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朱还会选择朱允炆吗?
柳淳的心里,翻来覆去,历史真的走到了关键的拐点,是继续沿着原来的道路走下去,还是发生转弯,就看这段时间了。
柳淳开动脑筋,推演朝局的可能变化。
就在此时,宫里来人传旨,来的不是老太监,而是一个年轻的小太监,似乎还没有柳淳大哩。
“老祖宗照顾圣人呢,让奴婢来请大人进宫。”
柳淳扫了眼小太监,发现他的额头有伤,就忍不住道:“怎么,圣人发怒,打人了?”
“没。”小太监红着脸道:“是奴婢……偷偷看书,撞的!”
新鲜啊,一个小太监,能这么喜欢读书?
不对啊,老朱不是防着太监干政,宫里也没有设内学堂,他读的哪门子书啊?
“是,是大人所著的算学教程,奴婢晚上借着月色看书,仓促之间,转到了门框上。”
柳淳这才弄清楚缘由,可他更好奇了,“你懂的算学?”
“学过一点,奴婢听说父亲说,要在海上活下来,就必须会算学,奴婢小时候也学了一点……”小太监仗着胆子,突然躬身道:“柳大人,奴婢平时出不了宫门,奴婢早就仰慕大人的郭氏之学,奴婢想拜求大人,指点一二。”
柳淳对太监没有太多的偏见,相反,眼前这个小太监让他很惊讶……知道航海要靠数学,还想学郭氏之学,你就算学了,又有什么用,难道还能扬帆出海不成?
“我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马和!”
“哦!”柳淳点头,貌似没什么印象,“这样吧,我送你两本算学的书,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懂的,托人送给纸条出来,我有空就给你解答。”
小太监脸蛋红扑扑的,激动道:“大人,你,你愿意教我?你,你不嫌弃吗?”
柳淳大笑,“算学对所有人都是最公平的,不会因为身份变化,计算的结果就有所差别……除非你算错了!”
小太监眼睛冒光,拿了柳淳的书,欣欣然陪着柳淳进宫。
在路上,小太监滔滔不断。
原来他的老家在云南,头些年朝廷收复云南,他家中因为是贵胄,所以被官军抓了,直接净身,充为太监,送到了宫里。
这个马和还算幸运,和他一起净身的有十个孩子,可活下来的只有三个人!
“唉,新旧交替,难免不分青红皂白……我也没法安慰你什么,老老实实当差,多学一点本事挺好的,艺多不压身。回头想学天文,跟我打个招呼就是了。”
小太监心里头热乎乎的,他出来传旨,见到了柳淳,是有种粉丝见到偶像,就多说了几句。可谁料想,柳淳不断满足了他的愿望,还远远超出了预期。马和简直乐不可支,他觉得柳大人就是最儒雅随和的好人了。
……
柳淳再度进宫,面见朱元璋。
才几天的功夫,老朱的鬓角就都白了,额头的皱纹像刀刻出来似的。脸上的皮肤松弛,笔直的腰背也变得微微前倾。
瞬间,老态龙钟。
柳淳看了一眼,慌忙施礼。
“起来吧!”
朱元璋的声音也不再是中气十足,充满了疲态。
“柳淳,你爹送来了密报,说是……”老朱顿了顿,“说是种种迹象,指向了晋王,是他,是他!是那个畜生,用阴谋诡计,害死他的哥哥!”
柳淳有过很多的猜测,表面上朱标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但仔细算起来,想要朱标死的人,同样不在少数。
首先就是反对变法的士绅勋贵,这帮人原指望朱标帮忙,结果朱标反戈一击,彻底抛弃了他们,
恼怒之下,这帮人出手暗害太子,搅乱朝局,那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几乎第一时间,柳淳就怀疑到了文官们的头上。
但是文官向来好谋无断,而且他们也没有实施刺杀的力量。
接下来最大的嫌疑,就是朱标的兄弟们。
甚至远在北平的朱棣,都有嫌疑,不过相比朱棣,秦王和晋王的可能性更大,毕竟朱标死了,他们的机会比谁都大。
但问题是秦王已经是阶下囚,他还有多大的力量?
按照这么推测,晋王的几率的确最大,老爹查到的证据,也是如此。
但是,别忙啊,朱标是不是真的死于瘟疫呢?他感染的瘟疫致死率还不算太高。大约五个人里,才有一个人去世。
朱标难不成就是那幸运的五分之一……又或者还另有隐情?
“陛下,容臣说一句,从潭王开始,就有人暗中针对诸王,臣不敢说晋王是清白的,太子之死,疑点重重,必须详细彻查清楚。只会臣觉得,不能贸然归罪晋王,请陛下三思!”
“唉!”
朱元璋动力一锤桌子,无奈怒道:“朕,朕身为一国之君,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去,却没法立刻替他报仇,朕这个天子,还做什么?”
老朱的情绪又一次控制不住了他破口大骂,顿足捶胸,足足过了一刻钟,他才冷静下来,坐在龙椅上,不停喘气。
“柳淳,太子之死,朕是一定要查个清楚,假如那几个逆子真的卷入其中,朕就杀了他们!反正朕有二十几个孩子,杀了也就杀了!”
老朱绝对是疯了,不然怎么会这么说话,谁家生孩子是用来杀着玩的?
“别的事情不说了,太子临死前,告诉朕,必须坚持变法,这件事关乎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朕也颇为赞同,只是变法涉及到方方面面,朕已经老了,未必能做成……柳淳,你觉得谁能接替朕,继续变法呢?”
“这个……”柳淳差点把心吓出来……怎么回事?
莫非说自己向老朱推荐朱棣,然后朱老四就有机会当上太子,他要是成了太子,朱允炆直接提前结束了,永乐盛世也会提前到来,而且容易顺畅了无数倍。
多好的机会啊!
柳淳面对天赐良机,低声道:“启奏陛下,臣无论如何,也不敢妄言,臣也不熟悉诸位王爷的本事。如果陛下一定要让臣说,臣只有一句话。”
“哪句?”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
第274章 道衍的手段
柳淳,你是想让诸位藩王推动变法,考察他们的本事了?”
“陛下,各方藩王镇守一方,让他们作为变法试点,就像长沙那样,从一个府,推展到多个地方,继续稳扎稳打,积累经验,等到在各个藩王那里获得成功,就可以向整个大明推动。而且这么做,还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争取更多的时间,变法的步子也可以走得稳妥一些……”
柳淳小心翼翼说着,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老朱头脑发热,觉得太子的遗愿,必须尽快完成,不容迟疑。若是一味追求速度,一味求快,整个变法,就可能面临全盘失败的危险。
柳淳一直觉得,好的变法,不妨把目标定得远大一点,但落实起来,一定是小步快跑,跑得慢了,老百姓没有感觉,得不到支持,跑得快了,就会摔跟头。
老朱仔细思忖着,终于微微颔首,“就这样吧,让晋王,燕王,齐王,周王,蜀王,代王……他们上个条陈,说说变法的打算,准备怎么做,朕也要思量一番。”
老朱的精力显然不如之前,他摆了摆手,把柳淳打发走了。
传旨的钦差立刻离京,分头向各个藩王的驻地赶去。
身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三天前,得到了太子病故的消息。
他心里头十分不舒服……小时候父皇经常在外领兵,即便回来,也没有多少心思关心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朱标照顾他们,直到就藩为止。
长兄入父,这话是半点错误没有。
假如不是生在天家,怕是朱棣连半点异样的心思都没有。
可即便身为有志大位的皇子,他也仅仅是想跟大哥展开一场公平的较量,让父皇去选择,谁才是未来的皇帝。
万万想不到,朱标竟突然死了,而且根据一些风声,似乎还不是那么光彩……究竟是怎么回事,谁害了大哥?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朱棣把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一天,都没有出来。
徐氏非常担心,就在外面守着。
总算等到朱棣出来,“王爷,你要节哀,不可悲伤过度……”
朱棣摆手,打断了夫人的话。
“传我的命令,王府上下,替太子哥哥戴孝,给我准备麻冠孝服,我要望南而哭,祭奠大哥……对了,还要八百里加急,请父皇准许我回京哭灵!”
徐氏点头,一一按照朱棣所言,下去安排了。
王府之中,哭声一片,直到第三天,有一道圣旨下来,老朱告诉诸位皇子,不需要过度悲伤,太子丧礼一切从简,也不用他们回京。只要递交一份变法方略即可。
面对这个结果,已经哭了三天,形容憔悴的朱棣有点迷糊了。
看起来父皇更加重视变法啊!
要说起变法,在藩王当中,谁能比得过他?
柳淳去了京城,他留在北平和大宁的产业,都是王府帮忙照应,朱棣何等聪明,他基本上看透了柳淳的种种思路。
而且说起来北平变法,阻力也是最小的。
道理很简单,北平是一片文化的荒漠,士绅力量非常薄弱。而且在柳淳的带动之下,一大批商人崛起了。
这些商人早就瞧士绅不顺眼,凭什么你们免役免赋,完全没有道理啊!要纳税就一起来,公平竞争,谁怕谁!
朱棣几乎敢确定,只要推动变法,他就会立刻成为表现最好的皇子……储君位置空缺,谁能讨得父皇欢心,谁就能坐上太子的宝座。
这不是他一直以来,都盘桓在心里的念头吗?
如此天赐良机,岂可错过。
喜悦短暂冲散了悲伤,朱棣面对着圣旨,足足看了三遍。他的疲倦一扫而光,忙站起身,冲到书案前面,提起笔,准备写下他的变法大计。
足足一刻钟过去,朱棣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
相反,他的鬓角有冷汗流下,润湿了宣纸,朱棣握紧了拳头,突然无比烦躁,抓起纸张,撕得粉粉碎然后抓起砚台和笔架,全都摔到了地上。
朱棣的眼睛爬满了小蚯蚓一般的血丝,他负着手,在书房烦躁地来回踱步。
在这种关头,只有夫人徐氏不怕朱棣,敢进入书房。
“王爷,道衍大师来了,你要不要见他的?”
朱棣眉头紧皱,气得拍桌子,“见他干什么?他还有脸来见我?”朱棣暴怒,“让他滚,滚得越远越好,以后永远不许进王府的门!”
徐氏轻咳了一声,嗔怪道:“王爷,以往道衍大师是王府的座上宾,这一次他只是来拜访,什么话都没有,王爷就如此拒之门外,未免不妥吧!”
朱棣冷笑道:“他能说出什么好话来?还不是劝本王飞蛾扑火?”朱棣转念道:“也好,就让他进来,本王亲手杀了这个祸根,免得麻烦!”
朱棣一副要血溅三尺的架势,徐氏都不知道是该请道衍,还是该劝和尚赶快跑了。
为了不破坏丈夫的计划,徐氏还是默默把道衍带进了这个龙潭虎穴!
“王爷,老衲有礼了。”
“不必客气,大师此来,是干什么的?”
道衍呵呵一笑,“老衲是来探病的。”
“探病?”朱棣迟疑了一下,“大师,王府中谁病了?”
“哈哈哈,当然是王爷了!”
“我?”朱棣都想笑了,我自己病没病,我不知道,要你道衍和尚提醒,这也太有趣了吧?
老和尚抓着胡须,笑呵呵道:“太子殿下骤然离世,燕王千岁连日悲伤,感染风寒,卧床不起,难以理事,这不是情理之中吗!老衲过来看望,请燕王殿下节哀,也请燕王殿下,安心静养,不要再被俗务缠身!”
“这个……”
朱棣沉吟片刻,眉头挑动,轻声道:“本王病了?病了?”
道衍含笑,“的确病了,殿下,快去歇着啊!”
朱棣突然露出了笑容,用力搓手,如释重负。
“大师,你给俺出了个绝好的主意啊,朱棣拜谢了!”
朱老四是不是吃错药了,怎么刚刚还要杀道衍,此刻却施礼感谢呢?原来朱老四发觉,老爹朱元璋要求继续推动变法,还让各个皇子写变法方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父皇跟太子哥哥的感情不是假的,太子突然病逝,父皇一定要追查原因的……而且更何况储君死了,巨大的权力真空,究竟该让谁接替,这绝不是简单的唯才是举,谁能把变法做好,谁就能坐上去的。
如果傻乎乎撞上去,头破血流都是轻的,粉身碎骨都不要意外,毕竟太子殿下都死了,他们这些藩王,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王爷,秦王虽然被带回京城,但未必就没有希望,另外晋王是陛下嫡子,希望也不小,其余诸王也不可小觑,另外……老衲担心,陛下会不会……”道衍迟疑了,按理说吧,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陛下那么多儿子,应该挑选一个皇子,但问题是为什么不允许诸王回京奔丧呢?
这就奇了怪了!
连大哥的丧礼都不能参加吗?
是陛下怀疑诸王,还是说,另有打算……比如,立个皇太孙!
虽说历代都有立皇太孙的情况,但貌似太子的几个儿子,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道衍想破了脑壳,也没有弄清楚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但有一点,道衍是看得明明白白!
“王爷,假如是两强相争,谁落于人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可若是多强相争,局势混沌不明,谁先跳出来,或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道衍叹口气,“王爷,此时宜静不宜动,反对变法不是,支持变法也不是。不如先看一段时间再说,记住了,一定要稳住!”
黑衣僧人,此刻的道衍,身上有智慧的光环在闪耀。
老和尚算是帮朱棣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就在刚刚,朱棣烦躁无比,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是好。
别以为支持变法,就能获得父皇的垂青……万一老朱琢磨着,害死太子,是想取代太子的地位,夺回对变法派的控制呢?
至于反对,那就更糟了,正因为反对,所以才有动机刺杀太子啊!
这是个怎么回答都要命的问题!
但是又不能不回答!
怎么办?
朱棣一时找不到办法。
幸好道衍来的及时,他给了朱棣一条不是办法的办法,暂时装死狗,等过些日子再说。
真是好办法啊!
朱棣眉头紧皱,他沉吟片刻,突然凑到了道衍的耳边,低声道:“大师,你说究竟是谁,害死了太子哥哥!大师知道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75章 颖国公之死
面对朱棣的质问,道衍只是轻轻一笑,云淡风轻,没有半点涟漪。在这一刻,老和尚俨然佛菩萨降世临凡似的。
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人毛骨悚然。
“殿下,你不该问老衲是谁害了太子,你该问老衲,谁能害太子!”
“啊!”
朱棣的脸瞬间变得苍白起来,他的拳头握紧,又缓缓松开。
“是因为那把椅子吗?”
朱棣的声音变得冷漠淡然,语气跟三九天的寒风似的,干冷无情……道衍只是笑笑,没有再说什么……想杀太子的人,太多了!
朱标身边的力量非常强大,但讨厌朱标的力量,却更加惊人!
掰着手指头算算。
这些年朱标得罪了多少人?
或许很多人都忽略了,在洪武二十年,朱标谏言,废了锦衣卫,直到现在,锦衣卫还不能明目张胆办差。
他们想要抓人,除非有圣旨,否则就要经过刑部走程序,没有刑部的批文,锦衣卫根本动不了。
试问,锦衣卫能不记恨太子吗?
柳淳接到了貔貅卫的密报,貔貅卫跟锦衣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干净吗?
再有,跟太子有竞争的,就是几大藩王,朱棣有野心,朱樉和朱棡的野心更大!其余的齐王,蜀王,代王……想取代朱标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以前没有机会罢了!
要说起来,朱标最新得罪的,也是势力最庞大的一群人,那就是文官!
因为朱标在最后关头,站在了变法的一边。
甚至在临死之前,他也要拼尽最后的力量,给变法最大的助力!
或许是朱标深爱着父皇打下的天下,也或许是朱标知道了什么……他的最大支持者来自文官,这些年文官倾注心血和希望,想要把朱标变成理想中的圣明天子。
可谁能想到,朱标背叛了文官。
或许在一些人的眼里,朱标要比柳淳之流还要可恶。
毕竟柳淳从一开始,就给他们摆开了车马炮,斗成什么样子,各凭本事。
可朱标却实实在在,背叛了他们,这就不可饶恕了!
光是想到这里,朱棣就不寒而栗。
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大哥,居然成了这么多人的眼中钉!
要想坐稳那把椅子,就要做好举世皆敌的准备吧!
就像父皇那样!
曾经一度,朱棣也觉得老朱太过残暴,可现在看起来,或许是刚刚好而已!父皇也是被逼出来的,没法子!
朱棣有雄才,也有大略,但从他出生,到接受教育,再到就藩北平,几次出征塞外……整个过程,虽然很励志,但说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并不算多突出。
可直到此刻,朱棣身体里的天赋彻底觉醒了!
他看清楚了权力争斗的残酷和无情!
大哥学会了明辨是非,看懂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他还差一点,或者说,来不及学怎么保护自己,就被人暗算掉了!
朱棣暗暗咬牙!
他必须汲取大哥的教训,要学会藏拙,学会保护自己……朱棣思索了许久许久,等他抬起头的时候,道衍已经消失不见了。
朱棣微微沉吟,突然伸手握着额头,倒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床上……燕王病了!
朱棣因为大哥死去,悲伤过度,不能理事,相比起其他藩王,针对变法的问题,并没有急着表态。
而此刻的京城,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太子朱标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时间超长……按理说,朱标感染瘟疫,应该尽早出殡,但却没人敢跟朱元璋讲,毕竟皇帝太舍不得儿子埋进土里了。
倒是这些天,不论是东宫,还是那些太医,太监,宫女……偶然有人身体不舒服,但是却没有严重的瘟疫出现。
一直在密切观察着这些的柳淳渐渐有了猜测,朱标应该是感染了瘟疫没错,但他是那些带着病菌的百姓,传给他的。
有的瘟疫会在人群之中传播,毒性越来越厉害,但也有的,会越来越衰弱……柳淳不是传染病的专家,也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他弄不清楚朱标感染了哪一种瘟疫……或者说,暗害太子的人,也未必懂得瘟疫的情况!
但问题来了,他怎么知道,一定能杀死太子呢?
是不是另外有手段?
还有补刀的人吗?
柳淳不断思索着,想要找出真凶!
唯有如此,才能告慰朋友的在天之灵!
“殿下,我会给你报仇的!一定!”
柳淳暗暗发誓。
他每七天都会去东宫拜祭,从来没有间断。
这是第六次了,下一次朱标就要出殡安葬不管贵为太子,还是普通的百姓,最后的归宿都是一抔黄土。
柳淳显得十分落寞,感伤。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柳府,刚坐下,徐增寿就来了,四公子变颜变色的,“我听说陛下去颖国公府邸了!”
“什么?”
柳淳惊得站起来,本能感到了不妙,“陛下……要干什么?”
徐增寿哀叹,“我也不知道,但这消息是我大哥传出来的,他今天当值,颖国公没有去五军都督府坐镇,似乎今天是他的生日,下午的时候,陛下突然就过去了!”徐增寿迟疑道:“柳淳,你说陛下不是去贺寿吧?”
徐增寿偷眼看柳淳,发现柳淳的脸色惨白,额头的冷汗都冒出来了……坏了!颖国公要出事了!
就在此刻,朱元璋当真出现在了傅友德府邸。
今天是傅友德六十五岁的生日,按照惯例,六十六岁是不办的,也就是说,今年不办,就要等两年了。
儿子傅让一片孝心,他也知道太子新丧,不能大操大办,就只是家中的几口人,做了几道菜,陪着老爹吃一顿就是了。
傅友德原是没有心思的,但他刚刚得了一个孙子,小家伙虎头虎脑的,特别招人喜欢,老国公琢磨着喝两杯也没有什么。
可就在酒席刚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到了!
傅友德大惊失色,陛下怎么会来了?
他慌忙带着一家人来迎接。
老朱扫了一眼,淡然一笑,“起来吧,朕记得你比朕只小了几个月而已,咱们算是同年啊!”
老朱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