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那你算什么东西?”

    “奴婢,奴婢不是东西!奴婢求皇爷饶命啊!”木恩又磕头起来。

    这时候太子朱高炽咳嗽道:“木恩,父皇的意思是让你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就比如说,咱们两个素不相识,你想让我认识你,你要怎么说?”

    经过朱高炽的解释,木恩终于明白过来,他简直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子。明明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千万别让东厂的人知道,不然还不把自己笑话死了。

    木恩认真想了想,笑嘻嘻道:“启奏陛下,奴婢是永乐天子的奴婢,承蒙皇爷恩典,提督东缉事厂,奴婢忠心耿耿,唯命是从,绝不敢有片刻懈怠,奴婢……”

    “够了!”

    朱棣怒喝一声,“没用的奴婢,滚一边去!”

    木恩越发想不通了,自己到底是哪里说错了,怎么陛下会这么生气呢?他讪讪退到一旁。此刻朱棣再度低下头,仔细翻看手里的教材。

    他耐心把第一课读完,然后又反复思量许久,这才缓缓点头。

    “是朕小瞧了这堂课的重要啊!”

    柳淳笑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借着大兴教化的机会,必须让百姓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人,这才是基础的基础。”

    你是什么人,听起来像是很幼稚的一个问题,但是却蕴含着对自己身份的最基本认同,也是构建一个国家的基础。

    就拿后世来说,你去问一个人,他的身份认同,只要脑筋正常,基本都会告诉你他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其他的身份,某个省的,某个行业的,某个阶层的,一层层下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即便不说,他的心里也会默认自己的国籍。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中国人”这个认同很容易,其实不然。就拿大明朝来说,绝大多数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他们对外界一无所知。

    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多半会回答自己是某个村子,或者是某一家的人,能弄清楚在什么县,什么府,已经凤毛麟角了。

    至于皇帝啊,官员啊,那都是非常遥远的,或许有个朦胧的印象,可也跟庙里的神像差不多了。

    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吏,所以朝廷在百姓的心里,多半就是要钱要粮食,张牙舞爪的胥吏,仅此而已。

    别说百姓,就连一般的读书人,他也未必能弄清楚自己是哪一国的人,或者说在他们的心里,国家是次要的。

    你要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多半会说自己是湖广人,是山东人,是岭南人。在他们的心里,家乡是排在第一位的。

    另外呢,他们也会说自己是某某的门人弟子,以此来彰显身份。

    说来很有趣,在古代,最大的,最广泛的认同的,就是儒家认同,不管天南地北的读书人,都以孔孟门徒自居。

    很多人都说儒家维护了几千年的大一统,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儒家认同最广泛,最牢固,因此哪怕是异族杀进来,也要向这个儒家认同低头。

    但儒家的作用也仅此而已了,出了读书人的圈子,普通百姓还都是家乡认同。因此听说边关有战事,他们未必愿意牺牲,一旦敌人杀到了家门口,许多人就会奋起保护家乡,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慷慨就义。

    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刻的感情,知道是这块土地养育了他们,当距离超过他们的认知之后,自然也就冷淡了。

    “陛下,这第一堂课,臣想构建的就是大明认同,当问到每一个人头上,他们能答出自己是大明的人,自己的君父是朱家皇帝,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历朝历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太多了不起的人物历史,值得去铭记缅怀。”

    “当所有人都有了共同的记忆,他们就会自觉维护这个国家,当国家遇到了困难,就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亿兆黎民,能够拧成一股绳!陛下不需要依靠士绅,就能动员这个国家最基层的力量,让大明朝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朱棣的瞳孔紧缩,瞬间又绽开,宛如鲜花绽放,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大一统,哪怕连秦始皇都不敢奢望的大一统……什么欠款,什么内帑空虚,根本不重要了。

    为了柳淳所描绘的局面,花多少钱都值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33章 想钱想疯了

    朱棣晕乎乎的,很不幸,这位永乐大帝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直接上头了。情不自禁加入了众人的讨论。

    其实这本常识教材,就是之前测试百官的,只不过更加基本,也更加具有体系罢了。百官考试的结果如何,谁都知道。

    官员们这么差,老百姓怎么可能会好。

    所以在朱棣看来,这本书实在是太重要了。

    不仅关系到他的大帝霸业,也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因此必须仔细用心,毫不客气地说,这玩意要比什么圣人微言大义重要多了,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观点,都要反复论证,反复推敲,不能存在漏洞。

    比如说这第一课,当百姓认同了大明,觉得我是大明的人,可是对一些年纪大的人怎么办,毕竟大明建立还不到四十年,在那些五十岁以上的人,还记着有个元朝呢。

    难道说我十几岁之前是大元的人,十几岁之后是大明的人?再往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朝代,又该如何?

    “陛下,除了大明之外,还有一个汉人身份,这是在族类上面的认同。”黄观认真道。

    朱棣皱着眉头,“汉人,明人……宋人,唐人,似乎都差不多啊!百姓不会混淆吗?你们编书的时候,要想着百姓还很蒙昧,几乎什么都不懂。”

    这时候柳淳道:“陛下,千古以来,我们也自称中原,华夏,臣以为不如以华夏来定义族群。太祖起兵的时候,也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在族群上面,我们是华夏,也就是中华,居天地之中,有服章之美的礼仪之邦!”

    “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能追溯五千年之久,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落魄,最大的劫难莫过于蒙古入寇,窃据中原,我太祖皇帝,起义兴兵,横扫六合,恢复中华,功高三皇,德过五帝!”

    老朱要是听到柳淳的话,估计能笑醒了。

    总算没白照顾这小子,死了好些年了,柳淳还记着他的身后名,这个臣子比儿子还要好哩!

    柳淳也是没办法,在大明朝混日子,总不能昏了头去强调汉唐吧!

    所以这部书的第一章讲的是我是什么人,第二章讲的就是国家由来,着重放在朱元璋起兵驱逐胡虏上面;第三章则是讲这个国家有多大,从一十三省,九边重镇,说到山川河流,物产丰饶,南北气象风俗等等,紧接着又开了一个大章节,讲述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在教材的最后,又讲了各个朝代,各个行业的成就人物,其中孔孟放到了春秋诸子行列,着重提了科技成就,顺便把郭守敬也放了进来。

    至于周王朱橚最满意的地方在于这本书写了好几位名医,包括扁鹊、华佗、张仲景,身为医者,替老祖宗鼓吹,也是职责之一。

    你柳淳干得出来,俺也不能差了。

    黄观作为主要修书的人,看得出来,每个人都有倾向,包括他在内,都坚称孔孟是先秦诸子当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算是给孔老夫子争取面子了。

    但是尽管有倾向,整体来说,书中观点还是中庸平衡的,也没有过分夸大的东西。

    尤其是整本书,语言平实,行文简洁流畅,普通人看着容易,学校的师长教起来也方便,绝对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陛下,臣以为初步的蒙学教育,也就是几项简单的内容,包括基础算学,包括识字,常识,还有一些常见的律令,以及纪律训练。”

    柳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兴学的目的如果简单构建出一个大明百姓,那就太浪费精力了。

    归根到底,教育是为了培养合用的人才,这个人才不只是官吏,也包括数量惊人的工人。

    当下江南许多地方,不但出现粮荒,甚至还出现人荒。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急需劳动力补充。

    可许多农村的孩子,在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之前,空有一身蛮力,并不能作为合格的工人。

    所以柳淳觉得要借此大力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有了这些工人,大明的工业必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说到底,兴学教育,还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只不过回收期有些长罢了,甚至要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朱棣哼了一声,“老百姓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朕这个父亲,却偏要替儿孙背着种种负担,便宜你们了!”

    朱棣扫了一眼朱高炽和朱瞻基,抓起书本,转身回宫,他还要研究一下。

    这一路上,朱棣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他越想越高兴,竟然忍不住用破锣似的嗓子,唱起了小曲,手里捧着这本书,那叫一个开心啊。

    由于用心看书,朱棣下车的时候,没有留心,把那坛子洪武二十年的老酒给踢翻了。顿时酒水洒满了车内,就连龙袍都溅上了。

    木恩吓得赶快伺候朱棣下车,然后对那些小太监吼道:“都小心点,可别碰坏了车里的东西,不然在阉你们一次也还不上!”他也是被吓怕了,生怕朱棣迁怒于他。

    木恩说者无心,可朱棣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玩意前途虽然光明,收获也十分巨大,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实实在在,让人肉疼啊。而且朱棣也看出来了,柳淳这小子点石成金的本事的确有,还是全天下第一的,但是这小子花钱的本事,更是举世无双。

    他不但能把今天的钱花了,还能把明天的,后天的钱都给花了。

    这么干固然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负担也是很沉重的。

    哪怕你是首富,账面财富再多,能动用的现金也是有限的。所以几乎所有的霸道总裁并不是无限度的提款机,公司市值也不等于他们个人的财富,而个人财富中,地产啊,股票啊,债券啊,珠宝啊,古玩啊……这些又是不能变现的。

    总体来说,不管一个人多有钱,能动用的现金都是少之又少,哪怕贵为天子,也不例外。

    所以历代的皇帝,都会努力经营自己的小金库。

    很多史学家都喜欢拿明朝皇帝的内帑说事,以此作为明朝皇帝贪婪的罪证。

    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某位特别喜欢下江南的皇帝,每次大动干戈出巡,都是勒索盐商,让他们孝敬开支。

    当然了,这些盐商也活该,谁让他们把人家从山水之间,请到了中原花花世界。这些人可比老朱家的人凶悍多了,跑马圈地,把商人当成予取予求的小金库,下江南花他们的钱,征战塞外,让他们出钱,出人,转运军粮,损失自己扛着,人死了认倒霉……就这样,他们的后人还要心心念念,想着主子的好,替主子吹捧,岂止一个“贱”字了得。

    貌似有些跑题了,再说回朱棣……他现在别说内帑了,就连皇家的几个公司产业都被柳淳给坑了,朱棣急需给自己弄个小金库,挣点现金花花。

    而且朱棣已经被柳淳给弄怕了,绝对不能找他,不然自己还会被坑的。

    那找谁呢?

    朱棣想来想去,总算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纪纲!

    朱棣对纪纲十分了解,这家伙跟王琎的案子绝对有牵连,而王琎又跟李至刚有关系。李至刚呢,又是建文旧臣。

    朱棣虽然弄不清楚纪纲为什么会跟这些人勾结在一起,但是他心中了然,纪纲绝对不简单,而且也不值得信任。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用他就在于一个狠字!

    而且纪纲有这么多的毛病,一旦出了事情,正好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他的身上,到时候一杀了之,比什么都方便!

    朱老四沉吟了许久,终于拿定了主意。

    他没召见纪纲,只是给了一份手谕。

    不准损害大明的百姓,给朕弄点钱花。

    这要是放在过去,纪纲还真没有办法,最多是去勒索商人,绑架敲诈,怎么赚钱怎么来。可有朱棣这道手谕,再加上虎视眈眈的锦衣卫和东厂,绝对不能冒险。

    纪纲还真有些歪才,他思索了许久,反正现在海外贸易那么繁荣,不能动大明的百姓,那就动海外的人。

    大老远去开疆拓土,必须要朝廷的支持,那是李景隆干的事情。

    他必须用其他方法才行!

    纪纲憋了三天,憋出一个绝招,他准备招募水手,去抢夺海外的商船。

    这个主意简直绝了。

    现在大明的造船业已经到了很不错的程度,但是由于起步晚,大明缺少技术过硬的航海家,因此还有许多海外的商船,不断往来大明,贩运商货。

    如果有海盗专门找这些人的麻烦,不但不会损害大明的百姓,还能给大明的船队提供发展的契机,简直一举多得。

    朱棣面对这个结果,那叫一个满意啊!

    他琢磨了一阵子,将墙上的一把宝刀取了下来,让人去送给纪纲。

    这人逼急了,什么主意都能想得出来,堂堂大明皇帝,竟然成了海盗的大老板,要一起瓜分利益。

    “殿下,为师有个发财的主意,你敢不敢做?”柳淳笑呵呵对朱高燧道。

    这位赵王殿下托着下巴,一脸的疑问,“师父,不会是干坏事吧?”

    柳淳笑道:“坏事已经有人干了,我们是减轻风险的!”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34章 十倍差距

    “皇嫂,那个矮马真是太有趣了,还有那些孔雀,五颜六色的,飞起来的时候,映着晚霞,可真是好看啊!”

    一个小丫头,围着徐氏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徐氏拉着小丫头的手,笑容可掬。这小丫头跟当初的徐妙锦十分相似,徐氏待她比亲妹妹还亲呢!

    “宝庆,想玩就跟嫂子说,咱们女人啊,一旦成婚,就要相夫教子,没有什么时间的。不像他们男人,家国天下,咱们的天下,就是方寸之间罢了。”

    宝庆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迟疑道:“皇嫂,那为什么蓝姐姐能办宠物乐园,还有妙锦姐姐,她懂得好多啊!”

    徐氏呵呵道:“傻丫头,她们跟寻常女人不一样的,就连我这个皇后都比不上呢!”

    宝庆连忙摇头,“才不是呢!皇嫂母仪天下,是最尊贵的女人了。”

    徐妙云大笑,“好,就冲你这句话,嫂子以后要常带你出去玩。”

    宝庆喜得连蹦带跳离开,到了宫门口,正好看到了朱棣。面对这个比自己孙儿大不了几岁的小妹妹,朱棣是着实喜欢,他伸手去抱……哪知道宝庆竟然一个转身,躲开了朱棣的大手,冲着皇帝陛下吐舌头。

    “蓝姐姐说了,宝庆是大女孩了,不能再让别人抱了,就连皇兄都不行!”

    朱棣欣然大笑,“宝庆果然长大了,回头皇兄给你找个人家嫁了!”

    “才不呢!”

    小公主掉头就跑,留下一串铃铛般,欢快的声音。

    在这个巨大压抑的宫殿之中,显得是那么可贵!

    宝庆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刚刚三岁的时候,老朱就驾崩了。这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又恰逢靖难之役,等到朱棣进京的时候,在皇宫的角落里发现了宝庆,她的乳娘把小公主抱在了怀里,小心翼翼,仿佛珍宝一般。

    朱棣第一眼看到了这个可怜兮兮的妹妹,心脏猛地揪了一下,幼年丧父,遭逢动乱,孩童何辜啊?

    朱棣让徐氏亲自照顾宝庆,两年的功夫,小丫头长大了,也开朗了。有她在,给宫里平添了许多乐趣。

    “长得真快,怕是真的要给她物色个合适的驸马了。”朱棣随口跟徐氏道。

    徐氏却笑道:“她还不到十岁呢!小妹都二十几岁才嫁人,还不着急。这女人年纪稍微大点,生养孩子的时候,能少受许多苦,这个我心里有数。倒是含山妹妹,她可年纪不小了,你该准备了。”

    朱棣眉头紧皱,含山公主也是朱元璋很宠爱的小公主之一,当初还是徐妙锦的玩伴,本来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就要给含山公主选驸马,结果因为变法的事情,原来选定的驸马牵连其中,婚事也耽搁下来。

    等再想起来,朱元璋已经病倒了。

    朱允炆登基之后,一直忙着对付朱棣,自然顾及不到小姑的婚事,因此含山公主一拖就是好些年。

    “是咱们疏忽了,含山妹妹一定要风光大婚,这点你亲自操办,给她挑个最好的驸马。”

    徐氏苦笑道:“陛下,这驸马好选,想要风光大婚,却是不容易,这要真金白银啊!现在这宫里,还有能动的钱吗?”

    在一天之前,朱棣都没有办法,可是现在他不愁了,不但不愁,而且还信心十足,“钱……不是问题!朕的办法多了!”

    ……

    仿佛是为了验证朱棣的话,一个月之后,陆续有金银送了进来,第一笔不算多,却也是结结实实的五万两!

    朱棣捧着沉甸甸的元宝,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

    柳淳那小子变的戏法再高明,也没有真金白银来的实在,这些钱就是朕一个人的,朕也不听柳淳的忽悠,也不干别的事情。

    就留在手里,早晚有一天,朕要把内帑存满了,然后躺在金银上面睡觉,比什么都实在!

    几乎与此同时,赵王朱高燧屁颠屁颠跑到了柳府,他鬼兮兮道:“师父,纪纲的第一批抢掠所得送进了宫里,听说足足有五万两之多。”

    柳淳冷笑道:“那你知道他抢了几艘船吗?”

    朱高燧表示不知道。

    “三艘!”

    柳淳伸出了三根手指,“三艘暹罗的商船,上面的金银加起来,至少有十五万两!”

    “啊!”

    朱高燧大惊,“师父,这么说纪纲把大头留下了,只给父皇一点零头?”朱高燧心说这可是欺君之罪啊!要不要向父皇告密,让父皇办了纪纲?

    柳淳摇头,“海上风浪太大,纪纲肯定会说有些财物损失了……而且纪纲才刚刚开始抢劫,能有多少家底儿,还不如再等一等呢!”

    朱高燧眼睛一亮,剪羊毛的前提是羊身上长了足够的毛。

    纪纲刚刚出海,的确是太瘦了一点,等他养肥了然后再杀了吃肉,这就叫放长线钓大鱼!

    “师父高明!”朱高燧发出由衷的赞叹。

    柳淳哼道:“这算什么高明,陛下早就想到了,我敢断定,在纪纲的身边,有不少东厂的人,昼夜不停盯着呢!”

    “师父,你怎么知道的?”朱高燧好奇道:“难不成也有锦衣卫在盯着?”

    当看到柳淳微微点头的时候,朱高燧彻底无语了,纪纲这孩子也太命苦了,被两个黑心的家伙盯上了,想要有好下场,怕是难了。

    原本朱高燧还想敲纪纲一笔,现在看起来估计是没戏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赚点辛苦钱了。

    海上风高浪急,风云莫测,还有海盗出没,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么危险,难道不需要买一份保险吗?

    朱高燧玩商业游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柳淳给他指点了方向,朱高燧迅速着手,很快就把生意做起来了。

    凡是海船,只要能缴纳货物价值百分之三的保费,一旦在海上出了事情,保险公司就会提供全额赔偿。

    消息放出去之后,海商们都动心了。

    出海贸易,的确能赚到百分之几百的例如,可一旦遭遇风险,就会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这就像赌博一样,赚了一次又一次,只要最后一次赔了,就什么都不剩了。

    可保险公司的存在,却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次只要分出一点点利润,就能防止亏得一点都不剩,还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怎么看都是赚的。

    因此保险项目推出之后,就受到了追捧,海外商人交百分之五,大明的海商交百分之三,只要交钱,出了事情,一定赔偿。

    朱高燧算过了,当下的航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传统海域航行,事故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即便增加了海盗的因素,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这二者中间的差价,就是他的利润。

    朱高燧像是偷了灯油的小老鼠一样,喜滋滋算着收益。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朱棣放出了海盗,自然会关心对市场的影响,要是把商人都吓跑了,那可就吃亏吃大了。

    等了些日子,朱棣没有得到商人减少的消息,反而听说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名为“保险”的东西。

    朱棣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只要是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往柳淳身上查,一准错不了。

    因此朱棣果断出手,经过东厂缜密的调查,顺利查到了柳淳——的徒弟!

    这回木恩算是吸取教训了,没敢直接抓人,而是偷偷告诉了朱棣,“陛下,奴婢查清楚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