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69章 朱棣又输了
船队载着朱棣的希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下西洋。
柳淳的事情又忙碌起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修书……那一百多本只有名字,却没有内容的书籍,不是故意摆的空城计,他是的确要写的。
在写过了《国富论》之后,柳淳开始动笔写《海权论》,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写了一本有关工商业利润分配的书,具体还在构思之中。
听说柳淳又要写书,皇家书局那边已经动了起来,周王朱橚没事天天跑过来,督促进度。
“柳淳,你要好好写书,你只有好好写书,我才能有钱去研究大体啊!”
朱橚愁眉苦脸的,自从给沙哈鲁手术之后,他已经连着失败了七次了,虽然没有人敢到周王府和宗人院去闹,但是他神医的光环,已经黯淡了许多。
朱橚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他的医学大业。
“疯子又来了。”朱瞻基在窗口向里面巴望,见到了朱橚,吓得他吐了吐舌头,掉头就跑。
说来也奇怪,朱瞻基出了名的胆子大,小小年纪,就敢骑马到处跑,哪怕摔了也不哭不闹,把朱棣高兴坏了。
没事就夸孙儿是好样的。
但一物降一物,朱瞻基就是怕朱橚,他觉得这位面容和善,一身书卷气的五爷爷,是整个老朱家,最难搞的一个。
他甚至担心惹恼了朱橚,会把他切成一条条的,撒上盐,放在火里烤了,小孩子的肉最香了。
朱瞻基没跑出多远,就发现一个胖丫头,正笑呵呵走来,在小丫头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好看得过分的小孩子。
朱瞻基脸蛋很黑,以前还没什么,等到于谦搬进来,他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生气。
“师公忙着呢,你来干什么?”
于谦比朱瞻基稍小,可神色气度,居然比小小猪还要稳重。
“我来请教师父事情,既然师父有事,那我等等再过来。”说完,于谦转身要走,他走了小胖丫头也跟着扭头了,笑嘻嘻喊着,“等,等我。”
于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讨厌吃鸡蛋的胖丫头,会喜欢围着自己转,不过他也清楚,这是师父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师妹,当师兄的要有师兄的样子。
因此他伸手拉着小胖丫头,走了!
朱瞻基瞪圆了眼睛,这算什么啊?
自己明明来的更早,想尽办法哄着她,这小丫头怎么一下子就被人家给拐跑了?太气人了!
难道是因为自己长得黑吗?
想到这里,朱瞻基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他坐在门槛上,托着下巴,认真思考着,如何提升个人魅力的永恒难题,不能自拔,就连皇爷爷来了都没有发现。
朱棣一手抱起朱瞻基,咧着嘴大笑,用满是胡须的老脸,用力蹭了蹭孙儿的黑脸。
“不错,又胖了许多。”
朱棣抱着孙儿,走进了柳淳的书房,“原来五弟也在。”朱棣笑呵呵坐下,朱瞻基一看到五爷爷,就吓得连忙挣脱了朱棣的怀抱,掉头就跑。
“那么怕我干什么?”朱橚摸了摸鼻子,“我有那么可怕吗?”
柳淳无奈道:“你出去问问,哪个小孩子喜欢生病吃药?”
朱橚无奈,只好赶快转移话题,他拿起一卷书稿,递给了朱棣。
“瞧瞧,这是柳淳新写的。”
朱棣接过,慢慢翻看,朱棣翻看了一会儿,就面露喜色。
“好,这本书写得好,朕很喜欢!”
柳淳笑着点头,“既然陛下说好,那臣再修改修改,就立刻刊印。”
朱橚忙道:“那可就太好了,回头书局赚了钱,我就能继续研究了,我发誓,一定要再救活一个!哪怕一个也行啊!”
听着这位立下誓言,朱棣和柳淳都下意识打了个冷颤,真不知道他还要弄死多少病人。柳淳也是没有好办法,医学就是这样,人家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名将是踩着尸骨爬出来的,名医也是这样,哪怕到了后世,有了那么多的经验积累,一个学生想要变成合格的医生,都要经历许多大体解剖呢!
朱橚完全是面对一片黑暗,在不停摸索,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也幸好他的身份足够,要是寻常人这么干,早就被打死了。
“陛下,咱们打个赌如何?”
朱棣笑道:“你想赌什么?”
“就赌这本书能卖多少?”
朱棣板着脸,他上次就算错了,弄了三万本,结果现在国富论已经卖出去快三十万本了,足足是十倍之多!
这本《海权论》能卖多少,还真不好说。
朱棣训斥道:“五弟,你贵为亲王,带头打赌,成何体统?”
朱橚嬉笑道:“陛下,这就不对了,咱们兄弟之间,赌一赌有什么,再说了,陛下若是赢了,自然更好。陛下若是输了,臣赢了钱,也不过是拿来研究医学,反过头也是造福苍生,造福陛下的子民,横竖陛下都不吃亏。”
只要提到跟医学相关的事情,朱橚的脑筋就格外灵活,这么强大的理由,弄得朱棣不赌都不行了。
还真的要想想,能卖多少本?
相比起《国富论》,这本《海权论》显得生僻许多,国朝世代都在陆地上,对海洋的兴趣不大。
“嗯,朕估计一个月之内,能卖到二十万本吧!应该不会更多了。”
朱橚瞪大眼睛,“陛下,当真?”
朱棣瞧了瞧他,“五弟,你不会想着偷偷囤积,让我输给你吧?”
朱橚连忙摆手,“陛下,我就是有那个心,我也没那么多钱!实不相瞒,我为了说服病人家属,将大体交给我研究,每一家我补偿了三千两呢!”
朱棣哼道:“按你这么干,医术没研究成,先成了穷光蛋,回头我想想办法,将一些穷凶极恶的死囚,交给你处理,如何?”
“多谢陛下!”朱橚大喜,可很快又为难道:“陛下,研究医学,不能光臣一个,还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尤其是做手术,我需要更锋利的刀子,更好的细线,还要酒精,盐水,干净的房间……总而言之,请陛下下注吧!”
朱棣刚开始还挺认真的,想要帮朱橚解决困难,可听到最后,他气坏了。
这叫什么话?
你笃定朕会输吗?
“我押五万两!”朱棣哼道:“不过你给我记着,要是你们谁敢私自囤书,制造假象,朕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有你的好瞧!”
朱棣说完,气哼哼走了。
等他一走,朱橚捂着肚子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柳淳,我觉得陛下应该多读读你的《国富论》,他的商业天赋太差了。”
柳淳放下笔,很认真想了想,“还是别了,要是陛下太聪明了,就没地方赚钱了,。”
朱橚连忙伸出大拇指,高,果然是高!
十五天之后,正是二月春风和煦的时候,柳少傅的新作《海权论》面世。
这本书刚推出来,整个京城就沸腾了。
要知道上一本已经让太多人目瞪口呆了,这一次京城所有书坊都开动起来,把柳淳的著作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些人自以为做了最妥善的准备,可是万万没有料到,汹涌的人潮,还是超出了估计,几乎每一家书坊外面,都排起了长龙。
在这些人群当中,多数都是年轻的书生,仅仅第一天,就有近三万本被横扫。
面对锦衣卫的报告,朱棣脑仁都疼,心更疼!
貌似他忘了一件事!
去年的时候,他说了,永乐改元,要开恩科,现在离着科举不远了,各省应试的举子,陆续前来,人数之多,已经超过了上万人!
光是这帮人还不算什么,可他们也有亲朋好友,也有同窗兄弟。
柳大人的第一本书没赶上,这第二本可不能错过了!
因此好多人都买了十本八本,然后赶快托人,送回家乡,务必让大家伙第一时间领教柳大人的著作,看看有什么惊世之论。
买到了书的学子们,迫不及待,展开了带着墨香的《海权论》。
等他们一看,瞬间不淡定了。
这本书名为《海权论》,其实却是《国富论》的补充,因为在国富论提到了分工,提到了效率……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最紧要的问题,一个是庞大的原料从哪里来,另一个就是海量的商品,向哪里去!
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也会像土地兼并一样,发展到了极端,就会崩塌。
柳淳很明白指出,大明很大,但是根基历代的经验,即便是农业条件下,中原王朝也很难自给自足。
所以柳淳开出了一剂药方,向海外找寻原料,向海外输出商品……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海权,维护海上商路畅通,确保物资交流顺畅。
“不愧是柳大人,真是深谋远虑,举世无双!”
“此乃谋国之论!”
“哈哈哈,我们海商再也不是亡命徒了!”
“瞧见没有,大明生死,变法成败,都系于海商肩头,这辈子就没有这么高兴过!”
……
最初购买的主力是举子,三天之后,就变成了东南沿海的商贾,他们纷纷购买,奉为圭臬,恨不得弄个神龛供起来。
柳大人真是太了解咱们的心思了!
“启奏陛下,七天之,之内,《海权论》已经卖了二,二十……”纪纲结巴了。
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二十多少?朕很高兴,你快点说!”
“二十五万本,看样子,会,会超过上一本的!”
朱棣咬着牙,扬天大笑,“哈哈哈,我大明教化大兴,人人都爱读书,这是好事,好事啊!”
“朕高兴,朕真的太高兴了!”
纪纲心里头嘭嘭乱跳,陛下拧眉瞪眼,咬牙切齿,这是高兴吗?怎么看都是要吃人!
朱棣好容易平静下来,瞧见纪纲还在站着,气顿时上来了。
“你还看什么!去买书啊!给你们锦衣卫都买一本去!”
纪纲连忙答应,连滚带爬地跑了。朱棣深深吸口气,啥也别说了,拉着脸,去找皇后要钱吧!
顶点
………………………………
第570章 朱橚的成功
朱橚拿到了四哥的五万两银子,伴随着五万两银子,还有足足二十具大体,朱棣告诉他,很快还会有更多的大体送来。
“这是陛下的报复。”
柳淳很笃定,并且对家中下令,所有的孩童,不许接触朱橚,以后凡是朱橚接触的地方,都要用酒精擦拭。
而且柳淳还决定送朱橚两车生石灰。
不过光是这些,还不能解决问题,柳淳也不想一位醉心医学的天才王爷过早离开人间,所以柳淳决定尽快给朱橚筹建一个医学院。
并且要招募一大批对医学有爱好的年轻人,成为他的助手。
只是这件事情提出之后,立刻就惹来了非议。
甚至有御史跑到朱棣那里去告状。
说什么死者为大,随意切割处理尸体,让无辜的人死后受罪,灵魂得不到安宁,有伤天和,会招来灾祸,也是国家不幸。
周王身为宗室,理当仁慈爱民,不可以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朱棣简直懒得听了,对付这帮耍嘴皮的家伙,跟他们讲道理,那是半点用处也没有的。就像那个吴中,别讲道理,直接送到海外。
瞧见没有,连国门都没出去,就学会不要脸了。
所以说,对于这些食古不化的家伙,朱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卿持论甚高,言之有理。朕为了奖励爱卿,特此宣布,爱卿和家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不许求医问药,也不许请医者诊治,但愿卿和全家人,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永远无病无灾!”
这位弹劾朱橚的御史,立刻就傻了。
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得病啊!
他跪在地上,不停磕头。
朱棣是半点情面也不讲,“做人必须说到做到,言行合一。你反对周王探索医学,那你就不要看病治病,若是你还敢胡言乱语,朕就把你送去周王那里,做个解剖的大体!”
这位御史吓得抱头鼠窜,再也不敢废话了。
朱棣是彻底摸到了这帮文官的命门,他们就是贱皮子,天生的双标狗。
有很多人明明家里三妻四妾,却劝你要远离女色,明明吃着山珍海味,却要一本正经,说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于这帮文官,朱棣是半点不客气,见一个处罚一个。
一时间朝堂上说废话的人少了,做事情的人多了。
整个朝政都在快速推进之中。
朱橚面对的难题,柳淳也想到了办法。
寻常人是不行了,他跑去了军中,让蓝玉帮忙,找了一批军医,还有一批胆子大,脑筋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直接脱下鸳鸯战袄,给朱橚当学生和门徒。
就这样,朱橚终于拉起了自己的班底儿。
军医主要处置的就是外伤,缺胳膊断腿,甚至肠子外露,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
朱橚让他们解剖大体,了解人体构造,这帮人是没有太多抵触的,相反,他们很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只有熟练了解人体结构,才能正确处理伤病。
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朱橚终于又完成了一部著作!
《人体的结构》。
朱橚详细阐释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并且通过跟动物的对比,朱橚揭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证明了血液是通过心脏,泵向全身,并且又流回心脏的。
对于后世来说,这就是常识中的常识,可放在大明,却是顶重要,顶重要的发现。
因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就为输血提供了可能。
众所周知,军中的伤患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失血。
既然血液是循环的,能不能从外面输入血液,解救生命呢?还有,在手术过程中,能不能通过输血,保证患者的生命呢?
“柳淳,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
朱橚兴奋大叫,“我知道手术失败的原因了,我只要给病人输血,他就能活到我的手术结束,我就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了。”
这家伙浑身颤抖,一副迫不及待,就要一试身手的样子。
柳淳咳嗽了一声,“那个……殿下,你最好去验证一下,是不是血液都是一样的。”
“什么意思?”朱橚皱着眉头,“难道说血液也有不同?或者,只能在亲人之间输血?”
柳淳只能耸了耸肩,“当年我曾经抢救过一些军中的汉子,也曾经试图输血救命,但是有些血液碰到一起,是会凝结的。不但不会救命,还会害人性命。”
“是吗?”
朱橚大惊,转头就跑了,又过了十天,朱橚终于晃晃悠悠来了。
“你说的没错,我试验了,血液大体上应该分成四种,输血的时候,必须血液相同才行。”朱橚念叨着,突然恶狠狠瞪着柳淳,作势要掐死他。
“你明明很早就知道,你为什么不去研究?你要是当个医生,能救多少人的性命?明明有那么好的天赋,有那么聪明的脑袋,你怎么就不能干点正事呢?”
朱橚气得都要哭了,他觉得柳淳太浪费他的知识和天赋了,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来得更伟大?
“作为你的朋友,我真的不能忍心看着你浪费生命了。”朱橚凝视着柳淳,激动道:“别忙这些没用的了,跟我一起研究医学,让我们给百姓解除痛苦!”
柳淳深吸口气,他觉得朱橚走火入魔了,不过一点也不讨厌。
唯有疯魔,才能成神。
“殿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你才是那个最合适钻研医术的人。至于我……只能干点俗事了。”
柳淳将手里的书稿递给了朱橚,这是他的第三部书。
“论分配!”
朱橚看了下书名,然后翻开,耐心读了起来。
当他看了几十张之后,忍不住长出一口气,合上书,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十分灿烂。
“柳淳,刚刚的话我收回,你的确不该研究医学,你应该为了伟大的医学事业提供资金!我敢说,你的第三本书,绝对比前两本还要热销!我提前预祝成功。”
朱橚说完,伸出手指,在柳淳的面前捻了捻,“那个……破财免灾吧!”
柳淳气得咬牙,青着脸怒道:“我这是慷慨解囊,你丫的连人话都不会说了!”
足足花了三万两,才把朱橚打发走。
柳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写了三本书,其实是彼此配合的。
第一本叫国富论,讲的是提高效率,第二本是海权论,讲的是开拓市场,把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变成真正的利润。
等到了第三本,柳淳讲的是如何分配利润。
换句话说,他讲的就是生产、销售、分配这三件事情。
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好,让发展的好处惠及百姓,这样的新政才有意义。
柳淳觉得到了这一步,有关变法的理论准备,才算有了眉目,这三本书,就是他改变大明朝的绝世秘籍!
正当柳淳准备刊发书籍的时候,朱橚突然又来了。
“我的书还没卖呢,没有钱……”
朱橚一屁股坐下,“瞧你,太小气了!我不是要钱来的!我是来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成功了,我终于手术成功了!又活了一个!”朱橚笑成了一朵花,“听到没有,人活了!”
顶点
………………………………
第571章 教化大兴的大明朝
在治死了七个人之后,朱橚终于又救活了一个,如果算上沙哈鲁,九分之二的成功率,无论怎么看,都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但是在这个时代,人们会自动忽视死去的七个人,只念叨着成功的案例,并且把朱橚当成包治百病的活神仙。
只是封神之后的朱橚,并不轻松,距离上次报喜,刚刚三天,他又跑到了柳淳这里。这一次他格外狼狈,额头鬓角都是汗水,衣衫也是凌乱的,衣领处还夹着一条汗巾,粉红色的!
“我说殿下,这三天你跑秦淮河庆祝了怎么滴?”
朱橚愣住,缓缓低头,这才发现了汗巾,连忙扯下来,恨恨扔在地上。
“柳淳,你要帮我。”
柳淳认真道:“殿下,风流债我可没兴趣管。”
“什么风流债啊!”朱橚气咻咻的,“都怪我那位堂姐,就是庆成郡主。”
提到这位,柳淳还有点印象,当初在扬州的时候,她代表朱允炆来求见朱棣,希望双方和谈,划江而治。
对于她,柳淳没什么坏印象,就是个老大姐,老好人。
“柳淳,你可不知道啊,自从我又救活了一个,现在宗室之中,好大一帮人,天天往我那跑,连小孩子跑肚拉稀,都让我帮忙。尤其可恶,他们不敢亲自来,就让女人出马,纠缠的我都要疯了!”
朱橚算是领教了女人的不讲理,你跟她们说,自己是外科医生,不懂她们的病,可这帮人怎么都不信。
用她们的话讲,你连肚子都能割开,还治不了区区小病?
你要是不帮忙,那就是有意推脱,是故意不给面子。
她们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神医必须包治百病,必须药到病除,做不到还叫什么神医?
今天朱橚就是从一堆女人的纠缠当中,落荒而逃的。
“柳淳,你说我冤枉不冤枉?我从来没说自己是神医,她们给我扣了帽子,现在又拿着神医的事情说事,这世上的女人都是这么不讲道理吗?”
柳淳耸了耸肩,他也不知道,反正自己家里的三个,还都挺好的。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皇后徐氏的操持之下,柳淳总算是把徐妙锦和李无瑕娶进了家门。
本来是计划大操大办,热热闹闹一回儿,可这俩丫头愣是不答应。用她们的话讲,都这么多年了,早就不是小孩子,贪图那个热闹没什么意思。
平平淡淡就是福。
因此整个婚礼除了至亲好友,就没有任何外人了。
但若是因此,就觉得婚礼简陋,那可大错特错了。
还记得当年朱元璋给柳淳写过九个不同的福字吗?
当年和蓝新月成婚,只贴了三个,剩下的六个被收藏起来。
事情都过去了好几年,没想到蓝新月竟然还收藏着。
两个新夫人,每人三个,不多不少。
蓝新月什么都没说,但是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了,姓柳的,你要是再敢招惹是非,小心老娘跟你没完。
有了洪武大帝的御笔福字,两个丫头喜不自禁。原来她们已经知道了,有先帝御笔在,还用得着别的虚礼吗!
与其瞎折腾,不如享受小日子吧!
朱棣在得知之后,居然也亲自写了福字,送了过来。
两代天子,两位大帝,十二个铁画银钩的福字,把整个婚礼装点的与众不同。
柳淳自从结婚之后,只觉得心里满满的,每天忙活着写书,忙活着各种事情,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朱橚见他嘴角上翘,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