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怡翠殿,杨妃娘娘的寝殿。

    岑文本说完了他所做的事情之后,说道:“娘娘,臣没有征求您和岭南王殿下的意见,擅自做了上述的事情,还请娘娘责罚。

    这件事情如果有任何的麻烦,臣会一力承担,绝不会牵连到娘娘和岭南王殿下。”

    杨妃娘娘血统高贵聪明绝顶,又在皇宫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修炼得快成狐仙了。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她也早悟出了其中蕴含的机会,正想着如何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呢。

    正好,李恪要回来参加李世民的祝寿典礼和泰山封禅大典,她假借着安排里李恪回来以后的事情,向长孙皇后请示,让岑文本前来后宫商议。

    岑文本对杨妃娘娘的感情,杨妃娘娘心里哪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她对岑文本一直心存感激,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经超越君臣、兄妹和恋人的感情,升华到了一种心心相印情感。

    杨妃娘娘感激地说道:“岑大人,一直一来,你对我的情意我都明白,不仅我知道,恪儿他也把你当做最亲的长辈看待。在他的心目中,你就是他的亚父。这次他回来以后,我会让他正式拜你为亚父的。”

    “娘娘……”岑文本听到如此暖心的话,顿时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他感激涕零地跪在地上,老泪横流。

    “快起来吧。”杨妃娘娘也十分感动,她眼含着热泪,亲手将岑文本搀扶了起来。

    西北王府。

    说实在话,对于这次事件,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李佑心里也没有底数。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太多的人和事,李佑对这件事情也没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恐怕是他穿越到唐朝以来,遇到的最无奈的事情。

    历史上很多的重大事件,都源于一次突发事件,随后事态失控,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1914年6月28日,在波西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王储裴迪南大公携储妃来这里视察,遭遇暗杀,这次暗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导致了38个国家参战,驶伤了两千多万人。

    天宝年间,强大的唐王朝不可一世,在最辉煌的时刻,因为杨国忠陷害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这次的事件同样是事发突然,或许李世民那天不再追问李承乾那一句话,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是事情毕竟发生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会酿成一场更大的事件。

    尤其是现在,数十个国家的使团云集长安,事件处理的好坏,会对大唐的政坛,甚至世界格局好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李佑这次感到压力极大。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或者说有预谋的事件又发生了。

    今天是暂停早朝的第二天,一位50多岁看上去一脸憨厚的官员,奉旨去见了李世民。

    “臣许敬宗,参见陛下。”来人恭敬地说道。

    许敬宗是个厉害人物,他是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在推举武则天立为皇后的事情上有功,曾经担任过右仆射,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位极人臣。

    此时的许敬宗任中书舍人,负责编修《武德实录》和《贞观实录》,无职无权,眼看着自己的年岁大了,他不甘心就这么混到退休,一直在寻找着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不由得欣喜万分,决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李世民在看完了许敬宗呈上来的《武德实录》的印刷样本后,望着这位跟自己年岁差不多的老臣,对他说道:“许敬宗,你为人老成持重,做事兢兢业业,朕对你很信任,现在交给你一件事情,希望能够妥善的处理好。”

    当许敬宗听完了李世民交代的给的任务之后,心中暗暗地兴奋了起来。

    原来,现在是1月6日,李世民的生日是1月28日,眼看着寿诞来临,长孙皇后、后宫嫔妃、皇子皇女和大臣们都在为他的寿诞做准备,其中一项是在《大唐日报》上发表祝寿文章。按照礼部统一的安排,祝寿文章会在1月28日正式开始发表,一直安排到上元节结束。

    今天上午,岑文本转来了李泰的一份奏章,上面说李泰为李世民写了祝寿的诗作,早就投递到了《大唐日报》,李泰忽然想到了更好的诗句,想要修改一下,于是派人前去取回稿件,想修改后再发表。可是他派人去索要稿件,却找不到稿件,《大唐日报》的人说根本就没有收到李泰的稿件。

    李泰觉得很生气,认为是《大唐日报》故意刁难他,《大唐日报》是李承乾负责的,这明摆着就是欺负他李泰。这件事情说明了,那天早朝上李承乾等人反对李世民举荐李泰负责修建永安宫也是早有预谋的,他们早就跟大臣们串通一气,要对付李世民了。

    李世民正在生气,李泰的话是火上浇油,他认为假如李泰的话是真的,那么早朝上李承乾等人就是有预谋的,事情就严重了,他决定调查此事。

    原本这件事情可以交给马宣良负责,可是马宣良刚刚汇报说这件事情是突发事件,李世民为了避免偏听偏信,于是决定找一个跟李承乾和李佑完全没有关系的负责调查此事。

    正巧许敬宗要来送《武德实录》的印刷样本,李世民临时起意,决定然后许敬宗负责。

    一直在寻找机会的许敬宗终于等到了他期待的机会,他要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了。

    许敬宗年纪大了,正常情况下,在李世民一朝已经没有了机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本来就跟李承乾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该朝换代了他也没有机会了,以他的年龄,大概是属于被淘汰范畴。

    这次的事件,许敬宗比李承乾、李佑、这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他们看得都清楚,事件发生的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的。

    李世民因为东征,李承乾两次监国,在朝野之间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再加上李佑这个一直支持他的牛人,李承乾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李世民是个极其自尊的人,权利欲也极其旺盛,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心中已经开始有打压李承乾和李佑的念头了,或许李世民还没有想好究竟该怎么办,要达到什么效果。不过,他心中只要存在了这个念头,迟早是要付诸行动的。

    因此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李世民也有借题发挥的想法。

    许敬宗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从此成为李世民的心腹,来演绎自己的辉煌。

    离开两仪殿,许敬宗马上就去了芙蓉园。


………………………………

第八百四十一章 夜袭

    崇仁坊,《大唐日报》社。

    当天傍晚,报社总编撰许攸正准备下班回家,许敬宗带着一队百骑司的人闯了进来。

    许攸原先和许敬宗曾经是同事,十分熟悉,看到许敬宗来势汹汹,他不解地问道:“许大人,你这是干什么?”

    许敬宗说道:“奉旨办差,来你这里查一封稿件。”

    许攸问道:“什么稿件,谁写的稿件?”

    许敬宗说道:“李郡公为陛下祝寿写的贺诗稿。”

    许攸疑惑地说道:“他什么时候送来的,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李泰虽然遭到了贬斥,可他毕竟是皇子,如果有他的稿件,许攸不可能会没有印象的。

    许敬宗说道:“拿出你们的登记簿来。”

    许攸问道:“我们这里每天会收到大量的稿件,你说说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跟随许敬宗一起来的李泰的随从说道:“十二月25号送过来的。”

    许攸吩咐道:“去取上个月的诗稿登记簿来。”

    报社的职员很快就取来了一本登记簿,许敬宗亲自翻看了记录,不仅25号没有,前后几天的记录都翻遍了,也没有见到李泰的名字。

    许攸说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记录中根本就没有他的诗稿。”

    许敬宗特地对李泰的亲随说道:“从登记簿上来看,应该是没有李郡公的稿件。你看,每天负责接收的人都在下面签上了他的名字。诺,就是这个叫刘会的人。”

    李泰的亲随说道:“不可能,当初是小人亲自送过来的,怎么可能会没有呢?小人还记得接收的人的面孔。许大人,小人要跟这个刘会对质。”

    许攸马上派人叫来了值班员刘会。

    李泰的亲随指着值班员刘会说道:“就是他,那天我就是交给他的,当时还特地的告诉他这是李郡公的稿件。他好说会优先安排发表的。”

    刘会每天会接待大批的人,对李泰的亲随没有什么印象,他说道:“我的确是没有印象,如果你当初说出了李郡公的名讳,下官怎么可能会没有印象呢,您一定是记错了吧。”

    李泰的亲随怒道:“你这就是睁着眼说瞎话,我把稿件递给你之后提到了李郡公的名字,明明看到你收了起来的。”

    刘会十分委屈,他辩解道:“没有的事情,不要说是李郡公的稿件,就是一个普通平民的稿件,我们也会如实登记的。”

    许敬宗对李泰的随从说道:“你仔细想想看,会不会是你记错了?”

    李泰的亲随指着刘会说道:“绝对错不了,那天就是他接收的。”

    许敬宗对许攸说道:“许大人,这件事情是陛下交代的,我必须查个清楚。”

    许攸虽然不在朝堂上走动,可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涉及到了李泰的事情,他也不敢怠慢,免得惹上麻烦。

    他说道:“许大人,你想怎么查,下官一定配合。”

    接下来,许敬宗就带着人在接待房和库房检查了起来。

    不久,一名百骑司的人“无意中”从桌子下的缝隙中找到了李泰的稿件,打开一看,日期果然是十天以前的,下面签署着李泰的名字。

    许敬宗当即将刘会带回去接受调查。

    西北王府。

    夜幕降临了,阴广浩却来到了西北王府,飞虎军的士兵们知道他是王爷的结义兄弟,是不会阻拦他的,打开门让他进去了。

    阴广浩进入后不久,李治也过来了。

    阴广浩李治带来的消息都是关于许敬宗的消息,尤其是李治带来的消息很糟糕。

    给李治送消息的人是百骑司副总管周攀,他是李佑的心腹之一,他不便出面,就找到了李治来给李佑传递消息。

    李治说道:“五哥,《大唐日报》社的一个叫刘会的人被抓进了百骑司,许敬宗亲自带人审问刘会,刘会招供说,是太子哥哥派人通知《大唐日报》社扣押四哥的文章,不准发表的。他们已经派人去抓总编撰许攸去了。”

    听说是许敬宗,李佑真的觉得问题有些严重了。许敬宗是个狠人,做事好走偏锋,又为人老辣,是个很难对付的家伙,他要是跟李泰搅和在一起,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李佑想了想说道:“九弟,你马上去通知周攀,让他务必保住刘会的性命,审问许攸的时候,要设法在场监督。”

    李治立刻告辞离开了。

    李佑对阴广浩说道:“你马上派人暗中盯紧芙蓉园,防止李泰的那个亲随离开。”

    阴广浩说道:“干嘛不直接抓了他,万一被人灭口就麻烦了。”

    李佑摇摇头说道:“李泰那里太敏感了,不能轻举妄动。等明天天亮后,让魏征去见父皇,要求一同负责审理此案,把那个李泰的亲随收监保护起来。”

    芙蓉园。

    夜色朦胧,偌大的芙蓉园静悄悄的,显得有些阴森。阴广浩派人的人潜伏在芙蓉园的四周,警惕地观察着里面的动静。

    三更时分,芙蓉园北面突然闪出了一些人影,并且向潜伏的人员射出了冷箭,潜伏的人员朝着那些人发起了反击,那些人边打边退,潜伏的人员朝着他们追了过去。

    阴广浩派来的人也都是经验丰富的人,他们并没有全部离开,留下了两名暗哨继续监视芙蓉园里面的动静。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出现在围墙边上,两名暗哨朝着他围拢过去。

    忽然,他们的身后又闪出了几名黑衣人,为首的是两男一女,他们突然出手,将两名暗哨杀死了。接着,他们就翻墙进入了芙蓉园。

    李泰住在依云楼里,寝殿的周围有很多人在护卫,这些人都是李泰从封地招募的高手,他特地把他们带来长安,保护自己的安全。

    芙蓉园北面的打斗声,已经惊动了李泰的手下,他们赶紧过来叫醒了李泰。李泰在护卫的掩护下离开寝室,向提前准备了好的楼上的另一个寝室转移。

    这时,依云楼前厅也响起了打斗声,李泰的卫队长带着卫队在门厅与袭击者打斗,李泰的那位亲随带着几名护卫来到了楼上,到了那个寝室门口。李泰让其他护卫守在门口,只带着那位亲随进入了屋子里面。

    不久以后,李泰的卫队长击退了袭击者,来到了楼上,他问道:“王爷没事儿吧?”

    护卫们说道:“没事儿,王爷在里面呢。”

    卫队长敲了敲房门,说道:“王爷,是我。”

    里面却没有声音,卫队长再次说道:“王爷,是我,我进来啦。”

    里面仍然却没有声音。

    卫队长急眼了,猛地推开门冲了进去。

    “王爷,王爷您怎么了。”卫队长惊恐地叫道。


………………………………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眠之夜

    李泰的卫队长等人冲进了屋子,看到李泰的亲随倒在血泊中,李泰也倒在地上,左肩上有血迹渗出,人倒在地上不知死活。

    卫队长被吓坏了,李泰要是死了,他这个卫队长的命也保不住了。他急忙伸手到李泰的鼻子跟前,试了试呼吸,知道他还活着,一颗心顿放了下来。

    众人急忙上前抢救,有包扎伤口的,有不断呼喊的。众人也都很紧张,李泰毕竟是皇子,他要是真的出了事情,这个责任大家都是承担不起的。

    就在众人忙乱的时候,卫队长在调查刺杀现场的情况。

    经过了仔细观察,卫队长感到很纳闷,不知道刺客是从那里来的,他看到靠近床铺边上的一扇窗户是半掩着的,走上前去查看。他推开了窗户朝下面望望,感到十分疑惑这里到地面足足有三丈高,窗户附近也没有高大的树木可以利用,窗台上也没有飞爪留下的痕迹,不知道刺客是如何爬上来的?

    还有,下面是花园,还残留着白花花的雪迹,刺客如果是从花园里过来的,脚上一定会沾有雪渍或者泥污,可是窗台和屋子里并没有看到这样的痕迹,真是病人匪夷所思。

    卫队长原本就出身江湖,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心道:“江湖上原本是有很多高手,可是刺客竟然能够飞檐走壁,踏雪无痕,有这样功夫的人物还是十分罕见的。李郡公遇到这样的高手,还能留下性命,真是命大啊。”

    这时,李泰醒了过来。他气息不稳哼哼唧唧的说道:“我还活着?”

    众人都送了一口气,纷纷说道:“王爷,您没事儿,伤势不重。”

    李泰关切地问道:“你们大家还好吧,没人受伤吧?”

    听到李泰不问刺客的情况,首先关心众人的安危,不少人都感到诧异,因为这不是李泰的风格,下人们的死活李泰向来都不在意。不过他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态度,众人都心存感激。

    李泰忽然看到倒在地上的那个亲随,他问道:“黄耀怎么了?他没事儿吧?”

    有人说道:“黄耀他已经死了。”

    李泰感激地说道:“今天多亏了他替我挡刀,否则的话我命休矣。黄耀忠心护主,我一定会厚葬于他的。”

    卫队长吩咐人将李泰护送离开了,他又认真的检查了黄耀的尸体,随后他脸上的疑惑表情愈发的凝重,慢慢的变成了惊惧。他缓缓的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思索了很久,这才离开了这间屋子。

    看到卫队长出来,他的手下问道:“大人,咱们还追不追刺客?”

    卫队长摇摇头说道:“算了吧,天这么黑,地形又这么复杂,刺客早就跑了,上哪儿去追呀?咱们就守好圆子,防止刺客再来行刺吧。”

    在芙蓉园外面的树林里,站着一群黑衣人,为首的是两男一女,其中一人因为刚才激烈的打斗,额头上出了很多汗,他摘下了面具。此时微弱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赫然就是当年火烧种植基地的那俩男一女其中的一个。

    他说道:“家主交代的任务完成了,今天参加行刺的人马上离开长安,短时间内不要返回长安。”

    另外一个面具男说道:“是,大师兄,我马上带他们离开。”

    那个女子说道:“大师兄,我留在长安吧,随时传递家主的消息。”

    为首的男子说道:“好吧,咱们这就离开吧。”

    西北王府。

    李佑每晚睡觉前,都要整理出一篇科技文章,今天他写的文章较长,在萧婉玉的陪伴下刚刚才入睡不久,就被黑豹在外面叫醒了。

    李佑穿上衣服来到了中殿,就看到阴广浩过来了。

    阴广浩一见到李佑,郁闷地说道:“佑哥,李泰那里真的出事儿了,三更时……”

    听完了阴广浩的叙述,李佑也感到很头疼,他不知道从哪儿来了这么一伙子刺客,他们不早不晚,就在许敬宗抓人后去行刺李泰,明摆着就是让这件事情复杂化。

    他问道:“李泰没事儿吧?”

    阴广浩说道:好像是受伤了,不过应该没有大事儿,否则的话,芙蓉园里面早就闹翻天了。”

    李佑问道:“那个叫黄耀的李佑的亲随呢?”

    阴广浩摇摇头说道:“不清楚。”

    李佑但心地说道:“我估计他现在已经死了。”

    阴广浩想了想后说道:“有这种可能。”

    李佑问道:“你的人没什么问题吧?”

    阴广浩说道:“死了4个人,其中两人的尸体被李泰的人得到了。不过,他们查不出来尸体的身份的。”

    李佑说道:“现在太敏感了,你的人暂停行动,你自己要多走动,观察大臣们的动静。”

    阴广浩离开了西北王府后,直接来到了高贺年的府上。

    阴广浩的深夜来访,不仅叫醒了高贺年,还惊动了柳飞絮,夫妻二人一起见了阴广浩。

    阴广浩讲述了今晚发生的事情,把李佑交代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夫妻二人。

    柳飞絮说道:“请转告王爷,我们一定会查清楚此事的。”

    西北王府。

    阴广浩走后,萧婉玉担忧地说道:“佑哥,这件事情越来越复杂了,李泰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的,我认为这件事情,不能任由这它就这样发展下去,搞不好会酿成大祸的。

    你和太子殿下被禁足,很多事情不方便,这可如何是好?”

    李佑知道她说的有道理,可是他不想让她担心,笑道:“多大点儿事儿啊?放心吧,有我在,天塌不下来。”

    萧婉玉对自己的丈夫极其信任,他既然说没事儿,那就一定会没事儿的。她温柔地说道:“你本来就睡得晚,被这么一闹就更缺觉了,赶紧休息吧。”

    李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头,轻声说道:“你先睡吧,我还有点事儿,一会儿就过去。”

    李佑写了一封信,随后,他叫来了白虎,对他说道:“你马上去皇宫,你这样……”

    此时,已经是五更时分了,长安城一片静谧。

    要是在以前,李泰遇到行刺这样的事情,哪管他什么时辰,早就派人到宫里吵闹了,李世民也会第一时间来看望李泰的。

    可是他现在的身份不同,受伤也不重,还不敢大半夜去吵醒李世民的。况且,他夜间连城门也进不去。

    李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盼着天亮,他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向李世民倾诉,他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吩咐道:“备车,我要进城。”

    白虎来到了宫门前,监门卫大将军成宿是李佑的心腹,监门卫的士兵们对西北王府的人都很客气。士兵们看到白虎,马上上前招呼道:“白大人,您这么晚过来,有什么事儿吗?”

    白虎取出一把波斯银币,说道:“请把王公公叫来。”

    士兵们也不客气,接过了银币,派出一名士兵跑进去叫人了。

    立政殿。

    五更就要结束了,长孙皇后被贴身侍女海安叫醒了,她看完了李佑的来信,秀眉紧蹙,吩咐道:“赶紧洗漱更衣。”

    宫女们马上忙碌了起来。

    长安城的大门每天早晨5点准时开启,早已经等侯在外面的李泰一行人急急忙忙地进入了城里。

    皇宫的大门每天早晨5点半准时开启,李泰准时出现在了皇宫的大门前。李泰的卫队长向监门卫士兵递交了李泰的奏章,并说了李泰遇刺的情况。

    由于情况特殊,监门卫士兵就替李泰转交了奏章给宫里的太监,太监转交给了王德,王德没有马上去转交李世民,焦急地望着后宫的方向,当他看到长孙皇后的凤辇时,这才慢悠悠地去禀报李世民。

    半个小时后,李泰终于见到了李世民。

    “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