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淳风是四品官,禄东赞是正三品的大员,他是要先向人家禄东赞行礼的,他说道:“卑职见过大将军。”

    禄东赞还礼说道:“李真人客气了,我今天是以道友的身份来的,咱们不行官场上的那一套。”

    “如此最好。”李淳风笑道。

    李淳风陪着禄东赞向客房走去。

    “老爷。”一个仆役过来禀报道:“夫人正在客房里呢,这几天客人太多,夫人让人收拾一下客房。”

    李淳风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将军,请到我的书房去吧。”

    进了书房,李淳风快走了一步,将书桌上的一些东西收了起来,放进了抽屉里面。

    禄东赞将自己的礼物送了上来,是吐蕃的须元参。

    李淳风曾经听李佑说过,须元参生于海拔数百米茂密山林中,生长在极寒地带,3年开花,6年结果,炖肉、泡酒,都很有用。

    李淳风很高兴,他一直不知道该给李佑送什么礼物,这下借花献佛,算是有了跟吃有关的东西了。

    趁着侍女为他们沏茶的功夫,禄东赞打量着李淳风的书房。

    书房的正面墙壁上,画着一张道家常见的乾坤八卦图。侧面的墙壁上却画着一张草图,上面有很多碣语,中间画着一些箭头和连线,似乎是没有完成的什么东西。

    侍女走后,李淳风端起茶杯示意禄东赞喝茶。

    禄东赞抿了一口茶,说道:“李真人,听说你十分擅长算学,我也爱好此道。”

    “哦?真的吗,太好了。”李淳风痴迷于算学,立刻就高兴了起来。

    禄东赞很聪明,他的机智给整个长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淳风很想和禄东赞较量一番,他站起来,拿来了纸笔,把鸡兔同笼的变种搬了出来。

    “一只松鼠采集松子准备过冬,它晴天可以采集20个,雨天只能采集12个。它一连8天一共采集了112个,请问,这八天中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雨天?”

    禄东赞一下子被迷住了,立刻沉浸在题目上面了。

    看到禄东赞专注的神情,李淳风别提多高兴了,他心道:“你就是数脚趾头也数不过来啊。”

    禄东赞认真地算啊算,足足算了两炷香的时间,实在是算不出来了。他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诚恳地说道:“李真人,在下愚钝,实在是算不出来。”

    李淳风哈哈大笑,十分得意地告诉了禄东赞结果。

    看到李淳风得意的神态,禄东赞心中也暗暗得意。他研究过李淳风,知道他最好这一口。不要说禄东赞算不出来,就是算出来了,他也会假装算不出来的。

    果然,经过了这个回合,两人就越谈越投机了。

    禄东赞感兴趣的是关于吐蕃国运的事情,他讨好李淳风,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他说道:“李真人,你是我最佩服的人了。前一阵子,听说你们皇帝陛下召见你,询问大唐国运。真是为你担心啊。”

    一说到这个,李淳风顿时警觉起来了,他说道:“我大唐国运长久,陛下英明神武,宽仁豁达,有什么可担心的?”

    禄东赞笑道:“李真人没说实话,人有生老病死,国也有兴盛衰亡,古来哪有一国超过千年的?”

    李淳风颓然说道:“你说得没错,我险些就回不来了。”

    禄东赞说道:“你现在能够好好地坐在这里,还得到了你们皇帝陛下的赏赐,我很佩服你的机智,很想知道你是如何化解危机的?”

    李淳风说道:“这件事在我心里憋了很久了,不能跟任何人说,跟你说却是无妨,你是外人,就是出去告诉别人,也没有人会信你的。”

    一个人心里有个大秘密,很难受,需要找个不相干的人或者地方发泄一下。

    禄东赞说道:“你这么信任我,我自然会保守秘密的。”

    李淳风站起来,从抽屉你拿出了一张图画纸,给禄东赞看。

    禄东赞看到,这幅画上面画着一个盘子,里面盛着21个李子。

    只见上面写着:

    谶曰:“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颂曰:“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李淳风说道:“这就是我大唐的国运。

    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高祖始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

    意思是这一盘果子,就是李子。所谓李子,自然就是指代唐朝的老李家了。然后这李子有多少个呢?一盘李子有21个,是为暗指唐朝有21个皇帝。

    李淳风用易经详细为禄东赞讲解了他推理的依据。

    禄东赞深深为李淳风所折服。

    他问道:“你是如何跟皇帝陛下说的呢?”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蒋干盗书

    李淳风的神情突然紧张起来,他向窗外望了一眼,旋即恢复了常态。他说道:“那天……”

    李淳风想起那天的情景,至今心有余悸。

    当时,他面对李世民探究的目光,心中抱着为国为民的想法,镇定自若,目光毫不退缩地迎了上去。

    李世民半晌没有开口,只是盯着李淳风,他在给李淳风施加压力,看看他到底有没有鬼。

    李淳风的目光平和坦然。

    李世民问道:“我大唐国运如何?可延续多少年?你可直说,朕赦你无罪。”

    李淳风说道:“陛下,臣推算,大唐百五十年内国运昌盛,然后会逐渐衰落,可延续三百年。”

    李世民熟知历史,从黄帝开始,超过三百年的朝代并不多,长的有周八百年(791年),汉四百年,其余的百十年,数十年甚至昙花一现。

    三百年是个中上的数字。

    李世民尽管希望唐朝千秋万代,可是他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能够各个像自己一样英明。秦始皇是他认可的帝王之一,不过二世而亡。

    李世民问道:“你如何推断而知?”

    李淳风说道:“谶曰: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

    大唐传二十一帝而终。”

    李淳风的推算或许是巧合,唐朝从李渊开始到李祝结束,正好二十一位皇帝。

    李世民沉默了一阵,问道:“可有改运之法?”

    李淳风说道:“有。”

    李世民问道:“当如何去做?”

    李淳风说道:“陛下乃千古一帝,如果陛下的后人各个如陛下这般英武不凡,大唐可永传于世。”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说具体之法吧。”

    李淳风说道:“天圆地方,汇于一点。自我修身,外加谏劝。”

    他解释到,就是不可实行分封制和节度使制度,皇权必须集中在中央。而集权制要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还要有监督机制。

    李佑研究了唐朝的历史,发现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他作为李氏子孙,重要为大唐做点什么吧。

    目前大唐对宦官管理很严,暂时不会出现宦官专权这个问题。

    朋党之争有李承乾、李恪和李泰等人,已经出现了苗头。但是有房玄龄、魏征等一大批能臣在,暂时也不会危及大唐的整体。

    这两个问题,李淳风也不便于提起。

    李佑重点让李淳风讲的就是藩镇割据。如果说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能够导致朝廷虚弱,藩镇割据则能够导致朝廷直接败亡。

    唐朝走向衰败和灭亡,就是因为实行了节度使制度,结果诞生了一批军阀,朝廷被架空,最终被军阀取代。

    从安史之乱的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到最终唐朝被节度使朱温灭亡,就是明证。

    目前大唐实行的分封制,皇子们各有自己的领地,手中有了兵马钱粮,难免会动歪心思。历史上李佑就是在齐州造反而导致灭亡的。

    大唐目前还实行了羁縻都督制度,管理着几十个州府,这些州府都是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制度和节度使制度类似,只是规模还小一些。

    这些地区在唐朝强盛的时候还算安分,后来基本上都反叛了。

    李世民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于李淳风说的问题,都能够正确理解。这些问题也是他思索了很久的了。

    此时的李世民很郁闷,他有一个问题憋了半天了,他已经知道答案了。可是他还是问出了口。

    他问道:“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

    李淳风问道:“陛下,千百年来,有人长生不老吗?”

    李世民想说,朕是天子,命运应该不同吧。可是,他也知道三皇五帝哪个不是天子,秦始皇如何呢?

    李世民默然了。

    他沉默了很久,心灰意冷地说道:“今天就这样吧。”

    李淳风告辞离开了。他走出了两仪殿,这才发现身上都是冷汗。

    他是幸运的,此时的李世民年富力强,英明神武,还是能够听得进去不同意见的。晚年的李世民和晚年的秦始皇一样,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变得昏聩残暴。

    李佑通过李淳风跟李世民讲这些问题,就是希望他放弃修道成仙的念头。

    至于效果如何,也无法得知,尽人事听天命吧。

    李淳风讲了他与李世民的对话,禄东赞赞叹不已,却八成不信。

    他认为李淳风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一定不敢跟李世民这样说的。

    他问道:“我吐蕃国运如何?”

    李淳风望着禄东赞,犹豫了一会儿,拿起笔来,画了一幅图画,写上了谶语和颂语。

    李淳风详细地为禄东赞讲解起来。

    最后,李淳风得出的结论是,吐蕃的国运长久,有512年。

    李淳风讲得口干舌燥。

    禄东赞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却一个字也不信。

    这时,一个丫鬟进来说道:“老爷,夫人家里来人了,请您过去一下。”

    李淳风看看禄东赞,人家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好说道:“大将军,您先少坐片刻,我去去就来。”

    李淳风走后,禄东赞假装要去方便,走到门口,看看四下无人,急忙走到书桌跟前,打开了抽屉。

    他急速而小心地翻着,看到了一本图册,上面分别画着高句丽、大食、波斯等国,还有吐蕃。

    禄东赞记忆力极佳,迅速记住了上面关于吐蕃的内容。

    正在这时,李淳风急匆匆地回来了,看到禄东赞正在低头研究小松鼠那道题目,明显地松了口气。

    禄东赞又坐了一会儿,起身告辞了。

    禄东赞走后,李淳风来到书桌跟前,看看地上,发现了一根女人的长发,这根长发是夹在抽屉上的。

    他笑道:“齐王殿下这招,真是神了,哈哈。”

    禄东赞回到住处,急忙拿起纸笔,将他从李淳风那里看来的内容写了下来。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套路是套聪明人的

    出现在禄东赞笔下的这幅画,是一座高山,上面是一座寺庙,前面是一个倾斜的大鼎,里面流水,向着东北方向,到了一根柱子前面止住了。

    画面上的题字是:

    谶曰:西南殇水,遇柱而止。逆流而上,获其高鼎。

    颂曰:八方汇六合,神庙有佛光。佛道不相容,玉旨冠其观。

    这幅画跟李淳风讲的吐蕃国运的那幅画,完全不同,那幅画明显的就是李淳风在糊弄人。

    那么,这幅画和碣语又是寺庙意思呢?

    李淳风给禄东赞讲了推背图的原理,禄东赞不可避免地用其来推算起来。

    禄东赞推啊,算啊,脑袋都想破了,仍然没有头绪。

    夜深了,他已经困倦了,只好躺下休息。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禄东赞梦见吐蕃人经历了劫难,顿时被噩梦惊醒了。

    他有所感悟,披上衣服继续研究。

    他连续换了几个思路,最后决定反推。

    首先,他认为李淳风今天的表现有几个问题:

    其一,关于大唐和吐蕃国运的事情,是多么大的事情,李淳风怎么可能会对他这个第一次接触的人讲呢?

    交浅言深,此乃与人交往之大忌。

    其二,李淳风作为一个大唐的臣子,他竟然说唐朝的国祚比不上吐蕃的国祚绵长。

    其三,他不相信李淳风敢在李世民面前谈论唐朝国运的事情。

    总之,李淳风说的事情一定有问题,而且,李淳风为什么要弄出假的吐蕃国运的事情来呢?

    禄东赞认为,李淳风既然说的是假的,那么事情反过来看,就应该是吐蕃不是国祚绵长,而是面临危机了才对。

    唐朝已经出兵吐谷浑,显然是针对吐蕃去的,也就是吐蕃会面临危机。

    李淳风这是要麻痹自己啊,好让自己给吐蕃传递平安的消息,放松对唐朝的警惕。

    于是,禄东赞认为,李淳风隐藏起来的推背图中关于吐蕃的部分,一定就是吐蕃面临的危机。

    有了这个思路,他就开始往危机的方面思考了。

    禄东赞找对了思路,忽然就看出了问题。

    首先,图画上有高山还有平原。高山应该是吐蕃所在的位置。

    高山上的寺庙,可以解释为政权或者国家。庙堂本身就是政权的别称。

    大鼎应该是皇权,倾斜了意味着出了问题。

    流水应该是吐蕃皇权的影响力,朝向应该是吐谷浑。

    禄东赞越想越有道理,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

    有你这个思路,下面的谶曰:西南殇水,遇茱而止。逆流而上,获其高鼎。就好解释了。

    西南殇水,就是吐蕃的影响力。

    遇茱而止,就是遇到吐谷浑的那根柱子,就止住了。茱就是那根柱子,柱子就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了。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吐谷浑有影响力的人就那么几个,禄东赞很快就明白了。吐谷浑人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他们的名字后面,也有字,慕容乾的字就叫赢茱(柱)。

    也就是说,吐蕃的势力遇到了慕容乾就止住了。

    慕容乾这个人,禄东赞是熟悉的,此人性情残暴,颇有野心,吐蕃屡次向让他投入吐蕃,但是此人却迟迟不表明态度。

    禄东赞想到这里,越来越清楚了,

    谶曰:西南殇水,遇茱而止。逆流而上,获其高鼎。

    颂曰:八方汇六合,神庙有佛光。佛道不相容,玉旨冠其观。

    按照字面的解释,谶曰:就是吐蕃的势力遇到了慕容乾,就被止住了,而且慕容乾还有反噬吐蕃的可能性。

    颂曰:意思是,吐蕃尊崇藏传佛教,不重视道教,玉帝是推崇道教的。慕容乾是尊奉道教的。

    整个关于吐蕃国运的推背图的内容,慕容乾是关键人物,他能够影响到整个吐蕃的国运。

    结合目前的局势来看,正是如此。

    在吐谷浑现在有四大势力,唐朝、吐蕃、慕容乾和慕容钵,慕容乾的态度极其重要。

    如果慕容乾谋求自立或者投靠唐朝,对于吐蕃来说,都是个坏消息。

    按照推背图的解释,慕容乾是吐蕃的克星。

    禄东赞想明白了这一点,立刻修书,派人送往吐蕃,提醒松赞干布提防慕容乾。他建议,必要的时候除掉慕容乾。

    自古套路得人心。

    套路欺骗的就是聪明人。

    一个傻子一根筋,认死理,还真是不好忽悠。

    一个聪明人,自以为聪明,想得太多,正好被套路忽悠了。

    骗人的诀窍就在于让人看出破绽,人们往往就会忽略破绽后面隐藏的真正目的。

    李世民接到马宣良的报告,说禄东赞与李淳风见面后,紧急向吐蕃派出了信使。

    对于李佑的计划,李世民更增添了信心。

    李淳风和推背图的作用远远不止是对付吐蕃人的,里面还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

    西北高原上,白云悠悠。一望无际的旷野令人心情舒畅。

    李佑等人继续行军,他们的速度并不快,好似游山玩水一般。他们要给禄东赞的信使和慕容钵的细作留出时间来。

    这天,李佑骑着马和哈米德等人边走边聊天,忽然听到一阵乌鸦的叫声,接着就听到侯成骂道:“该死的乌鸦,真他娘的晦气。”

    李佑等人一看,顿时笑了起来,原来,乌鸦在飞过的时候,扔下来了几粒鸟屎,不偏不倚地打在了他的头上。

    侯成拿起弓箭,就要朝着树上的乌鸦射箭。

    “等一下。”李佑忽然说道。

    侯成一怔,不解地望着李佑。

    李佑对张宝贵说道:“叫队伍停下来吧。”

    张宝贵是这支队伍的头领,他喝道:“队伍停下。”大队人马就停在了路上。

    李佑指着路边的那颗大树说道:“看到树上的那个鸟窝了吧,你们中间谁会爬树,给我把这个放上去。”

    他从衣袋里掏出了一枚波斯银币,向众人示意。

    会爬树的官兵们都想在王爷面前露一手,纷纷举手示意。

    李佑说道:“我知道你们都可以爬上去,不过,我要的是一个能够很快就爬上去的人。”

    这下,举手的人少了很多。

    李佑指着一个士兵说道:“你,就你了。”说着,将那个波斯银币递给了那个士兵。

    那个士兵到了大树跟前,往手中吐了一口吐沫,朝着大树上面爬去。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特种兵的雏形

    大树有十几米高,那个士兵的确有两下子,很快地爬了上去。他将那个波斯银币放进了鸟窝,很快地下来了。

    李佑说道:“不错。赏他100铜钱。”

    接着,李佑说道:“看到他的速度了吧,有没有速度比他还快的,赏500铜钱。”

    除了一个士兵以外,其他人都放弃了。

    这个士兵非快地爬了上去,的确比先前的那个士兵稍微快了一点。

    李佑说道:“还有没有更快的?有的话,上面的那枚波斯银币就是他的了。”

    一枚波斯银币价值十贯钱,众人都想要,却没有那个本事了。

    李佑有点失望,正要说算了的时候,一个人说道:“王爷,小人能不能试试?”

    李佑看到说话的是哈米德手下的一个马车夫,此人十七八岁,是个波斯人,身材精瘦,肌肉却异常结实。

    李佑看看哈米德,此事要征求他的同意。

    哈米德点点头,对那个马车夫说道:“去吧。”

    那个马车夫来到大树跟前,纵身一跃,跳了足有一米多高,抱住树干,手脚非快地倒腾,很快就爬了上去。

    “好。”他敏捷的身手博得了众人的一致喝彩。

    马车夫下来后,捧着手中的金币,要献给哈米德。他是哈米德的奴隶,一切都归主人所有。

    哈米德笑道:“殿下赏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那个马车夫才谢过收下了。

    李佑说道:“老哈,打个商量吧,这个人给卖给我吧,我出十个银币。”

    众人都很吃惊,不知道王爷出这么多钱,买个会爬树的奴隶干什么,难道让他给王爷掏鸟窝玩?

    哈米德笑道:“你想要,就送给你了。”

    李佑谢过后,对那个马车夫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马车夫操着不太纯属的汉语说道:“小人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瘦猴。”

    众人看到他的形象,果然有些猴子模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佑说道:“瘦猴,嗯,这样吧,你的名还叫侯,不过,不是猴子的猴,而是时候的侯,姓就跟着我姓李。

    今后就在我身边做个亲随吧。”

    “哇”,众人一阵羡慕,不知道这小子哪里来的这样的好运气。

    李侯从小就是个卑贱的奴隶,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人看,像他这样的奴隶,一个波斯银币可以买十个。现在王爷竟然出十个银币来买自己!

    李侯感受到了被人尊重的温暖,他心中异常激动。要不是碍着哈米德在这里,他恨不得翻几个跟头,来表示自己心中的喜悦。

    他跪在地上,捧着李佑的脚放在自己的头上,表示效忠新的主人。

    李佑示意队伍原地休息,他拿出纸笔画了一个图案,对侯成说道;“你多带钱,先行赶路,到前面的集镇上,找人按照这个图纸打造20副。”

    侯成领命而去。

    张宝贵不明白李佑要干什么,说道:“佑哥,你怎么突然对爬树感兴趣了?”

    李佑说道:“回头跟你说。”

    不久以后,队伍继续前行。

    几天后,塔坦镇。

    在当地人的一户院子里,李佑拿起侯成打造的飞爪,握住飞爪下面的绳子,在手中摇动起来,借着飞爪产生的惯性,将飞爪抛上了屋顶。

    他用力拉拽了几下,确定飞爪牢固地抓住了屋顶,说道:“你们谁能够爬上去?”

    说完,他对薛仁贵说道:“你先来试试。”

    薛仁贵抓着绳子,脚蹬着墙壁,试着攀爬,他的力气虽大,但是身体却保持不了平衡,费了半天劲,摇摇晃晃地就是上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