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朱元璋对待臣子,可是没什么情分可讲的,为什么柳淳就这么特殊?

    九成九是私生子!

    不少人闻风而动,都准备了礼物,想要来拜见柳淳,拉拉关系。有些人更直接,去巴结刚进京的柳三了……甚至有人说,当初是柳三保护了以为怀有身孕的宫女,然后含辛茹苦,替陛下把儿子养大。要不是立了大功,陛下怎么会给一个区区锦衣卫千户赐婚,而且还是娶冯家的女儿……

    真是越想越有道理!

    “柳淳,兄弟,要不要去宗正寺,咱们认认亲啊!”朱棣笑呵呵揶揄道。

    柳淳刚刚睡醒,眼睛还红着呢!

    “殿下,咱别开玩笑成不,陛下都恨不得打碎我的骨头,有这样对待自己儿子的吗?”

    朱棣轻轻摇头,“唉,柳淳啊,你知道不,多少藩王都盼着父皇能打他们一顿呢!”

    “我想那些人里面,一定不包括殿下!”柳淳没好气道。

    “错!”

    朱棣猛地探身,跟柳淳几乎脸对着脸,美意丝的表情,都得真切。朱棣非常认真道:“我是最盼着的!只可惜……”朱棣落寞萧索,摇了摇头,“我这次进京,除了第一天单独陛见之外,其他的时候,都是和别人一起。还幸亏有你,招安倭寇的时候,我还能跟父皇说两句!虽然身为父皇的儿子,我,我却不如一个臣子亲密!柳淳,你知道,我有多羡慕你吗?”朱棣的拳头攥得紧紧的!

    一直以来,朱棣都是个极为冷静的人,至少在柳淳面前,从来没有如此失态过!

    堂堂燕王,居然羡慕一个臣子,可笑吗?

    但从某个角度来讲,也的确如此!

    柳淳不但几次面君,而且还被朱元璋破例留在宫里谈了一夜!除了太子朱标,哪个皇子能有这样的待遇?

    柳淳哑口无言,他了解朱棣的渴望,但也理解老朱的处境……二十几个儿子,他对谁过分亲密,都会引来其他人的猜忌,要是对每一个儿子都亲厚,老朱哪来的时间!

    索性就扔在一边,全都不理。

    皇家的事情,外人怎么会胡言乱语。

    柳淳沉默半晌,幽幽道:“殿下,我心目中的燕王,应该是冷静睿智,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有强大自制能力,城府极深,不会轻易显露内心的大将,贤王!殿下……你失态了!”

    “哈哈哈!”

    朱棣摇头大笑,“真没想到,你小子能如此高看本王,你说的是心里话?”

    “当然,我只是实话实话而已!”

    “好,我也说说心里话。”朱棣瞳孔收缩,眼睛微微眯缝,双手攥紧了拳头,半晌,又徐徐松开,他凑到了柳淳的旁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问道:“我,还有机会吗?”

    柳淳迟愣一下,他想不明白,朱棣怎么会如此露骨?貌似他们没有亲近到这种程度吧?

    朱棣瞧着柳淳发傻,忍不住笑道:“小子,你当本王真的看不出来吗?你没有让本王掺和外贸的时候,却又建议父皇把第一个分行开在北平,你是用心良苦啊!你怕本王懈怠,怕本王沉溺享乐,所以不让本王挣唾手可得的财富,你又促使银行开到北平,是让本王有机会发展势力!”

    朱棣不无得意,轻轻笑道:“本王没有父皇的垂青,也没有朝臣的支持。可你柳淳却愿意把宝押在我的身上,你真的这么看好我?”

    柳淳很想说没有,但是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事实上,针对南北,他的措施完全不同。别看外贸闹得很热闹,柳淳的定位却是高端路线,尽量避免冲击江南的小农经济。

    可北平等地呢,柳淳却是恨不得把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就连海上的倭寇,他都不放过!

    现在又把银行开到了北平,辩解已经是苍白无力。

    柳淳事实上,就是在积极筹备,押宝朱棣!

    “殿下。今天的话,只说一遍,往后不要再讲了。”

    朱棣点头,“可以!不过现在我想请你喝点酒!”

    “我的酒量不好!”

    “没关系,本王的酒量好,我可以替你喝!”朱棣抓着柳淳的手,直奔后面的花园,这位王爷的脸上,也如花园的花朵一般,盛开灿烂……


………………………………

第175章 被套路了

    假如让柳淳重新选择一次,他绝对不会喝酒了。

    上次喝酒,就险些错过跟勋贵谈外贸的事情,这次让朱棣拉着,灌了一肚子酒,柳淳干脆喝断片了,什么都不知道。

    等他再度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

    宿醉之后,脑袋疼得厉害!

    “先生,喝点热汤吧!”

    小胖墩等在床边,见柳淳醒了,急忙把碗送过去。

    柳淳接过,喝了一大口,感觉稍好,“大公子,你怎么没去上学?”

    朱高炽嬉笑道:“先生真糊涂了,多亏了你跟梁国公说的,让我们每旬休沐一天。我打算跟二弟和三弟去街上逛逛,三弟来京城就一直病歪歪的,这几天才算好了一点……先生,你去不去?”

    柳淳苦笑,“我倒是想去,不过中秋在即,事情太多了。等忙完了圣寿,咱们一起逛逛金陵!”

    “好嘞!”

    朱高炽收了碗,喜滋滋离开。

    柳淳爬起来,早有人准备了洗漱的用品,一盏茶的功夫,柳淳来到了院子里,他发现朱棣正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似乎在看什么东西,还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因为只是背影,柳淳看得不真切。

    他下意识走过来,朱棣听到了脚步声,就赶快把手里的东西塞到了袖子里,恍惚之间,能看得出是一些手稿。

    “你醒了?”

    柳淳耸了耸肩,“殿下真是好酒量,我自愧不如。”

    朱棣大笑,“头些年,我也不能喝酒,可到了北平,领兵带队,就不能不会喝酒!而且还要比任何人都能喝,不然岂不是让那帮孙子笑话死了!”

    柳淳愕然,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军中是以酒量分辨高低的?

    那岂不是说,凡是领兵的,都是大酒桶吗?

    柳淳甩了甩头,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喝着、

    朱棣瞧着他,突然笑了。

    “柳淳,你昨天夜里,可是给我不少好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啊!”说着,朱棣还瞧了瞧袖子里的东西,宝贝似的。

    “啊!”

    柳淳的手顿了一下,他跟朱棣说什么了?怎么不记得了?

    他只记得喝酒之前,让朱棣点破了他的心思,柳淳很被动……到目前为止,柳淳也没有找到朱标身体有什么问题,更看不出他为什么会死。

    坦白讲,柳淳是希望朱标能够安然无恙的,毕竟这位太子殿下是真正的仁厚,跟朱允炆那个掺水的货,完全不一样。

    似乎有不少人都津津乐道,说朱棣成功,是因为侄子的仁慈,尤其是那一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更是铁证!

    但有句话说得好,听其言,观其行,在朱允炆登基之后,朱棣造反之前……这位建文皇帝,先拿周王朱橚下手,就是喜欢编医书,喜欢唱戏,人畜无害的朱橚,愣是被自己的侄子发配到了云南。

    同年,朱允炆又把代王给圈禁起来,转过年,再度以“不法事”为名,抓了岷王,然后又去抓湘王,逼得湘王一家,点火焚宫,死在了家中。

    试问,周王,代王,岷王,湘王!

    哪一位不是朱允炆的叔叔?

    为什么独独舍不得杀朱棣呢?

    难道他们叔侄的感情特别深厚?

    貌似也没有证据啊!

    既然如此,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就该另做解释了……朱允炆不是舍不得杀朱棣,而是告诉大将,你们要把朱棣弄死在疆场上,不要带回来,让朕难堪!

    哪里是仁慈,分明是恨朱棣不死的催命符!

    那有人要问,既然如此,朱棣又怎么活下来的?

    瞧瞧整个靖难之役吧,朱棣身边的大将死了多少?不说别的,第一功臣张玉就是为了救朱棣,战死疆场的。

    朱棣经常亲自冲杀,就连刚刚成年的朱高煦,都上战场拼命了。朱高炽,徐皇后,道衍和尚……别说是个人,哪怕是一条狗,都派出去攻山头了。

    如果说朱棣能赢,得益于朱允炆和身边人的愚蠢战略,这是没问题的,可若是说朱允炆仁慈放水,那就扯淡了,毕竟他们的水平就那么高……

    在柳淳看来,朱标的确是第一人选,可一旦朱标死了,他就只能站在朱棣这边。毕竟他跟那帮文人是尿不到一起去。

    正是出于这个判断,所以柳淳才不停给北平添砖加瓦。

    那些改造的蒙古士兵,招安的倭国武士,钢铁厂的工人,车马行的脚夫,运河的船夫……必要的时候,都能变成武装力量!

    尤其是把皇家银行的分行开到了北平,这样一来,北平的产业就能得到充裕的资金,采矿,炼铁,造船,毛纺,渔业……这些全都能发展起来,如果真正到了靖难之役,柳淳手上的力量,就会完全爆发出来,至少可以确定一定,朱棣绝对会更加轻松,战争的创伤也不会那么大。

    只是这些事情,都是柳淳暗中准备的,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尤其是朱棣!

    可偏偏就让朱棣早早识破了,弄得柳淳非常苦恼被动。

    “殿下,我到底给你提了什么建议?”柳淳惊问,他是半点都想不起来。

    朱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笑道:“柳淳,你替父皇办皇家银行,没有拿半点股份,你帮着操持外贸,所有货款,悉数充入内帑,你让二哥筹建船队,却也没有要一点好处……这是为什么?”

    柳淳翻了翻白眼,心里道:“我想要,你爹愿意给我吗?你们老朱家都属貔貅的,光吃不拉!

    “殿下,我沐浴皇恩,为国筹谋,乃是臣子的本分,怎么能要好处?”

    “不然吧!”

    朱棣轻笑道:“你在北平,可从来不跟本王客气,你算算,这一两年的功夫,你积攒了多少家底儿?”

    柳淳挠头,忧心道:“殿下,你不会想逼着我交出来吧?”

    “哈哈哈!”

    朱棣大笑,“你把我朱棣看成什么人了?你当我真的不懂吗?你是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了北平,准备和我休戚与共,同乘一船!朱棣相信自己的眼睛,柳淳,本王只能说,对朋友,对兄弟,朱棣绝不吝啬!你……就是朱棣的小兄弟!”

    柳淳这个郁闷啊,兄弟就兄弟,干嘛小兄弟?朱老四,你是不是自我感觉太好了,要不是你大哥突然暴毙,你侄子又那么蠢笨,哪里轮得到你啊?

    就从目前的朝局来看,即便太子死了,还有秦王和晋王,人家都是嫡子,可比你朱四亲近多了。

    柳淳突然又想起一件事,貌似在接下来的几年,秦王和晋王也都相继死去,弄得朱棣成了宗室的大家长,这事情真是好玩,到底是出了多少意外,才把朱棣推上皇位啊?

    柳淳觉得洪武末年的朝局,越发笼罩着一层迷雾,让人看不清楚,也想不明白!

    越是如此,就越该谨慎小心,尤其是不能跟朱棣过早绑在一辆战车上!

    “柳淳你才华横溢,谋算过人,昨天夜里的一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这心里也有了数,就让咱们兄弟,一起携手,干成这件大事!”

    朱棣神情激动,用力抓着柳淳的胳膊,不停摇晃。柳淳龇牙咧嘴,“等,等等!”

    “殿下,我到底胡说八道了什么啊?我怎么都忘了!”

    “哈哈哈,你不是胡说八道,而是老谋深算,你给我出了个绝好的主意!”朱棣欣然道:“我终于知道,该怎么破局了!”

    “等会儿!”

    柳淳真的急眼了,“殿下,目前宜静不宜动,你可不能贸然行动啊!”柳淳真的害怕自己酒后失言,胡乱说了什么,朱棣万一相信了,那可就麻烦了。

    “你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朱棣不悦道。

    “我怎么知道一不一样?”柳淳气哼哼道:“殿下,你该清楚,太子已经代替陛下处理国政,又深得人心,文官悉数归附,武将之中,以蓝、常两家为首,也鼎力支持,还不要说云南的黔国公了,太子大势已成,殿下只可静待时机,现在出头,只会碰一鼻子灰!”

    柳淳第一次跟朱棣坦诚相见,真是一点虚的都没有!

    “殿下,你现在该做的就是治理好北平,陛下给了藩王戍守边防,捍卫大明的使命。殿下一手抓钱,一手练兵,沉心静气,积累实力,这才是最紧要的。连自己的老巢都没有经营好,就奢望别的,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殿下,你要清醒啊!”

    朱棣耐心听着柳淳的话,突然微微一笑,“你这是真心话?”

    “当然!我是替殿下考虑的。”

    朱棣意味深长一笑,“嗯,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只有——从善如流了。”

    朱棣起身,往屋里走去,从他的袖子里,飘出了几张空白的信笺,连半个字都没有,柳淳顿时傻了……


………………………………

第176章 该给柳淳点甜头了

    “王爷,要让妾身说,你就不该耍柳淳,堂堂王爷,骗一个小孩子,有意思吗?”徐氏忍不住埋怨。

    朱棣满脸笑容,浑不在意。

    “夫人,你还觉得那小子是个孩子吗?我大明有这么妖孽的孩子吗?”朱棣掰着手指头道:“他进京,先是促成父皇设立银行,接着又推动外贸,顺手还把吉安侯等人给废掉了。对了,他还让魏国公丢了面子。这些事情,随便拿出一样,别说是普通人,就算是本王,也是不敢想!”

    徐妙云给朱棣揉着肩膀,笑呵呵道:“王爷,家父说过,这官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就跟戏台子上一样,扮相不同,唱词不一样,王爷又何必嫉妒呢!”

    朱棣摇头,“我不是嫉妒,而是羞愧!”

    朱棣的脸越来越长,有愤怒,也有失落,更多的是无奈……作为一个有志向的藩王,不垂涎龙椅,那是不可能的。朱棣想当皇帝,但却不想造反,他要展现才华,让父皇知道,自己才是合适的继承人,从而登上太子的宝座,光明正大,继承大明江山。

    这个念头,在朱棣进京之后,越发强烈,他离开的几年,京城越发雄伟壮丽,虎踞龙盘,九十里城墙,百万人口,大江之上,船只往来不绝,这才是上国气象,与众不同。朱棣渴望着成为这一切的主宰。

    但等他进京之后,发现情况并不那么好,甚至说,非常悲观!

    哪怕他在辽东立下了大功,执掌三镇雄兵,依旧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朱元璋只见了他几次,在京的文官更是没人前来……如果说这还能忍,那么就连勋贵,都敬谢不敏。

    除了徐增寿之外,就连大舅哥徐辉祖都不曾登门!

    朱棣悲哀地发现,他还不如柳淳混得开,这是何等讽刺啊!

    根本就没人愿意支持他,朱棣越发落寞,意兴阑珊,甚至想放弃夺嫡的念头。

    可就在这时候,柳淳请求朱元璋,在北平设立第一个皇家银行的分行,朱棣打了个激灵!他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柳淳。

    这小子路子野,办法多,结交的神仙不在少数。太子朱标、梁国公蓝玉、加上新进勾搭上的秦王和周王,甚至包括皇帝陛下!

    他跟这些人都算有些关系,也看不出对谁特别亲厚,至少他没有表现出跟朱棣有多亲密。

    一度朱棣还挺生气的,可是当柳淳提议把银行搬到北平,朱棣猛醒!

    对啊,柳淳的身家性命全都放在了北平,所有的产业都在北平和大宁,柳淳所作所为,也是给北平的发展铺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柳淳结交多少朋友,他跟朱棣都是最亲密的利益共同体!

    柳淳在北平有钢铁厂,朱棣有矿产,柳淳有农田,朱棣有牧场,柳淳有作坊,朱棣有兵马……他们俩的利益,跟北平牢牢绑在了一起,是真正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都到了这一步,还用得着在乎那些小节吗!

    唯一的问题就是柳淳只做不说,并不愿意跟朱棣交心,这让朱老四很无奈。

    朱棣也够坏的,愣是憋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故意灌醉柳淳,然后设了个圈套,用几张白纸,逼着柳淳站在了他的这边!

    “王爷,我觉得不管怎么说,你都不该计算柳淳的,那小子心眼不大,小心他记恨王爷。”

    朱棣笑着摇头,“不会的,因为我想好了补偿他的办法。”

    “哦?王爷打算怎么办?”

    朱棣笑道:“柳淳也十四五了,不算小了,该成家立业,我给她找个夫人不就行了!”

    徐妙云一听就皱眉头了,“王爷,我看你是自作多情!柳淳年少成名,寻常人家根本看不上。可那些豪门勋贵,又未必看得上他,而且即便看上了,王爷能不能当成这个大媒,还在未定之天,人家能听你的吗?柳淳能愿意吗?”

    “哈哈哈!”朱棣大笑,“夫人,你说的这些,我全都想好了,因为我挑选的这个人,门户相当,才貌双全,而且柳淳还一准答应!”

    “谁?”徐妙云好奇道:“假如真有这么合适的人,我帮王爷说去!”

    朱棣更乐了,“夫人还真说着了,就只有让妇人去说,才能成功!”

    徐妙云愣了一下,突然眼睛瞪大,手上用力,疼得朱棣龇牙咧嘴,“轻点!”

    徐妙云才不松手呢!

    她秀眉立起,粉脸嗔怒。

    “好啊,你要拿我的妹妹去交好柳淳,你,你想气死我啊!”

    徐妙云抓狂了,准备让朱老四感受一下他们徐家的功夫。朱棣费力挣脱,连忙求饶,“夫人啊,你听我说啊!妙锦那丫头也越来越大了,她本就聪慧,性情倔强,现在又懂得经营之道,敢跟兄长叫板。你想想,寻常人敢娶她吗?就算他们敢娶,你舍得嫁?”

    朱棣的话,像是连珠炮似的,“你想想,除了柳淳,还有更合适的吗?”

    徐妙云被问得愣了……不用太费心思,她就知道丈夫所言不虚,可问题是妹妹还没到出嫁的年纪,而且哪个当姐姐的愿意妹妹去当联姻的工具啊,真要是那么干了,也对不起死去的父亲!

    徐妙云脸黑了,直奔墙上的宝剑而去!

    “夫人,你,你别鲁莽啊,我,我也不着急促成婚事……这事情还要看锦儿的意思,你去打探一下口风,如果她同意了,就暂时把婚定下来,等再过两年,就给他们办婚事。假如妹妹不同意,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徐妙云总算冷静了一些,已经按住的宝剑,重新松开,她哼道:“你本来就不该掺和我妹妹的婚事!”说完这句话,徐妙云转身就走。

    朱棣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得意直笑,这婚事就没有不成的!

    本王就等着喝喜酒了!

    ……

    “爹,你想好了?”蓝姑娘绕着老爹蓝玉,像个欢快的喜鹊,吱吱喳喳个不停。

    蓝玉苦笑,“想好了,这次一定把你嫁出去!”

    蓝姑娘的小脸霎时间变得粉红,“爹,其实人家还想多伺候你几年哩。”

    “哦!闺女真孝顺啊!那爹就不去说了!”

    “别啊!”

    蓝姑娘一下子跳起来,她可半点不装了,用力推着蓝玉出去,让他去提亲。

    蓝玉也是没法子,他本想着让闺女跟柳淳见几面,等彼此看得顺眼了,再由他说出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问题是丫头的运气太差,机会不断错过,蓝玉也不想真的失去一个顺眼的女婿,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几乎与此同时,皇宫里面,朱元璋把朱标找来,父子俩闲聊。

    “怎么样了,卖得还算顺利?”

    “顺利!十分顺利!”朱标喜滋滋道:“父皇,眼下已经分别拍卖了丝绸和瓷器,足足卖出了三百三十万两。具体的账目,回头上呈父皇!”

    朱元璋默默点头,“这才是中秋,在万寿前,五百万两,轻而易举了。柳淳的算计,还真是准确得吓人啊!”

    朱标笑道:“柳淳的确是人才,父皇真的该好好用他才是!”

    朱元璋哼了一声,“朕用与不用,不必你来教训。倒是你要好好想想,该怎么笼络柳淳!”

    “笼络?”朱标表示不解。

    朱元璋气得敲桌子,“那小子让朕把银行放在北平,什么意思?”

    “这个……应该是为了他的产业吧?正好,儿臣还有一些股份呢!”

    朱元璋立刻沉下了老脸,“你怎么这么糊涂?他的家业都在北平,能跟你一条心吗?”

    朱标摸了摸鼻子,只能憨笑。

    朱元璋不悦道:“你不想结党营私,父皇知道。但你身边不能只有师傅伴读,这帮人不行的。柳淳年纪小,本事大,用好了,就是辅佐你的能臣,你应该早早笼络才是!”

    以往朱元璋对柳淳的态度十分矛盾,既欣赏又怀疑,如今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倒是让朱标松了口气,以后不用费心思替那小子辩护了。

    父皇是绝对不会轻易拿下他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