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蹇义沉吟道:“似乎并没有听说过柳大人有什么著书,能与之相提并论啊!”

    这家伙的确角度刁钻,惯会避实击虚,你想封圣,没有著作是行不通的。

    柳淳笑而不语,不用别人,朱棣就冷哼道:“蹇义,你所言不实。早在十几年前,柳淳就曾经为军中编写过卫生条例,这事情梁国公可以作证。”

    蓝玉急忙站出来,充满了骄傲。

    “陛下真是好记性,当年捕鱼儿海一战,柳淳虽然没有亲自出战,但是贡献颇多,不只是卫生条例,还有过滤桶,急救小册子……这些东西可是救了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这十多年来,军中广泛推行,所活士兵更是不知凡几!”蓝玉蔑视地看着蹇义,“这些事情,你说的四书五经,哪样能做到?”

    到底是蓝玉,几句话弄得蹇义不敢开口了,只能诺诺道:“下官无知,请陛下见谅。”

    朱棣又道:“除了这些之外,柳淳曾经编写过算学教材,也阐释过货币金融学,连先帝都赞不绝口。我大明皇家银行就是这么来的,还有鸡鸣山学院,培养了多少英才?对了,柳淳在长沙的时候,还提出了防治血吸虫病的办法,又有多少百姓获益?”

    “尔等皆是朝廷重臣,九州万方,亿兆黎民,这么重的担子,都压在你们身上,你们却如此疏忽大意,连眼前的事情都弄不清楚,让朕如何放心将国事交给你们?”

    朱棣是真卖力气,把柳淳多年的功劳,一样一样拿出来,如数家珍,把这些朝臣的嘴巴彻底堵住了。

    该怎么办吧?

    难道就认输了,让柳淳成为衍圣公?

    这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轻的低级官吏,他双膝跪倒,“陛下,微臣杨溥有话要说。”

    朱棣扫了一眼,似乎有些印象,此人是个翰林,不久前转任詹事府。朱棣没把他当回事,只是随意道:“讲!”

    杨溥磕头作响,“多谢陛下天恩……微臣听闻,自古圣贤有三不朽,曰立德,立言,立功……三者齐备,方可为圣。方才陛下所言,柳大人与国有功,编写书籍,教化有成,只是……只是柳大人德行有亏,臣以为不可为衍圣公!”

    此言一出,举朝皆惊。

    这家伙实在是太胆大包天了。

    阻止朱棣封圣的人不少,但是却没人敢直接攻击柳淳的人品。

    道理很简单,说他功劳不够,没有著书,不和规矩,这都没什么,说他德行有亏,那是直接质疑柳淳的为人啊!

    这要是没有证据,信口胡言,当着所有文武,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搞不好小命就没了。

    朱棣冷哼道:“杨溥,你是觉得朕手中之刀不够锋利吗?”

    杨溥跪在地上,磕头作响,“启奏陛下,臣一心忠于朝廷,君父让臣生臣就生,君父要臣死,臣就死。只是臣却不敢隐瞒天子,臣这里有一样东西,请陛下过目之后,就知道臣所言不假了。”

    朱棣眉头紧皱,心说这小子真有什么证据不成?

    “拿上来吧!”

    有小太监托着托盘,将一个小东西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朱棣接到了手里,仔细看去,这是个四方形的瓷器,有半个拳头大,还是青花的,上面有张果老倒骑驴的图案。

    朱棣再轻轻碰了一下,盖子掀开,里面露出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是茶叶!

    一瞬间,朱棣就想明白了,这是当初柳淳弄得小罐茶!

    这东西本来是出售海外的,杨溥手里怎么会有?

    有也就罢了,他这时候拿出来,这事情要糟糕啊!

    当年柳淳弄出小罐茶,那是为了忽悠外藩,多捞取一些钱财,这事情老朱不但知道,还大为赞赏。

    只不过那时候的柳淳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已。

    更何况老朱把他当成了子侄后辈,十分喜欢。小孩子讨大人欢心,耍点小聪明,只会得来掌声喝彩。

    可现在不同了,要加封柳淳为衍圣公,让他统领士林,结果黑历史被翻出来了。

    不论按照什么标准,弄虚作假,这都不是圣贤的作为。

    你说柳淳是个臣子,为了大明牟利,没有问题,可若是推到衍圣公的高位,这就是绝对的瑕疵啊!

    人家会说你的科学只能用在大明,而儒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科学想取代儒学,还差着火候呢!

    有人也看出了端倪,包括道衍,老和尚面露喜色,坏笑着瞧柳淳。

    你小子四处耍心机,抖机灵,没想到吧,遇到了对手!

    这个杨溥有点意思,年纪不大,可心机够深的,手段也高明,值得栽培。道衍暗暗下决心,他要保杨溥。

    有这小子在,跟柳淳斗智斗勇,他老人家也不寂寞不是!

    道衍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老了,满朝文武,能对抗柳淳的几乎没有,可现在看来,人才辈出,柳淳离着笑傲江湖远着呢。

    这个杨溥是其中一个,还有那个叫杨荣的,以及不声不响的杨士奇,这仨人都不简单,瞧着吧,热闹还在后面呢!

    道衍一副看好戏的心态。

    朱棣面色凝重,十分不悦。他简直想把柳淳揪过来,好好质问他,你当年出这个主意干什么?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而且这事情非常麻烦,如果追究下去,肯定会掀起有关大明和海外贸易的问题,现在北平正在弄贸易中心,要把外藩都迁居过去,会不会引起争论,还有小罐茶朱元璋也是答应的,会不会有损先帝名声?

    朱棣固然霸道,但是也不能什么道理都不讲啊,杨溥的确击中了要害。朱棣紧紧握着小罐茶的盒子,愤怒道:“退朝!”

    百官纷纷告退,不少人都乐开了花,对杨溥充满了敬意,更是有人想去跟他攀谈。可哪里知道,杨溥这家伙格外谨慎,步伐匆匆,贴着墙就走了,谁也不跟谁说一句话。

    “真不愧是三杨之一,有点本事!”

    柳淳反倒是满脸的赞赏,小太监跑到柳淳耳边,怯生生道:“大人,皇爷让你留下。看皇爷的样子,都气坏了。”

    :。:


………………………………

第554章 永乐大典

    柳淳笑呵呵去见朱棣,半点担心都没有。小太监也不敢多说,只是想不通,这位柳大人真是不一般,这年头不怕陛下发火的,宫里是皇后,宫外怕就是这位柳大人了。

    柳淳走进了寝宫,见礼之后,朱棣就摆手,把其他人赶了出去。等到宫女太监都出去了,朱棣脸上反而没有那么多怒气,甚至笑了。

    他让柳淳坐下,忍不住揶揄道:“本来还以为你能一呼百应呢,没想到竟然是举朝反对,你惭愧不?”

    柳淳坦然一笑,“陛下,自从洪武年间开始,臣就是这个处境,习惯了!”

    这话说的,朱棣还不知道怎么继续了,他重重叹口气,“你的门人弟子都没在京中,就连朱高炽他们三个都没上朝,这个结果,也是情理之中,朕早有预料。而且朕已经下令!”

    朱棣说着,将几份手谕扔给了柳淳。

    其中第一份,就是请葛诚进京。

    这位原是燕王府的长史,朱棣的嫡系,如今代朱棣去凤阳祭拜,马上就要回来。葛诚只听朱棣一个人的,而且资格够老,他能开口,情况就会扭转。

    第二份,这是送去双屿的。

    “我知道你瞧不上陈瑛,这个人我也清楚,是个酷吏。可关键时刻,就要他这样的人!”朱棣冷笑道:“朕唯有借助他的狠,才能压得住百官的滑。”

    另外还有几份手谕,是调柳淳门下入京,包括汤怀、荀顺庆和刘政等人。

    朱棣伸出巴掌,“五天,只要五天之后,人全都到齐,就在朝会上一局定乾坤!”朱棣信心十足,他瞧着二郎腿,不屑道:“老百姓常说事不过三,朕已经给了群臣两次机会,如果他们还敢跳出来,继续阻挠,朕不介意砍几颗脑袋玩玩!”

    管砍头叫玩玩,你可真是朱元璋的好儿子。

    柳淳太了解朱棣了。

    这位用兵打仗,虽然喜欢行险,但实际上却是很谨慎,不会贸然出手的。

    从第一次试探,到早朝,中间两天时间,朱棣一点动静没有,任凭百官在下面折腾,这就是在挖坑。

    跟皇帝意见不同,就要杀人,那是不教而诛。

    可若是给了两次机会,还死不悔改,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早朝上,朱棣生气啊,发怒啊,根本是演出来的。

    如果这么容易罢手,就不是永乐大帝了。

    “朕再告诉你一件事,我已经让纪纲去查百官了,这几天,他们私下里有什么勾结,朕都要查出来……然后就按照结党营私,狠狠办一批!”

    朱棣想了想,又道:“等五天之后,你要配合朕,把这出诱敌深入唱好。对了……”朱棣又把那个小罐茶扔给了柳淳,气哼哼道:“你说说你,怎么能露出这么大的破绽!还让一个无名小卒给抓到了。回头你好好写篇文章,把事情说清楚,堵住他们的嘴。”

    朱棣揉着太阳穴,有些话他没跟柳淳讲,比如道衍,比如茹瑺,这俩人得打好招呼,不能让他们跳出来添乱。

    柳淳只是默默听着,朱棣就像是一个老练的猎手,将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只等着猎物上钩。

    心机之深沉,手段之凶狠,让人叹为观止。

    “陛下……文章臣可以写,不过臣能不能斗胆请教,陛下为何要让臣接衍圣公的位置?”柳淳笑呵呵反问。

    朱棣瞬间沉下了老脸,“怎么?你觉得朕在开玩笑是吗?告诉你,朕对功臣向来是宽厚的,你替朕做了这么多事情,给你个衍圣公,不过为!更何况孔家子弟实在是不肖,让你接过来,也是给他们一个嘴巴,这些理由够了吧?”

    柳淳咧嘴轻笑,“陛下,如果臣没有说错,您还有更深层的用意,如果陛下不愿意讲,那臣可以讲出来。”

    柳淳从容不迫,脸上总是笑呵呵的,可他的笑容在朱棣看来,简直值一百二十个嘴巴子。看破不说破,大家伙还是朋友,你非要点破,真是不识趣!

    朱棣气了半晌,话要是从柳淳嘴里说出来,不会好听的。

    他只能闷声道:“唉,朝局如此,朕要推变法,要铲平士绅地主,阻力非常大。别看表面上没人敢反对,可私下里,全都在扯朕的后腿。说到底,他们还都是读书人,偏偏朕要治理这个国家,还离不开他们,这帮东西也是恃宠而骄啊!”

    “我让你接衍圣公,就是竖起一面旗帜,以你的号召力,去压制百官,为了推行新政,提供支持。”朱棣笑道:“以后朕下一道旨意,你这个衍圣公能跟着遥相呼应,我们君臣联手,下面人就没法反对了。”

    朱棣气呼呼道:“朕都说了,你还想问什么?”

    柳淳摇头,的确没什么好问的了。

    说穿了,朱棣封圣,还是希望加重柳淳的权威,反过来,协助他推行变法。

    过去士林和皇家是站在对立面的,现在朱棣想让柳淳统领士林,做起事情自然就会容易许多。

    “陛下深谋远虑,臣五体投地。”

    朱棣冷哼道:“我还以为你会说自己才不堪用,推辞位置呢!”

    柳淳突然大笑,“陛下觉得臣是那么谦虚的人吗?”

    这俩货互相看了看,都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果然,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心有灵犀。

    效果之后,朱棣道:“就按照这个方略办,你也去准备准备吧。”

    柳淳沉吟道:“陛下,其实臣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答应?”

    朱棣不悦道:“朕已经开诚布公,你还藏着掖着,忒不爽利,赶快说!”

    柳淳笑道:“陛下,当年汉武帝面临匈奴入寇,为了一血耻辱,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之前的无为而治,集中全力,对匈奴展开反击!”

    朱棣点头,“你说的这个例子很对,汉武之雄才大略,的确让人叹服,朕也有此意。”

    “陛下高屋建瓴,洞穿古今,日后成就,必在汉武之上。”柳淳笑容可掬道。

    朱棣微皱着眉头,“就咱们两个,你还拍马屁,说点有用的!”

    “是!”柳淳笑道:“汉武帝当年权衡百家,选取儒术,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但是儒家这套学说当中,也存在着弊病。而且千年来,儒家的解释权都在文人手里,他们不断歪曲篡改,已经让儒家变了味道。当然了,即便是纯正的儒学,也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否则孔老夫子就不会一事无成了。”

    朱棣耐心听着柳淳的话,迟疑道:“瞧你的意思,莫非真有学问,能超过儒家?”

    “当然有了,就是科学啊!”柳淳笑道:“陛下在金殿上,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朱棣差点被呛到,“我说取代儒学,其实是取代理学……就你那几本教材,小册子,就想打败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恐怕还差着火候吧!”

    柳淳欣然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不妨让臣去著书,看看臣究竟能不能取代儒学!”柳淳的眼睛之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回轮到朱棣举棋不定了。

    汉武帝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推行大一统,反击匈奴,大获成功。

    朱棣有意让柳淳封圣,也是想统一思想,然后大刀阔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

    只是朱棣忽略了,柳淳可不是董仲舒。他有更大的野心,或者说,柳淳有把握,靠着自己的实力,立地成圣!

    “柳淳,著书立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朕可等不及了。”

    柳淳笑道:“陛下,其实臣在诈死的那段时间,就拟定了一个计划,最近也动笔写了一些东西。如果陛下不嫌弃,臣不日就可以交给陛下御览。”

    朱棣眼珠转动,微微沉吟,而后道:“柳淳,你我君臣,推心置腹,不必说假话。你的才学我是钦佩的。可你这个人算计太多,若是有人攻讦你的人品,朕还真不知道怎么辩解。再有,你有把握,能超越四书五经吗?这些东西可是千百年来,沉积锤炼的精华。你写出来的书,若是比不上,贻笑大方,到了那时候,别说封圣,就连朕都要跟着你丢脸了。”朱棣忧心道:“干脆,不要这么麻烦,杀几个脑袋祭旗,是最容易的。”

    柳淳眨巴了一下眼睛,真没想到,自己在朱棣的眼里,竟然是这么个形象。

    “陛下,精于算计可不是坏事,再说了,儒家学问,根本构不成严密的体系……就拿论语来说,其中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就算没有矛盾,那也是正确无比的废话而已。臣写的书,怎么可能比不过呢?”

    朱棣还是迟疑,他从桌案旁边,拿出了一套书,递给了柳淳。

    “这是头些时候,我在东宫偶然发现的,是大哥活着时候,很喜欢看的……你写书的水平,不就就是这个吧?”

    柳淳扫了一眼封面,只看到一个“金”字,他就知道是什么了……朱棣啊,你留着干嘛,有本事扔了啊!

    朱棣微红着脸道:“这个……书还是不错的,但是……却不能流传,如果流传出去,咱们君臣的脸都丢光了!”

    柳淳算是清楚了,原来他的黑历史还不止小罐茶一件事,还包括这部大作!朱棣是真怕柳淳被书写成这样,精彩好看不假,但格调不高,拿不上台面。

    “陛下,臣可是师承名家,这么多年,在江湖和朝堂之间,做了不少事情,臣的体悟不算浅薄。经纬天下,治国安邦之论,臣肚子里有的是!”柳淳决定不藏着了,“只要稍微给臣一点时间,臣就有把握建立起一整套非常完整,涵盖万事万物的学问体系,臣可以修一套前所未有的著作,会彻底颠覆读书人的思想,能让大明朝完全不一样!”

    朱棣目瞪口呆,“柳淳,你不会说大话吧?”

    “臣从来不说大话,这部书臣都想好名字了,叫《大百科全书》。”柳淳信心十足道。

    “百科全书!还是大百科全书!”朱棣念叨了两遍,“柳淳,你的心可够大的!”

    “多谢陛下夸奖。”

    朱棣冷笑道:“若真是有这么一本书,不能叫《大百科全书》,要叫《永乐大典》,对,就是这个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55章 惊世著作

    遇上朱棣这么个不要脸的,柳淳简直无可奈何。

    我要写的是百科全书,是涵盖各个门类的一部旷世巨著,不是给你永乐大帝歌功颂德,不是!

    柳淳很愤怒,看朱棣却很满意,他对自己的想法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这样吧,你以后写出来的东西,经过朕审阅之后,会先署上朕的名字,你的名字放在后面,你不打算跟朕抢吧?”

    柳淳已经出离了愤怒!

    朱老四!

    你就算不要脸了,总该要你的猪皮吧?

    做人到了你的份上,会遭雷劈的!

    柳淳气得抓狂,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世上最大的流氓就是皇帝,跟他争是没有好下场的。

    “陛下,写书是很麻烦的事情,臣不是个富裕的人,以后刊印书籍,陛下署名第一,但是版权收益不能给陛下,应该归臣,或者是真正的作者。”

    “这个……”朱棣沉吟。

    柳淳道:“陛下,你不能名利双收,这样没人愿意写书的。”

    朱棣深吸口气,总算点头了,“行,就这么办了。”

    “别急!”

    柳淳抓过宣纸,又拿过笔墨,“空口无凭,白纸黑字,烦请陛下写个手谕吧!”

    朱棣接过笔,略微沉吟,就果断提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张条子,还印上了他的私印。

    “咱们君臣的事情,就不请玉玺了。”

    柳淳点头,收好了条子,转身就走。瞧着他的背影,朱棣抓着胡须,陷入了思索。柳淳这小子想要版权收入,换句话说,在他看来,这书能赚钱,还能赚大钱。

    朱棣扫了一眼,桌上某个名为“金某某”的书籍,如果是这部书,没准刊印出去,能够广受欢迎,赚一笔大钱。若是像什么四书五经一类的东西,老生常谈,不但不会赚钱,没准还会赔钱!

    到时候让柳淳自己负责就算了,自己是不会替他背亏空的。

    朱棣情不自禁抓起了书稿,赚钱!要不要私下里把这本书刊印出去呢?当然了,这本不能写朕的名字,否则就真的成了笑柄了。

    朱棣点手,把太监木恩叫来,在耳边吩咐几句,然后特别嘱咐,赚了钱,要在银行专门立个账户,不能让皇后知道……敢情任何男人都要小金库,就算是当了皇帝,也不能例外。

    且不说朱棣如何置脸皮与不顾,再说柳淳,他从宫里回来,就忙活起来。书稿的事情,他早就写过了,而且还写了不止一本。

    想取代儒学,没有雄厚的准备,怎么能行!

    只不过这第一炮十分关键,选择太高端的,没人能看懂,太浅显的,又会被小瞧。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马上起到作用的。

    “这年头人人爱财,就先刊行这本吧!”柳淳将一份书稿准备好,交代下去,要用最快的速度,刊印出来。

    经过了这几年的祭奠,大明的印刷行业已经十分发达了,尤其是朱橚印刷过许多医书,彼此之间,早就有合作。

    柳淳送来的书稿,谁敢怠慢!

    这帮人十万火急,连夜进行活字排版,几十名工匠一起忙活……终于,在早朝的前一晚,将五百本带着墨香的新书,送到了柳淳的府邸。

    “行了,装上马车,带去宫里。”

    转过天,柳淳来到了午门,这一次和往常不一样了,他的学生们都到了,足有好几十人,等着师父呢!

    除此之外,像定国公徐增寿也来了,还有老头葛诚,以及那个满脸阴翳的陈瑛。

    大家伙将柳淳围住,弟子们义愤填膺,汤怀就主动道:“师父,您老人家也是太客气了,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跳出来!为国谋利还错了?要我说啊,这帮人就是吃得太饱了,把他们闲到了。要是不愿意当官了,就去乡下,去挖水渠,打水井!”

    汤怀大吵大叫,半点不留情面。

    原本那些士气汹汹的文官,此刻都有点害怕了。

    那个御史吴中,他咬了咬牙。

    “总而言之,柳淳这些年,做了许多有争议的事情,他以杨朱为祖师,大谈财货,一心牟利。跟圣贤相去甚远。咱们不要怕,只要咬死了,陛下也会低头的。”

    这帮家伙鼓噪着,想要拼死一战。

    但老和尚道衍却有些迟疑了……说实话啊,道衍不排斥柳淳的学问,甚至还愿意主动请教,可问题是柳淳封圣,他这个胡子都白了一大半的人,如何能受得了!

    道衍此刻挺为难的,对柳淳,他是想阻挡,可问题是朱棣心意已决,就不是他能扭转的。

    真是伤脑筋啊!

    道衍不会管其他人,但是杨溥这小子入了道衍的法眼,救一个算一个吧。道衍趁着进宫的时候,递给了杨溥一张纸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