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禁军三大营非常有趣,神机营是走的完全火器化的道路,三千营以骑兵为主。而五军营则是走平衡路线。
五军营有半数火铳手,还有长枪兵,刀盾兵,少量的轻骑兵……总而言之,五军营就是个各种能力十分均衡的多面手。加之人数众多,是整个禁军当中,不折不扣的核心力量。
本来朱勇是被放在侧翼骑兵后面,防止被哈烈骑兵冲垮……可是这一战大明骑兵表现突出,他们压着哈烈打,朱勇的位置也就不断向前,等到张玉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也果断出击……
朱勇先以轻骑兵突击,这些骑兵和哈烈人展开了赛跑。
他们玩了命追击,而在他们的旁边,十倍数量的哈烈人在逃跑……这些轻骑兵无论装备还是经验,都远远不是哈烈的对手,加之数量的绝对劣势,如果哈烈人选择攻击,他们多半会被消灭一空。
可问题是哈烈人就是不敢反击,他们好像是羊群一般,疯狂逃窜,连直面敌人的勇气都没有。
机会终于来了!
这些轻骑兵果断掉头,朝着一处薄弱冲了进去。
几乎没有战斗,就把哈烈人切成了两半。
足足有四万多人,落入了朱勇的胃口当中!
“杀!”
高大的朱勇,提着刀,像是切水果一般,轻松消灭着猎物……
战鼓依旧在响着,朱棣的双臂已经麻木了,只能机械地挥动鼓锤,脸上的笑容不减,反而更加欣慰……
作为一名战士,朱棣是很想亲自领兵,带队冲锋,赢得酣畅淋漓的战斗。
但是作为一名成熟的统帅,朱棣发现了更让他欣慰的一件事。
大明的军事变革终于有了成效。
火器加上严格的训练,足以取代名将强兵……人的因素不断下降,雄厚的国力可以保证永远胜利!
新一代的将领快速成长……不只是朱勇,也不只是丘家兄弟,还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熟悉火器战法,经历大战洗礼,要不了几年,他们就能成长为全军的中坚力量。
到时候就算靖难兵将凋零了,大明依旧不缺精兵猛将,大明将永远强盛下去……身为一个帝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欣慰的。
为此朱棣甘愿将主角耳朵戏份让出去,不过身为天子,擂鼓助战,也足以大书特书了。
哈烈和瓦剌的兵马彻底溃退了,目之所及,除了少数俘虏,还有遍地狼藉,已经看不到什么了……
朱棣终于放下了鼓锤,从车上跳下,谁知道体力消耗过大,竟然没有站稳,摔了个屁墩儿。
柳淳坐在车边,把头连忙扭过去,装作什么都没看到。
朱棣心情很好,没有说什么,只是席地而坐。
“柳淳,你说此战之后,朕是不是可以向父皇宣布大明盛世了?”
柳淳耸了耸肩,“当然要看陛下的意思,臣是没有意见的。”
朱棣冷哼,“怎么,你觉得朕还不够资格吗?”
见朱棣怒了,柳淳只好道:“臣只是觉得陛下应该想的更长远一些,除了打败哈烈之外,还要想好如何统御广袤的土地,如何长久维持帝国版图,如何让大明盛世,超越汉唐……”
朱棣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是啊,身为天子,的确要思考长远,要为家国天下计,朕也难啊!”朱棣深深叹了口气,不过很快又笑了起来,“长远的不妨慢慢考虑着,倒是眼下,我们该享受胜利了!”
朱棣笑道:“去给太子和朝中文武送个消息吧,大明,又赢了!”
是啊,大明又赢了!
虽然没有意外,但是胜利总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尤其是击败了凶悍的哈烈,大明几乎成了陆地上唯一的霸主,怎么能不庆祝一番!
昭告天下,大封功臣,分享战争红利,一样都不能少。
可以预料,又会有许多年轻一辈的将领,得到封赏,从而跻身主要的将领行列……这一战彻底让大明上下弄清楚了,该如何建军,如何增强武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战的价值无与伦比。
整个追击持续了足足半个月,当最后返回的朵儿支等人,见到了朱棣和柳淳,他们单膝跪地,充满了懊恼。
“启禀陛下,臣等发现了马哈木的尸体,却没有追到脱欢!”
马哈木死了!
朱棣和柳淳互相看了看,这家伙的危险程度,和阿鲁台几乎是不相上下,能干掉一个老对手,当然是好事。
“你们怎么发现他的?又是怎么杀死他的?”
朵儿支愈发懊恼,“启奏陛下,臣等没有追到瓦剌的兵马,只是在路过一片山谷的时候,发现有野狼在拖拽尸体,等我们追过去,发现了马哈木的尸体,已经残缺不全。”
“你们又是怎么知道是他的?”
“有棺材,还有随葬物品!”
柳淳又仔细询问,原来是脱欢安葬了马哈木,结果由于时间仓促,埋得不深,又恰恰遇到了一场雨,把棺材还有殉葬的人员冲了出来,野兽吞食尸体,被朵儿支发现了。
一个人死了,也就没什么了不起,哪怕是马哈木,柳淳也不在意。
可是透露出来的消息,却太让他吃惊了。
“脱欢还有心思安葬父亲,就证明瓦剌只是败了,却没有崩溃!”柳淳酌量着道:“如果我没料错,马哈木父子把哈烈给玩了。”
朱棣的喜悦顿时消失了大半,“脱欢不知所踪,哈烈损失惨重,我大明暂时无暇进军哈烈,脱欢势必会乘虚而入!这个狐狸,还真会火中取栗!”
柳淳点了点头,朱棣和他不谋而合,大明辛辛苦苦打仗,却有人来抢胜利果实,怎么能不让人愤怒!
“陛下,臣不才,愿意为陛下追击脱欢!”
朵儿支再度请战,朱棣看着他,面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些家伙最初投靠大明,只是出于自保。但是在迁徙过程中,他们越发顽强,到了这次大战,出力之大,丝毫不在其他明军之下。
他们又熟悉草原情况,忠心耿耿,当真是最好的帮手。
可问题是谁都有优势和劣势……朵儿支虽然有些勇气,但是凭着他,能不能胜过狡诈凶狠的脱欢呢?”
朱棣沉吟良久,把他搀扶起来,“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要对付脱欢,还要斟酌一二。”
朵儿支脸色微红,无奈道:“陛下,臣知道不是脱欢的对手,可是臣不愿意让他就这么跑了,哪怕拼了命,也要咬下他的一块肉!”
朱棣大为感动,但是却还迟疑。
这时候柳淳突然笑了,“陛下,脱欢想要逃跑,想要染指哈烈,一般人是对付不了的,臣这里倒是有个绝佳的人选,保证能行!”
………………………………
第837章 张玉也走了
朱棣和柳淳也算是知己了,见他笑得如此阴险,顿时有了猜测。
“你不会把那个人弄来了吧?”
柳淳笑着伸出大拇指,“陛下果然神算。”
朱棣哼道:“他遭受重创,蛰伏这么多年,还能有勇气和脱欢对战吗?”
柳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陛下,脱欢不但死了老子,也损失了一半的部众,他们正好是瘸驴破磨,十分相配!”
朱棣沉吟片刻,哈哈大笑。
“妙啊,这就叫以夷制夷,好办法,好办法!朕可以暂时安心了。”
朱棣当然清楚,要治理草原,绝没有这么简单,击败敌人,和占领土地,妥善经营,变为汉家疆域,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
他只是开个头儿而已。
“行了,朕总算可以班师回朝了。”
朱棣伸了个懒腰,去休息了。
而柳淳则是翻了翻白眼,他就是个倒霉蛋,打仗的时候,用不着他,等打过了,擦屁股的事情都是他的。
真是命苦啊!
柳淳吐槽着,让人带来一位老者。
他身形佝偻,胡须花白,见了柳淳,乖乖跪倒,匍匐地上,仿佛五体投地一般谦卑。
还没等柳淳说话,旁边的朵儿支瞪大了眼睛,从老者出现,他就盯着,直到他下跪的时候,朵儿支才想起来。
“你是阿鲁台!太师阿鲁台!”
老者没有抬头,只是淡淡道:“是阿鲁台,只不过不是大元太师,而是大明的奴仆!”
朵儿支懵了!
身形摇晃了两下,竟然直接坐在了地上!
阿鲁台啊!
那可是草原有名的老狐狸,他不是黄金家族的人,甚至不是蒙古人……却能坐上太师的宝座,呼风唤雨,如果不是败在了大明的手里,就连瓦剌都要臣服。
这个老东西怎么可能还活着?
柳太傅把他带来,又是什么意思?
朵儿支完全想不明白。
柳淳淡然一笑,“阿鲁台,脱欢率领瓦剌部落向西逃窜,甚至试图染指哈烈,你有办法吗?”
阿鲁台略微沉吟,急忙抬起头,声音颤抖道:“太傅,可,可是让罪人……”
“没错,就是让你带兵,去追击脱欢,把他的人头给大明送来!”
阿鲁台的心嘭嘭乱跳,几乎跳出来……他是波斯人,哈烈算是他的老家,如果能回到波斯,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就算贵为天子,能威加海内,回归故乡,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更何况阿鲁台了。
只不过他很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他曾经笃定大明会封赏他,利用他来治理草原,可结果呢?
是大明把他发配到了东番岛,种了好几年的甘蔗。
辛苦磨砺,劳作不息。
阿鲁台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大明把他预想的还要强大无数倍,大明君臣的野心,也不是他能度量揣测的。朱棣和柳淳这对君臣,简直堪比当年的成吉思汗。
恨不得将整个天下都纳入自己的治下。
自己当年奢望不到的事情,如今也同样做不到,甚至连想都不要想。
“罪人愿意为除掉脱欢逆贼出力,只是罪人年老体弱,不能领兵,还请太傅另外挑选将领,罪人愿意出谋划策,竭尽心力,势必除掉脱欢,请太傅明鉴。”
柳淳俯视着他,老家伙的确比以前更谨慎了,居然主动放弃了领兵的权力。
他越是这样小心翼翼,就越说明这老货还是不甘心。
“阿鲁台,本官既然让你领兵,便是相信你是个聪明人……今日的大明和往日不同,我相信你也和昔日不一样了,对吗?”
阿鲁台吸了口气,脸色微变,心中波涛狂澜。
柳淳什么意思?
是故意试探自己,还是说……大明真的强大到不在乎自己的野心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是这一路坐船北上,然后登陆,经过京城,赶赴战场……他见识了万船争流,见识了百万人的繁华都市,见识了络绎不绝的车马辎重……大明的确是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不敢玩任何花样!
想到这里,阿鲁台更加卑微,跪在地上,磕头作响。
“罪人愿意听从太傅安排,唯命是从!”
柳淳含笑点头,脱欢退到草原,打算跟大明玩捉迷藏。
把这个战略玩得最好的就是眼前的阿鲁台。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五次征讨草原,都没有抓住他,十足的老狐狸。如今让这只老狐狸去捉拿小狐狸,正好是以毒攻毒,手到擒来。
“我给你准备八千人马,另外成国公朱能会率领两万人马,给你压阵……总之,不要让我等得太久!”
阿鲁台欣然领命……又能领兵,又能掌权了,虽然变成了大明的走狗,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早就不是意气用事的青年,所做一切,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阿鲁台去了。
放出这条老狗,对付脱欢。
柳淳并不害怕他趁机做大,随着哈烈主力覆灭,帝国崩塌,近在咫尺。而大明则是会从海路进军,鲸吞蚕食。
当阿鲁台和脱欢还在纠缠的时候,哈烈的土地就已经落到了大明的手里。
他们这些旱鸭子,永远不知道大海的广阔!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柳淳正准备去向朱棣诉说情况。
可是他刚刚出了帐篷,就见到朱能急匆匆跑来。
他的脸色很难看,见到了柳淳,就立刻道:“不好了,荣国公病了!”
“什么?”
柳淳大惊,这怎么会?刚刚张玉还领兵大破哈烈,长须飘洒,雄风不减当年,怎么会病倒呢?
朱能哀叹道:“一场大战下来,荣国公回营休息,结果就头晕目眩,他硬撑着,跟大家喝酒庆祝,结果晚上的时候,就卧床不起,本以为休息一下回缓过来,可谁知情况越来越严重,只怕是不成了……”
卸甲风!
柳淳的心头冒出了这三个字!
当年常遇春就是这个毛病,英年早逝的,莫非张玉也会如此吗?
一想到这里,柳淳急忙向着张玉的军帐赶过去。
就在柳淳赶来的时候,朱棣也得到了报告,急匆匆跑来,他的额头冒着汗,脸色凝重。跟柳淳两个一前一后,进入了大帐。
此刻张玉满脸涨红,眼珠红赤,嘴唇上都是翘起的死皮,整个人就好像被火炙烤过似的。可他却不停颤抖,打着冷颤,盖了三床被子,还是牙齿碰撞,仿佛置身在寒风中一般。
“张玉!”
朱棣扑过来,一把抓住了张玉的腕子,轻声呼唤。
听到了朱棣的声音,张玉勉强扭头,泛红的眼珠扫了下朱棣,挤出了一个笑容。
“陛,陛下,老臣,老臣不能追随陛下,阵前杀敌,老臣要死了……”
“不!”
朱棣一声怒喝,“朕不许你说死,朕不许你死!”朱棣咬着牙,喘息如牛吼……他刚刚失去一位老朋友,老兄弟,如果连张玉都走了,朱棣会抓狂的!
“你一定要活着,要陪着朕,享受荣华富贵,朕活一万岁,你要长命百岁啊!”
张玉耐心听着,寒热交替,让他的脑子晕乎乎的,他比丘福的年纪还大,到了这个岁数,真的不是逞强的时候。
等朱棣说完,张玉才淡淡道:“陛下,老臣自从追随陛下,每战争先,杀敌立功,从不落在人后。陛下自建藩北平,到靖难称帝,君临天下,一路走来,陛下有太多的不容易,老臣都看在眼里。”
说到这里,张玉又扭头看了看柳淳。
“太傅辅佐陛下,有了今日大明的盛世,张玉感激不尽……”说到这里,张玉停顿了片刻,喘了口气。
“张玉一介武夫,位居国公,世袭罔替,这是天子恩德,陛下的恩宠,老臣感激不尽……身为武夫,马革裹尸,乃是天大的幸运,老臣没有辗转床榻之间,衰病而死。能提刀上阵,斩杀敌寇,慷慨征战,纵情饮酒,老臣死而无憾!”
朱棣脸色非常难看,他太讨厌张玉提到“死”这个字,可张玉不断提起,朱棣只能咬牙切齿。
“张玉,你好好养身体,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朕可是要生气了,别以为你立了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知道吗?”
张玉含笑……他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年前,君臣刚刚相识,那时候朱棣就藩不久,还是个毛头小子,张玉看着他不像是一方藩王,更像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弟弟。
君臣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
张玉反手抓住了朱棣的腕子,动情道:“陛下,老臣都六十多了,就让老臣说个痛快吧!”
朱棣老脸绷着,却也不好拦着,他努力控制情绪,生怕自己失态。
“说吧!”
张玉微微点头,笑容和煦道:“陛下,老臣当年上书建议整军,时至今日,老臣看明白了,新军的确胜过我们太多了。有人建议废除军户世袭,废除卫所将领世袭,老臣以为十分恰当。”
“只是别人都废除了,我们这些公侯依旧世袭罔替……臣唯恐子孙后代不肖,败坏门风,让张家蒙羞,给陛下丢脸。故此,老臣斗胆请求陛下,在适当的时候,废除爵位世袭,老臣感激不尽!”
张玉忍着巨大的痛苦,说完了这句话,眼前一黑,又昏了过去……不止如此,浑身还抽搐起来。
朱棣勃然大怒,“军医,军医哪去了?”
听到招呼,军医连忙进来,去抢救张玉,好半晌,张玉才停止抽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朱棣眉头深锁,从帐篷一步一步走出来,抬头看了看天,无奈苦笑,“柳淳,朕贵为天子,却也不能让老天替我的朋友延寿……张玉和丘福,都是俺朱棣的兄长,他们出生入死保护俺,现在一个走了,一个要死了,朕,朕真的要变成孤家寡人了!”
认识了这么久,朱棣第一次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没有回御帐,而是随便找了块石头,颓然坐了下来,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
………………………………
第838章 打破将门世袭
张玉走了。
在大战胜利的第五天,病逝军中。
朱棣当即降旨,追封张玉为河间王,后又改为荣王,谥号忠武!
文官谥号以文开头,武将谥号以武开头,文武双全,以忠开头……张玉虽然作为将领,征战沙场,立功无数,但是他提倡军制改革,于大明江山社稷有大功,德望无双。谥号忠武,名副其实!
朱棣为了张玉的死,闭门三日,不吃不喝,苦思故友……等朱棣出来之后,就下令全军,班师回朝。
由于张玉的死,使得大胜的喜悦都减弱了许多倍。各地只是派人迎接,鞭炮鼓乐彩棚鲜花全都降到了最低。
也正因为如此,得胜之师的归来速度,比以往都要快了许多。
朱棣回来之后,只是休息了三天,就立刻下旨,召集所有文武,要进行彻彻底底的军制改革……毫无疑问,这一次的改革,是要触及整个军制的核心,包括内阁诸公在内,都没人知道打算动哪些部分。
杨士奇等人只能眼巴巴看着,其余诸将,也都被排斥在外。
真正负责军制改革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太傅柳淳,一个是梁国公蓝玉。
“真是想不到,老夫居然活到了今天,居然能见证新的军制诞生,倘若有一日老夫死了,也可以和九泉之下的老朋友们,好好说说了……大明朝长治久安,江山万年,全靠这个了!”
蓝玉拍着厚厚的改革方案,发自肺腑道。
柳淳轻笑,“您老人家也别太乐观了,这个方案同时触动了文武双方,整个天下都会纷纷扰扰,到时候咱们少不了挨骂……”
蓝玉摇头,“骂就骂,还能把咱们怎么样?更何况老夫自有办法,让他们骂不出来,你就瞧好吧。”
老岳父信心十足,柳淳也笑了。
是啊,走到了这一步,他还会惧怕纷扰吗?
该做出彻彻底底的改变了。
……
“这一次改革军制,核心只有一条……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说清楚一点,大明的军队,服从于皇帝陛下,维护大明疆域土地,保护大明子民……因此,军队的来源,必须是所有的大明百姓。”
“再说清楚一点,每一个适龄青年,甚至包括女子,都有从军的义务!”
柳淳说完,扫视全场,微微一笑。
“大家伙觉得如何?”
不如何!
所有人都懵了,不光是文官,还有武将勋贵,都瞪圆了眼珠子。
你柳太傅真是厉害。
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有让所有人一起反对的本事!
杨士奇率先开口,他不问不行啊!
“太傅,你所言是不是全民皆兵的意思?”
柳淳点头。
杨士奇更加吃惊,“太傅,自古以来,中原大地至多十丁抽一,太平年景,甚至百丁抽一……哪怕是蛮夷也只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似太傅这般,人人都要从军,连女子都在其中,这,这是要打谁啊?”
金幼孜也道:“没错,朝廷如何有财力,养活这么多人马?”
柳淳含笑摆手,“我所说所有人都有参军的义务,乃是原则,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真的进军营……事实上,也大明如今的需要,所有兵马不会超过百万。我们需要的是优中选优,把最优秀的人才,选入军中,保证战斗力。”
“简单说,就是广撒网,把范围尽量扩大,尽量增加选择的空间,不局限于军户……将门!”
当最后两个字出口,那些一直沉默的勋贵武臣终于反应了过来。
果然有阴谋,一个好的坑在等着他们呢!
众所周知,自从科举之后,寒门崛起,原本垄断官场的世家大族迅速式微……可是在同时,武举也是存在的,但是武举却没有撼动将门的地位。
两宋有将门,明代的勋贵武臣也有极大地权柄,就连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名将,他们的祖辈也是世袭武将。
换句话说,普通人想要成为武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别看大明重文轻武,但哪怕是武将,也不是寻常百姓可以触及的存在。
归根到底,是武官体系相对封闭,武将的教育培养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