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允炆慌忙站起,拉起了方孝孺。

    “先生一心替朕谋划,朕岂敢责怪先生。也罢!”朱允炆用力跺脚,“好,就暂时罢兵,朕不会认输的,朕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

    天牢深处,几间牢房,彼此紧邻着,这里潮湿,幽暗,老鼠蟑螂遍地。有一个人,靠着墙,借着微弱的光线,挤着一个又一个的虱子,发出啪啪的声音。

    突然,又有脚步声响起,此人顿了一下,继续抓虱子,嘴里还说道:“又是一群追腥逐臭之徒,敲骨吸髓之辈……放心,本官绝不会背叛燕王!”


………………………………

第473章 朱棣的大胃口

    “柳淳啊,你说这封信为啥要让我写啊?你做主和谈,你跟燕王解释,这不是挺好吗?”徐增寿又抱怨起来。

    柳淳冷笑道:“我写可以,我当然要写,只不过我写了燕王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什么回旋的余地?”徐增寿好奇道。

    柳淳轻笑,“难道你觉得咱们按照现在的方式议和,然后以黄河为界,就能相安无事了?”

    “当然不能了!可这是你答应的!”徐增寿脱口而出,突然,他似乎明白过来,惊道:“柳淳,你没打算履行承诺?”

    “我这个人言而有信,我怎么会不履行承诺呢!简直荒唐!”

    徐增寿拧眉瞪眼,不明白柳淳的意思。

    “唉,你想想,这么远的距离,兵荒马乱的,总会有些差错,时间上也会有点延迟,你说是吧?这差个三天五天的,十天半个月的,啊,你懂了吧?我的意思是中间会有许多差错,误会。”

    徐增寿用眼角斜着一本正经的柳淳,微微冷笑,“我懂了,我全都懂了。你是想揣着明白装糊涂,让燕王当坏人,是吧?”

    柳淳咳嗽一声,“你这叫什么意思?哪里就说到当坏人去了?我可是忠心耿耿,你不能诋毁我的!”

    徐增寿才不信柳淳的鬼话呢。

    “你丫的什么德行我最知道了,你连先帝都骗,更何况是燕王了,不过吗……你这个提议太好了,我举双手赞成啊!”

    徐增寿突袭变了脸色,充满了兴趣,他不停搓手,能让朱棣吃点小亏,背点骂名,徐增寿那是求之不得。

    好些年了,他一直被朱棣欺负,好容易柳淳帮着自己挖坑,他要是不把朱棣推进去,实在是对不起良心。

    这家伙突然鬼兮兮道:“柳淳,你有什么馊主意,快点说,我赶快写上,告诉燕王去,让他照办!”

    柳淳摇头,“你长点脑子行不?燕王那么聪明的人,用得着我们教吗?更何况你不怕啊燕王追究啊?咱们只是稍微点一下,他会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们没必要掺和。”

    徐增寿深以为然,要不说呢,这人一旦坏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就是无形无相,随便一招,就藏着一大泡坏水,还让你察觉不出来。

    “我算是想明白了,以后我要是想过好日子,就要指着你了。”徐增寿笑嘻嘻道:“这样,我也帮你一个忙。”

    “什么忙?”柳淳不屑,“我用得着你帮忙吗?”

    徐增寿瞥了柳淳一眼,“你小子就跟我装蒜吧!你觉得不用是吧?告诉你,我已经派人,准备把李无瑕李姑娘接出来,你活了,李景隆处境很危险,我估计朝廷多半都下了密旨,要废掉李景隆的兵权。如果他有点闪失,你怎么跟李姑娘交代?”徐增寿摇头晃脑,“我这个人,没有别的好,就是心肠好,懂得成全人,姓柳的,以后你要给我记着!俺徐老四为了你,可是连亲妹妹都得罪了!”

    “你小子要是不把我当成亲哥哥看待,你就是丧良心,会天打雷劈的!”

    徐增寿切齿咬牙……谁敢说这个二哈没有智商,他活得门清。事到如今,朱棣离着龙椅已经不远了。

    假如朱棣登基,徐增寿就是国舅,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只是光靠着这个身份,就能混好吗?

    徐增寿表示万分怀疑,他必须抱一个大腿,柳淳这小子腿可不细,有他在,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很显然,徐增寿击中了柳淳的弱点,是啊,一家人也该团圆了。

    “算你有心了,记着,以后别作死。你丢了半个苏州城,不要紧的,我给你谋划一块跟大明差不多的土地。保证物产丰饶,沃野万里,让你们徐家生生世世,都吃喝不愁!”柳淳肉疼道。

    徐增寿用力点头,“好嘞,够意思!不过嘛,我只要一半就行,剩下的算我干闺女的嫁妆。”

    ……

    密信经过凤阳,开封,直接送去了西安,摆在了朱棣的面前。

    屈指算起来,柳淳南下也有几个月了。朱棣跟盛庸攻伐不断,他们的胜负也就是四六开,朱棣虽然占据上风,但是想要完全击溃对方,实在是太困难了,毕竟兵力在那里摆着。

    盛庸和铁铉两个人互相配合,十分默契,他们排兵布阵,稳如泰山,层层叠叠,就像是掉进了泥潭。

    朱棣用兵,很喜欢出奇制胜,尤其善于用骑兵侧翼冲锋。他跟盛庸交战,往往赢得开头,后面就会由于力量不足,而不得不撤出。

    看起来南军当中也有人才啊,论起兵法,俺朱棣还不是天下无敌……朱老四很快调整了心态,既然无法快速取胜,那就保持耐心,战机会出现的。

    果然,战机等来了!

    只可惜,这个战机是柳淳制造的!

    “王爷,我现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柳兄弟也太厉害了。”朱能语气夸张道。

    朱棣看过了密报,还能说什么,救了徐增寿,鼓动蓝玉造反,提兵封锁长江,阻断漕运……你柳淳可真行啊,本王累死累活,风头全让你一个人抢走了,厉害!实在是厉害!

    “王爷,既然漕运断绝,南军必然军心动荡,我们一鼓作气,赶快消灭盛庸就是了。”

    朱棣被说动了,可他略微沉吟,摇头道:“不好,现在南军还有存粮,我们贸然攻击,反而会同仇敌忾,背水一战……我要等他们军心动摇,然后再下手!”

    又过了七天,一封来自徐增寿的密信,送到了朱棣手里。

    这回好了,南军的军心士气,估计剩不下多少了。

    “议和!柳淳,亏你小子干得出来!”朱棣笑骂道,拿到了黄河以北的土地,毫无疑问,是赚大了,尤其是不用打就能捞到这么多,还能跟北平的人马连成一片,朱棣是求之不得。

    这个议和,朱棣一万分满意。

    可就是这么放走了好几十万南军,等他们整顿好了,士气高昂,再来跟自己决战,那可就不好玩了。

    “如何才能狠狠咬南军一口呢?”

    朱棣拖着下巴,陷入了思索。

    很快,朱棣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急忙把朱能叫过来。

    “你知道不,咱们手上还有多少酒?要好酒!”

    朱能忙道:“王爷,你打算庆贺胜利啊?是该好好喝一顿了,让末将想想啊!末将记得,当年梁国公曾经经略西北,后来因为先太子病逝,梁国公返回了京城。不过他在西北留下了一座生产烈酒的作坊,目前已经是西北最大的酿酒厂。不过由于粮食紧张,给的配额不足,最多也就十万斤的样子,咱们的弟兄最多一人一斤。”

    朱棣立刻摆手,“这么点酒怎么够?三天之内,你给我想办法,弄到五十万斤,记得,你小子可不许偷喝啊!”

    朱能嘿嘿道:“王爷,末将虽然好酒,可我也不是贪杯的人,更何况这是大家伙的酒,我怎么能偷喝呢!”

    朱能下去了,朱棣又把刘政叫来,让他准备上好的肥羊……三天之后,五十万斤美酒,五千头肥羊,全都准备好了,足足占了一大片。朱能兴高采烈,这是要准备犒赏大家伙了!五斤酒,肥羊肉,这日子简直美上天了。

    朱棣检查之后,十分满意,突然大手一会。

    “走,跟我去拜会南军诸将!”

    “什么?”朱能仿佛没听清楚,“王爷,你要去……干什么?”

    朱棣板着脸道:“不打不相识,既然议和了,就不要再刀柄相对了。本王带着羊羔美酒,去看看他们,也算是践行宴,下次再见到,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哩!”

    朱能一肚子不愿意,这是什么道理啊,自己人还没吃呢,就急着给敌人送去,王爷啊,你不是脑子坏掉了吧?

    朱棣沉着脸,朱能也不敢反对,只能乖乖押着礼品,随着朱棣,出了西安,向前行了三十里,就遇到了南军的斥候。

    听说朱棣来了,盛庸领着人马,迎了过来。

    两个老对头,四目相对,盛庸不知怎么说才好。

    朱棣倒是坦然,“盛将军,议和的事情你知道了吧?打了这么久,大家伙都疲惫了,实不相瞒,俺朱棣身上都有好几处伤疤了,想必你也不好受,如今罢兵不战,对弟兄们来说,都是好事情。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儿朋友……平平安安回去了,就能一家团圆,过些安稳的日子。”

    “俺朱棣此来,就是送弟兄们一些美酒和肥羊……你放心,我把东西放下,立刻就走。”

    朱棣说完,就转身打马离去,留下了一车一车的美酒,还有一大片的肥羊……盛庸傻了,这可是朱棣送的礼物啊。

    收,还是不收呢?

    盛庸为人还算豪气,不收,岂不是让朱棣看扁了,可白白收了朱棣的礼物,也实在是丢人!

    “照着朱棣的礼物,加三成,回赠给他,我们不能欠燕逆的人情!”盛庸打马回去。

    而此刻的朱棣却是心花怒放,“好啊,盛庸,本王总算找到了你的弱点!这一次你可要输了!”

    朱能不解,朱棣也懒得跟他解释,这要是柳淳在这里,肯定早就想通了,这君臣之间,还是要默契啊!

    “盛庸接了礼物,这几十万人,就落到了本王的口袋里了。”朱棣笑呵呵道。

    顶点


………………………………

第474章 南军哗变了

    议和不是一件小事情,柳淳虽然跟方孝孺商定了条件,但是在许多细节上,还要推敲。别小看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真正的勾心斗角都藏在这里面。

    就拿最简单的称呼来说,方孝孺希望用朝廷和燕藩,凸显地位的差别。柳淳当然不会答应,他坚持用南北朝廷,这样一来,就把朱棣抬到了和朱允炆同样的高度,老方自然不肯答应,柳淳又提议,是不是可以用叔侄相称,这就是更加红果果占便宜了。

    老方气得脸都青了,立刻拒绝,还痛斥不能家国不分。

    最后双方总算商定,不用称呼了,直接写议和内容。总算没事了吧?

    不!

    在落款上,朱允炆坚持用建文年号,柳淳认为要用洪武……朱元璋虽然死了,可新君并没有得到靖难军承认,不能用建文,应该延续洪武。否则岂不是让朱允炆占了便宜。

    一篇合约,光是开头结尾,就闹得不可开交,也是没谁了。

    徐增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这么点事情,也值得吹胡子瞪眼,浪费这么大的功夫,简直是闲的!

    他总算说对了,这两边的人的确太闲了,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年号不写了,只写月日,然后用印……

    一份议和文书,没有抬头称呼,没有落款时间。

    怎么看起来都有点荒唐,甚至像赝品,可双方为了追求对等,也只能如此。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从一开始,这张议和公文就是用来撕碎的。不管是柳淳,还是朱允炆,都没打算遵守。

    柳淳是希望缓口气,整合各方人马,现在朱棣手下的藩王快十位了,兵马分成了许多山头,从南到北,彼此之间,差别巨大,有辽东的蒙古士兵,有云南的土司好汉……不加以整合,如何能发挥出战斗力?

    而且再这么下去,整个靖难军都有被见缝插针的危险,搞不好就会崩解。

    至于朱允炆这边,更想用时间来恢复元气,整军再战。

    双方各自有算盘,议和的大方向确定了,但是细节迟迟没法最后敲定,两路大军也难以悉数后撤。

    这就给了朱棣天赐良机。

    他送给盛庸美酒和肥羊之后,盛庸立刻回敬,为了礼尚往来,朱棣竟然找了一支鼓乐队。请了许多的民间艺人。

    有表演腰鼓的,有唱老腔的,甚至还有西域的胡姬。

    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就来南军大营。

    盛庸眼珠子都掉下来了,“燕王是何用意?”

    这次是朱能来的,他已经渐渐摸到了王爷的心思。

    “盛将军,背井离乡,出生入死,弟兄们都不容易。好容易息兵罢战,大家伙放松一下,听听鼓乐,欣赏老腔舞蹈,这有什么不好的。”

    “不好!很不好!”盛庸红着眼睛,怒斥道:“我看你们是居心叵测,要瓦解士兵斗志,居心不良!”

    你丫的还真说对了,可盛庸忘了,在他的军中,还有个玩闹呢!

    “盛将军,将士们的确疲惫不堪,军营之中,多有怨气,让他们放松一下挺好的。”李景隆笑呵呵道:“我说朱将军,礼尚往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派人过去啊?”

    朱能欣然道:“没说的。”他抹了抹下巴,很认真道:“我们军中有不少南方的将士,都很想听听花鼓戏,听听昆腔评弹……要是能送来一些人,那可是感激不尽。”

    李景隆欣然答应,朱能离去。

    盛庸是怒火中烧,他觉得自己压不住李景隆,就把铁铉请了过来,之前铁铉一直在洛阳,负责粮草。

    他刚刚已经接到了圣旨,要暗中留意李景隆,必要的时候,把这家伙直接拿下。

    铁铉有了依仗,丝毫不把李景隆放在眼里。而李景隆虽然打仗傻一点,但这些事情门清儿,他陪笑道:“铁大人,燕逆要离间我们的军心士气,固然要防范,可我们也能如法炮制。堂堂朝廷官军,面对贼寇,还没有一点底气吗?如果能说动燕逆将领,或者分化诸位藩王,让他们倒戈投降,即便是议和之后,燕逆也没有办法。我们几十万大军,寸功未立,就这么回去了,朝中的言官会放过我们吗?”

    “俺李景隆不怕,最多回府闭门思过,我好歹还是个国公,可你们二位不一样啊。好歹要为自己打算,这大将领兵在外,难免受人嫉妒,回朝之后,各种非议,简直比什么都厉害……说起来,我就想到了家父……他老人家死得太惨了!”

    提到了岐阳王李文忠,李景隆还抹了抹眼泪。

    铁铉和盛庸互相瞧了瞧,还真别说,他们也有这个担忧,不立些功劳,实在是没法交差。

    “曹国公,你觉得能瓦解朱棣的军心吗?”

    “能啊!咱们人多,多派人说书唱戏的过去,再让咱们的人乔装商人,去跟朱棣部下互换有无,拿财帛贿赂,言语瓦解……我就不信,朱棣能扛得住!”

    铁铉深吸口气,脸上露出了喜色。

    李景隆这个办法倒是真不错,毕竟朱棣非要弄什么变法,很多士绅都说西北已经成了恶鬼横行的地狱之地。派人过去,没准真能说服一些人弃暗投明!

    “那好,就这么办了!”

    ……

    双方互派使者,从最初的艺人,到后来的商人,最后朱棣干脆提倡请双方将士,在一起比赛弓箭,赛马……盛庸欣然答应,朱棣想展示勇武,我们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一定让你瞧瞧,谁更厉害。

    盛庸和铁铉都不是好对付的,可这俩人也有弱点,盛庸只专心军务,而铁铉则是极度鄙视变法,根本不了解,靖难军中的许多变化……这下子他们可吃了大亏。

    到靖难军这边的艺人,被安排到了军营居住。

    他们进来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从里往外,连一株杂草都没有。

    士兵干净整洁,有专门洗澡的地方,甚至还有菜园,长着绿油油的蔬菜,圈里养着肥猪……和他们印象里南军杂乱的营地,完全不同。

    招待他们的是一个个的百户,士兵整齐坐定,看着他们表演……等演完之后,杀猪招待,大家伙一起忙活。

    香喷喷的米饭,泛着油光的肥肉片子,让这帮艺人大快朵颐,吃得酣畅淋漓……大家伙互相聊天,他们终于知道了,原来靖难军真的不一样,普通士兵有权支配菜金,他们吃的,都是士兵用菜金置办的。

    不但如此,所有士兵都分了田,最低三十亩土地,按照军功大小,最高能拿到一百亩。除了有田地,城里还有学堂,可以让军中子弟就学读书,尤其是军户制度也名存实亡了。

    过去是不愿意当兵,所以父死子继,生生世世,都要充当军户。

    可现在不一样了,均田之后,军队成了保护大家成果的守护神,子弟兵,再也不是丘八大爷……许多良家百姓,争相和将士结亲。只要嫁给了军人,就能享受到一些就学和徭役的优待。

    很显然,在西北,也是有差别的,只不过这个差别不是以科举功名来判断,而是以军功大小!

    刘有福是个唱昆腔的老艺人,从元朝的时候,一直唱到了现在,人虽然老了,可因为唱腔娴熟,韵味独特,依旧深受欢迎。

    这次他就是奉命去靖难军瓦解军心的,可三天表演下来,刘有福只说了一句话:假如年轻三十岁,他情愿意跟着燕王打天下!

    不光是他这么说,许多艺人回到了洛阳,在酒馆饭店,茶摊庙会,到处讲靖难军的好处……把他们在西安看到的新鲜事都告诉大家伙。

    渐渐的,在百姓中间,想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蔓延到了军中……尤其是去赛马射箭的士兵返回之后,更是把靖难军的真实情况带了回来。

    在靖难军的军营住了几天,再回来一看,简直跟猪窝似的。

    看什么都不顺眼,同样是吃粮当兵的,差别怎么这么大捏?

    大家气哼哼的,愤愤不平。

    偏巧,军粮送来了,当饭菜摆在大家伙的面前,士兵们终于忍不住了,发霉的粟米味道直刺鼻孔,米还是五颜六色的,这玩意能填肚子吗?吃了会要命吧!

    跟靖难军的差别也太大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根本没法比。

    “这是人吃的东西吗?”一个年轻的士兵愤然道。

    旁边一个老卒嘿嘿冷笑,“小子,你先问问,上面把咱们当人看了吗?”

    “不把咱们当人看,那咱们还给他们卖命干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可是却没有人敢回答,军令如山,要是传出去,会要命的!

    “快点吃吧,别喷粪了。”老卒胆子小,赶快提醒道。

    年轻的士兵却没有半点心思,把碗扔在地上,径直回到了散发着臭气的帐篷,却怎么也睡不着了,空着肚子,胃液不断刺激着神经,他想到了靖难军中的鸡鸭鱼肉,想到了那些士兵的笑脸……难怪他们那么拼命呢,换成自己,会更加卖命吧?

    一直辗转到了半夜,他终于瞧瞧爬起来,刚出帐篷,就跟老卒撞上了。

    “干什么去?”

    “我,我方便一下不行啊!”年轻士兵唬着脸道。

    老卒啐骂道:“没吃没喝,方便个屁!”

    年轻的士兵语塞,不知道说什么,老卒突然像变戏法似的,递给他一柄刀。

    “别傻了,快跟着,咱们投靠燕王去!”

    “就咱俩?”

    老兵嘿嘿道:“傻小子,多着呢,快点,别让那些混蛋抢先了!”

    顶点


………………………………

第475章 厉害了,李景隆

    真是想不到,还能死里逃生啊!”

    茹瑺用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芳草的香气,带着一丝江风的鲜甜,真的空气是甜的!他大口呼吸,胸膛起复剧烈,似乎要把身体里的浊气排空,全都换成空气的味道。

    他真的死里逃生了,从暗无天日的大牢爬了出来,不光是他,还有杨靖和郁新,三个人都是曾经跟朱允炆周旋的重臣。

    只是他们没有兵权,和皇帝斗,完全是以卵击石,下场凄凉。

    不过茹瑺等人的作为并非没有半点价值。至少他们撕开了朱允炆和手下伪善的面目,把他们的凶残暴戾,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才有理由举兵靖难。

    如果把靖难看做一场完整的大战,那么茹瑺等人就是前锋敢死队。

    只是他们还算幸运,活了下来。

    这倒不是朱允炆仁慈,而是最初柳淳遇害,朝野震惊,百官沸腾。朱允炆不敢再杀人了,只是将几位大臣以狂狷犯上为名,暂时拘禁,然后提拔东宫之臣,接替这些老臣。

    等到朱棣决定造反,朱允炆又想着捉拿朱棣之后,一起论罪。

    可朱棣不但没捉到,还损兵折将,尤其是练子宁被俘之后,竟然反戈一击。

    这让朱允炆颇为没面子,愤怒的他想要杀掉几位重臣泄愤。可这时候方孝孺建议以劝降为主,假如能让他们投降,足以抵消练子宁的影响。

    朱允炆勉强答应……再之后,接连战败,到处烽火,朱允炆几乎都忘了还有这几位大臣,假如不是柳淳提起,他们或许就在大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