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何他做贼心虚,先杀柳淳,接着迫不及待去对付朱棣……他连剪除羽翼的过程都省略了,直接要干掉两大强敌。

    一个皇帝,对百姓民生,没有半点建树,就迫不及待,掀起大乱,更倒霉的是还打败了一场,这下子民间对朱允炆的评价已经坏到了不能再坏。

    说什么都是苍白的,绝大多数人的百姓已经放弃了对新君的希望,转而期盼着朱棣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结果……

    民心思变,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向朱允炆席卷而去……就在这个当口,山东的齐王举起义旗,率领三卫人马,掌控了青州,与朱棣遥相呼应,发誓要一起靖难,铲除朝中奸佞。

    在齐王举事的同时,湘王朱柏也举事了,只不过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就被当地的兵马给抓住了。

    可湘王朱柏也是个硬气的汉子,不愧是老朱的儿子。

    他对地方官吏道朱棣有功无过,被朱允炆残害,不得不举起义旗,他这个叔叔也是朱允炆严重的一根刺儿。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如今他失败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朱柏说完,果然带着一家人,葬身火海,比起当初的潭王朱梓还要惨烈三分!

    朱柏虽然失败了,可另一个人成功了,此人就是岷王朱楩,他的藩国原在甘肃,后来迁到了云南,这一刻,朱楩在云南举事,烽火狼烟,一起燃烧,全都烧向了朱允炆。

    云南的情况非常特殊,朱楩不算什么,真正有实力的是西平侯沐春,他提着三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这家伙站在哪一边,即将决定大明的命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15章 云南火器营

    湘王惨死,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对于朱棣来说,又损失了一个兄弟。不过湘王处于腹地,兵力有限,也不善于打仗,他起兵就是飞蛾投火,并不让人意外。

    至于齐王,说实话朱棣也不看好,他跟这位兄弟一起打过几次仗,总体来说齐王骄傲自大,有野心,手段残暴,脑子却不太好使,他在青州举事,除了要面对山东的兵马,还要防备身边的老虎——长兴侯耿炳文,有此老在,齐王也别想成气候。

    唯独有希望成功的就是岷王。

    “云南方面,能不能一起举事?”

    朱棣问得云南,指的是第一大势力,西平侯沐春。

    “假如沐家的三十万人一起发难,攻破江南,指日可待!”朱棣狠狠盯着柳淳,“你在云南有些日子,沐春会不会听你的?”

    柳淳把两手一摊,“沐家也是好多人呢,位高权重,他怎么会听我摆布,不过……”

    “不过什么?”朱棣追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沐春手下的士兵,不少会听我的!”

    “不少?是多少?有三成没?”朱棣兴奋道,假如能有三成,就足以燃起一把大火了。

    “应该不足三成。”

    “不足三成?”朱棣不免失望,头低了下来,可柳淳接下来的话,让朱棣直接跳起来了。

    “不听我的,应该不到三成,如果再算上土司的兵马,那就更少了!”柳淳很有信心道。

    “你!你小子真行!”

    朱棣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算起来柳淳在云南的时间还真不算太长,他居然把沐春给架空了,简直不能用厉害形容了,根本就是妖孽!

    云南!

    原来云南也站在自己这边了!

    朱棣有种捡了狗头金的喜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很好奇,“柳淳,你能不能跟我交个底儿,你到底还有多少棋子没有拿出来?”

    柳淳哭笑不得,“王爷,我一共就去了那么几个地方,能做得事情有限,实在是没有兵马了。”

    注意哦,柳淳说的是兵马,至于其他的势力,不在其列。

    “既然如此,能不能让云南方面,立刻举事?”

    柳淳沉吟片刻,微微摇头,“王爷,云南的将士都是从内地选派过去的,他们若是贸然举事,自己的家眷很容易受到威胁,不说别的,沐春手下的将领不少都是勋贵子弟,他们要是造反,在京的家人怎么办?”

    朱棣沉吟,“的确,咱们不能逼着沐春他们不顾一切,实际上沐春能按兵不动,对咱们就是很大的喜讯了。”朱棣说的是肺腑之言,沐英的带兵本事,绝不在朱棣之下,他一手操练出来的云南兵,战力强大,尤其善于使用火器。

    而且京城禁军自从大明立国之后,除了几次北伐,基本没怎么动,而云南兵则不同,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战斗,应付各种各样的土司兵马。这点柳淳也是清楚的,云南兵论起战斗力和凶悍程度,就算朱棣一手调教出来的北平兵马,也未必是对手。

    “王爷,让沐春直接起兵,会有困难,不过我猜他一定会有举动的,而且保证让朱允炆难受!”

    ……

    “侯爷,该怎么办,你要拿个态度了。”

    汤昭一只脚踩着椅子,大声嚷嚷道:“朱允炆这个兔崽子太不地道了,别的不说,他敢杀了柳兄弟!就凭这一点,咱们就该起兵讨个说法!当初你说孤掌难鸣,不许我们有什么动作。俺老汤忍了,现在呢?你瞧见没有!所有的藩王都举事了,就差咱们了,你该怎么办吧?弟兄们就等着一道令子呢!”

    沐春被弄得很尴尬。

    “我说老汤,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反了,还有蜀王,还有宁王和辽王,他们都是实力派。而且咱们云南虽然有兵,但是却苦无粮草,而且地形崎岖,路途艰难……你让我起兵,我可以答应你,但问题是咱们从哪里出发,走哪一条路,要用多少时间,要耗费多少钱粮、民夫,你心里有数没有?”

    汤昭把手一挥,不客气道:“你说这些,都是三军统帅管的,俺老汤只负责冲锋陷阵,我就问你一句话,出兵,还是不出兵?”

    沐春算是领教了,跟汤昭根本讲不通道理,那就找个能讲得通的过来。

    不多时,冯诚来了。

    他刚走进来,沐春竟有一丝的错觉,有段日子不见了,舅舅怎么好像年轻许多,仔细看看,也不是年轻,而是多了一股子英气,显得胸有成竹,和以前老实巴交的模样,不太一样。

    沐春把事情向冯诚说了一遍。

    冯诚低着头,一手按在大腿上,仔细听完,然后对汤昭说:“老汤,别的不说,你爹信国公还在京城呢!听说得了中风,病情严重,咱们要是举事,他老人家怎么办?”

    汤昭眨巴了一下大眼珠子,“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呗!”

    “你不怕朱允炆杀人?”冯诚追问了一句。

    沐春也道:“不只是信国公,还有宋国公,还有许许多多跟咱们有关系的人,不能不管啊!”

    汤昭满脸不屑,冷哼道:“说得好听,我问你们,就算咱们不举事,就不会死了吗?别犯傻了!柳淳可有什么不臣之举?没有啊,他是尊奉旨意进京的,结果路上就被弄死了,葬身大海,尸骨无存啊!”

    汤昭敲着桌子,怒喝道:“你们别一厢情愿地做梦了,你们以为不举事,就能相安无事?俺老汤把话放这儿,要是燕王撑不住,其他藩王都被消灭了,朱允炆回头就会对咱们动手!我还告诉你,滇铜的生意是柳淳干的,开拓缅甸也是柳淳主导的。现在是朱允炆没缓过气,一旦他有了功夫,就会砸咱们的饭碗子。”

    “我可跟你们说明白了,弟兄们好容易过了些富裕的日子,假如就此打住了,又要像以前一样过苦日子,那就不是咱们造朝廷的反,而是他们跳出来,造咱们的反了!”

    汤昭别看粗鲁,可这番话却说得颇有见地!

    走到了这一步,能选择的余地真的不多了。反正他们都被贴上了柳淳的标签,就算不放,也不会有好下场。

    可真的不顾一切造反,沐春还是不愿意……而且吧,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沐家已经世镇云南了,就算换了个皇帝,还能有更高的待遇吗?最多把侯爷变成公爷,能有多大的差别。

    而且沐春也知道,其实变法派也是主张削藩的,只不过他们主张的更彻底罢了。连地方的豪强都要清理,更遑论土皇帝了。

    为了沐家的基业,他不能不仔细权衡。

    汤昭越想越憋气,他突然转向冯诚,怒喝道:“你别装死猪,说话啊!要不要给你外甥报仇?”

    冯诚板着脸道:“汤将军,一切都要从长计议,你别着急啊!”

    “计议,怎么计议?起兵不就是了!”

    冯诚哼了一声,“哪有那么容易,你说吧,咱们府库没有存粮,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去打仗吗?”

    “那,那想办法征粮啊!”

    “上哪里去征?那些土司比咱们还穷呢!哪来的粮食!”

    “那要怎么办,总不能一动不动吧?”汤昭怪叫道。

    冯诚板着脸,可眼中却露出了狡黠的笑,“咱们没有,可有人有啊!”

    “谁?是燕王吗?咱们跟他一起举事,他倒是该给些粮草。”

    “不!”冯诚摇头道:“燕王也是个穷鬼,暂时指望不上,咱们还是要指望朝廷!”

    汤昭正喝水呢,一口喷出来。

    姓冯的不是说胡话吗!

    咱们商量着起兵对付朱允炆,结果那小子傻乎乎再送粮食过来,天底下还有这么荒谬的事情吗?

    冯诚笑道:“老汤,你太性急了,你听我说完了。咱们先把岷王驱逐出云南,让他去川南就食。朱允炆肯定不允许巴蜀有失,这样呢,他就只有请求我们出兵协助,这样,不就能讨要粮食了吗!”

    “哎呦你!行啊!老冯啊!你这招够损的!”汤昭又吸了口气,“那,那朱允炆不上当呢?你打算怎么办?“

    “那就更好办了!咱们让岷王进军巴蜀,逼着蜀王也起兵!”

    “蜀王?”

    “对!”冯诚大笑道:“只要蜀王起兵,云南,巴蜀,陕西,这就连成了一片!朱允炆除了死路一条之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汤昭晃着大脑袋,想了一会儿,忍不住伸出两个大拇指!

    赞叹道:“成啊,老冯,你现在有两下子了,这招叫驱虎吞狼,对吧?用的妙啊!我这就去安排!”

    冯诚矜持一笑,“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不过这次出兵不用你了,我亲自来!”

    “你?要打仗?能行吗?”汤昭发出了疑问三连击,以往老冯可从来都是躲在后面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冯诚绷着老脸道:“你就好好看看我的火器营的厉害吧!”

    汤昭这才想起来,柳淳在云南除了挖铜矿卖钱之外,还弄了个军械作坊,最初的时候,只能生产一些虎蹲炮。

    而最近听说造得火炮越来越大,就连火铳都跟着改进了,威力大增!难怪冯诚一改往日的怯懦,变成了好战分子!

    “老冯,我可真想瞧瞧,你的火器营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顶点


………………………………

第416章 朕的江山要完啊!

    “都说老夫怂,说我废物,信不信,你们要是设身处地,保证比我还废物!”冯诚愤愤道。

    他爹是冯国用,冯胜的大哥,朱元璋最早的班底,攻取金陵,作为大本营就是冯国用的建议。如果不出意外,冯国用绝对能跟常遇春和徐达比肩……奈何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比常遇春还短命,根本没来得及见证大明立国。

    冯诚顶着勋贵子弟的帽子,却没有亲爹庇护,好容易等到从军为将之后,朱元璋针对勋贵的整顿不断,好些人都被处置了,尤其是罢免李善长等人,更让冯诚心惊胆战,像他这种,一旦陷入进去,那就是死路一条。

    虽然还有二叔冯胜撑着,可二叔都做事低调内敛,生怕惹事,他就更不能给二叔惹事了。当年沐英进军云南,他就顺势留在了云南……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然了,冯诚也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他权力不小,日子过得舒坦,又不用担心什么,就这样过一辈子,乐得清闲。

    只是一切的变化都源自柳淳的到来……那小子一顿折腾,云南变了样子,最要紧的是火器作坊的成立,新式火炮和火铳出现,云南士兵竟然一跃成为整个大明,火器装备比例最高的地方。

    偏偏经验丰富的冯诚,又成了火器营的统帅。

    “或许这就是命吧!”

    在他的怀里,揣着一封信,上面只有短短的一行字;舅舅心有猛虎,奈何效鼠兔之行?

    “哼!臭小子,你当谁都有那么好的命啊,先帝像亲生儿子似的护着你,要是有那么好的靠山,老夫早就鲜衣怒马,肆无忌惮了!”

    冯诚气了一阵子,又甩了甩头,自己一个长辈,嫉妒孩子干什么!再说了,这一次属于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王爷,前面就出了乌蒙府,再往前,就是叙府,那里有我们的一支船队,船工都是云南的军余,他们会帮着你打开叙府的城门……你占据叙府之后,就果断北上,去攻击富顺,把川南的产盐重地给我拿下来!”

    岷王朱楩咧咧嘴,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冯诚这么说话,给他拿下来,敢情本王成了你的打手了!真是好大的威风!

    不过转念一想,朱楩也没啥好说的,他之所以起兵举事,是听说朝廷要把他迁到漳州圈禁起来,为了活命,不得不起兵。

    如今也是一样,为了活命,不得不听冯诚的。

    而且冯诚的话,让朱楩心砰砰乱跳,激动不已。

    当真是好大的手笔!

    居然要攻击富顺,你就不怕朝廷发疯啊!

    对于后世来说,富顺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可如果真正了解一点历史,就会知道,这个小县城的可怕之处!

    富顺有一样宝贝,就是卤水!

    向地下打井,抽出来的不是淡水,而是苦咸的卤水,就和海水一样,卤水也是可以煮盐的……巴蜀地处内陆,距离大海遥远,想要吃海盐,十分艰难。

    所以老天就在天府之国的南部降下了盐井,产出了闻名于世的井盐!

    不得不说,上天真的偏爱巴蜀大地。

    假如将巴蜀向外连结的通道都封闭起来,巴蜀百姓也多半能怡然自乐,舒舒服服过日子,因为这里的资源不但丰富,而且齐全。

    桃花源什么样,没人知道,可巴蜀大地,绝对堪称国之桃源。

    就拿富顺来说,这里是井盐的主产地,供应范围包括巴蜀,云贵,还有湖广的一部分,虽说比不得两淮的盐商富裕,但是也相当惊人。

    富顺因盐而富,人有钱了,就喜欢钻研吃喝,川菜之中的盐帮菜,就是发源自富顺,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川菜都是以麻辣闻名,其实不然,真正高端的川菜是足以和淮扬菜匹敌的,偏巧两地美食背后最大的推手,都是盐商,所以说一提起富得流油的盐商,别总是咬牙切齿,作为吃货,没准还要感谢人家呢!

    闲话不多说,朱楩按照冯诚的吩咐,率领三卫人马,直扑叙府,不出意外,叙府迅速被朱楩拿下。

    他随即北上,直取富顺……整个战斗过程都没什么可说的,朝廷方面丝毫没有什么准备。地方的官吏驻军一见人马杀来,纷纷投降。

    死的人还不到一百,朱楩就顺利坐到了叙府的大堂上。

    在他面前,十几个最大的盐商,战战兢兢,等候王爷发落,感觉很不错!

    “大家伙别怕,本王这次过来,是秋毫无犯,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有一点,井盐必须多产,越多越好!本王要变法!变盐法!”

    朱楩这家伙还真敢想敢干,以前井盐买卖,全都朝廷负责,这回本王不管了,你们只要按规矩纳税,把钱交给本王,你们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说完之后,朱楩也觉得有些不妥,补充道:“不过你们记着,不许涨价,要是有老百姓跟本王说,买不到盐,或者买的盐贵了,我就砍了你们的脑袋,用盐淹起来!”

    光听这家伙说话,就知道他多不靠谱儿,可盐商们却乐坏了……过去他们拿着盐引,去指定的盐场拿到了食盐,然后再去制定的地区销售,说白了,就挣一点跑腿钱。

    可是朱楩这么一干,就表示他们可以多买食盐,而且买到的食盐,还可以作为官盐,去各地销售,甚至能卖到其他的盐区。

    这帮盐商的手段多厉害啊,朱楩随便一说,他们就想出了无数的来钱路子。

    只是有一个问题,朱楩说话算数吗?

    “咳咳!”

    冯诚按着刀柄出现了,“云南也有黑井盐,其中不少井盐还要贩卖给外藩土司,现在云南的盐不够吃了。要从你们富顺调运,至于价钱吗?”

    几个盐商一听,立刻道:“小的们愿意八折!”

    冯诚淡然一笑,“好,八折之外,再抽一成五的税,从今往后,你们的盐,不但能在云南卖,还能卖去缅甸!”

    “缅甸?”盐商们愣了,“听说缅甸靠着海,他们也吃井盐?”

    冯诚冷冷一笑,“现在缅甸大半都在我们的手上,老子让他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懂吗?”

    “懂!懂了!”盐商吓得屁滚尿流,赶快跑了。

    冯诚按着刀柄,顾盼自雄了好一阵子!

    敢情这爷们起来,竟然这么爽快!

    他一瞪朱楩,“岷王,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快给蜀王写信,让他共襄盛举!一起讨伐朱允炆!”

    “哎!是!是!”

    朱楩一肚子气,老子好歹是个王爷啊,怎么成你姓冯的孙子了?

    冯诚才不管这些,你想给我当孙子,还要问问老子乐不乐意呢!俺老冯的眼光是很高的,不信瞧瞧我那个便宜外甥!

    干得那么出色老子都不拿正眼瞧他!

    ……

    朱楩从云南打到了富顺,只迈出了一小步,可对于这个天下来说,却不亚于朱棣举事带来的影响!

    “陛下,蜀王告急,请求朝廷立刻发兵,平定岷王之乱!”黄子澄战战兢兢道:“根据各地的奏报,巴蜀等地,还有湖广,都出现了盐价上涨的问题,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朱允炆才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额头竟然有了抬头纹!

    愁啊!

    真是发愁!

    朱棣迟迟剿灭不了,朝中臣子离心离德,现在各地又不断烽烟四起,就连一个小小的食盐,都出了问题。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黄先生,你看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苦着脸想了想,“陛下,臣以为的确该尽快平息岷王之乱,可,可要派谁去合适,臣还一时没有主意。”

    朱允炆沉吟片刻,只好去请方孝孺。

    这些日子,老方明显憔悴了许多,身上的官服都脏兮兮的,来不及清洗。

    “陛下,臣以为大事不妙!”方孝孺道:“岷王朱楩庸才而已,他能想到取叙府,攻占富顺,祸乱盐法,必定有人支持!”

    “谁?”

    “自然是西平侯沐春!”

    “什么?他会背叛朝廷?”朱允炆吃惊道。

    黄子澄忙道:“方公,据我所知,沐春跟柳淳之间,矛盾不小,更何况沐家素来忠勇,应该不会跟逆贼为伍!”

    方孝孺都懒得废吐沫,还拿沐春跟柳淳之间的争斗说事啊!要不是你们这些人,尤其是你老黄,撺掇陛下尽快除掉柳淳,没准沐春还真会听朝廷的话。

    现在沐春手握三十万大军,手下又多数受了柳淳的恩惠,他要是没有动作,那就奇怪了!

    “陛下,假如云南人马进军巴蜀,朱棣攻取汉中,从西北到西南,悉数糜烂,不得不防啊!”

    “啊!”

    朱允炆这才感觉到事态严重,“方先生,你看应该派谁去,去平叛?”

    方孝孺沉吟了片刻,“陛下,唯有让魏国公领兵了。”

    朱允炆一听是徐辉祖,还有些迟疑……方孝孺越发憋屈,“陛下,巴蜀不容有失,不派魏国公出马,镇不住局面,万一蜀王被人裹挟,也跟着乱了,江山必定不保啊!”

    朱允炆总算点头了,“就让魏国公去吧1"

    “人马呢?”方孝孺追问。

    “给,给他十五万,应该足够了!”朱允炆声音颤抖,他第一次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是怎么了,难道朕的江山,真的要完吗?

    顶点


………………………………

第417章 徐家兄弟的选择

    方先生,你陪着朕说一会儿话。”

    朱允炆主动留下了方孝孺,至于黄子澄,则是去传旨,让徐辉祖领兵出征。朱允炆邀请方孝孺去御花园,当初朱元璋的菜地让朱允炆铲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当年马皇后亲手栽的茶树还在。

    君臣漫步在花丛之中,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方先生,朕一度觉得,只要登基称帝,坐上了龙椅,便一切安好,什么都不用担心了……皇祖父就是如此,没有人敢忤逆他的话,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用担心有人反对。”朱允炆面色苍白,愤怒之火,在心头燃烧。和老朱比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