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怎么跟老朱说的,柳淳不知道,左右不过是一番炫耀。告诉老爹,你不敢打的安南,让儿子摆平了,那些跳梁小丑一般的安南畜生,受到了大明正义的惩罚,在孩儿的带领之下,大明必定一天比一天繁荣昌盛。

    朱棣从孝陵回来,在路上就忍不住考察几个儿子的见识。

    “你们觉得,要怎么治理安南?”

    朱高煦道:“安南民风彪悍,反复无常,最是不讲信义,对待他们,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杀得血流成河,杀得尸积如山,把他们杀怕了,也就太平了。”

    朱棣听完,很发愁,老二这好杀的毛病,到底是跟谁学的,我也不是这样啊!

    朱高燧见父皇似乎不满意,就忙道:“儿臣觉得还是以安抚为主,安南那么多人,可以充当苦力,干嘛都杀了,只有傻瓜才那么干呢!”

    你敢说我是傻瓜?

    朱高煦把眼睛一瞪,这个老三,是真的欠揍了。

    两个兄弟意见不同,而朱高炽则是抱着儿子,仿佛没听见一样。

    “太子,你为何不言不语?”

    朱高炽慌忙陪笑道:“儿臣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总之还要父皇圣裁。”

    朱棣哼了一声,“滑头!这天下的事情,要是朕都能说了算,那就好了。”朱棣顿了顿,不耐烦道:“去柳府吧,看看他怎么说!”

    朱高炽嘿嘿暗笑,他才不愿意费吐沫呢,如何管理海外,这事情真的要听师父的,他老人家看得长远,心也比任何人都细。

    车驾到了柳府,发现柳淳正在忙着挂灯笼,张罗着过年。

    朱棣深吸口气,“你好安闲啊?”

    柳淳从梯子上跳下来,陪笑道:“陛下,臣一年到头,也歇不了几天,好容易过年了,也让臣放松放松。”

    朱棣板着脸,哼道:“你少跟我装蒜,论起繁忙,你还能比得过朕吗?再说了,这次是李景隆给朕找了个麻烦,他跟你可是亲戚,这事你要替他解决。”

    朱棣二话不说,把柳淳叫到了书房,他简单将李景隆保举张辅担任越国公的事情说了一遍,还提到李景隆让张辅世袭镇守安南。

    此话一出,就连朱高炽三个都吓到了。

    他们想到了许多治理安南的办法,却唯独没有料到,竟然还有这么一手!

    世袭镇守,这也太过了吧?

    当初朱元璋让沐家镇守云南,那是迫不得已,现在把安南交给张家,怎么看都有点异想天开?

    更何况朱棣极力削藩,他能允许土皇帝存在吗?

    柳淳听完,忍不住摇头,李景隆这个货,光知道给自己找麻烦,实在是可恶。本来有些话他说是不合适的,偏偏李景隆逼着他说。

    “陛下,臣斗胆说一句,即便将安南纳入版图,派遣官吏统治,可那里情况复杂,安南之人又反复无常,必定是降儿复叛,没完没了。”

    朱棣老脸拉长,十分难看。

    即便安南属于中原的时候,也是叛乱不断。而且随着元朝三次进攻失败,很是鼓舞了安南上下,让他们有胆子对抗中原。

    一次战败,还真未必能打断安南的脊梁。

    “朕也知道安南不好管理,可让人世袭镇守,就是个好办法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柳淳顿了顿,这才道:“陛下,从安南到大明,最快也有二十几天,等到朝廷有了决断,派遣人马赶到,至少是小半年之后了。就算派遣水师,也要三个月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以发生太多的状况。而且每次劳师远征,胜负难料,风险太大。”

    “如果能安排可靠之人,世代镇守安南,遇到情况,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伴随商贸和教育。”柳淳目光坚定,充满了信心道:“只要让安南在经济上依附大明,在文化上,从属大明,这块土地,迟早会瓜熟蒂落,只不过在这之前,需要用一种相对廉价的方式,控制安南。”

    “臣是赞同李景隆的建议的,但是让谁去镇守安南,这个臣就不好说了。”

    的确不好说,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情深义重,就算亲儿子也未必比得上。老朱这才信任沐英,将三十万大军交给了他,让他世袭镇守云南。

    现在让朱棣上哪去找一个沐英一般的人?

    张辅,他真的行吗?

    朱棣眉头紧皱,突然他对柳淳道:“你想不想替朕镇守安南?”

    这话一出,朱高炽三个先吓坏了,父皇,你说什么呢?居然让师父去镇守安南,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们现在还有好些事,需要请教师父,怎么能放他离去?

    哪知道柳淳兴冲冲站起,欣喜道:“陛下信任,臣感激不尽,臣现在就收拾东西,赶快动身。”说着柳淳还真的打算卷铺盖告辞。

    朱高煦可急坏了,他竟然冲到了柳淳面前,焦急道:“师父,你要去安南,弟子也跟着。”

    朱高燧也低声道:“师父,安南的生意保证好做,要不也带着弟子算了。”

    朱高炽虽然没说话,可也是一脸的焦急,恨不得能跟着柳淳一起离开。

    三儿子的表现,简直让朱棣切齿咬牙。

    我才是你们的爹!没事跟着柳淳跑什么?

    朱棣愤怒挥手,恨恨道:“柳淳,你想跑安南躲清闲,那是痴心妄想!朕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从柳淳这里离开,朱棣返回了皇宫。

    到了大年三十,朱棣把张玉请了过去,皇帝陛下赶走了所有伺候的奴婢,外人只知道他们君臣喝光了一坛子洪武十三年的美酒。

    转眼,到了正月十六,所有的衙门重新开门办公。

    朱棣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在安南设立承宣布政使,同时设立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这三司的设立,标志着安南正式成为了大明的一个省份。

    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朱棣加封张辅为平越侯,授予丹书铁券,节制三司,世袭罔替,镇守安南!

    顶点


………………………………

第610章 此人有中山王之风

    荣国公府,张灯结彩,大摆筵席。

    一项低调的张玉,此刻也顾不得掩饰了。儿子平定安南,立下大功,受封平越侯,世袭罔替。

    谁都想到了云南沐家,沐英当初平定云南,被任命为西平侯,同样是世袭罔替,镇守云南。

    虽然只是侯爵,但是拥有土地百姓,比起一般的国公,还要显赫。

    紧随着李景隆一门二公之后,张家也赶上来了,一个英国公张玉,一个平越侯张辅,真是让人羡慕眼红啊!

    李景隆算是淮西勋贵,而张家是纯粹的靖难功臣,如此安排,实在是透着玄机。

    不着痕迹之间,维持了朝局的平衡,在朱老四粗犷的外表下,实则藏着一颗玲珑心肠。文臣武将,已经不止一次领教永乐大帝的厉害。

    驾驭一个庞大的帝国,最紧要的就是平衡,而朱棣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能够玩得羚羊挂角,天外飞仙。

    只不过就算再精妙的安排,也会有人不满意,比如丘福,就是其中之一。

    李景隆一门双公,就已经让他怒不可遏,现在张家又捞到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丘福更是义愤填膺。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勋贵功臣,都有类似的想法……张玉资历地位摆在那里,没有问题。可张辅算什么东西,我们都活着呢,哪里轮得到他了!

    陛下在年后直接降旨,衙门来不及阻拦。

    而且武将这边,缺少诸如封驳一般的权力,没法阻挡圣旨,他们唯有竭尽一切,让朱棣收回成命,或者让张家知难而退。

    “大人,我们刚刚接到消息,大约有十几位将领,想要找荣国公的不痛快。”洛枫躬身,向柳淳汇报。

    柳淳紧皱着眉头,张家父子,不论是张玉,还是张辅,都是可靠的人才,明眼人都知道,凭着张辅的功劳,让他永镇安南,还差了一点火候,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是为了酬谢张玉的功劳。

    而其他武将不服气,八成也是不愿意看到张家凌驾其余的勋贵之上。

    这帮人总是喜欢勾心斗角!

    柳淳很不高兴。

    你们都是一群猪脑袋吗?

    张辅在安南大逞威风,已经是告诉了所有武将,你们想要升官发财,就支持对外用兵,有本事打下一块土地,你们也可以谋求一个世袭罔替的位置吗!

    明明是千金买马骨,激励你们向外开发,结果这帮人只看到了骨头,更气人的是还变成了一群恶犬,扑上去抢骨头吃。

    鼠目寸光,实在是没救了。

    柳淳沉默了片刻,主动道:“给我备车,我去张家看看,有谁这么不开眼!”

    洛枫让人给柳淳准备。

    柳淳出了衙门,没有直接去张府,人家办喜事,自己还是要送点礼物的,虽然柳淳特意去了平安里,挑选了几样东西,这才去张家,就在路上。柳淳正好路过了常府。

    抬头瞧了瞧,府门上的牌匾已经斑驳不已,外面连个看门的都没有,暗淡萧索,就像是没了人气的破庙,只是余下两个石狮子,张牙舞爪,诉说着昔日主人的辉煌。

    常家和徐家,是洪武朝最显赫的两大将门。

    假如不是常遇春英年早逝,徐家还真未必能稳稳压常家一头。而且假如常遇春能多活几年,就连东宫的格局都会不一样,会不会走到今天,还真不好说啊!

    可现在呢,再看看这些昔日的豪门,徐辉祖死了,徐增寿虽然被封为定国公,但是却没有多少建树,只是靠着徐皇后撑着。

    至于常家,就更是连一个人也没有了,相比起热热闹闹的张家,还有第一个实现一门二公的李家,简直天壤之别。

    不对……常家可不是没人了,还有一个郑国公常茂呢!

    当初靖难一役中,蓝玉在凤阳举事,常茂也加入其中,后来常茂更是带着人马,向着大别山一带前进。

    再往后,似乎就没有常茂的消息了,其实不然,他收拢了不少人马,其中还有常家的旧部。

    当朱棣渡江,直取金陵的时候,常茂也率军渡江,杀入了江西,与此同时,平安和杜思贤率领人马出川,攻占了湖广。

    算起来,常茂也是扎扎实实的靖难功臣。

    只是在封赏的时候,常茂并没有出现,这家伙就像是消失了似的,无影无踪……至于他为什么不见了,这事柳淳还真知道。

    原来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哈烈国就曾经扣押了朱元璋派去的使者。

    等消息传到了大明,已经是朱允炆登基之后了,他忙着对付朱棣,当然无暇顾及那些遥远的使者。

    后来陆续传回消息,说是那些使者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许多人被活活虐杀。

    当时蓝玉就曾经提起过,要去西北,惩罚哈烈国,奈何当时靖难刚刚结束,朱棣还没有登基,千头万绪的事情,一点都没有解决,根本派不出人马。

    常茂这时候站了出来,他决定随着商队,经过西域,去哈烈一探究竟。

    看看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居然敢跟大明叫板。

    朱棣犹豫过,他想留着常茂听用。可常茂却说,论起打仗,他远不如其他人,身为男儿大丈夫,不能做卫青霍去病,也该学张骞班超……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却是勇气了。

    朱棣简直没法拒绝,只能点头。

    就这样,常茂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其实他的离去,柳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新旧交替,常茂知道淮西勋贵必定要落寞了,他年纪还不算太大,没有功劳傍身,下场绝对好不了,他想拼一把。

    说实话,柳淳还真挺敬佩常茂的勇气。

    帖木儿派了一个儿子过来,探查大明的情况,而大明方面,却早早派出了一个国公。

    上国岂会缺少勇士?

    或许有朝一日,常府的门前,会重新门庭若市,这个顶级的将门,会再度繁荣兴盛起来……

    柳淳在十几年里,也看了许多起起落落,也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看运气,可有些时候,也要看人品。

    毕竟运气来了,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比如解缙,就属于得志猖狂,脑筋还不清醒的那种,这丫的过了年,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呢!

    思索之间,柳淳到了张府,他赶来贺喜,张玉听说,连忙迎了出来。

    “见过柳大人。”

    柳淳哈哈一笑,“张老哥虎父无犬子,可着实令人羡慕啊!”

    张玉憨厚笑道:“柳大人,快别这么说呢,小儿不过是借了海国公的势。这次平定安南能这么容易,柳大人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的功臣。”

    不愧是张玉,事情了解的真清楚。

    柳淳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低声道:“张老哥,可有人来说什么?”

    张玉眉头挑了挑,心里热乎乎的,柳淳这是来帮自己排忧解难了。

    “多谢柳大人关心,些许小事,让我自己处置,若是处置不好,再请柳大人指点。”

    柳淳含笑点头,他当然相信张玉的本事,这位不光是打仗厉害,而且更加知道进退,做人做事,都颇有些中山王徐达的风范。

    朱棣能得到张玉的辅佐,也算是他的运气。

    柳淳出现在了张家,立刻就让烦扰的局面安静了不少,大家伙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柳淳身上,想要弄清楚,他这次的来意。

    可柳淳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坐到了定国公徐增寿的旁边,一副凑热闹的样子。

    就在大家思索的时候,突然见张玉举起了酒杯,冲着大家伙一笑。

    “承蒙天子洪恩,加封犬子为平越侯,尤其是世袭罔替,镇守安南,这是何等恩典,张家上下,惶恐不安!在酒宴之前,我想先说一件事。”

    只见张玉从袖子里取出了一物,高高举起。

    “大家请看,这是我张家的家谱儿。从今天开始,小儿张辅一房,从张家族谱剔除,另立一堂,曰怀恩堂。从此之后,怀恩堂张氏一脉,世代居住安南,不许返回祖家,同为张氏,分为两家,请所有人一同见证!”

    张玉说完,竟然将张辅还有他的儿子,从族谱扯下,干净利落。

    所有人都忍不住大吃一惊,好一个张玉,真是够干脆的!

    这是分家啊!

    一个大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派生许多分支,比如琅琊王氏,就分出了许多,其中还包括像太仓王氏这种豪门。

    但是像张玉这么干的,却是闻所未闻,儿子刚刚封了爵位,竟然给逐出了家门,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11章 柳淳也是个官僚

    从张家回来,柳淳都感慨不已。

    他想过许多种可能的办法,就是没有料到,张玉会把儿子逐出家门,这一招太狠,可也太妙了。

    张家和李家还是不同的。

    李景隆在靖难一役失分严重,几乎就是个笑柄,他现在空有个一门二公的名头,但是实力却很单薄,不足为虑。

    而张家则不同,张玉统领禁军在内,张辅镇守安南在外,父子手握几十万大军,内外配合,放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引来猜忌和嫉妒。

    这也是诸将去挤兑张玉的原因。

    柳淳的本意是顺水推舟,逼着所有将门,向外面发展。

    可张玉居然使出了父子分家的这一招。虽然亲情是不能割舍的,但是另立堂口,把一家拆成两家,的确能最大限度降低外人的议论猜忌。

    而且从此之后,张辅这一支就不能继承荣国公的爵位,甚至连回家都做不到,只能留在安南,死了,也没法叶落归根。

    这么一弄,原来大家伙的愤怒,全都变成了对张辅的同情。

    年纪轻轻,第一次领兵,建功立业,封了爵位,正在人生巅峰,居然被赶出了家门,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尤其是张玉抢先决定的。

    当他宣布的五天之后,张辅从安南急匆匆赶回京城,向朱棣奏报具体战况,并且向天子请功。

    他是去年年底儿才离开升龙府,将一切的事务交给了李景隆处理,一路上辛辛苦苦,跑了一个月出头,这才返回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他进城的时候,是傍晚时分,没法面君。张辅就想着先回家,看看老父,顺便给父亲拜年,可是当他兴匆匆到了张家门外,却发现一块木牌。

    “张辅离家另立,不许入内!”

    “什么?”

    张辅大惊失色,他还当是人家恶作剧呢,三步两步冲上去,用力捶打府门。

    “快开门啊,是我,我回来了!”

    连着敲了三遍,里面都没人答言,张辅急了,抽出佩剑,想把门劈开。这时候夫人带着孩子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相公,不用敲了,老爷已经在五天之前,在京城所有勋贵公侯的面前,宣布相公永住安南,不许返回家中!”

    “你说什么?”

    张辅懵了,老爹这是疯了吗?

    他辛辛苦苦得胜归来,就是想让老爹脸上有光,父亲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他!

    张辅像是疯了似的,扑上去捶打府门,大声怒吼。

    可不管他怎么叫喊,都没有半点用处,府门死死关闭,没有半分松动。

    这算什么?被逐出家门了吗?

    为什么?

    早知道如此,我何必费力气打仗啊?

    张辅双腿一软,跪在了府门前。

    “爹,开门啊,让孩儿见您老一面啊!”

    他在外面,杜鹃啼血一般,哀嚎祈求……府中张玉端然危坐,面沉似水。突然,夫人从后面跑出来,“儿子,是儿子回来了!我要见儿子,快把门打开!”

    张玉突然一瞪眼,“左右,把她带回去。”

    夫人急了,冲着张玉怒骂道:“你个老东西,你黑了心,瞎了眼睛,你凭什么不让儿子进家门,你还有没有人心?”

    夫人一声接着一声,叱责怒骂。

    张玉紧闭着嘴唇,太阳穴上的青筋跳起,突然,他一摆手,怒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将这个婆娘拖到后面,不许她丢张家的人!”

    下人们万般无奈,只能拖着夫人下去,一怒之下,夫人竟然昏了过去。

    张府之中,鸡飞狗跳,乱成了一团。

    张玉紧咬着牙关,硬起心肠,“告诉家丁,从府门泼水,把那小子赶走!”

    管家都吓坏了,老爷这是真的疯了,大少爷好容易得胜归来,无论如何,也不该用水泼他啊!

    “老爷,您要三思啊!”管家都要哭了。

    张玉咬了咬牙,怒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莫不是要我亲自动手?”

    管家没办法,只好照办。

    张玉深深吸口气,呆坐在大堂之上,老眼之中,也闪着泪花。

    他很清楚,朱棣封张辅,并没有存什么坏心思,只是感激张家的功劳。而且张玉还知道,就算让儿子进家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当朝能威胁到张家地位的,其实只有两个半人,朱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第二位就是柳淳,至于半个,应该是老贼秃道衍。

    像丘福之流,还真不在张玉的眼睛里。

    可话又说回来,一个真正的名将,应该看的是长远,是几十年之后。

    世人常拿张玉和徐达相比,论起战功,张玉是比不上徐达的,兵法也远远不如,可张玉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能吸取徐达的教训。

    徐家两位公子,一个站在了朱棣一边,一个站在了朱允炆一边。

    靖难一役,徐家算是撑过来了,可其中一支,彻底完蛋了。

    若不是徐达生了几个好女儿,只怕徐家的损失还要跟惨重。

    既然两头下注,都不能做到稳赢,那就只有将一支分出去,让他们在外面开枝散叶。张辅是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优秀的孩子,在外面开疆拓土,光大张家。

    至于自己的爵位家业,就靠其他几个儿子撑着,能走到什么程度,全看他们的造化。反正只要有张辅这一支在,张家就立于不败之地。

    “荣国公的手段,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柳淳忍不住微微叹息,不管是百兽之王的狮子,还是天空翱翔的鹰,都会在孩子长到一定程度,断然驱逐出去,让他们自己闯荡,不再提供庇护。

    唯有自己杀出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由此可见,张玉是个无情的父亲,也是个最有情的父亲。

    扪心自问,柳淳可做不到这种程度。

    不得不说,在这个恢弘的永乐盛朝,真是藏着无数的高手……当然了,也有许多笑话,比如那个大才子解缙!

    “你们查的怎么样了?”

    柳淳早早来到了锦衣卫大堂,询问情况。

    洛枫知道柳淳问的是解缙的案子,他躬身道:“启禀大人,根据我们的彻查,解缙这个案子有些事情是没什么争议的,可也有些事情,可以商榷。”

    柳淳一瞪眼睛,“别废话了,说重点。”

    “重点就是大人想不想让他死了。”洛枫老实道:“他的问题其实就是两样,第一是拿着太祖实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