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职场-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恨别不咸不淡的回了句:“当初我加入的时候,跟宗主说好了的,我的儿子不会参与宗里的事,如今这个逆子要加入,我已经管不了了,但唐豪不能再牵扯进来了。”
金如意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唐恨别刚要说什么,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帮主,二公子那个和尚朋友又来了。”
这一听就是管事唐山的声音,唐恨别看了眼金如意和唐英,挺直了腰推门而出:“怎么找到这个院来了,我不是说了吗,只要不是蒙古鞑子来了,不要随便进这个院子。”
唐山狡黠的吐了吐舌头:“可是您不是说过,如果那个和尚来了,就要立刻通知您吗”。
姚光启是来找唐豪的,他觉得唐豪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性格爽快坦荡,是个值得交的朋友。
唐豪也很欣赏姚光启,觉得跟姚光启交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所以见姚光启过来,很是高兴。
“今天有没有算出我要来?”姚光启一见面就调侃唐豪。
唐豪笑着回道:“我又不是江湖术士,谁还能成天演卦,怎么,这回又让我爹帮你找人?”
………………………………
正文 122。北平大案(十九)
姚光启笑着摇头:“这次就找你。找你学骑马。”
在姚光启的强烈要求下,两人来到大风堂的马场,天高云淡,阳光明媚,草随风动,纵马嘶鸣,好一派壮丽景象。
“什么事,说吧,这里绝不会有人偷听!”面对美景,唐豪的心情也很好,语气显得很轻松。
姚光启饶有兴趣的看着唐豪:“你怎么知道我来这里是防着别人偷听?”
唐豪畅快的凭空甩了下鞭子,那鞭子在空中“啪”的一声,声音悠远而清脆,“你不是说我会算吗?”
姚光启喜欢跟聪明人聊天,尤其是聪明人还是自己朋友的时候,“上次你带我来这,说有个大买主买了几十匹马在你这养着,我想知道,你们家以前经常有买几十匹马的大买卖吗?”
唐豪有些奇怪:“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这个跟你的案子有关吗?”
姚光启并没有回答唐豪的问题:“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大买主这么豪气,一次性买的几十匹马,一般来说,京城里的王公贵戚和江南的富商,买几匹好马炫耀是常有的事,但一买就是几十匹的,这未免有些太招摇了吧,我很好奇,这买主是什么身份。”
唐豪犹豫了一下,随即慢慢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人,都是大哥一手联系的,不过说来也怪,以前大哥很少参与生意上的事,那次却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大主顾,而且我爹对于做成这笔大买卖,好像也不怎么高兴。”
“以前有过这么大的买主吗?”姚光启若有所思的追问。
唐豪摇头:“你说的对,江湖大佬们和大财主买好马的大有人在,而且有些人出手确实阔绰,但一次性买这么多的,还真是第一次,而且买了马还不带走,留下让我们养着,更是匪夷所思。”
姚光启所有所思的看着远方,草场还是那么开阔,马儿还是那样欢畅,只是天边多了一片乌云。
这几天,一系列的疑问,想的姚光启脑袋生疼,他有太多的问题想不明白,他觉得有太多的东西不合常理。但他知道,至少有一个人应该知道一部分真相,所以他决定来找这个人。
春香阁永远是那么红火,永远是北平的有钱人最想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美酒,美食,当然最重要的是美人。
说起春香阁,姚光启就莫名的佩服起唐英和金如意了,佩服他们的心机够精巧,居然能想到躲在妓院,要知道妓院里鱼龙混杂,实在不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但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或许恰恰是此地不宜藏人,所以一般人也不会想到他们藏在这里吧。
姚光启见到金如意时,她正在调琴,与唐英一起调琴,亲密的调琴。亲密的甚至没发觉姚光启进来了。
“咳咳”姚光启故意大声咳嗽了几声,但眼睛不自觉的瞄着二人。
唐英和金如意不情愿的分开,两人都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也都低头整理衣服,金如意红着脸问道:“你查到他们的账了?”
姚光启笑着摇头:“账没查到,因为李彧有新的要求,他想见燕王。”
金如意微微一愣,但马上说道:“难不成他想投靠燕王?想拉燕王下水来自保?”
姚光启沉默了片刻,随即说道:“确实,他承诺可以分给燕王一大笔钱,让燕王替他掩饰。”
金如意随意的抚弄着琴:“你是怎么想的?”
姚光启被问的一愣,“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以你对李彧的了解,他下一步会怎么干?”
金如意低头看着琴:“他是贪得无厌的狗官,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以前常做卸磨杀驴的事。”
姚光启点头:“我明白了,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姚光启没有安排李彧秘密会见朱棣,而是选择让二人大张旗鼓的会面。
燕王朱棣回到北平的第三天,派人前往布政司和按察司衙门询问案情,随后,布政使李彧会同按察使陈舒,一起前往王府拜见并汇报案情进展。
朱棣在大门外迎接了二人,二人向朱棣行礼后,跟着朱棣进了府,二人的属官和随从原本也打算跟着往里面走,谁知却被王府的卫士挡住了,理由是府中有贵人感染了重病,郎中嘱咐生人不得进府,免得再带新病进府。属官和随从们无奈,只有在王府外等候,看着李陈二人进了王府。
二人跟着朱棣往府内走,绕过正堂,直奔后面而去,陈舒有些不解,燕王难道不在正堂召见?想发问,但看到一旁李彧从容的跟着,便又忍住了。
正在这时,陈舒居然发现自己的丫头陈月如正站在远处角门内,使劲的向自己招手,陈舒正纳闷女儿怎么会在这,但碍于朱棣在前,他没有过去,只是向陈月如摆了摆手示意她退下。没想到此刻朱棣已经回身,笑着说:“陈小姐是本王府上常客,王妃很喜欢她,她一早便来了,看样子她找您有事,您不妨去看看,至于公务嘛,李大人可以慢慢说。”
李彧也笑着说道:“陈大人,本官今日才知道,原来令爱与王府关系这么密切,真人不露相啊。过去看看吧,或许真的有事呢。”
朱棣和李彧劝完,也不做停留,接着往里面走去,陈舒见状,犹豫了一下,向着陈月如走去:“我说怎么一大早就看不到人,你来干什么?”陈舒板着脸问道。
陈月如做了鬼脸,得意的一笑:“王妃叫我来的,你看,王妃赏了我这么多东西。”她从身后拿出一直方匣,拉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副纯金云纹手镯,一对白玉牡丹耳坠,一支单凤朝阳金镶玉簪子。
陈舒眉头一皱,“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怎么敢随便收,我一年的俸禄都买不起这些东西。”
陈月如又高兴又害羞的说:“王妃说是给我当嫁妆的!”
陈舒警惕的问道:“嫁妆?嫁谁?”
陈月如马上显得强势起来:“你说让我嫁谁?你是不是想把我嫁那个姓周的?想着跟那个周指挥使门当户对?”
………………………………
正文 123。北平大案(二十)
陈舒很无奈:“谁说让你嫁他了,我和他父亲是旧交,他也救过我的命,我对他是另眼相看不假,但也没说让你嫁他呀,再说了,就你这疯丫头,听过我的话吗?”
陈月如转怒为喜:“这还差不多,我的终身大事,才不要你管。”
陈舒无奈,拉起陈月如:“走,领我去拜见王妃。”
“干什么?”陈月如使劲甩开父亲。
陈舒再次拉起陈月如的胳膊:“你爹我是个清官,这些东西太贵重了,不能要。”
燕王王妃正在后院,听管家说陈舒前来拜见,便命人在后院的正厅接见,陈舒跟着管家进入正厅,见一女子端坐正中右位,两旁站着十几个侍候的丫鬟婆子,便知道此人定是燕王妃徐氏了,不待管家介绍便俯身下拜:“臣北平按察使陈舒拜见王妃。”
王妃徐氏含蓄的微笑,用手虚扶了一下:“大人请起,看坐。”
陈舒站起身,拘谨的搭着椅子边沿坐了下去,随即指着陈月如说道:“下官此来,一是谢王妃赏赉,二来也是请王妃收回赏赐,这太贵重了,小女当不起。”
徐氏笑了:“想必陈大人是怕我赏月如小姐是有所图吧,大人大可不必担心,我送月如小姐这些东西,并非是为了结交你这位父亲。我家王爷是个直脾气,结交谁一定亲自去结交,不会绕这么大弯子,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月如小姐收了这点东西,不算你交通藩王,再者说,如果我家王爷想收拢你这堂堂按察使的心,只拿这点东西,未免显得我们王爷也太小气了不是。”
陈舒心想,这王妃不愧是徐达大将军的长女,勋臣教养,言谈气度果然不凡。
只听王妃接着说道:“说的再直白点,月如小姐和姚光启的事,我家王爷早就说过了,那姚光启乃是王爷的至交好友,他年少心性高,又清贫,不肯要王爷的赏赐,我赠月如小姐这些东西,也是怕他们将来日子过的太清苦,你要是回绝了,可就等于替姚光启推脱了。”
徐氏这番话入情入理,让人听了如沐春风,陈舒听完既佩服又感动,赶紧再次下拜:“王爷对属下的器重,王妃的厚赐,下官甚为感念,但这些赏赐太过贵重,下官确实不敢让小女领受,况且小女与姚光启虽然互有好感,但远未达到谈婚论嫁的地步,现在谈及嫁娶之资为时尚早,所以舒不敢领此礼。”
陈舒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燕王妃倒不好再说什么了,但徐氏心里虽暗骂陈舒是个犟种,却佩服他倔的有气节,拒的有风骨,只得笑着化解自己的尴尬:“既然如此,这些物饰先暂时放在这,将来二人的好事近了,王府自当加倍赏赐。”
陈舒赶紧再拜:“谢王妃赏赐,谢王妃体恤。”
此时此刻,王府的另一间小屋内,只有朱棣与李彧两个人,两个人正默默的坐着。朱棣不是第一次跟李彧打交道了,去冬守城之时,两人没少来往,那时朱棣就觉得李彧办事井井有条,很欣赏这个人才,要不是不想太过招摇,不想暴露志向,朱棣很想跟李彧多些来往,甚至能将此人收至麾下。
李彧其实对朱棣也很有好感,也佩服朱棣临危不乱调度从容,有大将之风。但两个互相欣赏的人此时各怀心思,所以都没有先开口。
最终还是李彧率先打破了僵局:“事情的原委王爷已经知道了,短缺的粮食确实是在下动的手脚,这没什么可隐晦的,投入王爷门下,下官虽是被迫的,但却是出于真心,如王爷能保下官安然度过这一关,下官之后鞍前马后报效王爷。”
朱棣站起身,笑着说道:“爽快,你爽快本王也直说,你背后还有个未露面的江湖势力,这个你也先说清楚,否则将来这江湖势力来找麻烦,本王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李彧苦笑了一下:“姚光启这后生果然厉害,连这个都能查出来,人才难得呀。好吧,我说。那个组织叫耒宪宗,是一个秘密而且庞大的组织,我没见过他们的宗主,但我私吞的粮食都是通过耒宪宗直接运走,具体怎么销赃我不过问,总之他们倒卖后,我们双方五五分成。”
朱棣插了一句:“那这么说来,这耒宪宗这么多年也分走不少。”
李彧解释道:“之所以他们拿走五成那么多,是原来说好的,不管是朝中还是江湖上,我这边有任何的麻烦和风险都有耒宪宗担着,我只需要等着分钱。”
朱棣眉头紧皱:“这么说来,这个帮派不仅和你们这些地方官员有往来,而且还可能与朝中大员有勾结。”
李彧点头:“所以我才要投靠到您门下,否则将来他们动用朝中的力量对付我,我应付不了。”
朱棣点头:“你说话倒也坦承,你觉得是他们杀掉了那些盐商栽赃于你?你觉得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对付你?”
李彧点头:“我虽然没有证据就是他们干的,但这件事是他们干的可能性最大,一来,这么大的案子,杀了那么人现场几乎不留痕迹,事后找不到线索抓不到凶手,查案的按察使陈舒还两次遇刺,耒宪宗有这个能力。二来,我认为他们想杀我灭口,然后从北平抽身收手。”
朱棣沉吟片刻说道:“你麻烦这么大,我收留你,有什么好处?”
李彧神秘的一笑:“下官当然不会让王爷平白收留,我们布政使除了朝廷的例行公务外,还有一项秘密使命,王爷您可知道?”
朱棣一愣:“秘密使命?”
李彧点头:“对,秘密使命,上不可告天地,下不可告妻儿,只有我自己和听我报告的人才知道”。说到这里,李彧故意停顿了一下,随即加重了语气说道:“监视藩王。”
朱棣双目圆睁,不敢相信的看着李彧,但随即意识到了自己失态,赶紧低头咳嗽,然后才说:“你下了不少心思,不过这个谎编的有些过头了。”
李彧微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恭敬的呈给朱棣:“王爷请过目,这是锦衣卫指挥使蒋浣给下官的信。”
朱棣迫不及待的抢过信,一把拆开,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他读的很仔细。李彧注意到,朱棣的表情很复杂,额头的青筋绷得紧紧的,眼睛眯着,脸颊微微的抽搐,李彧甚至能听到朱棣咬牙的声音。
………………………………
正文 124。北平大案(二十一)
看完信,朱棣的胀的通红,伸手便要撕,好在李彧出手快拦了下来,“王爷不可,”顺手将信接了过来,“王爷若是撕了,日后万一蒋指挥使找我要信,我就说不清楚了。”
朱棣两眼通红,胸口剧烈的起伏,狞笑着说道:“鼠辈胆子可真不小,竟敢擅自敢监视藩王,本王一本参奏上去,你们两个都得掉脑袋。”
“擅自?”李彧一笑:“王爷请想,下官难道不知道监视藩王这种事会掉脑袋?他锦衣卫指挥使会不知道?我们胆子再大,敢擅自做主?”
朱棣心里已经想到了是谁在幕后指使:“你们什么时候开始通信的,多久通一次信?”朱棣咬牙问道。
李彧答道:“您来北平之前这些事是没有的,您来到北平后不久,给我的密信也跟着到了。给我所有的密信,都是锦衣卫指挥使蒋浣的亲笔信,他要求一个月通一次信,报告您的所有情况,当时蒙古人已经打了过来,虽然当时军情紧迫,但我那两个月仍然按时写信,想必别的藩王那里也差不多吧。”
朱棣沉默良久,李彧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锦衣卫和布政使监视自己,到底是父皇的授意,还是那边在暗中搞鬼?如果李彧的话是真的,那此人确实对自己太有用了,那么还要不要按照原计划办?
李彧虽不知道朱棣此时心中所想,但见到朱棣犹豫不决,便知道自己所说的话产生了作用。关于这次会面,李彧是有自信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筹码足够让朱棣动心,否则他也不会主动投奔了。他也清楚现在不必催促朱棣,让朱棣想明白里面的厉害关系,对自己更有利。所以李彧慢慢端起了桌上的茶,开始悠闲的品茶。
朱棣十分纠结,李彧此刻拿出的信和复述的情况,不仅出乎意料,更让他动心,这件事的背后,到底意味着机会还是更大的危险,完全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房间内出奇的安静,两个人都在沉默,不同的是,李彧主动选择沉默,而朱棣是无法做出选择的被动沉默。
屋外的一个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烦请您通禀一下,下官陈舒拜见王爷。”
门外的家仆还没进屋,朱棣的声音便传了出来:“请陈大人进来吧。”
陈舒进来,朱棣和李彧都端坐在原位,看起来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陈舒告罪道:“小女给王爷填麻烦了,区区小事耽搁王爷的正事,恕罪恕罪。让王爷久等了,现在下官开始汇报案情吧。”
朱棣点头。陈舒开始陈述。
从燕王府出来,陈舒很是迷惑,燕王在听自己汇报案情时显然有些心不在焉,多次走神,更奇怪的是,自己汇报完了,朱棣竟然连说了好几个不错,还鼓励自己接着好好干,可是案情根本就没什么进展啊,燕王这样夸奖,听起来倒像是讽刺自己无所作为一样。加上王妃平白无故的赏赐女儿那么贵重的东西,难道燕王真的有意拉拢自己?又或者由于姚光启是燕王门下,燕王认定姚光启与女儿关系密切,想通过这一层关系收服自己?
陈舒正在琢磨,突然见前面的李彧回转身:“老陈,看不出来,原来你跟燕王走的这么近,走,到我府上坐坐,平日里公务繁忙,难得一聚,今日趁此良机,到我那喝口茶如何?”
李彧盛情相邀,陈舒犹豫了一下,笑着回到:“本该是在下请大人的,哪有大人请下官的道理。”
李彧一把拉起陈舒的手:“总是那么客气,走,我那有新茶,咱们走着。”
王陈二人去喝茶不提,此时的王府内,就在朱棣与李彧刚刚会面的那个房间里,朱棣与姚光启正在激烈的争吵。
“你怎么知道李彧不是在骗你,他编出那番话无非是想让你接纳他,用你燕王的名号保全他自己!”姚光启情绪激动,言语也很激烈。
朱棣很自信的答道:“讨价还价,主动示好的一方必然弱势,李彧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若没有绝对的把握,怎么可能主动示好,他就是知道自己筹码的分量才敢主动投靠。况且我看人一向不走眼,他若撒谎,绝不会那么自
信,言谈间断不会那么镇定自若。”
姚光启立即反驳道:“他之所以自信,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法戳穿他的谎言,他与锦衣卫指挥使蒋浣通信,我们找谁核实?蒋浣吗?谁都证实不了!他这个谎言的高明就高明在这了,我们没法核实,就不能证明他撒谎,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姚光启此刻已经无法控制情绪,语调越来越高。
朱棣虽然觉得姚光启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他还是坚信自己的直觉,他相信李彧所说的是实话。除此之外,朱棣还有一条更重要但却不能明说的理由,他不想拿此事冒险,万一李彧说的是真的,一旦错过这个收服李彧的机会,那以后恐怕就很难再有了。还有一点是朱棣刚刚想到的,干掉李彧容易,但新来的布政使一定还会接到锦衣卫的指使,一定还会成为朝廷的耳目,而且自己做掉了前任布政使,继任的布政使一定不敢跟自己来往了。
有了这三层心思,朱棣宁愿信其真,也不愿相信姚光启的质疑。
朱棣当然不能说那些不可告人的心思,所以只能强自辩解道:“你不也说李彧不是最大的鱼,后面可能还隐藏一个更大更神秘的组织吗?”
姚光启虽然没猜透朱棣的心思,但他知道朱棣真的动了心:“李彧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是国家的蛀虫,朝廷的硕鼠,这样的官员,万万不能收留,退一步讲,此人唯利是图,就算他眼下是真心投靠,他将来也会为了利益出卖你,反咬你一口。况且他身后那个组织太过庞大,眼下我们不宜与那个组织公然作对。”
姚光启这几句分析戳中了朱棣的痛点,朱棣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有道理,容我先想想。”
七月末,杭州,铁佛寺。
农历七月份正是杭州最热的季节,而中午正是一天中最酷热难耐时候,热到西湖上的游人都稀稀落落的,热到寺庙里都没有多少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了,热到参禅打坐的和尚都打起了瞌睡,整个寺院里除了几个和尚微弱的呼噜声,再难听到其他声音。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25。北平大案(二十二)
三天后,北平,大风堂。
唐英来到后院那个神秘的小院,笑嘻嘻的对金如意说道:“副宗主给回信了,让咱们干掉李彧,而且要把李彧的钱弄过来,但要不留痕迹。”
金如意接过纸条,看完便扔在一旁,冷笑道:“又是副宗主下令,看来姓张的也不过如此。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眼下对咱们来说,只要有这道命令就足够了。”
唐英色眯眯的凑到跟前,手脚开始不老实:“好久没碰过你了,趁现在没人。”
金如意替唐英解开扣子:“看你那猴急的样子,这次轻点,上次弄的下面都肿了。”
八月十四晚上,北平城内。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整个北平都沉浸在一派欢喜的节日气氛中,街上的人大多都行色匆匆,有的端着几块月饼,有的拎着一大块肉,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回家,回家过个团员节。
但这个中秋,有人却注定欢喜不起来,比如朱棣,他就在极不情愿的接待一位访客,一位夜里不请自来的访客。这个访客正是北平布政使李彧。
李彧选择节前拜访朱棣,但他不是来给朱棣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