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修水渠的时候,荀顺庆就跟百姓们讲,朝廷打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服役,而且把丁银摊入田亩。这样呢,没田的百姓就不用负担丁税。若是士绅不愿意服役,就要出钱,雇人代替服役。
换句话说,朝廷的新政,就是让大家伙少负担一些,士绅多负担一些……能多出来一些时间,修建水渠,让大家伙再也不用为了争水打架丧命了。
“陛下,这个新法真好哩!俺们都听懂了,别的俺们不清楚,可十里八乡,谁有多少田地,俺们都知道,头些年丈量鱼鳞册,好些都是错的,有人的弓步长,有人的弓步短,到最后,还是老百姓吃亏……”
可真别小看这些老农,他们在田间地头一辈子,什么花招看不明白,只是以前没人给他们做主,敢怒不敢言。
荀顺庆到了地方,经常拿出大诰,给老百姓讲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才知道了登闻鼓,才知道有事情可以找陛下鸣冤……或许荀顺庆都想不到,他教给百姓的事情,竟然先救了他自己。
“陛下,荀大人真的是好官,俺们求陛下了!”
带头的老农,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完了,就趴在地上,不停磕头。
老朱摆手,“咱心里有数了,你们下去休息吧,别害怕,洗个澡,填饱肚子,让他们带着,看看京城的风光。”
老朱好言安抚,有太监把老农们带了下去。
等老农走了,朱元璋的老脸也变了颜色,黑得像锅底儿似的!
皇帝陛下立在丹墀之上,俯视着百官,突然一声怒喝!
“跪下!”
这下好了,连柳淳都不得不跟着,我这是惹了谁了?早知道我不来凑热闹了。柳淳还有闲心腹诽,可其他人呢,尤其是都察院和吏部,此刻已经是乌云罩顶,电闪雷鸣了。
“好啊!朕总算开了眼界!你们的这套手段,用个文词,是不是就叫弄权啊?”
一句话,赵勉和杨靖忙跪爬了两步,一起请罪!
他们俩都算是新官上任,论起责任,并不算大,可谁让他们是两个衙门的头儿,老朱不找他们算账找谁?
“朕准许御史风闻言事,是怕你们不敢开口,国之大弊,在于壅蔽,言路断绝,朕听不到真话,这天下离着大乱也就不远了。故此朕才给了你们言官仗义执言之权,朕不以言获罪。”
“可你们现在干了什么?”朱元璋怒不可遏,“一个勤勉的地方官,政绩卓著,百姓称颂,为了他,不惜跑出几百里,到京城鸣冤。你们睁开眼瞧瞧,那些人都是穷苦的百姓,他们一辈子,最远就去过县城,你们逼得他们大老远跑到京城。你们知道不,好些人离家的时候,都存了死志,你们懂吗?同样是做官,有谁能让老百姓,不惜性命?站出来,让朕瞧瞧?”
老朱顿了顿,讥诮道:“没有,一个都没有!朕杀了你们,把脑袋挂在城墙上,只会引来百姓拍手称快!扪心自问,羞愧不?”
老朱这话,真是字字诛心。
杨靖平素以干吏自诩,可现在想想,他还真差得挺远呢!
都察院出了心术不正之徒,简直给所有言官蒙羞,不严厉惩办,就对不起胸前的獬豸……
朱元璋又瞧了瞧赵勉。
“吏部!你执掌铨选,五品以下官吏,考评,任免,调度,俸禄,都归吏部负责!谁是清官,谁是能臣,要是连你们都说不清楚,朕还要吏部干什么?”
赵勉慌忙磕头,“陛下,臣回头立刻彻查,臣愿意以项上的人头担保,如果再有差错,臣愿意自请死罪!”
老朱不置可否,他再度把目光转向所有人,“朕治理天下,向来不徇私情,对于贪官污吏,从不手软。今日朕却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大凡实心用事的臣子,朕都要呵护,重用。绝不允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事情,出现在大明朝!朕不是浊世昏君,也不会允许你们胡来!”
老朱当真是掷地有声,切金断玉,每个字都像是诛仙神剑,直诛心肺。
“这个案子没有结束,除了诬陷忠良之外,是不是还想借此对抗变法?吏部和都察院必须查清楚,严惩不贷!朕还要告诉你们,谁先阻挠变法,谁就要掉脑袋,绝不客气!”
“你们现在,就立刻下去,好好反省……柳淳留下,朕还有事情要交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01章 你们以为朕杀不动了吗?
老朱让柳淳留下,君臣两个到了一片菜地的前面……没错,就是菜地!
“当初朕第一次召见你,就是在这个地方吧!”朱元璋伸手掐了一片茶树叶子,放在手里轻轻碾碎,绿色的汁水在指尖化开,放在鼻子下面,清香的味道,充斥鼻孔之间。
老朱轻笑,“柳淳,你知道朕为何在宫里种茶?”
柳淳忙道:“陛下关心百姓疾苦,亲事稼穑,克勤克俭,臣五体投地,钦佩不已!”
“行了!别说好听的!”朱元璋哼道:“都这么多年了,你小子就不能说两句实在的话,真是让朕失望!”老朱不满道:“一句话,就是见不得浪费!柳淳,你说那个小龙团,要多少钱?”
“这个……臣不知道,不过应该不便宜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宫里的单子,八饼一斤,足足要二十两黄金!”老朱咬着后槽牙说道,一斤茶叶,要二十两黄金,当真比金子还要贵!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柳淳的小盒茶……
朱元璋不傻,别管多名贵的茶,说到底就是茶树叶子,怎么可能那么贵!
还不是因为是天子的贡茶,下面的人就层层分润,谁都伸手捞一笔,结果就弄出了天价的茶叶。
老朱一气之下,干脆,停了小龙团……那么贵的茶叶,朕不喝了。不但不喝,朕还在宫里自己种茶叶,每年春天自己采茶,自己炒着喝。
还真别说,朱元璋手艺不错,他每年给自己炒二三斤茶叶,足够喝一年了。也不劳民,也不费钱,让宫里那些采买的人干瞪眼,想占朕的便宜,俩字:没门!
听完老朱的念叨,柳淳忍不住想笑,这个做法,真是很朱元璋!
老朱对下面的人,那是有着强烈的不信任,生怕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朕身在皇宫大内,整天忙于国政,难免被身边的人欺瞒哄骗。一旦出错,就后果不堪设想。正因为如此,朕才给予言官风闻言事的权力,言者无罪。让他们大胆进言,不畏权贵。这些年,被言官弹劾的高官,不下千百人。朕也几次整顿言路,选派年轻人进入其中。指望着他们能砥砺正气,勇斗权贵,撑起大明的铮铮铁骨!让贪官污吏畏惧,让百姓以为青天……唉!”
老朱重重叹口气,“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言路之中,竟然也出了如此的奸佞小人!实在是让朕失望,寒心!他们手段高明,算计精妙,不声不响,就废了一个变法的干将,朕……几乎一无所知!”
老朱狠狠瞪了柳淳一眼,“你小子好歹也是他们的师父,怎么连自己徒弟被人欺负都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
柳淳咧嘴苦笑,无奈道:“陛下,您刚刚在奉天殿上说了,他们是天子门生,您才是他们的正儿八经的师父!”
“什么意思?你是说朕这个师父不行呗?”
“臣,臣没有这个意思!”柳淳无力辩解道。
老朱突然笑了,他伸手抓起一旁的锄头,自己拿在手里,瞧了瞧,然后塞给柳淳。
“去,把茶树下面的草给朕锄干净了,朕上了年纪,干不动了!以后这活儿归你了!”
柳淳都要哭了,姓朱的,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他也没法子,只能接过锄头,猫着腰干活。
柳淳喜欢安逸不假,但他也是吃的了苦的人。
就拿长沙的半年来说,学生们都脱胎换骨,其实柳淳这个师父付出比他们还要多,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当师父的不动手,学生们才不会傻乎乎听话呢!
柳淳低头忙活着,老朱就这么默默看着。
三垄茶树,用了半个时辰左右,柳淳全部弄干净,他把锄下来的杂草笼到一起,堆在了旁边,准备拿铁锹挖个坑埋起来,充作堆肥。
老朱摆手,让他停下来。
“活儿干得不错。”朱元璋顺手给柳淳个帕子,是明黄色的,柳淳下意识擦汗,可擦到了一半,手不由得停了下来。
“陛下,这,这个臣不能用啊!”
“朕赏给你的有什么不能用的。”老朱轻笑道:“柳淳,朕不但要赏给你一个帕子,朕还想赏给你个官职!”
“什,什么官职?”柳淳顿了顿忙道:“陛下,臣年纪轻轻,已经当了不少官了,现在臣手边的事情,一团乱麻,臣真的不能再承担别的了,还请陛下另择贤才吧!臣只管教书育人,臣很满足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不耐烦道:“你以为朕不想交给别人吗?还不是朕手边没有能信任的人!”
老朱深深叹口气,很明显,他的脸上露出了疲惫之色,六十多岁的人了,又经历丧子之痛,每天还有那么多政务压在肩头,真是不容易。
“柳淳,朕不久之前,屠戮了锦衣卫上下,现在锦衣卫几乎不存在了。朕又提拔了一些阉竖,让他们充当耳目。可朕看了这些日子,他们送来的呈报。说句实话,朕很失望,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没什么用处。这些太监要么胆子太小,要么私心太重,要么就是脑子太笨……总而言之,没有让朕放心的。”
柳淳越听越不对劲儿……您老人家想什么呢?莫非是身边的太监不够用,你,你想增加一个?
朱元璋!你丫的别太过分啊!
小爷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你敢对我下刀子,我就让你的大明朝灰飞烟灭!不信,咱们就试试!
柳淳脸色古怪,神情惶恐。
真的要成柳……公……公……了,不要啊!
朱元璋盯着面前的茶树,低声道:“你替朕把锦衣卫重新整顿好,朕老了,眼也花了,耳也聋了……你愿不愿意,给朕充当耳目,替朕好好盯着下面的官吏?”
柳淳愣了,是不是耳朵出问题了,他怎么从老朱的语气当中,听到了一丝的哀求!
强悍的洪武皇帝,居然会去求一个臣子。听起来十分滑稽,可仔细想想,老朱又有什么选择呢?
他老了,就算是所有的百兽之王,精力充沛的时候,固然天下慑服,可一旦老了,压不住了,下面的猴子、狐狸,全都会跳出来。
柳淳偷眼看朱元璋,发现老头眉峰深锁,额头的皱纹好像刀刻一般清晰。柳淳终于明白了,这一通的登闻鼓,带给老朱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
放在几年之前,地方官吏调动,尤其是父母官,老朱向来亲力亲为。每一个进京述职的官吏,他都会召见问话。
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是没有吏部尚书的,整个人事大权,都在朱元璋的手里。
可随着身体衰老,精力不济,先是詹徽,接着是赵勉,朱元璋不得不将人事大权,和臣子分享。
就拿这次来说,都察院弹劾,吏部调动官吏,竟然侍郎敢口口声声,说是按照以往的规矩办事!
谁给你们的规矩?
头些年的时候,凡事都要听朕的,朕就是规矩!
现在你们敢跟朕讲规矩,还不是欺负朕上了年纪,没法面面俱到吗?
既然朕做不到了,那朕就找个帮手。
本来老朱是想培养朱允炆,让他快速成才,替自己分担政务……但说实话,朱元璋有些失望了。
他这个孙子,虽然表面上还孝顺老实,可朱元璋已经发觉出来,他对天下苍生,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责任感,也没有要光大祖宗基业的志向。对他来说,能讨皇祖父欢心,顺利继承基业,坐上龙椅,坐稳江山,就是最大的追求了。
虎父犬子,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那些老部下,所有的淮西勋贵,几乎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许这就是宿命吧!
“柳淳,朕把锦衣卫交给你,把变法的担子也交给你,还让你培养人才……你知道朕的心意吗?”
扑通!
柳淳双膝跪倒,“陛下提拔栽培,臣铭刻肺腑,臣绝不会滥用手里的权力,臣会全力以赴,为了变法,保驾护航。为了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肝脑涂地!”
朱元璋终于笑了,“你小子怎么不拒绝了?这么个得罪人的事情,你也愿意扛着?”朱元璋伸手,把柳淳拉起来。
柳淳轻笑道:“臣原是想躲的,可刚刚脑袋一热,就忘乎所以了,要不……请陛下另择人才?”
“呸!”朱元璋啐了柳淳一口,“小兔崽子,别跟朕耍宝了,赶快滚出去,给朕把案子查明白了!”
“遵旨!”
柳淳迈着大步,离开了皇宫,瞧着他的背影,朱元璋捻须冷笑,“你们以为朕杀不动了,是吧?朕是杀不动了,可朕还有帮手呢!”
………………………………
第302章 开开心心一家人
那啥……我当了锦衣卫指挥使了。”柳淳回家之后,随口道。
三爷满不在乎,他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不是别人的,正是他的!咱三爷老树开花,有了亲生儿子了。
这有了亲生的,收养的就自然靠边了……而且以柳淳的德行,当什么官都不奇怪,哪怕明天告诉他,封个国公爷,三爷都觉得顺理成章。
“不就是锦衣——卫——指挥使!”
三爷声音都变了,猛地站起,他动作太猛,两手情不自禁举起来,怀里的宝贝顺势飞了出来。柳淳吓坏了,他手疾眼快,一把把小家伙抱在了怀里。
“爹,你想摔死这个小祖宗啊?”柳淳忍不住责骂,老爹也真是的,前段时间冯姨娘怀了孩子,本该是阖家欢乐的事情,可三爷偏偏担心柳淳不高兴,让冯姨娘暂时回冯家安养……等到孩子生下来,过了满月,这才重新回到柳府。
弄得柳淳气不打一处来。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再说了,就算没有血缘关系,好歹也是我的弟弟,你这么干,弄得我在外人的眼里,成了什么了?
“我告诉你啊,再这么不小心,不许你碰孩子了,听见没有?”
三爷迟疑了一下,也挺后悔的,不过很快他就甩甩头,不耐烦道:“让人把这小子抱他娘那去,我有话说!”
柳淳不舍得撒手,小兄弟白白胖胖的,多可爱啊!他伸手接住,小家伙没摔倒,还以为是玩呢,笑得眼睛都没了。
“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还不能跟娘说?”
“不能!”
三爷面目狰狞,赶快让家人把孩子抱走,揪着柳淳,到了东跨院的厢房,他仔仔细细,瞧了一遍,这才重新回到座位上。
父子俩面对着面,三爷的额头都冒了汗水。
“那个……你再说一遍!”
“您老耳朵有毛病?”
“你才有毛病呢!快点跟我说,详细地说,不要落下任何的细节,陛下怎么会挑选你当锦衣卫指挥使,为什么?”
原来老爹不是没听清,而是想要询问细节。
柳淳就把金殿上,朱元璋留他说话的经过讲了一遍。
“以陛下的性子,怎么会愿意让下面的人糊弄!他又没有放心的人,所以就让我接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爹,我知道你或许不高兴,毕竟你辛苦了二十多年,才当了指挥同知,我这第一天成为锦衣卫,就当了指挥使……这样,我给你特许假期,以后锦衣卫有什么事情,你不用点卯,不用坐班,老实在家里照顾孩子。你可不许毛手毛脚的,小心让娘知道了,跟你翻脸!”
“你给我闭嘴!”
三爷面目狰狞,突然怒吼,“柳淳,你小子是不是脑袋坏了?我问你,上一任指挥使是谁?”
“是蒋瓛!”
“他怎么了?”
“因为卷入暗害太子的案子,满门抄斩,被切成了肉片。”
“那蒋瓛之上呢?
“是毛骧,六年前,因为办胡惟庸的案子,收了贿赂,也被杀了。”
三爷终于哼了一声,“我还以为你高兴的糊涂了,连这些人都忘了!”三爷敲着桌子,怒吼,“之前的拱卫司就不算了,从锦衣卫开始,两任指挥使,全都没有好下场。你现在成了第三任,你有什么打算?”
三爷气哼哼道:“你是打算活几年?是想砍头,剥皮,凌迟,还是灭九族?用不用我先死了,省得白发人送黑发人?”
三爷越说越气,气得眼睛都落泪了。
“小子,你干什么,也不该接这个掉脑袋的位置啊!爹把你带出山林,不是让你找死啊!你现在还没成亲,爹连孙子都没抱呢!陛下的性格,我多少了解一点。说他刻薄寡恩,未必合适,但陛下向来不会手软。锦衣卫在他的眼睛里,就是个描金的马桶,是用来干脏活的。”
“毛骧是杀人太多,被设计了,陛下杀他,那是为了给百官一个交代,平息众怒!那蒋瓛呢?他怎么跟晋王勾结到一起的?他又怎么想害死太子?因为他清楚,六年锦衣卫指挥使下来,他已经人不人,鬼不鬼了。很有可能,在太子登基之前,陛下就弄死他,替太子扫清障碍!”
……
这番话,还真是让柳淳着实吃了一惊。
在追查太子一案的时候,柳淳也想过,蒋瓛为什么要动手,而锦衣卫上下,又怎么被牵连进去的。
看起来都太仓促了,虽然太子和锦衣卫的矛盾由来已久,但也不至于飞蛾扑火啊!
现在听老爹提起,柳淳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朱元璋竟然有心要提前废了锦衣卫?
“爹,这事你怎么知道的?”
“我能说是陛下的密旨,不许跟任何人讲吗?他让我调查蒋瓛的罪证!”三爷今天是毫无保留,全都说了。
“孩子,你还年轻,爹不想跟你说人心险恶的话……但我不得不说,你别把陛下看得太好了。他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他朱家的天下。”三爷伸出大手,抓着儿子的肩头,用力摇晃!
“爹不想你做多大的官,也不想你公侯万代,爹,爹就想你平平安安的,你知不知道,自从你进京以来,你做的事情,让爹提心吊胆,生怕你会出事啊!”
三爷一边说着,一边眼泪滴滴答答地流,止都止不住。
“孩子,上次爹问你,你打算支持谁,是怕你牵连到储位之争,可这一次,爹着实担心,爹怕你连洪武一朝都活不过去啊!”
啥也不用说了,哪怕是亲爹也未必如此。
柳淳的心热乎乎的,他反手拉住了三爷的腕子,用力晃了晃。
“老头,我没那么容易死的。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我能不清楚吗?爹,我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不只是干脏活的,我还有个使命。”
“什么使命?”
“替变法保驾护航。”柳淳毫无保留道:“陛下御极二十多年,辛辛苦苦打理江山,他是希望朱家的基业,能永远传承下去。而变法就是确保朱家江山国祚绵长的关键,陛下看得出来,太孙不能寄予厚望,所以才会让我重新整顿锦衣卫……怎么说呢,只要变法还在继续,我就能安然无恙。而且我手上还握着人才培养的大权,给我一些时间,我的人就会遍布朝堂,到时候谁也奈何不了我。”
三爷默默听着,原来儿子心里有数,比自己想得还多,莫非是自己多虑了?他擦了擦眼角的泪,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小子,你别光捡好听的说,陛下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有多少时间,给你准备的?”
三爷冷哼道:“万一陛下走了,太孙继位,那你怎么办?”
没想到,老爹想得还真多。
“爹,说起来也好办。只要我的实力够强,就没人能撼动我……如果我实力不够,斗不过,还不能跑吗!反正我不会束手待毙的。”
柳淳笑道:“当务之急,就是先把力量抓到手里,这才是真的!”
三爷认真瞧瞧儿子,果然,这小子不是个老实的家伙。
“嗯,你心中有数,那是最好不过……只是现在的锦衣卫,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哦?情况很不好?”柳淳迟疑道。
三爷哼了一声,“何止不好!简直一塌糊涂。”
柳淳眼珠转了转,反而笑道:“没事的,不破不立。毕竟船破了还有底儿,底儿破了还有帮,帮破了还有三千大钉,锦衣卫好歹会有点家底儿的,是吧?”
三爷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是叹道:“行了,等你去看过就知道了。”
爷俩聊够了,这才一起出来。
冯氏已经坐在大厅上,抱着儿子,等着兴师问罪呢!
她抬头见爷俩进来,有些奇怪,今天这爷俩也不知怎么回事,一前一后,倒不像两个人,反而像一个人长了四条腿,步子迈得,充满了默契。
冯氏一肚子话,不知道怎么说了。反而是柳淳,急忙伸手,把兄弟抱在了怀里。小家伙睁着乌丢丢的眼睛,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