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一听,忍不住笑了,“大公子,你觉得我有这个本事吗?”

    朱高炽干笑了两声,“老先生也是觉得在北平的时候。柳哥救了那么多人,他才想让你出手的。”

    “可这里不是北平啊!”

    柳淳深深吸口气,自言自语道:“人总要有自知之明,我和你们不一样,头上没有免死金牌,而且我也无心仕途,能赶快从京城脱身,回大宁种田养猪,就是吾之大愿!”

    朱高炽嘟着嘴,他知道柳淳说的是心里话,可又舍不得。

    “柳哥,等过几年,我和二弟的学业完事了,就回北平,咱们一起养猪,好不好?”

    等再回北平,你小子就是世子爷了!

    要不了几年,靖难之役爆发,你老子就要当皇帝了!

    柳淳心中感慨,却又十分自然,伸手捏了捏朱高炽的脸蛋,手感真好!

    “当然可以……不过大公子,你已经十岁多了,往后几年,最好要多运动,少吃些东西。我希望几年之后,看到一个英姿飒爽的燕王世子!”

    朱高炽哼了一声,气鼓鼓道:“果然,你也不喜欢胖子……好吧……我会想办法减肥!不过在减肥之前,我要吃涮羊肉,要最肥的羊腿!”

    ……

    柳淳几乎敢说,朱高炽这辈子算是瘦不下来了,这小子的肚子,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鬼知道他吃了多少东西!

    柳淳靠在椅子上休息,朱高炽挺着鼓鼓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哼哼……正在这时候,徐妙锦来了。

    “有好吃的,怎么不喊我一声?”

    小丫头明显比之前随意了许多,好歹共同面对徐辉祖,也算是战友了。

    “是想找你,很可惜,没找到人……你去哪了?”柳淳随口问道。

    “还能去哪?去码头了呗!”

    徐妙锦伸手,拳打脚踢,把朱高炽赶到了一边,自己坐在了柳淳的对面,低落道:“老板,事情有些麻烦!”

    “哪里麻烦?”

    “咱们的货!”

    “是吗?不受欢迎?”柳淳惊讶道。

    “不是不受欢迎,是太受欢迎了!”徐妙锦撅着嘴唇道:“我们的皮草,药材,珠宝,都卖出了好价钱……但是铁器,菜籽油,豆粕这些东西,却遇到了麻烦!”

    柳淳凝重道:“那些奢侈品固然赚钱,可真正要想让大宁兴旺起来,还要看这些大宗的商品……为什么会遇到麻烦?问题出在哪里?”

    徐妙锦没说话,从袖子里抽出两张宝钞,在柳淳面前晃了晃。

    “就出在这东西上面了!”

    ……

    上一次是在“御菜园”见的朱元璋,这一次却是在寝宫,柳淳总算能瞧瞧皇帝住的地方什么模样了。

    可扫了一圈,除了失望就是惊叹。

    失望是宫里摆设之简单,惊叹则是老朱的简朴。

    皇帝的寝宫,没有一点金银装饰,用的居然都是铜,连金粉也舍不得刷,其他的用品,也都是寻常货色,甚至连燕王府都不如。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怎么,有些意外?”

    柳淳道:“陛下节俭,实在是天下人的表率,臣,臣钦佩得五体投地!”

    朱元璋摇头,“别挑好听的说,朕这是寒酸不假,比起许多富户,都多有不如……朕不是不想换点好东西,住的舒服一点……可朕怕啊!朕如此节俭,下面的人还贪墨无度,奢靡享受……若是朕带头,他们还不定干出什么荒唐事情!”

    朱元璋脸色越发难看,他用力敲着桌案!

    “瞧瞧啊!朕给他们俸禄,给他们粮食,还出钱,帮他们养家丁奴仆……这帮畜生,是如何报答朕的?私造假币,败坏朝廷钞法!这就是朕的臣子,这就是大明的官吏!如此的畜生,朕不得不杀!也不能不杀!”

    老朱说的就是这次宝钞案,制造假钞的元凶姓杨,叫杨馒头,是句容的一个村民,他伙同乡绅,还有银匠,造纸的,印刷的,一起钻研了几年,制作出来的假币,几乎能以假乱真,上面的花纹,印章,半点不差。难为一帮能工巧匠,心思都用来做假币了。

    假币做出来了,还只是开始,要想让假币大行其道,就要有人帮忙,有人袒护……“句容离京不过90余里,就在天子脚边,明目张胆,败坏钞法,这些地方官吏,京城户部的人,都死到哪里去了?朕要是不杀他们,就愧对苍生百姓!”

    朱元璋说到这里,又突然疑惑起来,仿佛自问自答。

    “朕如此严惩贪官污吏,九十里路,沿途挂满了贪官的脑袋!人人心惊胆寒。可为何还有人胆敢以身试法,是觉得朕的刀生锈了吗?”

    老朱眯缝起眼睛,浑身的杀气逼人,端得吓人。

    柳淳的额头不由得冒出了冷汗,这么深奥的问题,还是你老人家自己想吧,找我来干什么?

    “柳淳,上次你跟朕说,钞法存在弊端,这次又出了这么个案子……朕很想听听你的意思,大明的钞法,究竟该如何安排!放心,你可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的!”

    说着,老朱坐在了椅子上,摆出一副倾听的架势……可柳淳却纠结了……说,还是不说啊?

    这是一个问题!
………………………………

第134章 仗义的朱标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狠不狠?

    这似乎是不用怀疑的,斩首,族诛,人皮枕头……几乎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就拿这一次的假币案来说,老朱再次祭起霹雳雷霆,把沿途能牵连进去的官吏,杀了个干干净净,九十里的路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

    一贯冷酷无情的朱元璋都犹豫了,他是不是杀得太过了?

    只是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另一个疑问取代,为什么就有人不知死活,非要一而再,再而三,逼着他杀人呢?

    他把柳淳叫来,一是这小子指出过钞法的问题,二是他宣称是郭氏传人,精通实学,又得到太子的赏识,老朱还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而此刻的柳淳,却是天人交战……他当然可以什么都不说,或者人云亦云,他也不怕老朱瞧不起……反而他一心想赶快离开是非之地。

    但问题是,钞法一日不解决,贬值的宝钞大行其道,他在大宁做的一切,都会变成笑话。没有稳定的金融秩序,商品农业就失去了根基。

    大宁种的那些经济作物,是没法填饱肚子的。

    相比之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反而更加有生命力。

    先进和顽强,通常是矛盾的概念……

    认命了吧,别找不痛快,你面对的可是洪武大帝,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玩刀子,外面人头跟西瓜似的,不差你一个!

    柳淳眼神闪烁,不停飘忽,额头冒汗……朱元璋人老成精,岂能看不出这小子的惶恐和纠结。

    太子数次推崇此子,如今看来,也是稀松平常啊……朱元璋微微摇头,如果柳淳真的说不出什么玩意来,就立刻把他逐出皇宫,想回大宁是不可能呢,凤阳倒是地方,可以留给他享用!

    “陛下,陛下询问臣钞法的事情,臣斗胆,想先请教陛下,如何看待宝钞?”

    朱元璋越发不快,“怎么,你居然敢拷问君父?”

    “臣不敢!”柳淳咬着牙齿道:“老百姓有句话,叫做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若是不知道陛下设计钞法的初衷,臣又如何能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朱元璋哈哈大笑,“这么说,你倒自认为是良医了?”

    “臣不敢……但这世上比臣更懂钞法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了!”柳淳沉声道。

    “狂妄!”

    朱元璋怒骂了一句,又笑了起来。

    “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朕就回答你……朕扫灭大元,一统天下。彼时前朝的乱局尚未平息,市面上钞法混乱,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更何况天下缺铜,无法铸造铜钱,朕唯有降旨,颁行宝钞,算起来,已经有十三年了!”

    “按照陛下的意思,臣是否可以理解为,宝钞能平抑物价,方便交易,是为了百姓着想?”

    朱元璋顿了顿,“也可以这么说?”

    “那臣能不能再请教陛下一件事……百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货币?”

    朱元璋能察觉到,柳淳这小子是有些东西,但他这种说法的方式,让老朱很不痛快。

    “你想讲什么只管说,朕已经说了,不会追究你的过错!”

    柳淳心里苦笑,鬼才信你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都不算数,这一句承诺,能值几个钱?

    不过是当一辈子的怂包,还是当一刻的英雄,就在此一举了!

    柳淳下意识注意了一下大殿的屏风,隐隐约约,似乎有东西晃了一下,不会是寝宫也有老鼠吧?

    柳淳一闪念,就继续躬身道:“陛下,臣以为,一个好的货币,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方便,安全,保值!所谓方便,就是交换的时候简单容易,便于携带。在这一点上,宝钞相比于金银钱币,都要强许多。只是在接下来的两点上,宝钞就出了问题,在安全方面,是假币横行,鱼目混珠。而在保值方面,问题就更严重了……朝廷历年来,屡次超发宝钞,造成市面上宝钞泛滥。加之缺少旧币回收,使得新旧混杂,同样一贯旧币,只能当新币的一半使用。而不出一两年,新币也变成了旧币……”

    “老百姓拿着宝钞,即便不使用,放在家里,价值也在不断缩水,与日俱减,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试问老百姓又能如何?自然是尽量把宝钞花出去……市面上,人人抛售宝钞,人人争相储存金银钱币,如此一来,宝钞不是宝,反而成了负担……朝廷钞法败坏,也就没有什么稀奇……”

    “够了!”

    朱元璋气得一拍桌子,犀利的目光,如猛兽雄鹰,锁定了柳淳!

    “你很好!朕的钞法让你说的一钱不值!你是不是想让朕废掉宝钞,顺应民意,恢复钱币啊?”

    老朱的语气,堪比寒铁坚冰。

    显然,有不止一个人,向他建议……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朱元璋知不知道宝钞贬值,知道!他能不能废掉宝钞,不能!

    为什么?

    道理不复杂。

    宝钞在民间价值多少不管,官方定价就在那里……给百官的俸禄,将士的军饷,采买的费用,年节的赏赐……这些全都不是小数目,为了节约开支,老朱也要维持宝钞的发行,而且只会越发越多!

    所以,从最初的设计上,宝钞就不是一种真正的货币……而是朱元璋靠着皇帝的威严,强力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纸”!

    百官多次上书,反对宝钞,而固执的朱元璋又不愿意认错,加之他认为百官居心叵测,是想从皇帝手里,抢走财权。

    所以宝钞的问题,又从单纯的货币金融问题,变成了君臣之争,渐渐的,已经没有了是非对错可言!

    “陛下!臣因为宝钞乃是一大创举,是金融的巨大进步,不但不能废除,还应该发扬光大……只是宝钞的弊病,需要纠正,拾遗补缺之后,才能让宝钞真正成为大明之宝!”

    朱元璋面沉似水,半晌才道:“你说,要怎么办?”

    “启奏陛下,臣以为首先宝钞不能随意增发,每年发行多少,都要有估算,要建立储备金制度……宝钞要在任何时候,都能兑换金银,确保币值稳定。再有,朝廷要建立一套宝钞的回收制度。还有,要扩大宝钞的使用,准许百姓用宝钞完粮纳税!”

    柳淳一口气说了很多,朱元璋听完,突然朗声大笑,“真是巧舌如簧!你说的这些,无非还是替那些有钱的人讲话,还是想让朕废了钞法罢了……你,居心叵测!”

    朱元璋的话,在寝宫里回荡,宛如雷霆炸响,重锤击顶。

    柳淳突然双腿一软,匍匐在地,泪水流淌下来……

    “陛下,臣幼年流落草原,幸有师门收养,教导学问本事……两年前,臣孤身一人,返回大明,几乎命丧山火之中……所幸得人相救,才能侥幸活命。臣自回归大明,便倾其所有,制造军粮,改良火药,建钢铁厂,屯田戍边,臣,臣……是想以一身所学,报效天子圣恩。”

    “似臣这般年纪,两次目睹天颜,超擢为大宁经历官,已经是天恩浩荡,臣就算再没有良心,也不能跟其他人搅在一起!陛下若是如此看臣,那,那就不如把臣赐死算了!”

    柳淳声泪俱下,痛哭流涕……他不是装得,而是不哭真的会掉脑袋!

    老朱也迟疑了……柳淳说的没错,从他的经历看,的确不可能跟文官士绅搅在一起,“哼……朕不想听你的巧舌如簧,你要是没有办法,朕决不饶你!”

    “陛下……臣建议陛下设立专门的大明皇家银行,负责宝钞的全套发行工作……陛下可以用皇家的名义入股,避开户部的干扰……另外,臣斗胆猜测,陛下不放弃宝钞,是为了国用充足,若是能把银行建立起来,陛下自然可以从银行借贷……还有,银行可以吸收百姓存款,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宝钞的回收,保证币值稳定……”

    柳淳两眼放光,滔滔不断……朱元璋被他说得摇摆不定……

    “陛下,若还是不放心,可以先在京城施行,如果能成功,再推广全国不迟啊!”没有法子,柳淳把“试点”的大招都抛出来了,是真的竭尽所能,要是还不能说服朱元璋,他就惨了!

    就在朱元璋还犹豫之际,屏风后面,太子朱标快步跑出来,跪在了柳淳的旁边。

    “父皇,儿臣听了许久,柳淳一心谋国,恳请父皇恩准!”说完,他跟柳淳,一起趴在了地上,等待老朱的裁决!
………………………………

第135章 金杯共汝饮

    “太子既然替他求情,那朕就把他交给你了。”

    老朱一甩袖子,转身走人……

    两个人只好退出。

    “柳淳,你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朱标笑呵呵道:“没想到你敢跟父皇直言钞法弊端……我还以为你没这个胆子呢?”

    柳淳在袍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咧嘴苦笑……他这个人胆子的确不大,可问题是整个大宁的未来,他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了宝钞上面……假如这玩意币值变动剧烈,稳定不下来,他就没法做生意。

    换言之,整个大宁都司的产业,都会彻底崩塌。

    他的努力,就像是在沙漠上建城堡……这座城堡的基石就是商品交换,而宝钞则是基石之间的粘合剂。

    稳定了,就拥有一起,不稳定,什么都是海市蜃楼。

    柳淳觉得自己跟那些贪官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为了钱,不惜自己的性命,而柳淳呢,是为了保住事业,拼了小命,当了一回直言进谏的臣子。

    等出了寝宫回想,柳淳真有点后怕,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估计就不会这么干了……事业损失也就损失了,小命要紧啊!

    说起来还要感谢朱标。

    没有这位太子帮忙,还真不知道是生是死哩。

    “殿下,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既然圣人同意设立银行,稳定宝钞,也就没有下官什么事情了,我打算择日返回大宁。”

    柳淳是真想走了,面对老朱,不但要跪啊跪的,还时刻提心吊胆,远不如待在大宁舒服。

    听到柳淳要跑,朱标简直笑出了声:“柳淳,你想什么呢!就算我想放你,父皇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了,这银行怎么弄,宝钞该怎么办,还要靠你!”

    “靠我?殿下,这么大的事情,我怕是扛不起来。殿下手下人才济济,一准有人能胜任的!”

    “对不起,没有!”朱标给了柳淳一个大大的白眼,你不是也说了,懂这个的没几个人。

    “父皇英明神武,治军有方,南征北战,无有不胜,创造出大明基业,固若金汤,虽古之雄主,亦不能相提并论……”

    朱标突然一本正经,鼓吹起他老爹来。

    柳淳愣了一会儿,怎么听起来像是说老朱只会打仗,不懂治国啊……其实这么说也不公平,朱元璋至少把均田做得非常好,老百姓得到田地之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严惩贪官污吏,肃清吏治……这一套做下来,天下百姓过得就不会太差。

    老朱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只是天下太平二十年,物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商业的种子已经萌发,迫切需要合适的土壤生长。

    但问题是老朱的经济学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他弄不懂复杂的金融游戏,对宝钞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靠着旨意,强制推行的阶段。

    “柳淳,父皇还是很欣赏你的。”

    柳淳低着头,没敢回话,但他的心里却十分鄙夷,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次进宫,从一开始,老朱就疾言厉色,仿佛要吃了他似的,远不如第一次面见的时候,那么和善,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

    “哈哈哈……柳淳,你小子还敢埋怨父皇?你第一次面君的时候,父皇什么都没问出来……反而是你,大谈宝钞的事情,还让父皇派犯人去辽东开采金矿,你问问哪个臣子,敢指挥父皇做事……”

    柳淳吓得咧嘴了……敢情在这里等着呢!就那么一点小事,老朱也揪住不放,足见他的心胸也不怎么样吗?

    “柳淳啊,父皇让我在屏风后面听着,其实早就存心让你负责宝钞的事情,他老人家只是想试探你一下。果然,你直言进谏,没有让父皇失望……放心大胆去做吧!把银行办起来,把宝钞稳定了,我很看好你的本事!”

    朱标一番热情洋溢的话语,说得人热血沸腾,可柳淳还没有糊涂,都说他能忽悠,其实最能忽悠的就是皇家!

    这不,朱标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了。

    “殿下,我能不能问一下,假如银行开不成,事情失败,会怎么样?”

    朱标面部僵硬了片刻,低声道:“那个……还是要尽力做成的!”

    “假如,臣是说假如!”柳淳坚持追问。

    “那就要看你弄到什么样子。”

    果然!

    柳淳懂了,老朱对宝钞是没什么希望了……甩给柳淳,做好了是他的功劳,做不好就怪柳淳,如果弄点天怒人怨,没法收拾,就砍了柳淳的脑袋,平息众怒!

    朱元璋,你丫的就是个无良的黑心老板!

    包括朱标再内,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纯良!

    你们都在算计小爷!

    柳淳算是看透了,“殿下,臣斗胆说一句,假如真的把宝钞交给我,此事万万办不成!”

    朱标不解,“你在父皇面前,说得头头是道,莫非你欺骗父皇?”

    “殿下可不能诬陷臣啊!”柳淳慌忙摆手,“这银行能不能成,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信用!”

    “信用?”

    “嗯!”柳淳道:“殿下,宝钞就是一张纸,让这张纸发挥作用,靠两样东西……其一是天子授权,其二,是百姓承认。第一点没问题,现在就是要让老百姓有信心,能够接受宝钞。这么大的事情,至少要有个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假如全都由臣负责,百姓见到一个毛头小子,会放心把钱存进来吗?”

    “这个……似乎也有道理!”朱标犯愁了,“除了你之外,朝中又有谁懂得这些呢?”

    朱标犯了难,的确人才难找……柳淳这也是半真半假,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势力,没法染指银行这一块……可若是找一个废物出来,什么都不会,柳淳就能躲在背后遥控,其实也挺不错的。

    “殿下,这个人不一定要懂宝钞,但是人品却一定要靠得住……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大可以学吗!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紧的!”他很憨厚,诚恳地建议道。

    不懂没事,只要找我,包教包会不收费,绝对不骗人……柳淳信誓旦旦,等着朱标上钩,可他哪里知道……这位太子殿下居然聪明起来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个绝佳的人才!”说完,朱标居然撇下柳淳,直接上了马车,去聘请贤才了!

    望着马车扬起的灰尘,柳淳气得跺脚!

    这个朱标跟他爹其实是一路货色,表面仁厚,刚刚还求小爷呢,现在有了人选,就急匆匆跑了……神马玩意!

    柳淳带着一肚子气,返回了住处,结果到了第二天,消息就传开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兄弟,像是包打听似的,跑来送信了。

    “太子殿下去见了茹太素!”

    “老茹要咸鱼翻身了!”

    “柳哥,明明是你提议的,让别人抢了,你会不会失望啊?”

    ……

    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叫个没完!

    “等等,你们能不能跟我先说一下,这个茹太素是什么人?”

    提到了茹太素,世人熟知的是两件事……其一,他早年的时候,给朱元璋上万言书,写的晦涩难懂,光顾着拽文,老朱那时候文化水平还不成,一气之下,赏了茹太素一顿板子……第二件事情就是四年前,朱元璋宴饮群臣,他跟茹太素说了两句著名的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这两句话,可把洪武帝的为人说的清清楚楚……该喝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