发现,在月光下,下面还是模模糊糊的,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准确的找到将军府的位置。
不过,很快高句丽人就为他们提供了准确的位置。
将军府里面接到了守城士兵们的报告,大人物们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于是将军府灯火通明。城中的百姓们也有些人家亮起了灯火,可是将军府大量集中的灯光,明显还是能够区分的出来的。
张宝贵观察到这种情况,指挥孔明灯向着将军府的上空飞去。
平川城很不是很大,孔明灯不久就飞到了将军府的上空。
张宝贵等人将孔明灯悬停了下来,打开了地板上的木门。他抱着一个陶罐,点燃了绑在罐子口上的布条儿,一松手,陶罐笔直地落了下去。
“轰”的一下,地面这时燃起了一团大火,将军府中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了。
张宝贵等人移动着孔明灯,不停地向下面投放陶罐。时间不长,整个将军府就成为了一片火海。
张宝贵暂停了投放陶罐,他拿起一个铁皮喇叭,朝着下面大声地喊叫了起来。
张宝贵不懂韩语,跟着秀智学的那几句也根本不够用。他是拿着稿子念的。稿子上是用汉语标注的读音,念起来乱七八糟的。不过,下面的高句丽人还是能听懂的。
基本的意思就是让他们赶紧投降,否则的话就放火烧掉他们的全城。
火烧安市城死了数万人的事情,在高估里人中早已经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平川城夹在峡谷之中,如果遭遇到像安市城那样的大火,在狭小的空间里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火场,伤亡会更加惨重。
在将军府起火的时候,府中人们大部分已经逃到了府外,他们清楚地听到了空中怪物上张宝贵的喊话。
将领们紧急磋商对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
第七百二十九章 计划被打乱之后
张宝贵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没有听到下面有什么回应。于是他们移动着孔明灯,到了将军府的外面不远的地方,又向下面投掷陶罐,结果又引起了一片大火。
下面的将军们知道这样下去,这座城池肯定是守不住了,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开城投降了。
他们派了一个嗓门大的人向空中喊话,请求空中的怪物上的唐军停止放火,他们决定投降了。
李佑和牛进达等人自从张宝贵等人升空以后,心中忐忑不安,担心他们在空中出现什么状况遭遇危险。
不久以后,他们看到了城中冲天的火光,就知道张某贵等人得手了。
不久以后,城墙上的高句丽人向城外喊话,说他们决定投降了,请城外的唐军不要放箭。
接着,城门就打开了,几名高句丽人没有携带兵器,朝着城外走来。不久,他们就被唐军士兵带到了李佑等人的面前。
随后,高句丽军队按照唐军的命令开出了城外,按照指定位置放下了兵器。
牛进达将领们既兴奋又无比感慨——这座地形如此险要,无比坚固的城池,竟然就这样被打下了。
唐军无一伤亡。
这个事件再次引起了大唐高层,尤其是李世民的重视,他越发的认为,李佑口中所称的格物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李世民给李承乾发了电报,让他将长安工商业和研究院的情况做个调查汇报。
李承乾在派人做了调查之后,向李世民做了详细的汇报。
当李世民听说研究院已经名存实亡,主要人员开始迁往西北道,武栩以前就已经去了西北道,尉迟宝琪现在也辞去了工业部长职务,工商业都没有取得新的进展的时候,这才发现,李佑所主持的工商业和研究院的重点都已经转向了西北道。
这时,高静明也发来了电报。
高静明可以和李佑直接取得联系,不过,此时李佑在李世民的身边,高静明不方便越过李世民跟李佑直接联系。
于是,他给李世民于发来了电报,要求跟李佑取得联系,商讨制定相关的与波斯、大食、吐蕃大以及天竺等国的通商后的汇率问题。
李世民这才发现,这些事情根本就离不了李佑,他越发地认为,李佑对于对朝廷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将李佑留在长安,全力主持格物的事情。
李世民接到了牛进达等人发来的战报之后,当即下令让李佑返回了东征军统帅部。
随后,李世民单独接见了李佑。
李世民说道:“李佑,你把西北道那里的情况,再向我汇报一遍。”
李佑自从从西北道回来以后,已经向李世民汇报过了那里的基本情况。听到李世民这样问,他有点儿纳闷儿,心里在想如何重点进行汇报。
看到李佑迟疑,李世民说道:“西北道其他的方面的事情就不要说了,你就重点讲讲那里的工商业,和你所说的格物发展的情况。”
李佑就一一地详细地进行了汇报。
喀布尔当地的情况,李世民大致还是清楚的。那里相对贫瘠,工商业都相对落后。可是李佑去了时间并不长,那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情况已经超过了唐朝内地的大部分的城市。
李世民说道:“听说你把长安的研究院也都搬到西北道去了。”
李佑很坦然的说道:“是,父皇,研究院那里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儿臣来主持。尽管现在有了电报,但是仍然感到十分不方便。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亲眼所见,现场研究,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的。
儿臣现在主持西北道路的事情,将研究院放的身边,也便于进行格物研究。儿臣每发明一项的成果,会马上送到长安来的。”
李世民问这话的意思并没有责备李佑的意思,李佑也没有往这方面想,父子二人的互相信任一直都非常良好。
李世民点头说道:“这个我相信。通过了这些年来你在格物上的研究,尤其是现在的无线电通信,还有这两次利用孔明灯所取得的战果。我认为发展格物的作用,远远胜过10万甚至百万大军。
西北到那里的事情尽管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还是格物对于朝廷的贡献更大。对于造福百姓来,增加财富,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决定,让你返回长安主持工商界和格物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出乎李佑的预料,也令他感到为难了。
李佑现在一门心思就想当个西北王,天高皇帝远,过自己舒适的小日子,李世民的决定打乱了他的计划。
于是,他决定进行争取。
他说道:“父皇。西北道那边面临着波斯、天竺、吐蕃和大食四大强国,情况十分复杂,不熟悉情况的人很难与这些国家打交道。因此而且留在那里更方便一些。
对于工商业和格物的事情,儿臣留在西北那里也能够进行兼顾。尤其是现在又有了无线电通信,重大的事情随时可以和长安进行沟通。因此儿臣觉得还是留在那里,更能够发挥儿臣的作用。”
以前李佑离开西北离开长安,李世民同意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为了朝堂上的稳定,避免皇子们之间的争斗,李佑率先离开了长安。李恪等成年的皇子也相继都离开了长安,朝堂上确实安定了许多,减少了很多内耗。
可是,李世民发现没有李佑在身边,很多事情解决起来都相当的麻烦。并不是说离了李佑就不行,而是说有李佑在,他想出的办法更简便易行,效果更好。而且某些事情,的确是离了李佑就无法往下进行。
李恪拿下了林邑国之后,给李世民发来了电报,他没有埋没李佑的功劳,将治疗瘟疫的事情,向李世民做了详细的汇报。
李世民觉得李佑就是一个全才,还是留在身边更加方便一些。而且那些皇子们,反正你都已经离开了长安。没有自己的许可他们也无法回到长安。
李佑即使留在长安,并不会打破朝堂上的平衡,对整个朝堂并不会产生什么破坏的作用。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将李佑留在长安了。
他说道:“你不要有任何其他的顾忌,无论做任何事情,父皇都会支持你的。
至于西北到那边的事情,现在的有了无线电报,又有程咬金和薛仁贵等人在那边,我相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因此,你还是留在长安吧。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信任,李佑心中还是感动的。可是他不知道长孙皇后、李承乾以及李恪等人会如何做想?还有他们身边的那些人,将来会不会给自己设置障碍?他不想重新陷入长安这种尴尬的局面之中。
李佑觉得还是把情况跟李世民并说清楚为好,于是他就把自己心中的这些顾忌都说了一遍。
李世民有点儿不高兴地说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不要任何顾忌。你做好自己的事情,父皇做你坚强的后盾。任何人找你的麻烦,父皇都会替你解决的。”
话说到这份儿上,李佑实在是无法拒绝了。于是他就表示遵旨,告辞离开了。
回到住处,他左思右想,觉得自己还是要争取主动,避免长孙皇后和李承乾等人产生误会。于是他就给李承乾发了电报,将事情的经过向他做了说明。并且请他向长孙皇后作出说明。
李恪那里他也发觉了电报,说了事情的经过,并说了他自己真实的感受。
李恪现在是岭南王,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他相信李佑说的是实情,他明确的表示他对这件事没有任何看法,希望李佑在格物上能够创造更多对朝廷有用的东西。
他再次对李佑对自己的帮助表示了感谢。他希望以后遇到事情能够经常跟李佑用电报进行沟通,希望李佑在关键时候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
李恪的态度令李佑感到十分欣慰。
他来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