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朱元璋点头,“朕此番前来,就是告诉大家伙,朕没有忘了你们,凡是为大明立功的臣子,朕都不会亏待。”

    柳淳在人群的后面,他向来不怎么相信朱元璋的话,他也不觉得老朱真的会特别优待功臣。毕竟刚刚处置了李善长,还有四位侯爵,借着老爹的婚事,安抚一下勋贵旧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老朱的表态,对他们柳家还是有好处的。

    至少告诉了所有人,柳三可不是没有根基的,他当年和沐英一样,都是老朱收养的孩子。过去老朱不认,没什么用处,现在老朱认下了,那就表明柳家有成为新进勋贵的资格,就看他们父子怎么表现了。

    柳淳心眼比三爷多,想得也深,不过他忘了一件事,老朱一向瞧不得他好,哪怕是老爹的婚礼,朱元璋一样要给柳淳点颜色瞧瞧,仿佛不这么干就浑身不舒服。

    “你给朕过来。”

    老朱端坐主位,他让柳淳过去伺候。

    趁着倒酒的功夫,朱元璋突然低声道:“有人上书弹劾,说某人私设学堂,开科取士,还给发放告身,居心叵测,形同造反!柳淳,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柳淳手一抖,差点把酒水倒冒了。

    他艰难转头,迎着老朱的目光,露出了尴尬无比的笑容。

    “那,那个人,不,不会是臣吧?”

    朱元璋拿鼻子哼了一声,“不是你是谁?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胆大包天的人吗?你行啊,都敢开科取士了,朕刚点了六元,你也要点一个呗!”

    柳淳这个冤啊!

    “陛下,臣,臣可没有干什么啊,怎么有人害我啊?”

    朱元璋黑着脸道:“你办学了吗?”

    “办了!”

    “你给他们考试了吗?”

    “考了!”

    “那你发文凭了吗?”

    “发了,不过臣发的是会计师资格证,不是……”

    “不是什么?”朱元璋伸手点着柳淳,怒冲冲责骂:“你这个小兔崽子,简直狗胆包天,你还放出风,说什么郭氏之学!你小子是不是打算跟朕分庭抗礼?”

    柳淳吓得脸都白了,他想过了很多,大明是准许私人办学的,在发蒙阶段,很多人都是在族学,或者书院读书的,只不过要参与科举,就要入官学,就比如黄观,考了小三元之后,就被地方上推荐到了太学,继续深造,然后参与更高一级的考试。

    柳淳办的是职业教育,他琢磨着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到了朱元璋的嘴里,怎么成了大逆不道了?

    这个罪名也太离谱了!

    “陛下,臣,臣的确……”

    朱元璋摆手,“你不要说了,朕今天过来,就借着大喜的日子,宣布几件事情,其一,前代大儒郭守敬,修订了《授时历》,我大明依旧沿用,又修了运河,泽被苍生,他虽然在前朝为官,但并无恶行,相反,还做了许多好事,干了很多业绩。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真儒,朕决定,准许郭守敬从祀孔庙。”

    朱元璋瞧了眼柳淳,笑呵呵道:“怎么样,你觉得朕公允否?”

    扑通!

    柳淳双膝一软,结结实实跪在了地上!

    他以前也跪过,可这一次,他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给老朱跪下了,朱元璋送的这份大礼,实在是太大了!

    大得超出了想象!

    从汉代开始,孔夫子就不断享受历代皇帝的封赏和祭祀,到了唐代,已经发展很完备了。

    孔庙供奉的正祀当然是孔子。

    然后有四位配享,分别是颜子、孟子、曾子、子思。再往下,就是十哲。包括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颛孙师。

    这个关系怎么形容呢,就理解成佛寺吧,在大雄宝殿,中间供奉如来,两旁站着文殊和普贤,就相当于颜子和孟子四位,再往下,是十八罗汉,也就是所谓的文庙十哲。

    其实人们真正熟悉的是武庙十哲,包括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早期的版本,武庙十哲是包括白起的,但由于他杀死俘虏四十万,太过残暴,就被除名了。

    但不管怎么排,诸葛亮都稳居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不是一句笑话!

    除了孔子和他的门徒之外,历代的先儒先贤也会出现在孔庙的东西两庑,对于任何文臣大儒来说,能跻身孔庙,跟祖师爷一起享受香火,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且对于朝廷来说,以文治国,从祀孔庙的份量,远在武庙之上!代表官方认可,也代表正统之学!

    到目前为止,孔庙最新补进去的五位大儒分别是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和邵雍,或许有人不太清楚这五位,那啥……可以参考一本叫《大宋将门》的书啊,那里面都写到了,嘎嘎!

    人们通常印象里,文坛领袖欧阳修,大才子苏轼,王安石,老而不死的文彦博,这些人并没有混进孔庙。

    所以后世的认知,跟当时人们的看法,还真是不一样。

    要不怎么说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呢,道理很简单,去看看孔庙供着谁,就一清二楚了。

    朱元璋宣布,把郭守敬放到孔庙,虽然只是从祀,但这个意义却是非比寻常。

    柳淳一直宣扬他是郭氏之学的传人,但认可的人,可不算多。朱元璋这一手,等于昭告天下,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朕是认可了。许是为了安抚文官的情绪,老朱在三天前,已经下旨,把朱熹朱老夫子放进了文庙,一同从祀。

    “臭小子,你不是一直自视甚高吗?觉得你的郭氏之学了不起,朕就给你个打擂台的机会,让朕好好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


………………………………

第234章 打出科学的大旗

    朱元璋在柳家没待多久,只是喝了两杯酒水,宣布了几件事情,包括郭守敬从祀孔庙,挑选精兵强将,屯兵西北,准备开拓西域,还有要筹备迁都事宜……

    老朱讲完,就带着儿子离开,他们走了,柳家就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三爷被揪了过来,皇帝走了,你这个新郎官跑不了了,大家伙挨个灌酒。柳淳还算孝顺,他在老朱离开之后,就把烧酒给拿走了。可即便如此,绍兴黄酒,也把三爷灌得迷迷糊糊,找不着北了,是柳淳跟陈远搀着,才回到了洞房。

    好在宾客们也知趣,三爷又是小年轻的,没人闹洞房。

    信国公汤和,颖国公傅友德,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都早早离开了。

    只剩下蓝玉和宋国公冯胜。

    蓝玉冲着柳淳嘿嘿直笑。

    “小子,我是想带兵去西北打仗了,能打通西域,恢复汉唐故土,我纵然是死,也能笑对姐夫了。你小子有什么要提醒的没有?”

    柳淳能说什么,他早就想过要救蓝玉,可以蓝玉的身份,真的不好办。

    谁知道峰回路转,弄来弄去,蓝玉打算去开疆拓土,能离开京城这个是非圈子,对蓝玉绝对是好事情。

    只是朱标还是最大的隐患,柳淳半点主意都没有。

    “梁国公,论起打仗,你比谁都厉害,我也没必要置喙。但是你此次出征,是为了迁都打基础,而迁都又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你没瞧见,黄大状元都被骂得人不人鬼不鬼了,你也要小心提防才是。”

    蓝玉道:“我会小心流言蜚语的!”

    “错!”

    柳淳摇头,“身为大将,流言蜚语不可怕,要是人人都不敢说你,那才是危险呢!我的意思是必须请太子殿下,时刻替你讲话,而且假如陛下把迁都的事情交给太子,殿下势必要往西北跑,到时候梁国公一定要全力以赴,保护太子的安全!”

    蓝玉眉头紧皱,“柳淳,你的意思是,有人要害太子?”

    “我可没说啊!”柳淳连忙道:“西北和江南,气候迥异,环境不同,光是水土不服,就很麻烦,我只是提醒梁国公,一定要注意才是!”

    蓝玉的目光在柳淳身上逡巡了好半天,这小兔崽子绝对是话里有话,但他不愿意多说,自己也没必要逼问。

    至于太子朱标,只要还有他蓝玉的一口气,就没人能动得了!

    “行了,我要筹备出征了,有事情到军营找我。”

    蓝玉甩着大步离开。

    他走了,冯胜笑呵呵点着柳淳的脑门。

    “不错,真是不错!老夫都没有料到,当初兜售小玩意的一个少年郎,居然能有如此的影响力,怕是哪位国公办婚事,也赶不上今天的排场。你小子成气候了!”

    柳淳轻笑,“老太公,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爹婚事的排场,一多半是上面有意为之啊!”

    冯胜哈哈大笑,“行,刚刚瞧你感激涕零的,老夫还以为你被收买了呢!现在看来,你是清醒过来了。”冯胜突然凑到柳淳的耳边,低声道:“小子,记住这句话,伴君如伴虎,别太大意了!”

    放在过去,冯胜绝对不会这么想的,可他自从被女婿常茂坑了,不得不退居凤阳,心性就有了不少的变化。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不假,可越是在好皇帝的手下,就越要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柳淳的状态就很好。

    “陛下准许郭守敬从祀孔庙,这应该是一步棋,你小子可要谨言慎行,千万小心才是,免得让人家找出把柄,对你不利。“

    柳淳很感激冯胜的提醒,不过他却不敢苟同。

    “老太公,晚生说句不中听的话,您老还是不懂文人。涉及道统之争,他们不会罢休的。当年钱唐能为了孟子闯宫,今天,他们会轻易放郭守敬进文庙?我就算夹起尾巴,人家也不会放过我的!”

    冯胜倒吸口气,“那,你打算怎么办?”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正好趁着圣旨还热乎,我就折腾一番,实在不行,让陛下帮着擦屁股就是了。”

    冯胜眼睛瞪得老大,小兔崽子,你疯了?老夫刚刚告诉你,要小心应付陛下,你,你怎么敢玩火?

    柳淳全然不在乎,老朱能算计他,他也能算计老朱,当臣子固然要小心谨慎,但也不能太窝囊。

    怎么说,最好让皇帝既爱又恨,还无可奈何,那才是高手呢!

    “放心吧,我知道分寸的。”

    柳淳跟冯胜保证,事实证明,这小子根本就不懂分寸这俩字怎么写。

    就在三爷婚礼的第三天,柳淳把陶成道叫了过来,顺便还把他的弟子都找来了。

    “我让你招募学生,情况怎么样了,能有多少人?”

    “有三百多了,不过都是刚刚入学,怕不堪用。”

    “没事,充个数就行。”柳淳又看了看这帮师侄,经过几个月,好吃好喝,虽然还是挺黑的,但身上有了肉,眼睛也有了神,挺像模像样的。

    “成了,你们都沐浴更衣,把自己打扮的好一点。还有,告诉其他人学生,咱们一起去拜祭祖师爷!”

    陶成道眼珠子瞪得老大,舌头都不好使了,“师,师兄,咱们去哪啊?”

    “当然去文庙了!”

    陶成道更加惶恐了,“师兄,咱们去不得!”

    “有什么去不得的?”柳淳哼了一声,“陛下已经让祖师爷从祀孔庙,我们去拜祭祖师爷,谁敢拦着?”

    柳淳怒冲冲道:“告诉大家伙,不但要去,还要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地去!你给我做两面大旗,一面写郭氏门人,一面写科学子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去文庙!”

    陶成道哪能犟得过柳淳,他本能觉得要坏事,却又没有办法,只能按柳淳的吩咐办。

    转过天,数十名弟子,几百名学生,穿着崭新的衣服,举着两面旗号,昂首阔步,向着文庙而来。

    南京文庙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西边,放在这里,是为了方便士子们拜祭,祈求孔夫子保佑。

    今年的科举,出了前所未有的一位六元,更是被视作文曲星下凡。

    之前大家伙鄙夷黄观,不愿意带着他玩。

    但这帮人悲哀地发现,黄观玩得风生水起,还跑去结交勋贵了,另外文宗刘三吾,也站出来,替黄观说话,迁都之举,乃是为了大明千秋万代,有意见可以提,以此来攻讦朝臣,诽谤同僚,进而质疑天子,那就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诛。

    有老先生的话,许多新科进士只能又接纳了黄观。

    说起来他们这些菜鸟,想要活下来,就必须抱团,黄观的学历最傲人,前途也最看好,理当成为带头大哥,实在是没必要跟他翻脸。

    就这样,在黄观操持柳三婚礼的第三天,受到同科约请,去文庙还愿。

    而且他们还邀请了不少太学生,一起瞻仰六元的风采,说白了,就是给黄观一个装蒜的舞台。

    奈何,他的风头注定被抢走了。

    郭氏门人,浩浩荡荡杀向文庙。

    在一路上,柳淳还在讲,“我们的学问来自两位先贤,一位是墨子,大家都知道,墨子讲究兼爱非攻,重视技术,这就是本门学问当中,自然科学的源头……而另一位贤者,那就是杨朱,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可见这两位的影响力之大,我们郭氏门人,将两位先贤的学问融合,命名‘科学’,又根据研究的方向不同,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今天我们来祭奠郭守敬大儒,就是要告诉世人,科学从此刻开始,要真正出现在世间。身为郭氏门人,科学子弟,必须为了弘扬先人的学问而努力奋斗。”

    明代对文官的约束不弱,但是却从没有限制文人的思想,除非你含沙射影,对朝廷不利,那就怪不得辣手无情了。

    在通常情况下,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最多被主流厌弃罢了,

    若非相对宽松的风气,也不会诞生阳明心学。

    柳淳借着朱元璋从祀郭守敬的机会,果断提出了科学的概念。他是打算跟理学真正打擂台。

    反正朱元璋都说了,我就让你瞧瞧,小爷究竟能闹出多大的动静。

    柳淳也是憋着坏呢,老朱也是要面子的,总不至于刚说出来的话,就作废吧!

    只是他没有料到,跟理学的第一场战争,马上就爆发了,双方的开战理由也很奇葩,那些太学生挡住了文庙大门,坚决不让郭氏门人进去!

    “撒泡尿照照,一群下里巴人也配进文庙吗?”太学生疯狂叫嚣。


………………………………

第235章 插标卖首尔

    面对太学生的咒骂,陶成道这帮人不由自主低下了头。不低头不行啊,人家是天之骄子,他们算什么,几个月之前,还是饿肚子的臭匠户呢!

    就算是现在,人家长袖飘飘,往那里一站,就是玉树临风的化身。再看看他们,不管怎么打扮,都难以遮掩黑红的脸膛,粗糙的双手,天然就矮了一头,没事往文庙跑,不是自取其辱吗!

    但他们的头,柳淳却不这么看。

    “你们是太学生?也就是说,并没有功名在身了?敢拦住本官,就是以下犯上,立刻给我闪开,不然……”柳淳冲着陶成道,还有弟子们高声道:“一会儿别愣着,给我动手打!”

    陶成道都哭出来了,凑到柳淳耳边,咬着后槽牙道:“师兄,你,你这是要惹事啊?”

    柳淳轻笑,“你还真说对了,老陶,想当个爷们不?想挺直胸膛不?告诉你,咱们必须惹事,必须闹大了,不然就等着被人踩死吧!”

    柳淳说完,也不理陶成道,大摇大摆,到了太学生面前,点指着他们,“告诉你们,本官是来拜祭先贤郭守敬的,尔等速速闪开!”

    郭守敬?

    太学生都听说了,陛下降旨,让朱熹和郭守敬先后从祀文庙。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自从老朱登基之后,就把朱熹的理学当成了官方学问,科举考试的教材。

    从祀文庙,无话可说,但郭守敬算什么东西啊?

    他写过文章?诗词?有过什么著书?

    没听过,半点都没听过!

    而且他还是前朝的臣子,给元鞑子做事的东西,他凭什么进入神圣的文庙?

    让普天下的读书人,祭祀郭守敬,做梦去吧!

    “我们不答应!郭守敬不配从祀文庙!大家伙上书,上万言血书,让陛下收回成命!”

    “对,不能让贼臣玷辱文庙的清贵。”

    “郭守敬不配和先贤并列,不配!”

    ……

    这帮人越骂声音越大,越骂,聚集过来的人就越多,声势浩大,几乎要把柳淳用吐沫给淹死了。

    柳淳哼了一声,“郭氏的门人,你们听好了,有人辱骂咱们的祖师爷,为了道统,不得不拼了!打!”

    柳淳一声令下,身后的这帮人下意识就要冲上去,陶成道想拦着,也没有用,他这个师父可不如师伯来得有用。

    就在这时候,黄观跟着一群新科进士来了,一见这边剑拔弩张,他们都吓坏了,小跑着过来,等发现是柳淳,黄观的心都差点跳出来。

    坏了!

    早知道他就不该来,现在能不能找个地方躲起来?或者,就当没看见我,没看见啊!

    “呵呵,原来是六元魁首来了!”

    柳淳率先开口,黄观想躲都躲不开,他只能硬着头皮迎上来,“原来是柳大人,你这是……”

    “没什么,陛下几天前不是说了,在文庙增加郭守敬的名字,我这不就带着门人弟子,过来拜祭祖师爷吗!怎么,陛下不是这么说的?”

    “是,是!”

    黄观还能说什么,这几天的朝野都沸腾了。

    从祀孔庙,代表官方的认可,二程张载这些人,能进入孔庙,就表明理学是正统官学,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入祀孔庙,也是情理之中。

    可郭守敬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配进入孔庙,偏偏朱元璋就降旨了,而柳淳又以郭氏传人自居,这不是让人为难吗?

    那些太学生,还有黄观的同科进士,纷纷走过来,义愤填膺。

    “状元公,你要说句话啊,郭守敬凭什么进入孔庙?凭什么跟先贤并列?让我们拜祭姓郭的,还不如杀了我们呢!”

    黄观夹在中间,完全是风箱里的耗子,贼难受。

    他太清楚柳淳的实力,故此没胆子跟柳淳冲突,可这边他又不能翻脸,不然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又会崩裂。

    换成寻常人,早就没主意了。

    可六元就是六元,黄观沉吟道:“诸位,郭守敬能不能从祀孔庙,这是陛下的旨意,陛下的旨意没有收回,我们反对别人来拜祭,就是抗旨不遵。就是大逆不道。我们跟柳大人打官司,必败无疑。若是真要反对,大家可以上书,请求陛下收回成命,陛下一日没有收回成命,我们便不能抗旨。读书人最讲究的是道理,要先正己再正人,诸位以为然否?”

    黄观这家伙,真够狡猾的,他以抗旨不遵,吓唬这帮太学生,偏偏文人就吃这一套,一想到老朱,他们两腿打颤。

    “既然状元公说了,那我们就立刻上书。”

    “对!上血书,让陛下瞧瞧,什么才是世道人心!”

    ……

    柳淳冲着黄观伸出个大拇指,真不愧是黄大状元,怪会和稀泥的。

    “六元兄,你刚刚所言,的确是正论。我在这里,也要说两句。我们郭氏门人,所讲的学问名曰科学。与理学全然不同,向上追溯,我们在先秦的时候,也有前辈先贤,墨子,杨朱是我们的两位最主要的奠基人,我们科学一派,还兼收管子,荀子,韩非子,孙武子等实用学问,总而言之,科学是一个非常广博渊深的学问。你们当中,若是有人想要探索真知,研究学问,大可以入科学一派,你们会发现,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里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纵横古今,可以窥见世间的一切奥秘……”

    就在文庙的门前,柳淳当着一大堆的太学生,还有新科进士,发出了科学的最强宣言!

    没用隔夜,下午的时候,整个京城就沸腾了。

    原本清净的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鸿胪寺,全都聚集了无数的文臣,大家伙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有人居然替杨朱说话,以杨朱的门徒自居!这是何等的大奸大恶,何等丧心病狂!我们岂可坐视不理!”

    “上书,弹劾!请求陛下,斩了奸佞之臣!”

    “对,立刻上书!”

    ……这帮人的动作再快,却比不过专业的科道言官,都察院,六科廊,数十位言官一起来求见朱元璋,就连左都御史和通政使都来了。

    身为翰林学士的刘三吾,此刻也是非常无奈,他欣赏柳淳不假,可问题是柳淳这小子弄出来的动静太大了。

    尊奉墨子和杨朱,这是公然跟儒家对着干啊!

    多少年了?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虽然儒家几次面临佛道的冲击,但整体上儒家还是官学,而且从两宋之后,儒家的地位越发尊崇。

    这么长时间,都没人敢挑战一统江山。

    刘三吾实在是想不通,小小的柳淳,挺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非要找死啊?

    难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