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耿炳文领兵跟朱棣对着干,郭英活到了永乐元年,有这两位在,就没法说功臣只活一个汤和吧?

    要扣帽子,也要稍微查点资料,不要闹笑话!

    郭英虽然勇猛,可长年累月的征战,也让这位老将军饱受病痛之苦,他的双腿有严重的风湿,腰背也疼痛难忍,经常彻夜难眠。

    今天他正在休息呢,徐增寿跑来了。

    “郭叔!我的亲叔叔,你快去救救燕王吧!”

    郭英眼皮微微抬起,“燕王怎么了?”

    “燕王独自闯宫,去见陛下了!”

    郭英突然坐起,老眼之中,精光四射,跟刚刚一副等死的模样,判若两人!

    “燕王怎么会进宫?”

    “陛下病倒了,燕王身为皇子,理当侍疾啊!”

    郭英微微点头,可也摇了摇头,“小子,你跟老夫耍滑头,事情能这么简单吗?”

    徐增寿摸了摸头,无奈道:“叔,现在太孙身边都是文官,燕王孤身一人,会吃亏的!”

    郭英哼了一声,“你是让老夫替燕王摇旗呐喊了?”

    “至少咱们不能输了人场啊!”

    “放屁!”郭英怒骂道:“此刻出去,就是说明老夫站在了燕王这边,要帮着他夺嫡,你当老夫傻吗?”

    徐增寿被说的哑口无言,愣在那里。

    原来郭英也不是好骗的,听得意思,难不成要袖手旁观……正在徐增寿愣神的时候,郭英抬脚就踹他一下。

    “蠢材,还不准备盔甲,帮老夫穿上!”

    徐增寿突然大喜过望,一跃而起,赶快帮老爷子穿上铠甲,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简直手足无措,光剩下傻笑了。

    “行了……老夫都这把年纪了,要是真活成了个老乌龟,连话都不敢说,有朝一日,我也会像王弼一样,死的不明不白的!”

    郭英按着佩剑,到了院子里,飞身上马。

    那个勇猛无敌的武定侯又回来了。

    坐在马背上的郭英,神采飞扬,没有半点病态。

    “传令五军都督府,叫所有将领前往朝房,给老夫等着!若是谁敢私下勾结,私自调兵……就以谋反论处!”

    老人在这个时候,就是有用!

    向徐增寿想的,直接去午门,嚷嚷着面君,你当自己是皇子龙孙啊!

    即便老朱醒来了,也会以谋反处置的。

    可郭英这一招高明,他直接去了朝房。

    幸运的是,当下勋贵武人,还有不弱的权柄,有资格上朝。要是到了大明的中后期,完全就被文官把持了,武夫连掺和的机会都没有。

    就比如正德皇帝死了,他的遗诏就是杨廷和等臣子一手炮制的,借着遗诏之名,把正德所做的事情,全都给否定了。

    人家挖坟盗墓还等埋好呢!这帮文人,连下葬都等不了,就直接鞭尸了,说出来都让人心寒,也不怪皇帝偏爱太监,也或许只有这帮残缺之人,还有那么一丝的良心了。

    武定侯郭英带着杀气来了,随后陆续有武将前来,包括曹国公李景隆,也赶来了,最尴尬的莫过于魏国公徐辉祖。

    本来应该是他跳出来,代表勋贵发声的,奈何他没这个胆子,只能在后面吃屁了。

    老将军扫视着所有人,也包括对面的那些文官,其中就有工部尚书杨靖,礼部右侍郎刘三吾等人。

    前面提到过,杨靖担任左都御史,管辖整个言官,结果由于吏部落到了朱允炆手里,就立刻以考评优等为名,把杨靖从权力最重的都察院弄到了工部。

    杨靖倒也不在乎,他此刻是越发敢言了。

    “武定侯,你来了,大家伙就有主心骨了,老将军你说该怎么办?”

    郭英毫不迟疑,“这样,你们六部九卿,这边两位国公,还有五军都督府,以及老夫和长兴侯,咱们一文一武结成一班,然后两班四个人,凑成一队,分别入宫侍疾……现在宫中有太孙殿下和燕王,我们都要听他们的号令!”

    杨靖想了想,的确是好办法,文武互相牵制,正好能防止小人手段。

    在这个当口,最忌讳的就是挟持天子,号令朝廷。

    “好,既然如此,我跟郁大人,还有武定侯、长兴侯,我们四个人立刻进宫,接替吏部尚书杜泽和礼部尚书任亨泰!”

    杨靖说完,还扫了一眼东宫的那几位师父。

    只见陈迪,暴昭等人眼睛瞪得溜圆,怒火冲天,现在宫里就只有朱棣,其余的都控制在文官手里,大事还有可为!

    结果来了这么一手,这不是要坏事吗?

    他们刚想站出来阻止,郭英猛地抽出宝剑,垫在膝盖上,用力折断,然后扔在所有人面前!

    “老夫此番只为大明江山,凡心怀叵测者,犹如此剑!”

    说完,郭英就领着其他三人,向宫里而去,身后是一群哑口无言的文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75章 老朱醒了

    朱允炆此刻如坐针毡,老朱去东陵的时候,并没有带着他,其实想想也知道,老朱打算易储,跑去跟儿子念叨,要是把朱允炆也叫去,那不是添堵吗?

    朱允炆是得到了同行文官通知,才进宫侍疾,他进宫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昏迷了,朱允炆并没有得到什么口谕圣旨。

    不过这并不重要,皇者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是皇!

    不清醒猛地时候,和橡皮图章的功能差不多。

    朱允炆以储君身份入宫,又拉来了吏部天官杜泽,还有礼部尚书任亨泰。

    这俩人假如,使得组合就相对很厉害了。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礼部又执掌一国的礼法,假如朱元璋真的有三长两短,他们配合默契,就能推朱允炆登基继位!

    朱允炆觉得老天还是站在他这边的。

    可就在这时候,朱棣横插一杠子,还没等朱允炆进行布置,朱棣就杀入了寝宫,并且像门神一样,挡在了老朱的前面!

    这下子可糟糕了,他们控制不了皇帝,也就没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局要失控啊!

    或许还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连朱棣在内,一起杀掉!

    没错,就是包括朱元璋,要杀就一起杀。

    来个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

    可朱允炆终究不是李二,他手下的这批文人也没有那个胆子。

    只能眼睁睁看着朱棣靠着龙床边打盹儿。

    “殿下,既然朱棣亲自为陛下试药,那,那不如就……”任亨泰没有往下说,可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你不是忌惮朱棣吗?

    不是害怕他吗?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一包药,就能除掉朱棣,不管怎么样,先杀了他!

    朱允炆心砰砰跳,连皇祖父一起谋害,他有心没胆。杀了朱棣,倒是剪除了心中大患。可问题是皇祖父醒过来,会放过自己吗?

    本来皇祖父就已经对自己十分失望,如果再加上燕王的事情,还不扒了自己的皮?

    朱允炆迟疑不决,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靠在龙床旁的朱棣看似在打盹儿,实则却是装的!

    在这个关头,谁还能睡得着?那该心多大啊?

    朱棣盘算着,他的处境看似危险,其实也不算什么。

    老爹当了近三十年的皇帝,积威之深,人人惶恐战栗……只要父皇还有一口气在,就没人敢翻天。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问题是父皇何时能醒过来……又或者,父皇再也醒不过来……说到底,朱棣还不是储君,他担心父皇的安危,但也念着皇位的传承。

    坦白讲,这件事情来得太突然了。

    虽然进京了,可朱棣的根基全无,手边可用的人极为有限……朱棣这时候不免想起了柳淳,假如那小子也在京城,或许就能一切顺利。

    只可惜,他远在云南,锦衣卫用不了,变法派缺少领袖,也发挥不出战斗力。尤其要命,没了柳淳牵头,勋贵这边都弱了许多。

    盘算到这里,朱棣都不免吓了一跳。

    好厉害的柳淳!

    这才几年的功夫,他就拥有了这么多的力量,难怪父皇要把他扔到云南呢,要不然还真没人能驾驭得了那小子。

    朱棣情不自禁,看了眼龙床上紧握着双手的朱元璋。

    这是父皇再给新君铺路吗?

    只是没了柳淳,缺少了最能干的臣子,父皇,你也力有未逮了……要是我,就不会自断手足,这么大的江山,不是一个人就能扛起来的,身为天子,固然一言九鼎,口含天宪。可天子不能什么都管,应该挑选一些贤才,充分授权,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靠着众人的力量,一起来治国,才能让大明更加兴旺发达……

    很显然,朱棣跟老朱的想法是不同的,朱元璋方式亲力亲为,不假于人。所有的权柄都被老朱狠狠抓在了手里。

    哪怕再累,再苦,他也不愿意放弃一丝一毫。

    可朱棣不同,作为一名将领,边军的统帅,朱棣在几次北伐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他必须让手下将领,各尽其才,大家伙的心要连在一起,上下一体,才能无往不利。

    这两种治国思路很难说谁的更好,谁的就比较差。

    朱元璋有朱元璋的难处,朱棣有朱棣的考虑……不过现在想这些都还太早了,连储君都还不是呢!

    朱棣正在思索之际,突然外面乱了起来。

    郭英带着三位大臣进宫了。

    皇宫的侍卫们都要哭了,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怎么了?先是朱棣闯宫,接着是武定侯郭英闯宫,其实更早,是朱允炆进宫侍疾……你们都在干什么?把皇宫当成了菜市场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武定侯!”

    杜泽依旧拦住了郭英,他心中暗想,老子拦不住朱棣,还能被一个老头吓到?

    想到这里,杜泽沉着脸,咳嗽道:“武定侯,你怎么敢擅自进宫?”

    郭英哼了一声,“就凭你,也敢质问本爵?告诉你,本爵跟着陛下打天下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呢?如今陛下生病,我们前来看望,了解天子病情,有什么不对?”

    杜泽根本不听,他冷笑道:“身为臣子,窥探君父的龙体,就是大逆不道!武定侯,我劝你速速退下去,免得晚节不保!”

    长兴侯耿炳文胆子最小,也最老实,听杜泽这么一说,他真的萌生了退意。

    “郭兄,你看?”

    郭英冷哼道:“怕了?怕晚节不保?你别忘了,像王弼一般死了,那才是真正的晚节不保!你们不许我等看完天子,凭什么你们就可以?难道你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杜泽咆哮道:“郭英,你污蔑本官,胡言乱语,当真要硬闯禁宫大内?”

    郭英呵呵,“老夫连几十万人马都见过了,你想靠几句话,就让老夫害怕,那是痴心妄想。”

    既然来了,就要拼个你死我活!

    郭英冲着郁新和杨靖笑了笑,“两位大人,老夫眼睛昏花,生怕一怒之下,冲撞了杜大人,和你们还是劝劝他,赶快把路让开才是。”

    杨靖立刻迈步过来,朗声道:“杜天官,你赶快闪开!不然你就是把持皇宫隔绝内外,居心叵测的奸佞!”

    还是文官斗嘴厉害,一上来就扣帽子,杜泽恶狠狠盯着杨靖,从嘴角里挤出一句质问。

    “杨靖,你忘了自己的本分吗?”

    杨靖轻笑,丝毫没有被杜泽凶神恶煞一般的模样吓到!

    “本分?是结党营私?还是图谋不轨?杨靖毫不客气揭穿杜泽的面皮,“我是大明的臣子,吃着洪武皇帝的俸禄。我首先是臣子,其次才是文臣……想让我忘本!痴心妄想!”

    郁新也站出来,笑道:“杨兄果然高见!杜泽,你好歹也是吏部天官,何必当这个拦路的狂犬!“

    “你……你敢辱骂上官,简直岂有此理!”杜泽气哼哼道。

    郁新大笑,“同为六部尚书,你几时成了我的上官了?相当从龙功臣,定策之臣,你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闪开!”

    这外面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朱棣有心去看看情况,但他走到了大殿的门口,又停下了脚步,迅速回到了龙床旁边。

    他生怕有人会玩调虎离山之计,把自己弄走,然后对父皇不利!

    俺就守着,只要父皇能清醒过来,一切的宵小之徒,都会灰飞烟灭,没有例外!

    朱棣正想着,突然听到了一声咳嗽,他下意识低头,发现朱元璋的双眼睁开,瞧见了朱棣,先是一愣,紧跟着老朱苦笑了起来。

    “外面很热闹吧?”老朱声音很低,充满了无可奈何。

    朱棣嘿嘿笑道:“父皇总算醒了,不光外面,就连宫里都乱了起来!”

    朱元璋听到之后,竟然没有动怒,只是淡淡道:“我还要睡一会儿,别让他们打搅!”说完,朱元璋真的闭上眼睛……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76章 被按在云南的柳淳

    外面天塌地陷,宫里高卧安眠,老朱也真有两下子,这一觉足足睡了四个时辰,才缓缓醒来。老太监在旁边守着,见陛下睁开眼睛,连忙把温热的茶水递上去。

    “皇爷,润润喉吧!”

    朱元璋瞧了眼老太监,他眼睛红红的,一副疲惫憔悴的模样,准是没睡啊……朱元璋将一杯茶水喝光,道:“再来一杯。”

    足足喝了三大杯,老朱才长长出口气,“饿了!”

    老太监高兴的要笑出来了,手舞足蹈,皇爷知道饿了,这是要好了!他急忙跑去准备,一张老脸,笑得如同灿烂的菊花。

    他跑出去几步,正好惊动了朱棣。

    “燕王殿下,快去看看吧,皇爷醒了。”

    朱棣大喜,急忙转身跑了两步,却又顿了一下,然后才迈步到了老朱近前,跪了下去。

    “儿臣朱棣拜见父皇,恭贺父皇龙体恢复。”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招手让朱棣过来。

    父子俩相距不到一尺,朱元璋指了指床边,“坐吧!”

    朱棣还有些受宠若惊,“儿,儿不累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都站了这么久了,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快坐下,咱们父子说点贴心的话。”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棣差点哭出来。

    他记得小时候老朱就在外面打仗,大约到了七岁之后,朱元璋才渐渐安稳下来,他偶尔能陪着老爹聊天,朱元璋也会教他背书写字,不过次数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朱元璋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朱标身上的。

    等到十岁之后,朱棣就十分顽劣,父子俩每次见面,老朱都会训斥他,再后来他在凤阳待了两年,然后成亲,就藩……期间虽然有几次的朝见,但是也从来没有这么亲近过。

    朱棣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有那么一丝的激动,脸都红了。

    老朱瞧着他,没好气道:“只身闯宫的本事哪去了?你不是挺有能耐吗?”

    朱棣憨笑,“父皇在宫中,儿臣有什么好怕的。儿臣不过是进宫给父皇当宿卫吧!儿臣坚信,只要父皇康复,就没人敢乱来。”

    这几句话听着像拍马屁,仔细想想,还真是拍马屁……不过拍得朱元璋挺高兴的,的确他有这个自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是最强悍的洪武大帝!

    但是朱元璋也有自己的困惑迷茫……在麒麟祥瑞成了笑话之后,朱元璋没急着处理牵连进去的官员。

    因为老朱很清楚,真正矛头指向,就是东宫太孙朱允炆。

    反复思量,老朱终于决定易储,不过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想跟儿子好好念叨念叨。因此朱元璋去了东陵,他坐在朱标的陵前,说了很多很多。

    回忆了父子俩的点点滴滴,讲了他的打算和为难,然后叫朱标理解,为了大明江山,不得不换一个储君……

    做了这些之后,朱元璋起身,踏着台阶,一步一步回去,他把侍卫都留在了百步之外,独自来见儿子。结果回去的时候,走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突然双腿一软,就倒下去了。

    那个感觉很奇怪,明明什么都清楚,包括太监侍卫惊叫,抬着他上车辇,回宫,请太医诊治,朱元璋全都能感觉到,可就是睁不开眼睛,说不出话……像是一个木偶一样,被别人操纵着。

    老朱还忍不住感叹,原来自己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

    几十年的征战,几十年的辛苦治国……洪武大帝终于露出了虚弱的一面,他在宫里昏睡,梦到最多的就是马皇后,还有儿子朱标……那时候他们夫妻在一起,朱元璋捧着大把大把的珍宝首饰,送给妻子。

    可每一次,马皇后都会赏赐给下面的人,或是换成粮食,照顾那些收养的义子。

    终于,他的事业越来越大,万里江山都姓了朱!

    或许该去见见妻子了,她说过,要做生生世世的夫妻,不要让她等着急了,下一世就不当皇帝了,当个富户,跟妻子安安稳稳过日子,再也不用想乱七八糟的事情……

    不过要想当个安心的富户,就要天下太平才行……想到了天下,朱元璋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终于冒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还不能死!

    像朱元璋一般的杀星,阎王爷是不敢轻易收的,所以,老朱醒来了,他看到了朱棣!

    在那一刻,父子四目相对,朱元璋几乎一下子就确定,自己的江山,只能交给他了,这就是命啊!

    “这些年,父皇对你的关心不够,从小到大,你都不如三位哥哥……”老朱停顿了一下,自嘲一笑,“可他们三个都走了,只剩下你,在父皇最虚弱的时候,你陪在父皇的身边,难得,太难得了。”

    朱元璋抬起头,瞧着朱棣。

    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自己还是吴王的那一阵!朱棣的母亲论起相貌,比马皇后好看很多,朱棣的五官经过母亲的调和,很像朱元璋,但是又更加精致,充满了英气。

    不管到什时候,颜值都是管用的。

    朱元璋欣然笑了笑,“扶父皇起来。”

    朱棣伸手,搀扶朱元璋,碰到了老朱的臂膀,朱棣的手微微一颤。

    老朱常年习武,身体是极好的,哪怕到了花甲之年,依旧腰背笔直,肌肉结实。可这一次,朱棣只碰到了松松垮垮的肉皮,还有嶙峋的骨头。朱元璋跟普通的老人完全一模一样了,腰背前倾,走路虚浮,仅仅是十几步的距离,额头就冒了一层细腻的汗水。朱棣扶着他坐下,然后急忙把头扭到一边,生怕被朱元璋发现他的伤心。

    老朱倒是看开了,他轻轻一笑,“谁都有老的时候,不碍的……把纸铺开,给父皇研墨。”

    朱棣乖乖答应,等他把一切都准备好,发现朱元璋提笔写字的时候,朱棣突然有了个念头……我的老天啊,不会是要立自己当储君吧?

    难道自己的梦想要实现了?

    朱棣的指尖儿在颤抖。

    没错,就是颤抖,没法不颤抖!

    你想想,有些神豪,动不动继承了多少万亿,不败家就活不下去……人家这是继承江山社稷啊!

    所以说,如果有幸生在皇家,那就是开了最大的外挂。

    朱棣都没有意识到,他是何等的幸运。

    只见朱元璋刷刷点点,写好了一份手谕,递给了朱棣。

    “拿着,一会儿去传旨吧!”

    朱棣捧在手里,多少有点失望。

    不是立他当太子,而是罢免吏部尚书杜泽,理由也很简单,天子病重期间,举止无措,进退失据,有损大臣体统,勒令致仕还乡。

    罪名很含糊,处罚也不重。

    可这道旨意,却给所有人释放了最强烈的信号,天子要开始清理太孙的人了!

    紧接着,老朱又写了第二道旨意。

    这道旨意就更明白了,调北平布政使茹瑺进京,担任吏部尚书。

    前面已经反复说了,吏部掌管人事铨选,是最重要的一个山头,老朱直接换掉了杜泽,交给了北平出身的茹瑺,等于把人事权力塞给了朱棣。

    朱棣一颗心都差点跳出来,父皇这是在给自己铺路啊!

    老朱又提起了笔,继续写第三份圣旨,写的时候,额头已经见汗了。朱元璋心里苦笑,过去自己一天批阅几百份奏疏,也没有疲惫,现在才写这么点字,就不成了,果然是老了!

    他写到了一半,朱棣在旁边瞧着,这一次朱棣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欢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为朱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柳淳!

    没错,就是永昌卫驿丞柳淳!

    老朱有意调柳淳入京。

    茹瑺虽然还算能干,但毕竟只是个循吏,而且进京之后,需要熟悉情况,怕是一时间没法发挥作用。

    可柳淳不一样,这小子天生会搞事情,到哪都能玩得风生水起!

    一个鸟不拉屎的云南,都让他玩出了花样,假如这小子进京,有他跟茹瑺在,自己的储君之位,那可就万无一失了。

    父皇啊,你可是太英明了!

    朱棣都想跪下磕头,高呼万岁。

    他眼睁睁瞧着,一份圣旨,即将写完,就在这时候,突然老朱停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