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连连摆手,“陛下,臣不敢反对,只是臣发觉迁都关系重大,怕是引起动荡啊!”

    朱棣才不管呢!

    “朕是大明天子,理当镇守国门。南方蛮夷,不值一提,唯独草原铁骑,才是大明最大的敌人,朕决意迁都,谁也拦不住!”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59章 大明药丸啊!

    朱棣打算迁都北平,这事柳淳也不好说什么,但是他觉得不会容易的,反对的声量绝对不会小,没准还会搞出什么花样来,但愿朱老四能扛得住。不过这事先放在一边,还有更紧急的。

    “陛下,臣刚刚得到了消息,朱允炆在京城出现过。”

    听到了柳淳的话,朱棣稍微迟疑,却没有在乎,只是淡然一笑,平静地超出想象。

    “陛下,臣以为朱允炆怕是贼心不死,应该斩草除根,陛下是不是要动用更多的人,以绝后患?”

    朱棣轻笑,“追查他没错,朕真想抓到这小子,好好问问他,究竟干了多少丧心病狂的事情!不过要说他还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什么风浪,柳淳,只怕你也不会相信吧?”

    “陛下,有一群耗子藏在暗处,终究不好!”柳淳如实道。

    朱棣朗声大笑:“没错,他们就是一群贼耗子,上不得台面,见不得阳光。朕励精图治,这国势一天比一天好,该羞愧难受的是他才对!”

    朱棣突然觉得让朱允炆活着,一点点打击他,折磨他,其实比杀了他更好。

    不过前提是他能让大明变得更好。

    “其实当年父皇就有意迁都,你似乎也参与了当年的争论,具体怎么回事,不用朕费吐沫吧?”

    柳淳点头,“陛下,现在迁都的紧迫性其实还要超过当年,毕竟南北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了,如果不能加大投入,大明就会变成困守江南一隅的小朝廷了。”

    朱棣深以为然,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很重要的,不然最好的都集中在少数区域,其他地方肯定会闹的,一旦隔阂发展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一个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这个道理柳淳当然清楚,问题是现在迁都,实在是要动摇太多人的利益,其中就有不少是柳淳一系的。

    “你也打算阻挠朕迁都?”朱棣幽幽道。

    柳淳立刻摇头,“臣是在想如何能稳妥解决问题,替陛下分忧。”

    朱棣哼道:“这就好,你还没犯糊涂。”

    柳淳哭的心都有了,是我犯糊涂吗?朱老四啊,现在是你糊涂了,迁都这事真的不小啊!

    朱棣懒得搭理柳淳,他有自己的一套办事哲学,越是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就越要干净利落,不然拖延下去,只会坏事。

    就像老爹,果决硬气了一辈子,唯独在迁都这事上,摇摆不定,甚至间接害死了太子朱标。

    这就是教训,他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

    打发了柳淳之后,朱棣挑了个好日子,下旨所有武将,去东校场校阅三军。

    按照朱棣的想法,他准备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直接大军开拔,北巡九边,然后他就在北平不动了,迁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既然要以北巡的名义迁都,那就要先看看这帮武夫堪用不。

    朱老四的确是够坏的,他打了个时间差,明明是第二天校阅,朱棣头一天下午,微服出城,直奔军营。

    这一次朱棣只带着几个侍卫,连柳淳都不知道。

    ……

    “父皇是气坏了,脸都青了。”

    京城的“包打听”朱高燧又跑来送信了,柳淳都有些纳闷,他每天哪来的这么多精力,好像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似的。

    “师父,我也不想这样啊,可咱是玩金融的,消息不灵通,会亏钱的。”朱高燧无奈道:“要不师父我改行算了,去跟二哥搞点研究,你看怎么样?”

    柳淳笑了,“好啊,你二哥的助手刚刚炸死了一个,正在缺人呢,你有兴趣不?”

    “不!”

    朱高燧连忙摇头,他累点忙点没什么,总归没有性命之忧啊!这么看,他选的路还是不错的。

    “师父,你说这军中怎么堕落这么快啊?”朱高燧觉得就算是他,估计也会生气的。

    明明第二天就要校阅,可军中竟然还有人在赌博。

    上百号人,就在帐篷里,钱堆成了小山,一个指挥使,两个千户坐庄,毫无半点忌惮。

    朱棣撞破,立刻下旨,去宣主将,结果第一道旨意去了,竟然没人过来,朱棣气得干脆直接去找。

    结果他看到了一幕,简直要气疯了。

    一位他登基时候,封的伯爵,竟然穿着单衣,满身酒气,在寻找衣物盔甲。他的脸上还有胭脂膏子。

    而在鼻子的那块,还画着一块白豆腐。

    帐篷的一角,蹲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女戏子,是个唱戏的。

    明白了,这位闲着没事干,不但弄了个戏子陪在身边,还粉墨登场,扮起了丑角!

    朱棣能不生气吗?

    这是军营吗?

    赌场?

    青楼?

    这才多长时间,怎么军中就这样了?

    勇猛无敌的靖难军也堕落的太快了。

    就凭着这帮人,还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吗?

    “你想当丑角,就当一辈子丑角吧!把他给朕拿下,立刻贬为乐籍!”

    一句话,从伯爵变成了戏子。

    朱棣还不解气,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士兵放在一边,还要瞧瞧大明的将领。要是这帮人也不行,那问题可就大了。

    朱棣干脆也不校阅三军了,他改成校阅诸将。

    从几位国公以下,一直到侯、伯,凑了上百人,朱棣让他们一字排开。

    “今天也不测试别的,就比拼一下最基本的东西,咱们君臣在北平经常测试的那些。先来射箭!”

    朱棣瞧了瞧他们,“你们几位国公先出来吧!”

    当下在京的国公,包括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泾国公陈亨,定国公徐增寿,以及梁国公蓝玉。

    “老臣先来吧!”

    张玉第一个出来,纵马骑射,三箭皆中。

    朱棣微微点头,“果然不错。”

    等张玉退下,接下来的这几位就有点惨了,丘福和朱能只中了两箭,徐增寿只射中一箭,倒是蓝玉,别看他年纪最大,但是老当益壮,一手三箭,同时发出,三个靶子,应声而碎!

    朱棣都忍不住大惊,“梁国公好身手!”

    蓝玉把弓收好,轻笑道:“当不得陛下夸奖,身为武夫,这是吃饭的本钱!”

    丘福和朱能的老脸都十分难看。

    不过接下来,测试到了那些侯爵,伯爵的时候,他们的压力瞬间小了不少,几乎没有人能全部射中,能命中一箭两箭,就算不错了,竟然还有人三箭全都脱靶。

    朱棣的脸都黑了,他索性测试骑术,让诸将绕着校场跑圈,没有十圈,许多人就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浃背,被甩到了后面。

    如此表现,还能上阵杀敌吗?

    “你们这些人,把皮都扒了!”

    朱棣也不客气,让他们把外衣脱去,许多人露出一身白嫩嫩的好肉……从攻破金陵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里,除了李景隆和张辅对安南用兵之外,其余都是一片平静安宁。

    没有仗打,又遇到了江南的温柔乡。

    军中诸将,快速堕落。除了少数还能约束自己。更多的人肚子越吃越大,家中的小老婆越来越多。

    一个个养得白白胖胖,都跟猪差不多了。

    “你们瞧瞧自己,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朱棣猛地盯上了朱能,怒吼道:“你说,你这个肚子,里面装了几个?双胞胎不止吧?”

    朱能脸上红的能煎鸡蛋,这武将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打仗的时候,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由于作战强度大,他们很像一些运动员,食量大得惊人。

    结果一旦没了仗打,很快一个个都会胖起来。

    简直就跟充了气的皮球,根本就挡不住。

    朱能也是很无奈啊,本来他是请旨去安南的,结果让张辅给抢去了,要不然他也不会胖的这么快。

    朱棣又看了看其他人,这帮玩意,不光变胖了,就连本事也都下降了。

    “你们是不是在京多日,忙于政务,疏于练功了?”

    众人还以为朱棣给他们找借口呢,连忙点头,“多谢陛下体谅,臣等感激不尽。”

    朱棣懒得废话了,直接翻身上马,取出了弓,一连射了五箭。箭箭命中靶心,朱棣圈马回来,再看这帮人。

    全都羞愧低下了头。

    还能说什么,就算你们再忙,还能忙得过天子吗?

    就连陛下都能抽空练功,你们这帮家伙,就是废物!

    朱棣咬着牙,怒不可遏,“只留下一句,似尔等这般,我大明早晚要完!”说完朱棣扬长而去。

    回宫之后,朱棣还在不停念叨。

    江南真的不能待了。当年淮西勋贵待在江南待废了,如今江南的花花世界,可比当年厉害多了,再有几年,他的靖难雄兵,就只能推到市场上,论斤出售,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

    不行,绝对不行。

    一定要迁都北平,只有茫茫草原,不断的战斗,才能恢复诸将的本能。

    朱棣立刻提笔,写了一份手谕,递给了内阁,让内阁再交给六部九卿,尽快拟定迁都方略出来。

    过了一天,杨士奇捧着手谕,原封不动回来了。

    他无奈道:“启奏陛下,六科方面觉得此议不妥,因此驳回!”

    朱棣的眼睛立刻瞪圆了,好大的狗胆,竟敢违背朕的旨意,刚刚发配了一半,看起来是发配少了啊!

    正在朱棣怒气冲冲的时候,突然有太监跑进来。

    “启奏陛下,诸位大臣求见。”

    朱棣更无语了,还没找他们,竟然主动上门了。

    “让他们进来,朕倒要看看,谁敢跟朕做对?”

    :。:


………………………………

第660章 迁都带来的动荡(加更求订阅)

    朱棣已经被军中的白斩鸡气坏了,再看到群臣齐聚,朱棣简直怒火中烧,须发皆乍。他仔细扫过每一个臣子的面孔,都是朝中的重臣,几乎一个不少!

    吏部尚书茹瑺,你可是朕提拔的人,竟然也敢跳出来。

    兵部尚书赵勉,你丫的治军不严,朕还没找你算账,居然也冒出来了。

    还有蹇义!郑赐去了海外,你丫的是不是也想去吹吹海风,才不会跟朕做对?

    朱棣越看越气,看来看去,他看到了提督皇家银行事的夏原吉。

    奶奶的,他也跳出来了,这事情跟你有半点关系吗?

    “朕迁都之意不可动摇,早在朕登基之初,就已经说过,要迁都北平。且先帝在日,数次讨论迁都之事。总而言之,朕迁都,既是尊奉先帝旨意,又是镇守国门,平衡南北。朕的一片苦心,尔等就不清楚吗?”

    朱棣声音冰冷,责怪,愤怒,甚至还有失望。

    你们都是朕信任的臣子,连你们也敢反对朕,简直岂有此理!

    这些大臣此刻也不好受,他们知道反对朱棣的后果,可有些话他们不能不说。

    “启奏陛下,迁都花费惊人,且应天已经作为都城多年,万事齐备,臣以为宜静不宜动啊!”

    “非也!”

    朱棣在迁都这事上,已经仔细盘算过了,“应天远离九边重镇,遇到重大军务,反应迟钝,鞭长莫及。朕迁都北平,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至于花费,北平的燕王府已经扩建,又修建了外城,还建了直通海港的道路。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朕还可以承诺,五年之内,不会大兴土木。等到国库充盈,然后再投资扩建都城,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茹瑺诺诺而退。

    这时候蹇义沉吟道:“陛下,先帝陵寝在应天,陛下若是迁都,想要祭祀先帝,势必非常麻烦。陛下仁孝,老臣以为还是应该留在应天才是。”

    “哈哈哈!”朱棣朗声狂笑,“朕对先帝最大的孝,就是让大明江山,兴旺发达。朕此番迁都,就是为了巩固北疆,先帝只会高兴。尔莫要胡言乱语。”

    朱棣发挥了舌战群儒的本事,不管是谁,提出的理由,全都被驳倒。

    到了最后,朱棣冷笑道:“你们一直有一个借口没有说出来,朕替你们讲。那就是江南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地,烟柳画桥,十里秦淮!你们都舍不得!”

    朱棣沉着脸道:“做朕的臣子,不光要享受,还要能吃苦!这次朕迁都之心谁也阻挡不了。”

    话说到了这份上,在场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点头答应,还是继续据理力争?

    沉默良久,夏原吉终于站了出来,必须亮出王牌了。

    “启奏陛下,臣反对陛下迁都,实在是担心一旦迁都,整个江南的经济都会瓦解冰消。”

    “胡说八道!”朱棣板着脸斥责道:“夏原吉,你这是危言耸听。

    夏原吉硬着头皮,双膝跪倒。

    “陛下,臣有肺腑之言,要向陛下陈奏!”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不让臣工说话的霸道天子,可朕把话放在牵连,迁都之事,谁说也没用!”

    夏原吉满心苦楚,却也没有办法,只能磕头道:“陛下,臣现在主管着皇家银行,同时也监管皇家证券交易所。以臣的判断,如果陛下迁都,势必动摇江南百姓的信心,到时候历年朝廷发行的债券,恐怕都会遭到抛售!而债券势必影响到股市,到时候股价也会快速下跌,后果不堪设想啊!”

    不愧是玩钱的能臣,虽然夏原吉没有穿透历史的眼睛,但是仅凭着他的观察,也发现了危险所在。

    朱棣愣住了,他想了许多,唯独没有料到这一点。毕竟把政治和经济放在一起考虑,可不是朱棣的强项,又或者说,他还不愿意相信,朝政已经被经济绑架了。

    “夏原吉,这只是你的一家之言,岂能服人?”朱棣质问道。

    夏原吉顶着朱棣的压力,语重心长道:“启奏陛下,臣绝非危言耸听。如今天下财富,云集应天,假使迁都北平,必定造成资本外流。债市受到冲击,也是情理之中。”

    户部尚书郁新立刻站出来,忧心道:“启奏陛下,诚如夏大人所言,假如出现了抛售潮,户部这边必须提列更多的预算充当利息,而且日后朝廷想要发行债券,就必定增加利息,这会增加债券的成本。”

    相比起那些老生常谈的理由,夏原吉和郁新提到对金融的冲击,让朱棣耳目一新。原来朝廷的政策还要考虑债市和股市,真是新鲜!

    “不都是在大明吗?至于有这么大的影响?”朱棣依旧不服气。

    夏原吉只能尽力解释道:“启奏陛下,当下应天是海外贸易的中心,各地商货云集。交易所甚至吸纳了许多海外的资本,陛下迁都北上。应天地位一落千丈,资本外逃已经是定局,其实臣很担心,光是有消息传出,就会影响股市。”

    朱棣觉得很糟心,他自信文韬武略,唯独对金融一道,他了解不深,但是他又清楚,这事情关系重大,马虎不得。

    “夏原吉,郁新,你们之前为什么不讲?”

    皇帝不满意了。

    夏原吉额角冒汗,忙道:“陛下,臣等也只是推测,不敢说有确定的把握,但是臣等以为,陛下应该三思而行。”

    他说完之后,立刻五体投地,郁新也跟着跪了下来。

    另外茹瑺,蹇义,杨靖等人纷纷跪倒,茹瑺领头道:“陛下,当前朝廷开支缺口巨大,十分仰赖发债和证券印花税,倘若真的会造成金融动荡,只怕悔之晚矣!”

    朱棣来回踱步,沉吟良久,才烦躁道:“尔等都退下吧。”

    赶走了群臣,朱棣还有些迟疑,他苦思冥想了好半天,也没有个头绪。

    不会是群臣欺骗他吧?

    朱棣决定先观察一下情况。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朱棣目瞪口呆,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朝廷要迁都北平,应天很快就要成为废都,再也没有投资价值。

    各种谣言,一夜之间,充斥应天的街头巷尾。

    很快就有人言之凿凿,把朱棣在校场对武将们说的话都扒了出来。

    如果不迁都,大明就要完了。

    这还能有假吗!

    放弃应天!

    原本就宾客盈门的证券交易所,客人变得更多了。

    只不过多出来的人不是来购买债券股票,而是抛售!

    他们嗅到了风险的味道,决定暂时套现离场。

    大明的这个证券交易所,可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由于推出之后,拥有许多优质的股票,基本上买到就是赚到,自从成立以来,就在不断上演造富神话。

    有太多人,靠着股市发了大财。

    正因为财富来得太突然了,就像做梦似的,不那么真实。

    如今迁都的事情传出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似乎感觉到了美梦苏醒一样。他们迫切想要套现,就算没有新的投资热点,也要先把钱拿出来,握在手里,才是自己的。

    当人们不约而同这么想的时候,整个交易所里面哀鸿一片,抛售越来越多,各种股价,都出现了下跌。

    其中跌得最惨的就是“皇家科学研究会”,曾经最高的时候,涨到了一百七十两每股,可一天的时间,就蒸发了三十两,变成了一百四十。

    原本手握着七十万股的朱高煦,一下子损失了两千一百万两,两个内帑蒸发掉了!

    这是什么鬼啊?

    朱高煦还没怎么样,朱棣先炸了。

    “柳淳,朕要跟你算账!”

    朱棣怒冲冲,杀到了柳府,这回谁也拦不住了,必须找柳淳算总账。

    “你小子欺君罔上!”

    柳淳把两手一摊,“陛下,臣真的冤枉,臣早就说过了,股市是有风险的,起起落落很正常的……”

    “正常个屁!”

    朱棣都忍不住爆粗口了,“柳淳,朕现在想清楚了,其实最反对迁都的人,就是你!你给朕挖了个好大的坑!”朱棣现在越来越清楚了,柳淳这个“坑货”,绝对名不虚传。

    就在这时候,有人哭喊着跑了进来,全都是熟人,赵王朱高燧,还有徐皇后的宝贝侄子徐钦,他们俩哭得稀里哗啦。

    “跌了,全都跌了!”朱高燧扑在朱棣的面前,抱着大腿,痛哭流涕啊,“父皇啊,快给孩儿想个办法,孩儿要活不下去了。”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61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朱高燧哭得那叫一个惨,朱棣琢磨着哪怕自己死了,这小子都未必会这么伤心。

    “你跟我滚起来!”

    朱棣狠狠踹了他一脚,正好踢在了朱高燧的肩头,这小子打了个滚,好不容易爬起来,脸上还都是委屈。

    “父皇,要不你下旨辟谣,宣布不迁都算了。”

    “滚!”

    朱棣啐骂道:“竖子安敢乱政!”朱棣起来就要揍他,吓得朱高燧连忙躲在师父的身后,“救命,救命啊”

    徒弟不停哀求,柳淳也没有办法,“陛下,稍安勿躁,这事还有商量。”

    一看到柳淳,朱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咬着后槽牙,微微颔首。

    “柳淳,你行,你真行!朕稍微不留意,就让你挖了个大坑。你给朕说清楚,这个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你处心积虑,又一个杰作?说!”

    柳淳这个冤枉啊!

    “陛下,有得必有失,这在情理之中啊!股市卖得是预期,预期好了,人们自然乐观起来,可预期不好,下跌难免啊!”

    朱棣才不听呢!

    “柳淳,别给我说鬼话,你的意思莫不是大明要完吗?”

    “不不不!”柳淳慌忙摆手,“臣可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迁都之后,南京地位下降,必然会对股市造成冲击。当股价跌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稳住的。”

    朱棣眼珠转了转,思索片刻,又喘着粗气问道:“你说,这个一定程度是多少钱?”

    “这个……臣也说不准啊!”

    “你!”朱棣真想连儿子和柳淳一起打,把他们俩都打成孙子算了!

    “陛下,稍安勿躁,咱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推演一下,绝对能想出办法的。”柳淳好劝歹劝,算是把朱棣安抚住了。

    他们到了书房旁边的房间,在这里早就安放了一个沙盘,应天和北平,一目了然。

    柳淳还准备了一些小旗子,上面标注了许多文字,南北的优劣,一目了然。

    先说北平。

    这里距离九边重镇非常近,定都北平之后,能够方便控制百万大军。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兵马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唯有牢牢抓住兵权,才能坐稳龙椅,这也是靖难之役给朱棣最大的教训。

    相反,应天太过繁华,对于将士兵卒,都不是好事情。而且应天距离马场太远,又缺乏组建强大骑兵的条件。

    朱棣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