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小时后,李泰终于见到了李世民。

    “父皇,您要给儿臣做主啊。”李泰肩膀上缠着蹦带,跪在地上嚎哭了起来。


………………………………

 第八百四十三章 马宣良的心思

    李世民看到李泰身上的绷带还渗着血渍,一副狼狈模样,他不由得有点儿心疼。看到李泰跪在地上,心中更是难受,说道:“快起来吧!”

    王德赶忙上前将李泰搀扶了起来,并给他搬来了一个锦墩让他坐下。

    李世民关切地问道:“青雀,你的伤没有什么大碍吧?”

    李泰抽抽泣泣的说道:“父皇,全靠您的庇佑,儿臣才侥幸逃得了一条性命,没有被刺客伤到要害。可是,下次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父皇,您救救儿臣吧。”

    他边说边用手背去抹眼泪。大概是他早晨起的太早了,被外面的寒风一吹有点儿感冒,一个劲儿的流鼻涕,可真是涕泪齐下了。

    李世民亲手递给他一块儿手帕,说道:“哭什么,把眼泪擦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大胆的说,父皇替你做主。”

    这时,外面有内侍通传道:“皇后娘娘驾到。”

    长孙皇后进来以后,也关切地询问了李泰的伤势,随后跟李世民一起听取李泰的哭诉。

    昨天,李世民已经得到了许敬宗的汇报,是扣押李泰的文章的事情跟李承乾有关,就等着要找李承乾兴师问罪呢,李泰遇刺更是火上浇油。

    李世民越听越愤怒,脖子上的青筋直蹦,他大手在椅子扶手上用力一拍,说道:“真是太过分了。”他虽然没有点名,众人也都听出来是针对李承乾的和李佑的。

    接着,李世民说道:“传旨……”他这是要发飙了。

    长孙皇后急忙说道:“二郎,请等一下,妾有话要说。”

    说完,她对王德说道:“你先带青雀下去,让太医给他检查一下伤势。”随即,她让其他的太监和宫女们全都下去了。

    李世民怒道:“承乾和李佑他们太过分了,青雀怎么就惹着他们了,他们竟然对他下如此的狠手?!”

    长孙皇后说道:“二郎,现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这里面恐怕有些误会。”

    李世民怒道:“什么误会?他们处处针对他,不准青雀在报纸上发表为我的祝寿文章。为了阻止青雀留在长安,竟然敢在朝堂上公然顶撞朕,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做的?

    这两个孽障,青雀是他们的亲兄弟,他们竟然也下得去手!”

    长孙皇后看到他肝火旺盛,知道他是在气头上,也不反驳他,只是耐心地听他咆哮。她站在李世民的身边,伸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说道:“二郎,你说的对,假如这件事情真的是承乾和李佑做的,真的是很过分了。”

    李世民一听,火气更旺了,他说道:“什么叫假如这件事情真的是他们做的?除了他们,还有谁会针对青雀?这件事情一定就是他们做的。”

    长孙皇后说道:“是,二郎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李世民看到长孙皇后赞成自己的意见,这才气性小了一点。他说道:“这次我一定不会轻饶了他们。”

    长孙皇后说道:“是,他们如此的不顾及亲情,是该受到惩罚。”

    接下来,无论李世民说什么样的狠话,长孙皇后也都表示赞成。渐渐的,李世民的火气发泄了出来,开始平静了一些。

    长孙皇后说道:“二郎,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决定,妾都会支持你。这件事情不是还在调查呢吗,等事情调查清楚了,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说完,她端起一杯茶水,递给了李世民。她微笑着说道:“二郎,你还生气吗,妾相信你,无论什么样的事情你都能够处理好的。”

    李世民的火气消了很多,总算是没有马上发飙了。他说道:“观音婢,你放心,事情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我暂时是不会处罚他们的。”

    长孙皇后松了一口气,她要的就是李世民暂时不做出决定,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长孙皇后一句也没有劝说李世民,只是陪着他和李泰用了早膳。

    在餐桌上,李泰继续诉苦,说自己不敢继续住在芙蓉园里面了。

    李世民担心他的安全,说道:“这一阵子你就先住在我这里吧。”宫中规定,成年皇子不得在宫中留宿,李世民对李泰的爱惜,实在是无以复加了。

    李泰大喜,他能够留在李世民的身边,安全不成个问题,关键的是他能够随时见到李世民,不仅能够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能够防止李承乾和李佑他们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的坏话。

    李泰急忙说道:“谢谢父皇的恩典,儿臣正好想在您和母后的身边尽孝。”

    长孙皇后深感担忧,她清楚李泰的为人,他一定会在李世民的面前不断地挑拨,这样一来,包括她在内,再想劝说李世民就更难了。可是她现在不能反对,那样做只能激起李世民的逆反心理,她只好表示赞成。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不断地找大臣们谈话,很快三省六部、九寺庙、二级部的主要首脑、军方将领大部分都跟他了面,这些人都当面向他表示了效忠。

    可是这些人里面没有阴弘治、高静明、萧乾、李靖、魏征和皇甫睿等跟李承乾和李佑走得近的大臣。

    长安城笼罩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

    房玄龄被李世民叫去训斥了一顿,让他当场表态向李世民效忠,房玄龄对李世民一贯的忠心,他也当场向李世民发誓继续拥戴李世民。

    房玄龄的政治敏感度在大唐是数一数二的,他感觉气氛不对,恐怕会有大事要发生了。他考虑再三,决定派人去通知了李佑。

    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经过他谈话的人,大部分都暗中通知了李佑,这些人包括了尉迟恭,也包括了表面上跟李靖不和的李绩和侯君集。

    马宣良不是吃干饭的,大臣们的举动瞒不过他的眼睛,他搜集了情况后感到十分不安——他发现朝中几乎所有的文武重臣都跟李佑有来往。

    不过,他也没有马上禀报李世民,他拿不准自己该不该向李世民禀报,这件事情太大了,搞不好会酿成滔天大祸的。

    这天晚上,马宣良正在家中休息,周攀来了,他直接了当地问道:“关于西北王殿下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向陛下禀报?”

    ……

    掖庭,天牢。

    刑讯室里弥漫着复杂难闻的气味儿,墙壁上、地上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刑具,刑具上都沾染着已经变黑发臭的斑斑血迹,还有一架火盆,里面燃烧着通红的木炭,上面还插着被烧得通红的烙铁。

    屋子里面温度较高,几名大汉热的各个坦胸露腹。

    《大唐日报》总编撰许攸被捆在木桩上,许敬宗说道:“许攸,咱们曾经是同窗好友,也一齐共过事,我不想为难你,你也别让我难做。

    刘会已经招供了,不准刊登李郡公的文章,是你交代给他的,他说是你说的,是太子殿下交代给你的。你只要把事情的经过如实招来,这件事情就跟你没有关系了。”

    许攸说道:“刘会那是胡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你叫他来,我要跟他对质。”

    许敬宗一挥手,两名大汉走了出去,不一会儿,他们拖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许攸看到眼前的这个人,一时认不出来,因为他浑身是血,已经不成样子了。

    许敬宗抓起他的头发,说道:“刘会,你说,是不是许攸交代你的?”

    刘会已经半死不活了,他勉强睁开眼睛,望了一眼许攸,艰难地点了点头,说道:“是。”

    随即,他的头耷拉了下去,两名大汉把他拖了出去。

    许攸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看到刘会的样子,已经把他吓坏了。可是,他也不敢随便说是太子殿下指使的,得罪了太子殿下,那也是死路一条。

    他说道:“许大人,真的不是太子殿下指使的,根本就没有那回事儿,你们这是屈打成招啊。”

    许敬宗狞笑道:“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说着,他从炭火中拿出了烧红的烙铁,朝着许攸身上烙去。


………………………………

 第八百四十四章 十分顺利

    “啊!”

    随着一声惨叫,一股刺鼻的气味儿弥漫开来。

    ……

    许敬宗拿着许攸和刘会的口供来到了两仪殿,李世民看了以后十分愤怒,他下决心要采取措施了。

    下午,李世民早早地就离开了两仪殿,他将自己关在寝殿里面,不见任何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傍晚,李世民下旨通知明日上早朝。

    西北王府。

    侯君集和李道宗前后脚来见李佑,他们都对眼前的状况感到担忧。

    李道宗没有跟着松赞ganbu离开长安,他要留下来帮助李佑,帮助了李佑才能帮助松赞ganbu和李雪雁,整个大唐能够帮助他们的也只有李佑了。

    侯君集说道:“殿下,我刚从太子殿下那里过来,他让我问问你的意见。”

    李佑说道:“不是明天上早朝吗,看看情况再说。”

    李佑已经接到了周攀传来的消息,说《大唐日报》社的许攸和刘会已经供出了李承乾,说是他指使他们扣押李泰的文章的。李世民可能会据此推断,刺杀李泰的行动也是李承乾指使的。李世民通知上早朝,应该是要采取什么行动了。

    李世民在李佑的心目中英明神武,这些年来对李佑也十分信任,李佑觉得他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大不了就是强逼着大家同意将李泰留在长安,并且提升李泰的地位,他决定看看情况再说。

    况且,他正在准备对付李泰的证据,这次必须要一击致命才行。

    李佑没有把周攀传来的消息告诉侯君集,他担心这家伙想多了,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来,毕竟历史上他曾经帮助李承乾谋反过。

    侯君集和李道宗走后,李佑跟萧婉玉等人聊天打发时间,他没有见到慕容翎,随口问道:“翎儿呢?”

    阿史那晴说道:“她去她兄长那里了。”

    正说着,慕容钵和慕容翎过来了。

    慕容钵第一次来长安就遇到李佑倒霉,他心里不踏实,说道:“李佑,我怎么感觉要出事儿啊,我要回吐谷浑去了。”

    李佑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糟糕,即使李世民处罚一下自己,应该也不会把慕容钵怎么样的。

    况且,慕容钵跟松赞ganbu不同,人家是迫不得已必须离开,慕容钵要是走了,不参加李世民后面的祝寿和泰山封禅大典,似乎有些不妥。

    李佑沉吟着没有说话。

    慕容翎说道:“老公,我觉得哥哥说得对,不如让他先回去,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在外面帮衬一下。”

    李佑一时没有拿定主意。

    武栩说道:“王爷,我觉得可汗说得有道理,他在这里不如回到吐谷浑去更好一些。我的预感也不太好,事情应该往最坏处考虑。有备无患。”

    李佑对武栩十分信服,这些年来她已经表现出了她惊人的能力,武则天绝非浪得虚名的。

    武栩的话提醒了李佑,他也觉得留下后路为好,他现在被禁足了,很多事情已经不方便了,万一被关押起来,那就太麻烦了。

    他说道:“好吧,慕容兄,你就先走吧,干脆带上翎儿一起走。”

    他既然下了决心,干脆就按照最坏处考虑了,他说道:“晴儿,你和翎儿一起去送慕容兄,干脆也别回来了,直接回胜州去吧。”

    阿史那晴刚刚回到李佑身边不久,舍不得离开,她说道:“殿下,不会那么严重吧?”

    武栩说道:“三姐,有备无患,你带着电台,如果没问题,你再回来嘛。”

    说完,她对李佑说道:“王爷,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要迟疑,今天就走,马上就走。现在外面是侯君集将军和飞虎军把守,万一换成了不熟悉的人,到时候要走就困难了。”

    李佑下定了决心,他说道:“好,慕容兄,你们马上就去准备,”

    接着,他让喜鹊给哈米德发电报,让他暂时停留在鄯州,让张宝贵秘密赶回来掌控制飞虎军。给洛阳都督高勇发电报,让他拦住前来长安参加泰山封禅大典的高桥九美子,就让她留在洛阳。

    晚饭后,慕容钵兄妹和阿史那晴等人乘坐马车,秘密离开了西北王府。李佑派田安带着一队飞虎军前去护送,并交代他到了咸阳,就留在那里等候召唤。

    裴迪兰回来后,听说慕容钵走了,遗憾地说道:“我跟慕容兄是好朋友,他就这么走了,实在是可惜了。”

    李佑笑道:“等你回大马士革的时候,我跟你一起走,咱们走西域,顺便去吐谷浑做客。”

    裴迪兰跟慕容钵不同,他不是李世民的臣子,以大食国的强大,就是李世民也不敢轻易得罪裴迪兰的,因此李佑没有让裴迪兰离开的想法。

    做出了这些决定之后吗,李佑心里踏实了不少。

    早朝,太极殿。

    为了避免出现罢朝的尴尬,李世民提前做了工作,大臣们也很配合,早朝没人缺席。

    早朝开始后不久,李世民先声夺人,直接批准了李靖、萧乾和皇甫睿退休,阴弘治降级留用,免去魏征的中书省侍中的职务,专任御史大夫,由许敬宗接替了中书省侍中的职务。

    他当场训斥了房玄龄和高静明,让他们在大殿上做了检讨。

    做完了这些事情,李世民看到大臣们一脸敬畏的模样,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终于提出了李泰的事情。

    李泰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块试金石,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其一,凡是支持他留用李泰的,就是自己绝对的心腹,其二,如果李泰的事情能够通过,说明自己对朝堂的掌握程度高,也即是自己的威望能够压服众人,不管什么样的决定,大臣们都会服从的。

    何况,李承乾和李佑也不在这里,对大臣们也无法形成压力。

    李世民说道:“朕想修建永安宫,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新上任的工部尚书商文奇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对他感恩戴德。他马上说道:“陛下一心操劳国事,克己奉公,堪为万民表率。永安宫早就该修建了,臣举双手赞成。”

    许敬宗也是满心的兴奋,他马上附议道:“臣附议,臣赞成。”

    接下来,大臣们一致赞成了李世民的提议。

    李世民十分高兴,他说道:“李泰身为皇子,颇多孝心,他为了修建永安宫,愿意卖掉芙蓉园和他在洛阳的产业,这种行为值得称赞。

    朕以为,修建永安宫的事情,就交给李泰负责吧。”

    许敬宗刚才让工部尚书商文奇抢了风头,急忙说道:“臣赞成,李郡公身为皇子,竟然要卖掉自己的产业来为陛下尽孝,不说别的,就这份儿孝心就足以感天动地。况且,修建芙蓉园的事情本身就是他先提出来的,理应由他负责。”

    商文奇也马上说道:“臣附议,臣赞成陛下的决定。”

    今天的事情很顺利,李世民很高兴,问道:“众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

 第八百四十五章 目标一致

    李世民只等着大臣们同意自己的意见,让李泰负责修建永安宫,然后顺势提高李泰的地位。

    李世民信心满满望着大臣们。

    静、安静、寂静。

    大殿上没人说话,一片沉寂。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下,就连商文奇和许敬宗也闭嘴不吭气了。

    李世民满腔的热情直接被浇上了一瓢冷水,立刻就尴尬了起来。他十分愤怒,大声问道:“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大臣们依旧沉默着。

    “房玄龄。”李世民厉声叫道。他打算各个击破,只要有人赞成,就会有连锁反应。

    “臣在。”房玄龄老老实实地站了出来。

    李世民问道:“朕决定由李泰负责修建永安宫,你同意吗?“

    柿子捡软的捏,房玄龄年纪大了,越来越胆小了,刚才他就在李世民的压力下,当众向李世民道歉了。李世民认为,房玄龄一定会屈从自己的压力的,所以,他首先点名让房玄龄来表态。

    “陛下,臣不同意。”房玄龄的声音不高,语速也很慢,但是传递出来的语气却异常坚定。

    “为什么?”李世民强压住怒火问道。

    “李郡公从来没有修建宫殿方面的经验,如此浩大的工程,他无法胜任。”房玄龄不动声色地说道。

    房玄龄人老成精,他抓住李泰不熟悉营造方面的事情,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让李世民无话可说。

    李世民望着新任工部尚书商文奇,让他出来说话。

    商文奇赶忙出来说道:“臣是工部尚书,臣愿意辅佐李郡公修建永安宫。”

    皇甫睿、李靖和萧乾虽然被宣布退休了,可是现在他们并没有离开太极殿。皇甫睿不屑地说道:“商大人,你是工部尚书,你懂得营造吗?”

    “这,我不懂,可是工部有人懂的。”商文奇是从太常寺调过来的,他真的不懂得营造之术。

    皇甫睿冷笑道:“我朝自从立朝以来,陛下勤俭节约,工部就没有修建过大型宫殿,工部有谁能够担当此责任?”

    皇甫睿十分有底气,因为他在隋朝时就是工部侍郎,替隋炀帝修建过十几座行宫,可以说他是大唐目前最有经验的营造大师了。

    这时,也是刚刚被斥责过的高静明出来说道:“陛下,修建永安宫的钱从何而来?”

    李世民说道:“李泰决定把芙蓉园和他在洛阳的产卖掉,起码也可卖几百万贯,有了这些钱,再从户部立项支取部分钱财不就够了吗?”

    阴弘治说道:“陛下,李郡公的芙蓉园和他在洛阳的产业,都是陛下您赏赐给他的,是他名下的产业,可是这些产业都是皇家产业,李郡公无权处置。”

    李世民怒道:“既然是皇家产业,朕同意他卖了,你管得着吗?”这话已经有些无理取闹了,李佑和李恪等人的王府都无权私下处置的,到了李泰这里就行了吗?

    高静明说道:“陛下,就算是您同意李郡公把芙蓉园和他在洛阳的产业卖掉,可是依照朝廷的等级制度,这些皇家产业,有谁敢买?又有谁敢住进去?

    臣认为所谓的李郡公把芙蓉园和他在洛阳的产业卖掉,来筹集资金的说法就是一句空话,根本就行不通。”

    “就是,话说的漂亮,其实就是空话。”

    “难怪呢,他就不是真心想出钱的,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还有,他这样做也有问题,他要是这样做了,其他皇子皇女怎么办?咱们这些人怎么办?这不是逼着大家捐款,来成全他的孝心吗?”

    “就是,太过分了。”

    “嗡嗡嗡。”大殿上一阵议论声。

    李世民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提出这样的理由,却令自己无法反驳。他愤怒地说道:“难道朕要修建永安宫就不行吗?”

    “陛下。”这时,阎立本站出来了。他说道:“您要修建永安宫,臣等没有一个人反对,可是修建永安宫工程浩大,负责修建的人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统筹能力,还要有筹集资金的能力。

    户部立项出资修建永安宫,臣等都没有意见,可是如此浩大的工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资金的靡费,到时候还要追加大量的资金,搞不好就会成为一个无底洞。

    臣曾经是李郡公的师傅,对他的能力再熟悉不过了。臣认为李郡公没有负责修建永安宫的能力。”

    “是啊,阎大人说得有道理。”大臣们纷纷附和。

    李世民哭笑不得,他看明白了,大家都不反对为自己修建永安宫,也算是对自己忠心,可是都不同意由李泰负责。

    众人说的都很有道理,李世民一时也不好反驳,他只好望着长孙无忌,希望他出来说话。

    长孙无忌站出来了,他说道:“陛下,臣以为修建永安宫是一件大事,需要一位有威望的经验丰富的大臣负责,李郡公虽然是臣的亲戚,可是臣也认为他不太适合这个位置。”

    这下,李世民就找不到人来支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望向岑文本。

    岑文本十分为难,他虽然想讨好李世民,可是大臣们都反对李泰,他要是支持了李泰,等于得罪了全体大臣,也等于为李恪树立了大批的对手,这件事他也不能干。

    他斟酌着说道:“陛下,您功高盖世,臣等对您忠心耿耿,全体都赞成修建永安宫,这是您应得的。

    可是,正因为如此,臣等希望永安宫能够修建的美仑美奂尽善尽美,所以,在修建永安宫的人选上才更加应该慎重。”

    他的一番话,不得罪任何人,却表明了他反对李泰的态度。

    侯君集、尉迟恭和李道宗等人担心李世民单独问自己,他们可没有岑文本这种回答问题的水平,于是一齐出来说道:“臣等赞成岑大人的意见。”

    李世民十分尴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了。

    许敬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