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氏点头,“对,别的事情先不说了,就说说昨天晚上的案子,到底抓到了没有?”

    朱棣被逼到了墙角,黑着脸道:“抓到了。”

    “那是谁在干坏事?”

    “是,是楚王朱桢!”朱棣气得拍桌子,“有个家伙舌头大,说的不清楚,把六爷说成了柳爷!”

    “啊!”徐妙云故作惊讶,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不然怎么会跑来兴师问罪!

    其实是柳淳想来的,瞧瞧案子怎么处理,可徐妙锦不答应。这种事情还是她出面比较好,大不了把皇宫闹个底儿朝天!

    果然,徐妙锦拉着一大堆人,跑来找朱棣算账了。

    “竟然是咱们皇家的人!”徐妙云气哼哼道:“这,这不是诬陷好人吗!”

    朱高炽平时比两个弟弟憨,可是这时候却比谁都机灵,“母后,也算不上诬陷,只要查清楚案子,师父自然就清白了。而且六叔楚王已经就藩多年,充其量算是宗室子弟,可不是什么皇家的人,儿臣觉得可以让宗人院介入,一起彻查,看看六叔到底干了什么!”

    徐妙云哼道:“纵然你说的有理,可也是天家的脸面啊!”

    朱高炽眼珠转了转,捅了儿子一下。

    小小的朱瞻基立刻道:“皇祖母不用担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要秉公执法,只会让百姓敬畏皇家,不会有损天家脸面的。”

    徐妙云大喜,把孙儿抢到了自己的怀里。

    “还是皇孙懂事。”

    说完之后,扭头对朱棣道:“陛下,你看这事该怎么办?”言下之意,不能连孩子都不如吧!

    朱棣翻了翻白眼,还能怎么办?你们都把话说完了,就算我不想办也不行了,既然如此,那就查一查,看看这个老六到底干了什么!

    只不过朱棣还留了一个心眼……他下旨,让东厂,锦衣卫,加上宗人府彻查。并没有让外廷加入进来。

    “父皇,不如让儿臣牵头,去问问这事情吧!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掂量好天理、国法、人情的,行于理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朱高炽拍着胸脯保证道,朱棣想了想,让太子领办,也确实是个办法。

    储君身份够,锦衣卫和东厂都能听从,宗人府那边也会同意的,而且大儿子相对厚道,说话也好听,估计不会给自己添乱子。

    朱棣点头,朱高炽兴冲冲接了旨意。

    从宫里出来,他狠狠一挥拳头。

    总算能大展身手了!

    好多年了,都把他憋坏了。

    当这个太子,还不如不当呢!朱高煦眼下经常去鸡鸣山学堂,在研究一项很了不起的东西。朱高燧打理皇家产业,什么银行啊,证券啊,制糖啊,忙得风生水起。

    就是他,什么事都没有,光长肉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如今总算得到了一个差事,一个很了不得的差事,朱高炽岂能放过……他不但不准备往下压,而且还想要把事情弄大,不查个水落石出,怎么向小姨交代啊!

    至于六叔……对不起了,你就藩的时候,我才刚出生,咱名为叔侄,实际上一点不熟,而且在一大堆藩王中间,你又没有加入靖难之役,凭什么对你手下留情啊?

    朱高炽挽起袖子,立刻下令,将楚王朱桢在京的产业悉数查封,同时将替楚王做事的人,也都给抓了起来。

    这一道命令下去,整个京城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因为楚王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

    初步统计,朱桢的房产就有一百多处,其中有七成,都是租给了读书人和官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房东是楚王。

    试想一下吧,这么大的事情出来,能不乱套吗?

    所有租房子的官员,都四处打听,询问情况,生怕被当成楚王一党。

    而且就算跟楚王没关系,那其他人呢?

    会不会是人家设下的陷阱圈套啊?

    很快,整个官场都乱成了一锅粥。

    眼下内阁六位阁员,其中杨士奇和胡广就是租的房舍,连内阁都跟着动了起来。

    这回好玩了,不用朱高炽出手,外面的人就把整个案情给弄得差不多了……谁都知道,一旦考上了进士,那就是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陡然富贵。

    可话又说回来,等成了进士,做了大官,再去投资,那就晚了。

    大明朝不流行榜下捉婿,因为这么干,实在是太露骨了,直接结党营私,惹恼了朱皇帝,可是会砍头的……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比较隐蔽的办法。

    首先,他们会挑选一些穷苦的书生,一些清水衙门不起眼的小官……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潜力巨大。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风险投资吧!

    以金纯为例,他是地方上推荐进京的优秀太学生,不用经过科举,就能入选官员,从他进京读书算起,差不多十年光景,期间还得罪了人,依旧升到了工部郎中,主管大工程的木料采购。

    这十年时间,给他提供低价的住房,又向他借钱,提供各种便利……种种加起来,一千两不到。

    但是呢,确实解决了金纯的燃眉之急,足以让他感恩戴德,铭刻肺腑。

    如果顺利的话,一次采买,几十万的款项,赚个几万,甚至更多,都不在话下。

    一百个里面,有十个,甚至五个,能够爬上去,执掌权力,就稳赚不赔。

    其实真正将这种手法发扬光大的是晋商。

    他们不光从官员士子身上下手,而是从娃娃抓起。

    在各地建立学堂,捐资私塾,培养读书人……几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使得从上到下,全都有晋商的人,替他们保驾护航,摇旗呐喊。

    因此就算人人知道晋商在干损害朝廷的事情,却也没人敢把他们怎么样,说起来和后世的某街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弄清楚了这个手法,有一件事也就豁然开朗了。

    朱桢就藩武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但是呢,在整个靖难之役,这位王爷仿佛不存在似的。

    他没有加入朱棣阵营也就罢了,甚至连朱允炆都没有对他下手。

    就这么悄无声息,渡过了三年的时间,人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六爷呢!

    要说朱桢狗屁不是,也就罢了,偏偏他还精通文学,又多次带领人马,平定湖广,贵胄等地的土司蛮部造反,屡立战功。

    就连当年汤和都跟朱元璋称赞,楚王有谋略。

    扼守重镇,文韬武略都十分了得,偏偏在靖难一役,悄无声息,这该是多大的本事!

    现在回想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桢在文官这块经营很深,他就藩之后,暗中资助收买了许多人,因此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都能化险为夷。

    不过朱桢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靖难的时候,他太想作壁上观了,结果朱棣大马金刀,杀入金陵,他想去投资,已经晚了。

    结果周王、代王、蜀王、庆王、宁王,这些人把持了宗人院,他明明地位更高,却没了机会。

    这次楚王进京,是想运作宗正之位。

    现在宗人院有十位亲王,如果他能加入,并且成为宗正,权势仅次于周王朱橚。

    因此朱桢下了血本,这才有约见金纯的打算。

    不然以朱桢的城府,他宁愿出钱,先把金纯的孩子送去学堂,替金纯救治老母,做好事不留名,等到最后了,再把底牌掀开,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捅破,作为人情,留给自己的后人,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朱桢为了能一切顺利,迫切想要拿到一些好处,去跟其他藩王交换,仓促之下,露出了马脚。

    这人狐狸了一辈子,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也是够讽刺的。

    朱高炽没有刻意隐瞒,甚至他有意无意,把案情透露出去,因此朝野皆知,六科十三道,御史言官,刑部,大理寺,就连宗人院的藩王都站出来了。

    过去的日子,大家伙被整得太惨了,一把一把的刀子,全都砍到了他们身上,那叫一个疼啊!

    这回也请你朱皇帝尝尝滋味吧!

    “陛下,臣等请陛下严惩楚王朱桢,诛杀奸王,以儆效尤!”群臣异口同声,同仇敌忾,就问你朱棣,杀,还是不杀?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29章 我要见陛下

    朱棣面对群臣的质问,微微一笑,“诸位臣工嫉恶如仇,朕心甚慰,楚王这个案子算起来也是事出有因。朕想问问你们,这国朝俸禄是不是太低了?或者说,朕对待众卿太刻薄了,以至于大家伙无以为生,假如真是如此,朕当罪己!”

    朱棣煞有介事道,他最初真的是打算考察百官生存状态,这才碰到了这件事,虽然朱棣说过,不会给官吏增加一文钱,可是若是官员真的活得太难了,也未必不能商量……

    皇帝陛下摆出了一副欢迎前来讨价还价的架势。

    仿佛在说你们快点提要求啊,只要合情合理,朕就会答应的,放心,朕很大方的。

    朱棣奸诈,可臣子们也不傻啊,拿了皇帝的好处,就要给皇帝办事,不用问,楚王八成是死不了了。

    再仔细想想,只怕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结果,就是钱没有拿到,反而白白放跑了楚王。

    群臣不由自主看了看柳淳。

    没错,就是这家伙!

    只要有他在,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鬼知道他跟朱棣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所以啊,面对朱棣抛出来的诱饵,绝对不能吞。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居然是杨士奇,没错,就是这位不声不响的内阁首辅。

    本来金殿朝会他是不开口的,内阁毕竟是秘书的性质,只适合跟天子开小会,在朝会上,那是天子和六部九卿的事情。

    不过杨士奇现在还租着房子呢,楚王朱桢这么干,等于是算计了所有官吏。如果同意放过楚王,是不是表示自己也不清白啊?

    杨士奇生怕锦衣卫会再度出手,毕竟内阁七颗星,已经落了一颗,谁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稳妥起见,还是别上当。

    “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说事出有因,这个因只是官吏而已。但楚王朱桢的事情却不这么简单。”

    “哦?你有何高见?”朱棣板着脸问道。

    杨士奇挺直脊背,接下来的几句话很可能成为这个案子的关键,因此必须小心谨慎。

    “启奏陛下,如果仅仅是借贷牟利,臣无话可说。但是朱桢以金钱为手段,笼络百官,培植势力,左右朝局,兴风作浪……这已经不是牟利而已,他是在谋权!身为藩王,不能恪尽职守,造福一方,却野心勃勃,控制百官,他是要干什么?是否有谋逆之心?臣以为天下诸般重罪,罪无可恕的便是谋逆。”

    “如今圣天子在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势蒸蒸日上。若是不能防微杜渐,及早铲除宵小,臣只怕会遗祸无穷,臣请陛下明察!”

    杨士奇说完,胡广紧跟着也站出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杨学士所言谋反不恰当,朱桢用心歹毒,手段险恶,若非天子明察秋毫,几乎所有人都被他骗了,如此处心积虑的奸邪之辈,必定有篡位夺权之心,否则安分守己,何必要拉拢官员?”

    这两位阁老开口,还真是有份量。

    而且官员们也听懂了,暗暗给他们俩竖起大拇指,杨士奇的第一句话,就把牟利借贷的行为给排除了,也就是说,官员为了解决一时困难,做出来的事情,不在这个案子的讨论之列。

    真正要命的是楚王的谋反!

    不愧是能当上首辅的人,就是高明!

    瞬间百官都像得到了信号似的,纷纷进言。

    归结起来,就是楚王朱桢十恶不赦,必须立刻诛杀,要抄没楚王家产,废除封国,并且彻底清查,绝不留情。

    更有人痛哭流涕,“陛下,臣等知楚王乃是陛下手足,可国法重于亲情,若是陛下纵容楚王,只怕还会有无数野心勃勃之辈,争相效仿,大明永无宁日!臣等恳请陛下大义灭亲,壮士断腕,若是楚王不死,臣情愿意撞死在金殿上!”

    ……

    柳淳一直冷眼旁观,对于百官的表演,他只能竖起大拇指,不知道的还以为朱桢睡了你们的婆娘呢,哪来那么大的仇?

    不过对于自己的无妄之灾,柳淳还是挺介意的。

    就冲着朱桢找大舌头当手下,这点就该死!

    老朱家的人怎么了,我会在乎吗?

    柳淳低垂着眼皮不说话,百官都说朱桢该杀,此刻的朱棣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众卿所言,确实谋国高论,楚王用心险恶,理当严惩!”朱棣说到这里,看了眼低着头的柳淳。

    “柳卿,这个案子就交给你,还有三法司,立刻定罪!”

    说完,朱棣一甩袖子,就宣布散朝。

    百官大喜,虽然没把朱棣怎么样,但是干掉了一个楚王,也值得高兴一下,回家喝酒去,借钱也要庆祝。

    不过在庆祝之前,有话要说明白。

    三法司三位堂官,除了孙桓之外,杨靖和姚广孝,这两位大人一定要主持公道,无论如何,必须让朱桢去死!

    柳淳把三位大人,请到了自己的锦衣卫衙门。

    “现在陛下降旨了,是不是该把楚王叫来,我们尽快定罪?”

    老贼秃眯缝着眼睛,“柳大人,你是主办,我等都听柳大人的。”

    柳淳白了他一眼,这个贼秃,一肚子坏水,他是想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来人,去把朱桢带来!”

    锦衣卫领了令,很快就去宗人院大牢了。

    作为藩王,朱桢自然不会和寻常犯人一样,他住的地方,哪里是监狱,有一个完整的院子不说,居然还带着小花园。里面五房齐全,可以自己烹煮食物。

    只不过朱桢没有半点心情了,他现在茶饭不思,愁眉苦脸。

    自己也是太倒霉了,这么多年,他小心谨慎,一直没有差错。

    老爹在位,他立战功,受表彰。

    到了朱允炆,他悄无声息,躲过了削藩靖难。

    等到朱棣继位,虽然没有把他纳入宗人院,但是谁都知道,朱允炆是主张削藩的,为了表示和朱允炆的不同,永乐朝对待藩王还算宽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朱棣几次去宗人院,请诸位弟弟喝酒打猎。

    朱桢也得到了兄长的关怀,不由得让朱桢生出了贪念,他想挤进宗人院,他想发财!

    没错,宗人院的藩王现在日子都不错,虽然失去了封地和兵马,但是他们拿到了一些皇家银行的股份。

    另外像什么证券啊,制糖啊,航运啊,这些藩王都有插手,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满。

    就连最老实的周王朱橚,居然都在栖霞寺下,买了一大片地,用来养豚!

    不得不说,朱橚跟李景隆,都是有幸运光环笼罩的。

    这些年京城粮食涨价,肉价也是一天一个样,圈里的大肥猪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元宝。别的藩王看着眼馋,却也拉不下脸。

    朱橚却是百无禁忌,他公然宣称,天下最大的病,就是饥饿,就是贫穷……老百姓吃饱穿暖,身体强健,自然延年益寿。

    所以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他义无反顾,加入养豚行列。

    能把赚钱说得这么清新脱俗,朱橚的脸皮至少是修炼成功了。

    朱桢对这位五哥是羡慕嫉妒恨,明明我比他聪明,读书也比他厉害,而且我还会打仗,那些土司蛮部都被我打得稀里哗啦。

    我这么大本事,怎么就失误了呢?

    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帮着我啊?

    ……

    “朱桢,你拉拢百官,图谋不轨,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啊!”

    朱桢吓得脸色苍白,抬头看了看坐在中间的柳淳,同样,还有三位堂官大老爷。

    “我,我没有图谋不轨!我是大明藩王,请宗人府审我。太子呢,我要见太子殿下,我要见陛下!”

    朱桢扯着脖子大喊,柳淳狠狠一拍惊堂木。

    “藩王?藩王犯罪,罪加一等!”柳淳冷哼道:“朱桢,事到如今,本官也不瞒你,似你这般,手段歹毒,拉拢腐化官吏,简直丧心病狂,天地不容!今天朝会之上,所有官员,皆曰诛杀!你现在已经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你最好尽快招供,不然,就算没有供词,本官也一样治你的死罪!”

    朱桢倒吸了口气,他眉头紧皱,怎么会这样?

    他以为最多是贿赂官员,行为不检而已。

    至不济,废了他的王爵,幽居凤阳。可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竟然有性命之忧,这下子可把朱桢气坏了,同时也吓坏了。

    “柳大人,诸位大人,我冤枉啊!我,我算什么笼络百官?有好些人私下里办学,拉拢势力,笼络人心。和他们比起来,本王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啊!我要见皇兄,我要跟陛下说清楚!我,我手上还有他们办学的名册呢!”

    朱桢情急之下,把什么都说出来了,这可是他最大的一张底牌。

    柳淳也没有料到,竟然会问出这么个结果。

    “朱桢,你可知道,信口雌黄,欺君罔上,是会掉脑袋的!”

    朱桢用力点头,“我当然知道,可他们让我死,我也不能让他们好过!父皇当年吏治严明,最忌讳百官结党营私。什么姻亲,同乡,同衙门,都会被注意。因此就有人借着书院为名,暗中勾结。最近一些年,不少商人更是向书院捐钱,他们上下勾结,官商一体!要说我谋反,他们岂不是要夺了大明的江山?”

    朱桢算是老朱儿子当中,比较厉害的那种。

    他滔滔不断,说得三法司三位堂官,面面相觑,这就是传说中的反杀吗?孙桓无所谓,他小吏出身,本就不在乎这些,只要能让朝臣丢脸,他乐观其成。

    杨靖算是跟柳淳很好的官员,但是他也要照顾百官的脸面,因此迟疑道:“柳大人,朱桢这是在攀扯,按照他的说法,岂不是天下的书院都要被禁了?”

    道衍呵呵道:“杨大人这话就不对了,别的书院都能禁,难道连鸡鸣山学院也能禁了?这不是荒唐吗?”

    柳淳哼了一声,“道衍大师,不管荒唐与否,我现在就去请旨。”临走,还对朱桢道:“你最好仔细想想,书院的名册是否还在,毕竟欺君可是要杀头的!”

    朱桢心领神会,傲然道:“柳大人放心吧,我有一肚子的话,等着跟皇兄讲呢!”


………………………………

第630章 微笑着面对它

    “殿下,过来,师公教你一段话,一会儿不管谁来,你都替师公挡了。”柳淳笑呵呵吩咐道。

    朱瞻基瞪大眼睛,歪着头,“师公,你为什么不教给于谦?”

    “因为你比他有用啊!”柳淳笑呵呵道。

    朱瞻基瞬间就满血了,师公终于承认自己比那家伙有用了,他兴奋地拍着胸膛,大声道:“师公放心,我一定做得完美!”

    柳淳竖起了大拇指,他就欣赏朱瞻基的单纯劲儿。

    教的差不多了,柳淳赶快溜了,一会儿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回来踢破门槛呢!

    他刚走,外面就有人来了,不是别人,正是首辅杨士奇。

    这位杨阁老简直闹心死了,他本想着楚王朱桢虽然贵为藩王,但是干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处死他也不算什么。

    而且杀一个藩王,正好平衡文官的情绪,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好吧,在许多人的眼里,藩王的确不是东西。

    可就是这么个楚王,他爆发了。

    你们不是要我的命吗?

    那我就跟你们拼了,我要拉着所有人一起下地狱!来个同归于尽。

    从就藩的时候开始,朱桢就拉拢文官,跟这帮人打交道,手上的东西的确是多得骇人。老朱家的这帮孩子,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不可否认,还真没有哪个是傻子。

    朱桢花了近二十年的光阴,搜集了数量惊人的黑料。

    他当着朱棣的面,大谈特谈,并且跟朱棣讲,他情愿一死,但是他要告诉四哥,比他过分的人所在多有。

    别看朝堂上一个个正人君子,鬼知道他们背后站着哪一路的神仙。

    朱桢还痛哭着表示,四哥可以杀他,但是他却不能看着四哥被人欺瞒,为了朱家的江山,他拼死直言,只求替四哥清除贪官污吏。

    瞧他多会说话,弄得朱棣都不好意思杀他了,只能将朱桢暂时囚禁在宗人院大牢,等候发落。

    朱棣没杀朱桢,满朝的官吏可都吓坏了。

    鬼知道朱桢手里有什么东西,而且看意思,凡是私人学堂,都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如果这么查下去,大明一半以上的读书人,怕是都要遭殃了。

    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能料到,一个小小的藩王这么难缠呢!

    他们现在很想按照原来的方略,把朱桢的罪名大而化小,然后顺便给大家添点俸禄,增加点待遇,这样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惜,他们想退回去,上面的朱棣,能愿意轻轻放过吗?

    这位天子没事都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