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王咬着牙,“我在大同的一切,也都被剥夺了,我可是立过功劳的,我替他打到了沙州,收复了河西走廊,朱棣就这么对我,我不服!”
宁王两手一摊,“我倒是不在乎什么,只是我担心四哥会秋后算账,处置我和辽王啊!”
朱榑道:“那还等什么,赶快走吧!我就不信,像朱棣这么折腾,把人心都弄凉了,还能打得过朱允炆!”
这三个货反复商量,要说不怕朱棣,那是骗人,只不过他们太气不过了。明明说好了,一起奉天靖难,共享富贵,结果就落这么个下场,连年俸都给弄没了,谁能忍得了!
他们商量,这么跑肯定是不行的,朱权出了个主意,去海津镇,就以观察工程进度的名义,去海津。那里有大宁的船只,坐上船,就能南下应天,走海路不会被拦截。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他们果真动身了。
三位藩王离开了北平,就跟出了笼子的鸟似的,那叫一个高兴啊!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海津,只要上了船,他们就得救了!
可当他们赶到了码头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这三个人都傻了……只见海面上船只无数,上面载着许许多多的百姓,在邻近海岸的地方停泊。百姓涉水上岸,许多人都激动的哭了。
总算到了北平,有了活路了!
“燕王爷,我们来投奔殿下了!”
老百姓们,如痴如狂,如同找到了父母的幼子,跪在地上,又哭又笑,状若癫狂,鬼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这三位藩王互相看了看,那叫一个尴尬啊!他们都有一个疑问:看这帮百姓的样子,还要不要往南边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08章 请王爷发兵南下
齐王朱榑派身边人去打听,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来了这么多老百姓……足足半个时辰,他都不耐烦,想要杀人了,侍卫才匆匆回来,喘息道:“王爷,小人问过了,他们多数是江南的商贾百姓,因为活不下去,才不得不北上求生的。”
“活不下去?有那么严重?”
朱榑惊讶道,他一直觉得朱棣的折腾就够伤天害理,天怒人怨了,朱允炆怎么做,也不该比朱棣更惹人恨啊!
我的大侄子,你到底干了什么啊?
朱榑这一问,可吓了一大跳,包括代王朱桂和宁王朱权,也都频频摇头……见过作死的,没见过这么能作死的!
简直不能用脑残来形容了。
前面就提到过,因为官方贸易断绝,走私盛行,许多老百姓生计断绝,日子十分艰难……不过对他们来说,还能去大户的丝绸作坊,虽然大户压榨狠,工钱低,还经常挨打挨骂,但只要能混口饭吃,谁又愿意铤而走险呢!
更何况战乱的年月,能有一口饭吃,也就不错了,别奢求任何东西了。
可是当皇家银行买了出去之后,马家立刻推出了一大串全新的规定,他们以应付挤兑为名,收取取款费。
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存款,只要来取钱,就要先交纳五十贯的费用,然后才有人给你办理,交不上钱,对不起,根本没人搭理你。
这条规定公布,无人不骇然!
以往升斗小民,存在银行一些钱,贪图利息,也不过一二十贯而已,取款费竟然高达五十贯,等于告诉六成以上的储户,你们干脆别来取钱了,因为取钱就等于赔钱!
这叫什么?这不是明抢吗?
过去朝廷管的时候,好歹还要点脸面,等卖给了马家,完全不顾脸皮,直接明抢,而且还是抢普通百姓的……
一瞬间,无数百姓,涌向了皇家银行,还有各地的分行,去跟银行论理。只可惜,马家压根不打算跟他们讲理,锦衣卫,禁军,衙门差役……里三层外三层,将银行给保护起来。
谁要是敢冲撞,立刻抓起来,打入诏狱。
愤怒的百姓眼睛都红了,他们把身家性命都存在了银行里面,现在连钱都不让取出来,百姓不能愤怒吗!
有个读书人够机灵,他回家取来朱元璋钦定的《大诰》,顶在头顶。
“当年太祖设立皇家银行,升斗小民踊跃存款,报答太祖之恩,方有今日的皇家银行。我等奉太祖之命,要求见银行的人,把血汗钱还给我们!”
“对!还给我们!”
“还给我们血汗钱!”
……
人们纷纷效仿,举着《大诰》或者是朱元璋的画像,宛如天神附体,勇气倍增,冲击银行……这些守卫也傻了,挡,还是不挡啊?
这可是太祖的画像,万一冲撞了,该如何是好?
银行的人鼻子都气歪了,“不就是一本破书,一张破纸吗?有什么好怕的,拦住!一定拦住!”
银行的人叫嚣,可那些衙役却都默默退了一步,侧着身体,把路让开了。
“呸!不就是仗着皇后的威风吗?连太祖爷都不放在眼里,活该你们倒霉!”
愤怒的人群,冲入了银行,将一切都砸得稀巴烂。
银行管事被揪出来,当众拳打脚踢,最终被活活踩成了肉泥烂酱,化为一片刺目的暗红……
一处分行被攻破,可更多的分行还是稳如泰山,几天的冲突下来,一共有两千多百姓让锦衣卫给抓了起来,扔到了大狱,被当场毙杀的就有一百多人。
皇家银行趁机宣布,由于刁民闹事,不再承接中小储户,他们要专心替大户豪商理财。
马家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们立刻贷出去五百万贯,协助东南的豪商大户,扩大生产。
许多小商户他们失去了存款,欠的钱没有办法按时归还,那些大户手里拿着贷款,不断吞下一个又一个的中小商户。
破产的中小商户,纷纷下海,有的投靠双屿,有的就直接北上……东南发生的这一幕,其实也不新鲜。
就在原本的历史上,嘉靖皇帝就曾经废除市舶司,施行海禁……结果许多中小海商破产,纷纷跑到海上,跟倭寇勾结起来,为祸东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贼王五峰船主王直!
这一次除了中小海商破产,还伴随着大户反扑,重新兼并土地。
原本朱元璋曾经在南直隶推行变法,已经清丈了许多地方,把土地给了百姓。可这一次,许许多多大户,利用各种借口,疯狂侵吞百姓土地。
他们大肆种植桑树棉花,牟取暴利,丝毫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许许多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重新变回了佃农。
而稍微有点骨气的,不愿意被奴役,只能出海谋生。
此刻,马和和陈瑛都卯足了全力,他们改造船只,拆除不必要的装备,在甲板之间,设立隔层……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运更多的人北上!
“疯了!”
朱权听完介绍,他忍不住摇头,“我说这个朱允炆是怎么想的,他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朱榑咬着牙,“去,再找一个人过来,问问情形。”
不多时,来了个小老头,此人十分瘦削,看起来却是文质彬彬,像是个读书明理的。几位藩王也没在乎,这样的老头多了去了。
“喂,老头,应天的皇帝不是说要变法吗?不是说也要均田吗?他怎么不做?难道是撒谎骗人吗?”
小老头呵呵一笑,“他当然想做,可他连皇家银行都卖给了马家,立身不正,谁会听他的?再说了,他能把先帝留下的产业都给卖了,又如何能管百姓卖田啊?”
“那百姓就不能不卖吗?”朱桂闷声道。
“不卖怎么办?朝廷的税赋下来了,比原来多了三倍还多,就算不卖,也要托名大户之家,靠着他们,才能躲避赋税徭役之苦。”
朱权拧着眉道:“赋税就那么多,有人逃税,剩下的百姓,只怕负担的要更多吧?”
“所以逃亡的人也就越多了!”小老头悲声叹息,眼中流出血泪,“先帝苦心维持的田亩赋税制度,不过一两年的功夫,就毁于一旦!多少人的心血付诸东流。东南百姓,水深火热,正是好个宽政,好一个建文皇帝!”
小老头突然须发皆乍,扬天怒吼道:“先帝啊,你可看见了,朱允炆他自寻死路啊!非是臣等不忠,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这小老头发狂大吼,把三位藩王都吓坏了,他们是秘密前来,随便找个老头,也不过是想问问情况,结果这位就大呼小叫的。
简直是疯了!
朱榑横着眉头,把手按向了刀柄,就想让他闭嘴。
这时朱权突然按住了朱榑,吃惊地看着老者,“你,你是夏大人?”
此老微微点头,“不错,老夫正是夏原吉!”
啊!
三位藩王都吓死了,这是怎么说的,他们想找个人问问情况,结果就找到了夏原吉……这老头之前执掌皇家银行,他怎么跑到北平了?
莫非是要投靠燕王?
要真是这样,他们三个出现在海津镇,会不会让朱棣知道?
到时候该怎么解释?
死了!死了!
这三个人吓得不知所措,而且就在这时候,有一队人马赶来,为首的正是朱棣和柳淳,他们两个满脸含笑。
“夏大人,夏先生,本王等候多时了!”
看到了朱棣,朱权,朱桂,朱榑三个,几乎同时昏倒!
这回可全都完了,一点救也没有了。
朱权的双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朱榑还努力装着镇定,“四,四哥!我们,我们是来迎接夏大人的!”
朱棣瞧了这三货儿一眼,微微颔首,似笑非笑道:“是吗?既然如此,三位贤弟就跟着为兄,陪夏大人回北平吧!”
朱棣又看了看朱权,“十七弟,地上这么凉,你可别伤了身体啊!”
朱权吓得一跃而起,脸色惨白,冲着朱棣不停躬身,连抬起头的勇气都没有了。
“四哥,小弟,小弟是出来散心,恰巧碰上了……还请四哥见谅,见谅啊!”
朱棣何等精明,这三位藩王一身便服,没有通报,就偷偷跑到了海津镇。他们绝没有安什么好心思。
只不过相比起夏原吉,这仨货儿实在是不值一提!
朱棣只是冷笑了一声,“柳淳,你替本王招呼他们三位,我还要陪着夏先生赶快回北平。”
柳淳笑道:“臣领命。”
一扭头,柳淳冲着这三人呲牙一笑,“齐王,代王,宁王……三位王爷真是好兴致啊!”柳淳笑着往前走,这三人一副“你不要过来”的样子,怕到了极点,生怕柳淳把他们给吃了。
“哈哈哈!三位殿下,你们不要误会,我就是想找你们谈谈,王爷很关心宗室的问题,我也是十分苦恼。我打算请你们三位,拟一个《宗藩条例》出来,以后该如何对待宗室,该有个章程……放心,王爷一定会很尊重你们的意思,当然了,我也知道,你们几位也一定会严于律己,不给朝廷添麻烦。我说的对吧?”
“对!太对了!”
这仨人真哭了,刚刚挨了一刀,柳淳还逼着他们说这一刀砍得好!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柳淳懒得管他们,上马去追朱棣。
此刻夏原吉正在和朱棣谈论,他开口的第一句就是“请王爷尽快发兵,解救黎民苍生,挽救先帝基业,不然大明江山,不知道要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09章 山东百姓的怒吼
明月高悬,寒风飒飒。
朱棣负手而立,身后国槐粗壮的树干,宛如一个坚毅的卫士,护卫朱棣的安全。而此刻朱棣的背,也如树干一般挺拔。
夏原吉带来了太多的消息,他身在朝中,比起外面的人,要清楚太多了。夏原吉告诉朱棣,此刻的南朝,已经彻底将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败坏殆尽,老百姓是苦不堪言。诚然,还有百万大军,可这些人又有多少,愿意替朱允炆效命!
太多的人,都期盼着王爷立刻挥师南下,解救苍生百姓。
朱棣不觉得夏原吉是撒谎,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北平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柳淳启动大规模建设,那是不得已为之。
原来北平拥有很多工厂作坊,主要向江南输送商品,自从靖难爆发之后,漕运断绝,这些作坊都面临倒闭关门的风险。
朱高炽曾经将工人组织起来,一起守卫北平。
等到议和之后,北平的围困解决了,可北平的困境却还在。
这些工人怎么安顿,那么多的士兵怎么解决……如果光是吃白饭,北平就彻底垮了。没有办法,只能启动大规模建设,以工代赈。
大兴土木,大建房舍,正好能给工厂和作坊提供订单,让他们起死回生……按照柳淳的估计,最少要一年半以上,北平才能恢复元气,到时候大军南下,才能有充足的资源支撑。
朱棣很想等,等到一切齐备,再出手一鼓作气……“去,把柳淳和姚广孝请来。”朱棣很需要这两位心腹,给自己一个建议。
不多时,柳淳跟道衍在府门口相遇,两个人相视一笑。
“道衍大师,王爷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多半是让咱们两个给点建议……”柳淳压低了声音,“大师,咱们俩应该先通个气,到时候跑到王爷面前吵架,那就太丢人了。”
道衍想了想,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柳大人,你觉得以当下的北平状况,能不能打呢?”
柳淳满脸的为难,“我启动建设,是想恢复北平的元气,正好现在南方的百姓大举逃到北平,正好能作为劳力。说实话,我还真希望能有更多人投靠过来呢!”柳淳憨厚笑道。
道衍沉吟片刻,“是啊,这才议和了没多久,就撕毁协议,出尔反尔,不是君子作为,老衲也不同意动兵。”
柳淳笑了,“既然这样,那咱们就说定了!”
道衍点头,表示赞同。
转眼之间,他们俩出现在了花园,见朱棣还在槐树下站着,仰望天空,一定是还在犹豫之中。
“王爷!”
朱棣听到脚步声,急忙回头,挤出一丝笑容。
“大师,柳淳,你们来了。夏原吉跟本王说了一路,全都是让我即刻南下的话,你们觉得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柳淳和道衍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道:“臣觉得有理,应该出兵!”
此话出口,没等朱棣反应,这俩人就互相怒视着对方!
“大师,你出尔反尔!”
道衍气得翻白眼,“柳淳,你怎么诬陷贫僧,明明是你……”
这俩人要吵起来,朱棣怒道:“够了!大师,你先说说吧!”
道衍只好不跟柳淳计较,这小子实在是不是东西,要不是自己多了个心眼,还真就被他给坑了。
老和尚咳嗽了一声,“王爷,从夏原吉带来的消息看,朱允炆贱卖皇家银行,已经动摇了东南的民心。中小商户,城市当中的市民,都对朱允炆敢怒不敢言。加之他推行乡勇,设立厘金。乡村已经落到了士绅手里,如今又失去了城市的民心。老衲实在是找不到还有多少人愿意支持朱允炆,纵然他有百万大军,也不过和前秦苻坚类似罢了。只要大军所向,必定瓦解冰消!”
朱棣微微皱眉,“大师,你所言有理,可凡事量力而行,以现在北平的情况,还能支持多少人马作战?本王同样也输不起啊!”
朱棣感叹之后,又看向了柳淳,“该你说了,你又是怎么看的?”
柳淳哑然一笑,“王爷,如果让我决断,我是断然不会出兵的。这就是我的性格使然。可王爷和我毕竟不一样,眼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我知道,王爷把大明视作自己的家,先帝留下的基业,让人如此糟蹋,王爷若是坐视不理,还算先帝之子吗?”
柳淳总结道:“从理智上,臣是不建议动兵,可从情感上,臣料定王爷一定会出兵的!”
朱棣怒哼道:“柳淳,听你的意思,本王是个不理智的人了?”
柳淳自嘲一笑,“王爷,臣已经因为自己的性格,吃了一次大亏,我猜到了朱允炆和他的师父们会把天下弄得一团糟。可我却没有挺身而出,而是将收拾山河的重任寄托到了王爷身上。所以柳淳永远都是柳淳,王爷才是继承先帝的雄主!臣恭听吩咐,唯有竭尽全力而已!”
这一番话说完,朱棣竟然双手颤抖,他吃惊地凝视着柳淳,半晌才哈哈大笑,“大师,你可听出来柳淳的吹捧之语了?”
道衍茫然道:“老衲可没有听出来,柳大人的马屁功夫,果然是无形无相,天下第一啊!”老秃驴说完,还冲着柳淳伸出大拇指。
三个人又互相看看,都笑了……柳淳的话,既是马屁,也是告诫,朱棣这家伙属顺毛驴的,直接反对,他是听不进去的。
可柳淳告诉他,你是天下苍生的希望,是拯救江山的不二人选。这时候朱棣反而冷静下来,他也清楚,以小博大,冒险用兵,可是要很小心谨慎的。
“这样,让朱高煦和蓝勇各自统帅五千兵马,南下德州一带,伺机而动。如果真有机会,就不妨攻取济南府!”
朱棣还是想试探一下……只是包括他在内,还有柳淳和道衍,都没有料到,在山东即将发生的一件事情,将双方直接拖入了战略大决战,两个并没有准备好的对手,提前上了生死擂台。
兖州府衙门。
几盏油灯在寒风中摇曳着,一个年纪不算大的官吏,轻轻摘下了头上的乌纱,脱下了官服。
他小心翼翼,将一切都叠好。
然后又到了条案上,将厚厚的一摞清册,摆在了眼前,他展开仔细查看……兖州府、济宁府、曹州府、济南府……这是这些地方的土地清册。
他已经跟地方的鱼鳞册进行了详细核对,将其中的出入错误,悉数校正。
经过他的清理,足足给朝廷多找出一百三十多万亩的田地。
而这些田地,之前都藏在山东的大户名下。
这些清册只要交给户部,很快就能作为征税的凭证,均田均赋均徭役,一切也就成功了。
只可惜,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盯着清册,他的眼中流下了热泪,点点斑斑,落在了清册上面,他慌忙拂去,扭头擦眼泪。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荀大人,快跟我们走吧!”
他愣了一下,转身推开了房门,外面有四个锦衣卫,冲着他呵呵一笑。
“荀大人,您老是朝廷命官,我们就不给您戴王法了,想必您老也不会给我们弟兄找麻烦,咱们快点上路。”
这位荀大人点了点头,“几位上差,我还有点东西要带着。”他扭头,把官服和清册一起捧了过来。
“我的乌纱要交还陛下,这些清册是我在山东推行变法所得,我希望你们能转交给陛下,这是我替陛下尽得最后一点忠心了。”
锦衣卫眉头深锁,将清册拿在了手里,翻看了半晌,无奈道:“荀大人,这东西我可不能交上去,也不会让我送上去的。”
荀大人面色凄苦,低声道:“上差,山东几百万父老,能否安居乐业,全看这些东西了!你们……忍心吗?”
为首的锦衣卫又翻了翻,重重叹口气,“成了,我们干的就是缺八辈子德的事情。这些东西,我冒险递给方大人,至于别的,我就管不了了!”
荀大人一听,连忙跪倒,磕头有声,“多谢上差大恩大德!”
锦衣卫重重叹口气,急忙将荀大人搀扶起来,“快走吧,趁着天还没亮,赶快出城!”
荀大人也很听话,乖乖跟着锦衣卫,一起出了府衙。
可就在府门刚开的一刹那,突然,四周的院门背后,亮起了火把,门后有人颤抖着声音道:“荀大人!是荀大人吗?”
“荀大人要被带走了!”
“大人,你要保重啊!”
“大人,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
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火把灯笼,照亮了一条街道。
荀大人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他努力咬住嘴唇,屏息凝神,不想出一点声音。可几位锦衣卫却惊慌失措,尤其是为首的那位。
他选在半夜离开,就是害怕出事!可谁能想到,兖州百姓,竟然大半夜不睡觉。这不是要坏事吗?
“快,快走!”
他低声催促,其他人加快脚步,一起冲到了城门,此时距离开城门还有好一段时间,锦衣卫等不及了。
“锦衣卫公干,快开城!”
上面的士兵迷迷糊糊,打开了城门……他们随即出城,可是当他们刚出了城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火把,到处都是火把!黑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他们拿着铁锹锄头,石块木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足足有数万之多!
他们怒视着锦衣卫,一步步逼了过来。
“请把荀大人留下来!”
为首之人,一声怒喝,所有的锦衣卫都跪了……这是要出大事啊!
:。:
………………………………
第510章 那是我的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