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李佑开始寻找机会,将李治争取到李承乾的一边来。
在兄弟姐妹中,李治最崇拜的就是李佑了,只是他们的年纪相差较大,玩儿不到一块儿,以前来往并不多。现在,李治已经年满14岁了,跟李佑来往的也多了起来。
“五哥。”李治行礼说道。今天是休沐日,他特地来李佑这里拜访。
“雉奴,我正找你有事儿呢。来,先坐下喝杯茶。”李佑热情地说道。
“什么事情?”李治顾不上喝茶,急忙问道。
李佑说道:“狄仁杰他们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李治羡慕地说道:“听说了,他们到了武威那里,很快就破获了一起积压多年的大案。”
李佑笑道:“狄仁杰他们是在校的学子,你现在的情况虽然不是在太学读书,可也算是个在校的学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谓的行万里路,并非是指外出游历,而是说要去做事,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怎么样,想不想干一番事业?”
李治整天憋在王府里读书,他十分乖巧,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赞美他这一点。因此,他只好更加表现出这一点。其实,建功立业的冲动和渴望,在他的胸中十分强烈。
他问道:“五哥,你想让我干什么?”
李佑笑道:“我让你干的事情。比起狄仁杰他们干的事情来说,要大的多,对于朝廷来说也更加有意义的多。”
“五哥你快说,到底让我干什么?”李治有点激动了。
李佑站起来,到书架上取下了一副画卷,在桌子上展开来。李治早已经站了起来,凑到桌边观看。
李治看到,这是一幅园林图,上面画的花花绿绿,里面用颜色标准了不同的区域,分别写着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上面画着一些在这些区域典型的植物,很多李治都没有见过。
李治有些不解地问道:“五哥,不同地区的植物怎么能够种植到一起来呢?”
李佑跟李治详细的讲解了自己的设想。
李治有点儿担心地问道:“这么大的工程,我行吗?”
李佑笑道:“你是谁?是英明神武的父皇的儿子,是我李佑的弟弟,你不行谁行?”
李治明显的动心了,他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道:“可是,父皇和母后会同意吗?”
李佑笑道:“你就说你想不想干?你如果是想干,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来操心。”
李治握紧拳头说道:“五哥,我干。”
李佑笑道:“那就好,中午一起用膳,下午咱们先去见太子哥哥。”
两仪殿。
下午,李佑和李治求见了李承乾。
李承乾、李佑和李治研究了半天,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决定马上就开始进行这个项目。
李承乾说道:“为了更好地锻炼九弟,我有一个建议,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
第七百八十二章 我算人才吗
李承乾说了他的建议之后,李治说道:“大哥,臣弟听你的。”
李佑笑道:“还是大哥想的周到。臣弟会全力帮助九弟的。”
晋王府。
晋王李治的师傅于志宁是个厉害人物,历史上在唐高宗时期担任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燕国公。
之所以说他厉害,还不是说他担任过什么职务,而是他过去的经历牛叉。
历史上于志宁接替张玄素担任过太子府的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负责教导李承乾。他很有才华,人品也端正,可惜这性格跟权万纪有的一拼,过于刚硬。李承乾是个有个性的人,脾气也不小,于志宁教导的方法不对头,整天劝谏李承乾,动不动就去李世民那里告状。
李承乾被逼的急眼了,派刺客去刺杀于志宁,刺客不忍心下手,或者说不愿意杀人,结果没有下手,反而告诉了于志宁。于志宁安排刺客进宫告发李承乾,结果李承乾被李世民禁足了两个月。
后来,李承乾谋反,整个东宫所有人都被牵连,唯独于志宁没事儿,还被李世民任命为太子李治的太子府左庶子。
现在,由于李佑的出现,李承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玄素没有被替换,于志宁被直接任命为李治的老师。李世民这次是看对人了,于志宁为人严厉,恰好李治是个乖孩子,于是相处倒是平安无事。
这段时间,李治三天两头往西北王府跑,打破了晋王府惯有的平静,出于对李佑的尊敬,刚开始的时候于志宁还可以忍受,可是当他听说李治要干的事情之后,顿时就坐不住了。他忍无可忍,终于来到了西北王府,要来找李佑兴师问罪。
西北王府,书房。
“臣于志宁见过殿下。”于志宁行礼说道。
“于师傅免礼,请坐。”李佑客气地说道。
于志宁原本怒气冲冲的,他是来兴师问罪的。可是当他面对李佑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的底气没有那么足了,毕竟眼前这位王爷是大唐第一牛人,他没有了质问人家的勇气了。
于志宁恭恭敬敬说道:“殿下,臣有件事情要向您请教。”
李佑笑道:“请讲。”
于志宁说道:“晋王殿下历来性格沉稳,严于律己,这一点陛下和皇后娘娘都是认可的,朝野之间对晋王殿下也都赞誉有加。
可是,近来殿下却显得十分浮躁,读书也读不下去了。臣认为,这都跟殿下您有关,这样下去恐怕不好吧?”
李佑笑道:“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吗?”
于志宁说道:“您让晋王殿下负责修建什么植物园,这些事情是那些工匠们负责的事情,晋王殿下去做这样的事情,未免有失体统,会遭到朝野之间诟病的,陛下和皇后娘娘恐怕也会反对的。”
李佑说道:“于师傅,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一下。”
“殿下请讲。”于志宁说道。
李佑说道:“你想让九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他能够从你这里学习到什么东西呢?”
于志宁说道:“学习圣人之道,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他和当年的权万纪一样,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充分地考虑过。
李佑说道:“咱们不讲这些空泛的理论,说些实在的话行吗?”
于志宁说道:“殿下请讲。”
李佑说道:“我问你,治理一个县,算不算治国平先下的一部分?九弟跟你学习了这么久,应该算是学有所成吧。你认为,九弟现在去管理一个县,他管得了吗?”
“这?”于志宁卡壳了。
他曾经担任过河北道冠氏县令,后来因为盗匪横行,他干不下去就辞官回家了。这段经历令他汗颜。
李佑说道:“你教他治国之道,一个县都管不了,怎么治国?我可以肯定地说,别说一个县了,就是一个乡、一个里,甚至一个村他都管不了。”
于志宁默然了。
李佑说道:“九弟整天学习圣人之道,满嘴之乎者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靠着这些能够去治理国家吗?”
于志宁不吭气。、
李佑说道:“于师傅,你教给他的那些东西,现在看来有用,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得到了陛下的认可。实事求是地说,仅仅这些,就能够让九弟应对未来险恶的朝堂吗?
我只能说,这样下去就把他教傻了。”
“殿下,臣……”于志宁有些不服气,想反驳李佑。
李佑懒得听他说那些空泛的废话,他说道:“我问你,你觉得本王算不算得上有才华?”
李佑的牛叉无人不服,于志宁由衷地说道:“殿下大才,天下少有人能及。”
李佑说道:“我过去对军事一窍不通,可是现在算得上是个行家吧,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积极参与战争实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地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现在可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将军,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了。
一个人的才能,要靠师傅的传授,也要向书本学习,可是更多的是来自于参与社会实践。
所谓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一个人只有在社会实践的风风雨雨中,不断地去经历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逐渐的成长起来。”
这番话要是别人来说,于志宁恐怕还会反驳,可是眼前这位王爷的丰功伟绩摆在那里,想不服都不行。于志宁说道:“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殿下,您说得有道理啊。”
李佑说道:“于师傅,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正直有修养的令人敬佩的人,这一点、陛下、皇后娘娘和我都是认可的,可是,你教导五弟的方法是不是能够改进一些?”
于志宁说道:“请殿下指点。”
李佑问道:“你觉得监国这几年有何变化?”
于志宁说道:“监国成长进步很快。”
李佑说道:“说实话,张玄素以前也跟你一样,方法不太得当,监国性情激烈,两人之间经常发生不愉快,这样怎么能够让监国成长进步呢?
可是后来,张玄素改变了方法,不再以老师自居,而是把自己当做监国的参谋和朋友,不再对他指手画脚,而是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跟他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他们相处的十分愉快。”
于志宁若有所思。
李佑说道:“你应该已经发现了,九弟这几天性情意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整天愿意往我这里跑,这也是你今天来找我的原因。
你想想你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不是也曾经产生过叛逆的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九弟以前十分听话,可是他已经长大了,心中充满了改变现状的激情,你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不改变教学的方法,恐怕你们之间的矛盾会逐渐显lu出来,甚至会破坏你们之间的感情。”
于志宁继续沉默,可是他已经接受了李佑的观点。
李佑说道:“于师傅,我也不想强行说服你,这件事情你看这样行不行?”
于志宁说道:“殿下请讲。”
“九弟要负责的事情,你来帮助他筹划,一个月以后,如果你还反对这件事情,此事作罢。至于陛下和皇后娘娘那里,你不用担心,工作由我和监国来做。”
于志宁说道:“是,臣一定尽心帮助晋王殿下。”
……
于志宁离开了西北王府,他原本是来兴师问罪的,自己却根本就轮不到发言,只是被李佑教育了一番。可是说来奇怪,他心里并没有受到挫折的不愉快,反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好,太有道理了。”于志宁暗暗心服。
不久以后,李治兴冲冲地来到西北王府,他好奇地问道:“五哥,你跟于师傅说什么了,他现在变得我都有些不认识了?”
原来,于志宁接受了李佑的建议,从此变得更加有耐心,对李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李治对于他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时有些不适应了。
李佑笑道:“喜欢吗?你要是不喜欢,我会让他再变回来。”
李治赶忙说道:“别了,我喜欢,就这样吧。哈哈。谢谢五哥了。”他现在的心情十分愉快。
李佑为什么要引导李治修建植物园呢?一方面,他是要让李治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另一方面,他要把李治的兴趣引导到科学研究上面,省的整天惦记着勾心斗角。
李治本身很聪明,他的性格也不太适合做政治家,倒不如去做一个科学家。未来的大唐有李承乾掌舵,李治从事科技方面的事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佑下一步就准备把研究院交给李治管理。
于志宁在接触了植物园的事情之后,才发现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要说李治了,就是他这个经验丰富的人,也感到很难胜任。
修建植物园的事情千头万绪,不仅能够学习到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情,还会对植物生长的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条件,地理和风土民情有所了解。
能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计划调配,资金的筹措管理,物资的采购运输,征地拆迁等等才能,还要跟官府各个部门打交道,学会协调管理。
这件事情做下来,李治的能力会极大的提升,性格也会在不断遭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
于志宁现在明白了李佑的用意,这才是让李治迅速成长的最佳途径,他深深地感到叹服。没有到约定的一个月时间,他就专门来到西北王府,向李佑表示了感谢。
东征军大帅府。
李丽质说道:“父皇,九弟给您送来了一份儿礼物。”
………………………………
第七百八十三章 配合演戏
“雉奴有什么礼物?”李世民很感兴趣地问道。
李丽质从一个长条木匣里取出了一幅卷轴,在书桌上铺展开来。
进入李世民眼帘的,是一幅大型园林的示意图,抬头处写着:“长安植物园”。
简介上写着,长安植物园占地2170亩,植物园拥有汉城湖景区,盆景艺术馆,热带植物观赏厅,科普馆,玫瑰艺术广场,廊桥水榭,湖心岛,水中莲花,步步叠水等38个景点,并形成松柏苑,牡丹园,芍药园,蔷薇园,樱花园,碧桃园,海棠园,丁香园,水生植物园,异型植物园,湿生植物园等15个植物专类园,将汇集各种植物1136种,数十万棵。
植物园规模宏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置身于植物园,草木葱翠,鲜花烂漫的美景中,可以享受蓝天与碧水间的清新与欢畅,聆听指头百鸟的欢歌。呼吸奇花异草的芳香,充分感受与大自然的拥抱。盆景艺术馆中树木和山水盆景在盆景艺术馆中集园艺、绘画、书法、诗词为一体,展示出是一个盆景王国的精髓。
植物园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
除此以外,匣子里面还有两封来信,一封是李治的来信,说修建长安修建植物园,是为父皇和母后尽孝,让父皇和母后能够在地处关中的长安,无论春夏秋冬,就能够欣赏大唐大好江山的植物美景。
另一封来信是李治的老师于志宁写来的推荐信。他建议由李治负责筹建植物园,通过这个项目,来提高李治的才干。
李世民很高兴,他也认为这是让李治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李世民夸赞了李治几句后,却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看了简介,马上发现了几个问题,其一,他记得自己曾经赏赐过李佑3000亩地,就是在汉城湖那里,后来李佑在那里开发成了别墅区。植物园修建在那个位置,一定和李佑有关系。
其二,修建植物园是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的,于志宁在信中提到了修建植物园的资金,全部由李治负责筹措。李治哪儿来的那么多钱,估计又是李佑那个臭小子在背后支持他。
其二,简介里面提到了科普馆,还有在南方的植物种类中,他看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植物。其中一种叫橡胶树的他有些印象,以前李佑多次提过这种橡胶的重要性。
李世民极其聪明,通过这些事情,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顿时有些兴奋了起来。
既然这件事情跟李佑有关系,而李佑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橡胶这种东西据说是远洋舰队要去的那个新大陆才有,李佑忽然要在植物园里种植这些东西,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远洋舰队有消息了,而且应该是好消息。
李世民恍然大悟,李佑一直说要给他送一份大礼,可能说的就是这个。如果是远洋舰队回来了,这份礼物就的确十分贵重。这件事情,李世民也期待了很久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一个疑问:如果李佑所说的那份大礼就是这个植物园,而这个植物园却建在了长安城,那么李佑他们在泰山又在搞什么鬼?
李世民说道:“丽质,给你大哥发电,就说我同意雉奴修建植物园,希望他能够扎扎实实地搞好这一个项目。”
接着,李世民说道:“你再去问问你五哥,是不是远洋舰队有消息了?”
长安城,东宫。
李承乾、李佑和李治一起喝酒聊天。
李承乾说道:“九弟,父皇同意了你负责修建植物园,你放心大胆地去干,我和你五哥支持你。”
李治高兴地说道:“谢谢大哥,谢谢五哥了。我一直担心父皇不会同意这件事,没想到父皇真的同意了。”
李佑笑道:“这件事情你还真是要感谢大哥,都是他出的主意好。”
在如何说服李世民同意李治修建植物园的这个问题上,李承乾考虑到自己和李佑出面,有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尤其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可能会认为他们别有用心。
他提出首先让李佑做通于志宁的工作,然后通过于志宁女士来推荐李治。这样,任何人都不会产生误会。而且,于志宁作为李治的老师,由他出面,李世民接受起来会更容易的多。
李佑虽然不这么认为,他相信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能够正确的理解他们的心意。不过,他也认为李承乾的意见老成持重。
最后,事情的确是按照李承乾的设想发展的。可谓是皆大欢喜。
李治再次感谢了李承乾。他说道:“大哥到到底是监国,你出的主意果然很好。”
“九弟,你也来拍大哥的马屁啊,不过我喜欢。哈哈!”李承乾高兴地说道。
李佑说道:“九弟,既然大哥说了要全力支持你,你就尽管放手去干,花都多少钱都没关系。”
李治心情极好,又受到赞扬,嘴皮子也变得利落了起来。他说道:“大哥有权,五哥有钱,你们都这么支持小弟。我实在是太幸福了。”
三兄弟继续喝酒聊天儿,十分开心。
李佑说道:“还有件事情,就连父皇都不知道呢!大哥和九弟,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李承乾对于李佑对自己的信任,当然是十分高兴。李治听说有李世民都不知道的事情,李佑却肯告诉自己,顿时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兄弟二人一起问道:“什么好消息?”
李佑就把远洋舰队有消息了,并说自己已经派舰队前去接应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李承乾十分高兴,他有些庆幸的说道:“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我一直为你捏着把汗,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我已经听到了很多人在背后的议论,都替你压了下去。如果远洋舰队再没有消息,恐怕是会出乱子的。
这下可好了,的确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远洋舰队出发的时候,李治只不过11岁,这对于远洋舰队的事情一知半解,他有些不太明白远洋舰队的意义。
看到李治懵懂的样子,李承乾就把远洋舰队的事情跟他讲述了一遍。李治也高兴了起来,他很聪明,马上就联想到植物园与远洋舰队之间的关系了。
他说道:“五哥,难怪你要赶紧修建植物园呢。从那个新大陆弄来的那些植物种子,在植物园里就可以种植,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便于将来在大唐推广种植。我原来不明白里面为什么还修建了一个科普馆,原来是这个作用。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李佑赞道:“九弟就是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我和你大哥的用意。这些植物对于大唐至关重要,能够让大唐百姓的不再为粮食发愁。对于整个大唐的经济发展,也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九弟,这件事责任重大。做好了这件事情,你就是为父皇和大唐建立了极大的功勋。”
李治被煽动得热血沸腾,他彻底的抛弃了长期养成的稳重的形象,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父皇和朝廷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李佑说道:“不过,这件事情不可走lu任何的风声。我还要利用这件事情去完成一个重大的任务。这件事请务必要严格保密。”
李承乾和李治表示会保守秘密。
用完膳以后,李治急着回去研究筹建植物园的事情。李承乾和李佑开始商量如何利用远洋舰队的事情,继续挖坑坑人。
东征军大帅府。
李丽质拿着一份电报说道:“父皇,五哥给您来电了。”
李世民问答:“他说了什么?”
李丽质说道:“父皇,这封电报是绝密,只能由您亲自来翻译。”
李世民知道李佑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就说道:“那好,你先下去吧。”
李丽质走后,李世民取出密码本儿,译出了李佑的电文。
电文上说道;“恭喜父皇了,远洋舰队已经有消息了,不久的将来就会回来了。”
李世民十分兴奋,他激动地站起来在地上踱了几步。这才接着往下看。
李佑说道:“这件事儿还请您务必暂时保密。儿臣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解决。
其一,儿臣的母妃为儿臣的外公,在武威修建坟茔的事情,当初的图纸没有任何问题,却被人暗中做了手脚。其二,飞虎军历来军纪严明,从未发生过扰民事件。就因为飞虎军在泰山修建训练基地,就与地方百姓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