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正在胡思乱想,忽然闻到了一股香气,接着听到喜鹊说道:“王爷,您不是说吗,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吃点甜食。您吃点吧。”
李佑睁开眼睛,就看到喜鹊手里端着一盘点心,笑盈盈地望着他。
李佑看到食物,顿时开心起来,心道:“对,老子干嘛要操那些闲心,吃啊,还是吃最靠谱。”他笑道:“还是喜鹊最贴心,来,陪我一起吃。”
自从王爷那天发癔症好了以后,喜鹊发现,王爷变化不小,不仅聪明了不少,待人也更加亲切了起来。虽然新添了一个吃的毛病,可是这个毛病好啊,就连喜鹊也有口福了。
吃美食一个人享用,不如和人分享。李佑吃东西就喜欢别人陪着,喜鹊是陪伴他最多的人,吃得有点快发胖了。
这时,白虎和黑豹在外面闹出点动静,意思是提醒王爷,他们哥儿两个还在外面呢。李佑笑道:“你们两个混蛋,滚进来吧。”
白虎和黑豹大喜,进来望着盘子里的点心。李佑说道:“来,吃吧。”
几个人一起分享起来。
晚饭时,王寮伺候李佑用膳,问道:“王爷,奴婢已经准备好了,明早四点起床,烧好开水,跟着您一起去上朝。”他们是要跟着李佑去推广砖茶。
李佑摇摇头说道:“明天就算了吧,不太方便,过几天再说吧。”
正在这时,张宝贵赶了过来,他见到李佑,说道:“佑哥,我有话要单独跟你说。”
李佑挥挥手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喜鹊等人都出去了。
张宝贵说道:“佑哥,我爹说你惹祸了。他说今天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兵部已经有人听说了。大家都说是你出的主意,侯君集的大军出事了,责任都在你。跟随侯君集出征的将士的家属要找你算账呢。
我爹还说,明天早朝有不少人要弹劾你,让你明早找个借口,不要去上朝了。”
………………………………
第二十七章 内定的黑锅
李佑一听,脑袋又大了一圈,心道:“朝廷的事情真是麻烦,想平平安安地当个吃货不容易啊。”他说道:“知道了。”
他心情不好,说道:“三弟,你来得正好,陪我吃点。”说着对外面喊道:“喜鹊,多让人拿点甜品来。”
东宫。
李承乾用完晚膳,正准备到后宅里看望王妃苏氏和儿子李象。内侍进来禀报,说长孙无忌来了,他就前往客房迎接。
长孙无忌见到李承乾,说道:“请张师傅一起过来。我有要紧的事情要说。”
不一会儿,张玄素也来了。
长孙无忌说道:“要出大事了,不知道是谁,把李靖军报的消息走漏了出去,御史们纷纷要弹劾宜阳王,西征军的家眷们明早要到朱雀门前聚会,声讨宜阳王李佑。”
李承乾愤怒地说道;“这件事一定是李泰或者李恪传出去的,李泰的可能性最大。这些人真是过分,军国大事也让他们拿来做文章!”
长孙无忌说道:“殿下,现在不是追查责任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决明天的麻烦。”
张玄素说道:“是啊,这些事情表面上是冲着宜阳王殿下来的,实际上目标是太子殿下您啊。”
李承乾在这一刻心里有点后悔,不应该跟李佑走得太近了。他心道:“五弟以前身上是非就多,他那个混不吝的性格,今后还不定会惹多大的麻烦呢。”
他问道:“舅舅、师傅,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长孙无忌说道:“这件事是针对你来的,因此不能退缩,要尽可能帮助宜阳王。如果宜阳王因此而受罚,也会影响殿下你的声誉的。”
张玄素在那里沉思,半晌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看到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可能有别的想法,也沉默下来,推敲自己的对策。
终于,张玄素说道:“殿下,这件事也许是件好事呢。”
李承乾问道:“师傅,你说说看。”
张玄素说道:“臣的意思是,这件事就让宜阳王殿下背黑锅吧。”
李承乾不解地说道:“这样做不妥吧?这本来就是侯君集的主意,而且当时父皇和大家都是同意了的,怎么能够怪到五弟的身上呢?”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说道:“张师傅,请你详细说说。”
张玄素说道:“对于太子压力最大的是魏王和蜀王,他们要是能够离开长安,就可以免除他们对太子殿下的威胁。
他们现在已经成年,按说应该去封地就藩了。可是,陛下念及亲情,迟迟没有这个意思。
如果宜阳王这次能够受到处罚,让他率先离开长安,让魏王和蜀王离开,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即使陛下不愿意,咱们联络朝臣对陛下施加压力,有了宜阳王的例子,陛下也没有再留下他们的理由了。”
李承乾眼睛一亮,有些期盼,又有些犹豫。李恪和李泰对他步步紧逼,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可是让李佑无端地去背黑锅,他良心还是有些不安。他说道:“这恐怕不合适吧?”
长孙无忌说道:“张师傅果然好主意。殿下,你不必担心宜阳王,他在长安名声不好,性子又混不吝,留在长安容易惹祸,他要是能够离开长安,对他来说不一定是件坏事。
我知道殿下宅心仁厚,你能够坐稳太子之位,将来关照宜阳王不就行了?!”
张玄素看到李承乾还有些犹豫,说道:“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宜阳王离开长安,远离是非之地,对他真的是件好事啊。”
李承乾又考虑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张玄素说道:“这件事,还需要皇后娘娘帮忙,毕竟魏王殿下也是娘娘的亲生骨肉,就怕她那里会有阻拦。”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是啊,这件事有些难办。不过,皇后娘娘是个明理之人,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她会想通的。她那里的工作,我会亲自去做的。”
张玄素说道:“那就这样,宜阳王受到弹劾,太子殿下出来做个姿态,假意保他一下,咱们暗中推波助澜,逼宜阳王离开长安。”
“好,就这样做。”长孙无忌说道。
蜀王府。
蜀王李恪说道:“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长安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这下,五弟恐怕麻烦了。”
长史权万纪说道:“殿下,这件事不用猜,一定是魏王殿下那里的问题。不过,这也是个机会。上次朝堂上的馒头的事情您也看出来了,宜阳王殿下现在和太子殿下走得近,已经成为了他的帮手。要是能够利用吐谷浑这件事打击宜阳王,也就等于打击了太子殿下。”
李恪是个果断的人,他说道:“好,咱们就推波助澜,目标宜阳王。”
权万纪说道:“是,殿下,臣这就去通知咱们的人。”
魏王府。
魏王李泰有些纳闷,他虽然嫉恨李佑。但是,李世民再三强调,吐谷浑的事情要保密,他还真的不敢泄密。万一引起朝野动荡,李世民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问道:“你们说,这消息是谁泄露出去的?”
长史王聪说道:“太子殿下和宜阳王殿下应该不会,其他人的可能性也很小。臣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蜀王殿下,毕竟,为了打击太子殿下,他应该会这么做的。”
阎立本说道:“殿下,眼下不是探讨是谁走漏消息的时候,明天上朝您打算怎么办?”
李泰说道:“这是个好机会,既然蜀王要这么干,咱们也推上一把,看看太子如何应付。”
阎立本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臣今晚就去联络大臣,您安排好御史,还是由他们先出头为好。”
李佑知道明天会有麻烦,但是不知道风波会如此猛烈。他心大,吃了点甜食,就睡下了。
再说程处亮等人,沿着侯君集大军的行进路线昼夜赶路,第二天清晨,远远地看到几名唐军信使飞奔而来。
信使看到程处亮,远远地就高声喊道:“程校尉,大捷啊!”
程处亮心中一喜,打马迎了上去。
信使风尘仆仆,却是满脸兴奋,他喘着气说道:“程校尉,快去禀报大将军,大捷啊!”
………………………………
第二十八章 混不吝劲头上来了
原来,侯君集率军奔袭伏俟城,吐谷浑人的确没有防备,吐谷浑可汗伏允仓促应战,不久就败逃了。侯君集顺利攻下了伏俟城后,就派出了信使向李靖报捷。信使就是前面被杀的那三个骑兵。
第二天,派去追赶伏允的大将薛万钧又传来了好消息,击毙了吐谷浑可汗伏允。侯君集大喜,派出了第二批报捷的信使,就是程处亮现在遇到的这些骑兵。
程处亮带着这些信使立刻返回鄯州,路上遇到了曾经袭击第一批信使的吐谷浑乡民。程处亮射死了几名袭击者,驱散了他们,带着第二批信使,安全地回到了鄯州。
大将军李靖立刻派程处亮前往长安报捷。
此刻,程处亮等人正在日夜兼程,飞驰在秦皇古道上。
宜阳王府。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阴弘治就来找李佑了。
见到李佑,阴弘治急切地说道:“殿下,你不要去上朝了,西征军的一些眷属已经赶去承天门了,他们要找你要人。你千万别去,这些人明摆着是被人煽动的,你去了会很麻烦的。”
李佑苦笑一下,说道:“这都是他娘的什么事啊?我好心给他们解决问题,到落得了一堆不是了。再说了,出兵的事情也不是我决定的,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而已,关我屁事啊?”
“你呀,策划这件事的人,就不是针对你的,明摆着是冲着太子殿下去的。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干嘛要和太子殿下搅和在一起?”阴弘治埋怨道。
李佑哭笑不得,他很无奈。他是皇子,想不卷入夺嫡纷争都难,他选择的路还是风险最小的一条,就这样还是免不了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去。
忽然,他怒了,说道:“没事,舅舅。我还就去了,看看这些人能把我怎么样?”
阴弘治看到李佑混不吝的劲儿上来了,赶紧说道:“殿下,你不是不愿意上朝吗,这不正好吗?”
李佑眼睛一瞪,说道:“我还就是要去了,他们不就是想把我赶出朝堂吗,我以后就天天去,还要每天第一个去!”这货的血性上来了,开启了混不吝的模式。
阴弘治很后悔,自己从家里来的时候吗,干嘛不带上一包蒙汗药呢?外甥混不吝,给他吃了睡上一觉,不就把这事错过去了吗?
吃早膳的时候,阴弘治继续劝说李佑,希望他今天不要去上朝,可惜没用。
早朝时间快到了,大臣们陆续向太极殿走去。路过承天门的时候,就看到那里乌泱泱地站着一群百姓,这些人都是跟随侯君集出征的将士的眷属。听说西征军失去了消息,这些人担心亲人的安全,就聚集在这里,想听听朝廷怎么说。
人群中有人说道:“原本大将军李靖要到夏天再出兵,可是宜阳王殿下说自己发明了什么食物,结果侯将军听了后,相信了他的话,带着大军进入了祁连山中的死地,从此就没有了消息。这件事都怪宜阳王殿下……”
有人说道:“他这不是害人吗?他一个毛孩子,懂得什么军机大事,仗着自己是个皇子,就在那里指手画脚。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还有人说道:“我家就这么一个孩子,刚刚娶亲,出征后媳妇已经知道怀孕了,他这要是这么死在战场上,我一家人可怎么活呀?”
先前说话的那个人说道:“这都怪宜阳王,如果我家三郎出事了,我就找他要人。”
“对。”
“对。”
“找他要人!”
李恪和李泰经过这里,心中暗笑,他们现在就想看看李承乾和李佑吃瘪的样子。
大臣们知道今天有好戏要看,都等着李佑出来,看看他这次还有什么招数。
早朝开始了。人们很失望,李佑没来。
李承乾很失望,心道:“这家伙果然是个没有担当的人,今后可不能再和他来往了。”
房玄龄心中也很失望,不禁摇头。
李泰和李恪等人都暗暗高兴,李佑不来,正好坐实了他失职畏罪的名头。
大臣们都有些瞧不起李佑,其中一位更是轻蔑地望了一眼李佑上朝站的位置。这位就是萧婉玉的父亲,吏部侍郎萧东昌。他心道:“就宜阳王这样的烂货,也配向我的女儿提亲,我呸!”
不久,李世民来了,他也注意到李佑没来,心中也很失望。心道:“李佑真是摊烂泥,行为不端不说,还是个胆小鬼,真是丢尽了我皇家的脸面。”
早朝开始不久,李恪的死党御史王守成就站了出来,他说道:“臣要弹劾宜阳王李佑……”
接着站出来一大群人,都是弹劾李佑的。
李世民问道:“宜阳王为什么没来?”
宜阳王府长史黄素新出来说道:“陛下,阴妃娘娘病了,宜阳王前往探视,因此没来。”他的话漏洞百出,没有李世民的允许,李佑不可能进宫的。众臣都在暗笑,嘲笑李佑找借口逃避的行为。
李佑干什么去了?
原来,李佑刚要出门,阴妃娘娘到了。她担心李佑的安全,死活不准李佑出门。李佑无奈,只好陪着阴妃娘娘聊天。
中间李佑说要上厕所,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佑来到了花园的围墙边上,黑豹跪下来,让李佑踩在背上,翻出了墙去,外面白虎早就牵着马等在了那里。
李佑上马直奔皇城。
承天门。
看到聚集来的人越来越多,负责维持治安的金吾卫的中郎将派人前往太极殿报信。
不久,李佑来到了承天门。那些人看到他,顿时群情激愤,朝着他涌了上来。金吾卫的官兵们急忙将他们拦住。
金吾卫中郎将示意李佑赶紧离开,李佑反而不走了。他推开要阻拦自己的白虎和黑豹,朝着众人走去。
李佑的镇定感染了众人,原本气势汹汹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人们望着他,想听听他要说什么。
李佑微笑着说道:“各位父老,街坊邻居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侯将军已经取得了大胜,过几天捷报就会传来的。”
他的话一出口,众人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气氛也放松了下来。
人群中有人问道:“殿下,您是怎么知道的?”
………………………………
第二十九章 相信历史
李佑笑道:“大家都知道我爱吃,我的一个下人替我去找一种新鲜食材,刚好从吐谷浑回来,他亲眼看见侯将军打了胜仗,过几天捷报就会传来了。”
这时,人群中的一个白衣人说道:“别信他的,要是这样,为什么李大将军的军报上没有说明?”
李佑说道:“我问你,李大将军的军报上是不是说他们没有见到侯将军的信使啊?”
“是啊,这你怎么解释?”不少人问道。
李佑说道:“我告诉你们吧,侯将军已经占领了伏俟城,只是没有抓到吐谷浑可汗伏允,薛万钧将军已经去追赶他。侯将军正在等待消息,因此耽搁了。”
他说得是历史上的记载。他已经想明白了,历史在某些细节上有出人,像战争这样的大事,经过了多少人的记载,不会有大的出入。他坚信,侯君集一定能够打赢的。
众人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都相信了大半。
这时,那个白衣人说道:“不可能,你的下人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李佑怒道:“你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咒大家都死吗?各位乡邻,你们是相信他的,您们的亲人都死了,还是相信我说的,你们的亲人他们很快就会凯旋呢?”
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的亲人死了。哪怕只是个希望,众人也愿意相信李佑的话。于是,大家纷纷说道:“殿下,我们相信您。”
“等一下。”那个白衣人还要说话。
李佑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人,他喝道:“来人啊,把他抓起来。”
白虎和黑豹上去就抓住了那人。
李佑大声说道:“各位乡邻,这个人你们谁认识?他根本就不是西征军的眷属,他是混进来故意挑拨闹事的。”
周围的西征军家属都怒了,纷纷问道:“快说,你是什么人?”
李佑认为,这个闹事的人一定不是西征军的家属,如果是的话,他担心自己的亲人,绝不会如此捣乱的。李佑猜测得没错,这个人还真是被人派来的,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这下,众人更加相信李佑的话了。人们纷纷向李佑表示感谢。
李佑微笑着说道:“大家回去吧,别让坏人利用了,到时候没法跟你们德胜回来的的亲人交代啊。”
“是啊,咱们回去吧。”众人纷纷离去。
这时,一直站在人群边上的两个俊俏的公子,望着镇定自若的李佑,感到有些诧异,其中一个说道:“杜梅,你哥哥一定没事的。咱们也回去吧。”
太极殿。
朝堂上乱哄哄的,今天有点奇怪,历来都是几派人马互相攻击,今天的目标却出奇的一致。除了太子李承乾出来为李佑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以外,没有人为李佑说话。
阴弘治是李佑的舅舅,他要避嫌。而且,他即使说了也没有什么分量。
李世民很生气,一方面,他再三强调不准将西征军的情况泄露出去,却偏偏弄得轩然大波,让他很被动。另一方面,他真的不喜欢李佑,多年来形成的印象,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因此他明知道李佑是冤枉的,这件事的责任不在李佑,可是他还是觉得李佑就是个惹祸精。
就在众人纷纷指责李佑的时候,有人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不同意见。”原来是魏征。
魏征说道:“陛下,臣以为,宜阳王殿下没有过错,他积极为西征军出谋划策,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误。即使西征军遇到了困难,战场上瞬息万变,出现意外也在所难免,过失也不应该记在宜阳王殿下的头上。”
接着,程咬金也出来为李佑说了几句公道话。
可是,弹劾李佑的人太多了,那些御史们将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也都翻了出来,将李佑说得一无是处。
魏征真是觉得李佑冤枉,他再次站出来,要为李佑说话。他说道:“陛下,臣以为……”
就在这时,金吾卫中郎将派来的信使进来禀报,他说道:“陛下,承天门外,西征军的眷属越来越多了,他们聚集在那里,群情激愤,要求处置宜阳王殿下。”
李世民英明神武,他也觉得事情不对。心道:“这里面一定有人在操纵,不然事情不会发展成这个样子。”他觉得应该先平息事态,然后再调查处置。他说道:“魏征,你不要说了。你和房玄龄立刻赶到承天门,平息事态。”
魏征只好领旨,和房玄龄出了大殿。
太极殿里,吏部侍郎萧东昌站出来说道:“陛下,宜阳王殿下行为不端,在长安城中屡遭百姓非议。为了避免给皇家造成不好的影响,臣建议他应该离开长安到封地就藩。”
萧东昌是长孙无忌的副手,他说这番话是长孙无忌授意的。而且他本身就希望李佑离开长安,他担心李佑纠缠自己的女儿。李佑毕竟是皇子,万一李世民赐婚,萧东昌会很为难的。
他的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李恪和李泰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觉得赶走了李佑,等于是打击了李承乾。于是暗示手下的死党们也支持萧东昌的意见。
这时,长孙无忌出来说话了,他说道:“陛下,虽然宜阳王殿下屡屡遭到百姓非议,可是他毕竟年纪尚小,离开长安似乎不妥。应该留在长安为陛下尽孝才是。”
他的话看似是在替李佑说话,其实是在提醒李世民,意思是李佑名声不好,留在长安碍眼。而且李佑的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去就藩了。同时,他知道李世民不喜欢李佑,说让李佑在他身边尽孝,也是提醒他赶紧打发李佑离开长安。
长孙无忌太了解李世民了,他的话真的提醒了李世民。李世民忽然觉得,李佑留在长安,实在是令他心情不爽,此时他很想打发李佑远离长安了。
他想了想阴妃,有点不忍心。可是想起李佑以往的恶行,尽管最近有了一些改变,仍然令他不舒服。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挺直了身子,说道:“众位爱卿言之有理。李佑已经年满十六岁了,应该去封地赴任了。朕决定,宜阳王李佑改封齐王,兼任齐州都督。”
………………………………
第三十章 红旗报捷
这下,李承乾、李恪和李泰皆大欢喜,率领党羽一齐说道:“陛下英明。”
正在这时,房玄龄和魏征回来了。
李世民担心地问道:“房玄龄、魏征,你们怎么回来了,承天门那里怎么样了?”
房玄龄说道:“还是让宜阳王殿下来说吧。”
这时,李佑出现在房玄龄和魏征的身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