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一瞪眼睛,“别废话了,说重点。”
“重点就是大人想不想让他死了。”洛枫老实道:“他的问题其实就是两样,第一是拿着太祖实录,去外面修书。这是渎职,也是轻慢疏忽,无论如何,都应该治罪。但是最多罢官,却罪不至死。当然了,如果陛下盛怒,想要杀他也没问题。”
“第二就是所谓跟科举有关的案子。他的那位红颜知己,的确是想替弟弟谋个功名,但是她只是打算,却没有去做。而解缙呢,只是点评了可能的科举考官,对他们的文风做了解读。但是科举毕竟还要两年多呢,谁知道当时的考官是谁?”
“解缙这么干,只能说是暗中指点,对那些普通人很不公平,但许多的官员,也都是这么干的,试问谁不照顾自己人呢?可毕竟不是在科场抓到的舞弊行为,很难判他死罪。至于他说百官的坏话,那就更没有什么了,只能算是他们的私人恩怨,咱们管不着啊!”
柳淳点头,“这么说,解缙这个案子,可以不用死了?”
洛枫摇头,“也未必,毕竟他身为阁老,需要以身作则,如此荒唐,陛下砍他的头,也是情理之中。”
柳淳气得瞪眼睛,“那你说了半天,都是废话啊?”
洛枫嘿嘿笑着,不说话。
柳淳哼了一声,眼珠转了转,“行了,你也别说车轱辘话了,你这么办,就说这个案子,案情不复杂,锦衣卫处理之后,转给刑部,让他们审判就行了!”
洛枫一听,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大人,这手太极高明啊!”
“我这也是没法子,杀才子不详啊!”柳淳叹道。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12章 卖地会上瘾的
柳淳说出这话,连洛枫都不信,你老人家连孔家都不放过,还会在乎杀一个才子吗?不过经过这段时间,洛枫竟然也觉得,解缙这家伙真的挺有趣的。
他每天都会写诗,而且有时候一天能写十首以上,这些诗无一例外,都是赞美朱棣的。感谢天子提拔之恩,感谢让他入阁,让他修实录,感谢准许他过最后一个年……从初一到十五,写的诗都能集结成册。
洛枫才看了几页,就觉得想吐,虽说朱棣不错,可你也不能吹得太过了,什么尧舜禹汤,全都不在话下,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还说什么神鬼跪拜,仙佛俯首……这吹捧的水平,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最要命的是这家伙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这叫颂圣,是臣子的责任。
他快要死了,所以要在临死之前,把他这辈子该说的好话全都说完,才能对得起天子圣恩。
奇葩年年有,没有今年多。
没抓之前,解大才子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可被抓了,居然是这个样子,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杀与不杀,全都不妥,送走就最妙了。
锦衣卫这边赶快把案卷罪证,悉数转给了刑部,情况我们已经查明了,该怎么判,你们刑部看着办吧!
锦衣卫虽然监察百官,权柄极重,但是最终的审判权还在刑部,没有这最后一道关,岂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朱棣岂能放心!
不过呢,锦衣卫还是对审判结果有着相当干预能力的。
比如说解缙的案子,锦衣卫可以把他带着实录去红颜知己家里修书的行为,认定为欺君,至少是慢君,这样一来,解缙想不死都不成了。
但是锦衣卫这边却是按照渎职来办,这就不是死罪了。
总而言之吧,柳淳是把刺猬扔给了刑部,让他们烦恼去了。
这年后的事情太多了,柳淳也没心思在解缙的案子上花费太过的功夫。因为在这个过年的期间,许多官员接受礼物,地方上有太多人进京,打着炭敬的名义进京,大肆送礼。
过去都把年节送礼,看成了人情往来,不怎么在意。
可根据锦衣卫的探查,有人居然送了上万两银子,这就十分可疑了,柳淳决定严查官吏之间的送礼行为。
要狠狠揪出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严办。
正在柳淳忙着安排部署,突然,朱棣降旨,让柳淳进宫,商量事情。
等他赶到了皇宫,发现一个年轻人正垂手侍立,是平越侯张辅!
很显然,张辅的情绪不高,神色之中,满是倦怠。
朱棣和柳淳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却也不好说什么。
“柳淳,叫你过来,是想看看,你对开发安南,有什么看法。”
柳淳没有迟疑,这道题太简单了。
“陛下,安南土地肥沃,十分适合农耕,应该把安南作为粮食基地,臣估算如果顺利的话,安南能给大明提供千万石粮食,这可是朝廷的大粮仓啊!”
朱棣欣然颔首,捻着胡须大笑,“是啊,张辅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你做得很好。”
张辅脸色微红,忙道:“微臣不敢居功,其实都是海国公运筹帷幄,我不过是打下手而已。”
朱棣笑道:“不用推辞,李景隆的确也有功劳,放心,朕会好好赏赐他的。现在还说说安南吧,你打算怎么办?”
张辅打起精神道:“启奏陛下,诚如柳大人所言,安南一年三熟,粮食产量可观,的确可以成为大明粮仓。奈何安南经历战乱,人口损失很大。另外海国公还要求将安南的人口送到东番岛种植甘蔗,这个……臣委实有些想不通。”
东番岛缺少劳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可安南也不充裕,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吗?
张辅表示相当怀疑。
柳淳却忍不住笑道:“平越侯,你不妨换个思路,假如不动安南的人,那安南的土地算是谁的?”
“这个……自然是安南地方豪强的,不过就算是他们的,朝廷也可以征收田赋啊!”
柳淳笑着摇头,“田赋能有多少?把安南人迁走,整个土地都是大明的,这样就可以……卖地!”
“卖地?”
“嗯!”柳淳笑道:“可以将安南的土地,大块大块出售给大明的商贾百姓,让他们去耕种,然后产出粮食,供应大明需要。”
张辅还是不解,“那,那安南缺少劳力,总不能从大明迁移吧?”
“哈哈哈!”柳淳朗声大笑,“大明百姓固然可以移民,但是最主要的劳力,怕是要从周围的占城,暹罗等地出。”
“这个……”
张辅真的有点迷糊了,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柳淳干嘛要弄得这么复杂?把安南本地人弄走,再从外面雇佣,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他想不通,朱棣却已经了然,皇帝陛下笑呵呵走下来,拍了拍张辅的肩膀。
“贤侄,你打仗的本事不差,可论起治理地方,或许就不够聪明了。这么安排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钱!”
劳力卖给东番岛,这是一笔钱。
拍卖安南的土地,又是一笔钱。
从外面雇佣劳力,还是一笔钱!
而且在移民的过程中,会彻底打破地方势力结构,安南人去了东番岛,人生地不熟,没法作乱。
占城人到了安南,也不敢狂妄胡来。
他们毫不例外,都要听从大明的摆布。
虽然移民的过程会残酷一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可收获也是巨大的。
如果不打破安南的地方结构,保不齐过一段时间,安南又会反叛。历史上,朱棣就是吃了这个亏,安南反复叛乱,每次都要花费大力气平叛,最后弄得大明朝廷承受不住,干脆放弃了安南。
而这一回明显不同了,朱棣已经学会了用经济手段,经营安南。
张辅沉吟片刻,顿时眼前一亮。
“陛下圣明,柳大人神机妙算,真是高明啊!”
朱棣大笑,“这样吧,你先留在京城,这次你不是把安南的户籍田亩的册子都带到了京城吗!朕就让你看一场好戏,回头朕给你一笔安家费,让你风风光光,搬去安南。”
……
从皇宫出来,柳淳跟张辅一前一后,柳淳就笑道:“你猜陛下会给你多少安家费?”
张辅知道朱棣的性格,这位皇帝说白了,是很抠门的。
“柳大人,不管多少,都是天恩浩荡,我一定好好镇守安南,让天子放心。”
柳淳欣然道:“你能这么想,当然很好。可你也别太小觑了陛下,我跟你说,至少是一百万两!”
“什么?”
张辅差点吓趴下,他圆睁双眼,不敢置信,声音都颤抖了,“怎么,怎么会那么多?朝,朝廷拿得出来?户部会答应吗?”
柳淳笑着摇头,“你没听到吗?陛下要卖地,这笔钱直接入内帑,还不是陛下想给谁,就给谁吗?”
张辅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他从小到大,学的都是领兵打仗的那一套,安南在他的眼里,最多是比较适合农耕的一块地方而已,能卖出多少钱,他是真的无法想象。
既然想象不到,索性就不想。
他决定趁着在京的功夫,带着妻儿四处看看,毕竟很快就要离开了,从此之后,长居安南,张辅的失落,难以掩饰。
可是他很快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昔日的小伙伴纷纷前来拜访,而且在拜访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提到安南的土地。
张辅虽然不懂,但是从他们热切的眼神之中,窥见了一丝端倪。
难道卖地真的很赚钱吗?
就在这个时候,朱棣终于降旨。
新年新气象,天子加恩,去年卖东番岛,今年卖安南!
第一批次,五百万亩,邻近河流,拥有灌溉的上好土地。而且这一次朱棣用到的字眼不是租,而是卖!
没错,也就是说,这次卖到的土地,就永远属于你了,不像东番岛那样,到期之后,还要续租。
所以公布之后,迅速点燃了热情。
京城上下,各地的商贾,像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全都扑了过来。朝臣也都忙碌起来,尤其是户部,他们核实安南的户口田亩,划出了拍卖的土地。
坦白讲,这个划分是非常粗糙的,可就是因为粗糙,才有利可图啊!明明买了十万亩,没准把周围圈进去,就能得到十三四万亩,甚至可能翻倍。
张辅终于明白了,难怪那帮家伙都来找自己呢!
毕竟最后落实的权力捏在自己这个平越侯的手里,陛下还真是给了自己一份大礼啊!
终于到了正式拍卖的日子,人数比起上次拍卖东番岛,还要多了一倍不止。置身其中,你会感到一双双炽热的眼睛,就像是恶狼盯着肥肉一般,恨不得立刻撕咬一口。
朱棣竟然亲自来了,皇帝陛下相比起上一次镇定了不少,不会因为算不清楚账而抓狂。可朱棣眼中的狂热丝毫不比上一次少,甚至超过了在场的所有商贾。
大明不许土地兼并,而国人对土地的渴望并没有消失,这次的拍卖,多半又会是一个天价!
:。:
………………………………
第613章 心满意足的朱棣
郁新有过拍卖东番岛土地的经验,这一次他是驾轻就熟。
“诸公,这次拍卖的是安南的土地,和东番岛不同,是十万亩起拍。有人或许要说了,手上的钱不够用,买不下来这么多,这也容易,可以几家联合竞拍。废话我不多说了,只是有一点提醒大家伙,这次拍到土地之后,就可以得到陛下亲自授予的田契,上面盖的是天子的玉玺,可不是户部的大印!有了这张田契,就算是官府朝廷,也不能拿走你们的土地,换句话说,这块地就永远属于你们了!”
郁新卖力气吆喝,下面的人早就跃跃欲试了。
这次不光是人更多了,各自出资的规模也比上一次多了许多。
东番岛的甘蔗利润虽然高,但是中间夹着一个皇家制糖公司,土地也是租用的,换句话说,就是处处受制于天子和朝廷,随便贩糖,可是会按照死罪论处的。
安南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没有中间商,卖到土地就是你的,而且更关键的是安南是种植粮食。
大明朝可能会缺少别的人才,唯独不会缺少种田的。
而且之前户部已经发布了说贴,介绍了安南的情况。
那里土地肥沃,雨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产量惊人。
安南最大的问题就是耕作技术落后,缺少农具牲畜,老百姓十分懒惰……这些对于大明来说,都不是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大明的粮价持续走高,江南的许多城市,都时常缺少粮食,傻子都能看得出,买下安南的土地,就意味着金山银山!
“现在拍卖……开始!”
郁新公布了第一块土地,十万亩,起拍价格十五万两。
在雅座上,朱棣一听就皱眉头了,这也太便宜了,户部的人都是猪脑子吗?上次的教训还不够吗?
要把底价弄得高点才行啊!
“陛下别急,这次争抢必定空前激烈,您就等着看好笑吧!”柳淳信心满满,他手上有详细的呈报,瞧着吧,这次土地争抢,绝对是龙争虎斗,因为大明朝几大集团,悉数掺和进来。
果不其然,第一块土地,就陷入了疯狂的争抢之中,首先开价的是苏商,听口音就听得出来,他们一下子把价钱加到了20万两。
这下子可急坏了徽商和晋商,他们也加入其中,很快把价钱抬到了27万两。
就在这时候,一个北方汉子站起来,大声道:“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也不会低于30万两啊!得嘞,我出33万两!”
他一张口,众人都听出来了,这是北平来的,真是财大气粗啊!
朱棣吃惊看着柳淳,这是怎么回事,看起来跟上次拍卖不太一样啊?
柳淳笑道:“陛下圣明,上次拍卖是一万亩起拍,且有皇家制糖公司在里面,很多人不敢下手。这一次很清楚,是各地的商帮组队加入其中了,他们不但个人财富惊人,而是又是组队上阵,财力惊人啊!”
商帮?
朱棣还是第一次注意到,不免好奇。
这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在江湖里,会有各种各样的门派,商帮就是依靠地域和财富,集结起来的一群人。
过去主导大明的是士绅集团,他们之间的枢纽是土地,即便有些实力雄厚的商人,也要依附在士绅集团之下。
可是随着均田的推进,士绅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士绅的力量消退。工商资本集团就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一支强悍的力量。
在当下,首屈一指的就是北平为核心的工业集团,他们实力最强大,紧随其后,是东南的海商集团,另外像把持食盐的晋商和徽商,也都实力不弱。
全都表现出对土地异乎寻常的热情。
商人可没有傻子,抢夺安南的土地,就是掌控未来的粮食,能控制粮食,就能左右一个国家。商人想要升级,岂能错失良机。
因此这一次的竞拍,那叫一个疯狂啊!
第一块地,愣是卖出了42万两的天价!
价格很高吗?
买到的人可不这么觉得。
以眼下大明的土地来说,北方一亩农田要30石稻谷,南方要50石稻谷。而且由于均田之后,很多地方,土地有价无市,想买都买不到。
安南的土地比江南的产出还要高,一亩地才4两多银子,简直是赚大了。
即便算上运费,雇工,也比大明便宜多了。
而且安南的土地产出多少,全都是地主的,可以悉数拿出来,充作商品,可不是大明的租佃模式,只能拿三成地租。
商品化率越高,代表着赚头儿就越大。
商人还能拎不清这点事情?
抢吧!
就在所有人抢夺的时候,一股谁也没有料到的力量出现了。
那就是大明的勋贵!
不管是淮西勋贵,还是靖难新贵,全都加入了。
整个拍卖场,简直跟疯了似的,价钱不断推高,一个接着一个的天价出现,在这里钱就不是钱了,随随便便,几千,几万那么增加。
朱棣觉得呼吸都有急促,拳头情不自禁握了起来。他站起身,向下面望去,在他脚下的,不是一个个的大活人,而是一堆堆的金子,银子!
要是把他们的财产全都充公,该是多少啊?
只怕瞬间内帑和国库都能堆满了。
只要一道旨意,真的只要一道旨意,调动禁军,把这帮人围了,朕就不用为了钱发愁了……朱棣伸长脖子,青筋突起的样子,正好被柳淳看到,他吓得一哆嗦。
坏了!
老朱家的贪财基因又发作了,这家伙不会想要抢钱吧?
要真是这样,麻烦就大了,整个游戏规则,都被朱棣破坏了,依旧就再也别想玩金钱游戏了。
柳淳心提到了嗓子眼,死死盯着朱棣,陛下啊,你可千万别犯傻啊!
许是柳淳的祈祷有了作用,半晌之后,朱棣终于平复了心绪,缓缓坐回了位置上。
柳淳长出口气,谢天谢地,总算没有被金钱击倒!
“陛下,可还要看下去?”
朱棣烦躁地摇头,“算了,回宫吧!”
柳淳乐不得陪着朱棣回去,他也算是涨了经验,以后这种事情,还是少让朱棣掺和,这位不愧是真龙天子,看到了金钱就容易发疯了。
参与拍卖的这些人,全然不知道,他们的疯狂,差点刺激另一个人也发疯,险些酿成大祸。
整个拍卖,总算是结束了,五百万亩的土地,给朱棣带来了两千万两的收入。
这位皇帝陛下彻底心满意足了。
这么多钱,足以填满自己的小金库了。
“去把张辅叫来。”
足足半个时辰,张辅才匆匆赶来,他身上的衣服有拉扯的痕迹,额头都是汗水,显得狼狈不堪。
“微臣叩见陛下,请陛下恕臣失仪之罪。”
朱棣心情颇好,忍不住笑道:“你这么怎么回事?竟如此狼狈?”
张辅苦笑道:“陛下,都怪臣去看了拍卖大会,让他们给堵住了。”
朱棣好奇,“都是谁?他们堵你干什么?”
“这个……究竟是谁,臣就不说了。他们无非是让臣保证安南的治安,还说要把土地的原主赶走,尽快交给他们,若是方便,还让臣修路挖水渠,要是能帮他们把房舍建好,那就更妙了。”
朱棣一听就知道了。
能跟张辅说上话的,无非就是那帮勋贵子弟而已。
朱棣沉着脸,咆哮道:“你是朕的平越侯,不是他们的奴仆,不要听他们的摆布!”
张辅连忙点头,可又为难道:“陛下,臣,臣觉得不是被他们摆布,臣是……被钱摆不了。”
朱棣立刻眉头立起,什么意思?你小子也学会收钱了?
张辅连忙解释道:“陛下,臣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了,路修通了,水渠建好了,集市,粮仓,码头,房舍,什么都有了……下次拍卖土地,没准就能卖到六两,八两,甚至十两一亩啊!”
张辅眼睛放光,“安南的土地至少两千万亩,南边还有占城,还有暹罗,还有寮国……这都是上好的土地啊!这要是都能拿来出售,那该是多少钱啊?”
一场拍卖会下来,张辅的脑袋完全变了一个样。
旁边听着的柳淳突然哈哈大笑,“陛下,臣要恭喜陛下,平越侯已经悟道了!有此等见识,平定安南足矣!”
朱棣心中喜悦,他相信张辅的才智,唯独担心这孩子太迂腐,有些事情不敢放手去做。现在一听他的话,朱棣放心了。
“他是悟道了,不过却是悟得你的那个道!”朱棣冲着柳淳恶狠狠道,又一个孩子被你给带坏了。
幸好张玉让他另立一堂,不然张玉岂能放过你?
“张辅,安南需要趁热打铁,恐怕不能多留你了。”
张辅也想开了,“陛下,男儿志在四方,臣能承蒙天恩,戍守安南,臣势必鞠躬尽瘁,臣立刻动身。”
“不过……”张辅顿了顿,“陛下,臣要做的事情太多,能用的人才有限,不知道陛下能否赏赐几个人给臣?”
正说话之间,突然刑部和大理寺来人求见。
他们见礼之后,一起躬身道:“启奏陛下,经过臣等核实,大学士解缙罪大恶极,理当斩首,还请陛下勾绝!”
听完他们的话,柳淳和朱棣都愣了,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不都是文官吗?怎么不能手下留情啊?
顶点
………………………………
第614章 揭了文官的老底儿
朱棣接过勾绝的名单,又慢条斯理地看着卷宗。不慢不行啊,他正在想办法救人,没错,老朱家人就是这么拧巴!本来解缙死不死的,朱棣不在乎。可现在这么多文官都想要他死,朱棣反而坚定了念头,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解缙。
至少这个人不死,就能恶心那帮文官。
皇帝很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掺沙子,比如朱棣留下了练子宁的性命,也没有动陈瑛,甚至原来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活着。
这帮家伙什么德行,朱棣一清二楚,可就是要留着,必要的时候,才能以毒攻毒。不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