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那个该幡然悔悟的人。
“我,我或许是错了……可,可柳太傅能和他书中所写一样吗?又如何证明,他不是空谈?”
王行大声争辩着,老脸涨得通红。
金幼孜冷笑道:“王行,你不光浅薄,而且还固执……本来我是没工夫搭理你的,不过为了让你死心,就让你见识一下,朝廷是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也好让你开开眼界!”
王行早年跟随蓝玉,作为军中的文人,统筹军械粮草,士兵粮饷,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至于衙门有多大的本事,他是一清二楚。
王行坚信,让衙门处理这些事情,只会带来可怕的贪墨,比起柳淳所说的情况,还要糟糕一万倍。有这些人添乱,整个经济只会更差,商贾百姓,都会遭殃,
不信咱们就瞧着吧!
果然,王行来到了应天府衙,得以亲自观摩朝廷的运作。
当他进入衙门的第一时间,最大的感觉就是人多!
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而且这些人并不是衙役,而是以八品九品的小官小吏居多。他们到处忙碌,进进出出。
下面的情况要上呈,上面的命令要下达。
忙得好像陀螺,看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在繁忙之中,透着强大的秩序。
这些官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楚当地的情况真正了解治下是怎么回事。
有多少户口,有多少百姓,这是最基本的……可就是这一点,过去很多衙门都闹不清楚,怎么能指望他们治理好地方呢?
可是现在不同了,丁口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要是弄不清楚,就可以直接滚蛋了……除了丁口之外,还要弄清楚当地有多少道路,道路的情况如何,有多少水井,老百姓的饮水情况如何……要知道贫富差别,要知道有多少危房,又要知道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废弃物又是怎么处理的……
当各种各样的数据汇集起来,有关应天的情况,就有了详细的概念。
有了这些之外后,再发展什么,也就有了眉目。
朱高燧跟商人提到的那些,也就能变成现实了。
比如说某地交通情况很差,有商人提出愿意修桥,地方衙门同意,并且愿意背书,就可以拿到朝廷的优惠贷款。
如果中间出了问题,从地方衙门到商人,都会被追究罪责。
而且随着这些工程的建设,肯定需要海量的原材料,这时候商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朝廷取得扶助贷款。
接受了朝廷贷款之后,会有专门人员,根据工程落实的情况,分批次把贷款交给商人。
也就是说,有人想骗贷款,难度还是很大的。
除了要面临追究之外,还有就是无法拿到全款……这样也就降低了损失规模。
还是那句话,任何方式,都免不了弊端。
柳淳制定的这些规定还是有漏洞,依旧很粗糙……但是却不妨碍发挥良好的作用,因为柳淳是在真正面对这些问题,并且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样,直接当个甩手掌柜的,还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当这一套做法落实下去,整个应天的面貌就开始快速改变……原本城市密布的垃圾被清理出去,运到了专门的地方掩埋。
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桥梁,重新修建起来。
泥土地换上了砂石,石板的桥面改成了水泥……尤其让老百姓惊叹的是朝廷一口气在应天增加了一百处取水点。而且九成都放在了贫困百姓集中的区域。
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做起,这是柳淳在晋位太傅之后,就提出的主张,这次到了应天,更加大力落实,
王行不但找不出太多的弊端,还悲哀地发现老百姓真是“善忘”啊!
才几个月的功夫,仿佛就忘了柳淳曾经干过什么。
他杀了那么多富商,还有硕德鸿儒,好些书院都被他查封关闭……江南的斯文元气,都被他毁了。
王行觉得至少也要一二十年,才能渐渐淡忘……甚至柳淳有可能成为白脸奸贼,放在戏台上,被老百姓永远铭记。
至不济,也要十年八年,才能冲淡血腥。
可谁知道,连八个月都没用上,到处都是赞颂太傅的声音……王行突然意识到一种可能,会不会被杀的人,是真的该杀?
就算不该杀,至少也是没用的货。
不然怎么杀了那么多,一点都没有变坏呢?反而欣欣向荣了?
那自己会不会也是没用之人……王行要是死了,也是这样,很快就被人忘记了?
一想到这里,王行彻底惶恐了,他变得坐立不安起来,一把年纪了,他要做点事情,至少要做点好事,不然这辈子就真的白活了!
他鬼使神差,跑去翻看应天推出的各种建设项目。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谁都不敢碰的项目。
这个项目也不复杂,就是从应天,向苏州方向,修一条轨道……暂时通行有轨马车,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升级成火车,另外呢,还要向松江府方向延伸,把江南最精华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王行默默盘算着,足足好几百里,跨越五个府,串联好几百万人口,难怪没人敢承担啊!
………………………………
第815章 修路人选
王行每天都在应天府盯着,官员办事,对商贾的宣讲,他是一次不落……很显然这一批新的官吏的确比原来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强多了。
管的事情更多,也更加尽职尽责。
而且王行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那就是这些官员居然会主动跟商人畅谈,请求商人帮忙。
别误会,这不是贪污受贿,也不是花钱平事,主要是进行各种建设。
朝廷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必须借助商人的力量……王行发现原来商贾不是被随意杀戮的对象,反而成了官员们的座上宾,地位竟然比原来还要高。
“从应天向苏州等地修铁路,这就绝对赚钱的生意,也是便民利民的大好事……你要是答应了,铁路修成之日,必定会是你名留青史之时啊!”
应天知府主动跟一位姓庄的生意人谈。
这位庄姓商人是应天最大的丝绸商,名下的织机超过三万,财力非常雄厚。
只不过面对应天知府的劝说,他显得十分犹豫。
“府尊大人,小人是个做买卖的,在商言商,我并不懂怎么建造铁路。其次呢,这应天和苏州之间,可以走水路,靠着长江输送物资,已经十分便宜了。就算把铁路修起来,也未必有多少愿意用。”
“再有呢,铁路投入太大了,小人虽然有些家产,可也不敢拿钱开玩笑,即便有朝廷的贷款,也很难承担。如果出了差错,这个能让朝廷替小人负担吗?”
应天知府脸色严峻,他敢承诺任何事情,唯独不能答应这一点!
“庄先生,你是有财力,有信用的人……朝廷第一条铁路选择了两京,工程浩大,时间非常长。如果我们能抢先修通应天到苏州的铁路,这就会成为大明第一条正式运行的铁路。价值有多大,就不用我说了。其次呢,江南的经济前景这么好,修路绝对是赚钱的,而且很快就能回本,你应该放手一搏的。”
庄姓商人沉吟了良久,还是摇头。
“府尊大人,我们家几代人做生意。最讲究一个稳妥谨慎……要不这样,等朝廷将两京铁路修好,小人看了情况之后,再决定投资。”
知府一听,差点气昏过去。
等铁路修好,并且运行起来,至少要永乐十年。
而且铁路一旦修好了,整个经济重心就会转移,江南积累多年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庄先生,现在争夺铁路的地方可不只是江南,河南,湖广,甚至巴蜀,都有人希望能修建铁路。而且就连诸位国公都希望能把铁路修到大漠,连接他们的封地。如果错失了机会,我们这些人都会成为江南百姓的罪人的!”
“你只要答应,我会邀请所有知府,知县,跟你一起商讨,解决困难……不管是要人,还是要钱,都能解决……”
应天知府不厌其烦,向庄姓商人解释,可是这位眉头深锁,思前想后,还是摇头。
“府尊大人,不是小人不识好歹。实在是我不懂铁路,也不敢贸然投资。而且我家一直在应天经营,也不熟悉苏州和松江的情况……我,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还是请大人另择高明!”
这位庄姓商人告辞,可把应天知府愁怀了,他不得不召集所有九品以上官员,共同商议。
应天,乃至整个南直隶,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旧有的一切被扫荡干净,太傅为了恢复江南生机,给予了巨额投入,各种扶持,多如牛毛。
只要肯下本,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可问题是这帮商人竟然犹豫踟蹰,只敢小打小闹,修一座桥,建几十里路,再多就没有胆子了。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太傅返京之后,各项优惠结束了,再想做也来不及了。
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啊!
知府大人愁眉苦脸。
其他的官员,包括江宁和上元两个知县,都低垂着脑袋,无精打采。
他们也清楚,让一群传统的商贾,去投资铁路这种新兴产业,困难实在是太大了。
就拿之前那些被柳淳清理掉的盐商和山西商人,他们盘算着什么呢?
抬高地价之后,入股铁路。
他们的入股只是单纯拿一点钱,等朝廷铁路修好之后,给他们分红,或者干脆让他们经营,顺便再把铁路周围的利益也让给他们。
这群人已经习惯了靠特权攫取财富,让他们真正修路、投资、维护、运营,还不如杀了他们……所以呢,柳淳就让他们称心如愿了!
“不行,机不可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必须把铁路修好!有了这条铁路,我们才能有一切!所有咱们就算跪门,也要找到承办铁路的人,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做成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去物色人选,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出力,就能得到衙门的全力支持!”
知府大人怒气冲冲,下达了命令。
诸位官员也没有办法,只能表示尽力……可又是三天过去,依旧没人愿意接。都觉得这个项目太大,风险太高。
办成了固然好,可办不成,身家性命,或许连一颗脑袋都要搭进去!
这回应天知府可愁坏了,难道要自己辞了官,跑去联络各方,建设这条铁路吗?不过他也不懂生意上的事情啊!
正在这时候,有人扣响了值房的大门。
“府尊大人,您看老夫成不?”
知府一见满头白发的王行,顿时愣住了。
老头的精气神还行,可问题是年纪太大了,而且貌似还得罪了太傅大人,他能行吗?
“府尊大人,老夫虽然不懂如何修铁路,但是老夫早年随军出征,也统筹过十几万人的军需辎重,自问还是有办法安排施工的。另外呢,老夫在江南还有些门生朋友,其中也不乏商贾,我想点办法,也还能凑出启动的资金……至于接下来的开销,不是可以向朝廷申请贷款吗?”
知府听王行的话,还真心动了。
能管十几万人,又有人脉关系,还有名气……除了没钱之外,这老头的条件比所有商人都好太多。
可问题是他得罪了太傅,听说金学士也不喜欢他,这样的人,能拿到贷款吗?没有贷款,没有支持,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修成铁路的。
知府想拒绝,可是这么多天了,他也没找到能承办的人,火都上房了,好容易来了一个,难道要拒绝吗?
“老先生,你看这样行不,我给你几天时间,你先凑一凑起步经费,最好能凑到三十万两……如果能做到,我就向太傅和赵王陈奏,拼着命,也帮你把贷款弄下来。”
王行在衙门观看了好些天,当然知道这是给自己设置难关。
“老夫会尽力的!”
王行果断答应……他在江南的朋友还真不少,其中不乏达官显贵。
要知道王行当年可是名声在外,不然蓝玉也不会请他帮忙。
只是此老太傲气了,他不愿意靠着蓝玉推荐入仕,又不愿意跟一帮小儿辈争雄沙场,结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一直蹉跎岁月,并没有当官。
可越是如此,就越显得人品高贵,颇有风骨。
仰慕王行大名的,所在多有。
想凑几十万,应该不难。
所以王行毅然开始奔走……整整五天时间,当王行再度出现在府衙的时候,他神色憔悴,双眼血红,身体踉跄。
一看就是付出了不少的辛苦。
“老先生,情况如何?筹到了多少?”知府好奇问道。
王行苦着脸摇头,“府尊,老夫不自量力,丢了人了……我,一文钱也没有筹到……老夫这就告辞。”
说完,王行仿佛老了十岁一般,笔直的脊背塌了下去,老眼的光彩也黯淡了许多。
当他迈着蹒跚的步伐,向外面走的时候,正好有人笑呵呵走了进来。
“原来是王老!”
王行顿了下,抬头看去,来的正是太傅柳淳。
王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跑来大骂柳淳,那是不自量力,如今筹措资金修路,又是自讨没趣……一把年纪,把老脸丢丢光了,真是不该出来见人!
“老朽请太傅赎罪,从今往后,老朽归隐田园,读书耕田,再也不问世事了。”
“不!那可不行!”柳淳笑着摇头。
王行大惊,什么意思,莫非柳淳要找他算账?若真是如此,那也是活该了。
就在老头准备认命的时候,柳淳突然笑道:“老先生走了,这铁路要指望谁啊?”
………………………………
第816章 免费劳力
修路?
王行真的有点迷糊了。
这时候应天知府突然瞪大眼睛,连忙捅了王行一下,咧着大嘴道:“老先生,你高兴傻了?太傅让你修路啊!”
王行终于清醒过来,只不过老爷子的脸红了,很烫很烫那种。
他不知天高地厚,冒犯了柳淳,结果人家不计前嫌,反而愿意委以重任。可他王行是要脸的,至少不能再丢了。
“太傅,小老儿一把年纪,只怕要辜负了太傅好意,还请太傅……”
没等他说完,应天知府气坏了,好容易找到了人选,怎么能放过!
“王老,你不是说了,自己能安排十几万人的军饷,还交友广泛,朋友众多……你怎么不行啊?”
不知不觉间,称呼都变了。
王行咧嘴苦笑,“府尊大人,老朽不知好歹,还不是一文钱都没有筹到,你就放了老朽吧!”
应天知府也没话可说了。
王行躬身要出去,柳淳突然淡淡道:“王先生,假如我帮你筹措启动资金呢?”
王行一愣神,迈出去的脚步声声止住了。
柳淳笑道:“我最近出版了一本书,把我的稿费,加上这半年的俸禄交给你王先生,不知道王先生愿不愿意承担起修建铁路的责任?”
王行傻傻看着柳淳,完全懵了!
他之所以筹不到钱,道理也很简单。
你王行的面子再大也不管用,谁让你得罪了柳太傅,我们不能不要自己的脑袋……可是如今柳淳要给他钱,这就表明太傅根本没有在乎,反而愿意帮助他。
这就是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柳淳哪怕不出一文钱,也足以改变局面了。
“太傅,老朽何德何能,太傅随便找个人,都比老朽强多了。”
柳淳摇了摇头,伸手让王行进来,跟着柳淳一起坐下。
“常知府,来一壶热茶。”
应天知府连忙点头,亲自烧了水,泡了一壶龙井。
柳淳跟他们对坐谈话。
大明朝看似欣欣向荣,商业十分发达……但是大明的商人太习惯于依附权贵,完全靠着特许过日子。
就拿开发东番岛的蔗糖来说,柳淳最后为什么弄出了皇家制糖公司?
难道让商人自由竞争不好吗?
不是说竞争能降低价格,能给百姓带来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吗?
对不起,不是他不想,而是商人不想!
他们想出钱,从朝廷手里弄到特许权力,然后就像经营食盐一样,靠着蔗糖赚钱……柳淳怎么可能会答应这种条件。
朝廷辛辛苦苦弄来的土地,然后白白给你们赚钱,那还不如朝廷掌控,把利润留在皇家呢!
至少朱老四有了钱,除了想着开疆拓土之外,还没有别的心思……
“王先生,现在大明最缺乏的就是企业家。一个成功的商人不能不和朝廷打交道,商场不是意气用事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只会跟朝廷要东西,还要拿出自己的产品,让百姓认可的产品。我们的商人在这一块,实在是太欠缺了。”
柳淳很坦白道:“这次修建两京铁路,朝廷是打算扶持一大批的工厂,可是这些工厂又有多少竞争力,我心里也没数。”
“坦白讲,我是很欣赏江南商人的能力,他们灵活机敏,能够适应变化,拥有强大的经营能力。修铁路的背后,是统筹全局的能力。我希望江南出现一大批真正强大的企业,出现数以万计的工厂。不用靠着衙门的照顾,也能够堂堂正正,生存发展,拥有核心的技术,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不管是皇家,还是朝廷,只能掌控一些核心的命脉……而其余的领域,还要靠着商人去补充,去发现……总而言之,柳某是希望真正能创造财富的商人涌现出来,越多越好……”
……
谈话持续了一个时辰,等从知府衙门出来……王行老头腰板又直了,眼睛的光比原来还炽热了。
他回到了住处,欣欣然开始撰写计划,一写就是一个晚上。他踌躇满志,准备再去找人谈,不过王行突然意识到还没有洗漱,太憔悴了,也太失礼了……洗漱……老头摸了摸头上本就不多的花白头发,咬了咬牙!
半个时刻之后,王行老头走出了大门,这一次他的发型换了,人也支棱起来了!
年轻了步子二十岁!
不但把头发换成了短发,就连胡须都修剪了。
王行抓着短胡须,忍不住嘴角上翘。
“这就叫老夫聊发少年狂!哈哈哈!”
他正准备去找人,没想到有人主动来找他了。
“王老,我是曹国公李宪,奉了我师兄的命令,给你送礼来了。”
王行愣了一下,“礼?什么礼物?我可是不会随便收东西的!”
李宪笑道:“老爷子,这可不是随便的东西,而是人,是大活人!这边请吧!”
王行迷惑不解,在李宪的带领之下,到了码头。
此刻码头人山人海,大家伙翘首盼望。
从硕大的船只上,一队一队的人走了下来。
他们好矮啊,难道都是孩子?
什么孩子啊,这是倭寇!
倭寇知道吗?
就是头些年,经常在江南肆虐的倭寇,还抢了不少人哩呢!
有些人还是迷糊,这些倭寇是怎么来的?
终于有人揭开了谜底儿。
策划刺杀太傅的三义会逆贼跑去了倭国藏身,平安将军挥师追击,倭国服输认罪,送来了三十万壮劳力。
壮劳力?
这些人看起来就是半大孩子,也不够壮啊,不会是倭国欺骗咱们吧?
顿时有商人笑了。
别看倭人长得矮,但是却和结实,尤其是服从性好。
只要给一个饭团,就能老老实实干一天活。
绝对是最优秀的劳工。
三年前,解缙在安南的时候,还贩运过一批安南劳力到大明……朝堂上都是骂解缙混蛋的,可是民间不管那些,争抢购买,十分热烈。
只可惜最近安南那边也没有劳力了,大家伙都愁坏了。
现在倭国的劳力又送来了,实在是太好了。
“大家伙都别跟我抢!我这次是志在必得!”
一个肥头大耳的商人扯着嗓子大叫,“我要买一百个!”
一百个?
好大的手笔!
他顿时遭到了鄙夷。
瞧见没有,人家庄大老板都来了。
他增加了一座染坊,至少要多雇佣三千人,瞧着吧,这一批倭国的劳力,肯定让庄大老板抢走了,其他人连口汤都喝不到。
百姓们议论纷纷,被人提到的庄大老板却不那么有信心。
因为他知道最近有几个在应天府拦下了修桥铺路生意的商人,他们也需要很多劳动力。这帮人背后都有朝廷撑腰,如果硬要抢走,他也没办法。
唉!
还是太胆小了,如果答应了修建铁路,会不会好一点呢?
庄大老板冒出了这个念头,可有很快摇头了。
不行,绝对不行!
他可不能找死!
庄家三代经营丝绸作坊,绝对不能去修路……即便去修铁路,也要朝廷托底儿,他不能敢亏本的生意,绝对不能!
正在思索之间,第一批八千名倭人青壮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