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我的一条命,值得啊!他们为什么不换!为什么?”

    练子宁发疯大叫,他瞳孔充血,眼睛红赤,死死盯着柳淳,怒喝道:“是不是你?是不是?你骗我,从头到尾,你都在撒谎!你个无耻之徒!我要告诉所有人,你还活着,你处心积虑,你跟朱棣勾结,你们早就准备造反了……”

    柳淳用鼻子哼了一声,“练子宁,若不是为了救刘老,你早就死了!若不是救人无望,我也不会现身见你!你我都曾经是朱允炆的师父,现在又都落得这一步,或许这就是定数吧!”

    柳淳当然愤怒,别说一个练子宁,就算是三个,五个,能换回刘三吾的一命,他都心甘情愿。

    奈何朱允炆把事情做绝了,直接给练子宁办了丧礼,连追赠谥号都给配齐了。

    一个以忠正自诩的儒臣,必定能以身殉国。

    到了取义成仁的生死关头,他们又怎么会迟疑呢!

    朱允炆的举动等于告诉练子宁,放心死吧,你想要的,朕都会给你的。

    柳淳放下了酒坛,迈步走了几步,到了转弯处,他又停了下来。

    “练子宁,你是个文雅的人,我给你安排个文雅的死法,现在天气严寒,渭河结冰,我让人把渭河凿开,然后送你下去。你不是以清流自诩吗!我就让你在浊流中活活冻死!似你这般的伪君子,死再多也不可惜,倒是刘老大人……早晚要用朱允炆的命,去祭奠老大人在天之灵!”

    柳淳说完,甩袖子就走,身后传来了练子宁的骂声,还有……哭声!

    没错,练子宁哭了,真的哭了!

    活活冻死在渭河里!

    柳淳,你真够狠的!

    老夫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陛下,还有那些同僚,你们怎么就不愿意救我啊!我比刘三吾有用多了!我是朝廷的忠臣。我知道柳淳没死,我知道李景隆误国,我知道太多的秘密了……你们把我换回去,就能打败燕王朱棣了。

    真的!

    要是没有我,你们连跟谁作战都不知道,你们会败得很惨的!

    陛下,你听见臣的肺腑之言了吗?

    陛下,我是你的师父啊!

    师徒如父子,你不能这么无情啊?

    这些日子一直绷着的练子宁,这一刻崩溃了……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转过天,柳淳去朱棣那里,商量着派谁充当进京使者。这个人必须有胆量,而且还要言辞犀利,不惧生死。

    朱棣想了想,“本王倒是有个人选,那个叫蒋才的年轻人,他还是不错的。只是他没离开过西安,见的世面太少,罢了……就当是磨砺了,少年正应该百炼成钢!”

    柳淳也笑道:“没谁是生下来就能干大事的,王爷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

    正在聊着,忽然外面一阵狂风,紧接着天下飘落鹅毛大雪,硕大的雪片从空中飘落,渐渐地,雪片越来越大,下得越来越疾。

    没有多大一会儿,地面上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朱棣伸了个懒腰,笑道:“好大的雪,让他们温点酒,咱们喝两杯,好好聊聊接下来的事情。”

    正说话呢,朱能突然从外面跑进来,他身上有不少雪花,都来不及打扫,就对着柳淳道:“那个练子宁……我,我没杀!”

    柳淳脸沉下来,“你还心疼了,留着他浪费粮食干什么?”

    朱棣也说:“换不回刘老,冲着练子宁以前做的事情,该杀!”

    朱能苦笑道:“王爷,不是末将不想杀他啊,实在是我把他放到了冰窟窿里,他,他说水太凉了,想祈求活命,愿意替王爷做任何事情,还说,要把他知道的都告诉王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13章 德不配位

    练子宁低头了,这让柳淳有些意外,按理说这家伙不是该视死如归,拼了老命,维护朱允炆吗?他投降了,还要不要名节了,对于读书人来说,宁可没命,也绝不能丢了名声,不然千秋万代之后,都会留下骂名的、

    “这个练子宁不会是有什么谋算吧?”柳淳笑呵呵道。

    朱棣沉吟,他抓着胡子,不客气道:“这帮读书人,满肚子都是心眼,跟他们打交道,的确要小心三分。不过练子宁愿意说,咱们就听听,当个乐子!”

    柳淳含笑点头,朱能下去,不多时把练子宁带了上来。

    再度面对柳淳,练子宁已经没了牢房里面的劲头儿,满头乱发,背部佝偻,整个人就像是一场寒霜之后,地里残存的老茄子,蔫了,瘪了,残了,废了……

    “练子宁,你有什么想说的?”

    练子宁抬头,瞧了瞧柳淳,又转向朱棣。

    “燕王殿下,我所说关系重大,请王爷许下诺言,保我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朱棣斜着眼睛,根本没正眼看他。

    “柳大人问你话,你只管跟他说,在柳大人定夺之前,本王不会许诺你任何事情!”

    练子宁一愣,这是什么道理?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不管到什么时候,说了算的都是一个,他不愿意跟柳淳谈,想要让朱棣给他承诺,就是这个道理。可朱棣呢,竟然把皮球踢了回来,明确告诉他,这事情是柳淳管的,我尊重他的意见!

    这,这俩人竟然能彼此信任,到了这么默契的地步?

    或许这就是君臣相得吧!

    练子宁突然涌起了强烈的嫉妒,他跟朱允炆好多年,不但没有得到尊重和信任,反而还被对方催着去死,让人情何以堪啊!

    想到这里,练子宁就更加憋屈委屈!

    “柳大人从前就是先帝宠臣,如今更上一层楼,老夫五体投地,唯有佩服!”

    柳淳满不在乎,“有些事情,的确燕王殿下不清楚,我问你,懿文太子之死,你知道吗?”

    “啊!”

    练子宁打了个冷颤,包括朱棣,都瞪大眼睛,“柳淳,你说大哥的死?”

    柳淳继续道:“吕氏通过弟弟吕平,跟外面的人勾结……其中最主要的人就是齐泰,你跟齐泰又是好朋友,多少会知道一些消息吧?”

    练子宁怎么也没有料到,柳淳竟然问到了朱标之死,这让他如何回答啊!

    “柳大人,齐泰已经死了,吕氏也死了,事情早就断了线索,就算你想扣陛下一个弑父的罪名,只怕也做不到了。”

    他还称朱允炆为陛下,显然,还是没有完全转过弯。

    柳淳和朱棣都不在意这个,柳淳继续道:“那定远侯王弼呢?是谁去逼着他自杀的?”

    “这个……”练子宁沉吟片刻,“这个或许齐泰清楚。”

    朱棣听得眉头立起,就要发作,你丫的不是说什么都告诉我么?结果现在一问你就往死人身上推,姓练的,你也太不要脸了!

    柳淳却冲着朱棣摆手,先别着急,这货还有那么一丝穷酸的架子,不愿意如实招供,必须先找到突破口才行。

    “练大人,我能不能再问你一件事,在锦衣卫方面,是谁跟你们勾结?”

    练子宁茫然道:“柳大人,我,我不清楚,锦衣卫不是你的人马吗?”

    柳淳哑然,“好,既然练大人不愿意多说,我也就不勉强了,传令下去,给练大人找一个专门的院落休息,另外再给练大人派两名胡姬伺候,练大人也是儒雅风流之人,这几个月受苦了,该好好放松一下。”

    说完,柳淳竟然真的让人带着练子宁下去。

    等人走了,朱棣才热切道:“柳淳,你方才问的事情,可有证据?属实吗?”朱棣的声音带着颤抖,没错,他很激动。

    假如能坐实一样,尤其是朱标之死,那样的话,朱允炆就彻底完蛋了,弑父大罪,顷刻之间,就让人朱允炆的道德破产。

    要知道朱允炆身边聚集的都是标榜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传统文人,假如他们知道了天子竟然是大逆不道之人,那该是多美好的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柳淳叹口气,“的确是过了几年,许多人都死了,真相想要揭开,难度太大了,不过我还在查,我很希望练子宁能给我一些线索。”

    朱棣道:“此事的确关系重大,那,那怎么不赶快严刑拷打,逼着练子宁说实话啊?”

    “王爷,你没看见,练子宁那副德行,严刑拷打,立刻就没命了。而且也不用我们动手,只要把消息传出去,说练子宁还活着,并且归顺了王爷,立刻就会有人帮着我们撬开练子宁的嘴巴。”

    朱棣沉吟片刻,哼了一声,“你就不能快点撬开练子宁的嘴?本王很着急!”

    柳淳无奈道:“王爷,这种事情只能让练子宁自己说出口,不然的话,他胡乱攀扯,我们就更没法查出真相了。”

    “嗯!”朱棣无奈哼了一声,“好吧,反正这些事情都交给你了,本王只要最后的结果!”

    ……

    从这件事情开始,朱棣就和柳淳达成了默契,练兵打仗,沙场对敌,这是朱棣的事情,至于刺探军情,舆论宣传,打击朱允炆的威望,撼动他的根基,瓦解军心,削弱士气……这些事情,都是柳淳负责。

    两个人,两条线,珠联璧合,配合堪称默契。

    这不,朱棣利用冬季,展开大练兵,现在朱棣的人马非常复杂,他的核心之后八十名王府侍卫,另外吞了亲王三千人,代王一万人,肃王五千人,最大的一部分是秦王府的三卫,超过三万五千人。

    另外朱棣又俘虏了李景隆的部下,差不多有几万人,还有在河西走廊等地招募过来的骑兵一万多人。

    都加起来,也有十万人。

    可这十万人良莠不齐,且彼此一点都不熟悉,甚至语言都不通。李景隆的部下多数是南方人,而几位王爷的三卫兵马都是北方的,而那些党项,吐蕃的骑兵,就更加复杂了……语言的隔阂,习惯上的不同,造成了很多矛盾,士兵经常冲突斗殴。

    对此,朱棣进行了彻底的整编,他把人马打散,按照骑兵、步兵、火铳兵,辎重兵进行重编。

    在重编过程中,朱棣给军中增加了一个系统,那就是文官体系!

    军中文官!

    按照朱棣的要求,指挥作战,这是武将的职责,而发放粮饷,执行军法,沟通情况,解决士兵的困难……全都交给了文官负责。

    明眼人都知道,朱棣这是逼出来的。

    他既不放心那些将领,又对士兵的冲突矛盾不能视而不见。没有办法,就只能安排一群人,帮助他进行管理。

    只不过朱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做法,竟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军中文官渐渐分出两个类型,一类是专门负责打仗的参谋人员,另一部分则是跟士兵更为贴近的训导人员。

    这两类文官的出现,让各级将领的指挥作战能力提高了很多,而且呢,军营之中,士兵的压力也小了不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战斗力迅速提升。

    从更长远来讲,朱棣打破了文官之间泾渭分明的壁垒……这些有着军营经验的文官,后来大量进入了官僚体系,他们兼具文官的狡猾和武将的凶悍,有了这群人在,想要压制武人,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了,这些好处都是后话,朱棣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人马整编好,做到如臂指使,因为这个寒冬之后,恶战就会随之而来,生死之战,丝毫马虎不得。

    如果说朱棣的任务是强大自己,那么柳淳则是全力以赴,给朱允炆添乱。

    他们派出了使者,带着平定西北,光复瓜州和沙州的消息,向京城进发。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朱允炆也急需知道朱棣的虚实,通过使臣探听朱棣的情况,就成了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问题是这群使者太气人了。

    除了领头的年轻人之外,还带了不少说书唱戏的,这帮家伙带着锣鼓乐器,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到一处镇子,就大讲朱棣如何平定西北,如何分田分地……等到了县城,那就更热闹了,干脆在馆驿外面画出一圈地方,开始演出了。

    这是使者,还是卖艺的啊?

    把不少地方官吏都给折腾懵了,他们纷纷派出衙役看管,然后又给应天送信,请教礼部和鸿胪寺,使者可不可以表演?

    刚刚从家乡回来,接掌礼部尚书的陈迪,一看鼻子都气歪了。

    这是表演吗?

    分明是为匪宣传啊!

    地方官吏都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能允许!

    他连忙下达禁令,并且派遣一队锦衣卫,去专门护送使者进京,沿途再也不许他们跟被人接触,如果不听话,那就杀!

    陈迪的禁令还是晚了一步。消息已经传播开了……而且柳淳安排在暗处的那些眼线也都动了起来,全力以赴,宣扬朱棣大胜的消息。

    燕王开疆拓土,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而朱允炆则是倒行逆施,为了对付燕王,不惜违背祖训,勾结蛮夷……难道他忘了,蒙古人曾经屠戮中原,杀了无数的百姓吗?

    这一番质问,或许还算不得什么,可伴随而来的另一条消息,却让人懵了!

    朱允炆的师父,右都御史练子宁,终于看不下去,决定弃暗投明,追随燕王,一起讨伐朱允炆!

    这可是个超级重磅炸弹,五月五,一颗惊雷,在头顶炸响!

    谁?

    练子宁!

    那可是天子的师父啊!

    他怎么投降了朱棣?抛弃了自己的弟子?

    难道真如传言说的,练子宁失望透顶?觉得天子太过分了?徒弟背叛师父常听说,可师父背叛徒弟,还很少见。

    尤其是前些时候,朱允炆宣称练子宁落入敌手,殉国而死,还给师父大办丧礼,现在看起来,简直跟笑话一般!

    到底谁是谁非,又有谁说得清楚?

    可没过多久,从练子宁的老家临江府传来了消息,练氏宗族,决定将练子宁逐出家门,生不是练家的人,死不许入练家的坟!

    不忠不义,无君无父,屈膝投敌,寡廉鲜耻之徒,练家子弟,人人得而诛之!

    消息传到了西安,练子宁整整三日,不吃不喝,或许后世之人无法理解,一个人被开除宗族,意味着什么!

    可练子宁太清楚了,他完了!

    君父抛弃他无所谓,家族抛弃他,就连最后一丝念想也没有了,彻底成了孤魂野鬼,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朱允炆啊朱允炆!

    好歹师徒一场,用得着做得这么绝吗?家族的抛弃,让练子宁彻底放弃了最后的矜持,脸面这个东西,不要也罢!

    练子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没有别的,只有一支笔,满腔愤懑!

    五天之后,一篇大作新鲜出炉,标题只有四个字:德不配位!

    顶点


………………………………

第414章 藩王皆反

    练子宁从书房里出来,比起几天前,要更加憔悴,身体佝偻的更厉害,浑身上下,就剩一堆骨头,皮肤缩成了一层膜,紧紧附在骨头上面,让他看起来很像是一个骷髅标本,唯一不同的就是闪闪放光的眼睛,炽热而疯狂,好似鬼火燃烧,就连柳淳看着都很不舒服。

    说实话,柳淳还是很想直接杀了练子宁,这家伙的感觉就是很危险,一个本来就满肚子主意的文人,再黑化了,结果绝对是威力成倍增长,对柳淳绝对构成了威胁。

    不过此刻朱棣正在用人之际,自己又想查清楚案子,没办法,就只能留着练子宁了。柳淳有一个想法,假如历史上,朱棣提前抓到了那帮文臣,招降他们,会不会有人投降?

    毕竟子啊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跟朱棣斗了四年,血海深仇,已经解不开了。就连大将张玉都战死了,朱棣要是不狠狠杀几个,还真没法跟老兄弟们交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景清……全都死的凄惨无比,当然,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只是到了这一世,会如何收场,柳淳也说不好。

    除了已经死掉的齐泰,其他人还会怎么样,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练大人,你也辛苦了,请军医给你诊脉,然后开一些药,你也该调养身体。”

    柳淳说完,练子宁突然道:“不忙,老夫还死不了,柳大人,我有一个请求,不知道能不能答应?”

    “说吧!”柳淳干脆道。

    “是这样的,那两个胡姬太笨了,大人能不能给老夫挑八名更漂亮的,最好懂琴棋书画的女子,到我这边伺候!”

    他的要求说完,柳淳都傻了,上下打量练子宁,怪叫道:“我说练大人,你都这样了,还不老实啊?难道你想做个风流鬼吗?”

    练子宁哑然,他的笑容很凄苦,又透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洒脱。

    “柳大人,老夫现在是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孤魂野鬼,无依无靠。除了贪财好色,也没有别的可求了。”练子宁盯着柳淳,突然很认真道:“柳大人,你还有机会,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练某曾经也想过致君尧舜,可到了现在……唉,真是没法说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醉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秋风吹雁渡汾水,斜阳随客下西楼……”

    练子宁沙哑的嗓音,飘飘荡荡,传出去好远……当夜,果然有八名美女陪着练大人,可据后来所说,当夜练子宁只是伏案痛哭,泪洒青衫。

    他并不迂腐,也明白只要赢了,就一俊遮百丑。可问题是他走到了今天,不管是谁书写史书,他都是丑陋的丑角!

    既然没什么可追求的,那就声色犬马,百无顾忌,潇潇洒洒过这一辈子吧!

    练子宁已经放弃了一切,当然了,他想过得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朱棣必须赢!

    所以练子宁开始利用他手里的笔,一篇篇犀利的文章,毫不迟疑写了出来。

    他把自己参与的,听说的,甚至还有杜撰的事情,通通写了出来!

    这些文章柳淳看过之后,后脊背冒凉气,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朱允炆,居然还有如此可怕的一面。

    东宫的一群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私下里竟然是如此不堪!

    练子宁绘声绘色,讲述了定远侯王弼的死因……太仓案爆发之后,王弼本是有心彻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可驸马梅殷找到了王弼,他告诉王弼,这些年,有不少粮食外流,可最终换来的钱都流入了东宫。太子殿下仁厚,需要有人帮着殿下传扬名声,巩固储君之位。

    等到册立太孙之后,太孙根基远不如太子殿下,所以投入更大。

    王弼受朱标大恩,无以为报。

    如果彻查太仓一案,必定牵连到东宫上下,到时候太孙殿下有闪失,王弼难辞其咎,如何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太子朱标?

    ……

    天可怜见,一位在战场几乎无敌的大将,却被区区人情绊住了……无论如何,他都要报恩,要独自扛下所有的罪责,可问题是以他的骄傲,怎么会甘心受小吏的折辱拷问,怎么能跑到大堂上,让人像罪犯一样审问,又怎么能背负罪名,老死狱中,令家人蒙羞……

    没有办法,王弼只能选择自杀,一了百了。

    练子宁写王弼的事情,又转头写齐泰,写齐泰为了朱允炆做得种种布局,如何出谋划策,虽然多数失败,可齐泰一直忠心耿耿,一直盼着能辅佐新君。

    结果谁知道,新君登基之后,担心他泄露这些年的事情,先把齐泰给灭口了,就连齐家人都给发配到了岭南,生死不知……

    练子宁也提到了他自己,被燕王俘虏之后,数月之间,并没有投降,可朱允炆居然把他当成死人对待。

    臣子固然该以身殉国,可身为天子,身为弟子,就没有想过,要救救自己的师父吗?

    需要的时候,礼贤下士,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

    总结起来八个字:“天性薄凉,德不配位!”

    练子宁对那些东宫旧臣道:“朱允炆醉心皇位,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位,其他人都是可以牺牲的。扪心自问,你们比齐泰更重要吗?兔死狐悲,难道你们不会成为弃子?”

    “还有,那些勋贵武臣,你们更应该悲哀,先帝惩办勋贵,那是因为一些人辜负了先帝的信任。可朱允炆呢,他厌恶所有的武人,他想把所有的武夫,踩在脚底下!给他卖命,真的值吗?”

    ……

    练子宁的文章,在柳淳的运作之下,就像是瘟疫般,快速传播蔓延。历来朝中的秘闻,都会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内容,哪怕是胡编乱造,也会有人信以为真。更何况出自练子宁之手,其中至少有七分是真的,更让人不得不信了。

    说到底,毛病还是出在朱允炆身上,哪怕他得位不正,可毕竟皇帝就是皇帝,他已经赢了大半。

    接下来只要缓缓图之,就大可以兵不血刃,掌控朝局。

    奈何他做贼心虚,先杀柳淳,接着迫不及待去对付朱棣……他连剪除羽翼的过程都省略了,直接要干掉两大强敌。

    一个皇帝,对百姓民生,没有半点建树,就迫不及待,掀起大乱,更倒霉的是还打败了一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