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赶快跑吧!

    我懒得听了。

    你们老朱家的事情,自己解决吧!

    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柳淳在哀告着,老朱哪里会放过他。

    “臭小子,你别装糊涂。朕现在就让你去长沙迎接太子,你去把朕的话原原本本,告诉朱标,为了这么个无耻的畜生伤心吐血,他太让朕失望了!”

    老朱顿了顿,又道:“让梁国公也跟着你去,到了之后,顺便把潭王府的田产清理一下,登记造册,返回百姓吧!”

    老朱说完,就甩了甩袖子,让柳淳滚蛋。

    柳淳当然是如蒙大赦,赶快跑了,大殿之内,只剩下老朱一个,他的眼睛通红,拳头紧握,指甲刺入掌心!

    疼!

    能不疼吗!

    他管教这个八儿子,不是一次两次,奈何就是死不回头。这次去抓他进京,一定是害怕了,又担心丑事暴露,所以情急之下,才点火自杀。

    挺大的人,怎么就不知道父亲的心,不管怎么样,为父还能杀了你吗?

    大不了圈禁凤阳,总好过自杀啊?

    老朱现在是追悔莫及,这些儿子们,必须加强管教才行。

    还有,那些把潭王事情捅出来的人,朕也不会放过,想看皇家的笑话,没有那么容易。让蒋瓛去查,只要查到,就立斩不赦!

    老朱不停发狠,柳淳跟蓝玉已经在前往长沙的路上,在柳淳身后不远处,还有个高挑清秀的卫兵,紧紧跟着,一双眼睛,始终没离开柳淳的身体。

    太好了,总算有机会跟柳郎单独出来,要是没有老爹,没有这些兵,就太完美了!

    蓝姑娘是满心高兴,他爹已经不知道说啥好了。

    傻丫头啊!

    你可长点心吧!

    咱们家的生死存亡,都寄托在太子殿下身上,他要是出了事,那可就麻烦了。

    “我,我怎么也没想到,太子会,会这么孱弱啊?”

    柳淳也叹了口气,“一个人十几岁的时候,受到的教育,能影响人的一辈子,能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就拿陛下来说,从小吃苦,好不容易熬出来,所以陛下坚毅果干,狠辣无情。可太子殿下,他成长的岁月里,马皇后把他照顾的太好了,陛下虽然深沉内敛,但对殿下的爱,没有半点保留。殿下又是长子大哥,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几十年了,几乎成了习惯,改不了了!”

    柳淳跟蓝玉没有什么保留,他越发觉得,朱标会成为整个变法的软肋。

    老朱把江山治理得不错,他现在要改革财税,其实是在给朱标铺路,可问题是这位太子殿下,未必愿意按照老爹的路来走啊!

    柳淳感慨万千,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跟蓝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长沙。

    等见到朱标,柳淳大吃一惊,他发现这位太子殿下几天的功夫,形销骨立,面色枯黄,憔悴得吓人!

    不过朱标依旧谦恭和善,甚至比原来还要周到。

    他勉强站起,主动问蓝玉的好,给他们准备茶水点心,一丝不苟。

    看到朱标如此,蓝玉这个莽汉子也感到了心痛。

    “殿下,你身体不好,就多休息,都是自己人,不用多礼的。”

    朱标轻轻颔首,“我这几天,心神恍惚,闭上眼睛,总能看到八弟,笑呵呵来找我玩,就像小时候一样……你们或许不知道,八弟从小长得秀气,还喜欢打扮,他的靴子都绣着花,还偷偷往脸上抹杭粉,往嘴上涂胭脂。我教训他好几次,他也不改,而且一说就哭,后来索性不不说他了。”

    “八弟很绵软温和的,喜欢读书,结交文人名士,时常举办诗会。他,他真的不是干坏事的人!”

    朱标痛苦纠结,五官扭曲变形。

    “我,我来长沙,是想告诉他,有大哥在,没人能杀得了他,只要,只要跟我回家,父皇不会责怪他的。可,可他怎么就想不开了,他连面都不愿意见,就,就把府邸都给烧了啊!”朱标脸涨得发红,又咳嗽起来,仿佛肺子咳嗽出来才罢休。

    蓝玉连忙过来,给他拍打前胸,好一会儿,朱标才恢复了正常。他转头看向柳淳,沙哑道:“你说,这个变法,当真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可以不顾兄弟之情?”

    柳淳无奈苦笑,“殿下,历来任何王朝,最后都毁在财税这一块上,陛下决心变法,是替殿下铺路,爱子之心,臣十分感动!”

    朱标愕然半晌,突然颓丧道:“父皇要为我铺路,可我却要拿兄弟的命铺路啊!”朱标一声喟叹,从袖子里取出几份奏疏,扔在了桌上。

    “你看看吧!”

    柳淳接过来,略微翻看,顿时脸色变了,这里面写的都是诸王的不法之事:鲁王一心修长生,在府邸烧铅炼汞,齐王鱼肉百姓,大肆侵夺民财,向倭国走私,违规扩建王府。还有晋王,甚至私下里做了龙袍。秦王,代王,湘王……貌似除了朱棣,还有周王朱橚之外,其他的藩王,问题都不少。

    当然了,朱棣要是硬要挑毛病,也是有的,就算没有毛病,说他雄心勃勃,图谋不轨也行啊!

    柳淳看了看这些奏疏,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跟朱标谈过之后,朱标会突然去宫里给朱梓求情,又突然来了长沙。

    “殿下,能否告诉臣,是谁向殿下透露了这些消息吗?”


………………………………

第248章 朱标的疑问

    “是谁?孤不能说!”

    朱标摇头,断然拒绝。

    柳淳不解,他觉得或许朱标没想清楚,便低声道:“殿下,这些人攀诬皇子,其心可诛,理当杀之,以儆效尤!”

    突然,朱标猛地抬头,用犀利的目光,盯着柳淳,仿佛要把这个年轻人穿透一般!

    “柳淳,你说什么?”朱标一字一顿道。

    柳淳坦然一笑,“殿下,有人想要诬陷藩王,离间天家骨肉,还不该死吗?诸位藩王在去岁万寿盛典,悉数入京朝贺拜寿,他们个个都是贤王,忠心正直,断然没有欺凌百姓,胡作非为。当然,潭王是一个例外,可他已经知道过错,死在了烈焰之中,难道还不够吗?”

    “那些继续诬陷皇子的人,到底是何等奸佞,如此歹毒阴险,还请殿下告知,臣愿意立刻斩杀!”

    柳淳说得义正词严,可朱标的目光却是越来越惊讶,完全不相信,这是柳淳能说出来的!

    “你不用替鲁王、齐王他们遮掩,我的弟弟什么样子,我心里有数!”

    朱元璋总体来看,还是教子有方的,个个皇子都有些本事,但什么多了,都会乱七八糟,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何况老朱生了二十六个!

    在诸位藩王里面,燕王、周王,这算是好的,但是鲁王,齐王,包括晋王和秦王,那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鲁王,这家伙不知道搭错了哪个弦,天天沉溺炼丹,还要修一个长生不老出来。

    这家伙光是自己修炼也就算了,他还把成果送给了几位弟兄,周王因为喜欢医学,鲁王送给他两大盒金灿灿的丹药。

    周王盯着看了三天,没敢吃,全送给柳淳了。

    气得柳淳拿金丹扔周王!

    你丫的也太坏了,自己怕死,干嘛送给我?

    周王也挺委屈的,谁说就一定是害人的,没准还能长生不老呢!柳淳心说能长生不老,你就不送给我了。

    他也不废话,直接抓了一窝鸡,把金丹碾碎,喂给了它们……十天之后,周王彻底断了长生不老的念头。

    修不成的!

    他这么想,可不代表鲁王也这么想,那位是打算一条道跑到黑了。炼丹可不是普通的爱好,光是各种珍贵的药材,就价值不菲,什么九色灵芝,千年首乌,万年雪莲……全都往紫铜的丹炉里面扔,那不是炼丹,而是烧钱,实实在在烧钱!

    朱标也知道鲁王的爱好,平时没少劝诫,可他的话鲁王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如今到底有人把事情捅出来,让我怎么保你们啊?

    朱标这几天憔悴了这么多,也跟发愁有关系。

    可柳淳却不这么看!

    “殿下,诸王是清白的,殿下何必怀疑自己的弟弟,反而纵容奸佞之臣?”

    “他们不是!”朱标突然拔高了声音。

    这时候一直没出事的蓝玉突然站起来,走到了朱标的近前,伏身低声道:“殿下,诸王的确是清白的!”

    朱标斜眼盯着蓝玉,仿佛不敢置信。

    要知道一直以来,蓝玉都很厌恶手握重权的藩王,他还几次跟朱棣冲突,平时对其他藩王也多有微词,怎么这一会儿替诸王说话了?

    “梁国公,他们为非作歹,怎么是清白的!”

    蓝玉没有接话,而是叹道:“殿下,臣领兵几十年,经过的大战也算不少了。所谓慈不掌兵,明知道前面是个陷阱,可大军必须过去,怎么办?派人去当先遣队,去了,就没几个能活着回来。有的时候,困守孤城的将士,前来求援,明明没有援兵,却还要告诉他们,援兵立刻到,要他们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

    蓝玉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年了,多少老兄弟,哪怕到死,都不知道我在骗他们!或许他们也清楚,可没有别的办法!不死战,他们的家人就会死,战死了,家人反而能过的更好!”

    “殿下,军中之事,和朝廷之事,虽然不同,却有想通的地方。潭王之死,已经足够了!”

    也不知道是《三国演义》真的有提升智力的作用,还是蓝玉开窍了,反正他的这番话,切中要害。

    宗室子弟,皇子藩王,要不要处置?

    当然要处置,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问题是能不能一追到底,一个都不放过?

    当然不行了!

    别忘了这还是老朱家的江山。

    试问哪个当爹的,能心肠狠到连着杀死几个儿子,而面不改色的?朱元璋虽然铁面但也绝非无情之人。

    凡事都有一个度,一个潭王,已经足够立威,表明变法的态度。接下来只要加强约束诸王,也就是了。

    若是有那位藩王,继续作死,那没有客气,该动手就动手。

    就目前来看,确实是够了。

    朱标眉头深锁,他稍微思索,也明白了柳淳和蓝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要包庇诸王。

    “身为兄长,弟弟们的过错,我还是清楚的,都怪我这个当哥哥的没约束好。可让我去追究他们的死罪,我也做不到。”

    柳淳点头,别说朱标,换成他也做不到。

    可接下来的话,却让柳淳大为意外。

    “但是!”朱标声音拔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不能处置自己的弟弟,可我也不能处置仗义执言的忠贞之士!他们直言诸王的过错,并没有罪过,如何处置他们?假如把他们都杀了,我大明朝还有敢说话的臣子吗?”

    啊!

    柳淳吸了口气,他倒不是被朱标的高论吓到,而是无奈,灰心。

    蓝玉在旁边五官纠结,不停转圈,他觉得朱标的话也有问题,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反驳,只是干着急。

    柳淳张了张嘴,似乎想说,可最后还是一声长叹。

    告辞,转身直接离去。

    柳淳刚出来,蓝玉就追了上来。

    “小子,你是不是想说什么,告诉我啊!”蓝玉急坏了,“殿下这样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行,真的不行的!”

    柳淳顿住了脚步,“梁国公,殿下不是瞻前顾后,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分不清重点!”

    “重点?”

    “嗯!”柳淳长叹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变法,是建立新的财税体系。这才是重中之重!反对新的财税体系的主力来自士绅官僚,并非宗室子弟!潭王之死,已经可以杜悠悠之口,接下来就该对文官下手!灭他们的威风,推动变法。这事情本来就没有是非对错,只是站得角度不同罢了,谁知殿下如此迟疑,我,我怕是打错了算盘!”

    面对蓝玉,柳淳还真没有保留,说的全是肺腑之言。

    一个君王的政令,的确不是看是非对错,而且是非对错也不重要……就拿老朱来说,他狠狠收拾功臣,打压豪强,动不动就杀了,衙门外面,人皮枕头挂了一堆……残忍,无情,历代的史学家,文化人,都骂老朱。

    但是不能否认,老朱的作为,是把利益的天平,向普通百姓倾斜。所以才有了国泰民安,洪武盛世。

    而朱标呢?

    他似乎分不清楚这些,也或许他有别的想法。

    他要做个好哥哥,所以不能追究自己的弟弟,他要做个好储君,所以他不能对文官下手……但问题是,谁都不舍得下手,那老百姓怎么办?财政的弊端怎么弥补,难道可以视而不见吗?

    柳淳摇了摇头,他曾经对朱标寄予厚望,也觉得跟一个宽厚温和的老板,比起跟雄才大略的朱老四,舒服多了。他才会不停向朱标靠拢,帮着朱标筹谋。

    他甚至想到了,朱标性格温和,推动不了大的改革,所以柳淳拼命给朱元璋建议,老朱也很配合,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甩开膀子,要替朱标铺路。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标自己迟疑了。

    这是什么鬼啊?

    我们给你抬轿子,你只管坐上去就是了,可你居然不乐意,那我们是为了谁啊?

    柳淳从房间里出来,没有多话,也是心中不快,来了小脾气。

    蓝玉很理解柳淳的心情,说实话,他也不高兴了,可又能怎么办呢?太子毕竟是他的晚辈!

    蓝玉咬了咬牙,伸手拍拍柳淳的肩头,“行了,你去跟新月四处瞧瞧,观赏一下风光,我去跟殿下说。”

    蓝玉扭头,返回了客厅。

    此刻朱标坐在那里,两眼空洞地望着前方,显得落寞无助。

    “殿下,柳淳有治国之才,老臣一直想让他给殿下效力的。”言下之意,我费了好大力气拉来的人,你也太不给面子了。

    朱标突然叹了口气,“梁国公,你觉得该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蓝玉茫然,“我说不好!”

    朱标低着头,缓缓道:“母后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父皇性子急躁,手段残忍,不留情面。我若是继承了皇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作为兄长,要跟弟弟们相处和睦,身为君王,要跟臣子坦诚相待。”

    “国家有穷有富,但归根到底,要看人心齐不齐,贸然变法,而且以杀戮推动新法,弄得天家骨肉离散父子相残,兄弟反目,臣子离心离德……梁国公,你说这么大的代价,值得吗?”


………………………………

第249章 贬太子,升柳淳

    “臭小子,有酒吗?上次婚宴上喝的那种,要最烈的!”蓝玉慵懒地说着,语气的节奏有点像柳家的大肥猫,不用仔细听,就能感觉到其中颓废沮丧。

    柳淳正在跟蓝新月练武,一拳一脚,按照张定边所教,打了一趟拳,脑门微微冒汗,感觉很舒服。

    擦了一把手,柳淳把手巾板扔到了一边,迈着大步,坐在了蓝玉对面的石头墩子上,顺手给他倒了杯茶。

    “还是喝茶吧,免得酒后失言!”

    蓝玉哭笑不得,这小子还真行,居然比自己都小心谨慎,可也是,他才用了多少心思,哪像自己,把几十年的心思,都押在了一个人的身上。可到了今天,却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

    怎么形容呢,有点像养了个孩子,从小学习很好,一路都考第一,轻松进考场,提前十五分钟交卷,超级学霸,等着清北录取……结果突然发现,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蓝玉的心情,或许比喜当爹还要严重许多。

    “柳淳,你知道吗,有多少人,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他的身上!我们都盼着,望着,想着,让他当一个明君,当一个旷古未有的英主啊!”蓝玉的拳头收紧,手背上的青筋像是蚯蚓般,根根突出。

    柳淳叹口气,“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殿下的确如同你们希望的那样,他做到了,他孝顺父亲,爱护兄弟,选贤任能,有识人之明,又聪明睿智,谦恭仁爱。哪怕对待我这种无名小卒,也是礼贤下士,受宠若惊啊!”

    柳淳努力忍耐着愤怒,可最后一句的自嘲,也暴露了他的内心。

    真的是失望!

    皇帝不是这么当的!

    真的!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身为一国之君,都要维护公平公义,照顾弱小,抑制豪强,约束利益集团。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久,百姓才能服气。

    朱标不愿意对宗室下手,情有可原,不想对文官下手,或许也有道理,他又爱护勋贵,多蓝玉等人多次回护……他都做得很好,堪称完美。

    可问题是这些人都照顾好了,那老百姓怎么办?

    莫非要牺牲百姓吗?

    朱标当然不是这样的人,他肯定爱惜百姓,肯定竭尽全力,照顾百姓……但问题是资源就那么多,偶尔赈济百姓,救济穷苦,免除州县的赋税……这些都是隔靴搔痒,不解决根本问题。

    大明的税收体系本就不合理。

    除了承袭历代的弊端之外,大明还缺少强有力的征税官员,老朱曾经担心官吏欺压百姓,所以把征税的权力交给了粮长。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拖欠,该收的田赋,每年都会少一两成。

    再有,大明的户部缺少总收总之的概念,对整个经济缺少把握和了解。

    这一点尤其要命。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因为大航海的出现,美洲白银涌入,大明赚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银子。

    充足的货币供应,使得大明朝非常有希望跳出治乱循环的圈子,走上康庄大道。

    可就因为财税体系的落后,使得朝廷对经济的变化一无所知,每年苦守着几百万两银子,艰难度日,简直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可怜又可气!

    柳淳对财税的改革,寄予厚望。

    他甚至觉得,只要这件事情做成了,接下来谁当皇帝,都不那么重要了,毕竟还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如果子孙不出息,现在做得再多,也没有用处。

    蓝玉重重叹口气,他的失落之感,更加强烈。在蓝玉的心里,他只想朱标做个好皇帝。对于好皇帝是什么样子,蓝玉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绝对算不上英主啊!

    “我向殿下请教,他也跟我说了很多,担心有他自己的想法。”蓝玉顿了顿,“治国如同治家,皇家是天下表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有了天家做榜样,百姓人人效仿,自然天下大治。而且殿下还说,治国不能光想着充实国库,不能只为了敛财,还要收拾人心,让英杰效命,才俊感恩戴德,要让朝廷深入人心。”

    “殿下讲,历代贤君,莫过于汉文帝,亲民爱民,节俭仁厚,堪称贤君之首,继之景帝,光大文帝之德,始有文景之治。殿下还说,追逐财富,是没有尽头的。譬如说之前陛下曾经想过,填满内帑,就可以罢手。可如今有了皇家银行,财产数倍于之前的内帑,却还是想着整顿财税,充实国库,如此做为,是不是太过了?”

    蓝玉复述着朱标的话,很显然,这些话也是说给柳淳听的。

    这就是朱标几十年来,读书思考的结果。

    之前他欣赏柳淳的才华,包括现在,他也毫不掩饰对柳淳的偏爱。但可惜在整顿财政的问题上,朱标不愿意配合柳淳,他也不尽认同老朱的做法……

    “梁国公,你觉得殿下讲的这些,可有道理?”柳淳笑着问道。

    蓝玉哂笑了一声,“有没有道理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无论如何,坐在那张椅子上,都不该无所事事。过去我对陛下的做法,也有些微词,觉得太过无情。可现在想想,陛下才是真正的雄主啊!”

    蓝玉狠狠一砸桌面,无奈哀叹,“早年就不该给殿下找那么多读书人!都怪你!”蓝玉突然凶巴巴盯着柳淳,质问道:“你小子怎么不能早十几年出现?要是你教殿下,那该多好!”

    柳淳翻了翻白眼,“早十几年,我还穿开裆裤呢,我最多给殿下一颗棒棒糖!”

    蓝玉为之气结,无奈摆手。

    “算我胡说八道了。”蓝玉无奈道:“从殿下的谈话里,我听得出来,殿下觉得,士农工商,毕竟要有所差别,朝廷厚待士人,得士人之心,治理天下,也会容易许多。所以殿下是反对士绅一体纳粮,他觉得仅仅重新丈量田亩,核定黄册也就是了。”

    柳淳轻笑道:“反正我是无所谓,这天下是朱家的,又不是我的。建议我提出了,陛下采纳就采纳,不采纳,我就回大宁,说实话,我还真不想留在京城蹚浑水了!走了干净!”

    “不许走!”

    蓝玉突然伸出胳膊,死死压住柳淳的手!

    “臭小子,我是不会放你离开的,殿下或许是一时没有想通,我看他会权衡清楚的。”

    柳淳无奈,“就算殿下能想清楚,现在的事情怎么办?陛下可是让我们清点潭王的田亩,返还给百姓。按照陛下的意思,他应该下一步就在长沙府,重新清丈田亩,把丁税摊入田亩之中,看看效果如何。殿下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