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职场-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逻的骑兵发生冲突,虽然我们干掉了那支小队,但我怕一旦敌人发现了这些人的尸体,他们会起疑心,会不会改变部署?”
朱棣一听反而来了精神:“改变部署?好啊,冲着我大军来吧,我正愁找他们麻烦呢。就算他们全力攻我那又如何,如果他真来决战,我兵多粮足,还怕他不成?”
姚光启觉得朱棣天生就是统帅,他的信心,魄力,感染力,传达给众人的必胜信念,都会感染下属们,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生出必胜的信心。此刻,朱棣将御赐的宝剑端起,突然将剑拔出:“传令全军,即刻拔营,向北。”
朱棣虽然充满信心,但他的部署却很谨慎,在主力北进的同时,他从三护卫中抽调五千精锐骑兵,由张玉统领,作为一支奇兵,秘密的向蒙古人侧翼包抄,一来借机监视蒙古大军的动向,防止自己的侧翼被偷袭,二来一旦蒙古大军真的猛攻北平,这支奇兵可以在后方牵制蒙古人。
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朱棣的大军行动的同时,阔贴帖木儿的蒙古大军也有了新动向。就在姚光启和唐豪秘密离开的当天晚上,被他二人干掉的那小队的几匹战马被其他巡弋的小队找到,进而整队人的尸体都被发现,当帖木儿亲自来到现场,看到这一队人的离奇死亡,帖木儿立刻就怀疑自己的军中可能有明军的细作,自己进攻北平的计划有可能已经泄漏,因此临时调整,放弃了进攻北平的计划,改为全军主力向开平卫方向穿插,因为从北平城内的传回来的消息,朱棣已经领兵出征,目标就是开平卫,而耷拉花赤已经开始进攻开平卫,朱棣必然加速救援,自己在途中设伏,必然能重创明军。
帖木儿临时调整的部署是,由庶坛勒率领其本部人马四千为先导,增援耷拉花赤并加强对开平的进攻,自己则率领二万人马向开平西南方向秘密运动,寻机偷袭埋伏朱棣大军。
帖木儿的大军行进速度很快,一天狂奔了一百里,到了傍晚时分,帖木儿刚刚命令全军札营休息,前方斥候回报,发现明军。帖木儿大惊:“有多少人?”
“天有些暗了,看不清楚,至少有几千,全是骑兵。”斥候回道。
帖木儿亲自前往查看,当天看到对面的明军时,他断定,这绝不是北平的援军,如果是北平增援过来的,绝不会从这个方向来,但好在对方兵力少,帖木儿决定吃掉这股明军:“停止修整,冲上去,干掉他们。”帖木儿的话未说完,他便发现明军队伍有所动作。
在蒙古斥候发现张玉军同时,张玉的斥候也发现了蒙古大军的踪迹,在极短的时间内,张玉评估了战场形势,这是一场出人意
料的遭遇战,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虚实,单就正面对战而言,自己兵力绝对劣势,有输无赢,但如果撤,很难保证附近没有别的蒙古军合围自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蒙古人同样立足未稳时猛冲猛打一阵,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将敌击退,就算敌人没有溃退,一个措手不及打过去,自己也占了先手,也能则机撤退。张玉随即同姚光启说了自己的想法,“正好试试他们的虚实。”姚光启赞同张玉的想法。
所以在帖木儿下令进攻的时候,张玉的五千人马已经开始整队,并迅速调整成了进攻阵型。
帖木儿心知不好,赶紧打马往后方跑去,随即他听到了身后一阵阵闷雷似的声音,他知道,那是数千战马奔跑发出的声音。
他不禁回头,只见昏暗的天空下一阵烟尘隐约可见,明军的骑兵排成的队列,如同一条条黑线一般,与草原交织形成一块黑绿相间的黑色幕布,向自己的方向罩了过来。
帖木儿心里暗赞,果真是一支精兵,他拼命打马,赶回自己的军中,“准备迎战。”仓促之间,帖木儿已经没有时间整队了,为今之计,唯有以多取胜。
张玉就在队伍的最前排,他看到了那几个打马狂奔的人,断定这几人不是斥候就是蒙古人查看军情的大将,“加速前进”,张玉下令道。不能给蒙古人反应和布阵的时间,现在最宝贵的时间。
果然,不出二三里,翻过一片小缓坡,张玉就看到了前方的蒙古大军,乱哄哄整理着阵型,“弟兄们,前面就是鞑子,跟我杀敌立功啊。”张玉指着前方的敌阵,第一个加速冲了过去。
蒙古人威力最大的是他们的轻骑兵,这些骑兵可以在马上弯弓射箭并且准度极高,但轻骑兵的骑射必须与敌军保持一定的有效距离,而且己方骑士之间要有宽裕的空间,而帖木儿手下之兵,虽也是老兵,却不是精兵,平时一贯散漫,阵型展开速度极慢,但明军根本不给他展开阵型的时间了,数千人已经压了上来。
帖木儿无奈,咬牙大喊:“勇士们,冲啊。”指挥着大军便向着明军潮水般的冲了过去。
见这么多的蒙古人迎面冲了上来,第一次上战场的张玉也不免紧张,他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收缩,他的每一根头发都竖了起来,他能清晰的感觉到全身的血都在加速流淌。但他没有胆怯,这一切反而激发他的斗志:“跟我杀敌立功,冲啊。”张玉高喊着,挥舞手中的马槊,打马加速第一个冲了上去。
就在张玉加速的同时,他身旁突然两匹马突然飞也似的冲了出去,超过张玉,如同两支离弦之箭,直插蒙古大军的腹部。
张玉一看,这两人就是唐豪和姚光启。只见唐豪手中一把大的出奇的大弓,张玉暗叹,别说是普通人,就算是自己或是军中最好的军官,也拉不动这么大一张弓,更出奇的是,唐豪的身后背了三个箭斛,两军冲锋,一箭地之内,最熟练的骑士也只能射几只箭而已,他带那么多箭干什么?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5。激战北平(八)
唐豪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张玉的疑问,只见唐豪两箭地之外便弯弓搭箭,那张沉重的大弓被他用的是那样自如,这少年转眼间连发七箭,七支箭在空中划过七道恐怖的弧线,七只箭在空中发出恐怖的呼啸声,几乎同时落入了蒙古大军阵中,前排七个蒙古骑兵应声落马。两箭地发箭居然能七箭杀七人,这是何等惊人的膂力,何等精妙的射术,唐豪这一手,真如同神兵天降,震撼着正在冲锋的每一个蒙古骑兵。落马者的周围,那些亲眼目睹七个人被射落的蒙古人,纷纷放慢了速度,有些甚至不自觉的拢着马头向一旁转向。
此时唐豪距离蒙古大军已到了一箭地距离,他的弓和箭并没有停下,动作还是那样纯熟,一口气又连射了五箭,又是五箭五中,对面的蒙古人真的惊呆了,有的竟然忘了举弓,瞪着眼睛还在傻傻的往前冲,有的被吓坏了,慌乱间举弓一通乱叫乱射。
唐豪不慌不忙的趴在马背上,换弓提枪,猛踹马鞍冲入敌阵。
姚光启也不甘落后,手持一杆长枪,从马背上飞身跃起,落下时枪尖正挑断一人的脖子,脖颈喷薄鲜血的同时,他一脚将那尸体踹下马,自己顺势骑在马上,人还没跨上马背,长枪已经贯穿了旁边蒙古人的前胸。
身后一柄马刀砍了过来,姚光启也不回头,顺手夺过被自己刺穿胸膛人的马刀,反手一捞,将背后砍来的握刀的手削了下来。
两个少年,转瞬间便砍倒了十多个蒙古兵。二人的英勇和神威震撼了蒙古人,更激励了所有明军将士。张玉从来没见过阵前如此勇猛之人,此时他亲自统领的第一排已经跟蒙古人迎面相撞,他激动的血脉喷张,马槊上下翻飞,眼前的敌人没人能在他面前走过一个照面。
明军士气大振,蒙古人的阵线节节后退,战阵后方的帖木儿看得真切,他不断的下令不许后撤,甚至亲手砍了几个往回逃的士兵。
帖木儿的行为被姚光启看到,尤其是他身后那面大旗更加显眼,更让他认定这一定就是统帅,立刻飞身冲到唐豪身边,一枪挑落了一个向着唐豪冲过来的蒙古兵,同时高喊:“唐豪,射大旗下的人。我掩护你。”一连刺倒三人后,便不顾旁人的直取帖木儿,与此同时,唐豪抄起大弓,对着帖木儿连放三箭,帖木儿眼尖反应快,急忙躲闪,但还是被箭射中了肩头,疼的他差点掉下马去,此时姚光启已经距离帖木儿的马不足二十步,帖木儿来不及拔箭,打马转身就跑,将士们见主帅逃走,也无心恋战,纷纷溃逃。
明军士气高涨,乘胜追击,但只追了二三十里,张玉顾及己方兵少,害怕对方有接应埋伏,便下令停止追击。
这是一场十足的大胜,明军杀敌二千有余,砍伤敌人更是不计其数,而己方只伤亡不过七百余,尤其是唐豪七箭七杀的神威,在军中迅速传为佳话。而原本是初次带兵威望
不足的张玉,在取得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则开始受到将士们的拥戴。
不过取得胜利的张玉却并未显得特别兴奋,相反,这一战让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军中的最大问题,隐蔽行军和远程杀伤力两项都远远不足。
蒙古人的战法,一向注重轻骑兵的运用,在交战时通过轻骑兵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停的用弓箭杀伤对方,待对方士气涣散队形混乱之后,再出动重骑兵一举将敌人击溃。
之前徐达和常遇春等名将,都是骑兵征战的高手,当年北伐和后来几次与蒙古军交战,要么是以智取胜,要么是远程隐蔽行军后闪电突袭,蒙古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端了老巢,并非是在强弓硬弩的阵战中取胜,而这一次出征,虽然自己带领是从三护卫中精挑细选的精锐,但这些人弓马并不纯熟,平时也没有长距离奔袭的训练,所以做不到隐蔽行军,这次的遭遇战,若不是对方同样准备不足,轻骑兵来不及展开队列,迫不得已进行散兵冲锋,己方又有唐豪和姚光启如天神下凡般的神勇表现,震撼了敌军打乱了敌方的士气,自己这区区几千人被包圆的可能性都是有的。所以张玉暗下决心,这次回去,一定要紧抓骑射,练出一支飞骑精兵。
此时的姚光启和唐豪并没有时间思考,因为一大堆仰慕二人的军士已经将二人团团包围,尤其是唐豪,这一战之后,全军上下都成了唐豪粉丝,唐豪的四周聚了好几层的人,有摸着唐豪弓的,有请教箭法的,甚至还有想给唐豪介绍自己姐姐妹妹的。唐豪被围在当中,左一句右一句,走又走不了,推脱更推脱不掉。
几家欢喜几家愁,明军庆祝胜利,蒙古人却垂头丧气。尤其是帖木儿,忍受着箭伤,一路逃窜,好在明军并未穷追,这才让他缓了口气,足足逃出近百里,才下令收拢败兵,同时找人给自己医治箭伤。
箭头贯穿了肩头,整个箭头都已末入骨肉之中了,随行的军医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处理完了箭伤,帖木儿疼的浑身大汗,差点咬碎了牙。涂了疗伤药之后,帖木儿如同死了一般,瘫软的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这个部位的伤不是致命的,箭也没毒,应该会慢慢好的。但帖木儿望着漆黑的夜空,感受着伤口传来的一阵阵钻心的剧痛,由内而外的感觉疲惫,他知道自己老了,打了几十年的仗,失败和胜利都体验过,他也怀念那些美好的过往,但他知道自己永远都回不去了。
这次出征,原本就是为了给儿子也不花积累威望的,哪想到临出征前这小子不见了踪影,但各部兵马都已聚拢了,自己硬着头皮也得出征。谁成想仗竟然打成了这样,难不成自己军中还有奸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还该不该打下去?帖木儿萌生了退意。
战场的另一端,朱棣率领的主力大军也遭遇了敌情。连续两路斥候回报:前方发现蒙古骑兵,足有数千人。
朱棣随
即下令加大探查范围,探明周围数十里内是否还有敌军。
由于敌情不明,朱棣选择了较为保守的策略,前军立即结阵固守,后续的部队则在后方秘密展开并向侧后的两翼移动。
与此同时,对面庶坛勒也发现了明军,“有多少人马?”庶坛勒有些吃惊,耷拉花赤的军报明明说已经打败了明军,明军怎么还会主动出击?
“有上万人马,后面还有后续部队。”探马其实并未探明明军的真正数量。
庶坛勒立即断定,这必是向开平增援的明军,耷拉花赤首战告捷,已经抢了头彩,回去之后肯定又要压自己一头了,现在遇到增援的明军,这正是自己立功的好机会呀。庶坛勒果断的下令:“全军准备,立刻进攻。”
庶坛勒的四千骑兵从一开始就发动了全力进攻,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连续的猛烈攻势收效明显,对面的明军抵挡不住,战线逐渐的向后退缩,而庶坛勒见明军不支,认定自己已经掌握了战场主动,只要再加把力,明军势必崩溃,庶坛勒开始了更加疯狂的进攻,他要一口气击溃明军。
此时,庶坛勒的对面,朱棣正站在阵中一架云梯之上,观察着战场形势,他的计划被贯彻的十分彻底,自己的中军且战且退,用逐渐的后退将庶坛勒引向纵深,自己的两翼已经在庶坛勒的外围的展开,一支精锐的骑兵也已经包抄并切断了庶坛勒的后路,可以说,庶坛勒已经完全陷入了自己的包围而不自觉。
随着一个个报告的到来,朱棣的知道自己的部署已经全部到位,他看了眼朱能,朱能也点了点头,朱棣一挥红色令旗,只听两翼鼓声大作,蒙古军两翼的突然杀出无数明军,他们打着数面大旗,各卫的军旗迎风招展,一面面军旗如同一条条军令,鼓舞着明军将士奋勇杀敌。
同时,朱棣的中军突然升起一面“大将军李”的旗号,这个旗是去年为大将军李文忠赶制的,李文忠走后,朱棣特意命人将此旗留了下来,这次带出这面大旗,就是为了在遭遇强敌时震慑敌胆的,应该说,朱棣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威望还不足于在两军阵前形成对敌军的震慑。
庶坛勒一见李文忠的旗号,确实吓了一身冷汗,不是说李文忠已经回到京城了吗?怎么又出现在这里?难道是见鬼了不成?同时,当他发现自己的两翼出现了数面大旗和无数的明军后,庶坛勒相信了,除了李文忠,谁还有这样的本事?
“撤退,撤……”庶坛勒急忙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但此时两军正短兵相接,这时的撤军等于将身后和两翼完全放弃。一将无能三军受累,庶坛勒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他的率先逃跑,使得其手下的将士毫无斗志,与溃逃无异。
刚刚逃出没多远,就见对面突然杀出一支骑兵,足有数千人之多,庶坛勒还没等反应过来,明军已经发起了冲锋。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6。激战北平(九)
率军在庶坛勒后路上堵截的,正是开平中屯卫指挥使周正仁,这一战他主动请缨,朱棣一番权衡后赋予他重任。
周正仁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他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在他的带动下,将士们深受鼓舞,嘶吼着一浪又一浪的冲向蒙古人。困兽犹斗,蒙古人为了逃命,也发起了一波凶猛的冲锋,鼓声隆隆,马蹄声阵阵,喊杀声此起彼伏,双方很快便绞杀在一起。
此时朱棣率军赶到,见蒙古人已被包围,右手坚定有力的举起令旗,很多将士们不等朱棣挥旗下令便高喊着冲了上去,四面的明军对蒙古人形成绞杀,庶坛勒绝望了。明军士气高涨,蒙古士气低迷一心逃命,明军将领身先垂范,蒙古统帅只顾自己逃命。战场形势从厮杀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眼见大局已定,朱棣下令道:“前方喊话,投降者,不杀,顽抗者死。”
朱棣的命令很快传到了前线,蒙古人纷纷缴械投降,就这样,二千多蒙古骑兵,成了朱棣的俘虏。这一战,庶坛勒全军覆没。庶坛勒本人死于乱军之中。
朱棣第一次作为全军统帅体验到了胜利的滋味,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得意,是不由自主的喜悦,骑在马上全身都不由自主的抖动,他的每一个寸皮肤都是兴奋的,每一个毛孔都是愉悦的,他的战马不停的低声打鼻,似乎也在诉说胜利的喜悦。
不过朱棣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当他见到前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和受伤将士的痛苦惨状时,朱棣的喜悦马上就被冲散了,他从一个又一个的伤兵跟前经过,那些士兵身上留着血,他们的脸上没有胜利的笑容,只有绝望的眼神,他们那断了的残肢,扭曲的神情,痛苦的呻吟,让朱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全军休整,全力治疗伤兵,抓紧统计阵亡的将士,回去要加倍抚恤。”朱棣只能用加倍抚恤来慰藉自己,只能以此来抚慰将士的创伤。
从俘虏的口中,朱棣得到了重要的情报,庶坛勒这一支是偏师,真正的主力已经南下进攻北平。得知这一消息的朱棣非常兴奋,让他更加坚持了自己的既定战法。朱棣一方面向北平方向派出多路斥候,随时掌握北平方面的战况,另一方面率领大军向大漠纵身挺进。
不过前进了三天,朱棣便收到了张玉的战报:与蒙古主力遭遇,小胜,歼敌上千,敌军向北退却。
看了战报,朱能死死的盯着地图,十分的疑惑:“从张玉跟蒙古大军相遇的地点来看,对方并不像是要攻北平啊。”
朱棣也有同样的疑虑,按理说,以蒙古骑兵的进军速度,如若直扑北平,不可能有主力大军在三天前出现在张玉的正面,难道是敌军故布疑阵?
朱能盯着地图接着说道:“战报是两天前发出的,我们是四天前交战的。如果张玉他们咬住了敌军,从这股敌军退却的路线看,只要我
们加速前进,很有可能截住这支敌军。”
朱能的这句话,说的朱棣热血沸腾,之前的一战,彻底激发了朱棣的信心,让他坚信,没有李文忠的大旗,自己也能战胜蒙古人。“下令,全军急行军。派出斥候,一定要确定蒙古人的位置。”朱棣的命令掷地有声。
帖木儿确实挠头,那支几千人的明军就在自己大军的后面,一直保持十几二十里的距离,自己加快,对方就加快,自己放慢,对方也放慢,自己停下来摆开阵势交战,对方就停止不前,不与自己正面交锋。但更让帖木儿难受的还不是这些,这些明军白天不与自己交战,却在夜间频频偷袭,而且一天晚上还不止一次偷袭,有时候一波偷袭刚刚结束不久,自己刚放松了警惕,对方又杀了过来。
为了对付明军的偷袭,帖木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秘密派遣小股骑兵反骚扰,比如突然全军转向,但不管自己如何改变路线,明军总能跟的死死的,而自己派出去反袭扰的小股骑兵,竟然一个都没回来。总之不管帖木儿用了什么法子,就是甩不掉这支明军,就算是夜里设伏,明军也好像提前预知了一样,对着自己的埋伏点一阵箭雨,可就是不上到近前。
几天下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前面撤退的蒙古大军无法全力逃走,反而要看后面追击的明军的脸色来决定逃窜速度的快慢。帖木儿发现将士们的士气越来越低,而这一路的奔波,自己身上的伤丝毫没有见好,身体也越来越差。
万般无奈之下,帖木儿留下达户鲁率领五千人马盯着那支明军,自己则率领大队人马继续撤退。
达户鲁虽然傲慢纨绔,却不傻,他深知自己留下来就是垫背和炮灰,所以在装模作样的简单抵抗了一番后,达户鲁突然调整路线,几千人马朝着西南方向逃窜。
难题摆在张玉面前,现在敌人分两路逃走,自己是将原本就有限的兵力再分兵追击?还是盯住一路追下去,战况紧急,张玉与姚光启唐豪开了一次很短的军事会议,三人计议一番后,一致都认为达户鲁的拖延虽然短暂,但帖木儿的大军一路狂奔,估计已经与张玉军拉开了近百里的距离,己方连日作战同样人困马乏,现在就算认准了帖木儿的主力追下去,恐怕也难以追上,不如放弃帖木儿,转而盯住更近的达户鲁,下了决心,张玉的几千人马便跟着达户鲁穷追猛打。
张玉追了两天后,发现达户鲁军突然停了下来,派出斥候一探才知道,达户鲁前方出现大队明军,看旗号应该是燕王朱棣率领的明军主力,张玉大喜,立刻派人联络朱棣,并命令全军不许修整,整装待命,因为他知道,一旦朱棣发起进攻,达户鲁很可能转而向别的方向逃窜,自己必须做好包抄后路和继续追击的准备。
张玉的预料是对的,但张玉想到的,朱棣也想到了,当朱棣的斥候发现达户鲁军的时候,也发现了
在蒙古人身后追击的张玉军。朱棣立刻部署,全军展开同时从三面对达户鲁合围,同时下令张玉堵截住达户鲁后方的退路,务必要将全歼。
达户鲁是个床上的硬汉,但却是个床下的软蛋,当他发现自己的正面有明军大队人马时,赶紧调转方向朝着朱棣的左翼逃去,此时朱棣的左翼部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