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好事,每年能节省的军费开支,就相当可观了。”
“其实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老大人你看,大宁都司生产的东西这么多,光是一个北平城,未必能消耗掉,您老觉得该如何是好?”
刘三吾一介儒生,哪里知道怎么办。
“柳经历,你有什么高见?“
“哈哈哈,高见谈不上……我是想着铁器,牛羊肉,菜籽油一类的东西,南方也是需要的。假如能通过运河,把大宁都司的商货运到中原,甚至江南,岂不是更好!”
“这个……”刘三吾还没有彻底迷糊,“柳经历,怕是不妥吧!运河是用来输送漕粮,若是用来运送货物,未免公器私用。更何况,运河多处泥沙淤积,清理也不容易。”
柳淳凝重道:“老大人,我觉得你应该建议朝廷,疏通加宽运河,刻不容缓!”
“柳淳,你想让朝廷帮你疏通运河?亏你说得出口!”一直在旁边听者的吴华实在是受不了了,这小子简直是异想天开,狮子大开口。
大明朝廷,给你开的是不?
什么都敢要,脸皮何其厚也!
“吴佥事,你这就说错了。历代以来,南方物产丰饶,隋唐两宋,都是把南方的漕粮,运到北方,支应京城和边防之用。南方百姓一味付出,却没有得到回馈,故此时常有抱怨。如今大宁都司也有了可以出售给南方的商品,物资流通就由原来的单向,变成了相互获利。”
柳淳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让他们理解起来容易一些。
“老百姓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办成事情,就要你情我愿。疏通运河有什么不好?北方的货物南下,南方的丝绸粮食北运,两边的百姓,都能得到好处,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啊!”
“说得轻巧,又是修路,又是疏通运河,你当朝廷有金山银山啊?”吴华气哼哼道:“刘大人,我看出来了,这小子分明是私心作怪,想要朝廷替他打通商路!”
这家伙还真有些本事,一语道破了柳淳的心思。
可柳淳不怕,他玩的是阳谋,不怕朝廷不答应!
“老大人,吴佥事说对了一半,修路,疏通运河,的确需要花钱。可如果做成了这两件事,大宁都司的前景就会非常光明。有大宁都司在塞上,我们的防线就能深入草原一千里!原来计划修筑的长城,就能停下来!”
“不修长城?”
“没错!”柳淳笑道:“把大宁都司经营好,漠南的这一片,鞑子就没了立足之地,如果再能把河套拿回来。鞑子唯有退到漠北,这时候他们想要袭击大明,就会困难无数倍。我们只要建立一些烽火台就够用了。修长城要多少钱?把这些钱省下来,只怕修十条路都够用了!”
刘三吾眉头紧皱,忍不住喃喃道:“不修长城修道路?”
“没错!”
柳淳笑呵呵道:“我大明刚刚横扫北元,盛朝气象初具,君临天下,岂能畏首畏尾!与其耗费巨资,修一道保护自己的墙,不如修一条能延伸利益的路!难不成,当下的大明还会怕鞑子吗?”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柳淳送给了大明君臣,一道不算很难的选择题……
………………………………
第112章 朱老四的好日子来了
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刘三吾反反复复,念叨这八个字,却是越念越觉得有道理。越念越觉得涨志气!
大明很强吗?
如果说在洪武二十年之前,刘三吾还有所犹豫,最多说堪比汉唐,可现在,他就敢说远迈汉唐了!
大元被灭了,不但灭了,还把大元的皇帝驯服了。
不但驯服了大元皇帝,还在漠南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即便以汉唐之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更遑论在上面广种油菜,千里油菜田,花团锦簇,烈火烹油,恰如当下的大明,蒸蒸日上!
身为强者,岂能靠一道墙来自保?
而且历代修墙,是因为无法驯服鞑虏,现在不同了,已经找到了驯服鞑子的办法。柳淳给他的小册子,就在手边。
既然鞑子都能驯服,又能在漠南立足,需要的就是互通有无,让商贾顺利往来,财货两通……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修路,路之所及,力之所在!
“对!真是太有理了!”
足足花了一个晚上,老先生仔细思量,把前前后后的关系,都想通了……他立刻拟了一份自认无懈可击的奏疏,让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了京城……
刘三吾的这道疏,可是不一般!
在宋濂死后,大明文坛已经没了领袖,德高望重,人品端正的刘三吾,就是当下士林的一杆旗帜。
老先生受命前往北平办案……明眼人都知道,这又是锦衣卫掀起的一场大狱,会牵连多少无辜,谁也说不好。
大家伙只能祈祷老先生能顶得住压力,尽量多活一些人。
谁也想不到,这次的案子,居然还没开始,就被化解的无影无踪。
北元从皇帝以下,数千贵胄,悉数接受教化,愿意重新做人,再去追究什么通敌,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
即便真有那些卑劣的商贾,抓出来严办就是,想要牵连无辜,是绝不可能!
文宗当真是厉害!
姜还是老的辣!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春风化雨啊!
当世之上,能从锦衣卫手底活人的,唯有老先生一人!
……
刘三吾还没回京,却已经被捧上了天。
老先生的奏疏,自然会得到无数支持。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几道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身为最勤劳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岂能不知!
面对千篇一律的放弃修墙,全力修路的主张,老朱嗤之以鼻!
“一群腐儒,狗屁不通!”
太子朱标心情不错,刘三吾顺利完成了他的嘱托,救了无数人,朱标当然要替老先生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未尝没有道理,只是人云亦云,未免不妥,可也足见人心所向!”
“放……算了,大好的日子,不骂人了。”朱元璋黑着脸,用责备的语气,考问道:“你也去北平巡边过,父皇问你,这边墙有何用处?”
“自然是区分华夷,保护大明百姓了。”
“哼!”朱元璋哼了一声,“不求甚解!长城边墙,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是预警,长城依山势而建,上面有几丈高的烽火台,若是鞑子入寇,立刻点燃狼烟,可以提醒将士,立刻御敌;其二,是防御,依托数丈高墙,可以抵御小股鞑子入寇,保护百姓安全;其三,那就是发起进攻,边墙宽有数丈,上面能行军走车,若是鞑子入寇,可以迅速集结人马,给予反击。而且在长城周围,还可以建造墩台,仓库,作为囤积粮草军械之用,以支应大军前出大漠,痛击鞑虏!“
朱标听完老爹的话,频频点头,“父皇真是高见,孩儿茅塞顿开!”
朱元璋更生气了,摇头道“这不是朕的高见,而是有人跟朕讲的!”
“哦?那这个人是谁?他有这样的见识,应当重用才是!”朱标傻傻道。
“呸!朕恨不得砍了他的狗头,挂在城门上示众!”老朱脸色铁青,用力敲着书案,咚咚作响!
朱标很晕……从一开始就晕乎乎的,老爹这是怎么了,好像肚子里有一股邪火,是谁把他气成这样?
通常按照老爹的脾气,敢惹恼他的人,不管多大的功劳,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为何看老爹的样子,拿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办法。
究竟是谁,有如此本事啊?
朱标满脸好奇。
“你真不知道?”朱元璋怒冲冲问道。
“儿臣的确不知!”
朱元璋用力深吸一口气,随手把一份密报扔给了朱标。
“自己看吧!”
朱标慌忙接过来,展开一瞧,顿时哭笑不得!
“怎,怎么也是那小子写的?”
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切齿道:“这个小畜生策动刘三吾上书,说什么强者修路,弱者修墙,弄得朝野议论纷纷。结果一转头,就给朕写这玩意,把刘三吾给卖了!合着全大明,就他一个聪明人,玩弄大臣不说,还想玩弄到朕的头上!真是气死人也!”
朱标慌忙道:“父皇,大明没人能玩弄父皇,也没人敢玩弄父皇,若是柳淳有这般心思,便不会上这道奏疏了!”
太子这几句话,足以救一个人的性命……价值奇书一本……连载中!
朱元璋怒气不息,冷笑道:“朕身为天子,岂能不知道边墙的用处,用得着他来废话!”
朱标陪笑道:“父皇,柳淳也是一片拳拳之心,他真的没有坏心思。”
“还说没有?”
朱元璋怒道:“你看看他写的东西,根本没有替朝廷省钱,相反,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
所谓强者修路,弱者修墙,这八个字只是一个简略的口号,为了鼓动人心,争取支持而已。
试问,不管多强大的人,给自己的家装一扇门,砌一圈围墙,你总不能说人家是示弱吧!
该有的防御工事,还是要有的。
只是随着漠南纳入版图,蒙古诸部想要攻击大明,要走的路途远了上千里,期间还要越过荒漠,一支蒙古骑兵,能带多少粮食和清水,很显然,他们难以深入大明内地,原来的长城一线,的确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那有人要问,既然战线北推,那能不能把长城也向北方推进,重新修一道呢?
对此柳淳是表示强烈反对。
因为向北千里,地广人稀,地形以草原和沙漠为主,根本修不了长城,一个是花费惊人,第二个是沙尘天气严重,搞不好刚修好的长城,就被沙子给埋上了。
柳淳的建议是修一些烽火台和堡垒,然后派遣人马驻守,再安排骑兵定期巡逻,维护整个边境的安全。
所谓强者修路,弱者修墙!
这八个字背后,是边防战略的彻底改变。
柳淳也不是成心耍刘三吾,而是没法跟他说得太明白,战略层面的东西,有几个人能懂就行了,没必要弄得人尽皆知。
只要老先生,还有那些文官,能支持“修路”,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在大漠建墩台城堡,花费可不是小数目啊!比建造边墙要费事多了。”老朱沉吟道。
“父皇,儿臣以为若是真能长治久安,多些花费也无妨!”朱标一再给柳淳说好话。
朱元璋眉头深锁,“不光是花费,还要有可靠的人,去执行这一整套方略……这样吧,朕打算让你四弟除了统领北平之外,兼领大宁和辽东,全权负责东半段边防。让那小子也出点力气,他的那位祖师爷不就善于修路筑城吗!朕正好瞧瞧,他继承了几分的本事!”
………………………………
第113章 有土才真豪
辽东和大宁,都是新进纳入版图的疆域,而北平则是传统的军事重镇。这三块连在一起,有多庞大,去地图看看就清楚了。
朱棣成功超越了二哥和三哥,跃升到了藩王的第一序列!
真是牛大发了!
朱标张了张嘴,有心谏阻,但是话到了舌尖儿,又吞了回去,父皇的安排,肯定有深意,与其做无用功,不如回去看小说,自从回到了京城,要十天才能送来一次,若是一不小心看完了,就要等九天!
真是苦恼啊!
该想办法把罗贯中给弄到京城,放在眼皮子底下,让宫里侍卫看着,看他还敢偷懒不!
……
旨意来回,是需要时间的。柳淳抽空把老爹柳三叫到了大宁城。
爷俩早早爬起来,青衣小帽,骑着毛驴,也没带着别人,径直出了大宁城,沿着大凌河向东北方向前进,大约走了二十里路,柳淳扯住了小毛驴,他徒步上了一处高耸的土岗,向四周望去。
“爹,你看这里的环境如何?”
三爷眯缝着眼睛,审视脚下的土地。
大河流过,两岸树木密集,怪石很多,再往远处,就是相对平坦的土地,很是辽阔。河水清冽湍急,偶尔还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天空不时飞过野鸡。
葱葱郁郁,很是不错!
“是块好地方!你让我看这个干什么?不会是想要买下来吧?”
柳淳哈哈大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过不用买了,因为已经到手了!”
“什么?”
三爷大惊,“我说,你小子把这一片土地都买下来了?”三爷指了指河流的北岸,好大的一片土地。
“准确说是两岸,全都是咱们的!”柳淳笑得比油菜花还灿烂。
“啊!”
三爷吓得差点坐下!
奶奶的,这小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天动地,吓死个人!
“两岸的土地,怕是有几十万亩吧?”
柳淳耸了耸肩,“没仔细算过,但是加上荒地,应该超过一百万亩!”说这话的时候,柳淳充满了自豪。
土豪,土豪,有土才能称得上豪!
他现在就是标准的土豪一枚!
“你小子真是个疯子……不过爹很满意!”
三爷扬天大笑,用粗糙的大手,不停拍儿子的肩头,仿佛要把他拍趴下!
一年前,父子俩得到了吕家的几百亩田地。
柳淳执意拿出来雇佣工人,而三爷一度想不通,凭什么把到手的土地分给别人?
才短短的一年时间,五百亩变成了一百万亩!
足足增加了两千倍!
奶奶的,就算抢劫,也没有这么快啊!三爷就像是被凭空掉下来的大肉饼砸晕的乞丐,都不知道从哪下口了。
“臭,臭小子!这么多地,你有什么打算不?要不要全都种上油菜?”
“当然不行了!”
柳淳摇头道:“爹,大宁这边的土地到底不如江南肥沃,必须采取轮作的方式。大凌河周围不缺水源,可以种植一年麦子,然后种一年大豆,再休耕一年,如此三年一个轮回……能够保证土地肥力,还能减少病虫害。”
轮作的方式,早在《齐民要术》当中就有记载,根本不新鲜。轮作唯一的问题就是有没有足够的土地。
恰恰大宁都司最不缺土地,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采用粮食,豆类轮作,在其他地方,可以用油菜,甜菜和牧草轮作。
由于各种作物需要的养分不同,因此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而且不同作物也有不同的病虫害,采用轮作之后,能够避免病虫害积累……对于大宁来说,开发土地固然重要,但也必须防止过度开垦造成的沙漠化。
因此,轮作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麦子、甜菜、油菜、大豆之外,还要种植牧草,要多养一些牲畜,尤其是驮马和耕牛,非常重要!我计划拿出三成的土地,建造一座牧场。对了,还要拨出两成的土地,建造几个作坊……”
柳淳站在山头,颇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咱三爷的嘴角越咧越大,跟塞进去个苦瓜似的……这小兔崽子能赚钱不假,可花起来也不手软!
几句话,就把一半的土地给分配出去了。
“爹,我还打算在河边多种些果树,然后建立酒坊,酿酒!粮食酒就算了,我有办法能酿造出好喝的果酒……你说起个什么牌子好?长城牌怎么样?”柳淳面对着眼前的土地,笑得眼睛都没了。
上辈子学的农业知识,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这么大的土地,随便他发挥,不要太爽哦!
柳淳不断跟老爹说着自己的打算,除了这些寻常的项目之外,他还准备养殖蜜蜂,靠着青山绿水,没有任何污染,香醇的百花蜜,可是顶好的东西。
还有蘑菇!
口外的蘑菇,被称为一宝。
柳淳打算研究一下,如何种植蘑菇,还有……
他不断讲着自己的想法,三爷被儿子的天马行空给折服了。
“按你的说法,再给你一百万亩地,也未必够用啊!”
柳淳笑道:”那就再买呗!反正大宁都司不缺地,不够还可以去辽东购买!那边的女真生番都挺傻的,费不了多大的力气。”
三爷大摇其头,家业兴旺,他当然高兴。可身为锦衣卫,三爷不免想起那些被老朱干掉的肥羊,又惴惴不安!别光顾着挣钱,却没有命花。
“臭小子,咱们有这么多地,这么多产业,算不算豪强?”
“这个……当然算了!”
“那你知道陛下是怎么对付豪强的吗?”
“打压呗!还有迁居,有的迁居到了凤阳,有的迁居戍边……咱们现在不就是在边地吗!陛下还能把咱们发配到哪里去?”柳淳笑呵呵道:“我觉得老爹是多虑了!”
“屁!”
三爷可不像柳淳那么乐观。
“臭小子,你这次可是把锦衣卫得罪惨了,白白死了个纪同杰不说,辛苦布局,付诸东流。我看他们肯定要报复的,不说别的,假如他们往咱家后院埋一件龙袍,藏个玉玺,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我给锦衣卫留了股份!”
柳淳依旧笑呵呵的。
“爹,我们在大宁都司弄的叫商品农业,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一样。我们需要把商品卖出去,才能生存!而要想顺利交易,就必须打点各路神仙。”柳淳道:“我已经想好了,只要锦衣卫愿意合作,每年让他们分去几万两红利,没有问题!”
柳淳轻笑道:“锦衣卫明里暗里,养了那么多人,咱们陛下又是出了名的抠门,除了抄家之外,有别的来钱路子,我想蒋瓛是会同意的。到时候,您老就是北平的驻守千户,让陈叔驻守大宁,咱们就把这两处捏在了手里。往后送呈报的时候,多讲一点咱们的好话,也就不用担心陛下猜忌了。”
三爷被说的目瞪口呆……这小子,他是早就想好了全盘计划,连锦衣卫都给算计进去了,甚至还打算哄骗欺瞒陛下!
行!
你小子是个人物!
从制作军粮开始,柳淳是一步一步,抢占先机,从容布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柳家父子全都兴奋无比,他们在自家的土地上,绕了一大圈,等到黄昏,才返回了大宁城。
刚到衙门,就发现朱能焦急地等在这里。
“柳兄弟,你赶快跟我回北平!”
“有事?”
“有大事!”朱能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告诉柳淳。
“瞧陛下的意思,八成是要易储了,咱们王爷有盼头哩!”朱能憨憨笑着,假如王爷真能坐上龙椅,他也就一步登天了!
………………………………
第114章 大牢里个个都是人才
“我想问你俩问题。”柳淳十分严肃地盯着朱能的眼睛。
朱能怕怕的,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问,问啊!”
“第一,这话是听谁说的?”
“没有啊,是我猜的!”
“第二,你跟别人说过没有?”
“也没有,咱俩关系这么好,有好事当然先告诉你了。再说了,王爷让我来请你,也没时间跟别人说。”朱能很老实回答。
柳淳终于长出了口气,抬头望着天空,阳光灼热,他凝望了半晌,突然转身道:“那个朱大人,咱俩能断交不?”
“啥?”
朱能吐血了,立刻愤怒道:“柳兄弟,你不带这样的,远的不说,你爹被纪同杰拿了,可是我救你们父子出来的,你就这么对待救命恩人,再生父母?我可是你的再生父母啊!”
“你拉倒吧!”柳淳气得点着朱能的脑壳,“你还说再生父母呢?你简直是要人命的恶毒后妈!我问你,为什么说陛下要易储,谁告诉你的?”
朱能被柳淳的态度吓坏了,委屈巴巴道:“圣人让王爷兼领大宁和辽东,同时镇守三处要地,难道不是陛下对王爷的器重吗?”
“哦!”
柳淳被这个消息也吓得不轻!
不会吧?
老朱真的打算栽培朱棣了?
这个念头刚涌起来,就被否定了。
光凭朱棣并非嫡子这一点,老朱就不可能立他。
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几乎九成都是渣男……不过老朱家却出了许多专情的好男人,朱元璋算一个,朱棣算一个,还有那个倒霉的英宗朱祁镇,更有坚持一夫一妻的孝宗朱佑樘……屈指算起来,明代有情有义的天子,比例奇高无比。所以对于穿越女来说,真的别扎堆往辫子朝跑,稍微懂点历史,都知道明代的皇宫绝对要安全多了。
而且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明代普遍从民间选择秀女,麻雀变凤凰的好事可是不少!
话说回来,如果朱标地位不稳,总该有点迹象吧!这家伙还时常催稿,看得挺高兴的,一点不像要出事的样子。
“你想错了!”
柳淳毫不客气道:“动身吧,我这就去见王爷。”
朱能挠了挠头,错了?
哪里错了?
燕王府的三卫最多能达到五万七千人,兼领两处,等于增加了十多万大军,手握如此雄厚的兵权,难道不是为了提携王爷?
朱能觉得他有点理解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