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标还能说什么,他现在都闹不清楚,老爹跟柳淳到底是怎么回事,俩人完全不像是君臣,倒是,倒是有点像他跟父皇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母后还在,朱标敢跟父皇吵,完全不用在乎,有什么事情,母后都能摆平。

    等到马皇后仙逝,朱标也成年了,父子两个就消停多了。

    现在看到柳淳的样子,朱标突然有点怀疑,没准这小子真是散落在民间的弟弟呢!

    朱标也知道不可能是真的,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奇妙,毫无道理可讲,别看老爹骂柳淳,甚至动手要打,可这么长时间,柳淳不还是活得越来越滋润。

    所以吧,父皇的话,不用当真的!

    “朱标,你是不是觉得父皇不敢动那个小子?我现在就可以下旨,让你去砍了柳淳的脑袋回来!”

    朱标低着头,几乎没有迟疑,立刻道:“儿臣接旨!”

    他这话一出,倒是把老朱唬得脸红脖子粗,没听出来,是开玩笑啊!这位陛下忙向四周寻找金银,要给朱标两下狠的!

    你这个逆子,也敢跟朕耍花腔了,简直要气死朕了!

    朱标转移话题,“父皇,这些钱不过是转到皇家银行,父皇手里握着皇家银行的股份,儿臣觉得没差别的,都是父皇的东西,没人能抢去的!”

    “错!”

    朱元璋断然摇头,“你还是没有想清楚啊,这些金银一旦转入皇家银行,父皇能随便动吗?明面上皇家银行是朕的,可实际上,朕能动的钱没几个啊!”

    老朱这话,的确有些言不由衷,实际上经过皇家银行的放大,朱元璋能动用的财力,是以前的十倍不止。

    只不过老朱有一点说得没错,过去存在内帑的钱,都是老朱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可计入银行之后,想要动用,就会麻烦很多,甚至会被拒绝,如果一意孤行,弄出来篓子,整个新币就会崩塌,这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唉!”

    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百官们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实际上,这天下的土地,出了这皇宫大内,又有哪一块是朕可以随意支配的?饭要分锅吃,日子要分开过。父皇坐在龙椅上,从来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所谓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朱元璋是最不信这一套的,而且他收权也收的最厉害,百官被老朱死死压制住,连点喘气的余地都没有。

    可即便做到了朱元璋的地步,文官的势力依旧在顽强生长,而且可以想见,等老朱挂了,文官必定会泛滥起来。

    “朱标,为父想告诉你,坐拥江山,这是名江山,而非实江山。就像这些金银,名义上属于父皇,可实际上根本不是。怎么说呢,柳淳那小子或许是对的,朕就是个保管员。从金银到天下,这二者都是一个道理。你是九五至尊,是天子,可你有的只是名而非实!理财需要心存敬畏,当皇帝也是如此,为父二十多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

    向来杀伐果决的洪武天子,居然露出了柔软的一面……没错,正是因为心存敬畏,敬畏那些不计生死勇者,朱元璋才格外勤劳,他把所有的政务,都一肩扛起。

    老百姓的事情再小,他都不会大意。

    小到婚丧嫁娶,甚至丢了耕牛,朱元璋都会认真处理。光是自己勤劳还不够,他还订下严格的祖训,要求后代子孙,也要像他一样,辛勤政务,将朱家的天下,发扬光大。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假如天下真的是皇帝一人的,那么皇帝为所欲为,也毫不担心。

    可偏偏天下不是皇帝的,怎么说呢,从古至今,改朝换代,强汉盛唐,都会变成过往云烟……从某个角度来讲,皇帝也是江山社稷的保管员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主人!

    老朱将他治国的想法,悉数传授给朱标。

    等讲完之后,老朱叹息道:“本来留着内帑,是想着用起来顺手方便,可事到如今,父皇也不能死死扣着了!还有,你告诉茹太素,要单独准备储藏金银的仓库,不要留在宫里,免得子孙有人打金银的主意,坏了钞法。”

    朱标简直不信自己的耳朵,父皇这是怎么了,以往不断往里搬钱还嫌少,好容易能填满了,竟然要送出去,父皇啊,你在想什么呢?

    “呵呵,说起来,还多亏了那个小子!”朱元璋笑道:“论起钱这一关,他比朕这个皇帝还要潇洒很多!他争取了热气球的专利,转手就给下面人普通的工匠一成的股份,他比朕大方多了。”

    朱标其实也挺钦佩柳淳的气度,不管是白羊口,北平,还是大宁……凡是柳淳奋斗过的地方,都会产生一大帮新贵富豪。

    柳淳在分配利益的时候,从来不会犹豫。

    有趣的是,柳淳分出去的越多,追随他的人也就越多,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在拼了老命,帮着他赚更多的钱,这就让人郁闷了。

    老朱不怀好意笑道:“那小子能过钱这关,情这关就未必能过得去,所以朕给他三个姑娘,让他头疼去吧!”

    朱标嘴角抽搐,心疼起柳淳了。

    “父皇,儿臣以为还是刚刚择一人赐婚,他安定下来,或许就会收敛了。”

    “不!”朱元璋断然摇头,“朕才不会让他消停呢,你猜猜,朕把什么给他了?”

    朱标眼珠乱转,四处看着。

    突然,他惊呼起来,“父皇,你怎么把那个宝贝给了他?”

    “哈哈哈!”朱元璋朗声大笑,“父皇就是要借着他,试探朝局!看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忠良!”

    朱标无话可说,他突然好奇道:“父皇,按照你的意思,那个柳淳算不算忠良?”

    老朱眉头乱抖,腮帮的肉不停跳动,“你少给那个小兔崽子脸上贴金!”老朱呵斥道:“你尽快准备,让茹太素选好地方,把金银赶快运走。”

    朱标点头,“儿臣这就去办,十天之内,就搬出去的。”

    “十天?”老朱摇头。

    “父皇,你是嫌太慢了,是吧?那八天,或者五天?”

    难得,朱元璋脸红了,“那个,别那么着急,缓缓,缓缓,一个月之内,能办成就行!”

    朱标正色,“父皇放心,一个月就一个月,儿臣一定全力以赴,请父皇放心!”

    这回轮到老朱哑口无言了,其实他的意思是是一个月最好,拖到两个月也没事,假如三个月呢,也勉强接受。

    可偏偏一个月之后,就要把金银弄走,这可怎么办啊?

    老朱决定了,这一个月,再也不去妃嫔的宫殿,都留在内帑,抱着金山银山睡觉,踏实!

    ……

    相比老朱的犹豫,柳淳就显得从容多了。他早就清楚一个道理,当钱多到一定程度,钱就不属于自己,他的任务只是把钱放到合适的地方,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柳淳把从各府弄来的钱,还有即将得到的专利权,都留在了新的公司,他让陶成道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再根据表现,分别授予相应的股份,

    从此之后,他们就跟热气器绑在了一起!

    “天天忙活,尤其是在咱们这位皇帝陛下,简直诚心给我穿小鞋,我的日子那叫一个难过啊!”

    柳淳唉声叹气,向老爹柳三抱怨。

    柳三黑着脸道:“你小子别一肚子委屈,陛下没有亏待你,这府邸不是陛下给的吗?”

    柳淳翻了翻白眼,“这是我从徐家弄来的地,蓝徐两家帮忙修的,要说陛下给了我什么,就这么个破玩意,你瞧瞧吧!”

    柳淳随手,把玉貔貅拿了出来,扔给老爹。

    “你找个旧货市场,给卖了算了!”

    柳三接到了玉貔貅,仔细端详,一看就是一盏茶的功夫!

    突然柳三一跃而起!

    “这,这是锦衣卫的象征啊!陛下怎么把这个给你了?这可是最亲近的心腹才能执掌的!你小子是交了什么好运了?”

    柳淳不解,“爹,你没搞错吧?我没听说蒋瓛那里有这个啊?”

    柳三哼了一声,他小心翼翼,把玉貔貅放好,生怕碰坏了。

    然后,一转头道:“傻小子,你当蒋瓛能掌握全部的锦衣卫啊?早在陛下没登基之前,就从锦衣卫中选拔了一批心腹的心腹,号称神卫,他们就是以貔貅为标记,最顶尖儿的就是玉貔貅!”

    听起来很厉害,“谁是玉貔貅的真正主人啊?”

    “我也不知道,因为一直都保密,不过据我的猜测,多半是陛下的发小伙伴!毕竟只有他们,才能让陛下放心。只是我想不通,陛下为什么收回玉貔貅,又给了你呢?”


………………………………

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

    柳三是押解大宁的货物进京的,他告诉柳淳,光是这大半年,陆续送到大宁的人犯就超过了三万,同时前往屯田开荒的人,也有五千之多。

    另外呢,他们又招募了不少蛮夷,大宁增加人口超过了六万。

    更大的好消息是南京的市场打开之后,前往大宁和辽东种油菜,黄豆,已经变得有利可图,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都会有很多商人北上。

    不过也有遗憾,那就是柳淳的甜菜种植计划失败了,甜菜早在唐朝时期,就从波斯等地传入,中原的百姓也有栽培,只不过中原百姓将甜菜作为一种普通蔬菜,食用叶子,并没有发掘出甜菜的榨糖潜力。

    柳淳也是犯了错误,他规划种植甜菜,可由于长时间的选择培育,中原的甜菜叶大根小,含糖量远远不够,上百斤的甜菜根,还榨不出一斤糖。

    “你小子可把徐丫头给坑苦了啊!”柳三嘿嘿笑道,幸灾乐祸。

    柳淳很无奈,谁让徐妙锦喜欢吃糖,嚷嚷着要大种甜菜,结果吃了大亏……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不对。

    “这样吧,反正有胡商过来,我想办法从波斯那边弄点甜菜种子,然后种植培养,挑选含糖量高的,不断积累,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好!”

    柳三抚掌大笑,“男子汉大丈夫,要的就是这股子劲儿。你小子可别给老爹丢人啊!”三爷拍着柳淳的背,充满了自豪,他顺手都能捡了个宝贝,这运气也太逆天了,算起来,三爷这才是“主角光环”呢!

    什么都不用干,就坐享荣华富贵,还能娶到昔日的女神,简直是人生赢家。

    “爹,你也别光顾着高兴,人家这多年礼佛,性子古怪,而且当初她还,还……总之,你老人家悠着点,可别死在美人刀下啊!”柳淳煞有介事道。

    三爷挥着巴掌,就给了儿子一下。

    “你别胡说八道,不管怎么样,一句‘姨娘’总是要叫的,而且,你小子怎么犯傻啊!”

    “犯傻?”

    “当然了!”柳三道:“你以为真是她动手杀人啊?你把宋国公放在哪里了?”

    “是宋国公干的?”

    “嗯!”

    柳三点头,“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前几天宋国公进京给陛下贺寿,他跟我提起,当年他让人弄死了那个畜生,当时刘基还在朝中,嫉恶如仇,许多勋贵都害怕他。你姨娘是害怕牵连叔父,主动承担在了罪责,而且的确是那畜生负心在前,谁也不敢提这事了。”

    “小子,爹也不是傻瓜,这两年,我联络锦衣卫的朋友,私下查过了,你姨娘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却依旧不改善良的本心,的确难得啊!放心,她进了咱们家的门,不会让你为难的。”

    柳淳翻了翻白眼,“你娶媳妇,管我什么事!我还有事,告辞了。”

    柳淳迈着大步,从房间里出来,到了外面,猛地停住了脚步。

    三爷所讲,他当然相信是真的,可以三爷的性格,会在乎这些吗?

    不会的!

    这是他帮自己找台阶,两个人虽然是半路父子,但彼此的感情绝对非比寻常,三爷知道儿子成长太快了,他已经没法给柳淳庇护,当身为父亲,最起码不能给孩子惹麻烦吧!

    “傻瓜,你高兴就好,娶个母老虎,也跟我无关!”柳淳嘴上这么说着,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又掏出了几份文书,一股脑塞到了彩礼的清单里。

    冯家大房沉寂了太多年,也没什么积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婚事办得寒酸了!

    柳淳准备请蓝玉帮忙下聘礼,就在万寿盛典之后,立刻成亲!

    不能再让老爹当光棍了!

    柳淳想去找蓝玉,结果却不成想,另一位国公爷下了请帖!

    “信国公汤!”

    柳淳看着烫金的请帖,吓了一跳,汤和要请自己?

    不对劲儿啊,两个人没什么交往啊,只是在一次陛见的时候,汤和在自己之前被老朱召见,两个人只是互相看了一眼,连话都没说。

    柳淳只记得汤和很胖,满脸都是红光,肉向外努着,挤得眼睛都快没了。

    他找自己,莫非是……柳淳想到了一种可能,他急忙收拾好,赶快前去拜见汤和,连片刻都不敢耽搁。

    万一真是这个人畜无害的信国公执掌玉貔貅,那可就有趣了,老朱用人还真是别致啊!

    柳淳匆匆赶来,有家将把他带到了一个客厅。

    客厅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只有一张不大的桌子,但是在桌子中间,却放着一个巨大的铜盆,在盆下面,还燃着木炭。

    炭火烤着,锅里的肉不断冒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汤和眯起眼睛,对柳淳道:“不用见礼了,快过来,这是老夫亲手做的,你尝尝手艺!”

    柳淳不敢托大,他跟谁都是混不吝,可唯独这一位,让柳淳有点惶恐不安。他伏着上身,到了桌子前面。

    铜盆里正煮着一锅牛肉,上面飘着一层厚厚的牛油,泛着诱人的色泽,忍不住冒口水。

    柳淳呆呆看了三秒钟,没敢动筷子。

    汤和哈哈大笑,“怎么,不敢吃了?”

    柳淳连忙道:“是太香了,让下官想起了以前的事情,我吃,我吃!”柳淳说着,用长筷子夹了一块牛肉放在碗里,肉煮的稀烂,饱含汤汁,吃一口,烫嘴烫心,柳淳伸出两个大拇指。

    “国公爷真是好手艺,下官拜服!”

    汤和也给自己夹了一块,他哈哈大笑:“小子,我听说你挺会做菜的,我汤和这辈子只会做一道菜,也只吃一个人的菜!你……懂我的意思?”

    来了!

    柳淳慌忙站起,躬身道:“老国公在上,晚生自从接了玉貔貅以来,惶惶不安,生怕有负皇恩,还请老国公指点,晚生感激不尽!”

    说着柳淳向前下跪,汤和笑着伸手搀扶,他这么一扶,还没等碰到柳淳的胳膊,这小子就自己站起来了。

    汤和不由得为之气结,老爷子点指着柳淳的脑袋,“行,就冲你这个无耻的劲儿,陛下就没选错人!”

    柳淳嘴角抽搐,“那个……老国公,要是陛下能选一个正人君子,我愿意交出玉貔貅!”

    “呸!”

    汤和啐道:“你当是小孩子玩游戏啊!知道貔貅的习性不?”

    “知道啊,光吃不拉!”

    “没错,咱们的规矩就是光进不出!”汤和拍着桌子道:“告诉你,凡是进来的人,第一顿饭都是炖牛肉,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牛肉烧土豆呗!那可是“玉米帝”的最高追求啊!

    柳淳心里想着,还真别说,从腰围来看,汤和跟玉米帝还真难分高下。

    “晚生只知道,炖牛肉可以加山药。”

    汤和哼了一声,“别胡言乱语,老夫现在就告诉你,我大明的江山,就是从一锅牛肉里吃出来的。”

    汤和眯缝起眼睛,陷入了回忆……那是快五十年前了,他们比起现在的柳淳还要小,大家都是苦孩子,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一回肉,一个个瘦的跟猴子似的。

    有一次中秋之前,他们聚在一起,说这家买了多少肉,那家进了多少米……越说越饿,眼前都冒了金星。

    这时候在人群当中,有个最沉默寡言的孩子站了起来。

    “想吃肉,还不简单!”

    说完,他领着几个孩子,就从自己放的牛里面,挑出一头最小的,不是舍不得杀大的,而是没那个力气。

    饿疯了的孩子们,已经顾不得什么后果了。当时汤和年纪最大,他拎着砍柴的斧头,一下子劈在牛脖子上,小牛没死,发疯往前跑,另一个人扑上去了,正是徐达,随后还有郭英,费聚……一大帮孩子扑倒了小牛,就在山间,弄了个破砂锅,以山泉水煮肉,美美吃了一顿。

    当天晚上,他们回去的时候,就被地主给发现了,缺了一头小牛,哪去了?

    所有人都害怕,唯独那个沉默的小子,告诉说跑到山里去了。地主下令寻找,却只找到了一条牛尾巴。

    地主怒了,他把那个沉默的小子吊起来,用鞭子狠狠抽打,足足挂了两天,地主余怒未消,下令把人扔出去,要活活饿死。幸运的是,旁边有个寺庙,把这小子收留了,给了他一口吃的,总算是活了下来。

    不消多说,那个带头杀牛,又险些丢了性命的,就是朱重八!

    “俺老汤比陛下还大三岁,俺没胆子站出来,事后也没胆子扛,俺就会吃,俺吃了最多的牛肉!俺眼睁睁看着陛下,被打了上百鞭子,吊在房梁上,整整两天!”

    汤和突然握紧了拳头,用力敲着桌子,震得汤水溅起。

    “俺后来发誓,一定要报答陛下,所以俺加入了义军,当了个千户之后,就请陛下投军。俺什么都听他的,后来立了功,他当了镇抚,我给他冲锋陷阵,心里头舒坦!”汤和咧着嘴笑道:“有些时候,就是命里注定的!那一锅牛肉,就让俺老汤服气了一辈子!心服口服!”汤和夹起一大块牛肉,塞进了嘴里,腮帮子鼓鼓的,含混道:“你刚刚犹豫,是不是知道吃牛有罪?告诉你,陛下有旨意,俺姓汤的的随便吃,没人敢管!”

    汤和狂笑道:“俺年轻时候,靠陛下吃肉,上了年纪,还靠着陛下吃肉!陛下让俺老汤吃上了肉,俺就把这条命交给陛下!”


………………………………

第188章 号令八方的玉貔貅

    为了口牛肉,就出生入死,拼了一辈子的老命,听起来汤和是个傻瓜,可从结果来看,这个老胖子才是真正活得最明白的那个!

    群雄并起,八方逐鹿,汤和很清楚自己的本事。他打仗不算顶尖儿,文采更不要说了,谋略也没有出奇的,总体来说,他算是突出,而不算杰出。

    可是在这个乱世,不是最强者,就没有活路。

    所以明明汤和先投军,先当了官,还是把朱元璋请来,他一个千户,对一个大头兵言听计从。

    论起年纪,汤和大朱元璋三岁,论起地位,他是先拿起武器的前辈。可这家伙就是对朱元璋死心塌地,从来没有迟疑过。

    让他打仗,他就打仗,让他镇守一方,他就老老实实防卫敌人。

    汤和的表现,终于捂热了老朱多疑的心。

    在开国功臣当中,常遇春勇猛第一,徐达统兵无双,李善长运筹帷幄,刘伯温足智多谋,其余冯胜、邓愈、李文忠,这些人的本事都在汤和之上。

    貌似汤和只是靠着朱元璋的提携,靠着忠心耿耿,才位列开国功臣之列,比起其他人,都逊色太多。

    可是今天柳淳却彻底清楚了,在这些开国功臣当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人畜无害的汤和!

    老朱从创业之日起,他就很清楚,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红巾军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反例。在举事之初,红巾军势力何等庞大,包括老朱,都是红巾军的一员。

    可红巾军内部不和,北伐不能集中兵力,四分五裂,稍微挫折,就互相残杀,让敌人坐收渔翁之利……好吧,老朱就是那个最大的渔翁。

    所以朱元璋痛定思痛,开始授予最信任的汤和以权柄,让他募集人才,监察手下的将领,同时呢……更混入其他的阵营,去瓦解对方军心,离间上下的关系,分化瓦解,拉拢心怀不满的……

    汤和不是很聪明,但这个人有优点,他豪爽,舍得下本。

    他知道老伙计能看中他,就是因为他不起眼,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各方面平平的人,居然能成为最可怕的毒蛇。

    汤和就按照老朱的思路,从陈友谅,张士诚身边,不断寻找可以下手的地方,收买,拉拢,无所不用其极……终于,搞垮了这两个最强大的敌人,朱元璋一统南方,随即挥军北上,驱逐大元。

    在北伐期间,汤和还发挥本事,收买了王保保的手下部将豁鼻马,一场夜战,干掉了四万多骑兵,彻底将元朝的势力驱逐出长城一线。

    老汤就着牛肉,跟柳淳讲他的辉煌历史。

    “你知道鄱阳湖水战不?”

    柳淳点头,“这个晚生当然知道,怎么,老国公也出力了?”

    汤和抓着大胡子,憨笑道:“仗是打了,可关键是我还献了一计——是给陈九四的!”

    陈友谅原名叫陈九四,跟朱重八一样,都是苦孩子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