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米德决定趁机攻打叛军,已经和程咬金、薛仁贵等人拟定了作战计划,约定打下叛军控制的区域,割让与安戈特地区相邻的合德省给唐朝。
这些情况李佑是知道的,程咬金发来了电报,说西征军目前已经训练了4万名当地人,加上原有的兵力,目前西征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12万人,就等着张宝贵带着2万高句丽军到来,即可与哈米德联合发动攻势。
令喜鹊兴奋的是电报后面的内容,李佑看到后也激动了起来。
电报上说,哈米德听一个商人说,一个月以前,他在波斯湾看到了两首唐军的战舰,那战舰异常高大,上面飘着唐军的红色旗帜。还说,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
“哈哈,远洋舰队终于有消息了。白虎,快取那幅航海舆图来。”李佑兴奋地说道。
喜鹊看到王爷高兴,急忙往外跑,边跑边喊道:“白虎,快给王爷快取那幅航海舆图来。”
陆童等人率领远洋舰队前往美洲大陆,已经走了整整三年了,按说用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李佑因此担心他们出事儿,不免暗暗焦急。朝廷里没有人知道那个新大陆到底有多远,究竟需要去多少年,因此倒是没有人提起此事。
那些参与远洋舰队的人的眷属,因为担心自己的亲人,有人前来打听过远洋舰队的消息。李佑已经吩咐了下人,告诉他们远洋舰队要去的地方十分遥远,需要数年的时间,但是不会超过五年。那些人也就不来催问了。
很快,白虎就取来了舆图。
李佑找到了电报上商人所说的唐军战舰出现的那个地名,就是在波斯湾的入口,如今的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位置,他笑道:“好,看来他们就要回来了。”
阴弘治听了也很高兴,他说道:“这可太好了。说实话,我真担心他们出事儿呢。那可是好几千人啊。”
李佑说道:“喜鹊,你给刘仁轨发电报,让他派一支小型舰队,沿着远洋舰队出发的方向,多带上补给,去接应陆童他们。带上一部电台去,我随后再给他们送去两部电台。”
李佑兴奋的在地上踱步,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那红红的、尖尖的辣椒,嘴里顿时开始流口水了。
他自言自语的说道:“好多年没有尝到烤红薯的味道了,真想啊!还有土豆烧牛肉,哈哈,哈哈哈!”
阴弘治说道:“殿下,赶紧给陛下报喜,公布远洋舰队的消息吧。”
李佑想了想,摇摇头说道:“还不是时候,反正已经等了几年了,索性再等几个月,就等他们回来再说。”
阴弘治说道:“那样也好,就更加稳妥了。”
其实,李佑不想公布这个消息,是他还想利用这件事儿再挖一个坑。让隐藏在幕后的那些黑手跳出来表演,然后掉进坑里。
李佑决心利用泰山封禅这一幕大戏,让各路牛鬼蛇神都出来好好的表演一番,扫荡一下朝堂上那些阴暗的势力。
接下来,李佑起草了一封电报,详细的说明了波斯地区的局势,以及西征军的战略意图。
李世民很快就回电,批准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李佑随即给程咬金等人发去了电报,告诉他们波斯的战事已经得到了陛下的批准,具体的作战计划,出兵的时间等,由他们跟哈米德商量决定,不必再行请示。
东宫。
李佑向李承乾汇报了波斯的情况,并且报告了他关于远洋舰队的消息。
李承乾对于战争的事情说不出什么来,既然有李世民的批准,他又信任李佑,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对于有了远洋舰队的消息,他十分高兴。
他说道:“五弟,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你都不知道,在你回到长安之前,很多人找我说过这个事情,他们都担心或者怀疑远洋舰队已经出事儿了,毕竟时间过去了已经三年了。
我也一直为你捏了一把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关系到数千唐军将士的生死,建造远洋舰队花费的大笔经费,还关系到朝廷开拓外海的事业能否继续进行。
这下可好了,我这颗心终于放下了。”
李佑很高兴,他感到了李承乾真正的成长进步。李承乾不仅没有将那些烦恼告诉自己,是不想让自己烦恼。而且,可以肯定李承乾在背后为自己做了不少的工作,来劝说别人不要来找自己的麻烦。
这样的做法,正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应有的素质。
李佑感激地说道:“谢谢大哥了。”
李承乾的确是在背后为李佑做了不少的工作,看到李佑领情,他也十分高兴,说道:“五弟,为了这个好消息,咱们兄弟中午喝几杯,好好庆贺一下。”
李佑说道:“好啊,大哥,等到陆童他们回来,不仅整个大唐的农业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带回来的橡胶给工业也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还有香料和调料,尤其是辣椒,啧啧,那可是好东西啊!”’
李承乾也问了李佑是,否将远洋舰队即将归来的消息公布出去。李佑跟李承乾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承乾笑道:“好啊,咱们多管齐下,到时候狠狠地打他们的脸。我现在都有点儿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了。哈哈。”
“哈哈哈哈。”兄弟二人发出了一阵得意的jian笑声。u
………………………………
第七百八十章 第一个掉进坑里的人
在封禅大典举行完毕之前,李佑是不可能离开长安了,于是暂时恢复了研究院的研究院工作。他一面加紧电台的生产,一面整理科技资料。
他这些年来陆续撰写的科技资料,已经对大唐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及其重大重要的影响。这几年来,长期在外征战,撰写科技资料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虽然也陆陆续续的写了一些,但是整体看来,缺乏系统性。
李佑决定利用留在长安的这段时间,系统的编写一套适合唐朝现状的科普教材。
萧婉玉和杜梅等人负责记录和整理李佑提供的材料,日子过得十分平静。
李泰住在芙蓉园里,感到十分寂寞,他毕竟是受到贬斥的人,再加上他自私的人品,以前的那些曾经跟随过他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甚至连一个来看望他的人都没有。
这也难怪,人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如今的太子李承乾成为了监国,长安城里还有一个牛叉的西北王李佑,他们本来就跟李泰是对头,还有谁愿意冒着得罪李承乾和李佑的风险,去讨好一个过气儿的郡公呢?
就连芙蓉园里头的那些太监和们宫女,对李泰也是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跟他接近。
“哎!世态炎凉啊!都是一些势利小人。”李泰对自己的亲随愤愤的说道。
亲随看着他心情不好,生怕触怒了他,站在一边不敢说话,默默地听着主子发牢骚。
李泰想起长孙无忌对自己的态度,心中十分痛恨,忍不住骂了起来。
要是换上其他人,在长安遇到如此的冷遇,还真不如回到自己的封地。最起码那里是自己当家做主,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的脸色,犯不着留在长安仰人鼻息。
可是,李泰是个狠人。他胸怀大志,发誓要卧薪尝胆,等到他东山再起之后,再报复那些让他难堪的人。为了这个目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长安坚持下去,等到李世民回来。
他相信凭着自己对李世民的了解,以及和李世民之间的感情,终有一天,他会恢复自己亲王的爵位,甚至将来有可能会更进一步的。
这天,李泰心里实在是烦闷,决定上街走走。此时的长安城各条街道商业繁华,人流如潮。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反映在百姓的脸上,是欢声笑语,是充满了自信。
李泰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却感觉不到一丝欢乐的气氛。他想想自己的处境,再看看这些可恶的jian民,想不透他们有什么可高兴的。
李泰十分郁闷,走着走着,鬼使神差一般就来到了兴通坊。兴通坊是距离朱雀门最近的一个坊,李世民为了照顾李泰,特地将魏王府设置在这个坊间里面。
李泰离开长安以后,按照规定将王府交还给了朝廷,其他离开长安的皇子们也同样遵守了这个规定。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将这些王府用作他途。一来,长安没有人住得起这些王府。二来,李世民准备当皇子们回来省亲的时候,安排他们回到原来的王府暂时居住,不至于去住客舍。因此这些王府一直都在空着。
李泰从小的就是在魏王府长大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感情很深,也十分留恋在这里生活的日子。他来到这里,就是想看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当他走到魏王府大门的附近时,就发现王府大门有很多工匠出出进进,王府的大门旁边,还挂上了一块硕大的匾牌,上面写着“鸿卢寺迎宾处。”
尽管李泰的身份已经是个郡公了,以他这样的身份,魏王府早已经就不属于他了。可是他看到自己的王府被人占据,而且是被礼部鸿卢寺占据,顿时就想起了阴弘治,接着就想起了那个讨厌的李佑。
李泰想起李佑仍然占据着西北王府,而自己的魏王府竟然被礼部占据,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很想过去斥责工部的人,可是想想自己现在的身份,怎么去指责人家呢。不过,他绝不肯善罢甘休,他让亲随设法打听了一下,原来是礼部为了接待外国使臣,将魏王府用作接待处的。
李泰注视着魏王府大门,发了一会儿呆,忽然高兴了起来,他觉得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他太了解李世民了,他认为,只要自己将这件事情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就会认为李承乾和李佑等人,趁着他不在长安故意欺负李泰。
李世民是不会容忍这样卑劣的行为的。这样,这件事情就会引起李世民对李承乾和李佑等人的不满。出于同情,李世民也会更加心疼李泰的,这就为李泰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李泰恨不得马上回到芙蓉园写上一封书信,然后派人去送给李世民。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李泰也变得小心了起来。他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是亲自到李恪过去的蜀王府,李愔的梁王府、李恽的蒋王府和李贞的越王府?转了一圈儿,确定那里没有人占据。
李泰心中暗暗高兴,他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芙蓉园,写下了一封书信,连夜派人送往高句丽东征军大帅府。
不久以后,李世民接到了李泰的来信。李泰十分聪明,他送去了一些书画诗稿。在信中,他首先表明自己对父皇的关心,可是通信不畅,无法表达对父皇的心意。这些话的意思是李承乾和李佑等人不让他使用电台,他才不得不千里迢迢地派人送信的。
果然,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等人有些不满了,他认为李泰是自己的儿子,用用电台又怎么了?
接着,李泰在信中请求离开长安,说他在长安的日子很难熬,有些势利小人看到他遭到贬斥,给他脸色看。接着就说魏王府被挪作他用,长安空出了那么多王府,为什么就只是占据魏王府呢?
李泰说自己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不等李世民回来了,他要直接返回封地去了。
其实,他这是以退为进,他知道李世民要面子,不可能让他离开的。这只不过是激将法而已。
李世民真的生气了,他很同情李泰,认为李承乾等人不顾念兄弟情义,也不给他这位老爹面子。于是,他给李承乾发去了措辞严厉的电报。
李世民想了想还不解气,给李佑也发来了电报,让他不要跟李承乾合伙欺负李泰。
长安城,东宫。
李承乾笑道:“五弟,李泰果然跳出来了,他自己要往坑里跳,找着被打脸,活该!”
李佑笑道:“他就是那个人品,自私自利,整天就知道在背后算计人,扇阴风点鬼火告黑状。这样的人,你就是不给他挖坑,他也会给自己挖坑往里跳的。”
李承乾有些担心地说道:“五弟,父皇毕竟是宠爱李泰的,李泰留在长安,迟早是个大麻烦。”
李佑笑道:“不一定。父皇过去是宠爱李泰,可是人是会变的,现在大家都变了,父皇对你我的看法也都变了,对李泰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的。”
李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儿时的玩伴,曾经十分要好的同学,在分开之后,美好的感觉会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这种感觉能够长久的保持,甚至当人老去之后,仍然会怀念儿时那份纯真的友情。
可是,人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人们怀着美好的期望见到昔日的好友的时候,由于长期的分离,每个人所走的道路不同,身份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已经十分陌生,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亲密的感觉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再继续来往下去了。
李世民毕竟跟李泰已经分开了好几年了,李承乾和李佑等人也变得越来越优秀,李世民和李泰想回到从前的那种状态,恐怕也很难了。
李承乾也很自信地说道:“五弟,那我就给父皇回电了。”
东征军大帅府。
李世民接到了李承乾的电报,电报里说了事情的经过,出示了当初中书省的备案。并且说了使用魏王府,是因为那里距离承天门最近,便于安排使臣朝见的理由。
李承乾在电报里特别指出,这次动用闲着的王府,不仅仅是魏王府,还动用了蜀王府。蜀王府被用作民族事务管理学院的办学地址,当初征求了蜀王李恪的意见,李恪也表示了同意。
电报里还提供了李恪与李承乾的电报往来的内容,以及电报往来的时间等,让李世民可以派人去查询。
之所以没有征求李泰的意见,是因为李泰已经不是亲王了,没有必要征求他的意见。
接着,李佑也给李世民发来了电报,电报里说道:“父皇,儿臣等人整天忙碌,一心一意地为父皇和朝廷做事,唉,不说了。都是您的儿子,看来我们不是您亲生的啊。”
李佑这些年来,跟李世民建立了彼此的信任,也只有李佑敢跟他开玩笑,李世民也不会因此而生气。
李世民想想李佑等人这些年来的表现,忽然心里有些惭愧,再想想李泰的表现,忽然觉得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了。
李世民想了想后,说道:“丽质,给你五哥发电,就说老子是你亲爹,还有承乾也是我亲生的儿子。今后再敢胡说,回去收拾你们。”
李丽质笑道:“父皇,我也是您亲生的女儿吧?”
李世民笑道:“调皮,跟你五哥就不学好。”
李丽质嘻嘻笑道:“五哥哪儿都好,要是您的儿子,都能像五哥一样能干,您可就省心了。”
说完,她问道:“五哥派人送来了12部电台,在下发之前,是不是让各部派人来学习报务啊?”
李世民说道:“行,这些事情你看着安排吧。”
李丽质说道:“父皇,那儿臣就先去给五哥回电报了。”
东宫。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的电报,欣慰地说道:“看来父皇真的是变了。”
李佑受到:“大哥,父皇英明神武,绝对是千古一帝,有这样的父皇是咱们兄弟的幸运。”
李承乾笑道:“我现在很期待,下一个跳出来的会是谁呢?”
………………………………
第七百八十一章 提前下手
自从派人向李世民告状之后,李泰一直期待着从李世民那里传来好消息。他认为李世民应该会有一些对自己安慰的举动,比如派人回来给自己一些礼物,或者来一封电报表示安慰。
他仔细分析了,如果李世民给自己来电报,恐怕不会直接给李承乾或者李佑,应该是给尚书省,让他们转给自己。
这些天来,他眼前不断幻化出这样一幅画面李世民给尚书省发电报,电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的疼爱。那些势利小人,尤其是长孙无忌看到这封电报,一定会暗暗后悔,一定会改变对自己的态度的。
他想象着长孙无忌前来对自己赔礼道歉,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过他也想到了,或许长孙无忌不好意思亲自来送这封电报。即使是那样,自己有了这封电报,那些势利小人们都会改变对自己的态度的。
至于李承乾和李佑,他们一定会受到李世民的斥责,见到自己一定会灰溜溜的。
李泰住在芙蓉园,他每次去探望长孙皇后时,都不愿意遇到李承乾和李佑,免得看他们得意的小人嘴脸。可是现在,他有些期盼能够遇见他们,看看他们这些小人被打脸后的尴尬表情。
这天,李泰来到长孙皇后的寝殿,正好遇见李承乾和李佑出来,他故意迎上前去,行礼说道:“臣弟见过太子哥哥。”
李承乾面无表情的说道:“免礼吧。”
李泰又跟李佑打招呼,说道:“五弟。”
李佑同样淡淡的说道:“四哥。”
不等李泰再说什么,李承乾和李佑直接离开了。他们边走边讨论朝廷的事物,二人说说笑笑的扬长而去。
李承乾和李佑的表现,完全不像是刚刚受到斥责的样子。李泰十分郁闷,他看到李承乾和李佑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而他这个曾经地位极高的亲王,现在却窝憋在芙蓉园里无人理睬,心中顿时感到一阵凄凉。
李泰忽然觉得有些头晕,也不想再去见长孙皇后了,他掉头朝着自己的寝殿走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泰没有盼来长孙无忌,甚至连长孙无忌派来的人都没有见到。芙蓉园里那些太监宫女,仍然对他敬而远之,没有人主动跟他亲近。
李泰不明白李世民看到自己送去的那封信后,为什么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给自己任何的消息。
不久以后,李泰得到了一个消息李承乾主持的民族事务管理学院在李恪原来的蜀王府开学了。李泰这才发现,自己因为魏王府被占据向李世民告状的事情有多么可笑。
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下功夫打听清楚,也恨自己在长安没有资源和人脉,没有人来给自己提供这个消息。他更恨造成自己目前窘境的李佑和李承乾。
他不甘心,决定继续忍辱负重,一切等到李世民回来再说。
这么多年来,李佑小心经营,现在李承乾已经成长起来了,李恪等成年亲王都已经离开了长安。在梁王李、蒋王李恽和越王李贞等人离开长安的时候,李佑以李承乾的名义给他们准备好了在当地发展经济的计划书,并且标注出了当地的矿藏等资源的位置。
李承乾也特地在他们临行之前接见了他们,表示会在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大力的支持。总之他们现在跟李承乾和李佑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李佑仔细地考虑了整个局势,感觉未来最大的障碍还是长孙无忌等人,李佑决定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釜底抽薪,一点点地削弱他们的实力。
在贞观一朝,有李世民在,长孙无忌等人想兴风作浪是办不到的。现在的李承乾也逐渐脱离了他们的掌握,长孙无忌等人还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李佑发现还存在一个重大的隐患,他现在就要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西北王府。
晋王李治面貌清秀,长相随长孙皇后更多一些,他性格温和,心胸开阔,对父母孝顺,尊敬老师,爱护弟妹,谈吐举止彬彬有礼,是个公认的好孩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很喜欢李治,李承乾、李佑等兄长和也都乐意关爱他。
李治平时就在自己的王府里读书,老师于宁志对他要求很严,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和朝廷的官员一样遵守朝廷的休沐制度。不说别的,就严格自律这一点来说,其他皇子们都做不到,李佑也做不到,就连那些皇女们也做不到。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喜欢李治的沉稳和自律,多次以他这一点来教育其他的皇子皇女。
其实,大家并不真正了解李治,他平稳的外表下也有着一腔热血、执念甚至疯狂。历史上,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做得非常极致,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件事就是力排众议,娶了自己的后妈武则天,并将他立为皇后,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为此甚至宁可放弃皇位。
第二件事,他为了完成李世民的心愿,持续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了下去,最终灭掉了高句丽。
其实,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皇帝,他延续了贞观之治的辉煌,并且使之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历史上,他之所以给人留下了政治上软弱的印象,只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政治手腕儿更高,已经达到了妖孽级别的武则天。
长孙无忌等人把持朝政的局面,主要就是因为在那李治登基的初期,控制了他才形成的。李佑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决定引导李治,提前消除长孙无忌等人兴风作浪的最大的依靠。
于是,李佑开始寻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