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翻了翻白眼,这个朱能,真是脑子不好用。我堂堂一个太傅,百官之首,还压不住场面吗?用得着四处寻找救兵?
“我现在是担心茹天官的身体,他已经病了许久了,再卷入改革军制的事情,劳心伤神,若是茹天官去,朝中又损一栋梁。”
蓝玉大惊失色,“茹瑺的病这么重?我怎么没听人提起过?”
柳淳无奈苦笑:“他早就有病根儿,加之这些年吏部事务多如牛毛,前不久我在江南推行改革,整个大明的地方官吏都要调整充实,茹天官忙碌这件事,已经是身心俱疲……在半年前,他,他已经尿中带血了。”
“这么重!”朱能惊呼:“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柳淳叹气道:“茹尚书不愿意给外人透露,若非锦衣卫有百官的呈报,知道他请了好几个太医,我也不知道这事情。”
朱能伸长了脖子,“那,那你打算怎么办?”
柳淳想了想道:“我去看看茹尚书,让他不要为了这些事情劳心伤神,好好养病就是了。”
“柳淳,你直接上门,万一让茹天官误会了,岂不是?”朱能没有说出来,但是意思却十分明白了。
柳淳忍不住哈哈大笑,“茹天官是以国事为重的人,他只会帮忙,不会给我们添乱的。”柳淳信心十足,让朱能大为吃惊。这些年也没见柳淳跟茹瑺有多少走动。更何况那个“无中生有”的货,还抢了不少茹瑺的权力,再加上内阁,包括雒佥的案子……这一串事情,都让茹瑺很丢面子。
外面早就流传,说是太傅和天官不和,柳淳还敢上门,是不是太自信了?
蓝玉冲着朱能呵呵两声,“你小子就别替柳淳担心了……倒是你,让老夫很惊讶,你怎么会跳出来支持变法,这不像是你的性格啊!”
朱能把脸一板,“梁国公,我朱能也是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良,我一向顾全大局,我……”
蓝玉把眼睛一横,“说人话!”
朱能的气势为之一泄,无奈道:“我打输了。”
“输了?”
朱能气呼呼道:“就是输了,十局推演,我输给儿子七局。”
蓝玉捻着胡须大笑,“还不错,能赢三局呢!”
“没,没有……”朱能老脸通红,“那,那三局我,我输给了于谦!”
蓝玉愣了半天,突然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亏你朱能还以名将自居呢!连于谦都打不过,怪不得才痛下决心,支持改革呢!朱能被笑得老脸发烧,气呼呼道:“跟火器打,我不行,你也强不了多少!”
蓝玉没有反驳,而是意味深长道:“所以才要彻彻底底,改革军制,给后人留下一支横扫天下的强兵,咱们才能无愧于心!”
不愧是蓝玉,不愧是创造了大明的开国功臣!
柳淳带着礼物,前来拜会茹瑺,他刚刚下了马车,准备扣门,突然有人从里面闯了出来,几乎跟柳淳撞在了一起。
正是茹瑺的幼子茹镛,他满脸都是泪,见到了柳淳,顿时哭拜地上。
“太傅,我爹,我爹他去了!”
顶点
………………………………
第841章 柳淳的霸道
“茹……天官,走了?”
当看到茹镛满脸泪水,点头承认,柳淳突然身体一晃,险些摔倒……又是一位老臣离开了,他的心酸溜溜的,
从洪武朝留下的几位老臣之中,郁新因为贪墨而死,赵勉卷入了百官吊孝商人的案子中,罢官回家,杨靖染病,已经告老还乡。
就剩下一个茹瑺了。
他算是最早倒向朱棣的高级文官,进京之后,又跟柳淳多有配合……自从朱棣登基,他就执掌吏部,一直到了现在,差不多十年光景。
兢兢业业,耿耿臣心。
就连柳淳都挑不出茹瑺的毛病……最近几年,他病痛增加,身体衰弱,精力不济,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想过撤换吏部尚书,真的,他这个位置是无人能取代的,即便柳淳也不行!
可谁知道,竟然在这个关头,茹瑺突然撒手了,他这一去,留下的巨大真空,绝对会撼动整个朝堂的,甚至会影响到大明未来的走势……
柳淳的心里头,百感交集。
不过这些都要放在后面,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茹瑺的死因,并且为他处理身后事。
……
“家父从去岁开始,身体就越来越差,我们劝他休息调养,可他就是不听,每天处理政务到深夜,遇上早朝的时候,就要熬个通宵。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熬不住,更何况他一个六七十岁的人啊!”
茹镛介绍着老父亲的情况,说到激动之处,声音哽咽,追悔莫及,假如他们能强硬一点,能多劝说老父,更加留心照顾,或许老爹就不会死,至少还能多活几年,多给他们一点尽孝的机会。
“太傅,我爹,他,他是累死的!”
柳淳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他就站在茹瑺的书房里,这是一个很宽大的书房,可是由于东西堆得太多,竟然只能放下一个小小的书桌。
可以想见,茹瑺就是在一大堆的卷宗中间,通宵处理政务的。
吏部是干什么的?
简单说,就是管人!
这天下最复杂的事情,莫过于此。
柳淳自问并不精于此道,所以他的措施就是抓大放小……比如在军工领域,他主要让朱高煦负责,在军方,他靠着老岳父蓝玉,朱能父子,发挥影响力,在朝中,除了他的学生之外,也就是吴中,解缙等人。
总体来说,柳淳抓着的人,最多也就是十个左右。
可即便只有这些人,也让柳淳疲于应付,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到了茹瑺这里,情况完全不同了。
他不但要负责六部九卿,十三科道,还有地方三司,甚至是知府,知县都要由他来负责……一个人任用不当,后果就非常可怕。
因此茹瑺的工作量是柳淳的数倍还多,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政务,全年无休。
而且以茹瑺的地位,军中用人,加上近年地方官吏增加,他也都要过问,整个政务又成倍增加。
偏偏茹瑺还是个工作狂。
几乎每一个官员的履历都装在他的肚子里,这么多年,每当朱棣询问一些官员的情况,茹瑺根本不用调案卷,全直接侃侃而谈,从来没出错过!
像柳淳执掌锦衣卫,京官和外官的情状都会送到他这里,但是柳淳扪心自问,他能有印象的人,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这就是差别啊!
柳淳在山一样的案卷中绕过,每走一步,都惊讶赞叹。等他最后到了书桌前,却眼前一亮,紧跟着眉头皱了起来。
就在桌案上,放着一个刚写了开头的奏疏。
“臣吏部尚书茹瑺谨奏:为整军备,选蒋才,以求万世强盛事……”
柳淳扫了一眼,就明白了茹瑺的意思……他是支持军制改革的,而且茹瑺还有主张,他建议仿效文官的培养、考评、监督、升赏的办法,建立起对武将的任用体系。茹瑺还写到,文官忌世家,武夫忌将门!
他的想法跟柳淳不谋而合,也完全符合朱棣的要求,短短半页纸,就让柳淳大呼知音,在这张纸的最后,很明显有几个潦草的字迹,最后一个竟然都没有写完,只有一滴浓黑的重墨,透了好几张宣纸。
满对着这一页纸,柳淳甚至能想象出,茹瑺是如何拧着眉头,拖着沉重的病体,来写这封奏疏的场景……他一定很忧心军制改革,同时也清楚这件事情的重要,所以——他是用命在写啊!
柳淳突然转向了茹镛,怒道:“昨天武成侯王聪是不是来拜见茹天官了?”
“是,他来过!”
“那他跟茹天官说了什么?”
茹镛摇了摇头,“太傅,父亲根本不让我们知道他的事情,昨天王聪赶来,和父亲谈了许久,我担心父亲的身体,偷偷到了门外,结果就听到王聪说什么……”茹镛欲言又止,柳淳哑然一笑,“他不会说我是奸佞,要请你爹帮忙锄奸吧?”
茹镛微微一愣,“太傅什么都知道?”
柳淳无奈,“我要是知道茹尚书的身体这么差,早就该过来了!”
提到了父亲,茹镛更加伤心了。
“父亲劝说了武成侯许多,奈何他都听不进去,一怒离开。父亲忧心忡忡,连晚饭都没吃,一直枯坐到三更,然后才提笔写奏疏,谁知,谁知……”
茹镛说不下去,柳淳总算都清楚了。
茹瑺身体的确比想象的还要遭,但是却不止于立刻丧命。
王聪的到来,让茹瑺发愁了。
军制的改革,终于触及了整个靖难贵胄的底限……原本最支持朱棣的一群人,开始反扑了。
茹瑺很清楚,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尤其是他,早些年跟燕王府的旧人还有些关系,能坐稳吏部的位置,也靠着勋贵配合……他既要为了江山长远考虑,又要照顾王府旧人的心思。
他是苦思冥想,挖空心思,熬尽心血,想要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柳淳不知道茹瑺最终的方案是什么。
或许有,也或许还不成熟,可这个方案都随着茹瑺的突然去世,消失不见了。
耿耿此心,天日可鉴!
茹尚书千古!
柳淳越是痛惜茹瑺,心里的怒火就越是强烈,他要去找王聪算账!
“点起二百锦衣卫,随我去武成侯府!”
柳淳眼睛泛红,杀气腾腾。
身边的锦衣卫为之一振,太傅发威了!
他们紧紧追随,一行人迅速到了王聪的府门外。
“给我围了!”
府里的人,还一脸懵呢!
锦衣卫怎么突然来了?
看看为首的是谁?
太傅!
柳太傅!
他来干什么?
快去禀告侯爷!
王聪得到了消息,也是吃了一惊。
柳淳这是要干什么?想欺负我不成?
姓柳的,你可打错了算盘,虽然咱们地位权力有差距,可是在这时候,你敢逼着我低头,我就敢把事情闹大,反正老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斗个你死我活,吃亏的是柳淳!
“走,跟我出去会会柳太傅!”
王聪大摇大摆出来,那叫一个底气十足。
见了柳淳,只是拱手道:“太傅驾临,不知道有何贵干?”
“王聪,你昨天去见茹尚书了?”柳淳压着怒火道。
“见了!”王聪冷笑道:“柳太傅,莫非本侯见个人都不成了?”
柳淳深吸口气,“你们谈了什么?”
王聪更加得意,竟然忍不住大笑起来。
“柳太傅,我去见茹天官,谈的当然是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只不过本侯似乎不需要向柳太傅陈奏吧?难不成这大明朝已经是柳太傅说了算了?难道连拜会同僚,谈论事情都不允许了吗?柳淳,你也太霸道了!”
“霸道?”
柳淳哑然,“那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霸道!”
“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一声命令,锦衣卫急忙冲了上来,他们半点客气没有,直接要捉拿王聪。
而王聪这家伙好歹算是一员大将,面对这个阵势,立刻大怒!
“柳淳,你公报私仇,随意捉拿朝廷重臣,你,你有圣旨吗?”
柳淳没有说话,王聪自以为得计,更加猖狂。
“你没有圣旨,居然敢捉拿本侯,你眼里还有没有天子?还有没有王法?莫非你柳太傅存了篡位的野心,想要取而代之不成?”
他连续质问,刀刀见骨。
柳淳竟然充耳不闻,只是看了看两边的锦衣卫,冷冷道:“我的话没有听见吗?把他拿下!”
“是!”
锦衣卫再度扑上来,王聪也是大惊。
这个柳淳,怎么会如此霸道?
难道他真的有什么把柄罪证不成?
“柳淳,你,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可是有丹书铁券的!”王聪冷哼道:“我乃是靖难功臣,当年攻打济南,占领扬州,渡江进京……我都出过力气,陛下知道我做了什么,你敢抓我,其他的靖难功臣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柳淳,这天下是我们打下来的,你小子不能肆意胡来,为所欲为,不行,绝对不行!”
王聪歇斯底里的大吼,算是暴露了他的想法。
功臣柳淳见的多了,有些功臣,诸如蓝玉,他是希望天下越来越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血汗……可有的功臣却觉得天下是他的,可以为所欲为……
“王聪,茹天官昨夜已经去世了,丹书铁券救不了你!”柳淳厉声道:“不要让我再费吐沫,给我拿下!”
顶点
………………………………
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怀
“这就是朕的吏部尚书啊!这就是我大明的天官!”
朱棣抚着破旧的羊皮褥子,喃喃自语着。他没有看错人,茹瑺勤政,清廉,是少有的能吏……他辛苦操持政务,一言可以决定官吏生死,坐在这个位置上,最能够结党营私,也最能贪赃枉法。
可是茹瑺都没有,他是拿着一腔热血,在替天子,替百姓做事。哪怕临死之前的几个时辰,他依旧忧心军制改革,依旧担忧大明的未来。
朱棣轻轻抓住茹瑺冰冷的手,坚硬的死皮,覆盖着嶙峋的骨头,找不到半点肉。他整个人也瘦的不成样子,只有一副骨架支撑着。
自从到了自己手下,或许只有这一刻,他能安心休息,好好睡一觉了。
朱棣呆呆看着茹瑺的尸体,泪水不自觉从眼角留下,无声抽泣,这已经是他恨短时间内,第二次痛哭了。
他最心腹的武将张玉走了,他最信任的吏部尚书茹瑺也走了,这一文一武,就好像是朱棣的心肝,被人摘走了。
朱棣感觉不到疼痛,只是空落落的,那种最让人受不了的空白,简直要把人活活逼疯一样。
身为一个帝王,选贤任能是天职,这也是朱棣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他用了一大批的名臣贤才,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永乐朝都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这是一个足以和任何盛世比肩的大时代。
可是随着张玉和茹瑺的死,朱棣不得不面对一件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那就是新陈代谢!
旧的人才走了,新上来的官吏能不能做得一样好?
比如说吏部左侍郎吴中,这家伙当年仗着言官的身份,胡言乱语,让自己给痛骂了一回,还给发配到了海外。
虽然回来之后,他还算不错,但是让他执掌吏部,负责铨选,能放心吗?
人品、才能、威望,他都跟茹瑺没法相提并论。
如果硬把吴中推上来,他怎么可能做好?但是不用吴中,还能用谁?姚广孝吗?他比茹瑺还要老,而且僧人出身,算是官吏之中的异类,没法服众。
任用别人,还有谁值得信任?
“茹卿,你这一走,让朕如何是好?”
朱棣哀痛许久,将眼''中泪水擦干,又过了半晌,才缓缓从病房出来。在外面,除了茹瑺的家人之外,许多的文臣武将,都已经闻讯赶来。
大家伙面色凝重,低垂着头,谁也不敢说话。
内阁诸位学士,太子、赵王,六部尚书,就连蓝玉和朱能等人都来了,另外老贼秃道衍也来了。
他面容悲戚,嘴里念念有词。
茹瑺死了,或许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这些人早晚要“浪”到头的。
“太傅何在?”朱棣沉吟问道。
众人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柳淳,太子朱高炽急忙道:“父皇,师父去了武成侯府中。”
“王聪?他跟此事有什么干系?”朱棣声音沉闷,难掩怒火。
茹镛磕头作响,“启奏陛下,武成侯昨天傍晚来见家父,说了许多话,太傅前去询问,多半是了解一些情况。”茹镛没敢说是替茹瑺报仇,可朱棣哪里听不明白!
“好大的狗胆!立刻把他给朕拿下!”朱棣愤怒道。
这时候柳淳已经赶回来了。
“启奏陛下,臣已经询问清楚,武成侯王聪的确来找茹尚书,商讨军制改革的事情,一直谈论近一个时辰,期间还有争论!”
柳淳的话音刚落,大家伙都情不自禁吸了口冷气。
茹瑺病得那么严重,又是谈话,又是争论,劳心伤神,难怪会死,王聪这家伙难辞其咎!
果然,朱棣须发皆乍,怒火冲天!
“王聪!畜生!”
这四个字,直接将武成侯王聪的下场决定了。
丹书铁券从来不能救命,在洪武朝的时候,柳淳就见的多了,因此半点不奇怪……可接下来朱棣的举动,却让柳淳大吃一惊。
“太傅柳淳有大功于社稷,是朕之心腹,良师益友。从即日起,柳淳兼任吏部尚书,总揽变法事宜,官制军制,皆由柳淳负责。”
什么?
此话一出,不亚于雷霆炸响,把所有人都震得晕乎乎的,太意外了!
上一次柳淳晋位太傅,同样负责官制改革,这一次连军制也给了他,再加上兼任吏部尚书,又有了人事大权。
如果说之前还能说柳淳只负责官制调整,不负责具体政务,不算宰相……可是到了这一步,想自欺欺人都做不到了。
柳淳就是实实在在的宰相,而且还是权柄惊人的超级宰相!
朱棣看了一眼柳淳,突然笑道:“还不接旨吗?”
柳淳的确很懵,他知道茹瑺死后,留下的巨大真空非常麻烦,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选配一个人品过硬的官吏接掌,他能影响吏部也就是了,可谁知道,朱棣竟然直接把吏部尚书给了他。
这,这可是违背祖制啊!
朱老四啊,你到底在想什么?
你把这么大的权力甩给我,你丫的不怕天下大乱吗?
柳淳迟疑之中,朱棣又问了一句,“柳淳,还不接旨!”
柳淳似乎从震惊之中醒过来,终于双膝弯曲,行了大礼。
“臣……接旨!”
朱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嗯,你到这边来,朕有几句话要说。”
“是!”
君臣两个到了旁边的屋子,留下了一大群傻眼的人。
柳淳无暇理会身后碎了一地的眼珠子,跟着朱棣到了旁边的屋子,朱棣突然笑了。
“柳淳,你猜外面的人,现在想什么?”
柳淳两手一摊,“臣估计是盼着茹尚书起死回生吧!”
朱棣哼了一声,板着脸道:“严肃点,从今往后,你就是大明的宰相了,要拿出宰相的威仪来。”
柳淳满脸的为难,想要说话,朱棣摆手。
“我知道,你还是想说祖训不可更改……行了,祖训让咱们俩改的差不多了,就算是父皇要找人算账,那也是先找朕,不会找你的。”
柳淳翻了翻白眼,心说拉倒吧,老朱的脾气他还不了解了,儿子翻再大的错,那也是儿子。自己这个外人肯定要背黑锅的。
“柳淳。”朱棣声音低沉,语重心长道:“我刚刚想通了一件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朕不能自欺欺人了,国家大事,到底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能决定的。父皇废了宰相,可总要有人承上启下,权柄不是落到内阁,就是落到六部。朕也不能自欺欺人,朕没法决定所有的事情。朕必须要托付一个信得过的人。”
朱棣笑道:“张玉和茹瑺都走了,朕也没有什么选择了,这个最合适的人就是你了!”
“别推辞,不是替朕,是替天下百姓,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朱棣站起身,拍了拍柳淳的肩头,“你刚刚去拿下了王聪,做得就很好……放手去做吧,在朕的眼里,张玉和茹瑺是朕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而你柳淳,是朕的朋友!知己!”
“朕想要什么你清楚,你想要的,朕也知道,既然如此,就让咱们君臣携手,共同创造永乐盛世吧!”
朱棣热情洋溢,而柳淳则是浑身冷颤,丝毫不知道是福是祸……这是周文王遇上了姜太公,刘玄德请到了诸葛孔明,上演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还是像许多权臣一样,凄凉收场,或者是王莽赵匡胤……
真是有点吃不准啊!
不过按照他们老朱家的传统,王振、刘瑾、魏忠贤……貌似都不是什么好下场啊!
朱棣见柳淳迟疑,他忍不住怒哼,“你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小觑朕的心胸,还是不相信自己的本事?你要是不愿意干,朕就把这个位置留给杨士奇!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出顶天立地的勇气。要还是瞻前顾后,叫朕如何相信你?”
朱棣的这番话,颇有一种“你要支棱起来”的意味。
柳淳只能无奈苦笑,“陛下,既然如此,那臣就勉强接受……不过臣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不经过臣的同意,陛下不可以下中旨,不可以干扰朝政运作,不可以随意罢免朝臣,不可以随便对外用兵……”柳淳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不准……朱棣的脸都黑了,他切齿咬牙,怒气冲冲。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