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瓛急忙答应,就这样,展开箱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小心翼翼拼接起来,渐渐的,老朱看出了一丝端倪!

    “这是地形图?不对,怎么山川河流都活了起来?”

    老朱愈发惊讶。

    柳淳送来的正是长沙府的地形沙盘。

    等六十块拼好之后,再往上面看去,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山川,哪里是河流,哪里是农田……全都一清二楚,比起地图,可要清晰明了太多了!

    “难道那小子半年的时间,就做了这个?”

    老朱凑到近前,在沙盘的上面,还密密麻麻插了许多小旗,每一个小旗代表一个乡镇……多少人丁,多少田亩,多少赋税,一应俱全!

    老朱就这么看着,几乎一瞬间,就把长沙府装到了心里。

    默默注视了一刻钟,老朱咧嘴大笑,“果然,那小子没让朕失望!”朱元璋回头,瞧了瞧詹徽。

    “吏部,你怎么看?”


………………………………

第257章 绝对陛下亲子

    詹徽看到了地形沙盘的时候,完全懵了。他根本想不到,还有人能把山川河流完美复制,缩小呈现在面前。

    他自己看,都不得不叹服,长沙府,一州十一县,一目了然。

    柳淳弄得比一般的军用沙盘还详细多了,每一个村镇,每个桥梁,甚至每一口水井,都在上面体现出来。

    针对每个县,柳淳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其实在老朱立国之前,就非常重视治下的百姓田地,这两样是他争霸天下的资本,力量的来源,马虎不得。

    为了了解情况,朱元璋要求官吏制作两个册子。

    一个是黄册,记录天下的人口,征丁银,征发徭役,全靠这个。

    另一个叫鱼鳞册,也叫鱼鳞图册,跟柳淳弄得沙盘作用差不多,就是把各地的山川田地都画到一本图册上,然后把每一块地,按照拥有人不同,进行编号,标注在图册上。

    想象一下,一片土地,中间花了许多线条,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是不是很像鱼鳞?所以呢,因此得名鱼鳞册。

    鱼鳞册体现的是土地关系,也就是征田赋的依据。

    黄册和鱼鳞册,就是大明的根基!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老朱的心细细腻,他做的不就是大明版的土地确权吗!如果完全按照老朱的设想,还真不会出现土地兼并的问题。

    但很可惜,受技术的限制,也由于官吏敷衍,鱼鳞图册十分粗糙,有的百姓承受不住苛捐杂税,选择逃亡,有些大户趁机兼并田产,加上针对士人官吏的减免,使得整个鱼鳞册不断遭到破坏和冲击。

    可即便没有破坏,鱼鳞册比起眼前的沙盘,那就是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差别啊!

    柳淳不但在上面标注了土地,还统计了人口数量,等于把黄册和鱼鳞册合二为一。

    有多少丁,有多少田,清清楚楚。

    只要把长沙府总的丁银计算出来,再均摊到每一亩土地上面,伟大的摊丁入亩就成功了!

    不是有人觉得柳淳动作太慢吗?

    不是责备他半年什么都没干吗?

    在这个沙盘面前,全都不攻自破。他不但做了事情,而且还做得扎扎实实,勤勤恳恳。能把地方的情况,弄得这么清楚,推行税制改革,自然不在话下。

    一想到这里,老朱还有点愧疚。

    看起来自己多疑的脾气真的要改一改,别人不说,柳淳这小子是真的挺能做事情的。这一寸寸的山河,哪是那么容易制作出来的。

    朱元璋甚至能想象到,柳淳带着人,爬山越岭,把脚都磨破了,一层血泡接着一层……不容易,真是不容易啊!

    老朱似乎也忘了,柳淳万寿盛典的时候,不是给他做过热气球吗?

    这一次勘察地形,制作沙盘,就动用了不少热气球帮忙,毕竟跟柳淳同去的还有郭氏门人呢!陶成道这些人怎么忘了老本行。

    当然了,就算有热气球帮忙,也着实辛苦异常。老朱感动也是应该的。

    朕是不是辜负了功臣?

    这个念头涌起之后,老朱就迫切想要压下去。

    怎么办?

    这还不容易,直接找个替罪羊就是了。

    “詹徽!柳淳兢兢业业,为了变法的事情,殚精竭虑,你说他年少轻狂,说他懈怠懒惰。这话未免不够公允吧!”

    詹徽还能说什么,慌忙匍匐在地,吓得魂儿都飞了。

    “启奏陛下,老臣惭愧,柳同知的确是难得的干吏,就凭这个,对,就是这个!”他指着沙盘,也不知道叫什么好,天官大人被逼得都语无伦次了。

    “陛下,老臣胡言乱语,老臣愿意自请免官!”

    詹徽说完,把帽子摘下来,放在了地上。

    还算挺乖的,能知道进退,也算不容易了。

    老朱总算忍住了杀人的冲动,“你一把年纪,忝列天官,执掌铨选,理当眼明心亮,明辨忠奸。谁知道你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嫉妒柳淳,恶言相向。你想过没有,假如朕听了你的谗言,把柳淳调回,谁能替朕推行变法?此番变法关乎大明的国运,朕就算想留你,也没有理由了!”

    詹徽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完了,真的要死了吗?

    他趴在地上,浑身颤抖,冷汗从鬓角不停流下来。

    老朱俯视着他,顿了顿,才缓缓道:“罢了,如你所愿,回家去吧!”

    “多谢陛下天恩!”

    詹徽趴在地上磕头作响,灰溜溜离开,出宫门的时候,还被绊了一下,掉了颗门牙。可即便如此狼狈,他都大呼侥幸。

    詹徽不只是怕柳淳的事情,关键是他担心潭王事发,那可是陛下的儿子,有一点风声露出去,他就完蛋了。

    现在能跑就赶快跑,这叫小杖受大杖走,就连孔老夫子都提倡呢,没错了!

    詹徽狼狈逃窜,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就准备离开京城。

    先不说詹徽能不能安然脱身,咱文体开花,再讲讲另一位上书……赵勉!

    身为户部尚书,执掌天下户口税赋,当看到柳淳做出来的沙盘,他就像傻了似的,怎么看怎么喜欢!

    “妙啊,真是太妙了!”

    赵勉手舞足蹈,老朱轻笑,“要朕说,这东西还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能猜到吗?”

    赵勉忙摇头,“臣愚钝,猜不出来,臣觉得此物已经尽善尽美,假如全天下……”赵勉突然停住,恍然大悟道:“臣知道了,陛下是说这只有长沙一府吧?”

    朱元璋含笑点头,“没错,你算是猜对了。去给柳淳下旨,让他进京,朕要好好问问他,这东西是怎么做的!”

    赵勉点头,“臣立刻就去安排,这一次柳大人的确立下了大功,不容易啊!”

    “岂止是不容易!”老朱哼道:“朕让你们在二十年前,就清查各地的鱼鳞册,结果呢?漏洞百出,错误一堆。同样为朝廷做事,差别也太大了!你去告诉户部的人,让他们都来瞧瞧!好好看看!”

    “要看懂,看明白,知道以后怎么做事!”

    一不小心,柳淳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班主任要把他的作业本在全班面前展示了。

    此刻的柳淳,还没有自豪的觉悟,他虽然完成了对长沙府的摸底,但接下来该怎么核定新的税率,柳淳遇到了麻烦。

    老朱觉得把税收到户部,然后再分派给各地,有些脱裤子放屁。他干脆让地方留足,剩下再交给朝廷。

    对于老朱的想法,柳淳只想送给他俩字……傻帽!

    你老人家活着,谁也不敢让朝廷吃亏,可你老人家要是走了,立刻就会出现克扣税赋的情况。

    事实上,自从潭王朱梓到了长沙就藩之后,长沙的田赋就没有足额缴纳过。

    道理很简单,按照洪武九年的规定,一个亲王的年俸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

    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掰着手指头算算吧,这是多少东西?

    幸亏潭王没有后人,就他一个领俸禄的,不然还要多不少。

    长沙一府的税收根本不够给潭王的,还要从湖广其他的州府截留,才能支付潭王府的开销。

    说起来,朱梓死了,唯一的好处就是节省下了不少粮米布匹,让老百姓能喘口气了。

    可是布政使衙门那边,希望能把田赋上交,其他州府帮长沙不少了,现在轮到长沙府帮帮其他地方了。

    柳淳并不排斥,但他在长沙府走了一遍下来,他发现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这给财税该怎么分配,必须定下更详细的规矩才行。

    而且柳淳有一个建议。

    他希望把藩王宗室的俸禄收到户部,让朝廷统一负责。亲王的俸禄是一样的,可各地的条件不同。

    让苏州养两三个亲王,一点问题没有,可长沙呢,连一个亲王都养不了。

    所以柳淳觉得应该交给户部负责,这是最好的。

    而且柳淳还存了一个心思,户部接过去之后,亲王的俸禄,应该改成发货币为主!

    没错,就是纸币!

    说不定还能推动皇家银行的发展呢。

    柳淳是装了一肚子建议,返回京城,他迫切需要老朱的支持。

    离京半年,再度回来,柳淳都觉得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只是他的人缘一如既往的差,不对,是比以前更惹人厌了。

    怎么连一个迎接的都没有啊?

    黄观呢?

    李景隆呢?

    别忘了你妹妹还在我手上呢!

    ……

    柳淳四处看着,的确是一个人也没有,无奈只能进城,等他到了内城,才有一驾马车,神秘兮兮凑了过来,车上的人正式徐增寿。

    “快进来!”

    徐增寿跟个鬼似的,让柳淳进去,等柳淳刚刚坐下,徐增寿就迫不及待道:“你能不能跟兄弟说句实话?”

    柳淳瞧他别扭,“什么实话?你跟我讲了多少实话?”

    徐增寿用力摇头,“我最多撒点小谎,可你不一样,你把我骗得好苦!快说,你是不是陛下的儿子?”

    柳淳差点吓得从马车上掉下去,“我被陛下坑成什么样子了,你不知道?”

    徐增寿哼了一声,“我知道个屁!吏部天官詹徽,就说了你几句坏话,就被下到诏狱了。你小子比陛下的亲儿子还金贵呢!”


………………………………

第258章 治理地方从修厕所开始

    柳淳简直想哭了,朱元璋见一次,骂他一次,最苦最累最得罪人的事情都交给他,还吝啬赏赐,瞧瞧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吏,没几年的功夫,都有人混到侍郎了。他倒好,费了好大的牛劲儿,还是个区区同知,说出去都丢人!

    “你也说了,是送到诏狱,那是锦衣卫干的,跟我没关系,知道吗?”

    徐增寿翻白眼道:“你装什么无辜?你爹是什么位置?”

    柳淳几乎忘了,老爹貌似是锦衣卫的同知!也是副手。他们爷俩太可怜了,要不找老爹打个赌,看看谁能先扶正。

    不错……眼下长沙知府是空缺的,锦衣卫指挥使可是蒋瓛。那家伙清廉阴翳,做事滴水不漏,以三爷的粗线条,想要扳倒蒋瓛,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嘛,赌局自己的胜算还是大的。

    赌了!

    柳淳一边想着,一边反驳徐增寿。

    “我爹是正人君子,不会陷害无辜的!”

    徐增寿才不信呢,“咱要说真心话,三爷再好心,有人要害他的儿子,还能放过?我算是看透了,詹徽必死无疑!啧啧,这家伙算是这些年,干的时间最长的吏部天官了,没想到居然倒在了你的手里,我服了!”

    徐增寿仰起脖子,很认真道:“大哥,你再教我官场纵横之术吧!小弟要跟你学得更多!”

    徐老四总算想起来了,他还是个弟弟呢!

    面对这个弟弟,柳淳只有一个字:“呸!”

    ……

    进京的第二天,柳淳就被叫到了宫里,而且还是一大早就进宫了,连饭都没来得及吃。

    “过来吧,太子走了,也没人陪朕吃早膳了。”老朱念叨着,让太监给柳淳搬个墩子。柳淳谢过,就坐了下来。

    朱元璋的伙食向来不怎么样。白粥,小菜,肉馒头,春卷,就那么老几样。

    “要不要给你一盘蟹粉狮子头?”

    柳淳忙摆手,“够了,够了。已经很丰盛了。”

    朱元璋哂笑,“别哄朕,能吃出花样的人不少!朕就听说,有的大臣家里,一顿随随便便的螃蟹宴,就能吃十两八两的银子……不吃螃蟹,光是把银子喂下去,也能饱了!瞧着吧,以后朕就喂他们银子吃!”

    是饱了,不但饱了,还永远不会饿了。

    老朱是一如既往的嫉恶如仇,柳淳只管闷头吃饭,老朱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等到吃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才转到了正题,“长沙的民生如何?所有百姓能不能吃得上……粥?”

    柳淳迟疑一下,摇了摇头,“陛下,有差不多一成的百姓,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

    “一顿?”

    “嗯!尤其是农闲的时候,更是如此……臣计算过,长沙府的百姓,平均每人只有五六亩地而已,一些穷苦人家,田不过十亩,交了苛捐杂税之后,所余稻谷,最多五石,脱粒变成米,三石五斗,一对父母,加上几个孩子,摊到每人头上,每天也就二三两的粮食,煮成粥,勉强度日罢了。”

    “所幸靠水吃水,打些鱼虾,卖了换钱,贴补家用,缴纳赋税。可打渔也不容易,且不说那些淹死的人,光是水蛊病,就能让许多人苦不堪言,臣这次在长沙府,见了不下五百名患者,他们之中许多人肚子大的像是磨盘,浑身却消瘦憔悴,面色姜黄,如水鬼一般!而且患病的多为青壮劳力,他们常年下水,沾染了水蛊,也就不足为奇了。往往一个人倒下去,一家就完了!”

    老朱深吸口气,觉得胃有点堵,吃不下饭……他自诩励精图治,但毕竟人力有限,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而且作为农业社会,不管怎么折腾,就是三年丰三年荒,能积攒下来的东西实在是不多。老百姓生活困顿,完全是情理之中。

    能做到不饿死人,已经是太平盛世了。

    “柳淳,你提到了水蛊病,当年朕的不少部下也都死于这个病,有人说这是水中冤魂恶鬼害人,可有此事?”

    柳淳笑着摇头,“冤魂恶鬼臣是不知道,但我知道水蛊的病因由来。”

    “哦?怎么来的?”

    “很简单,这是一种寄生虫,存在于钉螺一类的水生物当中……人们经常下水,就会接触到,这种虫子就会进入人体,寄居在肠道血管,吸食血液。因此就会造成腹部水肿,长期被吸食血液,人也会变得消瘦憔悴,甚至死亡。”

    老朱颇为惊讶,这种说话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中国古人喜欢用“气”来解释一切,他们认为水中有毒气凝结,进入人体,使腹部渐渐变大,所以称为水蛊!

    患上水蛊,有些人会很快死亡,还有更多的人,虽然没有死,但挺着大肚子,身体消瘦,无法劳动,活生生变成了一家的累赘。

    朱元璋还记得,自己的兄弟当中,就有人染了水蛊,死得十分凄惨。

    “柳淳,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老朱很认真道。

    “这个……自然是臣的师门教的,但臣在长沙验证了,发现确实是真的,按照臣的办法,减少了水蛊病!”

    “真的减少了?”老朱透着惊讶问道。

    “嗯,没错。”

    水蛊病的确是个麻烦,金陵就在江边,每年朝廷的水师,周围的百姓,甚至有些官吏,都会染上水蛊病。一旦患病之后,哪怕最高明的御医,也都是束手无策。

    朱元璋还记得,曾经在鄱阳湖大战之前,水师上千人全都患了水蛊病,差点因此败给陈友谅。

    “首先要明确病因,这是一种很微小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个人染病之后,虫子会在他的体内产卵,并且随着粪便排到体外,这些虫卵需要在钉螺的体内生长发育,等到长大之后,再重新寄生人体。”

    血吸虫病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千百年来,人们都没有搞懂,因此饱受病痛折磨。在一些严重的水乡,染病的人超过两三成,甚至有的村子,九成以上的人,都感染了血吸虫。

    就以目前的大明为例,染病者少说也有上百万,沿着长江一线,几乎都能找到被血吸虫病折磨的患者。

    “我还没有办法治疗这种病,就只能从预防下手,最最重要,就是消灭钉螺……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柳淳所谓的我们,自然指跟他一起去长沙的人。他们原本是打算改革税制的,可问题是他们发现根本没法让当地的百姓接受他们,双方发生了很多误会。面对困局,柳淳决定用所有百姓都关心的血吸虫打开僵局。

    他利用潭王府的田租,作为奖励,向百姓征收钉螺。

    然后呢,他又花力气,大修厕所……没错,就是莫迪老仙干的事情。

    针对患者的粪便进行处理,集中堆肥,发酵。

    很难想象,一群太学生,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简直斯文扫地!

    可柳淳就是做了,结果就是长沙府的血吸虫新增感染者,大大下降,足足降了五成之多!

    老百姓看到了效果,几乎一下子,柳淳还有那些太学生就被当成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们要勘察地形,清丈田亩,全都顺利无比……这不,柳淳才有可能在半年之内,送给老朱完整的地形沙盘。

    他上面记录的数据,绝对准确,因为没有老百姓舍得欺骗他们!

    “原来如此!”

    老朱总算是恍然大悟!

    难怪柳淳能做到别人做不大的事情,看起来风光,背后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一群几乎一只脚跨进士人门槛的太学生,居然要去帮老百姓修厕所,处理粪便!

    “柳淳啊柳淳,你怎么舍得?”老朱咆哮着质问。

    柳淳无语了,老朱啊,你还有脸问我呢!

    “陛下,大家伙开始的时候,也不愿意。臣就告诉他们,你们是天子门生,不能让师父失望……所以呢,他们就乖乖听话了,这也是陛下教导有方啊!”


………………………………

第259章 老朱的感动

    “柳淳!”

    老朱怒了!

    什么叫朕教导有方,分明是你打着朕的旗号,逼着太学生去给百姓修厕所,然后把屎盆子扣在朕的头上!

    这次可是真真正正的屎盆子,不打半点折扣!

    “柳淳,你别以为自己有点功劳,就敢肆意妄为,连朕都不放在眼里。告诉你,朕刚刚处置了一个天官,你要是再耍滑头,朕就砍了你,瞧瞧这满朝上下,有几个给你说情的!”

    柳淳无语了,怎么又来这一套!

    “不会有人给臣说情的,他们只会放炮仗,比过年还热闹哩!”柳淳闷声道。

    老朱迟愣半晌,脸终于绷不住了,也笑了。他摇着头,走到了柳淳面前,抓起柳淳的胳膊,君臣两个走到了大殿的中间,这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垫子,最近的太监也离着十步之外。

    老朱让柳淳坐下,然后他也席地而坐,君臣肩并肩。

    在殿门口伺候的老太监看到这一幕,差点吓得叫出来!

    “我的柳大人啊,你行啊,这待遇都赶得上太子殿下了!”老太监暗暗欣喜,就冲陛下如此看重柳淳,他们这些貔貅卫的人,没什么好怕的了。那个蒋瓛,野心勃勃,陛下有意让詹徽致仕回家,结果蒋瓛非要掀起大狱,把詹徽拿了。

    那家伙觉得多杀人就能讨陛下的欢心……殊不知这偌大的江山,千头万绪,兴利除弊,那是连在一起的,只懂杀人,说到底还是个莽夫,鹰犬!

    不成气候的!

    老太监满心欢喜,觉得老怀大慰。

    可他却不知道,柳淳此刻又犯了作死的毛病,跟老朱抱怨了起来。

    “陛下,臣在长沙推动变法,最大的感觉就是人手太少了,官吏根本不够用!”

    按照明朝的规定,一个县里,正式的官吏只有三个,分别是县令,县丞和主簿,而且根据县的大小等级不同,三个官还不全有,再往下,就是典吏,还有教谕,以及巡检,加起来,也就一巴掌的人。

    这么点人,要负责千头万绪的政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强推下去,只会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所以柳淳要去变法之前,带了数百太学生,还带了所有的郭氏门人,靠着他们,才把长沙府的情况大致摸清楚了。

    “陛下,臣觉得朝廷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多?都有什么?”

    “修路、兴学、发展农桑……当然,最最紧要的是修厕所和水井!”

    老朱眉头紧皱,“修个厕所,有那么紧要呢?”

    “当然紧要了。”柳淳道:“臣下去调查过了,乡下百姓的很多病痛,都是因为卫生条件不好造成的,比如腹泻,痢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