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再次对李佑对自己的帮助表示了感谢。他希望以后遇到事情能够经常跟李佑用电报进行沟通,希望李佑在关键时候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
李恪的态度令李佑感到十分欣慰。
他来到唐朝以后,就想改变唐朝皇子之间的争斗造成的惨烈局面。李恪是原本宫斗的主角之一,如今他的态度态度发生了这样的转变,不得不说这是李佑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那么,李承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还有长孙皇后以及长孙无忌等人究竟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8)
………………………………
第七百三十章 西北道的来电
李承乾接到李佑的来电,心中十分高兴,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这件事由他说不太合适。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决定,正好是他所盼望的。
李承乾马上去见了长孙皇后,跟她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长孙皇后首先问了李承乾的意见,李承乾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是真心希望李佑以后能够留在长安的。
长孙皇后最近的身体虽然恢复了一些,她也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可是她觉着自己这身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
她原本就希望李佑留在长安,能够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继续观察他和李承乾的之间的磨合,希望他们能够配合的更加默契。这样自己即使撒手人寰,也会放心许多。
既然李世民和李承乾都希望李佑留在长安,长孙皇后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她就让李承乾马上给李世民和李佑回电,表明自己欢迎李佑留在长安的态度,并且表明这也是她自己的意见。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常言道,世事无常,或者说世上不如意事十有**,何况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儿。
李佑唯一感到抱歉的,是经过他的动员,从长安和内地其它地方,有很多人去了西北道,结果他自己却留在了长安。他感到有些对不起这些人。
李佑因此又专门去儿找了李世民,跟他说希望尉迟宝琪和武栩在那里再停留一到两年,将那里的工商业发展壮大起来,以便给当地的官员们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福利。
这些事情是很小的事情,李世民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李佑的请求。
既然李佑今后的任务,主要就是发展工商业和进行格物研究,那么他继续留在前线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于是他就向李世民请辞,准备直接返回长安了。
事情定下来了,李佑就给西北道的马周、程咬金和薛仁贵等人,以及武栩等人,还有哈米德,都发电说明了情况。
没有想到,李佑的电报在西北道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表示遗憾的就是哈米德,他现在的处境十分艰难,李佑离开了西北道,他感到天塌了一般。
西北道的主要官员们接到了李佑的电报,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马周、程咬金、薛仁贵和武栩等人立刻召开了会议,商讨李佑离开西北道后的局势。
会议一开始,众人就开始吐槽,普遍对这样的安排表示失望和不满。
首先感到不满的就是西北道的军政一把手程咬金和马周了。
贞观四年,东突厥可汗竭利兵败之后,程咬金实际上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虽然他平时也上朝,顶着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名头,其实是无事可做。
现在他终于有了机会,能够在外执掌军权,心情自然与在长安闲赋截然不同,他当然愿意留在这里。
虽然李佑离开了西北道,军权依然由他掌握,可是这里的军队状况十分复杂,真正的唐军不过两万人马而已。其余的都是杂牌军,基本上只是看在李佑一个人的面子上来效力的。
李佑离开这里,程咬金他实在是没有把握掌控在这里的军队。
马周就更加郁闷了。他是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可是他来到这里的时间太短,基础不牢,周边的国家的情况又太过复杂。有李佑来掌控全局,他工作起来毫无顾忌,得心应手。
可是,这一大摊子全部由他来掌控,实在是感到力不从心。
薛仁贵等地大批李佑的心腹,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前提也是上面有李佑这个靠山。他们更不愿意李佑离开了。
武栩等人现在在这里工作的也得心应手,日子过得很洒脱,他们也不愿意回到长安去过谨小慎微的日子。
拉蒂夫、甘特宝罗和阿布哈桑等人也都是看在李佑的面子上,才能够协调配合的,李佑离开后,这些人难免会各行其是离心离德。
众人谈论了半天,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西北道目前还离不开李佑。
众人首先给李佑拍发了电报,说了他们讨论的结果,希望李佑去跟李世民争取,能够回到西北道掌舵。
李佑其实已经争取过了,但是没有说通李世民。现在再让他去说,实在也是不方便。
李佑只能表示无奈,希望他们团结一心,遇到问题自己克服。实在解决不了问题就拍发电报来,他可以帮助他们出主意。
结果众人再次来电,大家认为有很多事物,必须由李佑亲自来解决,不是出一个主意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比如说和大食人处理关系,换上别人去,人家根本就不买账。
这件事情目前已经惊动了李世民、李承乾和长孙皇后等人,还有李恪,李佑的处境很尴尬。他真的无法再去跟李世民去讨论这件事情了。
西北道的官员们还是不同意,就这样,双方电报一直往来,始终说服不了对方。
后来,西北道的官员们决定要直接向李世民发报,详细诉说西北道的情况,希望他能够同意李佑回到西北道。
李佑能够体谅到他们的难处,可是拍发这样的电报,就有点带着要挟的意味了。不仅会令李佑尴尬,还会令李世民对西北道的官员们感到不满。
因此,李佑再次劝说他们不要发这样的电报。
可是西北道的官员们仍然坚持着要向皇帝陛下陈情。
李佑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不能让这些官员们受到了李世民的误解。于是他让众人不要拍发电报,他自己去找李世民争取。
李佑求见了李世民。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跟父皇商量一下。”
李世民问道:“是西北道的事情吧?”
李佑如实地说道:“是,父皇。”
李佑把这几天自己与西北道官员们之间的电文来往来的内容,如实地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翻看了那些电文,确实觉得那里的问题比较复杂,有李佑在那里,他也比较放心。
可是,这次抽调李佑返回长安,李世民已经考虑了很久了,这里面牵扯方方面面的问题,他下这个决心也不容易。
现在他刚刚下了决心,马上再让他推翻,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李世民感慨地说道:“李佑,难得朕有你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对于父皇和朝廷来说都十分重要。可惜的是,朕的其他皇子们要是能够像你一样替朕分忧,那就好了。”
李世民能够这样说话,对于李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令他很感动。
他说道:“父皇,儿臣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李世民说道:“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
李佑说道:“西北道建立的时间太短,各方面的基础都很差。再加上那里周边的环境确实比较复杂,波斯和大食还正在处于交战状态。很多事情马周等人确实不容易掌握。
不如让儿臣在那里继续经营两年,等到那里的局势彻底平稳了,儿臣再返回长安。
请父皇放心,即便儿臣在西北道,也不会放松对格物的研究的。”
李世民没有表态,他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于是,他让李佑退下,说他要想一想再说。
第二天,李世民派人来了,传李佑前去见驾。
………………………………
第七百三十一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李佑要去见李世民,一出门就看到白虎带着一群顶盔贯甲的卫士,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李佑有些诧异地问道:“白虎,你们这是干什么?”
白虎说道:“王爷,小的们来保护您啊?”
李佑跟李世民同住在一个大院里,只不过不是一个小院里,里面人来人往,那里用得着这么戒备。他说道:“不用,我只是去见父皇而已。”
白虎不干,他说道:“万一这个大院里有刺客咱们办?”
上次李佑被秀智劫持的时候,白虎恰好护送一部电台去前线,没有在场,他回来过后听说了这件事,后悔了很久,他发誓在也不离开李佑了。
因此,他不管李佑去哪里,都是严加戒备的样子。
李佑知道白虎的心意,他说道:“你们跟我来吧,不过,到了父皇居住的那个院子,你们远远地就止步吧。”
李世民见到李佑,直接说道:“我考虑了你的意见,你暂时先回西北道去吧。”
李佑有些担忧地问道:“那里出了什么事情吗?”
李世民说道:“马周来电,吐蕃的松赞ganbu约你见面会谈,还有波斯的哈米德,天竺人和大食人,都要求跟你见面,商谈边境划分和通商的事情。这些事情还是由你去处理吧。”
李佑说道:“是,父皇,儿臣遵旨。”
离开了李世民的书房,李佑心道:“事情怎么会这么凑巧呢?一定是马周等人做了手脚。”
李佑猜的没错,礼部的迎亲使团在路过吐蕃的时候,吐蕃人让他们给李佑传话,说松赞干布约他见面。
迎亲使团路过喀布尔的时候,将这个情况告诉了马周,马周就想利用这件事情请示李世民,让李佑能够回到西北道。他首先就去跟武栩等人商量。
武栩、慕容翎和阿施那晴已经喜欢上了在喀布尔的生活。
与阿富汗其它地区的干燥少雨不同,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气候温和,同幽州相差不多,四季分明,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葡萄、杏、枣等水果。喀布尔河横贯全城,河水来自高原雪水,清澈透明,两岸风景秀丽。
城市的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上长安城,可是随着商贸中心的建立,以及西北道政治军事中心的形成,大量的人口涌入,各种新兴的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在不断的扩大,已经逐渐的开始繁华了起来。
最关键的,是三位王妃喜欢这里的人际关系的简单淳朴。长安城太复杂了,她们不喜欢那里的繁文缛节和勾心斗角。她们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尊重,可以轻松的工作和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当他们听说齐王府的人,要来到西北道,将来他们一家人可以在这里安安静静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喜悦。可是没想到,事情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李佑被留在了长安。
她们是女人,丈夫在哪里,她们自然就会在哪里生活。也就是说,她们又将要回到长安去了,三位夫人都感到十分郁闷。
礼部的迎亲使团到了以后,首先去西北王府会见了三位王妃,跟她们谈论了迎亲的日程安排,礼节和西北王府的彩礼等问题,不过却没有提起松赞ganbu要会见李佑的事情。
随后,迎亲使团会见了马周,正式转达了松赞ganbu的请求。
马周这次是来单独求见三位夫人,跟她们商谈将李佑留在西北道的事情。
西北王府,客房。
“臣马周,见过三位王妃。”马周行礼说道。
“马大人免礼,请坐。”慕容翎说道。
马周说道:“三位王妃,礼部迎亲使团跟臣说了一件事情,说当初王爷途径吐蕃返回长安的时候,曾经请吐蕃的官员向吐蕃的国主松赞ganbu传话,说他将来回来的时候,要去拜会松赞ganbu。
此次迎亲使团途经吐蕃的时候,松赞ganbu请他们传话,说松赞ganbu希望能够尽快的见到王爷,说要商谈通商以及解决边境纠纷的问题。”
慕容翎说道:“王爷被留在长安了,这些事情他恐怕是管不了,朝廷可以派出正式的使团,去跟吐蕃人谈判吧。”
她对李佑被留在长安,心中十分不满,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一些气恼和幸灾乐祸的的情绪。她向来是快人快语,有什么不满就会直接发泄了出来。
阿施那晴儿相对含蓄,这次她也附和着慕容翎说道:“是啊,王爷被留在长安是负责格物了,这里的事情就交给朝廷去管吧。”她这几年来跟李佑聚少离多,她可不想自己回到长安以后,李佑又跑到遥远的吐蕃去。因此说话也难免带着情绪。
武栩没有说话,眼珠快速的转动,正在思索着什么。
马周为人正直,可是情商可不低,他知道几位夫人们喜欢听什么。于是他也顺着她们的话头说道:“王妃们说的是。西北道的事情如此的复杂,离开了王爷绝对是不行的。臣对朝廷这样的安排,也有很大的意见。
臣这次来,就是跟三位王妃商量,看看想个什么办法,能够让王爷留在西北道。
慕容翎赌气说道:“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咱们不是已经都跟王爷说了吗,让王爷去向父皇请求。可是王爷去见过父皇了,父皇已经驳回了他的请求,还能有什么办法?”
阿施那晴就猜到了,即便是大家都回到长安,李佑恐怕还是会去吐蕃跟松赞ganbu谈判的,那么他们就会将继续分离很久。她心中有些埋怨李佑太能干了,能者多劳,什么麻烦复杂的事情都找他去处理。她的心很乱,眼泪开始在眼圈里打转。
武栩说道:“马大人,你今天来说这件事,一定是有什么想法的吧?”
马周很高兴地拱手说道:“还是殿下聪明,臣通过这件事情,看到了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一起问道。
马周说道:“王爷和松赞干布会谈,也许会谈出很多复杂的问题,还必须由王爷后续来解决。这样的话,事情就不一样了。”
慕容翎说道:“这有什么用?这个理由王爷不是已经跟陛下提过了吗?”
阿施那晴也微微摇头。
武栩则说道:“马大人,我却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你的想法先别说,让我猜猜看。”
马周说道:“殿下请讲。”
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也期盼的望着武栩,希望她能够说出一个好办法来。
武栩说道:“我在长安的时候听人说过,感业寺曾经来过一位来自天竺的大师,他开坛讲经,在长安轰动一时。我的母亲是信佛的,她对这位来自天竺的大师也十分崇敬。
可是当她仔细地研读了天竺大食宣讲的经义,却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并不新鲜,她以前就接触过。
可是人们为什么都会觉得,来自天竺的大师就比咱们唐朝的大师们的学问更加精深呢?”
马周笑道:“无他,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而已。”
武栩也笑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马周说道:“王爷留在西北到这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件事情由王爷自己和我们这些臣子来说,陛下重视程度一定不高。”
话都说到这里了,慕容翎和阿施那晴也都明白了。慕容翎拍手说道:“对呀,假如这些理由是由外邦的人来说,父皇一定会给他们面子的。”
阿施那晴说道:“是啊,这件事要是由松赞干布、哈米德、裴迪兰王子以及天竺人来说,父皇一定会慎重考虑的。”
武栩说道:“既然如此,咱们这就派人跟他们取得联系。”
他们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松赞ganbu已经发出了邀请,哈米德那里最方便,李佑已经派出了一个电台小组留在了哈米德的身边。至于裴迪兰王子和天竺人,一时半会儿的还联系不到。不过借用他们的名义,也完全没有问题的。
佩蒂兰王子那里有绝对的把握,至于天竺人,他们跟唐朝人没有什么来往,跟李佑相对熟悉一些,借用他们一下名义没有问题。反正这件事儿,也没有人会去查实。
于是,马周就以哈米德、裴迪兰、松赞ganbu和天竺人的名义,给李世民发报,这才有了李世民同意李佑暂时留在西北道的决定了。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李佑乐于接受的了。一来,他可以避免留在长安卷入是非的纷争;二来,他可以做一个逍遥的西北王,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几天后,李佑向李世民辞行,准备返回长安了。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又要管闲事
就要离开高句丽了,李佑等人收拾好行装出发了。
李靖、李绩和李道宗等人前来送行,众人从大帅府一直将他们送到了城门口,李佑和众人拱手告别。
李道宗说道:“殿下,臣再送您一程。”
李佑知道他有话要说,笑道:“那就烦劳叔王了。”
李道宗和李佑一起上了马车,他问道:“殿下,臣的女儿的事情您费心了。雪雁说那个松赞ganbu她相中了,松赞ganbu对她也很有好感,这件事情往下该如何进行?”
原来,李雪雁跟随前往大食国的迎亲使团,在途经吐蕃的时候,特地以李佑的名义,去面见了松赞干布,给他送去了一辆豪华的四轮马车和一些工业城出产的艺术品。此行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和松赞干布见面。
李雪雁是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有着县主的身份,又是专程给松赞ganbu去送礼。因此松赞ganbu亲自接见了李雪雁,结果俩人真的彼此产生了好感。
李雪雁是有备而来,她又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姑娘。她借口游览拉萨的风情,希望松赞ganbu能够安排导游陪同她,意思却是希望松赞ganbu能够亲自陪同她。
松赞ganbu也想借机跟李雪雁接近,因此他亲自陪同着李雪雁一通游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往来,两人情投意合,私定了终身。
李雪雁回到长安以后,给李道宗发来了,说明了事情的进展。李雪雁今年已经19岁了,李道宗一直为她的婚事着急,看到女儿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他心里十分高兴。
和历史上不同,松赞ganbu要来求亲,就不是找李世民请求公主下嫁了,而是直接来找李道宗了。李道宗特地来征求李佑的意见。
李佑说道:“叔王,为了雪雁妹子能够有个更高的地位,您不妨向我父皇请求赐婚。这样呢,个人之间的婚姻就变成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和亲。
这件事父皇一定会乐见其成,成人之美。我猜他一定给雪雁大唐公主的身份的。”
对于李佑的意见,李道宗一向是深信不疑的。李雪雁能够有个公主的身份,松赞ganbu当然也更加有面子,会更加看重李雪雁的。
他拱手说道:“殿下,臣代表全家谢谢您了。”
李佑笑道:“雪雁妹子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谢什么。行了,叔王,您请留步,就送到这里吧。”
李道宗拱手行礼说道:“好,殿下,臣就不送您了,一路保重。”
李佑等人继续赶路。
忽然,前面传来了一阵喊杀声,远远地看到有大群的人在跑动。
张宝贵和白虎急忙指挥部队戒备。
张宝贵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就看到大约数十名身穿高句丽军服的人正在逃跑,个别的人手中还握有军械。他们的后面是一群唐军正在追赶他们。
张宝贵知道在不远处有一座大型的战俘营,里面关押着上万名高句丽战俘,估计是从那里逃出来的。他指挥着一队飞虎军上前拦截那些逃犯,在斩杀了几名逃犯之后,其余的都跪地投降了。
这时,一名负责追赶逃犯的唐军军官,看到了李佑的车驾,跑过来报告了情况。
白虎等人拿出了胡床,李佑坐下后,让那名军官坐下,向他询问了关于战俘营的一些情况。
由于唐军在海面和陆地的严密封锁,高句丽人的物资供应极度困难,每天都有大批的百姓和士兵逃亡到唐军控制的区域。
对于普通百姓,家在唐军控制区域的,简单甄别后,都让他们自己回到了家乡;那些家在高句丽控制区域的,唐军暂时收容了他们。
对于战俘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时在作战中被俘虏的,那些人要送到唐朝各地去服苦役。
还有一种是从唐军包围圈中主动逃出来投诚的,这些人也暂时由唐军进行收容,防止他们流散到社会上去祸害百姓。不过,这些人按照事先宣传的,等到战争结束,会将他们就地释放。
这些跑出来的战俘,是那些在作战中被俘的人。这些人虽然得了一条性命,但是想到将来会去服苦役,他们心中还是很大的抵触情绪的。再加上战俘营里伙食等生活条件较差,逃亡和暴动的事件时有发生。
李佑问道:“这些逃出来的俘虏,回去后你们打算怎么办?”
军官说道:“斩首示众,杀一儆百。”
李佑点头说道:“杀一儆百也是必要的手段,不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