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恭恭敬敬把账目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陛下,银行目前吸收了一百三十多万贯存款,又兑换出去近七十万贯新钞,至于准备金这块,并没有损失,还有略微增加……”

    增加的就是蓝玉存进去的……

    朱元璋眉头紧皱,“吸收了这些存款,可是要给利息的,朕算计着,你现在是赔钱,又何来的收入?莫非是你把这些存款当做税金,拿来糊弄朕?”

    老朱的金融水平也在上升中……柳淳慌忙摆手,“陛下,存款可是不能随便支用的……臣这一次交给陛下的是商税的进账。”

    “商税?银行的商税?你们不是没赚钱吗?哪来的税?”老朱生怕柳淳把银行弄成盘剥百姓,敲骨吸髓的工具,那些忠心耿耿的百姓伤不得!

    “是这样的,大宁的货物跟银行挂钩了,必须用新钞才能购买……陛下也知道,臣一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买卖公道……”

    老朱轻咳了一声,柳淳赶快停止了吹嘘,正色道:“当下很多在银行换了新钞的百姓,发现货物便宜,比如一把菜刀,才区区25文,比市面上便宜了10文还多,他们很多人都买了,而且不光是自己用,还拿出去卖给那些没有存款换钞的人。”

    朱元璋倒是没生气,反而朗声笑道:“好!就该这样!百姓捧朕的场子,自然有好处,那些抵制新钞的,朕也不会放过!”

    老朱又警惕道:“你说的商税,不会是从这些老百姓身上收来的吧?”

    “不不不!”柳淳解释道:“普通的小额交易,税金太少,收了还不定够人工花费……臣收的是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

    “嗯,就是那些黄豆,油菜籽,铁锭之类的。”柳淳道:“银行给交易双方提供担保,他们的账目通过银行,能够确保资金安全……比如某人买了黄豆,他把钱存到了银行,银行会经过五天,再记到卖方的账户上,在这五天里,假如黄豆出了问题,他可以提出冻结货款……这样就能最大限度保护买方的利益。”

    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声,“不愧是生意人出身,替他们想得真周到!”

    柳淳讪讪笑笑,“陛下,只有看到便利,商人才愿意在银行交易……而他们通过银行交易,账目就摆在了银行面前……臣按照三十税一,预扣税款,也就轻而易举了。”

    柳淳讲到了一个关键……税收很多时候要考虑可操作性……就比如一直广受诟病,说明朝不收商税……其实明朝也是有商税的,不多,三十税一,但好歹人家有啊!

    问题的关键是收不上来!

    农民土地放在那里,一年产多少粮食,明明白白。

    商人就不行了,他们每天都在交易,有多少入账,多少出账,该怎么核定税额,全都复杂无比。

    而按照历代衙门的编制,就算户部的人员膨胀一百倍,也未必能够用。

    所以古代大多数都主抓几项主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铜器酒曲茶叶等等……施行专卖,最多收点过路费,至于什么营业税啊,增值税,那是想也别想。

    另外一方面呢,如果非要征收,就会出现官吏趁机盘剥百姓的状况……比如在洪武七年,彰德府课税司向老百姓用的茶叶,枣子,饮食之物征税……一下子惹恼了朱元璋,老朱大怒:“古谓聚敛之臣甚于盗,正此等官吏也!”

    立刻将课税官吏缉拿下狱,严惩不贷……后来老朱又降旨,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时节追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匹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运自己货物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杂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通过老朱的旨意,可以看得出来,洪武皇帝对待商税的态度。

    普通百姓,织布,打渔,编草鞋,席子,卖点红枣,鸭梨,蔬菜……这些东西,是一律不准课税的。

    换句话说,就是不许扰民,不许鱼肉百姓。

    商税主要集中在盐,铁,豪商,作坊上面……是典型的抓大放小,这是非常合理的。

    只是碍于官吏的能力和品行,很多该抓的大鱼,也抓不上来……当然了,到了明朝中后期,情况就更遭了,收不上税,反而会被视作善待“百姓”的好官,跟朱元璋的初衷已经完全背离了……

    如今银行的出现,给完善商税大网,提供了可能。

    “陛下,目前臣预收了三千贯商税……却不知道如何处置,故此来向陛下请旨。”

    “三千贯太少了,若是能多几倍就好了。”

    老朱自言自语起来。

    按理说收商税,当然是好事情,而且越多越好。

    老朱巴不得每个商人都能给他的国库提供贡献呢……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商人,并没有接受银行,他们不愿意把钱存进去。

    柳淳能收的这点税,全是靠着大宁商品的买卖换来的……试想一下,假如整个京城的大宗交易,全都纳税,又该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当问题来了,如何让商人接受银行呢?

    下旨意逼迫吗?

    谁不配合,就严惩不贷,抄家,杀头……老朱不是没想过,只是直觉告诉他,未必能行!

    “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忙道:“父皇,能收商税,固然是好事情,银行能协助充实国库,更是令人欣慰。只是儿臣还没想通,为何商人不愿意接受银行……”

    朱标能不知道吗?只是他不敢说而已。

    老朱深吸口气,“柳淳,你知道吗?”

    柳淳差点吐血,你儿子都不敢说,我哪敢说啊!

    “这个……臣愚钝!”

    “哼!”老朱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朕不就是多发了一点宝钞,又能如何?他们竟敢不满意!没有朕,他们还都给鞑子当奴才呢!一群忘恩负义的畜生!硕鼠!寻常百姓,尚且能感怀天恩,这帮人居然如此可恶……信不信朕立刻下旨,把旧的宝钞全都废了!让他们手里的宝钞变成一堆废纸!”

    这位洪武大帝不小心泄露了商业机密……他的宝钞的确有变成废纸的可能!

    既然宝钞如此,那新币会不会也走上老路?

    谁也说不准!

    别看蓝玉得到了御笔赏赐,私下里很多人都说蓝玉是傻瓜,自己把家产暴露出来,以后皇帝要办你,根本不用抄家,直接拿着银行的账本就去抓人了。

    事情又回到了当初柳淳和朱元璋讨论的问题,一个好的货币,必须便利,安全,保值,新币便利够了,有金银托底儿,也算保值,可安全却未必了。

    好玩的是,对货币安全最大的威胁,居然是朱元璋本人!

    真不怪柳淳不敢跟老朱和盘托出……假如他一开始,就把其中的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了,朱元璋未必会同意开设银行。

    可现在弄到了一半,就差临门一脚了,钱也投进去了,马上还有商税摆在那里!

    朱元璋想拒绝,都拒绝不了了。

    “柳淳!”

    洪武帝瞬间暴怒,像是一头狮子,迈着大步,冲到了他的面前,两个人相距不到一尺,脸上的毛孔都看的清清楚楚,老朱每一个汗毛,都写着我很愤怒!

    “你……你……”朱元璋憋了好半天,却没说出什么,毕竟承认被一个小子给挖坑埋了,实在是太丢人了。

    “你说,要朕怎么办,才能取信商人?”

    柳淳咽了口吐沫,他这是顶着泰山一样的压力啊!

    为了挣点钱,我容易吗!

    整个大明朝的商人都应该感谢我才是!

    “陛下……臣,臣觉得,应该降旨,承诺新币币值基本稳定,并且和金银挂钩,不会滥发货币……同时,同时要授权银行,替,替储户保密!”

    “什么?”朱元璋切齿道:“若是有人贪赃枉法得来的钱,存到银行,也要保密吗?”

    “这个……是不是应该由三法司出具公文,然后银行再配合动作……只有如此,才能安人心!”

    “嗯!”朱元璋的喉咙里发出嗡嗡的声音,好似龙吟虎啸……柳淳的额头不停冒汗,图穷匕见了,究竟是大功告成,还是功亏一篑,就在老朱的一念之间……当然,他的生死也在这一念之间了……


………………………………

第145章 该给老爹娶媳妇了

    从金殿出来,柳淳的后背都湿透了。

    不能不怕!

    他给老朱挖了个巨大无比的坑,逼着老朱做一个选择……在商税和宝钞之间选一个……想要征收商税,就必须银行配合,想要银行配合,他就不能随便插手货币发行……换句话说,新币不能成为朱元璋一个人的玩具!

    ……

    “服了,真是服了!”

    “英雄出少年,你我真是老了,比起年轻人,差得太远了!”茹太素捧着圣旨的副本,足足看了三遍,在他的对面,刘三吾端坐着,他看得次数更多。

    朱元璋终于降旨,表明不再滥发纸币,并且答应保护银行客户的隐私安全……这是皇帝的承诺!

    也是皇帝做出的妥协!

    这么多年了,除了钱唐拼了一条老命,换来了删减本的《孟子》之外,朱元璋还从来没低头过!

    “这小子,可真是有两下子。”茹太素忍不住赞叹。

    刘三吾微微一笑,“唉,你要是看到他怎么收拾北元的那些人,你就知道,这小子的本事,深不可测!真不知道,他的师父是怎么教的!”

    茹太素吸了口气,“真的如传言那样,是郭氏的门人,教导的他?”

    “嗯!”刘三吾道:“不然他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哪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

    茹太素皱着眉头,越发不解,“话是这么说,可他的那些师父们,为什么不愿意给大明朝效力,反而让一个孩子肩负重担呢?”

    “这个……老夫也问过……他说师门的长辈侍奉元朝,借助元主的支持,研究学问,积累知识。承蒙元朝恩惠,又身为汉人,进退两难……他们让柳淳带着所有学问,返回大明,替他们尽忠,而这些人则是向极西之地而去,据说是要前往当年蒙古大军也没有征服的地方,去那里探索未知,研究学问……假如有朝一日,我大军西征,或许他们还能帮得上忙!”

    茹太素颇为遗憾……一个弟子都这么厉害,假如这些人能留在大明,群贤当朝,一起辅佐天子,或许情形就不一样了。

    “自从宋濂,刘基等人死了,李善长罢黜……朝中文官凋零,能扛起重担的没有几个了。”茹太素唉声叹气。

    倒是刘三吾满脸微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不必哀伤。我前些时候,倒是见到了一个青年才俊!”

    “哦?当真?”

    “嗯,此人姓许,是池州人,叫许观,才学好,文风朴实,言之有物,尤其难得,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当中,连续得了三个第一,刚刚进入太学读书!”

    听到刘三吾的介绍,茹太素颇为惊讶,“这是个小三元啊!”

    世人皆知连中三元,其实在明代,还有小三元一说……一个童生,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才能取得秀才功名,成为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与剩下的乡试、会试、乃至终极考验……殿试!

    所以说,秀才也不是容易考的,难度大约跟高考差不多……所以以后再宣传什么高考状元,只会让古人笑掉大牙。

    而是相比起正式隆重的后面三级考试,前三级更加随意,变数也更多,尤其是没地方说理去,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是不过,差几名也无所谓……

    在这种随意的考试之下,连续拿三个案首,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幸运到逆天,要么,就是才学高的吓人!

    不给他案首,以后会被戳脊梁骨的!

    显然,这个许观就是后者!

    茹太素来了兴趣,“你说的这个许观,比起柳淳来,如何?”

    刘三吾挠头了,“这个真不好说……许观是文采出众,而柳淳则是智计百出,算计惊人……要我说,在考试上,柳淳一百个加起来,也不是许观的对手,可若是做事为官,你我比柳淳又能如何啊?”

    茹太素摇头叹息,“你说这世上,有没有人,既能像许生一样,才学过人,又能像柳淳一般,手段高强呢?”

    刘三吾翻了翻白眼,“那就是圣贤了!”

    茹太素摇头,“也未必,圣人尚且周游列国,找不到一个位置呢……你看这样行不,咱们想办法,让柳淳进太学,或者让许观进银行,他们俩要是凑在一起,兴许能珠联璧合,所向睥睨啊!”

    茹太素也就是随口一说,异想天开,可刘三吾却来了兴趣,还真别说,让两个青年才俊,互相学习,没准会培养出两个大才子呢!

    刘三吾对柳淳那可是寄予厚望……只是此刻的柳淳,连半点当才子的兴趣都没有,他只想当个算盘子,好好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了……

    有幸跟柳淳一起分享这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当然是总账房徐妙锦了。

    自从上一次封了家庙,大闹徐府之后,徐妙锦就搬了出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选择的小院跟柳淳的住处只隔了一条街道,方便向老板汇报吗!

    “你说我容易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说动陛下建立银行,结果银行的股份全都是陛下的,我是半点没有啊!”

    “还有,听太子说,陛下还盯上了我在大宁的钢铁厂,总想着没收充公,你说他的良心不会痛么?有这么对待功臣的吗?”

    “尤其是忍不了,他给茹太素升官了,特晋光禄大夫,金腰带换成了玉带……把老头的脸都乐开花了。我现在还是个大宁都司的经历官,连个正式的职位都没有!朝廷根本是使唤傻小子,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柳淳不停吐苦水,一副委屈坏了的模样,徐妙锦只是掩口轻笑,啥也不想说!

    你丫的就装吧!

    现在陛下给你官职,你也不会要的。

    你巴不得低调呢!

    放眼大明朝,比你有钱的人,可真的不多了!

    要是让陛下看到你的家产……信不信,立刻就让锦衣卫给抄了!当然了,徐妙锦也就是想想而已,事实上如果老朱真的去抄柳淳的家,反而弄不到多少东西。

    柳淳除了表面上的钢铁厂之外,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其中很多都十分荒凉,看不出什么价值,但若是往下挖一挖,就是煤炭,就是铁矿石!

    另外他还圈占了不少盐湖,从里面能获取顶好的食盐。

    再有,他提前布局了一大堆的作坊,油坊,另外大宁城,北平城,还有沿途的土地,仓库,柳淳都不知道弄了多少。

    这些东西在以前,不说一文钱不值,那也差不多了……可如今银行运行起来,北货南运,商贸畅通,几乎一夜之间,都价值倍增。

    不说别的,大宁城的一个铺面,放在半年前,不会超过五两银子,可现在呢,十两都不止!

    坐地升值,直接翻倍,以后还会看涨!

    更不要说那些矿场了,更是价值无量……

    “老板,根据保守估算,你现在手上的产业,也能值三百万两……三年之后,或许千万都不止了。”

    徐妙锦可没有胡说八道,甚至她都很保守了……大宁的黄豆,菜籽,非常受到欢迎,铁锭也卖的极好,物美价廉,谁能拒绝呢!

    尤其是土地又便宜的吓人……哪怕柳淳提前圈地,高价往外面卖,其实也只相当于江南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而且大宁和辽东的土地是几乎无限量供应的,而江南,有价无市,捧着黄金,未必能买来田地!

    过去让大家伙去屯田实边,没人愿意去,现在有利可图了……不少江南的商人都动身北上,想要圈占土地,狠狠赚一笔。

    只要有了人气,其他的就都不成问题了。

    大宁都司几乎跟一个省差不多大,能变出多少钱来,简直没法想象……总而言之,柳淳已经跻身“高富帅”的行列了。

    虽然官职不高,但个子挺高,富和帅,那就不用说了,尤其是帅,都帅得掉渣!

    柳淳仰着头,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就好像置身一堆竹笋中间的滚滚,一堆骨头中间的狗狗……徐妙锦看不下去了。

    优雅,要优雅啊!

    “老板,有件事你要做了!”

    “什么事?”柳淳茫然了。

    “还有什么事!当然是你爹和我冯姐姐的亲事了……你当初不是说要攒钱娶亲吗?现在都两年多了,你爹能等,我冯姐姐还等不了呢!”徐妙锦气鼓鼓站起身,叉着腰怒道,突然她又想起一件事。

    “那个我冯姐姐成了你的娘……你是不是该叫我一声小姨啊?”徐妙锦眨着明亮的眼睛,喜滋滋道。

    柳淳还能说什么?

    老爹的确年纪不小了,而且事务繁忙,人老得快,不赶快成亲,就没戏了。

    “只要能帮忙说成了,让我叫你姑奶奶都行啊!”

    徐妙锦小脸泛红,用力白了柳淳一眼,嗔怪道:“谁愿意当你的姑奶奶?”

    “那,那你想当什么?小姨……妈?”柳淳促狭笑道。

    徐妙锦霎时间小脸通红,跺脚怒道:“哼,不理你了!”

    她扭头往外面跑,等跑到了门口,顿了下,留下一句,“等着吧,三天之内,冯姐姐答不答应,一准有消息!”

    说完,一阵风似的,消失不见……
………………………………

第146章 婚礼和寿礼

    “唉!”

    徐妙锦未曾说话,先叹了口气。

    她坐在了柳淳的对面,小丫头已经从冯姑娘那里回来了。“我问过了,宋国公的确跟她提起过,冯姐姐人很好的,她没有反对。”

    柳淳大喜,“这么说,亲事就这么定了?”

    徐妙锦翻了翻白眼,“哪有那么容易……冯姐姐提出了两个条件,若是能答应,她就点头,若是不成……她情愿一辈子当尼姑。”

    “什么条件?难办不?”柳淳觉得只要不是刁难,老爹应该都能答应,就算刁难,老爹也多半会同意的……没法子,老柳就是这德行!

    “这第一条,就是不许纳妾!无论如何,都不许……”

    柳淳挠了挠头,老爹当初可是想娶媳妇生孩子,继承香火的,他这个干儿子,到底不如亲生的。

    当然了,经过这两年,柳三早就不这么看了,连他都要靠着干儿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在柳淳看来,老爹还是该有个亲骨肉,继承香火,假如冯姑娘年纪大了,没法给老柳家添丁,柳三纳妾也不是不可以……偏偏冯姑娘不同意。

    “那……我只有给老爹写信,请问他的意思了。”

    徐妙锦点头,小丫头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在她看来,第一件还有的商量,可第二件就太麻烦了。

    “冯姐姐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前面那个负心汉,把她伤得太重了!”徐妙锦深深叹口气,然后取出了一个鹿皮袋,递给了柳淳。

    “你瞧瞧吧!”

    柳淳打开,发现里面有一把古朴的匕首,没有太多的装饰,古朴简洁,却又带着一股子阴冷的杀气!

    “这,这个匕首是?”

    徐妙锦点头,“是那个畜生,冯姐姐亲手杀了他!”

    “啊!”

    柳淳惊得张大了嘴巴,好厉害的女人啊!

    记得冯胜说过,他的那个侄女婿是掉进秦淮河淹死了,没想到居然是被媳妇给杀了!也太凶悍了吧?

    见柳淳变颜变色,徐妙锦生怕事情黄了,急忙解释道:“当年那个家伙闹得太不像话……他偷了冯家的钱,跑去外面养女人,还,还有了孩子……”徐妙锦提起来,气得小脸煞白,不停咬着牙,冯姐姐的委屈真是太大了。

    有好些事情,徐妙锦原来都不清楚,她更不愿意去问……可这是柳淳老爹的亲事,不能不过问啊……徐妙锦也够聪明的,别人不愿意说,她就去找大嫂……还真别说,大嫂知道的非常清楚,就跟亲眼见到了似的。

    当年那个渣养了外室,生下了孩子,反过头,还嘲笑冯姑娘不能生育。

    天可怜见,除了刚成婚的那天,他们夫妻就没在一起过……能有孩子才怪!

    那个渣当然清楚,但他把一切的罪责都推给了冯姑娘,还要休妻……起初冯姑娘忍辱负重,恪守妇道,瞒着母亲,害怕她生气,伤了身体。

    可纸包不住火,老太太还是知道了,她极力支持的婚事,竟然给女儿挑了个白眼狼,老太太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没有多少日子,一命呜呼。

    那个渣见岳母死了,竟然越发肆无忌惮……他给冯家当女婿,是希望能结实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从而爬上终南捷径,一步登天。

    如今他也认识了不少人,把冯姑娘踹了,他就能摆脱上门女婿的身份,挺直腰杆充大爷了。

    可这家伙又一想,冯家大房虽然完蛋了,可冯胜还是当朝名将,手握大权,如果他从外面回来,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