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橚见他嘴角上翘,露出幸福的笑容。朱橚就觉得牙根发酸,更加生气了,“行了,你运气好,就没有必要炫耀了。我现在是愁坏了,这帮人天天来烦我,弄得都没法研究医术了,而且给宗室看病,万一出了事情,死了人,我可是没法交代的。你赶快给我想办法啊!“
柳淳两手一摊,“殿下,你现在有人气,什么事情都来求你,也算是正常。不过你说的也对,毕竟你的医术有限。我看就只有一个办法,你要趁机修书,把医学进行分科。”
“分科?就像你的科学一样?”朱橚好奇道。
“道理是差不多的,最基本的内科、外科要分出来,而且要告诉所有人,任何医生专精的只是一个或者几个领域,不可能什么都懂。找错了医生,跟吃错了药一样严重。”
朱橚深吸口气,想了半晌,“也只有这样了。我算是看透了,过去咱们把什么都混到一起,还说万事万物,都有个一,就算这句话是对的,可做起事情来,还真不能一团乱麻,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行!”
朱橚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怪叫道:“柳淳,我怎么和你说的一样了?是不是你小子给我下了药了?”
柳淳黑着脸怒道:“你说这话,就失去了一个医者的常识!不是我说的对,而是真理就是如此,恭喜你,已经悟道了。”
朱橚哼了一声,柳淳这家伙就是太能装蒜了。
“行了,我现在就在你家修书了,告诉外面的人,谁也别来打扰。中午的时候,也别做太多的菜,有个一百个两百个就够了,我这个人就是节俭!”
面对朱橚,柳淳已经无语了,他也太倒霉了,怎么认识了这么多不要脸的货呢!
从这一天开始,柳淳的府中又多了一个修书匠。
朱橚除了去鸡鸣山那边的医学院瞧瞧,指导下面人进行积累研究,然后就是来柳府著书。这两处都有锦衣卫保护,再也没有人骚扰了。
很快两个人都拿出了成果,柳淳的《论分配》,还有朱橚的《外科学》几乎同时完成。
自从柳淳的《国富论》和《海权论》出版之后,大明就呈现出一股出版热潮。
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书籍,越来越多。
原本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诗集,文集,非要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儒学者,才能发表,阐发圣人微言大义,针对四书五经进行解释。
这些人的文章花团锦簇,写得富有艺术美感,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但是,他们的东西,注定了是小圈子的。
只是士人喜欢而已,寻常老百姓根本没有兴趣。
《国富论》冲破了藩篱,算是第一本,真正受到全民追捧的书籍。之前老朱的《大诰》还有朱橚编写的几本小册子,虽然范围更广,但毕竟是朝廷推动的,不能作数。
《国富论》真正打开了一扇大门,在短短的时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书籍,一些文人没什么可写的,干脆把南北菜谱集结到一起,编纂出版。
还真别说,一套菜谱,竟然卖了五万本,在一大堆书籍之中,遥遥领先。
各地的吃货备受鼓舞,纷纷加入了出书的行列。
整体而言,现在的出版市场,还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参与的。但有一个很让人振奋的趋势,原本理学垄断的局面被冲破了。
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充斥市面上。
向外看,有《海权论》,有关于四夷的介绍。向内刊,有《人体的结构》,将人体的情况,如实描述出来。
知识的增加,迅速改变着大明朝的面貌。
就像是一个准备好的骨牌阵,当推倒了第一块,接下来的就不可阻挡……大明百姓身在其中,往往感觉不到其中的冲击,或者说,他们的感觉并不强烈。
可是那些外藩蛮夷,却是目瞪口呆,他们身边的翻译已经来不及翻译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通过翻译的转达,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就像沙哈鲁,他就开始学习书写汉字,而且已经能用蹩脚的汉语进行交流。
“哲朴,你发现没有,在我们哈烈,即便是有些身份的人,他们也不敢随便议论,可是在大明,即便是街头的老汉,也可以滔滔不断,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
哲朴黑着脸道:“可是殿下,这么做会让管理百姓变得困难十足,甚至会动摇皇家的威望,造成混乱。”
“是吗?”沙哈鲁嘿嘿笑道:“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可是在大明,我看不到任何混乱,好吧……至少比我们哈烈平安多了,而且他们的皇帝也更加有威望。”
“这个……明皇的确非比寻常,能把如此庞大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哲朴当着自己的主子,没法说违心的话。
“岂止是佩服,应该五体投地才是!”沙哈鲁笑呵呵道:“我不奢望能像明皇这样,我们哈烈也不需要做到大明这个样子,但至少要让撒马尔罕有金陵的十分之一大,只要十分之一就够了!”
沙哈鲁面目狰狞,切齿咬牙,他敢说即便是父汗来到了大明,也只好自惭形秽。
两个国家除了疆域能够勉强比较之外,别的方面,根本不能放在一起。他们引以为傲的都城,在应天的面前,就是个村镇罢了。
更可气的是如此非凡的应天,竟然不是都城的首选,他已经知道,明皇在北方,还在兴建一座庞大的都城,那是比应天更雄伟,更庞大的城市!
大明简直就是个怪物!
沙哈鲁发自肺腑感叹道,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来。
“殿下,救治您的神医又出版了新书!”
“是吗!”沙哈鲁晃着肥硕的身躯,像是大狗熊似的,就冲了出去。
哲朴这些人不得不在后面跟着,沙哈鲁一路狂奔,气喘吁吁,等他到了书坊,外面已经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他这个哈烈王子并没有任何特权,事实上只要来排队,即便是大明的藩王,也最好老实一点,不然会会很麻烦的。
在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辛苦排队,仿佛从水里捞出来的沙哈鲁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外科学。
他激动地肥肉乱晃。
这一本,加上之前的人体的结构,沙哈鲁终于弄明白了,敢情他失去的只是一段像蚯蚓一般的肠子,也就是阑尾!
多么神奇的医术!真应该让国内那些只会放血求神的笨蛋来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医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72章 打朱棣的脸
陛下,要不要再赌一把?”朱橚笑嘻嘻道:“就赌臣的医书能卖多少本?”
不提还好,朱棣忍不住想起皇后的面孔,他气得切齿咬牙,恨不得吃了朱橚。
朱橚苦兮兮道:“陛下,臣也是取之陛下,用之百姓,可没有半点浪费啊!”
狡辩!
朱棣根本懒得听,他把目光转向柳淳。
“都怪你,老五原来多好的一个人,就是让你给教坏了,你说,该怎么办?”
柳淳脸都黑了,“陛下,咱君臣之间,总要讲个道理吧?周王殿下现在切肚子都不眨眼睛,臣可是连鸡都不敢杀,我哪来的本事,能把他教坏了?”
朱棣怒哼了一声,反正这俩货都不是什么好玩意了,老实巴交的五弟算是彻底没了。朱棣沉吟片刻。
“你们俩陪朕去街上瞧瞧。”
“陛下要微服私访?”柳淳好奇道。
朱棣笑道:“不出去看看,没法安心。这永乐元年,朕要开个好头儿。”柳淳也觉得一个皇帝不能闷在皇宫里,什么都不知道。
只要安全无恙,出去看看,未尝不可。
柳淳也换了身便服,三个人正准备出发,突然医学院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有人似乎感染了绞肠痧,请朱橚立刻过去。
“陛下赎罪,臣怕是不能去了。”
朱棣点头,“人命关天,你忙去吧。”
朱橚告罪离开,就剩下朱棣和柳淳两个,他们出了柳府,绕了两条街巷,就奔着西南去了。
以前朱棣都是在皇宫附近逛,这一次走得远了一些,到了太平里附近。
应天的格局跟北平不一样。
北平是典型的平原城市,皇宫放在中间,外面一层一层套着,达官显贵住中间,老百姓住在外圈。
应天位于丘陵地带,又挨着长江,因此城市格局不规整。
当初老朱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非要填湖建皇宫,结果造成皇城和各部衙门都挤在了东城的一片。西半城才是老百姓的聚居区。
柳淳还记得,当年朱元璋跟他提起过,老朱还挺骄傲的。他这么安排,方便办公,随便一道旨意,臣子立刻就到。
柳淳可不敢说什么,您老人家方便呢,臣子可就难了,尤其是许多官职不高的,只能在西城居住,为了上朝,要跑大半个应天,每天三更就要出发,苦不堪言。
或许老朱就是有意折腾这帮臣子,在俺老朱的手下,还想睡好觉,做梦去吧!
正因为应天的布局特殊,因此出了东城的一片,离开了衙门府邸,市面就热闹了许多,同时也混乱了不少。
“柳淳,你知道我为什么出来瞧瞧?”
柳淳摇头,“不知。”
朱棣冷冷道:“我拿到了户部的上奏,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应天的商税,相比起去年的时候,多了三成。”
柳淳道:“那不是挺好吗?”
“好个屁!”朱棣气得爆粗口了,“比起洪武三十年,却足足少了五成!”
这回柳淳无话可说了。
虽然历经战火,但是应天受损不大,朱棣登基之后,有采取了措施,加上柳淳的国富论,对工商业发展有着巨大的鼓舞,按理说商税只会超过洪武朝,而不该相差悬殊。
问题可并不简单。
“这帮畜生,以为多给了三成,就能堵住我的嘴,他们把我当成朱允炆那个蠢材了。”朱棣气得爆粗口。
柳淳也没法说什么,的确,朱允炆的两年“宽政”,算是彻底摧毁了朱元璋留下的许多好规矩。尤其糟糕的是大量的循吏被替换,换成了一大堆翰林清流。
这帮人空有文采,却不懂得做事。
再加上世风败坏,对读书人缺少了约束,一下子从洪武朝的战战兢兢,变成了肆无忌惮,贪墨敛财,无恶不作。
此刻朱棣出手,就是针对这些人。
柳淳不由得给朱老四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整顿,朱棣已经坐稳了龙椅,各个衙门,主要的大臣也都熟悉了情况,进入了状态。
加上柳淳的几本书,整个舆论造势,也都完成了。
此刻正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朱棣的第一刀,就要砍到官吏身上,砍到财税体系。
且看吧,谁是那个倒霉蛋!
柳淳暗暗思量着,他们逛了一阵子,还真没有发现什么。君臣两个,就随便找了个茶馆,坐下来喝茶。
有人或许要问了,为什么好多事情都发生在茶馆啊?
这就有学问了。
因为普通的茶馆,还卖一些面条火烧之类的面食,差不多就相当于快餐馆,比街上干净,比酒楼便宜。
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在这里聚会。
你要是想听读书人的事情,最好去秦淮河,闲散文人都在那边聚集。可若是想了解市面的情况,最好找个茶馆。
朱棣坐下之后,直接要了壶六安瓜片。
“那个……四光兄啊,你不是喜欢铁观音吗?”
朱棣哼道:“这是给你的,我随意,不管什么茶,到我这里,都是一个苦味,无非是浓点淡点罢了。听说你现在倒是越来越讲究了,连小龙团都看不上了。”
柳淳很无语,一准是朱瞻基那小子说的,有这么个小东西盯着,他简直跟透明人似的。
“我也是没办法,最近编书伤脑壳,实不相瞒,我觉得头发都少了不少。”
朱棣给了柳淳一个白眼,你丫的就装蒜吧!
君臣两个正在喝着茶,四处看着,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一个大汉一头撞了进来。
“掌柜的!在哪呢?”
他嗓门极高,一声吆喝,许多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有的茶客将钱放在桌上,悄无声息从侧门跑了。
有的人干脆低着头,生怕被看到,还有几个脸上赔笑,跟个狗腿子似的,不停讨好。
这个大汉瞧了所有人一眼,冷冷一笑,“都是朋友,不用见了老子跟见了猫似的,我又不吃人……最多就是要点钱花!”
他斜了一眼掌柜的,便笑嘻嘻道:“你说,我要钱对不对?”
掌柜的连忙赔笑,“对,太对了!您老劳苦功高,小的们想孝敬还怕找不到门在哪儿呢!”
说话之间,掌柜的将一张票子塞到了大汉的手里。
大汉板着脸,哼道:“我一向只要银子,不爱要钞币。不过念在你会说话,嘴甜,就这么着吧!我先走了,等下个月再过来。”
“等等!”掌柜的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五张馅饼,用纸包着。
“羊肉馅的,您垫垫饥!”
大汉接在手里,还是热乎的。
顿时眉开眼笑,“好,这一条街,就属你小子会来事,爷就这么说,只要有我在,你们家的生意,保证兴旺。回见!”
这位摇摇晃晃,就出了茶馆。
等他走了,茶馆里渐渐有了生气。
许多茶客低声聊着,朱棣跟柳淳听着,渐渐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这个大汉操着北方口音,他竟然是随着朱棣南下的靖难军,而且还立了功劳,当下在应天府当差,负责在街面上收税。
茶客们对他是半点好评都没有,都说这家伙凶残贪婪,无所不为,专门敲诈勒索,没有几个月的功夫,就臭名昭著。
可愣是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你们知道不,人家是跟着陛下打进京城的,听说他为了陛下挡箭,险些丢了性命,是周王殿下救的他呢!”
“是啊?那这位的面子太大了!”
“谁说不是,就连应天府都不敢把人家怎么样,闹得大了,人家能去金銮殿。”
茶馆里顿时发出一片惊呼,这时候有人道:“去金銮殿怎么滴?以前洪武年,还有登闻鼓呢!咱老百姓敲响登闻鼓,就能见皇爷告御状!还怕这么个东西?”
听他这么说,立刻有人摇头大笑,“你这是没弄明白啊!现在可不是洪武朝了,龙椅上坐着的,可是刚从北平打过来的。人家是一伙的,咱们啊,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不对!我看陛下挺好的,当了天子,做的事情都是顶不错的,是个好皇帝,肯定明事理。”
朱棣在旁边听着,嘴角不自觉上翘,总算有人说他的好话了,可就在这时候,掌柜的提着茶壶过来,给大家伙蓄水。
“不管怎么说,咱们升斗小民,都不能找死,这日子啊,就这么过吧!”
这位叹息着,过来给朱棣和柳淳蓄水,哪知道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起身就走,柳淳赶快站起来,掏了茶钱,跟了出去。
还以为是朱棣请客呢,瞧这事闹的。
“陛下,就是一些老百姓,就是个茶馆掌柜的,他们不懂什么,陛下别见怪。”
朱棣停下脚步,冷哼道:“柳淳,你当我是责怪他们?你错了!我是在怪军中的王八蛋!在百姓眼里,他们都是我朱棣的人,可他们不给我做脸,现在人家把账儿都算在了我头上,可恶!可耻!”
朱棣吹胡子瞪眼,柳淳沉吟道:“陛下,有些人居功自傲,的确该严惩,可到底是谁,把军中的将士,塞到衙门收税的,这事情还要弄清楚。最好从源头查起,才能以理服人。”
朱棣深深吸口气,“用这帮人收税,不少才怪呢!这事的确要查,还要查个清清楚楚。”
君臣两个正在说着,突然从前面跑来好多人,一边跑,一边喊。
“出人命了!出了人命了!有人把收税的官差给当街打死了!”
朱棣和柳淳都大吃一惊,难道说刚刚那个大汉死了?谁把他给弄死了?朱棣只觉得脸上发烧,短短的时间,他挨了正反两个巴掌,很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73章 锦衣卫出刀
柳淳注意到,朱棣的脸色非常难看,铁青的嘴唇,不停颤抖。他暗道坏了,朱棣真的生气了,而且还是很可怕的那种。
今天发生的事情不算大,死了个下面办差征税的小吏,其实连小吏都算不上,很可能就是……临时工。
如果朱棣装个糊涂,让下面查办,事情也就过去了,可问题是朱棣不能轻轻掀过去。
首先,下面人胡作非为,肆意征税,敲诈商贾,勒索百姓,而且这个人曾经还是军中将领,更是不能容忍。
但随即人死了,几乎就是在朱棣的面前死的,一个有功之人,横死街头,这让靖难功臣怎么看?
就算这帮人有错,那也要朱棣来发落处置,轮不到下面的人越俎代庖。
所以说,朱棣短时间之内,挨了两巴掌。
更让朱棣难以接受的是,他改元永乐,万象更新。
在朱棣心里,他的江山正在蒸蒸日上,到处都是一片美好,进步……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最高兴的时候,突然挨了重重一巴掌。
朱棣觉得眼睛冒金星,怒火不可抑制蹿起,他几乎要炸了。
“回宫!”
柳淳一向嗅觉灵敏,这事情虽小,可是他已经闻到了血雨腥风的味道,很可能会掀起一轮可怕的风暴。
在感叹了一句之后,柳淳就急匆匆跟着朱棣,返回了皇宫。
平时朱棣还好,可是在盛怒之下,这位就容易发飙,在朝堂上,能劝得住朱棣的,也就一个半人而已,柳淳不能不来。
朱棣刚刚回宫,就立刻下旨,“去,把五军都督府,所有人都叫来,一个不落!”
这一声令下,来的人可实在是不少。
自荣国公张玉以下,光是公侯,就来了三十多位,基本上除了领兵在外的,其余的靖难诸将悉数赶来。
大家伙自然感觉出了朱棣的震怒,金殿的温度都好像降了几度,走进来冷飕飕的,让人不寒而栗。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
朱棣足足停顿了三秒钟,用眼睛不断扫视这帮人,都是跟自己出生入死的人,每一个身上的伤疤不会少于十处,能跪在自己面前的,意味着他们脚下至少成千上万的尸骨。能受封公侯,多不容易啊!
可是这帮人之中,怎么就有人不知道自爱呢?
“起来!”
这一声比平时晚了许多,张玉暗暗心惊,缓缓爬起来,躬身侍立。原本五军都督府是丘福坐镇,他乐得清闲,可是自从丘福连续收到打击之后,意气消沉,五军都督府又改成了几位国公轮流负责,张玉也不得不出山。
可是刚出头,就遇上了天子震怒,流年不利啊!
“朕问你们,最近……或者说刚刚,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情?”
众将面面相觑,要说事情,天天都有,能惊动天子的,却是不多。
“陛下,臣等不知。”
“不知?”朱棣更气了,“身为大将,讲究的是知己知彼,料敌在前,连耳聪目明都做不到,你们这些人还能干什么?”
“臣等有罪!”
诸将吓得一起请罪,可就在这时候,太监突然前来送信,说是内阁刑部,还有应天府和都察院,一起求见。
朱棣哼了一声,“瞧瞧,人家来的多快!你们还不惭愧吗?”
众将晕头转向,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候只见侍读学士胡广,刑部左侍郎吕震,右都御史郑赐,以及应天府尹,悉数面君,行过大礼。
朱棣板着脸道:”尔等可有事情要说?“
迟疑片刻,胡广主动道:“陛下,刚刚内阁接到几位大人的急报,说是在平安里出现了一起当街杀人的案子,由于死者原系靖难将士,且在京城之中,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当街杀死。百姓奔走呼号,无不惶恐骇然。臣等不敢耽搁,故此前来上奏。”
他说完之后,众将那边,终于骚动起来,什么?有靖难的将士被杀了?还是当街杀死的,谁这么大胆子?简直不要命了!
若非刚刚朱棣的怒斥,这帮人就要炸了。欺负别人可以,想欺负我们,还差着火候呢!
朱棣听完了胡广的话,沉吟不语……一切来得都太快了,他先把诸将就来,就是想看看这些武夫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一见他们仓皇的模样,朱棣敢确认,至少他们没本事策划这次的事情。反倒是文官,迅速赶来,反应之快,超出想象。
这其中,怕是有什么玄机啊……
“刑部,应天府,既然案子已经爆发了,你们打算怎么处置?”
刑部左侍郎吕震立刻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案非同小可,死者虽非什么将官,可是他追随陛下入京,杀敌立功,身上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