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嗡嗡嗡”,听到李佑亲口承认,众人议论纷纷。
原本准备发难的李斌等人,却忽然感到有些不对。长孙无忌等人也觉得事情的发展趋势被李佑提前控制了。
魏征问道:“西北王殿下,请您对此事做出解释。”
李佑说道:“首先,无论什么原因,臣外公坟茔规格逾制的事情是事实,臣代表母妃和舅舅,就此事做出检讨。同时,臣外公的坟茔会先拆除,然后按照规定的尺寸重建。”
“嗡嗡嗡”,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很明显,除了个别心怀不轨的人之外,李佑诚恳的态度得到了众人的谅解。
尉迟恭首先站出来说道:“殿下能够知错就改,这种态度臣以为可以谅解,下不为例。”
“是啊,是啊。下不为例。”众人纷纷说道。
李佑直接选择了退让,那些想利用这件事做文章的人,顿时就无法借力了。李佑的态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谅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死揪着不放,会让人觉得小题大做别有用心。
现在,轮到那些挑事儿的人为难了。
………………………………
第七百五十章 死磕
长孙无忌等人现在觉得,摆在眼前就是个棉花包,打上去没有着力之感。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斌也觉得有无处下手之感。况且逾制并不是一件什么太大的事情,不存在违背法律的问题。如果李世民不追究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斌是李渊一脉宗室的代表,众人推举他来为那些旧贵族来争取权益。
李斌也想要利用这件事来打击阴弘治,来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没想到,李佑把这件事情揽了过去,就让李斌失去了方向感。李佑的威望如日中天,他根本无法撼动。
即便是李佑因此受到了处分,他也不会受到什么大的影响。关键是打击不到阴弘治,对李斌本人没有任何好处。至于为宗室出头,他只是顺带着,他不会为了那些过气的勋贵而得罪阴妃和李佑的。
李斌犹豫了一会儿,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继续就这件事儿做文章了。
长孙无忌早就分析了整件事情,他就是想要拿李斌来当枪使。看到李斌退缩了,他就连续咳嗽了几声,又发出了信号。
内侍省侍中王余站出来了,他说道:“监国,各位大人。西北王殿下的态度的确令人敬服。他提出的重新修建祖上的坟茔,臣作为具体负责祭祀的官员,愿意协助殿下,为殿下提供相应的规格标准。
不过,这件事情,臣作为主管宗室祭祀的官员,有一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不知道是否可以提出来?”
长孙无忌假装不满地说道:“王大人,朝堂之上,说话做事要严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你如果认为自己都拿不准的事情,就不要在朝堂上来说了。”
长孙无忌平时都在维护李承乾,对于李佑也是采取支持的态度。此时他说这样的话,众人都认为他是在帮助李佑说话。
王余急忙说道:“是,仆射大人教训得对。下官受教了。”说完他恭恭敬敬的朝着长孙无忌拱手行礼。
他说道:“臣觉得这件事情中,有一点需要弄清楚。阴国舅身为为礼部尚书,对于朝廷关于祭祀规格的规定应该是十分清楚的。臣因此才感到困惑。
假如尚书大人是明知故犯,有意而为之,那么,这件事情的性质恐怕就不同了。不知道尚书大人因何要这样去做?皇室宗亲人数众多,假如人人如此,祖宗的规矩就会被破坏,臣就不知道将来该如何维护祖宗的规矩了。”
李斌看到矛头又指向了阴弘治,正中下怀。他一咬牙站出来说道:“是啊!阴国舅就作为礼部尚书,是整个吏部的表率。他带头违反规定,臣和礼部的其他下属将不知如何来办差了。”
他干脆一口咬定,阴弘治这是明知故犯。
“嗡嗡嗡”。朝堂上又是一阵议论声。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此浓烈的火药味儿,他们如何感受不出来?大家都打起了精神,看看事态将如何发展。
李佑冷冷的问道:“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置?”
李斌望了一眼李佑,虽然看到李佑的目光平静如水,可是他却感到从中透出来的寒意。他真的有些害怕这位牛叉王爷,急忙将目光转向一边。
历来跟李佑作对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李斌觉得脊背上冷汗直冒。可是,现在箭在弦上,由不得他退缩了。
他咬着牙说道:“假如阴国舅是明知故犯,那么他就是在藐视朝廷的法度。从这点上来说,作为礼部尚书他就是不称职的,朝廷应该对其进行处罚。”
这话说的就很明白了,那就是阴弘治这个礼部尚书该换人了。
李承乾问道:“阴大人,你有何话说?”
阴弘治走出来,拱手说道:“启禀监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臣也感到惭愧。
在事情发生之后,臣特地派家人去现场查验过,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疑点。”
李承乾问道:“什么疑点?”
“当初西北王殿下安排此事的时候,臣也参与过意见。设计图纸是臣亲自经手审查过的,绝不会有逾制的问题。但是施工完了以后,却发现被人动了手脚,而且负责施工的那个工匠头目离奇的失踪了。
臣怀疑有些人居心不良,特意在这件事情上动了手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臣一时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件事情毕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足以看出那些人的居心险恶。”
李承乾用手在椅子扶手上用力一拍,怒道:“什么人敢如此大胆,居然敢陷害阴妃娘娘和阴大人?”
话说到这份儿上,众人都看出来了,李承乾明显的是偏袒李佑的。
李斌已经没有了退路,他梗着脖子说道:“启禀监国,阴国舅所说的事情是他一家之言,无从考证。
或许,这就是他为了推脱责任,编出来的谎言也说不定。”
李承乾问道:“阴大人,他说你是监守自盗,你如何解释?”
阴弘治说道:“臣无话可说,还请监国派人详查。”
这时,魏征出来说道:“启禀监国,这件事儿臣已经派御史台的人前往调查过,阴大人所言属实。那个负责施工的工匠头目离奇失踪了,当初施工的图纸也失去了踪迹。”
李斌说道:“即便如此,臣怀疑那个工匠头目,是阴国舅为了掩盖他所犯的错误,故意将那个人藏了起来,甚至杀人灭口也说不定。”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出了一身冷汗,这明摆着就是跟李佑死磕了。这样的局面会是不死不休的。
阴弘治也急眼了,他说道:“西北王殿下已经代表阴妃娘娘表示了歉意,并且决心改正错误。你抓住这件事不放,居心何在?我怀疑这件事就是你暗中动的手脚。”
这下,矛盾激化起来了。李斌和阴弘治在朝堂上就吵了起来。
大臣们都在看热闹,别看平时遇到某些事情,他们会发表意见。可是,现在这样的死磕的局面,谁也不愿意参与进去,以免惹祸上身。因此,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那些坚定支持李佑的大臣们也没有出来帮腔。为了隐藏真正的实力,李佑事先已经派人跟他们打了招呼,不让他们参与进来。
“都不要吵啦!”李承乾看到朝堂上闹得不像话,就制止了他们。他问道:“李佑,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转向了长孙无忌。他问道:“长孙大人,你认为该如何处置呢?”
这种情形下,李佑忽然问起长孙无忌,这就是逼着他当众表态,明显是强人所难。众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李佑却是刻意的。
他一直在仔细观察着朝堂上的情况,注意到了刚才长孙无忌连续咳嗽发出暗号之后,内侍省的王余才跳了出来。而且,长孙无忌表面上斥责他,其实是为王余后面的话题做铺垫。
长孙无忌在修缮永通渠的时候,就曾陷害过李恪。此人阴险无比,做事不择手段。
李佑知道自己迟早会和长孙无忌,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敲打一下长孙无忌,让他做事的时候要有所收敛。不能肆无忌惮地制造事端。
长孙无忌实在是想不到,李佑忽然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他心中“咯噔”一下,暗道:“我做事如此隐秘,李佑是如何察觉到的呢?不可能,表面上我一直是支持他的。这恐怕是巧合。”
想到这里,他说道:“西北王殿下的人品,臣是极为敬佩的。臣相信这件事情,绝不是西北王殿下和阴国舅所为。
不过,既然阴国舅和李侍郎两人之间发生了争执。臣建议,这件事情还是应该派人调查清楚,无论是非黑白,都要给出一个结论,来还他们二人的清白。”
魏征说道:“监国,臣认为长孙大人的意见十分中肯,臣附议。”
“臣附议。”
长孙无忌的意见,不仅其他大臣们认为可行,对峙的双方也都能够接受。于是,大臣们纷纷表示了赞同。
李承乾拍板说道:“这件事就交由御史台负责调查。”
魏征说道:“臣尊谕。”
散朝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并肩前往尚书省。褚遂良问道:“相公,李佑怎么忽然问您的意见呢?难道他看出什么来了吗?”
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不清楚,这个家伙就是个妖孽。总之,今后咱们要小心行事。武威的事情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要让他们抓住把柄。”
褚遂良说道:“相公放心,这件事儿下官早已安排妥当了。”
与此同时,魏征和李佑并肩而行。他问道:“殿下,您说会安排人前往调查此事。人选确定了吗?是什么人?”
李佑笑道:“魏大人放心,我所举荐的这个人,是刑侦方面的天才,他一定能够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的。”
魏征在心中将朝廷官员中的刑侦人才过滤了一遍,想不出李佑推荐的是什么人。
那么,李佑所推荐的人才到底是谁呢?
………………………………
第七百五十一章 狄仁杰出道
东市南面紧邻的亲仁坊,是太学等学校集中的区域,此时的太学,设置了律学,每4年一届,学生30人。
律学最初主要学习大唐的法律条文及其应用。两年前,在李佑的建议下,把书学、律学和算学划归到各个专职行政机构,实行对口管理,具体来说,中书省负责管理书学,太史局负责管理算
学,大理寺负责管理律学。
现在,律学学习的课程加上了刑侦的内容,主要由大理寺安排资深刑侦官吏,来传授刑侦经验。
唐朝未来的神探狄仁杰,现在就是太学律学专业的学生。
律学的学子是朝廷定向培养的,毕业后由大理寺安排职位,一毕就是朝廷的见习官员了,不像其它学科的学生,毕业后要想成为官员,还要经过许多程序才有可能。
作为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进入律学的通常是由国子监举荐和报考来的学生,举荐的门槛很高,报考的难度也很大。
狄仁杰进入律学学习,李佑是走了后门儿的。当初狄仁杰只有12岁,律学中其他的学生,年级最小的也有14岁。推荐者李佑的威望虽高,可是律学的官员们仍然感到有些为难。
李佑找到了教育部副部长、国子监的祭酒孔颖达,由他出面当着律学所有的教职员工的面,举行了一场入学考试。并且让所有在校的学生也一同参与了考试。
结果狄仁杰取得了总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下众人无话可说了,律学破例收取了狄仁杰入学。
狄仁杰聪明过人,善于见微知著,很快就展露出了破案的天赋。就在他入学的当年,就破获了一个案件。
有一天下午,狄仁杰跟几名同学一起前往东市玩耍。忽然看到前面围着很多人,有人在里面争吵。同学们感到很好奇,于是挤进去看热闹。
人群中有两个人互相拉扯着,其中一个说另外一个偷了他的钱,另外一个不承认,说钱是自己的,那个人冤枉他,想强占这些钱。俩人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众人看到这两个人中,一个身材粗壮,袒胸lu腹,一脸的横肉,看样子是一个壮年屠夫,另外一个是身材弱小,看上去很老实的年轻人。
众人看到这个样子,本能地有些同情那个看上去很老实的年轻人。
正在这时,管理东市的官员,带着武侯铺的几名武侯赶了过来。伍长问道:“你们为何再此争吵,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那个屠夫抢着说道:“大人……”
伍长看他有些不顺眼,他指着那个看上去瘦弱的年轻人,说道:“你先说,”
年轻人说道:“官爷,小人从他的肉铺面前经过,不小心将钱袋子掉到了地上。结果,被这个屠夫看到,他硬说这钱袋子里的钱是他的,要将钱袋抢走。小人不干,因此与他发生了争执。”
伍长负责地方治安,拥有一定的办案经验。他拿起那个钱袋看了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灰色钱袋,上面没有任何的字样标记。
他一时也不好判断,就问道:“你们说这个钱袋是你们的,有何证据?”
那个屠夫说道:“钱袋当然是小人了,小人知道钱袋里面钱的数目。”
那个年轻人说道:“钱袋是小人的,里面的钱是小人亲手装进去的,当然知道里面的数目。”
伍长问道:“你们发生争吵以后,这个钱袋打开过吗?”
“没有。”两人同声说道。
伍长说道:“这就好办啦!这样,你跟我过来。”
他叫过那个年轻人,把他拉到一边,悄声给问了他钱袋里面钱的数目。然后带着那个年轻人走了回来。
他对那个屠夫说道:“现在你可以说了,钱袋里面到底有多少枚铜钱?”
屠夫说道:“钱袋里的钱是小人刚刚装进去不久的,一共有63枚铜钱。”
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伍长的脸上,看他怎么说。
伍长一脸糟逼的模样,说道:“两个人说的一样,都是63枚铜钱。”
东市局的官员也十分纳闷,他说道:“既然一时无法判断,大家也别在这里围着了。赵武长,你先把他们带回去吧。大家散了吧。”
“等一下,我知道这钱是谁的。”这时,人群中想起了一个清脆的、略显稚嫩的的声音。
众人一看,是一个少年学子。
东市局的官员问道:“你是什么人?”
少年说道:“我叫狄仁杰。我们几位都是律学的学生。”
“是律学的学生啊,他们就是专门儿学习破案的,或许他们有办法呢。”有人说道。
“他们的看年纪太小了,武侯们都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都解决不了,这些少年行吗?”
众人议论纷纷。
伍长听到众人的议论声,脸上有点挂不住。他不屑地说道:“你说你知道钱是谁的,你亲眼看到了?”
狄仁杰说道:“我们刚来不久,并没有看到。”
伍长说道:“你既然没有亲眼看到,你如何判断这钱是谁的?”
狄仁杰说道:“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有人看到了,他会告诉我们的。”
“是谁?谁看到了?赶紧站出来作证。”伍长对着人群说道。
众人都四下观望,看看谁出来作证。
结果并没有人出来。
伍长刚要发飙,狄仁杰说道:“不必找了,证人就是钱袋里的铜钱,它们会告诉我们这钱的主人是谁的。”
伍长说道:“胡说,铜钱又不会说话,如何来作证呢?”
“是啊!铜钱是死的,能够说话呢?”众人议论纷纷。
狄仁杰拱手说道:“哪位店家请帮个忙,打一盆清水过来。”
“我有,等着。”旁边的一个店家的伙计跑了出去。不久,就用一个铜盆端来了一盆清水。
狄仁杰对着那个伍长说道:“大人,请将钱袋里的铜钱倒进水盆中。”
伍长将铜钱倒进了水盆里,说道:“这能说明什么?”
狄仁杰说道:“请大家稍等片刻,铜钱自然会告诉我们钱的主人是谁的。”
不久以后,水盆里的水发生了变化,上面漂浮着不少的油污。
狄仁杰笑道:“现在,大家知道这铜钱是谁的了吧?”
吴长恍然大悟,拍手说道:“哎呀!妙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说完他伸手抓住那个年轻人的前襟,直接就给了他一个嘴巴子。骂道:“你这个该死的贼,这钱就是你偷的。”
“怎么回事儿?”围观的人中很多人还是不明白。
那个屠夫却明白了过来,他说道:“这还不明白吗?我整日切肉,手上粘的都是油污,铜钱经过我的手,它自然会沾上油污的。“
“原来是这样啊。哎呀,这个少年真是聪明啊!”
是啊!不愧是律学的学子,不简单啊!”
众人一片赞扬声。
这时,伍长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他说道:“这个钱袋两个人都没有打开过,那么这个贼他是如何知道钱袋里的钱的数目呢?”
现在他的态度恭敬多了。
狄仁杰说道:“这很简单,无非是几种情况:
其一,屠夫收了钱都要都要随手放在桌子上的钱箱里,小偷在一旁数过钱的数目。其二,屠夫往钱袋里装钱的时候,提到过铜钱的数目,被小偷听了去。”
“哎呀,这位学子,你可真是神了。”那个屠夫大声说道。
接着,他对着武长说道:“大人,小人昨日买了一块磨刀石,欠看着人家店家的63枚铜钱。刚才卖肉时收了钱以后,看到钱的数目够了,就叫伙计拿来了一个钱袋,将钱装了进去。
当时,小人对他说道:‘这是欠人家的店家的63枚铜钱,你拿去让人家当面数清楚。’
看来就是小人说这话的时候,被这个贼听到了。”
那个伍长在小偷的屁股上又踹了一脚,问道:“你说,是不是这样啊?”
小偷惊恐地说道:“回大人的话,小的该死,事情就是这样的。小人这是第一次偷盗,饶了小人吧。”
……
这件事儿在律学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学们都对狄仁杰这位小师弟敬佩有加。
这天下午,在太学院大门口,学子们陆续向外走去。明天是休沐日,学校放假一天,家在长安的学子们可以回家住宿一晚,第二天晚饭前回学校报到。
这时,大门里走出来一个身穿学子青灰色服侍,头戴方巾,身材颀长的少年学子,他十四五岁年纪,面目清秀,目光清澈如水,满脸的书卷气。
他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跟同学们打招呼告别,走向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
一名西北王府的侍卫拱手说道:“狄公子,王爷叫小的来接您,说有件大事儿要交给您去做。”
………………………………
第七百五十二章 李佑的目标
西北王府,书房。
“怀英见过王爷。”狄仁杰行礼说道。
“回来了,坐吧,你姐来电报了,特意提到了你呢。”李佑说道。
“我姐她好吗?”狄仁杰高兴地说道。
狄仁杰天赋异禀,大脑神经极为坚强。所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就是专门为狄仁杰这种人所说的。
狄仁杰有着超过常人的镇定,在这一点上,李佑也自叹不如。武栩因为他远超于同龄人的老成,戏称他为“小老头”。
这里提到的狄仁杰的姐姐就是武栩,他们二人自从认识以后,就十分投缘,认做了姐弟。狄仁杰一直就是武栩身边儿的小跟班儿。
也只有在武栩和李佑面前,狄仁杰才显示出他少年的灵动。
狄仁杰看完了武栩来的电报,说道:“王爷,我毕业了以后,一定要去找我姐,到她的身边去工作。”
李佑说道:“好,到时候再说吧。你在学校的情况,我都了解过了,孔祭酒专门给我讲了你的情况。你的学习成绩很好,在同学中人缘也不错,你姐听说了以后很满意。”
狄仁杰问道:“王爷,我听说您要找我去干一件大事儿,是不是去武威呀?”他期盼地说道。
“你果然聪明,我正是要派你去办这件事情。”李佑用赞赏的目光望着狄仁杰说道。
“太好了!”狄仁杰兴奋地说道。尽管他猜到了是这件事情,可是他担心自己去不了,毕竟他还没有毕业。听到李佑这么说,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李佑跟狄仁杰讲了事情的重要性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狄仁杰表示他都记住了。
李佑说道:“还有两件事情。一是,即使在办案的过程中,也要抽出时间学习律学的课程,不要耽误了你正常毕业。
还有,你在同学中有没有信得过的人,可以挑选一两个协助你去办案。在你们学校请假的事情,我会去安排好的。”
李佑用心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