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愿意捐钱,愿意弘扬正道……柳淳,你当真连人心都要管吗?你也太霸道了!”

    柳淳哈哈大笑,“我不管人心,可我要管这些钱的走向!艾固本,你难道不清楚,钱庄向你们捐钱,是为了躲避纳税吗?”

    “什么?”苍老的艾固本吓了一跳,他万万想不到,竟然会有这一层的关系。

    “你胡说!”

    老头须发皆乍,怒喝道:“柳淳,你这是罗织罪名,陷害无辜,你卑鄙!”

    “哈哈哈!”柳淳不屑冷笑,“艾固本,就算我陷害你们,可你能说得清楚,为什么一个书院,不过数百名学生,每年要接受几十万的捐助?你的钱都用在了哪里?”

    “我,我只有用处,用不着你们管!”

    柳淳冷笑,“在大明朝,没有法外之地……尤其是关乎纳税的大事,更是比天还大!你创办书院,勾结一些人讲学,明着探讨学问,反对变法,暗中呢,干着勾结商贾,替他们避税的勾当,这就是你的正道?你所谓的人心吗?”

    “你,你胡说!”艾本固疯狂反驳,晃着苍白的头颅,破口大骂。

    可柳淳已经懒得听了。

    按照柳淳的想法,他一直不希望走到这一步。可是他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许多人是宁可死,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商贾勾结官吏,拉拢儒者,掌控舆论……这样一来,他们彼此配合,就可以轻松攫取财富,为所欲为。

    靠着这种手段,固然快速聚敛财富,但是对这个天下来说,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腐蚀官僚体系,颠倒黑白,把江南弄得一团糟。

    所以像三义会这种野心勃勃的豪商,跟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官吏权贵,还有甘心替他们摇旗呐喊的儒者,报社,通通都成了清理的对象。

    或许其中有人是冤枉的,可柳淳已经不准备给他们机会了。

    尘归尘,土归土,这些旧时代的渣滓,就该被扫进垃圾堆!

    ……

    应天的百姓,多了个看热闹的机会。

    每天都有人被处死,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名噪一时的大人物。或许对于柳淳来说,他们小到不能再小了,可是在普通百姓看来,这些人就是天!

    皇族之中,庆成郡主,还有她的两个儿子,因为勾结商贾,贪墨巨万,加之许多为非作歹的恶事,被判处斩立决。

    朱棣发了善心,赐死了庆成郡主,她的两个儿子却难逃这一刀。

    就在斩杀他们的这一天,有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赶来了,他们都盯着法场,盯着这两个被杀的人。

    当他们人头落地的那一刻,这些百姓才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他们就是在均田之中,被分到土地,然后又被庆成郡主一家,想尽办法夺走土地的百姓……敲诈、勒索、诬陷,甚至是扒开河堤,淹没一个村子,造成二百多人丧命!

    一个郡主府邸,罪孽罄竹难书!

    “朝廷英明,吾皇万岁!”

    百姓的欢呼之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各地的报社也都动了起来,他们遵照朝廷的指令,将发生在应天的这一切,向各地传播。

    这一次的报纸内容不再是混乱的,也不是混淆黑白,悚然听闻……基本上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处死这些人的原因。

    有贪墨害民,也有囤积居奇,收买官吏……以三义社为核心的晋商、盐商、还有许多海商,都难逃一劫。

    在所有人物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个叫方昇的家伙。

    这位是何方神圣呢?

    竟然值得大家伙如此在意?

    他的地位不高,也不是官员,他早年读过书,还进过国子监,但是很可惜,没有等到名额,不能入仕为官,困在京城,花光了积蓄,穷困潦倒,几乎到了绝境。

    但是接下来方昇的经历就像开挂了似的。

    他突然得到了钱,突然开了一家青楼,突然手下有了一大帮人……二十年的功夫,一跃成为秦淮河最大的老板。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钱,也没人知道他掌控了多少青楼女子,还没人知道他结交了多少权贵……从洪武朝,到建文朝,再到永乐朝。

    他都屹立不摇,虽然中间遇到过危机,可他都挺了过来,并且生意越做越大,这样一个人物,在百姓的心中,就是神仙。

    当他被处死的时候,整个秦淮河的青楼都惊动了。

    无数女子清水着脸,一尘不染,来观看这位大豪的死。

    她们连眼皮都不眨,就这么看着。

    平时身材修长,满身书卷气的方昇,此刻邋遢,污秽,头发胡子竟然还有白的了。他卑怯地跪在地上,浑身瘫软,比一摊烂泥还不如。

    他茫然向四周看着,希望能有人救他。

    可是戏文里常有的刀下留人桥段,并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

    伴随着鬼头刀,他的人头飞出,血溅三尺!

    这一滩血,彻底震撼了所有人。

    长久以来,在中原大地,一直存在着庙堂和江湖。

    有人说皇权不下乡,其实这个说法还不准确。

    皇权不能去的地方多了。

    比如一些行会,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朝廷管不了……比如说很多商行店铺,招收学徒工,就有明确的规定,师父打你,骂你,受不了,自己死了,或者遇到了意外,师父一概不用负责。

    这套规矩同样适用于一些江湖艺人。

    另外就是青楼,这里也不是朝廷能染指的。

    朝廷无法染指,绝不代表着没有压榨,没有黑暗……相反,这里面都是藏污纳垢,可怕到了极点,活生生吃人!

    一个青楼秦淮河的大老板被处死了,应天最大的流氓头子授首了。

    原来真的有一种力量,能够清理这些杂碎……虽然不敢说天下一片光明,再也没有不公不义……但至少有人管这些事情了。

    千百年来,没人敢碰的东西,有人处理了。

    朝廷开始主持公道,遇到了事情,只好朝廷会成为大家的指望……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人惊叹了。

    朱棣登基之初,大刀阔斧,处理过乱七八糟的势力。

    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初,也曾整顿过……但是相比起这一次,规模和力度都小了太多。

    而且这一次是真的触及到了核心,触碰到了过去没人触碰的领域……商贾,儒者,各界名流,甚至连寺庙,都遭到了清理。

    柳淳给朱棣上去了一千人的勾决名单,可事实上,柳淳处死的人数,超过了五千!

    不光是应天,包括苏州,松江,镇江,杭州,扬州,泰州,淮安,还有凤阳,清洗像是一阵巨大的台风,席卷呼啸而过。

    狂风席卷之后,留下了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净!

    “师父,您老人家终于施展了霹雳手段,弟子简直五体投地!”

    朱高燧热情洋溢,兴奋地挥舞胳膊……这些日子以来,他也出了很大的力气,几乎每一天,朱高燧都处在亢奋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向他求情,也有人试图暗杀朱高燧,不过全都不算什么了。

    “晋商在江南的势力,还有徽商,海商,苏州商人,盐商,全都受到了重创……传统的商帮也该走向终结了。”

    朱高燧咬了咬牙,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过去他总是别扭的地方所在。

    “师父,这段时间办案子,我想清楚了……过去,我大哥,二哥,甚至我爹,他们瞧不上我干的事情,觉得我就是贪财好利……其实我是被这些人害了,我跟他们不一样的,我是正儿八经的实业家!我是靠着创造财富发财的,我是在推动大明朝进步!”

    柳淳轻笑,朱高燧这货是真会替自己脸上贴金啊!

    见师父鄙夷,朱高燧更不服气了,“师父,我已经向齐王买下了三十万倭寇壮丁……您老猜我准备干什么?”


………………………………

第813章 扶持实业

    江南完蛋了!

    这是一位挚友,见到金幼孜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他面沉似水,神情凝重,见面之后,就忍不住哀叹。

    “商贾,学宗,全被柳太傅给杀了,江南的斯文元气,算是彻底毁了!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

    金幼孜顿了顿,“王兄,你这是来跟我抱怨,或者是想要替什么人说话吗?”金幼孜的脸色不善,他同样是钦差之一,而且还是钦命大学士,辅佐柳淳一起办案。杀的人之中,不少也是金幼孜核准的。

    如今有人质疑,他岂能好受,若非是朋友,金幼孜都想直接把他拿下,一起法办了!

    来人同样不悦,他冷哼道:“金学士,你是不是想把我也给一起办了?那你只管动手就好了。我王行还真不怕!当初我在梁国公手下当幕友,也随着他出征各处。前不久,梁国公还来信让老夫去皇家武学,协助他教书。只不过老夫年纪大了,身体不行,才没有前去罢了……若是柳淳想要办老夫的罪,就只管下手,老夫一无所惧!”

    金幼孜能说什么,这位老先生姓王名行,是个读书人,可也是读书人的异类,他喜好兵事,却又不是纸上谈兵,他虽然是文人,但是手中长剑也杀过不下十个人。

    这样一个人物,居然也被惊动了。

    “王兄,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这个道理你不应该不懂,太傅和我们也是为了大明的超久考虑。”

    王行微微冷笑,“金学士,过去变法,除掉了士人,如今又大杀商贾,就连一些鸿儒老臣都容不下去……江水都红了,你们又立了什么?这一点老夫是真的没有看出来。我这次过来,跟你说这些话,不是乱嚼舌根子。我准备北上,去见梁国公,把我看到的一切告诉梁国公,请求面君上奏。”

    “王行不是小人,当初柳太傅力推均田,老夫将家中千亩良田尽数捐出,老夫的后辈子侄,也都入学,尊奉柳太傅之学……只不过太傅在应天大肆杀戮,让老夫心寒了。从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

    “谁?”

    “王安石!拗相公!”

    金幼孜眉头紧皱,不悦道:“王兄,你不要胡说八道,王安石为人固执,不知变通,学问也多自相矛盾……变法之策,乱七八糟,怎么能和柳太傅相提并论。而且当世天子,英明睿智,果决强悍,更不是赵宋皇帝可比,你这是胡言乱语,不值一驳!”

    王行冷笑,“金学士,你把柳淳看得太高了,他和王安石有什么不同?不都是略微成效,便得志猖狂,大肆铲除异己,所不同的是,他比王安石更加狠辣,至于下场吗,只怕也会更加凄凉!”

    金幼孜越听越气,“王兄,你实在是老糊涂了,我现在还要去应天,跟柳太傅商议下一步的事情,你愿意北上就北上,不过作为朋友,我劝你一句,还是回家养老,不要给自己惹祸!”

    “哈哈哈!”

    王行朗声大笑,“金学士,你当老夫是贪生怕死之人吗?我去见梁国公,也不过是希望柳太傅能听得进去劝谏……既然如此,老夫就随着你去应天,只要见到了柳太傅,老夫只需要一席话语,必然让柳太傅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此老说得那叫一个信心十足,金幼孜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谁给你的信心,还说服柳淳呢?

    你知道柳太傅这段时间都做了多少事情吗?

    那些人真的是胡乱杀的吗?

    简直是笑话一样。

    柳淳推行变法,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柳淳的决定从来不是他一个人做出的……就包括处斩这些旧时代的渣滓,那也是综合了无数人的建议。

    因为不摧毁这个集团,就没法真正做事情。

    至少现在淮安和扬州的征地变得容易了。

    普通百姓只要补偿合理,是愿意让出土地的。

    问题就是这些商贾,有影响力,有舆论掌控权的,他们总想着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光是想想也就罢了,他们和这么干了,在淮安,窃取了数百万两的土地赔偿,怂恿人攻击汉王,甚至暗杀柳淳。

    这要是还不死,大明朝简直没有王法了!

    “王兄,你这么有信心,那我就带着你去应天,面见柳太傅。至于你想说什么,我劝你还是要仔细想妥当了……我倒不是担心你气到柳太傅,而是我害怕你自己胡言乱语,经不起推敲,被驳倒之后,恼羞成怒。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可别晚节不保!”

    王行哼了一声,“金学士,你也太小瞧老夫了吧!等见了柳太傅,一切自见分晓!”

    金幼孜还能说什么,只能带着这货,急匆匆赶到了应天。

    等他们赶来,结果愣是没有见到柳淳,足足过了两个时辰,等到了下午,柳淳才回来。

    “金大人,实在是太过繁忙了,不过我估计要不了多久,你也要忙起来了。”

    柳淳一屁股坐下,喝了口茶,这才注意到了王行,看着很眼熟,似乎有些印象。没等柳淳询问,金幼孜就主动道:“太傅,这位是梁国公昔日的幕友,王行王先生,早年的时候,下官也向他请教过学问,算是忘年交……对了,太傅如此繁忙,不知道在忙什么?”

    柳淳终于想起王行是谁,微微点了点头。

    “主要还是商业上的事情,我跟赵王朱高燧商量了一套扶持方案,正在落实。”

    金幼孜笑道:“太傅,想必手笔不会小吧?”

    柳淳轻笑道:“算不上大,也就几千万的投入,希望能让江南快速恢复起来。”

    王行绷着脸听着,到了此刻,他突然开口了,冷笑道:“太傅一手扼杀了江南的商业,如今又用国帑民财,鼓励商业发展,未免过分了吧?”

    柳淳迟愣一下,只是淡然一笑,根本没有说话。

    反而是金幼孜,他咳嗽道:“王行,你也是年高有德之人,难道你除了酸言酸语,就不会别的了吗?如此,还请你退下!”

    王行冷笑,“老夫不过说了两句实话,你们都受不了?要我说,你们最好还是别掺和了,江南只会被你们弄得越来越乱。若是想要江南好,就该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这才是最上等的治国之法,而不是像你们这样,胡乱折腾……”

    这位的话匣子打开,滔滔不断,金幼孜的老脸越来越难看,他不觉得此老是来劝架的,简直是诚心找茬儿,憋着吵架的。

    此时的金幼孜格外尴尬……他让王行过来,是担心他去找蓝玉,最好闹得翁婿有了矛盾,那就不好了。

    而且王行在儒者当中,的确是个异类,若是能把他拉拢过来,对接下来恢复应天,会有极大的帮助。

    可谁知道这个老朽竟然是这副德行,让金幼孜都恼了,他就想出言驳斥……柳淳却含笑拦住了金幼孜。

    “金先生,我们治国靠的不是嘴皮子,如何恢复江南的秩序,也是要讲究方法……不妨就让这位老先生去瞧瞧,我们在做什么。”

    柳淳说完,便挥了挥手,他才没有兴趣浪费吐沫。

    金幼孜咬了咬牙,冲着王行冷笑,“请吧!”

    王行同样切齿,不屑道:“老夫的眼睛还没有瞎,你们想欺骗我,那是痴心妄想!”

    “呸!”金幼孜不屑冷哼,“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傅大人岂会为了欺骗你而耍什么手段!你还不配!”

    金幼孜带着王行,一路来到昔日的皇家银行。

    此刻的朱高燧正满头大汗,声音沙哑地讲解着……在他的面前,是数百名来自各地的商人。朱高燧脸涨得红扑扑的,斗志昂扬。

    “诸位,这一次朝廷扶持的项目,主要是实业……什么是实业呢?就是你确确实实生产了商品,做出了东西……这么说吧,你要修一条路,朝廷会给你提供贷款,你要建一座桥,朝廷也会给你提供贷款。”

    “至于别的,诸如当铺,钱庄,保险……这些都会受到严格限制,原则上不会提供任何的贷款。”

    “还有一点,或许大家不清楚这一次投资的具体方向,我已经准备好了小册子……很快就要在江南开始修建铁路,大家的投资重点放在铁路的配套上面,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朱高燧又道:“还有一点,本王决定投入三十万的劳力,整修江南的道路桥梁,给所有的村镇提供外出的道路。另外还有针对三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提供清洁的水源。北平已经在修建密云水库,东南的主要城市,也要有优质干净的水源……”

    “总而言之,你们只要配合朝廷,把重点放在这些相关的领域上,包括平安发财,财源滚滚!”

    朱高燧扯着嗓子介绍,而在场的所有商贾也把眼睛瞪圆了……因为他们闻到了财富的信息……这一次柳淳打击的重点是商帮这种商业和金融资本,而真正要扶持的则是实业资本……这才是清洗的本质!

    “王行,你不觉得自己很浅薄吗?”金幼孜幽幽道……


………………………………

第814章 这有个超大工程

    柳淳在应天除了杀人之外,他还整理之前的著书,进一步撰写有关治国的看法……到了现在,没人敢轻视柳淳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不光是权臣,宠臣,更是十足的煞星,跟他做对,可是会掉脑袋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几千具无头尸体就摆在那里,警告着每一个轻视柳淳的人。

    所以当柳淳的书籍一经问世,就掀起了热潮,至少对于官员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买一本。不但要买,还要吃透了。

    不懂太傅想什么,可是会死得很惨的!

    当人们翻开柳淳的新书,大家伙顿时耳目一新,甚至是醍醐灌顶……太傅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开篇柳淳就针对江南盛行的无为而治的主张,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过去的报社经常鼓吹,觉得朝廷不该干涉生意上的事情,也不该过多影响商业运作……要把商业交给商人来负责。

    他们的理由也很强大,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商人要赚钱,要信誉,就要做出最符合长远利益的思考和决断……这个决定显然会比朝廷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很显然,有人已经学会了利用柳淳的方法。

    不过这样明显有逻辑差错的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

    柳淳开宗明义,就指出商人之间的竞争,并非都是合理合法的,相反,有太多的竞争手段,是拿不上台面的,是不该做的。

    竞争是这样,而财富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能简单认为多赚了钱,就是让财富增加了。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群人进了赌场,最后有人大赢出来,口袋里装满了银子,代表财富增加了吗?

    显然没有,赌博只是财富转移……如果硬要去说,反而是财富减少了——一大群壮劳力,不去搬砖干活,反而搬麻将,还不是社会财富的损失。

    由此观之,经济活动也存在着财富转移和创造财富的差别。

    拿发生在淮安的事情来说……一群商人提前知道了消息,大肆囤积土地,抬高价格,换取更多的征地补偿,赚了数百万。

    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赚钱了。

    可对大明来说呢?

    不但没有增加财富,还造成了财富流失,影响了正常的建设。

    当一个集团,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必然会损害到其他的利益集团。

    而朝廷的使命就是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寻求公平和秩序,引导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合理分配。

    柳淳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很现实的东西……商人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公平竞争,就像那些早期的盐商。

    他们一旦获得了特许,拥有了经营食盐的“窝本”,他们根本不会拿出来分享,而是会当成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永远视作聚宝盆。

    至于其他人,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又何来竞争可言呢?

    朝廷还有一项使命,就是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基础……这就是说,有一些行业,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掌控了一些优势资源的商人,就可以压榨其他对手,迫使对方就范。

    所以说,在没有朝廷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上呈现出来的,根本不是竞争,而是弱肉强食……

    “王行,这是太傅近期的著作,江南的不少官吏都在研读,而且已经上呈陛下,看意思,陛下也会下旨刊行天下,你觉得太傅之轮如何啊?”

    面对金幼孜的质问,王行老脸涨红,他已经看了整整一夜,看得两只眼睛充血。

    柳淳的书不复杂,道理也很直白浅显,可就是这种直白的东西,往往能直指核心。

    相比起文人们天真的呓语,这才更接近真相。

    想想自己之前说靠着一席话语,就让柳淳幡然悔悟……这简直就是绝佳的讽刺,人家已经站在了自己难以触及的高度,在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和柳太傅比起来,或许自己才是那个该幡然悔悟的人。

    “我,我或许是错了……可,可柳太傅能和他书中所写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