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职场-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能故作神秘的摇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朱棣率领营州五卫回到北平的时候,北平的燕王三护卫和北平都司下辖的九卫,一共十二卫已经整顿完成,只待朱棣一声令下便随时出征了。
朱棣站在城头,看着城下飘展的各卫的大旗,心里无比的激动,这可是数万大军,自己第一次上疆场,就能指挥这样一支大军,朱棣感觉自己的血在沸腾,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兴奋,极目远望,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远方的战场,看到了自己在阵前亲自指挥调度,自己的大军朝着蒙古人潮水般的冲去,蒙古人负隅顽抗,但在己方的强力冲击下,最终战线还是垮了,蒙古人如丧家之犬一样四散奔逃。
“王爷!”一个声音将朱棣拉回了现实,说话的人正是张玉,此时他依旧化名张璞,身份还是百户,“斥候已经都派出去了,咱们是不是也出发?”张玉还以为朱棣在谋划如何进兵,生怕打扰了朱棣的思路,所以故意压低了声音。
没有激励全军的慷慨陈词,没有杀敌立功加倍封赏的豪言壮语,虽然这些话朱棣早已酝酿过无数次了,虽然他害怕遗忘,已经将这些话写好装在口袋里,但现在,面对这样的大军,面对迎风飘扬的军旗,面对那些整装待发的将士,朱棣发现自己一句话都讲不出来。
“出发!”朱棣大声下了这道简单的出兵令。
天地苍茫,万物生长,河北大地一片勃发气象,十七卫九万大军出动,行军的队列一眼忘不到边,浩浩荡荡直奔开平卫,大军队列整齐军容整肃,士兵们的步伐并不整齐划一,但十几万个步子踏地,还是震的大地发出沉闷的哄响。姚光启和唐豪此时一身草原商人的打扮,在队伍旁的小山坡倚马而立,二人也震撼于这恢弘的场面,尤其是唐豪,他虽然从小便常接触军旅之人,但面对这样规模庞大而雄壮的大军,而且是如此近距离的看,还是第一次,这少年的看的热血沸腾,不禁翻身上马,向着北方的草原打马飞奔而去。
从小便跟李文忠研读兵书探讨兵法的朱棣,直到真正领兵,才意识到带兵真的不简单,行军序列,辎重补给,前方情报汇总,协调各路人马,先要面对一堆的细节琐事,对于很少在军旅中的朱棣来说,确实有些应接不暇,好在朱棣有两个好帮手,张玉和朱能。
张玉已经在军中历练了大半年,对军务已经非常熟悉,每次朱棣下了命令,他都能仔细的斟酌并改进成切实可行命令,而朱能一向是无兵书不读,此次正好是他亲身验证兵法的最好机会,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不停琢磨,为朱棣提出各种建议建言,所以朱棣这第一次带兵,倒也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行进了大约五十里,天色突然阴了下来,随即天空中凭空一声惊雷,大军赶紧停下避雨,而此时朱棣又找到了朱能和张玉,“这样行军太慢了,照这个速度下去,我们还没跟开平六卫汇合,蒙古人就打过来了。”
张玉点头:“兵贵神速,帖木儿沙场宿将,也一定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一定会快速南下,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很快,朱棣几个人便商议出一个新的对策。
朱棣张玉等人对帖木儿的推断没有错,阔贴帖木儿征战沙场数十年,当然知道兵贵神速的基本道理,他也确实是这样部署的,他原本的计划是,由镇南将军耷拉花赤出兵佯攻开平,吸引明廷注意力并将明军主力吸引到开平方向,待明军向开平方向救援之后,自己便率领主力大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北平城下,能攻下北平最好,即使攻不下北平,那时明军发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必定会回师救援北平,那时只要在明军回程的路上设一支伏兵,必定重创明军主力,这招其实并非阔贴帖木儿首创,这几年他常读些汉人历史和兵书,尤其是古今名将的战例,这一招说白了,其实也是从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中悟出来的。
只不过帖木儿做的是两手准备,第一是重创了明军主力,占了北平,以北平要挟明朝,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粮食和财宝,收了粮食就归还北平。只要有了粮食和钱,自己就可以收拢更多的部下,去抢夺更多的地盘和草场。之所以做这样的打算,是因为帖木儿深知,自己的几万兵马是断然无法在北平站稳脚跟的,明朝的势力远大于自己不说,自己的身后还有黄金家族的掣肘,就算自己在北平站稳了脚跟,最后很可能也捞不到好处,还有可能被人从身后捅刀子,最后拱手让出北平。
帖木儿的第二手准备是,如果明廷不妥协,自己则趁着秋收之际,将北平城和周边的粮食全部运回草原,有了这些粮食,自己也不算白来一趟。
可以说,帖木儿这次是有必胜的信心的,一来自己南下的时间必定让明廷始料未及,二来去年战胜自己的李文忠已经回京,据自己在应天的探子回报,李文忠刚回到经常便生了重病,如今已经卧床不起,明廷其他的老将名将,死的死老的老,已经没人能统领大军与自己抗衡了,有了这层心思,帖木儿才敢于在去年刚刚战败的情况下再度进兵。
只不过帖木儿的算计虽好,但到了落实的时候却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人身上。第一个问题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花,自己这次出来,帖木儿本想带着儿子也不花上战场历练一番
,一来让他见些世面,二来在军中也积累些人望,免得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属下。可是自己那活宝儿子竟然在出征前不见了。
帖木儿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手下不和。帖木儿手下两员大将,达户鲁和庶坛勒原本是交情过命的生死兄弟,但这两天两人的关系突然紧张起来,上次会议,两人在自己的大帐外直接对峙了起来,要不是自己的卫士拦下了,两人差点动了刀子。
帖木儿暗中派人打听才知道,矛盾的爆发是因为达户鲁得知庶坛勒在与自己的小妾偷情,找庶坛勒理论,庶坛勒躲了起来,可是只隔了一天,庶坛勒竟然主动上门找达户鲁理论,理由是达户鲁与庶坛勒的小妾偷情。知道了来龙去脉,帖木儿立马心知肚明,这一定耷拉花赤在中间搞鬼,先是将庶坛勒与达户鲁妻妾偷情的消息悄悄透漏给了达户鲁,然后如法炮制,又将达户鲁与庶坛勒小妾偷情的消息透漏给庶坛勒,耷拉花赤挑起二人的矛盾后,他自己便可以坐山观虎斗,真是好手段,帖木儿心想,自己没有看错这人,心思深沉不在自己之下 。
可是如今到了进兵的关键时刻,两员大将如此紧张的关系,让他们很难一起进兵,所以帖木儿不得不临时变阵,让耷拉花赤率领本部人马前去佯攻开平。
耷拉花赤虽然心计重,但在执行帖木儿命令这点上却从不打折扣,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直奔开平。
耷拉花赤进军速度很快,很快就到了距离开平不到二百里的地方。随即耷拉花赤下令全军原地修整,等待前哨传回开平卫方向的消息。没多久,前哨回报,抓住了明军一名落单的士兵,前哨说这人是主动投奔过来的,所以就带了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耷拉花赤问道,他的汉话虽不标准,但说的还是很溜的。
被抓住的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大胖子,两颊的肉由于太多太厚已经开始松垂了,一说话浑身的肉都在发颤:“小的叫秦昭铭,原来是明军的一名千户,如今是一个马夫。”
耷拉花赤一听是千户,顿时来了精神:“是千户,怎么又变成马夫了?你说你要投奔过来?”
秦昭铭咬着牙说道:“小的得罪了燕王朱棣,被朱棣贬为马夫,他们不拿小的当人,小的就趁人不注意偷偷跑出来,专门来投奔您。”
此人正是讹诈朱棣的那个肥千户,此人虽然可恶,但朱棣一时心软没有杀他,而是将他贬去养马。当然了,秦昭铭并没有实话实说,没说自己干的坏事,而是将朱棣描绘成了贪财好色的大坏蛋,他自己则变成一个被迫害的无辜军官,借着养马的机会,偷了一匹马逃走,阵前弃暗投明。
耷拉花赤听着秦昭铭编的故事,觉得此人有些可疑,便开始询问明军内部具体的情况,包括军户和各卫的编制,秦昭铭在营州卫多年,确实熟悉情况,对答如流,耷拉花赤这才略微释怀。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9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3。激战北平(六)
“大人,我有一计献上,保证大人旗开得胜。”同古往今来的其他叛徒一样,秦昭铭喜欢谄媚,喜欢刷存在感,也喜欢拍马屁,所以秦昭明注定只能做奴才。
耷拉花赤显然比刚才热情多了,拉着秦昭铭的手,一脸和气的说道:“来了就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尽管说的。”
新主子的态度,让秦昭铭如蒙天恩,赶紧说道:“朱棣带领好几万大军向北,应该是要与开平卫汇合,大将军您如果能在朱棣的路上设下埋伏,一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耷拉花赤心动了,如果真的能这样,自己就是大功一件,别说压住达户鲁和庶坛勒那两个废物了,帖木儿也得对自己另眼相看。可是耷拉花赤转念一想,不对呀,打赢了虽然是大功一件,但对自己有什么实际好处呢?自己现在已经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上面就是中书令了,而中书令和枢密使一直是帖木儿自己兼任的,自己官位上已经没什么上升空间了,官升不了,帖木儿更不会给我手下增加人马和地盘,因为显然帖木儿在利用自己制衡达户鲁和庶坛勒两方势力,所以这一仗打赢了,荣誉、地盘这些好处都得归帖木儿所有,自己什么都捞不到,最多也就是几句虚话套话的嘉奖,自己最后还是给帖木儿做了嫁衣。
想到这里,耷拉花赤指着地图笑着问道:“朱棣的大军现在到了哪里?”
秦昭铭看着地图,连笔画带说的指出了明军主力的位置。
当天夜里,耷拉花赤率领人马秘密开拔了。
就在耷拉花赤大军开拔的一个时辰之前,朱棣轻装简从已经到达了开平中屯卫,见到了中屯卫指挥使周正仁。周正仁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朱棣:“王爷前来,可是为了蒙古人南下一事?”周正仁开门见山的问道。
朱棣早就知道周正仁在北平安插眼线一事,尤其是其子周躬晋跟耒宪宗的关系不明不白,让朱棣很是忌讳,但此时大敌当前,不是计较这些事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蒙古人要南下的?莫非这里已经有了敌情?”朱棣反问道。
周正仁自信的一笑:“一般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北方变冷,草原上的草便开始枯黄,但咱们这边的草还算好,所以到了这个季节,蒙古的牧民难免有些越境放牧的情况,为了不破坏大局,属下这里都是睁支眼闭只眼,派几个兵随便喊几句吓唬吓唬罢了,不会真的为难那些牧民。但如果蒙古人准备聚兵南下,那些牧民就会被征招入军,所以就不会过来放牧了。属下见今年牧民少,据此判断会有军情。”
朱棣一听,心中暗自感叹,这周正仁不仅是个有心人,更识大体有远见,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怎么就走了歪路呢。至此朱棣对周正仁的态度大有改观:“本王已经请旨朝廷,授予我兵符,如今北平十二卫和营州五卫悉数前来,要与你这里合兵抵御来犯之敌。”
周正仁显得很为难:“这么说来,如今王爷您手中,并无旨意和兵符
了?”
朱棣点头。
周正仁陷入了沉默,过了良久,周正仁抬起头慷慨的说道:“大敌当前,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自保身家,下官愿率领麾下之兵听从王爷调遣,共击强敌。”
朱棣眼前一亮,“好,好汉子,有担当,放心,出了事,一切自有本王承担。”
周正仁正色说道:“保家卫国,我辈男儿职责所在,岂能让王爷担当,末将愿与燕王共进退。”
朱棣被说的热血沸腾,双手抱住周正仁的肩膀,感动的无以复加。
黎明,并不寂静的黎明。站在大帐外朱棣看着天际线,耳边满是士兵们操演的口令声,心里无法平静。由于过于兴奋,朱棣一夜未曾睡好。汇合了开平六卫,朱棣手中已经握有十几万大军,他意气风发,打算大干一场。如今的他,首要的关键,必须掌握对手的进兵路线和位置,否则这十几万大军就会在茫茫大平原抓瞎,最终无功而返。
过了一天,主力大军赶到,与开平六卫汇合了,朱能第一时间告诉朱棣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圣旨,兵符和后军都督府的军令到了,“京城来的人到北平得知王爷您已经发兵,便快马将兵符送至军中了。”朱能将兵符递给朱棣,但朱能的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喜悦之色,相反倒是有几分愁容:“坏消息是,已经有六路斥候回来报告了,没有发现蒙古大军的踪影。”
“你们怎么看?”朱棣抬头看着朱能和张玉。
朱能坚定的说道:“孙子兵法说,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蒙古人向来是以战养战,帖木儿沙场老将,更是此中高手,而北平是他进兵路线上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仍坚持我的看法,假如我是他,必攻北平,攻北平,进可以夺城取地威慑中原,退可以从容撤回草原,还可以趁着秋收之际抢夺粮食,可谓一举三得。”
张玉也说:“蒙古骑兵最大的优势是来去如风,我认为蒙古人不会放弃他们的优势,攻城不是他们的长项,野战弓马才是他们的杀手锏,所以他们攻北平,不会跟我们在坚城之下鏖战,而是引诱我们到平原上野战,而我们不应该被他们牵着走,而是要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其实朱棣在北平出征前便有了一套思虑已久的战略,只不过,随着情况的变化,尤其是至今没有侦查到蒙古大军主力的下落,让他开始有些动摇了,如今朱能和张玉坚持既定战法,朱棣的信心又被重新鼓舞了起来。
就在朱棣大军向草原挺近的时候,帖木儿也收到了耷拉花赤的军报:“太好了,耷拉花赤已经和开平的明军交战了,而且还杀了一百多明军,不出我所料,北平的明军主力已经紧急向开平方向进军了,全军准备,明日开拔,向北平进发,看来朱元璋的儿子还是嫩了点。”
帖木儿的命令很快便传达到了蒙古大军的各个角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两个小兵也接到了命令。这两个蒙古小
兵却是姚光启和唐豪化妆假扮的。唐豪熟悉蒙古话和草原的风土人情,所以换上蒙古人的衣服后,伪装混进蒙古大军,竟然没被察觉。如今既然确认了蒙古大军的位置和意图,姚光启决定立即返回告知朱棣,两人趁人不注意,快马加鞭离开了大营。
一路都很顺利,很快便跑出二十多里,身后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营也越来越小,逐渐变成一个小点,最后消失在视线里。
终于到了安全地带,两人都松了口气,这才逐渐减慢了速度,姚光启长出口气:“这次多亏有你,你的蒙古话是跟你爹学的?”
面对姚光启的夸奖,唐豪颇有些得意:“我从小便跟着我爹往返草原做生意,别说是蒙古话了,我烤的羊,比鞑子烤的还香。”
两人正高兴,突然看见前方一对骑兵迎面而来,“不好,咱们可能撞上巡逻的了。”唐豪小声说道。
对面的人也看见了二人,最前面的人用蒙古话大声喊道:“什么人?”
唐豪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看向姚光启,姚光启急中生智,小声说:“就说马惊了,咱们出来追马的。”
唐豪用一口极漂亮的蒙古话答道:“你们有没有看到两匹惊了的黑色的马,我们的马惊了,追马跑到这里来的,可是马跑没影了,追不上了。”
“马惊了?”对面领队的是个百夫长,唐豪的话引起了百夫长的怀疑,“你们是谁的手下?”
这一句却问不住唐豪,唐豪马上就说道:“我们是窝力横大人的手下,窝力横大人可是达户鲁大人面前的红人?”
“原来是窝力横大人的手下。”那百夫长点了点头,百夫长显示是听说过窝力横的。
唐豪二人与马队已经不足十步远了,对方并无异样,正当唐豪以为顺利过关的时候,那百夫长突然大喊:“包围他们,他们是奸细。”
唐豪一听有些急了:“别误会,我们是窝力横大人手下。”
那百夫长用刀尖指着唐豪:“没误会,我也是窝力横大人手下,我根本就不认识你们,你们就是奸细。”
姚光启一听便知不好,装鬼的遇上真鬼了,所以他果断大喊一声:“动手,”左右手同时抄起手边的墨云和马刀,从马背上一跃而起,飞身直奔百夫长而去。
那百夫长也是战场老兵,见姚光启突然动手也毫不慌张,一侧身的同时,马刀迎着姚光启顺势砍出,但百夫长低估了自己的对手,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跟对手的差距有多大,姚光启凌空翻转,躲开了百夫长马刀的同时,手中的马刀直接插入了百夫长的胸口,与此同时,百夫长的马刀不知怎么就到了姚光启手中,姚光启顺势一扬,百夫长的马刀就插入了身旁另一个蒙古人的胸口。
一群蒙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两人倒了下去,但这群蒙古汉子血性十足,丝毫不畏惧,纷纷叫喊着冲了上来。唐豪抡起马刀,一连砍倒三人。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9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4。激战北平(七)
五个彪悍的蒙古人将姚光启围在当中,五柄马刀同时挥起,一起向着姚光启砍了过来,姚光启从容一转身,墨云随手一挥,五个人的刀竟然同时掉落在地上,他轻轻脚尖一点,其中一把刀便反弹了起来握在手中,同时翻身跃起,犹如狸猫般灵巧的在空中一转,五颗人头同时落地。
唐豪也不含糊,左手一把马刀砍倒一人,同时右手的马鞭缠住了另一人的脖子,鞭子一抡那人被扔出老远。两人并肩而战,转眼间就放倒了二十多人,战场上只剩下八个人,这八人一见情形不妙,打马掉头就跑,“一个都不能走!”姚光启高喊了一声的同时掷出了三把马刀,三把刀划着破空声刺入三个蒙古人的后背。
唐豪的鞭子猛抽跨下战马,飞也似的追了上去,同时在马上弯弓搭箭,一口气连发五箭,五支箭几乎是同时命中,五个蒙古人全部落马身亡。
姚光启打马来到近前:“必须赶紧走,赶在他们发现前离开。”
唐豪点头,二人又各挑了一匹马,转身扬鞭而去。至此二人几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赶到了开平。
到了开平,唐豪还好,姚光启的两条腿内侧已经磨的血糊糊,被人搀下马后,几乎无法走路。
朱棣见到此情此景,至为感动,亲自上前将姚光启扶进帐内。
“水!”两人精神还好,只是进帐先要水,一路上饥渴难耐,嗓子已经冒烟,一口气喝了两大囊水才缓了口气。
“他们要进攻北平。”姚光启指着地图:“我们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大军在这里。”
朱能盯着地图:“蒙古骑兵一天行进百里是寻常事,照这个速度,他们快则三天,慢则四天就能到达北平城下。”
朱棣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么说来,我们之前的判断是没错的,我们的战法也是没错的,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就要到了。”
姚光启看着朱棣:“难道要与他们正面决战?”
朱棣笑了笑:“我相信帖木儿不傻,他绝不会以劣势兵力与我正面交战的,我料定他攻北平不过是佯攻,是为了诱我主力回援,他一定会在半路设下伏兵,他计谋虽好,但我却不会上当,我的兵力远胜于他,所以我才不跟着他的步子走,他打他的,我攻我的,他重兵屯于北平城下,我不去管他,我要率领十万大军深入草原大漠,他不回援,我便横扫草原。他若回援,难道我就不会设伏兵?”
姚光启眼前一亮:“原来这才是我军的真正意图,之前在北平说的侧翼迂回包抄难道是故布疑阵?”
朱棣狡黠的一笑:“猜对了,北平一定有鞑子的内应,甚至连王府里的消息都有可能泄漏,所以我当时那么说那么做,其实是给北平的奸细看的,我若要真要与鞑子正面决战,何苦弃北平坚城不守而远走开平,何苦劳师糜远将十几卫的大军从北平都带到开平?我要的就是让他们认定北平是座空城,让他们认为北平容易
攻,让他们断定只要攻北平我就会回援北平。”
说到这里,朱棣霸气的站起身,望着北方,“胡人能南来?为何我不能北往?敌可来!我亦可往!”
面对雄心勃勃的朱棣,姚光启觉得有必要给朱棣提个醒:“临敌对战非我所长,但有一点,我与唐豪出来的时候遇到了麻烦,与一队巡逻的骑兵发生冲突,虽然我们干掉了那支小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