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于,再度将热空气送进去,又加大了热力输出,果然,热气球升空的速度和力道都比之前强多了,很快突破了十五丈,向着三十丈冲击。
大家伙的心,也跟着热气球一样,不断升高膨胀……
真是太神奇了!
两只羊加起来,一百多斤,比一个人只重不轻,羊能上去,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坐着热气球,飞上苍天,俯视壮丽河山!
尤其是南京城就在长江边,谁不想领教一下,虎踞龙盘的豪迈气象!
朱元璋已经按捺不住了。
“谁都不许跟朕抢,朕要上去!”
朱标和朱棣都有心阻拦,可朱元璋根本不听,他满不在乎笑道:“你们害怕朕出危险,没事的,朕有办法!”
朱元璋扫了一眼,发现在人群后面的柳淳,忍不住骂道:“臭小子,躲那么远干什么,陪着朕——上天!”
柳淳越来越讨厌朱元璋了,这个该死的老家伙,好事想不到自己,坏事又忘不了自己。
凭什么,皇帝了不起啊,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朱元璋丝毫不在乎柳淳的怨气,小子,抱歉,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老朱拉着柳淳,一起上了吊筐。
这一次有了人之后,柳淳亲手操控铜嘴,保证火焰输出,热气球飞得又快又稳,朱元璋贪婪地睁大眼睛。
远处长江,水汽弥漫,横贯眼前,仿佛把大地撕成了两半!
壮哉!
钟山风雨,虎踞龙盘、
雄哉!
田连阡陌,鸡犬相闻,一眼望不到头。
回看金陵,城池一层套着一层,不愧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气象森严!
老朱越看越痴迷,这就是他的江山啊!
许久,朱元璋才瞧了瞧,蹲在角落的柳淳。
“臭小子,你怎么了?”
“我,我有点恐高。”柳淳小脸发白,可怜巴巴的。
朱元璋终于笑了,“唉,你小子立了这么多功劳,朕着实该赏赐你点什么,你看,朕给你三个夫人怎么样?”
柳淳吃惊地瞪大眼睛,朱元璋却哈哈大笑,“你以为朕的锦衣卫都是吃白饭的吗?徐家丫头是中山王的掌上明珠,李无瑕也是京中的才女,这俩人配龙子龙孙,都绰绰有余,至于蓝玉的丫头,那也是,是……奇女子一个!你小子的福气不浅啊!”
………………………………
第184章 不赏金牌赏块玉
柳淳这些天就在为这个事情烦恼,原来他是非常倾向于徐妙锦的,当然了,只是念头,并没有到非她不娶的地步,事实上柳淳也不太把爱情当成一回事,至少不会有”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却是爱情”这种荒诞的念头,毕竟小三上位成功的还是少数,而且能把成功经验堂而皇之变成的,又是奇葩中的奇葩。
柳淳很喜欢徐妙锦那种相对独立的性格,两个人的相处很轻松愉悦。只不过这些日子,他又见了几次李无瑕,柳淳不得不承认,那是个标准的江南才女,很符合许多男孩心中女神的样子。
至于蓝玉的宝贝女儿,柳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身材了,绝了!
好吧,替蓝姑娘默哀一分钟,明明用心最多,却让柳淳这个没良心的排到了最后……
总的来说,柳淳对三个人,都有那么一点欣赏,也曾经梦想过……但他知道,这很不现实。谁知道这么荒唐的事情,居然从朱元璋的嘴里说了出来!
简直见了鬼了!
“陛下,真,真的可以吗?”
朱元璋的眼睛一直停留在吊筐的外面,贪婪地俯视着自己的天下,看着江上船只往来,何其壮美!
“朕是天子,有什么做不到的!”
朱元璋豪情万丈,没错,连天都上了,柳淳那点小事,根本不叫事!
“多谢陛下天恩!”
柳淳激动之下,都忘记了这是在三十丈的高空了,兴奋站起,吊筐跟着摇晃,吓得他又急忙蹲下了,可脸上还满是喜悦。
朱元璋扫了他一眼,幽幽道:“朕当然可以赐婚,不过你要先让三家同意才行!”
“什么?”柳淳瞪圆眼睛,朱元璋,你说的是人话吗?
老朱满不在乎,“这几个孩子都是朕亲眼看着长大的,你要是有本事,让他们三家心甘情愿,朕当然乐得顺水推舟,成全你们,这有什么不好?”
柳淳气得想冲上去弑君了……没错,他就是想整死这个老不要脸的。
我有本事摆平三家,我直接求亲好不好,用得着你老人家多此一举吗?
真的,假如柳淳不是恐高,他很想抓住老朱,胖揍一顿。
朱元璋瞧着柳淳咬牙切齿,呼呼喘气的模样,越发开心了,简直跟饱览风光,有着同样的的快乐。
“柳淳,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摆不平这三家,就算朕赐婚了,成亲之后,也会闹得天下不宁的。朕是过来人,是为了你好!”
柳淳已经无力吐槽了,你老要是为了我好,就不该提这个茬儿,纯粹是没事找事。
柳淳蹲在角落,郁闷得不说话,朱元璋又贪看了一阵风景,突然打了个喷嚏。柳淳不得不开口了,“陛下,高处不胜寒,还是赶快下去了,万一病了,臣可就罪莫大焉了。”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突然把手伸到袖子里,从里面顺出一个玉制的貔貅,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抛给柳淳。
“拿好了!”
柳淳下意识接过,这段时间他也见识了不少好东西,玉质温润,一看就是好东西。
老朱道:“你不喜欢金牌,朕就给你个玉器,会有大用的。”
柳淳瞧了瞧玉貔貅,又瞧了瞧老朱,咽了口吐沫,傻傻道:“陛下,这玩意有啥用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不用问朕,回家找你爹去,他知道!”
老朱说完,便不再搭理柳淳,而是挥动吊筐上面挂着的小旗,热气球缓缓降落,柳淳捧着玉貔貅,心里头砰砰跳。
老朱神色淡漠,话语不多,可经验告诉他,表面的东西越简单,背后的东西就越复杂。而且朱元璋提到了老爹,那这玩意就跟锦衣卫有关系了……柳淳吓得赶快塞到怀里,藏好,生怕让外人看到。
朱元璋见他慌乱的模样,嘴角带笑,心说:“你要是真敢不当回事,没等落地,朕就收回来。这个宝贝,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的。”
从热气球上下来,朱元璋笑逐颜开,意犹未尽。
“好,真是太好了!等天气好了,朕还要来,这东西实在是太好了!”朱元璋看了眼跃跃欲试的儿子们,终于开了恩,“你们也上去瞧瞧吧!”
就这样,两个一对,两个一对,接连上天,惊呼之声,不绝于耳,哪怕稳重如朱棣,也脸涨得通红,喜不自禁。
“真是壮观,真是不同凡响啊!”朱棣突然想起一个可能,“父皇,此物能飞到高空,会不会有人利用此物为非作歹呢?”
朱元璋还沉浸在喜悦中,没想到这一节。
“你的意思是?”
“父皇,假如有人在皇宫附近,利用热气球升空,居高临下,对宫中不利,不可不防啊!”
朱元璋想了想,又把柳淳叫来。
“你小子说说,这东西能不能飞到皇宫上头?”
“没问题的,这一次臣是担心危险,所以准备了绳索,假如去掉绳索,热气球就能随着风向飘飞。只要在上风口,飞到皇宫上头,也是可能的。”
朱元璋突然眉头立起,“柳淳,那就是说,有人能飞到朕的头上,拉屎撒尿,甚至行刺朕!对不对?你小子弄这个玩意之前,怎么没提醒朕?”
柳淳气得炸了,姓朱的,你当时给了我三十贯,就把我赶跑了,生怕我多管你要钱,现在倒好,又来责怪我,我这是怎么都不对了,你老东西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好少给点赏赐,你丫就是个黑心老板。
“陛下,热气球虽然不算太难,但目前为止,也仅有臣这里能造得出来,臣是万万不敢欺君罔上。不过陛下的担忧也有道理,几年之内,必然会有人仿制,甚至有人以此来为非作歹。所以呢,臣建议,陛下应该立刻颁行法令,京城二十里之内,不许释放热气球,在城墙要准备弓弩,火铳,一旦发现热气球侵入,立刻击落。还有,臣觉得不能让什么人都可以造热气球,这个必须规范起来!”
朱元璋频频点头,“你说的都有道理,只是要怎么规范,究竟谁能造,谁不能造?”
柳淳笑道:“这个简单,陛下只需要颁布法令,重要的发明,归发明人所有,在五年之内,任何人不经授权,就随意仿制,需要承担数倍赔偿。如此一来,发明人就会替陛下监督那些非法制造热气球的人。”
老朱想了想,突然勃然大怒!
“好啊!柳淳!朕听明白了,你小子拐弯抹角,就是想独占热气球的利益,而且还堂而皇之,让朕颁行法令,你真是一张纸画个鼻子,你好大的脸!”
把老朱气得歇后语都出来了,柳淳不服气了。
“陛下,臣怎么是为了自己?臣斗胆请陛下见一些人!”
朱元璋勉强点头,柳淳转身,不多时,把陶成道,还有他的弟子,全都叫来,大家伙跪了一大片。
“陛下请看,他们都是军中的匠户子弟,这些年可是受了不少苦,好些人都二十好几,连媳妇都没有。陛下最是爱惜穷苦百姓,圣人恩泽,理当及于这些人才是啊!”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陶成道,你原来叫陶广义,对吧?”
陶成道磕头作响,“回陛下,臣的名字是陛下所赐,臣五体投地!”
朱元璋又道:“这些年,你的日子过得很不好?”
陶成道抹了一把眼泪,摇头道:“都是臣自作自受,非要飞天,若非有柳师兄指点,臣只怕粉身碎骨,也实现不了夙愿。臣能追随陛下,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臣无怨无悔。只是,只是臣的这些弟子,他们还是最低等的匠户,除了正课税粮之外,每月要在作坊服役十天,还要在官吏的家里劳作十天,只有十天,可以由自己支配。经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一旦生病,还要缴纳一钱银子,让官府雇人代替,假如交不出,就会挨打,甚至送命……”
陶成道说着,眼中含泪……朱元璋也不由得深吸口气,明代匠户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大家都觉得是老朱不近人情。
其实这玩意是从元代延续下来的。
蒙古帝国在四处征杀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工匠,每攻破一座城池,都会搜刮工匠,以为己用。
老朱起兵的时候,攻克州县城池,自然能俘虏许多工匠。
在战争中,成了俘虏,怎么可能享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当时老朱也没有足够的钱财,给予工匠优待。事实上,最初的工匠,还是能得到足够的粮米食盐,还定期赏赐衣服布料。
可随着天下太平,工匠从最初服务军中,到给各级衙门做事,包括给宫里干活,伺候的主子多了,几乎完全沦为奴仆。很多人承受不住,就四处逃散,或者消极怠工,这已经成了大明的一个弊端。
“柳淳,你是打算替匠户说话了?”
“臣没有,臣只是给自己的工人说话……陛下若是能答应热气球的专利,臣就可以拿出一成的股份分给他们,每个人一年下来,能多拿几十贯,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老朱太清楚柳淳的德行了,这小子往往会挖个小坑,等你不自觉踩进去,就会赫然发现,这是个无底洞!
所谓专利,多半也是这么回事!
老朱思忖着,缓缓在工匠的中间走来走去,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黑的跟碳棒似的年轻人身上。
“朕问你,假如给你五十贯钱,你会干什么?”
“五,五十贯啊……我,我想娶张寡妇!”
“张寡妇?”朱元璋轻笑道:“怎么不想娶黄花大闺女,某人还想娶三个哩?”
黑小子憨憨道:“俺是贱民,娶黄花大闺女,会被大老爷抢走,不让俺睡的!俺只配娶寡妇,他们一看长得丑,就不跟俺抢哩!”
黑小子人畜无害的笑,仿佛最辛辣的嘲讽,让老朱的脸彻底黑了……这些前朝的旧习怎么还存在?当朕真的看不到吗?
:。:
………………………………
第185章 内帑满了
朱元璋把所有人都叫到了宫里,有三位皇子在,他也只能在后面打酱油,本来柳淳是不想跟着的,奈何一瞧到那几位姑娘吃人的目光,还是跟着老朱算了,最多挨骂,不会有别的风险不是……
事实上柳淳也真是打酱油的,到了大殿外面,他、蓝玉、李景隆、徐增寿都被留在了外面。
老朱只把三个儿子叫了进去。
“你们说说吧,这个事情要怎么处置?”
朱元璋先问朱橚,“你的看法呢?”
“回父皇,儿臣以为官吏欺压匠户,为非作歹,辜负皇恩,决不能饶恕,应该彻查工部,凡是有盘剥匠户的官吏,一律发配充军,全家贬为奴仆。他们不是能霸占别人的妻子吗,就该让他们尝尝同样的滋味!”
朱橚咬牙切齿说着,他善良不假,可善良也不能是非不分啊,该处置的不能手软。
朱元璋微微颔首,似乎有些满意。
太子朱标向来反对杀戮,他急忙道:“父皇,万寿盛典就在眼前,如果这时候掀起大狱,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儿臣斗胆恳请父皇,在大典之后,再行处置。另外工匠生存艰难,应该下旨,严谨官员使用匠户为自己做事,否则以贪墨论处!另外可以增加匠户每月的粮米两斗,以示皇恩浩荡,普天同庆。”
朱标不愧是处置国政多年,做起事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就连朱元璋都找不出什么毛病。
老朱沉吟了许久,才把目光落在朱棣的身上。
“你也说说吧!”
朱棣面前凝重,他能在父皇面前说话的机会不多,必须珍惜才是!
“父皇,儿臣记得,在洪武七年,有个地方的知府向父皇上书,请求赐予一名妇人贞节牌坊,彰显十年守节之功,还说这是我大明教化,哪怕寻常妇人,都知道遵循纲常。”
朱元璋颔首,“的确有此事,可你知道父皇是怎么处理的吗?”
“父皇降旨,严词训斥地方官吏,还要求尽快让妇人成家!”
“对,那你知道父皇的心思吗?”
朱棣朗声道:“儿臣斗胆猜测,国初民生凋敝,户口空虚,好多地方,千里无鸡鸣。一个大好年华的妇人,不赶快成亲,却苦苦守节,假如人人都像她一样,大明岂不是国将不国!”
“没错,国初历经战乱,遍地都是寡妇,如果人人守节,谁还替朕耕田戍边!”
朱棣笑道:“父皇英明,儿臣还记得,又过了三年,同样是地方的一个妇人,她要求守节,地方官吏不许,父皇知道之后,勃然大怒,将地方官吏处斩,想要娶此妇的人家,被发配充军!”
同样的案子,老朱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难道是老朱糊涂了,还是三年的功夫,大明就人口充裕,可以允许妇人守节了?
都不是!
后一个案子,另有内情。
那个妇人死了丈夫,小叔子趁机想要娶嫂子,地方官吏居然支持小叔子的要求,同意这桩婚事,驳回了妇人守节的请求。
判决结果送到了京城,老朱怒不可遏,他怒在哪里?弟娶其嫂,这是元朝留下的遗风,朱元璋登基之后,恢复华夏衣冠,极力扫除前朝弊政,不遗余力。可当了十多年皇帝,居然还有官吏犯这个错误,以前朝的风俗来判案,老朱砍了他的脑袋,都是便宜的。
朱棣此刻把这两个案子拿出来,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父皇,匠户之制,是承袭前朝。早些年,父皇征战天下,耗费巨资,不得不为。如今国泰民安,朝廷府库丰盈,足以出钱雇佣工匠,如果继续保留匠户,只会任由前朝的弊政,蔓延肆虐,残害无辜百姓!”
“父皇,儿臣曾参与辽东之战。柳淳在白羊口,改良火药,制作新的军粮。他以雇佣之法,生产出来的物资质量好,速度快,在军中广受好评。父皇可以询问宋国公和梁国公,就知道孩儿所言不虚。孩儿以为,既然此法堪用,不如就推行开……借着这一次万寿,加恩匠户,让数百万的子民,感受到父皇如天之仁!”
朱棣说完,撩起袍子,跪在了地上。
朱橚稍微迟疑,也赶快跟着四哥一起跪倒。
“父皇天恩,儿臣拜求父皇!”
一下子跪下两个儿子,朱标思忖了一下,也道:“父皇,四弟和五弟的看法的确有理,只是骤然废掉匠户,会引起很多波折。不如这样,事缓则圆,父皇可以降旨,提高匠户的工钱,让他们不再白白做事,然后分批,给予一些不重要的匠户民籍,如此一来,一二十年之间,就可以彻底消除匠户弊端!”
朱棣听完大哥的话,忙道:“太子哥哥老诚谋国,儿臣心悦诚服!”
老朱沉吟,权衡再三,“嗯,此事让太子拟个条陈,然后朕再权衡一二……”老朱没有立刻答应,他十分犹豫。
聪明如朱棣,也猜不透父皇的心思。
“或许这就是藩王的无奈吧!”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朱棣跟柳淳抱怨。自从挑明了关系,朱棣没有背着柳淳的话,柳淳淡然一笑,“殿下,我觉得吧,你怎么想,或许是错了。”
“错了?”
“嗯,咱们陛下之所以不愿意废掉匠户,或许道理很简单!”
“是吗?”朱棣笑道:“我倒想听听你的看法。”
“俩字……”柳淳想说出来,不过一琢磨祸从口出,他让朱棣把手送到面前,柳淳在手心里写下。
朱棣稍微迟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你小子,不怪父皇骂你,我也送你俩字,活该!”
……
柳淳写的是什么吗?
很简单,抠门!
没错,柳淳是渐渐看透了朱元璋的本性。
这位农民皇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那是不用多说。但他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喜欢往外掏钱。
有句古话,叫生意钱当天完,买卖钱花一年,庄稼钱万万年!
生意钱就是指那些唱戏杂耍的艺人,也就是明星戏子,他们能赚钱,可也能花钱,像流水似的。
做买卖的生意人,就小心谨慎很多,不会轻易浪费,能花一年。
等轮到庄稼汉,这就厉害了,该花的钱也不花,一文钱捏成八瓣,所有就有了万万年的说法。
其实不管哪一种对待财富的方式,都不必苛责。
只是身为天子,却不愿意付出一些代价,就会出问题……比如九边的军户,老朱常常吹嘘养兵百万,不耗费国库一文钱。可问题是国库不出钱,代价就由全体军户承担,而且造成了边军战力薄弱,空额严重等致命问题。
虽然当下强兵猛将都在,还不用担心,可几十年后,大明就会尝到苦果。
同样的道理,老朱也不愿意花钱雇工,所以呢,他就弄了个匠户的制度,这要是能持续下去,不就省钱了吗?
可问题是想象的和现实毕竟是有差距的。
不管是任何人,哪怕尊贵如天子,也要遵守市场的规则,服从人性,不能逆天行事。
柳淳借着热气球,把匠户的事情捅出来,朱棣紧跟而上,直指整个匠户制度。这俩人没经过商量,却配合非常默契。
朱棣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坚持。虽然京城铁板一块,他还无从下手,但朱棣要告诉所有人,他是能让大明变得更好的那个人!
对于朝臣来说,选择太子,固然是仁厚之主,可选择他,才能让这个江山更好!
朱棣是要借着匠户,竖起自己的旗帜。
他相信,朝中总会有些不得志的人,或者是冒险家,喜欢烧冷灶的,会向他靠拢。
朱棣的心思,柳淳能看得出来,可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错误,身为天子血脉,要是连争的勇气都没有,那才是废物点心呢,只要朱棣用堂堂正正的手段,不玩阴谋诡计,柳淳就觉得没什么问题。
甚至,他还愿意帮朱棣一把。
“殿下,我估计陛下会看透的,很快的!”
柳淳在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带着朱标,再度来到了内帑,和上一次相比,此时的内帑,多了很多箱子,里面全都是满满的金银条块,一个个的元宝!
老朱坐在了一个箱子上,随手拿起一个元宝,沉甸甸的,足有50两!
“那小子说的真对!万寿之前,五百万两的外贸,填满了朕的内帑!他做到了!”突然老朱将这块元宝狠狠扔出去,砸在了地上,怒骂道:“可这个混小子也骗了朕!朕的内帑是满了,可这些钱也不属于朕了,太子,你说该怎么办?”老朱气哼哼问道。
………………………………
第186章 锦衣之王
朱标还能说什么,他现在都闹不清楚,老爹跟柳淳到底是怎么回事,俩人完全不像是君臣,倒是,倒是有点像他跟父皇小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