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的是人话吗?”徐增寿气得爆粗口了,“地给了你,最好的工匠也派给你了,房舍在修着,你跟我说不管了,良心呢?”
“我也在找呢!”柳淳无所谓道:“上一次假钞的事情,你那位大嫂就差点惹了祸……不是差点,是已经惹祸了,陛下只是没有计较而已。我可是听说了,锦衣卫正在昼夜不停,审讯陆家爷俩,会牵连到谁,我可是不知道。陛下那边也要降旨,规定所有交易,必须经过银行。各个商号行铺,限期在银行设立专门户头,还有,旧的宝钞,金银铜钱,要按照期限,从市面上消失……你们徐家可以不动,兴许陛下觉得你们功劳太大,可以作为特例,让你们随便胡来呢!”
柳淳明显在反讽,所谓立规矩,最怕的就是有特例。好比一张渔网,只要漏了一个窟窿,就一条鱼也抓不到了,
徐家的面子是不小,可徐增寿却没胆子冒险。
“柳兄,咱们虽然认识不长时间,但小妹十分推崇你的才智……家父去世的时候,特意嘱咐我,大哥憨直忠厚,可以继承爵位,平日里撑起徐家的威名。可他不善于随机应变,又优柔寡断,遭逢危机,必然进退失据,顾此失彼……所以,家父就让我弥补大哥的缺陷,替徐家处理一些不好处理的事情。”
其实不用徐增寿说,柳淳也看出来了,徐辉祖的确更像是一个放在外面的牌位,徐增寿才是徐家真正的灵魂人物。
也不得不说,徐达眼光毒辣。
在靖难一役,徐辉祖跟着建文帝作死,徐增寿通风报信不说,还丢了一条性命……结果换来了徐家一门二公。不但徐增寿一系受封定国公,徐辉祖这一系也保留下来。
这就有意思了,假如徐增寿不死,没准直接废了徐辉祖,让他继承魏国公的爵位就是了。可徐增寿死了,再去处置徐辉祖,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可留下了徐辉祖,徐增寿的功劳又怎么算?
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相如何,但徐家确实做到了一门二公,显赫了二百多年!
“徐兄跟我推心置腹,我也只有如实相告。你们现在舍弃一些,看起来是损失了,可若是外贸做起来,那些田产,店铺,作坊,都会十倍发展,你们的利益不但不会少,还会暴增!”
柳淳道:“我一直相信,只有大格局,才能赚大钱。你们徐家若还是任由一个妇人掌管财产,凭着她的见识和手段,迟早会出大事情的!疏不间亲,我言尽于此,徐兄自己思量吧!”
徐增寿叹了口气,“柳兄如实相告,我已经感激涕零,可,可我怕大嫂一时未必能想得明白,这家中不和,也实在是让人笑话!”
柳淳深吸口气,“徐兄,你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既然你不好出手对付女流之辈,那何不请一个女流之辈出手啊?”
“你是说……锦儿啊?”徐增寿眼睛眨了眨,突然大笑起来,“好!就冲小妹的本事,制服大嫂,不在话下!”
……
徐增寿急吼吼去找徐妙锦了。果不其然,三天之后,徐妙锦在后面花园凉亭设宴,请大嫂过去,谈外贸的事情。
大嫂本不想去,但徐妙锦给她送来了计划采购的数额,上面的数量和金额实在是诱人,让大嫂怦然心动。
她忍不住前来赴宴。
见面之后,徐妙锦却不跟她说什么,只是闲聊一些没用的事情。大嫂不悦,就在她要发怒的时候,突然发现,来时的回廊,已经多了十几名甲士。
“你,你想干什么?”大嫂脸色苍白,慌忙道:“三,三妹,你想对我不利?”
徐妙锦微微一笑,“大嫂为何要这么看小妹,我可没那个胆子……你放心,就是让你在湖心亭坐一个时辰,这里凉快,透着清冷,能让人想清楚很多事情。”
徐妙锦握着茶杯,淡然品茶,可心里却是起伏不定!
乳母孙妈妈是怎么疯的,说起来是因为孙儿落井死了,其实这笔账还跟大嫂有关系,徐妙锦去北平之后,大嫂就以节约开支为由,削减了徐妙锦身边人的例银。孙妈妈每个月拿到的钱少了一半。
她平时要接济家里,现在钱少了,她不敢跟家里说,也不能少给家里的……只有私下里多做女红,经常熬通宵,熬得眼睛又红又肿。
做出来的东西卖了换钱,才能勉强够给家里的。徐妙锦在的时候,几时让奶娘如此窘迫过!
偏偏孙儿来看她,孙妈妈忙着针线活,一眼没照顾到,孩子掉进了井里……这才有了之后,孙妈妈把徐妙锦给她的首饰细软,拿出来捐木鱼赎罪的事情!
“嫂子,徐家好歹是勋贵豪门,世袭罔替的爵位。你管理家宅的时候,多少要想想徐家的脸面,别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坏了徐家的名声,甚至引来杀身大祸!你也不用生气,从今往后,我会带着身边的人,搬出徐府。至于我的嫁妆,也不劳你费心,我自己能安排!”
说完,徐妙锦大摇大摆往外面走,大嫂脸色变幻不定,猛地追上去。她眼瞧着,徐妙锦从甲士让出的小道离开,等她追过来,甲士扭头,像是墙一样挡住了她。
这帮人身强力壮,披着几十斤的重甲,跟一个个铁罐头似的。他们也不说话,任凭大嫂打骂,就是不动不摇,直到一个时辰。
等甲士散去,大嫂急匆匆跑回去,发现她房间的各种文书,账册,地契,田契,卖身契,悉数被带走,连一片纸也没给她留。
大嫂一屁股坐在象牙床上,凄厉大哭,却半点用处也没有……
“妙锦这丫头,算是被柳淳给教坏了,怎么都是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徐妙云忍不住抱怨。
在她旁边,站着丈夫燕王朱棣。
朱棣却笑道:“我怎么觉得小妹干得不错啊!将门虎女,快意恩仇,颇有岳父的风范,这调虎离山计用的,真是恰到好处!”
徐妙云气得哼了一声,“你最好跟我说,可千万别让那丫头听到,若是不然,她非惹祸不可!“
朱棣满不在乎,“惹祸就惹祸,我这个姐夫,就是要给她撑腰!”
朱棣说着,揽过妻子的肩头,指了指身前身后的大船……“你瞧瞧,这是多少东西!”朱棣豪情万丈……“这次父皇万寿,咱北平拿出来的东西最多,父皇一准高兴。”
朱棣没有往下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要让京城的官老爷们瞧瞧,咱朱老四的实力和本事!
这一百多艘漕船,就是朱棣治理地方政绩的最好证明。
该让京城的人开开眼界了,看谁还敢说北平苦寒贫瘠……
………………………………
第159章 二王斗富
“柳先生,父王要进京了!”
朱高炽晃着圆滚滚的身躯,从进门就高声嚷嚷,乐得跟偷了灯油的胖耗子,气喘吁吁跑着。跟在他后面的朱高煦反而不怎么欢喜。
他在京城玩得挺好的,不但被夸奖为神童,还跟着蓝玉学功夫……在皇孙一辈中,朱高煦是年纪最小的,但却是天赋最高。
不管练功多苦,摔倒了多少次,朱高煦从来没哭过。
蓝玉是真心喜欢朱高煦,假如他要是太子的儿子,蓝玉都想支持他当太孙!偏偏是朱棣的儿子,真是愁人啊!
蓝玉替朱高煦扼腕叹息,但是在传授功夫上面,蓝玉可没有半点藏私,甚至教的更用心。
姓蓝的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咱得让朱老四知道,我是不喜欢你,可我不会迁怒你的儿子,相反,我会把所有的本事都交给朱高煦,让他青出于蓝,等到你朱老四被自己的儿子比下去,那可就有趣了。
“柳哥!”
朱高煦凑到了柳淳的近前,突然道:“你能不能让父王跟师父吃顿饭啊?”
柳淳愣了一下,突然笑道:“二公子,你这是想替他们讲和吗?”
朱高煦嘟着嘴道:“师父对我是真心好,我想让他跟父王交朋友……”
柳淳摸了摸朱高煦的头,“二公子,我知道的想法,但大人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蓝玉是朝中大将,近臣结交外藩,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会惹你皇祖父忌惮的。”柳淳顿了顿,又道:“二公子别担心,有我在,不会让他们真正闹翻的。”
朱高煦沉着小脸,只能点头了。连柳淳都办不成的事情,别人就更没希望了。
这时小胖墩又道:“二弟,你还是别管大人的事情了,想想你该怎么向父皇交代!”
“交代什么?”
“当然是交代你把朱尚炳给打了呗!我听说二伯已经进京了,万一他跟父王告状,你说怎么办?”朱高炽提醒道。
朱高煦翻了翻白眼,“他明明比我大好多,还被我追着打,孬种一个!他要是敢告状,我就去找皇祖父!”
“聪明!”
小胖墩嘟着腮帮道:“二弟的确厉害了,可若是皇祖父不见咱们,那该怎么办?”
朱高煦哼了一声,“你有主意?”
“嗯,咱们去找含山姑姑,皇祖父最喜欢她,有含山姑姑帮忙说话,你就不用挨打了。”
朱高煦下意识点头,可又很快扬起下巴,高傲道:“打就打,父王打我一下,我就打朱尚炳十下,告状的没好下场!”
真不愧是最像朱棣的小崽子,真是够狠的!
让柳淳意外的是秦王也进京了,而且是在朱棣之前进京。
朱元璋崇尚节俭,又不愿意扰民。因此几位藩王,并不是每年都有陛见的机会。今年是因为彻底荡平北元,国库充盈,加之老朱年纪也大了,才下了血本,办这次万寿庆典。
包括朱棣在内,秦王,晋王,周王,齐王,这几位都要一起进京,给他们的老爹过生日,热闹可期。
“柳先生,明天咱们一起去码头,迎接父王,怎么样?”
柳淳能拒绝吗!
“好吧,我也想看看,燕王殿下能带来多少好东西!”
转过天,柳淳带着俩小家伙去码头,刚出门,就碰到了徐增寿和徐妙锦,“大姐也来了,我们去迎接大姐。”
五个人凑到一起,往码头前进。
眼看快到了,突然马蹄声响,后面尘土飞扬,前面有几个骑兵开路。
“闪开,全都闪开!王爷驾到,闲杂人等滚开!”
他们风驰电掣一般,十分嚣张,路上的百姓,稍微怠慢,就会挨鞭子。
柳淳他们的马车幸好躲得快,不然车夫都要被抽中了……徐增寿撩起车帘,向外面瞧瞧,然后狠狠啐道:“好威风的秦王!这是把京城当成了西安,肆无忌惮了!”
徐增寿咬牙切齿,却也没啥办法,秦王朱樉是老朱的次子,马皇后所生,十分受宠,哪怕连太子朱标的话,他都未必在乎。
徐妙锦好奇道:“这秦王吃错了什么药,为什么要去码头啊?”
徐增寿道:“我也不知道,没准是去接燕王吧!”
“不是!”
朱高煦闷声道:“我听朱尚炳说,他爹带来了好多礼物,要献给皇祖父呢!”
“哦!”
徐增寿道:“我知道了,他这是想看看燕王带了多少东西,急着去炫耀了!”
听到这话,柳淳嘴角抽搐了两下,“那个……我们可以替秦王默哀了!”
朱樉作为老朱的次子,早早被封到了西安……西安这个名称,是明代才开始使用的,当年徐达率兵攻取奉元路,被改为西安府,后来秦王朱樉就藩西安,朝廷有下了大力气,整修城池,兴建王城。
整个西安格局跟南京大同小异,差别只是规模小了不少而已。
朱樉这家伙可不是个废物……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教子还是有两下子的。朱樉能文能武,到了任上,几次出击北元残部,立了战功。
而且他还很有经商天赋,利用元代圈占的草场,饲养了十几万只羊,每年都向各地贩运羊毛,牟取暴利。
所以某些靠着羊吃人的穿越前辈要注意了,这招真不新鲜,至少朱樉就能想到,而且还实践了。
效果也挺不错的。
秦王在诸位藩王当中,算是非常富有的,在柳淳出现之前,连朱棣也比不上他。
“本王向父皇进献珍宝,香料,皮草,药材等物,凡一百余车。四弟在北平,可有这么大的手笔?”
朱樉骑在马上,放声大笑。
他的随从急忙谄媚道:“王爷,燕王哪里能比得上您啊,咱们王爷,是天下第一的大孝子,谁人不知?大家说是不是?”
手下的人敢说什么,只能拍马屁呗。
朱樉听着,哼了一声,“说得好,可父皇为什么把大宁,辽东这两镇都给了他?一个王爷,戍守三镇,四弟可真是好威风!”
朱樉切齿咬牙,他瞧不起朱棣,毕竟他是马皇后亲生的,是嫡子,远不是朱棣这种庶出的小角色可比。
偏偏这两年朱棣风头大盛,弄得朱樉非常不爽!
“本王要好好看看,四弟究竟有多大的本事!能爬到本王的头上?”朱樉一路狂奔,赶到了码头。
他来的时候,就听有人在数数。
“……31 、32、33 ……”
“这是干什么?”
朱樉抬头一看,发现江面上出现了庞大的万石漕船,原来这些人是在数漕船的数量,一艘,两艘,很快到了四十几艘!
还真是不少!
正在这时候,旁边有人突然道:“你说,这次燕王会带来多少船只?”
燕王!
老四!
朱樉揉了揉眼睛,这才发现,在所有漕船上面,都挂着一面三角小旗,中间绣着燕字。
这些船只都是朱棣的?
正在朱樉迷糊的时候,旁边人又道:“这燕王真是有孝心啊,这是多少的东西,啧啧,真吓人啊!”
另一个人插嘴道:“昨天不也有王爷进京,难道没带多少东西吗?”
说到朱樉了。
“带了,只有区区一百多马车而已,还不如人家一艘船来得多……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朱樉眉头乱挑,怒气高涨,就想过去教训这个胡言乱语的人。
突然,码头上喊声高涨起来。
“50,50艘了!”
当这艘大船,晃着肥硕饱满的身躯,出现在码头,人群都沸腾了。
朱樉更傻了,他完全没有和朱棣叫板的勇气了。
他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棣究竟带了多少船只?怎么江上的漕船,都听他的调遣,简直岂有此理!
不管朱樉怎么想,船依旧不断涌入,将空闲的泊位排满,所有的民夫跃跃欲试,等着搬运货物……
“……109,110,111!”
数数的人群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船只越来越多!
还有吗?
“……121,122……”
朱樉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跟着那些人一起数了起来,他简直想给自己嘴巴子……你是来打朱棣脸的,不是来抽自己的!
“……127,128,129!”
终于,船只数量没有突破130艘,朱樉似乎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候,有人站在船头大喊,“今天到此为止,明天还有啊!”
听到这句话,朱樉险些从马背上摔下去,没脸跟朱棣比了,赶快走吧!
主人没了精神,连带着战马都跟打了败仗似的,从柳淳他们的马车旁,灰溜溜逃跑了……
………………………………
第160章 陛下夸奖你了
朱棣带着庞大的船队,来到了金陵,声势浩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这一次老朱圣寿,是不许地方送礼的,怕的是地方借机盘剥百姓,搜刮地皮。
只有几位就藩的王爷,可以名正言顺带礼物,毕竟儿子孝敬父亲,那是天经地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对几大藩王来说,这是个向老朱表示孝心,向朝野展现实力的绝好机会……所以秦王朱樉才会带着上百车的礼物,急吼吼赶来。
原本朱樉是信心十足,觉得他就藩时间长,又善于做买卖,其他几个兄弟是无论如何,也置办不出这么多礼物的。
奈何现实给这位秦王殿下一记暴击!
他的礼物,还不如朱棣的一个零头!
准确说,是第一天的一个零头,谁知道后续还有多少东西!
朱棣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二哥弄得内伤了,只是笑呵呵下了大船,燕王妃徐妙云拉着老三朱高燧一起下来。
上一次两位哥哥进京,朱高燧年纪还小,就留在了北平,当下朱高燧已经快七岁了,小家伙长得十分秀气,一双眼睛,尤其像他的母亲。
黑亮黑亮的,四处乱转,当看到二哥的时候,伸着小手,一头扑了过来。
谁跟谁投缘,真是没办法,朱高煦探手把三弟抱在了怀里,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
“瘦了,回头二哥带你吃桂花鸭去!”
“嗯!”朱小三喜滋滋点头,情不自禁将手指塞入嘴里,流出一串晶莹的口水……又是一个吃货!
柳淳摇了摇头,急忙跑过来。
“殿下,太子本来是要迎接殿下的,只是寿典事务繁忙,脱不开身,所以请殿下谅解。”
朱棣扫了眼柳淳,少年人长得就是快,才分别了不到半年,柳淳似乎就高了一点,神态举止,也成熟了不少。
“太子哥哥事务繁忙,都是一家人,情理之中……对了,柳淳,你小子不是本王的长史吗?怎么又替太子殿下送消息了,莫非你想改换门庭?另谋高就?”
朱棣话说得戏谑,但却不怎么好回答。一见面就出难题,果然是朱老四的风格!
“燕王殿下,我倒是想投靠太子殿下……毕竟我惹出来的事不小,需要有人背黑锅,只是太子不愿意收下我。”
朱棣哈哈大笑,“太子哥哥不愿意,那本王替你背黑锅,你觉得怎么样?”
“那就多谢燕王殿下了。”
朱棣又笑着跟徐增寿等人打招呼,徐妙锦也过来见过姐姐,寒暄了几句,大家纷纷上车离去……朱棣特意拉着柳淳和徐增寿,坐在了一驾马车上。
刚上车,朱棣就叹道:“柳淳,这些日子你受了不少难,也为北平做了许多事。我都记在心里,不就是一个吉安侯陆仲亨呢,我给你兜着!”
柳淳咧嘴苦笑,“王爷,还有呢!”
“还有谁?”朱棣惊问,他是到了山东地界,听到的消息,莫非案子又扩大了不成?
徐增寿道:“姐夫……刚刚平凉侯费聚被调入京城,打入天牢!”
“哦?”
朱棣大吃,“这个平凉侯费聚我虽然接触不多,可也是开国功臣,他怎么被拿了?”
“据说是跟陆仲亨私通,又勾结胡惟庸!”
“胡惟庸!”
朱棣听到这三个字,脸立刻沉下来,面色凝重,插在一起的双手,不停摆弄,显示出纠结的心理。
胡惟庸案发十年,当初被牵连进去的官吏,已经杀得差不多了。可自从前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到现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都不断提起胡惟庸案,不断有人被抓下狱。
说穿了,胡惟庸案就是个马桶,什么垃圾都能往里面装。而且一装还是一大堆!
“父皇仅仅是抓了费聚吗?”
“不!还有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徐增寿咧着嘴道。
朱棣不由得吸了口冷气,转眼之间,四大开国侯爷牵连其中,悉数被朱元璋拿下……老爹够狠!柳淳捅得篓子也够大啊!
徐增寿道:“费聚当初平定苏州等地,私下里收了不少产业,赵庸在福建和广东一代,剿杀方国珍残部,收拢了不少海商,私下里做走私的生意,唐胜宗则是在西北经营很多,家里面控制着京城三成的马市。”
这三人都不在京城,算不上是权力核心,陆仲亨作为四个人当中,唯一在京的实权侯爷,他起到了勾结串联的作用,四家合在一起,共同发财。
“父皇要借他们的头,来推行新钞?”朱棣也是耳聪目明,什么都清楚。
“只怕不光是这四家。”
“什么?”朱棣惊问道:“莫非还要牵连更多……更大?”
假如四位侯爷都不够,那就只有从公爵里面找了!
谁会有幸承受朱元璋的怒火呢?
“这四个人都是韩国公李善长当年提拔的人。”
李善长!
朱棣默默念叨,这位已经离开大明权力中心十年,却依旧时刻牵动着朝局,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父皇跟李善长斗了二十几年,也该有个了结了。“
朱棣到不担心老朱会输,他抬起头,盯着柳淳,严肃道:“从今往后,我让张玉跟在你身边,片刻不许离开……你小子也给我小心一点,假若父皇真的想收拾李善长的党羽,这帮人又没法抗衡,没准铤而走险,迁怒其他人……你明白吗?”
柳淳能不明白了,他这些日子也在发愁,陆仲亨是因为银行和新钞的事情,被抓进去的,蒋瓛办案的效率那叫一个高,很快又拿下了三位侯爷……鬼知道最后能牵连多少人。
这帮人可都是传说中的淮西勋贵,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狠人。
他们抗衡不了朱元璋,但是随便派几个人,要了柳淳的小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