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不会让黄观失望,老太监来了之后,太子朱标居然也来了。
“这个大喜的日子,父皇可是会亲自过来!你们要小心准备着,别马虎大意。”朱标瞧了瞧黄观,眉头紧皱,“你……怎么来了?”
黄观忙苦笑道:“殿下,是柳大人请我过来的。”
朱标干笑了两声,他也听说了,黄观被骂得很惨,没想到这家伙的心够大,居然还有心主持婚礼,不错,不错!
朱标笑呵呵拍了拍黄观的肩头,“等有空,孤请先生到东宫讲课,还望先生不要拒绝!”
………………………………
第231章 蓝玉要远征
太子请自己去东宫讲课,莫非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师?
黄观照着自己的大腿根,狠狠掐了一把,没错,真疼!
他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六元不假。科举场的超级吉祥物,但菜鸟毕竟是菜鸟,还真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不服?
去城门外瞧瞧,当世第一功臣的人皮,就挂在外面!
你不过是科举考的好而已,跟当官做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黄观终于懂了,难怪柳淳没收下他,如今来柳家贺喜的,勋贵最低一等,也是侯爵,其余包括锦衣卫指挥使,提督皇家银行的茹太素,甚至他的老上司,翰林学士刘三吾,这几位文臣都来了。
别看柳淳结交的文官不多,但份量绝对够。
刘三吾是公认的大儒,在宋濂死后,执掌文坛,地位非常尊崇。
顺便说一句,在古代,值钱的是大儒,不是才子。
就像黄观,考了六元,也仅仅算是才子这个档次,距离大儒,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算他能诗词文章两开花,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也到不了大儒的境界。
大儒厉害的是能解释经典,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朱熹,明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圣人微言大义,比如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该怎么解读,是不是可以随便发挥?
当然不行,要去看朱熹的解释!
你要是超出了朱熹的范围,或者跟朱熹背道而驰。对不起,写得再好,没有用,跑题了!
像刘三吾,他没有朱熹的地位,但他可以对朱熹的一些观点,发扬光大,对朱子疏忽的部分,进行拾遗补缺。
光是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比如像柳淳提出爱有差等,华夷之辩,以此来改写明朝的外交方略,老朱当然同意了,可在事后,刘三吾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考证典故,寻找圣人的言语,也翻出朱熹的文章,写出了洋洋洒洒的一万言,总算给这件事情定了调子。
有他的文章,加上朱元璋的祖训,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后不管谁继位,想要调整对待藩国的方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殿试之后,黄观就想拜见刘三吾。
很可惜,他根本找不到机会、
没想到,老先生居然来庆贺婚礼,他没拿什么贵重的礼物,只是亲手写了一百个风格各异的福字,凑成了百福图,送给了柳三。
柳三立刻诚惶诚恐,赶快挂起来,高兴坏了。
趁着喝茶的功夫,刘三吾又对黄观笑道:“少年多磨难,你在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所向睥睨。到了官场,就未必能如鱼得水。老夫也不怎么会做官,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你只要多向柳淳请教,必定能有所收获。眼前的这点事情,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过去的。你放心就好了。”
这几句话一出口,黄观简直感动的要哭了。
老先生没抛弃自己,那就是还有机会!
操持婚礼的日子,黄观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人物。说白了,就是把朋友圈搭建起来了。
柳家就是一个舞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每一件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半点不乱。
而这些贵人来到柳家,看到确实不错,纷纷伸出大拇指。
六元黄观,不再是一个考场的幸运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办事的青年官吏,不知不觉间,黄观就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十年寒窗,科举煎熬,总算让他熬到了破蛹成蝶的时刻。
“柳大人,恩同再造,黄某没齿难忘!”
……
黄观一心感谢的柳淳,此刻正在跟老爹聊天。
明天就是婚礼的日子,三爷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婚礼会这么热闹。
“人家不是来看你爹的,而是来看你的!”
三爷一如既往的清醒,“你小子的面子,是真的够大!爹服了!要不是你,爹没有尺寸之功,怎么会来这么多的神仙!”
柳淳轻笑,“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没有尺寸之功,你老人家不是把我带给了大明吗!这就是天大的功劳!对吧?”
“呸!”
三爷狠狠啐了他一口,“行了,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我可提醒你,越是这时候,就越要小心谨慎。他们这些人,把情义还在了我的身上,对你,可就未必那么客气了。”
柳淳并不意外,老爹说得非常有道理。他立了不少的功劳,换成别人,早就能升任部堂一级了,但他年纪太小了,根本不能给。
可有功又不能不赏,怎么办?
就从柳三身上下手,给他锦衣卫同知,拼命让他的婚礼隆重热闹,给足柳三面子,换句话说,也是给柳淳的面子。
别管够不够,就算是对柳淳的赏赐了。
“我把你的功劳白白浪费了,唉,我这个爹当的,是不是有点失败啊?”
柳淳摇头,撇嘴叹道:“那些功劳没了也挺好的,上面的人,尤其是咱们那位皇帝陛下,最是小心眼了。他要是觉得欠我太多了,还都还不起,没准就把我宰了,一劳永逸,永远都不用还账。”
柳淳轻笑哂笑,“有个败家的爹,替我把功劳浪费了,挺好的!你老人家就放心败家吧,有我在,咱们柳家的功劳浪费不完的!”
三爷的眉头乱抖,嘴唇铁青。
“兔崽子,要不是看明天成亲,我能把你的牙都给掰下来!”
柳淳满不在乎,“爹,我可提醒你啊,张定边正在教我功夫呢!你老人家想动手快着点,再过些日子,没准你就打不过我了!”
三爷被说的目瞪口呆,还让人活不活了?
他唯一稳当压过这小子的,就是武力。
可若是连功夫都赢不了,他这个当爹的,也太失败了。
不行,我也要好好练练功夫,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小子超过了!
三爷暗暗发狠,为了最后的尊严,拼了!
转眼就到了迎亲的日子,怎么说呢,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张灯结彩,动静非凡。弄得好像是哪个王爷娶亲,哪位公主下嫁!
至于具体婚礼如何,咱们还是留着柳淳结婚的时候再说……一句话,三爷把媳妇迎回了家里,拜了天地,送进洞房。
黄观操持婚礼,到了最忙碌的时候,所有的贵客,都要安排好,谁坐在什么位置,丝毫不能乱。
最中间的一张桌子,是留给皇帝和太子的,包括几位国公在内,一起作陪。哪怕是新郎柳三,也没有资格在这张桌子上作陪。
本来是要给柳淳一张椅子的,哪知道信国公汤和直接把椅子推到了一边,塞给柳淳一个酒壶。
“你小子负责倒酒就行了。想坐着,再熬二十年吧!”
老汤可不是欺负柳淳,而是免去尴尬,不然让他坐着,那才叫浑身不自在呢!
为了表示感谢,柳淳特意给老汤斟满了清冽的烧酒。
“信国公,尝尝吧!”
汤和笑着接过来,一口酒喝进去,瞬间老脸憋得通红,眼泪都要出来了。他死死闭紧嘴巴,好半天,终于咽下去了,没舍得吐,酒劲真大!
“小兔崽子,你给老夫喝的是什么,怎么跟火似的?”汤和怪叫道。
柳淳轻笑,“这就是烧酒啊,如果度数再高一点,就可以清洗伤口了,能防止感染的。”
汤和听不明白,只是一个劲往嘴里赛梨子,缓解烧灼之感。
倒是蓝玉,他忍不住道:“柳淳,这就是那天处理太子伤口,用的——酒精?”
柳淳笑道:“难为梁国公好记性,这个要比酒精少蒸馏两次,不过比市面上的烈酒,还要有劲得多,要不要尝尝?”
“好啊!”
蓝玉来了一杯,放在鼻子下面,仔细闻了闻,酒香醇厚,再看看酒水,清冽透明!
“好,好酒!”
说着蓝玉喝了一口,半天没说话,只是伸出两个大拇指!
等咽下去之后,蓝玉突然笑了,“臭小子,我跟你讨个做酒的方子,你愿不愿意给我?”
柳淳迟疑道:“梁国公,你不会想开酒坊吧?”
蓝玉摇头,“我堂堂一个国公,就那么没见过钱啊?实话说了,我想请旨带兵去西北,陛下不是要迁都吗,我想当先锋,把西域拿下来!向西北用兵,天气苦寒,要是能有烧酒,冷了可以喝,受了伤,还能清洗伤口……好东西,真是好东西!”蓝玉恶狠狠道:“就问你一句,愿不愿意给我方子?”
“愿意,当然愿意,我免费奉送!”柳淳严肃道:“不过仅限于西北,其他的地方,想要喝这个酒,还是要花钱的!”
………………………………
第232章 发扬光大郭氏之学
汤和敲着桌子,怪叫着质问:“柳淳,你小子怎么掉钱眼里去了?你现在缺钱吗?要是缺,老夫给你三百两五百两的,用得着斤斤计较吗?一点不大气!”
柳淳冲着大气的信国公呵呵一笑。
“老国公,你真是大方,小子也没有别的,我就要十万两就行!”
“十万?”汤和努力瞪大几乎不存在的眼睛,怪叫道:“你要那么多干什么?”
“多?不多啊,我的意思是每年十万,当然了,往后还要酌情增加,老国公要是能拿出三五十万,我更是求之不得。”
“你杀了我吧!”
汤和不解道:“柳淳啊,咱都是爷们,别藏着掖着,你能不能跟我说个实话,你弄钱都干什么了?要是好事,老夫也愿意出钱!”
蓝玉呵呵两声,“信国公,你是他不了解这个小兔崽子了,他一准有别人想不到的发财路子,这小子,坏着呢!”
一旁的魏国公徐辉祖突然咳嗽了一声,“我听四弟说,你在苏州,什么都没有拿到。要不要让四弟拿出一些干股给你?为国出力,一无所获,说不过去啊!”
难得,徐辉祖主持了一次公道。
就在这时候,徐增寿在外圈敬酒,路过主位,忍不住跑过来。
“大哥,你怎么能拿我的钱送礼呢!要知道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都瘦了好几十斤,这小子什么都没干,不能给他分的,不行!”
柳淳呵呵一笑,高傲道:“四公子,你别怕,我说了不要,就是不要。我跟你不一样的!”
徐增寿绕着柳淳转了两圈,突然怪叫道:“不对!你没说实话!”徐增寿冲着在座的诸位国公道:“我这些日子就在想,这小子向来无利不起早,他会干没有好处的事情吗?趁着今天的机会,一定要问出来,问问这小子,他到底干了什么?”
在徐增寿的煽动之下,包括颖国公傅友德,曹国公李景隆,都跟着开口逼宫。
“柳淳,真的那么秘密?连说都不能说吗?”
柳淳瞧了瞧这帮人,拿着酒壶,默默给每人倒了一杯,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
“说就说,本来我是想等过些日子,一切准备妥当了,然后再说。现在看起来,是不能不讲了。”
柳淳笑道:“皇家银行从京城拓展到了苏州,又要在北平设立分行,诸位以为什么是关键呢?”
“钱啊!”李景隆下意识道。
蓝玉思量片刻,“是储户?”
徐增寿沉声道:“应该是结算吧?”
……
柳淳轻笑:“你们说得都对,可这些事情是茹太素老大人要负责的,跟我没什么关系。我呢,只是在做一件事。”
“什么事?”几位国公一起问道。
“很简单,就是规范化!”
“规范化?什么意思?”蓝玉不解。
柳淳轻笑:“梁国公,你治军严谨,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士兵的衣着兵器,都必须一致,如此才能如臂指使,服从号令!”
“没错。”
柳淳笑道:“我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就拿金陵和苏州来说,两地的记账习惯就很不一样,金陵这边倾向于流水账,而苏州则是更加精细,使用四柱清账……这是两地的不同,再以不同的账房来看,他们的用词,数字的写法,记账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过去只是店铺内部记账,没有什么问题。可现在不行了,因为每个店铺作坊,都要在银行设立账户,他们每支出一笔钱,收入一笔钱,都要有票证凭据,银行才能做账……所以呢,就要所有的账房,必须按照统一的规矩,进行记账。账本也要有一致的格式,这样才能方便交易。”
柳淳简单讲解了一些统一会计规范的作用,这帮人听得频频点头。
“这的确是个事。也就是你小子能想到!”汤和发自肺腑赞道。
柳淳叹口气,“实不相瞒,我干了好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光是为了统一记账,我就花了不少的钱,培训账房,改变积习,绞尽脑汁,是费钱又费力。我的进项又不多,没有法子,只能靠着卖烧酒赚钱。老国公你还舍得让我白白交出去吗?”
汤和干笑了两声,这么说起来,的确是有点欺负人,这小子也真是不容易。
“行了,老夫太多没有,回头给你五千两,算是老夫的一点心意。”
信国公都出钱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就在纷纷准备慷慨解囊之际,徐增寿突然幽幽道:“柳兄,你培养账房,不收束脩吗?”
柳淳白了他一眼,“我们当然不收束脩,我们又不是学堂,我收的是学费!”
更直接了!
大家都下意识闭嘴,先看看这小子能赚多少再说!
“学费是多少呢?”徐增寿追问道。
“这个……就要看学的程度了,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是有差别的。”
徐增寿琢磨了一下,又问道:“那这个等级怎么区分,难道是你们说了算?”
“当然不是了,我们会组织考试的,通过了考试,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而且我们会邀请银行和作坊的人,共同监督考试。我们考试的平均通过率,最高等级,只要十分之一,比科举还严格呢!”
柳淳信誓旦旦道:“所以经过我们培养,并且通过考试的账房人才,都是一等一的,深受各界的欢迎,不信的话,可以去苏州看看。我这个人做事,就是靠谱!”
傅友德绷着脸道:“这点我给他作证,白羊口的军粮军械,就是最好的!”
徐增寿突然幽幽道:“钱也好啊!”
这位四公子气得呼呼喘息,咬着后槽牙道:“我懂了,我终于懂了!你教那些账房收了钱,给他们考试,也收钱,对吧?”
“不对!”柳淳摇头,“我其实也接受穷学生的,只要资格不错,足够机灵,我可以让他们免费入学,然后等学成之后,工作了,赚钱了,然后再逐年还给我就是了。”
“那不还是要钱呢!”
徐增寿郁闷了,他总算是弄清楚了,早就说柳淳这小子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放着苏州那么多产业,半点没要。
徐增寿只当他害怕老朱,不敢伸手。哪知道这小子早就给自己挑好了发财的路子。
瞧瞧吧!
他徐四公子,为了发财,辛辛苦苦借钱,然后威逼利诱,迫使商人卖出股份,跟他合作。然后皇家银行介入,他还要想办法跟老朱周旋应付。
虽说挣钱不少,利润丰厚,但能揣进腰包的,却是不多。而且还要担惊受怕,勾心斗角,别提多难了。
柳淳就不一样了,这小子另辟蹊径,帮着各处培养账房,银行发展起来,商贸交易增加,账房的需要量,那是成倍增加,而且是越来越多,几乎没有止境。
寻常的商人没本事培养账房,朝廷呢,也没有人才,而且即便让朝廷培养,出来的账房先生,未必堪用。
光看看太学生什么德行,就心知肚明了。
而且朝廷培养出来的,势必眼睛往天上看,不会听老板的话。
柳淳就瞅准了机会,他不光办学培养会计,还准备培养外语人才,商业人才,航海人才,他甚至打算开个技术学校,培养职业的工人。
至于到底是叫新东方,还是叫蓝翔,柳淳正在权衡呢!
柳淳笑道:“诸位国公或许听说过,我是郭氏的传人。我们郭氏之学,讲的就是这些实用的学问。你们要是有兴趣,也可以送人进来学习,为了表示诚意,我学费八折!”
这几位国公瞧着柳淳忍痛打折的模样,哭笑不得,我们差钱吗?
汤和抓着胡须,“你们说,这个学校值不值得去?”
傅友德道:“家大业大,要有规矩,以后少不得跟银行打交道,我看是必须要学了!”
蓝玉也道:“我家里倒是没有什么。可不少军中的老兄弟,他们过得不怎么样,家里的后辈也没有出路……怎么样,柳淳,愿不愿意收下?”
“当然了,凡是将士的后人,我五折优惠,包教包会!”
柳淳把陶成道叫了过来,“师弟,这回你就有事情做了,回头跟这几位国公爷问个数目,咱们要准备扩大学校规模了。”
“好嘞。”陶成道笑呵呵道:“师兄,你可真行,这石头缝里,都能让你榨出油来!”
“呸!说什么呢!”柳淳狠狠啐了他一口,“我这是教书育人,很伟大的!我可提醒你,咱们郭氏之学,能不能发扬光大,就看这一次了!”
陶成道讪讪笑着,他是越来越佩服自己的小师兄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喊道:“皇爷驾到!太子驾到!”
瞬间,所有人立刻站起,赶快出去迎驾……
奋斗在洪武末年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33章 老朱的礼物
朱元璋和朱标来了,对于柳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恩遇。
就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子,三爷把媳妇送进了洞房,只出来转了一圈,一口酒没敢喝,就回到了洞房,向媳妇讨教面君的礼节。
他一遍一遍的演练,生怕有半点差错。
说到底,三爷跟柳淳不一样,他可不是穿越者,没有足够大的心脏,骤然被人放到了本不属于他的高位。三爷只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把任何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惹麻烦,不让人笑话。
柳三规规矩矩,给朱元璋行大礼。
老朱瞧了瞧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朕想起来了,你的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个伤口,是被驴咬的?”
柳三愣了,惊讶道:“有,的确有,陛下怎么知道的?”
朱元璋大笑着抓起柳三的胳膊,把他拉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转身对在场的诸位国公勋贵道:“你们还记得吧?当年朕在军中收养了不少孩子,他们为了朕的江山,出生入死,好多人都战死了。活着的当中,就属黔国公沐英,最得朕的喜爱。朕当年赐给沐英一头驴,他人小,骑不得战马,就骑着驴到处跑,结果就惹祸了,他的驴把一个少年的脖子给咬了一口,鲜血直流。沐英都吓坏了,跑去找皇后要了金疮药,才把血止住!”
朱元璋对柳三笑道:“怎么,朕说的没错吧?”
柳三憨笑道:“臣当时太小了,只记得被驴咬过,是有人给臣送了药。等到两三年之后,臣才知道,纵驴咬我的是沐英将军,那时候他已经替陛下四处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臣比他年纪小,又过了一两年,才能为陛下效力。”
朱元璋很感慨,他收养的孩子,何止千百,能受封国公,享受荣华富贵的,仅仅沐英一人。还有太多人,第一次上战场,就死于非命。
像柳三这样,算是遗憾,也算是幸运。
朱元璋十分动容,“你们这些人,就跟朕的儿子差不多,可没有法子,朕是天下人的君父,要操心的地方太多,有时候就难免疏忽,你不会责怪朕吧?”
柳三扑通跪倒,痛哭流涕,“陛下,臣的全家都死了,若非陛下,臣早就成了野地里的枯骨,哪里还能活到今天!享受着太平盛世,臣早就告诉自己,这辈子唯有一命,报答天子。陛下让臣上刀山下火海,臣绝不含糊!”
朱元璋朗声大笑,“行了,大喜的日子,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老朱把柳三再度拉起来,然后对朱标道:“太子,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这大明江山,就靠着这样的人撑着呢!”
朱标忙道:“儿臣知道,柳同知的确是难得的忠良,辽东的大胜,他居功厥伟,这几年屯田大宁,他也出了大力气。”
“嗯!”
朱元璋点头,“朕此番前来,就是告诉大家伙,朕没有忘了你们,凡是为大明立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